论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皮影戏调研报告论文

皮影戏调研报告论文

皮影戏调研报告论文皮影戏调研报告一、引言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西汉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考察和访谈两种方法。

首先,我们前往了北京皮影戏博物馆和陕西皮影戏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演出形式。

其次,我们采访了几位从事皮影戏演出的艺术家,了解他们对于皮影戏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的看法。

三、皮影戏的发展现状皮影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由于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兴起,传统艺术形式的观众逐渐减少。

其次,由于制作皮影戏需要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传承和培养人才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由于场地、宣传等方面的限制,皮影戏的演出面临一些困难。

然而,皮影戏也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投入资金进行皮影戏演出和培训,提高了皮影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一些皮影戏艺术家通过创新演出形式,将皮影戏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

最后,皮影戏得到了一些文化机构和学校的支持,推动了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四、皮影戏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功能。

它通过细腻的剪纸制作和生动的演出形式,传达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文化知识。

皮影戏的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皮影戏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皮影戏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旅游景区将皮影戏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皮影戏的演出为旅游景区的增加了文化内涵和娱乐内容。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一员,虽然在现代社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但也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同时,皮影戏对于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试论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价值

试论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价值

试论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价值作者:刘晨阳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7期【摘要】唐山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探索与追寻,唐山皮影戏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得到了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从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与价值两方面展开分析,从而让人们了解并重视其价值。

【关键词】唐山皮影戏;民俗;传承;价值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35-01一、唐山皮影戏的渊源唐山皮影戏起源于金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也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

因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极高的文化价值,唐山皮影戏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山皮影其语言极具方言特色,其中以乐亭、滦南及滦县的方言为主要音韵,此特色唱腔受广大群众追捧,因此,又称‘乐亭影’或‘滦州影’。

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

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驴皮制成,故又称‘驴皮影’。

” [1]唐山皮影戏题材来源广泛,主要以历史著作和民间故事为主,在皮影戏剧本的人物形象中有嫉恶如仇的大侠;有勇于反抗压迫的女性;还有救国家于危难的栋梁等。

唐山皮影戏的剧目类型多种多样,很多剧目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反复演义,例如《镇冤塔》《五峰会》《四平山》《红叶关》《灵飞镜》等,是唐山皮影戏的代表剧目。

二、对唐山皮影戏传承的诉求唐山皮影戏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尤其表现在唱腔和皮影的制作上,所以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流传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也有了发展创新,根据电视剧、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制作出皮影影人,题材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皮影戏吸引人的一个方面。

“由于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唐山皮影这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

浅析四川皮影戏影人造型艺术

浅析四川皮影戏影人造型艺术

3、音乐与表演:湖南皮影戏的音乐主要由地方戏曲和民歌组成,其节奏和 旋律与地方方言紧密相连。艺人们通过吹、拉、弹、唱等多种方式,使音乐和表 演达到完美的融合。
三、湖南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湖南皮影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一些传统的 表演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 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资助艺人进行技艺传承,推动皮影戏进校园,以及 举办皮影艺术节等宣传活动。
二、湖南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1、形象设计:湖南皮影戏的人物设计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虽然制作材料简 单,但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人物、动物、神怪等各种形象都有,具有丰富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2、故事情节:湖南皮影戏的剧情往往取材于地方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 说,情节曲折,富有趣味性。通过艺人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地方语言的独特韵味, 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一、四川皮影戏的三大流派
四川皮影戏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包括成都皮影、川北皮影和纸灯影。这些流 派在制作工艺上大体相同,都是经过硝、刮薄、压平、晾干处理后的黄牛皮上或 纸上起稿,然后进行雕刻、绘染、定胶、打蜡出光、用线串连等步骤制作而成。 然而,在具体的造型和表现上,它们却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浅析四川皮影戏影人造型艺术
目录
01 一、四川皮影戏的三 大流派
03
三、川北皮影:朴实 粗 特色的体现
04
四、纸灯影:新颖别 致的创意
目录
05 五、四川皮影造型艺 术的传承与发展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传统艺 术形式。在四川,皮影戏因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倍受瞩目。本 次演示将从四川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艺术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科研课题论文:当代皮影艺术的生存困境与现代创新

科研课题论文:当代皮影艺术的生存困境与现代创新

63195 艺术理论论文当代皮影艺术的生存困境与现代创新一、皮影艺术的历史皮影戏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演绎的故事主要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俗风情,在过去,它拥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皮影艺术是皮影和皮影戏的综合艺术,它们的概念是不同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皮影是皮制影人或纸质影人,皮影戏则是指操作者操纵影人利用灯光将其影像映在屏幕上,然后进行表演。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那些传统的娱乐艺术正逐渐被人们淡忘。

二、皮影艺术的生存困境目前,皮影艺术正逐步被人们所淡忘,它的生存危机主要体现在:缺乏高素质演绎人才、皮影戏的观众量少且对皮影艺术不了解、缺乏完整的皮影乐器道具这三个方面:(一)缺乏高素质的演绎人才。

目前,皮影表演人员越来越少,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习传承皮影艺术。

尽管我国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在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皮影艺术仍然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皮影戏所演绎的故事都是一些比较传统的没有任何新意的故事,这些故事一遍一遍不停地重复着演出,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在适合当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心理了。

可以说皮影戏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但它的演出人员是非常少的,在这些本来就不多的演出人员之中真正能被称为皮影艺术家的那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大多是一些民间手艺学徒,因为没有正规职业而选择了皮影戏,可能并不是真正对皮影艺术感兴趣而去学习的,就算学也是只学到了皮影戏的一些皮毛,皮影艺术的内在精髓也许根本都不知道,算不上是正规的皮影演员。

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习皮影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种类是越来越多,几乎是没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如此收入微薄而且发展缓慢的行业上以此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演艺人才的缺失对皮影艺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是皮影艺术面临濒临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二)皮影观众稀少且不懂皮影艺术。

目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没人愿意去看那些传统的几乎没什么新意的东西,也没有人对此感兴趣,动画片可以说是由皮影戏发展而来的,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浅论罗山皮影戏的现状与传承保护

浅论罗山皮影戏的现状与传承保护

浅论罗山皮影戏的现状与传承保护皮影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豫南区罗山皮影戏也正是如此,它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

但随着时代发展,罗山皮影戏呈现出濒危状态,基于此本文对罗山皮影戏历史发展及现状做了基本梳理,通过分析皮影戏现有的窘境,给出了建议措施,让罗山皮影戏在传承与保护中重绽光彩。

标签:皮影戏;发展现状;传统文化;传承“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

奏的是悲欢离合调,演的是历史奸与恶。

三尺生绡坐戏台,一幅纱布做屏幕,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上文描述的就是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互相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一、罗山皮影戏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皮影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罗山皮影戏也正是如此。

罗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作为华夏民族较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又因其位于豫、鄂交界处,而具有的“豫风楚韵”文化特色。

罗山地区民间音乐、手工艺发展良好、民间故事更是俯拾皆是,一些优良的条件为皮影戏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

《信阳地方志》记载北宋末年,皮影戏随宋都南迁而传入信阳。

罗山皮影作为信阳皮影的一个分支,因位于信阳西部,称为西路皮影。

据《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来源于河北滦州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距今已有四百五六十年的历史”。

到清朝末年,罗山皮影艺人詹国祥前往河北滦州,拜慈禧太后御用皮影戏艺人苏鼎山为师,艺成回乡后对当地的皮影进行了改革,收徒传艺,使罗山皮影戏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罗山皮影戏名气也越传越广,才有了“江淮皮影戏,师傅在罗山”的说法。

罗山皮影戏在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从民国初期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从罗山到湖北北部的山岳地带都有人来请戏,“文革”期间,皮影戏被斥为迷信,受到严重的摧毁,演出被禁止。

略论云南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略论云南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步步走 向没落 ,演 出剧 班锐减 , “东腔 ”皮影现 在 已不 复存在 ,仅 留下 “西腔 ”独立 支撑 。关于 腾 冲皮 影 的历史 脉络 ,已经有很 多人进 行 了专 门研究 ,留下 了较 为丰 富的研究 成果 。本 文在 此不做 赘述 ,着重结 合 调查走访 ,谈谈腾 冲皮影在 当下 的存 在 与发展 、保护 与传 承 。
收 稿 日期 :2018—03—02 作 者简 介 :马加巍 (1984一 ),男 ,云南 腾 冲人 ,助理研 究 员 ,从 事西 南边 疆 问题研 究 。
B ~J ~GJING JI YUWENHuA l 83 t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2018年 第 4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4,2018
腾冲皮 影戏 由中原 地 区传 人 ,分 布在 云南腾 冲市 固东镇 、曲石 乡 、滇 滩镇 、中和乡 等地 ,有一 种说 法 是 明朝洪武 年 间从 江南 、湖广 、四川 一带传 人 ,约有六 七百年 的历史 ;而另外 一种观 点则 指 出 ,腾 冲皮影 产生 于清朝 道光 年间 ,有 据可 查 的有 一百六 十 多年 。无 论何 时传入 ,腾 冲皮影 都在历 史 的时空 中绽 放 了别 样 的光 彩 ,具有 自己典 型的艺术 价值 和技 艺特 色 ,它和 中 国其它地 方 的皮 影戏一样 , “集 中 了剪纸 、窗花 、 门 画 、工艺 美术 、雕刻等 所有 的 中国造型艺 术 ,和地方 戏 、相 声 、口技等传 统表 演艺 术 ”。 [2】腾 冲皮影 中 供 表 演用 的皮影人 物及 道具 ,俗称靠 子 。皮 影靠 子 的制作 ,对 雕刻工 具 、制 作工 艺有 极 高的要求 ,需要皮 影 艺人 投入大量 脑力 和体 力 的双重劳动 ,通过一 百 多年来众 多皮影 艺人 的努 力 ,腾 冲皮影制 作技 艺精湛 ,达 到 了一个较 高 的水 平 ,今 天腾 冲皮影 技艺制 作不但 很好 的保 留 了下 来 ,还 获得 了技艺 上 的创新 ,堪称 中国 皮 影戏发 展 的一 面旗 帜。

高中生研究性小论文:海宁皮影戏传承和创新发展研究

高中生研究性小论文:海宁皮影戏传承和创新发展研究

保护多元文化,创新皮影未来———关于海宁皮影戏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研究报告海宁市小组成员:庄指导老师:陈摘要: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它从扎根海宁开始,已经慢慢融入了这一方水土。

但新兴大众文化快速占据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海宁皮影戏却在这个黄金档时期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而如何在文化产业日渐成为主流产业的当下,抓住机遇,力图通过政策和科技的创新,以实现海宁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正是我们本次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海宁皮影戏传承保护创新发展1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基奠,在海宁这方水土上拥有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具有极大的文化内涵,但新兴大众文化快速占据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日新月异的娱乐方式让这门民间戏剧的生存的陷入尴尬的境地,海宁皮影戏已逐渐少有人问津。

与此同时,有经验的皮影艺人在随着时间不断消逝,海宁皮影戏亟待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来维持海宁皮影戏的生存及发展。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海宁皮影戏这种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宁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找到新的途径,复兴海宁皮影戏的繁荣盛世。

我们成立了综合实践课题研究小组,通过查找文献了解传统海宁皮影戏历史现状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传承人分析制约海宁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原因,从而探究海宁皮影戏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科技、新方法,使海宁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2研究的过程2.1海宁皮影戏的历史变迁海宁皮影戏于南宋时期传入海宁,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

1宋朝的靖康之变,导1黄艳.海宁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浙江:中国美术学院.2009.10-14致了宫廷戏(皮影)的南传。

当时有个叫张酒成的戏子,由于地形所限,隐居到了海宁,同时也把皮影戏传到了海宁,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

其中,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实践者,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在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宏观讨论基础上,以岫岩皮影戏为个案,从其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出发,我们可以来认识它的创新实践,探讨非遗创新的内在动因、实践主体以及创新与传承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通过地方性的经验和思考,在实践和学术层面,对当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针指导下的非遗创新有所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创新;岫岩皮影戏[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0)05-0112-08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

无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人们对于非遗的认识都基于这样一个共识,即非遗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被再创造①。

其中,“世代相传”体现了非遗的传承性,“不断被再创造”则体现了非遗的创新性。

因此,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必然包含着非遗的创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传承与创新哪一个更重要?非遗的原(本)真性如何在创新中得到保持?创新的主体应该以谁为主等等一系列问题却在研究者和实践者中远未达成共识。

有学者认为,非遗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②对于非遗的创新,很多学者都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认为在保护与传承非遗的过程中,究竟是否需要创新,这一问题不能笼统地来回答。

例如,苑利从传承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传承人的本职工作[作者简介]吴凤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类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MZSCXA001)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创新转化研究”(项目编号]9AM20⑸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的田野调査得到了岫岩皮影传承人群体的各位艺人的无私帮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高丙中教授和刘正爱研究员的宝贵建议,在此特致谢意。

唐朝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与民歌的传承

唐朝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与民歌的传承

唐朝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与民歌的传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期。

在当时,民间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皮影戏和民歌成为民间艺术中最为著名和受欢迎的表达形式。

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不仅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一、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戏曲形式,起源于遥远的战国时期。

然而,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时期,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1.1 来源与特点皮影戏最早源于古人们利用兽皮或丝绸等材料制作人物和道具,在透光布幕后面进行操纵的表演形式。

其特点在于影人、道具、布景等,通过光线的投射在白色幕布上形成形象,再通过演员在幕布后面操纵的方式进行表演。

1.2 唐朝的繁荣在唐朝,皮影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繁荣。

皮影戏的演员们技艺娴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创新,皮影戏的剧本、服饰、配乐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同时,皮影戏也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青睐,成为宫廷娱乐活动和庆典的一部分。

1.3 传承与演变唐朝皮影戏的繁荣为后来的皮影戏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戏在唐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演变与创新。

在宋代、元代等时期,皮影戏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今天的样貌。

二、民歌的传承与演唱方式在唐朝时期,民歌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演唱。

民歌以其朴实、真实的情感表达和易于传唱的特点,在唐代的各个阶层中流传。

2.1 民歌形式唐代的民歌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歌曲,也有描写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歌曲,还有咏史歌谣等。

这些民歌形式,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民歌的传承与流传在唐代,民歌传承的方式多样。

一方面,民歌通过民间口耳相传的方式被广泛流传。

另一方面,一些民歌会被音乐家收集并修改,在宫廷或大型演出上进行演唱。

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民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些民歌的魅力。

2.3 民歌与唐代社会民歌在唐代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试论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 与保护 的重要意义
下几点 : ( 一 )对 影 卷 的 传 承 与 保 护
对皮影戏传承与保护 的第一个层面 ,是传承与保护的重
要 意义 。
影 卷 是 皮 影 戏 文 学 剧 本 的 俗 称 ,也 是 皮 影 戏 的 基 础 。仅 这 是 一 个 理 论 认 知 问 题 ,但 又 是 一 个 智 力 与 能 量 之 源 系 黑 龙 江 省 ,影 卷 就 多 达 4 0 0 0余 部 ,其 中既 有 长 篇 连 台本 多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要思想
戏剧研讨
康然然 :试论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皮影戏 的传 承与保 护
康 然然
( 哈 尔滨 儿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艺术剧 院
【 摘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 关键词 】 皮影戏 ;传承 ;保护 ;意义 ;内容 ;举措
中图分类号 :I 2 3 8 .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5 ) 0 4 — 0 0 6 1 — 0 1
皮 影 戏 是 我 国独 有 的 民 问戏 剧 形 式 ,历 史 十 分 悠 久 ,是 量 ,对 皮 影 戏 的保 护 与传 承 ,都 具 有 对 民族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与 典 型 的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对 皮 影 戏 的传 承 与 保 护 ,既 是 一 项 保 护 的重 要 意义 。 重 大 的 文化 工程 ,又是 一 项 全 方 位 、系 列 化 、深 层 次 的复 杂 二、传承与保护 的主 要内容 系 统工 程 。 为此 ,本 文 从 以下 三 大 理 论 层 面 对 这 一 重 要 问 题 对 皮 影 戏 传 承 与 保 护 的第 二 个 层 面 ,是 传 承 与 保 护 的主 发 表 若 干浅 见 。 要 内容 。具体而言 对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的主要 内容 ,有 以

论皮影艺术的价值与传承

论皮影艺术的价值与传承

论皮影艺术的价值与传承一、皮影艺术的价值(一)经济价值皮影是地道的民间手工艺品,这使得这种蕴含丰富的工艺品可以独立于影戏之外,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

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可以作为手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可作为室内的装饰品,点缀生活的空间,从而产生其商业价值,为在都市的人们带去乡土的气息。

(二)文化价值1.皮影人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且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

民间艺术与专业创作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现代艺术从民间艺术吸取营养,无论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还是作品中渗透的民族精神,都将作新的产品提供积极地经验和有用的启示。

2.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皮影戏的剧目中所表演的内容多是直接源于百姓生活的民间平常故事,以简单的故事情节阐述一些深刻道理,所有它常常能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一种伦理形式。

因此剧目中包含的故事情节,以及反映的民风是调查采集民间艺术素材的有效方法。

3.皮影戏的唱腔文化价值:皮影戏的音乐,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中,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融合了当地民族乐器、民歌小调等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

所有,皮影戏的唱腔艺术是在同地区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没有统一的腔调。

但他的唱腔丰富,板式丰富多样。

二、皮影艺术传承与发展现存的问题及原因(一)皮影戏艺人后继无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皮影艺人收入不高,而且没有保障。

据了解,皮影戏班社的成员一般为六个人,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临时缺哪个职位都由现有人员兼职,即便是演出再累,也不会增加人员。

很多人宁愿选择外出打工。

二是年轻人特别是艺人的子女不愿意学。

他们认为,皮影戏土气,不新潮,没什么用。

(二)皮影艺术的演出市场严重萎缩,观众流失。

据皮影戏班主反映,现在演出的台口,明显少于二十年前。

过去,秋收刚过,当时的生产大队就派人登门求戏,演出能排到第二年的阴历三月三。

现在是托门子,靠关系,求爷爷,告奶奶,说好话,才能找到台口。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要素——以罗山皮影戏为例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要素——以罗山皮影戏为例

71 ・
第3 3卷
第 3期
信 阳 师范 攀院 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版 )
2 0 1 3年 5月
罗 山皮 影戏 师父 在 收徒弟 时首 先要 考虑 的是 学 艺者有 没有 腔 , 腔 是 学 艺者 自身 的嗓 眼基 础 。有 腔
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的传 承人 , 抢救 、 保 护 了年逾 古稀 的 传 承人 , 非 物质文 化 遗 产 的核 心 记忆 和技 艺 就 被 抢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传承 的核心技艺 , 我们
对 某项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的认 知主要 来 自于其 核 心技
艺 的独特表现。因此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核心传承 要素之一便是核心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 类别的民间戏曲艺术是综合性的民间艺术 , 它传承 的核心技艺包 含文学、 音乐 、 舞蹈、 美术 等诸方面。 作 为 民 间戏 曲之一 种 的皮 影 戏 更具 有 综 合 性 , 它 传 承的核心技艺不仅包含文学 、 音乐 、 舞蹈 、 美术等 , 而 且包括影人舞弄技术、 影人雕 刻工艺 。罗山皮影戏 在传承 时非常注意核心技艺的传承, 对学 习罗山皮 影戏的传承人有着高于学习其他戏曲的严格要求。
握 着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的核 心技 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且其 精神 状 态 、 生活方 式及 组 织协调 能 力都 关 系到 非物 质文 化 遗 产 的传 承 。罗 山皮 影 戏传承 人 的核 心技 艺、 祖 师爷信 仰 、 日常生 活方 式和行 走 江湖 的规矩 构成 了
其 核 心传承要 素 , 也 给非 物质 文化遗 产保 护 工作 和研 究 以重要 启 示。 关键 词 :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 传承 ; 罗山皮 影戏

试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体系内的和谐——以陕西华县皮影戏艺术保护现状为例

试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体系内的和谐——以陕西华县皮影戏艺术保护现状为例
【 摘 要】陵 西 华 县 皮 影 戏 艺 术 被 列 为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传 承
人在 现 实中对其具 有 一 系列 的 私权 , 并且 私 权 可 以达 到 现 实 中的 和
谐 。 传 承 人 私 权 问题 的 合 理 解 决 , 于人 类 保 护 与 传 承 该 国 家 级 非 物 对
试 论 国家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传 承 人 私 权 体 系 内的和 谐
— —
以陕 西 华 县 皮影 戏 安 工 业 大 学 思政 部 7 0 2 西安 工 业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院 7 0 2 ) 西 10 1 1 0 1
商 部 门 申请 注册 商标 , 有 工 业 产 权 中 的 商 标 权 , 与 某 皮 影 戏 拥 或
华 县 皮影 戏 艺 术 必 须 要 有 传 承 人 来 维 持 其 生 命 。 其 传 承 的
艺 人协 商共 同 申请 商 业 机 密 。 皮 影作 为载 体 , 自身 的 地 域 文化 性 、 性 、 文性 等 特 点 传 以 感 人 递 着 华 县 皮 影 戏 艺 术 , 定 了 对 华 县 皮 影 戏 艺 术 的 独 有 形 象 代 确 表 。有 些 皮 影 制作 者也 为 自 己 的 产 品 注 册 了 商 标 来 保 护 自己 的 权 益 。另外 手工 皮影 制作 的工 艺 流 程 的 相 关 环 节 牵 扯 到保 密 , 如 有 些 高 档 皮 影 的 仿古 色 需 要 秘 制 。由 此 对 于 皮 影 制 作 者 而 言 就 产生了商业秘密。 由此 可 见 , 一 部 分 的传 承 人 的 私 权 诉 求 需 要 法 律 来 保 证 。 这
方 式 也是 多样 的 , 群 体 传 承 、 有 家庭 传 承 、 会 传 承 。 社

西安皮影戏

西安皮影戏

皮影戏我们小组在西安调查了各项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了陕西最有名的民俗之一------------皮影戏。

我们通过参观西安民俗博物馆,游览回民街,走访老艺人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皮影戏展开了详细调查与研究,下面我就来仔细阐述一下我们的调研成果,其中包括皮影戏的概况,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等。

一、皮影戏的介绍及概况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也叫“影子戏”或“灯影戏”。

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有1至2个皮影艺人同时操作,他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述说故事,同时打击乐器和弦乐,而观众则在幕布前观看,表演非常具有观赏性。

在陕西的农村,这种朴素的民间艺术很受人们的欢迎。

说到皮影戏,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我们在西安走访了一些皮影老艺人,大致了解了皮影的制作过程。

陕西是皮影戏的发源地,皮影制作艺人颇多,因此当地的皮影制作工艺十分成熟,制作的皮影也相当精美。

下面我就来讲讲皮影的具体制作过程:首先是选料,皮影一般采用牛皮、驴皮、马皮或者骡皮作为原料,因为这些动物皮比较结实而且耐用,另外还容易上色并且不掉色,这些特质让动物皮成为制作皮影的绝佳选择,不过由于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各地的皮影戏偶造型风格也有所不同,在陕西,一般是采用牛皮居多。

第二点,经过精心选料,艺人们就要投入到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了:第一步,他们将皮子泡制,让皮子变软,容易加工,之后再刮薄,除去一些动物皮毛及脂肪,然后是磨平,使其容易上色;第二步,艺人们要用皮子刻凿出各种人物的图案,比如人物的头部,四肢,兵器,或者是各种小动物。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刀具,经过粗雕和细雕,各种人物的雏形就显现了;第三步是在雕刻出的皮子上绘制各种人物的图谱,这是皮影制作的关键一步,将直接影响皮影的制作成败。

论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论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论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摘要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地位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南部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本文探讨陆丰皮影戏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探索当下陆丰皮影戏传承发展路径,让陆丰皮影戏更好地融入现代市场和现代人的生活,走向世界舞台。

关键词:陆丰皮影戏;现代社会;传承;发展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它是一种集绘画、雕刻、戏曲、音乐、光影等为一体的平面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多数观点认为,皮影戏起源于汉代,孕育于唐,成熟于宋。

其中陆丰皮影戏久负盛名,以操作细腻传神而闻名,是我国南方地区皮影戏的代表。

一、陆丰皮影的现状陆丰市是广东省汕尾市管辖的县级市,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陆丰的戏曲演出习俗是当地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戏曲演出的目的,可分为落马戏 (开棚戏) 、开灯戏、神诞戏、酬神戏、节戏、醮戏、入火戏、头标戏、闲时戏、图春戏、生日戏、死人戏等12类, 可见戏曲演出在当地的重要性。

皮影戏, 亦称“灯影戏”和“皮猴戏”, 被视为一种集绘画、雕刻、制作、音乐、表演、舞台技艺于一体的专业艺术。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影系潮州影系唯一遗存的一支, 它与正字戏、白字戏有密切的关系。

陆丰皮影戏曾以唱正音为主, 后来为了适应陆丰当地民俗和生存发展, 要求改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

而反过来陆丰皮影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正字戏与白字戏的演出艺术。

陆丰皮影戏的代表剧目有《嫦娥奔月》《鸡斗》《飞天》《东郭先生与狼》等。

2006,陆丰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陆丰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当下,如何传承和发展这门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艺术,不仅是历史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

在新的时代,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和发展,让其绽放出全新的魅力和光辉,笔者认为,这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皮影戏中国传统工艺的论文

皮影戏中国传统工艺的论文

皮影戏中国传统工艺的论文中国的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利用透明的皮质或纸质做成的人物形象,在灯光下通过操纵来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历史悠久,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工艺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中,皮影戏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它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灯光、影子和音响三大元素来展现故事情节。

演员们手持各种形状的皮影,在光线的照射下,影子被投射到白色或半透明的幕布上,观众便可通过观赏这些影子来欣赏戏剧的表演。

同时,配以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得皮影戏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元和立体。

这种艺术形式既需要操纵皮影,又需要配合声光效果,因此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和灵活的操纵能力。

在中国古代,皮影戏曾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它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各行各业人士的欢迎。

皮影戏通过讲述不同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来陶冶人的情操,传承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此外,皮影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表演艺术。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历史,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推广和保护。

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展览、演出等来增加皮影戏的曝光度,提升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使更多的人受益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广皮影戏,如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等方式来传播皮影戏的知识和表演画面,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保护方面,要加强对皮影戏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对重要的皮影戏作品进行保护,以防止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其失传、失传的情况发生。

总之,中国的皮影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也是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

皮影文化论文范文

皮影文化论文范文

皮影文化论文范文标题:历史与艺术的辉映,皮影文化论文引言:皮影戏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本文将通过对皮影文化的探究,探讨其历史渊源、艺术形式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旨在加深对皮影文化的了解和重视。

一、皮影文化的历史渊源皮影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

皮影戏是用人们在白天雕刻的一层薄皮做成的人物形象,利用灯光投影,再加上配乐和说白,以此讲述故事。

经历了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皮影戏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皮影艺术的特点和形式皮影戏的独特艺术形式是由底子、灯光、影子、说唱四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的。

底子是指制作皮影人的需要,灯光则是将皮影人的形象投射出来的关键,影子则是皮影艺术的核心,说唱则是通过说白和唱词来讲述故事。

三、皮影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意义皮影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戏剧艺术中独特的一支,代表了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高峰。

其次,皮影戏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此外,皮影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原有形式,使得皮影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结论:皮影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皮影文化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皮影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皮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皮影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试论唐山皮影戏经典剧之发展

试论唐山皮影戏经典剧之发展

试论唐山皮影戏经典剧之发展
邢阳子
【期刊名称】《教育》
【年(卷),期】2015(000)036
【摘要】唐山皮影戏是中国的传统戏剧之一,具有深厚久远的历史。

在悠久的历
史发展长河中,唐山皮影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山皮影戏经典剧目指的是在唐山皮影戏所有表演剧目中最具有典范性的作品,承载着该剧种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山皮影戏经典剧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故事情节真实动人、感人至深;唱词宾白、文笔优雅且不失通俗;口语化的语言,充斥着民间气息;主题以惩恶扬善,歌颂真善美为主;以大团圆结局作尾,迎合民众审美趋向。

同时,唐山皮影戏经典剧目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包括文学、民俗、伦理及旅游价值。

关于唐山皮影戏经典剧目的研究将会为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总页数】1页(P237-237)
【作者】邢阳子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
【相关文献】
1.试论唐山皮影戏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J], 秦彬;张秀焕
2.唐山皮影戏经典剧目审美价值研究 [J], 王小荣;孙素梅
3.试论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价值 [J], 刘晨阳
4.唐山皮影戏的当代境况与发展研究 [J], 张家俊
5.浅析河北唐山民间皮影戏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发展——以舞蹈《俏夕阳》为例 [J], 刘怡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皮影戏不但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而且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已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关键词】皮影戏艺术流传发展
很早就听说了皮影戏,一时兴起,就产生了兴趣。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

它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据说,皮影戏是为佛教宣示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

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渡亡灵时,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

皮影在制做上采用皮革来完成,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⑴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技法,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从皮影戏的流传来看,它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在宋代时,与说唱艺术结合,成为当时兴盛的市民文艺之一种。

宋人高承著《事物纪原》说:“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事之像,至今传焉。

”元代时,统治者把影戏做为宫廷和军中娱乐,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中国的影戏也被传播到波斯等阿拉伯国家,后来又辗转传入土耳其。

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流传。

到明代后,影戏继续在都市和村镇流行,它不只受到
广大下层民众喜爱,也受到文化人的推崇,可见一般。

清代,特别是清末民初,20世纪初叶,皮影戏在中国广大地区传播开了,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

皮影戏的发展大致可以用"佛经说唱画皮影、宋代影戏最热闹、元朝影戏传欧洲、明朝贵族爱影戏、清朝贵族影戏箱"⑵来构勒。

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倍出。

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臵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彼彼皆是。

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

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

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清代嘉庆年间,由于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当时曾谣传皮影人儿能化为天兵天将,助民反抗朝廷。

还因为皮影戏演出时间多在夜间,许多人聚集在黑暗场所,致使满清官吏倍感恐惧。

在光绪皇帝死的时候,西北某地正在演唱皮影戏,于是官府借机立即贴出告示说:“国有大祸,民无天良,若有唱演,点火烧箱。

”结果,京城内开始禁演皮影戏。

官府派兵查抄,一些影身、布景及各种资料被烧毁,从此,皮影戏艺术便一蹶不振,日益衰亡。

其间,散落在民间的影箱、舞台大多被有钱的外国商人收买。

解放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

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又遭“破四旧”的噩运。

十年浩劫,使广藏于民间的皮影家底毁失殆尽,传艺断代。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

皮影戏艺术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应该说主要是以它通俗简便的独特形式,早已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

他们经常利用农忙之余暇,自刻自制影身道具和舞台,自编自演一些深受本地区群众所喜爱的故事,其唱腔、念白皆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间皮影艺术也欣逢盛世,焕发了青春,古老的皮影艺术已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向国际友人展示着这一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声望日益提高,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已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了它不仅是中国的,同是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皮影戏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民族艺术瑰宝,它的艺术光辉永远不会黯淡,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陶犁主编.民族民俗风情赏析.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扬子东、常舟主编.中华民俗风情大观.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姚显志等编.中国民俗〃旅游丛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4]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cn/shoe/chwindow/culture/qyzjmopy/index.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