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方 芳
在《红楼梦》中,全身充满诗的灵性,是黛玉有异于众姐妹的个性特征之一。而她的任性任情,不矫饰,不屈从,孤标傲世,敏感而自尊的性格,正是因为融合在她那敏感的诗人气质里,得到了悲剧美的升华,从而具有了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在大观园里,林黛玉是第一个要从诗中觅得生存力量的姑娘,也是唯一一个将诗当作“正经事”做的姑娘。诗是她青春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诗,黛玉不仅有广泛的阅读,而且有独到的理解和颖悟。
她在教香菱学诗时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的的。”
“诗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诗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又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对诗的这些见解,可谓是深得作诗学诗之道的。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用许多诗、词、曲、赋,描摹、映照林黛玉的思想性格,而赋予林黛玉“自己”创作的诗词,更是曹雪芹熔铸她个性生命的强有力的艺术手段。
在小说前八十回,共记录有黛玉诗作十六首,除《世外仙源》、《杏帘在望》这类奉命之作,以及《芦雪庭即景联句》的急就章,她的诗都丰富地表现着她对现实生活的情思。
小说中关于黛玉的诗词作品,主要出现在十八回之后,这时黛玉是二进荣国府,她的父母双亡,已处于寄人篱下的地位。可以说阴冷的环境,昏暗的前途,使黛玉一头扎进了诗的世界,
在诗中去寻找她的生命,表现她的抗争。
《葬花辞》这充满生命激情的哀歌,是黛玉第一首长歌行。这时宝黛的感情,在封建势力重压下,已从两小无猜的兄妹情谊,发展到相互爱慕中试探与倾诉的新阶段。《葬花辞》是彻底的“言志”诗,是黛玉性格与生命的折射。
在“花谢花飞”的暮春里,黛玉仿佛听到了花魂、鸟魂发出的悲歌。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开始,黛玉的心灵之窗正悠悠开启,她发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沉痛呼号和控诉;她叹息“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她希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泥淖陷渠沟”。黛玉的低吟,顺着她心中翻滚的思潮倾泻而下,一直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睹春尽而伤情,观花谢而落泪。她的境遇,她的一生,恰似一朵飘零的落花。在封建正统势力催逼下,她必然成为一朵殒落的凄清的落花。因此,曹雪芹给黛玉安排了一篇《葬花辞》,来深入细致地刻画她的思想个性。黛玉对落花的伤情,实际上是她对贾府封建势力给自己的重压的生活感受。诗中有浓重的伤感和悲观,但又有激越的控诉和抗议。她明确表示,决不屈服于污浊的残酷压力,要永远保持那孤标傲世的洁白品格。
《题帕诗》写于宝黛爱情生活心意初通的时期。宝玉遣人送了两块旧帕来,黛玉细心揣度宝玉送帕的意思之后,“五内沸然”,便不顾“嫌疑避讳”,挥笔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 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它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泪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1999年5月Journal of L iaoning Educati onal Institute M ay1999
这三首诗,第一首是泪,第二首是泪,第三首仍是泪。这是黛玉用心血和泪水向宝玉倾诉出潜压内心许久的肺腑之言,知己之音!情调虽过于凄怆,伤感虽过于浓重,但这凄怆中又有颤抖的呼喊,伤感中又有不可忍受的抗争。三首《题帕诗》深化了黛玉的叛逆性格,增加了宝黛爱情的悲剧魅力。
《代离别・秋窗风雨夕》则是借景抒情,低吟着她一派悲秋苦痛的心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苦闷、孤独、颓伤、凄凉,自是黛玉精神上压抑的诗情抒发,她诗中的景物、意象无不泛滥着她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
袁枚说:“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但见性情,不著文字。”黛玉诗中极能体现她的“个中性情”的,还有一首海棠诗与三首咏菊诗。
她的《白海棠诗》写道: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此数句,不正抒发着黛玉难以倾诉的哀愁的“情”吗?“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诗句,也突出地表现着她那洁白的品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那三首夺魁的菊花诗里,黛玉咏物抒情,状写心境,表现得那样贴切、自然、真实。“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醒时幽怨同谁诉,哀草寒烟无限情。”只一听就可识别出,这是潇湘妃子的心声。
《五美咏》是记事咏人的诗,显示出与黛玉其它篇章不同的情感特征。黛玉自己也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然而这些诗虽写的是古人,却有明显的寓今讽世之意。
黛玉叹息那倾国倾城的西施,遭际尚不及东施,因而写到: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对虞姬,黛玉持的是欣敬的态度。黛玉很敬佩虞姬的殉情,因而写到: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在哀叹昭君红颜薄命时,黛玉提出了对君王的不满,君王本应该有主见,为何要受画工的摆布。于是写到: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对于绿珠,黛玉认为其可悲。黛玉对绿珠与石崇的故事,自有看法。她认为石崇并没有真正看重绿珠的美质,而绿珠却以死相报了。于是写到: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廖。
《五美吟》中,最大胆的是写红拂的那首诗。黛玉鲜明地表现出对红拂的欣慕。红拂这一大胆的女性,看中了末路英雄李靖,敢于私奔。但黛玉也只能有欣慕这一闪而过的念头,现实中的她是不可能学红拂的。在她身上,时代和阶级都打下了沉重的思想感情的印记。但她能写出“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扬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样的诗句,已是极大的思想“叛逆”了。
黛玉的诗,到了七十回的《桃花行》和《唐多令・柳絮》,更加哀悲忧伤。这些诗词虽仍反映黛玉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但林姑娘已自感身如桃花、柳絮,飘零无倚,“谁舍谁收”,已预感到未来悲剧的结局,情调更加低沉。到了七十回后,这种悲伤的色调更浓了,《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是黛玉的诗词在书中最后的出现。其“冷月葬花魂”的诗句,境界虽佳,然而格调却太悲凉了。不过,在林黛玉如花的短暂生命中,岂有比“冷月葬花魂”更好的结局适合她清美洁白的灵魂吗?
诗,是林黛玉青春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作家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艺术形象的极重要手段。从林黛玉“自己”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窥见了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傲自尊、洁白不屈、悲凉凄婉而又激越热烈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诗,使林黛玉具有了诗人的气质;诗,使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诗意化;诗,使这个悲剧性的艺术形象具有了荡气回肠的感染力和永远辉煌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刘向宏)
68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