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第三部分评价方式第四部分主要阅读书目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
它用比较和描写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普通语言学。
作为一门课程,它所介绍的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通过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语言学方面继续深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正确把握语言学学科教育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理论课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科学的研究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语言学概论课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
例如语言调查、社会用语调查以及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等,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加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的现状,使教学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
例如为使人才培养适应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增强语言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3.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及时引进语言学学科前沿成果,教学内容不落后于学科研究。
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要与语言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及时反映语言学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体现新时期国家和辽宁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人类学教学大纲

人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课程旨在介绍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文化、生物、语言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悉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法论;3. 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学的定义和分类- 主要人类学家及其代表作品2.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文化:文化的定义、要素和功能- 人类生物学:人类的起源、进化和遗传3.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的定义、重要性和步骤- 档案研究:档案研究的意义和技巧4. 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马尔库斯、杜尔凯姆- 文化相对主义:马尔萨斯、梅德- 解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柯斯特拉5.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田野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人类学研究方法;3. 讨论演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加深对人类学理论的理解;4. 作业考核:布置阅读、写作、展示等形式的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20%;2.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六、参考教材1. 《人类学概论》,作者:玛格丽特·米德2. 《人类文化:一种涉足》, 作者:豪伊格尔·约翰逊七、教学安排每周一、三、五上午8:00-10:00,地点:人文楼302教室。
八、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李教授助教:王老师以上为本学期人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认真对待,共同进步。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双语
外国语学院
先修课程(Prerequisite)
语言学概论
后续课程
post
课程负责人(Instructor)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中文)(Description)
(中文300-500字,含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等)
该课程分三个部分介绍语言智能,即语音技术、人工智能在自动评分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涵盖了的语音、外语测试、和外语教学的应用。
3,4
第十六章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与趋势
2
讲授
(江妍)
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并总结思考
学习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3,4,5
注1:建议按照教学周学时编排。
注2:相应章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言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3.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5. 培养科学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语言学导论- 课程介绍- 语言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单元:语音学-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语音的分类和描述方法-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则- 语音变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第三单元:词汇学-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词法变化和语义变化- 词汇的产生与演变- 词汇的记忆和组织第四单元:句法学-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句法结构和句子类型- 词序和短语结构- 句法规则和语法关系- 句法分析和句法理论第五单元:语义学-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义和句义的表示和解释- 语义关系和语义推断- 语义变化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第六单元: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话语的结构和功能- 话语行为和话语援引- 话语规范和话语权力-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语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进行语言学研究和项目实践。
4.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示和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一、绪论语言学教学大纲是语言学课程的核心,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语言学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语言学教学提供清晰的框架和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学生对语言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2.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三、课程内容1.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定义、范畴、历史和发展等基本概念。
2.语音学:介绍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国际音标、音系结构和语音变体。
3.形态学:介绍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词形变化和构词法等内容。
4.句法学:介绍句法学的基本理论、句子结构、句法分析和语法规则等内容。
5.语义学:介绍语义学的基本概念、语义关系、语义演变和语用学等内容。
6.语言学研究方法:介绍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技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和演示等方式,传授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实地调研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论文写作和专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教学大纲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准备好相关资源,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总结与展望语言学教学大纲作为语言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文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素养和学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和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语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掌握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语言相关问题。
二、课程目标
1.理解语言的定义、功能、结构以及涉及的各个层面;
2.掌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它们进行语言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3.了解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流派,理解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4.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言问题。
三、教学内容
1.语言学概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语言的结构和层次(音韵、形态、句法、语义和语用);
4.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
5.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系;
6.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
7.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生成语法学等主要流派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五、考核方式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等;
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其进行评分;。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语义以及语用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在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会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等内容。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概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学习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如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将会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如结构主义、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等,从而对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学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他们将会了解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它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进化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学生将会了解到人类语言的起源可能与人类大脑的发展和语言习得的能力有关,并了解到语言的变化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三部分:语言的结构和语音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学习语言的结构和语音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会了解到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和音位,以及语音的产生和感知机制。
同时,学生还将会学习到语言的音系、音节、音变等结构组成部分,以及语音的调、重音等语音现象。
通过学习语言的结构和语音,学生将会对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四部分:语言的语法和句法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学习语言的语法和句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他们将会了解到语言的句子结构、短语结构、词类和句法关系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将会学习到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和差异,以及语法的变化和演化。
通过学习语言的语法和句法,学生将会对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五部分:语言的语义和语用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学习语言的语义和语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们将会了解到语言的意义和信息传递的规律,以及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原则。
同时,学生还将会学习到语言的语义关系、语义角色和语用推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语言的语义和语用,学生将会对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引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对我们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言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语言学教学大纲,旨在为语言学教学提供一个框架,并指导学生在语言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语言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2. 熟悉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语音学- 音素和音位的概念和分类- 音系和音韵规则- 声调和音节结构-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听力训练2. 词汇学- 词汇的形态和构词法- 词义和词汇关系- 词汇的语义变化和演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词汇分析、词汇练习3. 语法学- 词法和句法的基本概念- 语法范畴和语法规则- 句法结构和句法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句法分析、语法练习4. 语用学- 语用意义和语用规则- 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表达- 上下文和语用推断- 教学方法:案例讲解、语用分析、语言实践5. 言语研究方法- 语料库和实证研究- 问卷和访谈调查- 语言实验和统计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证研究、数据处理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课堂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等。
2. 作业评估: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
3. 考试评估: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4. 学习项目评估:包括小组项目研究、个人研究论文等。
五、参考资料1. Yule, G. (2010). The Study of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 Fromkin, V., Rodman, R., & Hyams, N. (2013).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Wadsworth Publishing.3. Crystal, D. (2014). How Language Works. Penguin Books.结语:语言学教学大纲是指导语言学教学的重要文件,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和目标。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演化等方面的学科,作为
现代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语言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言
的全面理解和研究能力。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语言学教学大纲,以
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的基
本概念、主要学派和重要理论,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研究
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学意识;
2. 熟练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
3. 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现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介绍:
1.1 语言和语言学的定义;
1.2 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主要语言学学科的概述;
1.3 语言的结构和演化。
2. 主要学派和理论介绍:
2.1 结构主义语言学;
2.2 生成语法;
2.3 语言哲学和言语行为理论;
2.4 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等。
3. 语言学研究方法:
3.1 语言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2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
3.3 可视化和计算语言学的方法。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36编者姓名:周玉蓉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编写日期:2007年1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展及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1.语言人类学的性质、任务、基本课题;2.语言人类学的兴起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本课程学习方法与要求。
计2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中国的语言/方言主要讲授:1.中国语/方言的分布格局;2.中国语/方言分布现状的历史文化因素;3.语言格局的文化动因。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文字起源、传播主要讲授:1.关于文字起源、传播的主要理论;2.宗教与文字起源;3.宗教与文字传播;4.文字与古代文明、文化。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汉藏语系主要讲授:1.汉藏语系观念的提出、演进及现状;2.语言方法与汉藏语系: 其成就、不足及出路:3.由人类学入手的汉藏语研究;4.实例分析。
计4学时。
壮侗语族的语言人类学问题主要讲授:1.对壮侗语族地位的不同认识及其原因;2.壮侗语族的历史文化研究;3.壮侗语族的语言历史比较研究;4.壮侗语族与古白越文化。
计4学时。
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变异主要讲授:1.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2.语言传承与变异;3.语言变异的社会文化动因:以解放前后、开放前后为例。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语言运用主要讲授:1.多语、多言的成因;2.多语、多言的人类学含义;3.实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4.实例研究:以香港为例。
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主要讲授:1.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的概念;2.汉族的多元起源与汉语的多区域起源:3.岭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岭南区域语言的形成;4.岭南区域语言特征。
语言学理论方法教学大纲

语言学理论方法教学大纲语言学理论方法教学大纲导言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使用。
语言学理论方法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培养他们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理论方法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语言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础。
在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语言学的定义、语言的要素、语言的层次结构等基本概念的介绍和讲解。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语言学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音学的教学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音变等问题。
在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国际音标的学习和应用、语音规则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语音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语言的音系结构,提高语音辨识和发音能力。
三、词汇学的教学词汇学是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词汇的构成、分类和意义等问题。
在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词汇学的基本概念、词汇的形态结构和语义关系的分析、词汇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对词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四、句法学的教学句法学是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织规则。
在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句子的成分和语序的分析、句子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句法学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提高句子的分析和构造能力。
五、语用学的教学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在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言交际的原则和策略、语言行为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语用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六、语言变化与语言学习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变化的现象,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在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语言变化的基本概念、语言变化的原因和方式、语言学习的方法等内容。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骂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建立科学的语言观,具备运用语言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能力。
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时安排:本课计划学时36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
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语言学的实践意义,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分类四、语言研究历史简介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章语言的本质(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认识语言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跟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的本质特点,能概括地回答"语言是什么"这个语言学的核心问题,为建立科学的语言双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节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语言和言语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的体系。
话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成。
语言人类学_提纲

线性: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的形式只能一个接一个一次出现,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点上出现多个符号。
文字和语言: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产生克服了语言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增强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我国少数民族,特定的场合文字不能和语言相提动物也能用声音传递信息,但人类语言具有语素和语素的组合规则,可以用这个规则创造一∵人类拥有语言,∴可以把新发现的知识传递给后人,后人也没必要再重复发现这个知识的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表现在概念、判断、推理中,而概念、判断、推理又依赖语言的词和句子进行;没有词、句子人类思维无法进行;思维活动的成果,
当今双语问题呈现出横向扩展的态势,我们不能忽略双语现象的历史沿袭性及其对当地语言文化generative grammar:人类通过学习而掌握的语法。
:从人类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本质上探讨了语言的内在规律
人的这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和生成新的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
(汉人能听懂一切用普通话语言是说本族语的人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句子的先天能力,是在某一时期说出的实际话语。
语言是一个用来组织经验的概念体系,这种概念体系不仅迫使人们接受一定的世界观,还决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概念体系,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世界观、思维模式、行为规范语言不同,思维模式就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型。
语言和文化是形式和内研究亲属称谓和亲属制的关系:亲属称谓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的亲属制度的现状或过
: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
语言类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2.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3.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如: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等]4. 学分:[学分]5. 学时:[学时]6. 主讲教师:[教师姓名及职称]二、课程性质与目的1. 课程性质:[简要说明课程性质,如: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等]2. 课程目的:- 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名称]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 课程内容:- [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课程名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课程名称]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课程名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2. 课程要求:- 学生应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 学生应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
- 学生应能够运用[课程名称]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程名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课程名称]的理解和应用。
-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 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课程名称]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 介绍课程概况、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
- 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第二周至第四周:- 讲解[课程名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 讲解[课程名称]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3. 第五周至第八周:-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课程名称]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小组报告。
4. 第九周至第十周:- 复习课程内容,进行期中考试。
语言人类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语言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掌握语言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语言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人类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观的素养。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语言人类学概述(1)语言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语言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
(3)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2. 语言与人类文化(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语言与民族认同。
(3)语言与宗教信仰。
3. 语言与人类行为(1)语言与思维。
(2)语言与记忆。
(3)语言与认知。
4. 语言人类学在当代的应用(1)语言政策与规划。
(2)语言教育。
(3)语言与文化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人类学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语言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授新课(1)按教学内容顺序,逐章讲解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语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3. 课堂讨论(1)针对某一章节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人类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关键知识点。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认真完成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2. 课后作业(1)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思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36
编者姓名:周玉蓉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展及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1.语言人类学的性质、任务、基本课题;2.语言人类学的兴起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本课程学习方法与要求。
计2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中国的语言/方言
主要讲授:1.中国语/方言的分布格局;2.中国语/方言分布现状的历史文化因素;3.语言格局的文化动因。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文字起源、传播
主要讲授:1.关于文字起源、传播的主要理论;2.宗教与文字起源;3.宗教与文字传播;4.文字与古代文明、文化。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汉藏语系
主要讲授:1.汉藏语系观念的提出、演进及现状;2.语言方法与汉藏语系:其成就、不足及出路;3.由人类学入手的汉藏语研究;4.实例分析。
计4学时。
壮侗语族的语言人类学问题
主要讲授:1.对壮侗语族地位的不同认识及其原因;2.壮侗语族的历史文化研究;3.壮侗语族的语言历史比较研究;4.壮侗语族与古百越文化。
计4学时。
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变异
主要讲授:1.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2.语言传承与变异;3.语言变异的社会文化动因:以解放前后、开放前后为例。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语言运用
主要讲授:1.多语、多言的成因;2.多语、多言的人类学含义;3.实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4.实例研究:以香港为例。
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主要讲授:1.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的概念;2.汉族的多元起源与汉语的多区域起源;3.岭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岭南区域语言的形成;4.岭南区域语言特征。
计4学时。
人口迁移与语言
主要讲授:1.汉语的播迁与汉语的扩散;2.历史上的居民变动与语言更迭:地名学的研究;3.当代人口迁移流动对广东语言的影响。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民族识别
主要讲授:1.民族识别的根据;2.语言与民族的关系;3.语言更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计2学时。
第十一章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主要讲授:1.文化交流与语言借用;2.文化交流与语言转制;.文化交流与pigin、croele语言;4.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
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
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
计入平时成绩。
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Alessandro Duranti:《Linguistic Anthropolog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出版社,1999。
拉波夫:《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沃尔夫:《沃尔夫文集(语言学名家译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Kramsch:《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Spolsky :《社会语言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Hornberger:《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
戴昭铭:《语言文化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5。
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徐通锵:a.《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87。
b.《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8。
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
倪大白:《侗台语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