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中医基础理论(一)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 1 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29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五液之一? 【】
A.尿B.涎
C.涕D.泪
2.病人突然目光转亮,颧赤如妆,食欲增强,属于【】
A.神乱B.少神
C.假神D.失神
3.六淫中致病病程较长的邪气是【】
A.湿邪B.火邪
C.暑邪D.燥邪
4.对机体的生、长、壮、老、已起决定作用的是【】
A.心血的充盈B.肾精的盛衰
C.谷气的充足D.肺气的调畅
5.脉来缓而时止,止有定数的脉象是【】
A.促脉B.代脉
C.结脉D.缓脉
6.布散于皮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
A.气B.血
C.精D.津
7.“水不涵木”属于【】
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
C.相乘D.相侮
8.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A.督脉B.冲脉
c.任脉D.带脉
9.能主决断的脏腑是【】
A.胃B.肝
C.心D.胆
10.阴阳偏盛形成的是【】
A.寒证B.热证
C.虚证D.实证
11.中医理论体系的最主要特点是【】
A.藏象理论和阴阳五行理论B.整体观和藏象理论
C.辨证论治和整体观D.辨证论治和藏象理论
12.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A.辛味B.苦味
C.酸味D.咸味
13.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是【:】
A.卫气B.元气
C.宗气D.营气
14.主藏神的脏是【】
A.脾B.肝
C.肺D.心
1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B.金
C.土D.水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7.下列脏腑之间具有相克关系的是【】
A.肝与脾B.心与脾C.肺与脾
D.脾与。肾E.胃与脾
18.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是【】
A.症状相似B.一气一病C.有季节性
D.病情重笃E.传染性强
19.面色青可主【】
A.痛证B.惊风C.寒证
D.血虚E.瘀血
20.下列属正治法的是【】
A.虚者补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
D.通因通用E.既病防变
21.肝具有的生理功能包括【】
A.主藏血B.主藏精C.主疏泄
D.主升清F主统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2.宗气
23.心肾不交
24.奇经
26.盗汗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27.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28.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者,称为谵语。
29.七情所伤时,“怒则气乱”、“思则气消”。
30.凡见浮脉均属表证。
31.简述肺的生理功能。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2.简述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
33.潮热可见于哪些病证?各有何临床表现?
34.简述虚实病机的形成。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气与血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
36.试比较鉴别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三证。
四川省20 1 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一)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29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A
2.C
3.A
4.B
5.B
6. D
7.A
8.C
9.D 10.D
11.C 12.A 13.D 14.D 15.D
16.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7.AD 18.ABDE 19.ABCE 20.AB 21.AC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2.宗气:自然界的清气与水谷精气聚于胸中结合而成的气,能贯注心肺之脉,助肺司呼吸及助心行血。
23.心肾不交: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造成心火偏亢的病理改变。
24.奇经:有别于十二正经的另外八条经脉的总称,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25.壮热:病人身发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以上),属里实热证。
26.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多属阴虚所致。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7.(√)(1分)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阴阳两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2分);二是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即所谓阴阳之中又有阴阳,“阴阳互藏”(2分)。
28.(×)(1分)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者,应称为郑声(2分);谵语的表现为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2分)。
29.(×)(1分)应为“怒则其上”、“思则气结”(2分);“气乱”由惊所致,“气消”由悲所致,即“惊则气乱”、“悲则气消”(2分)。
30.(×)(1分)外邪侵袭,卫阳抗邪于表,鼓动脉气于外而见浮脉,故浮脉可主表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