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目录学(全套课件221P)

合集下载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复习资料目录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书目: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P1)第二章1.《别录》和《七略》(1)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提要目录:刘向历时19年而成的《别录》(2)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歆所著之《七略》,共分辑略、六艺略(以古书对象分)、诸子略(以思想系统分)、诗赋略(以体裁分)、兵书略(以作用分)、数术略(以职业分)、方技略(兼采体裁、作用)等部分,其中辑略为诸略之总要,实际类分图书的是其他六略。

(3)六艺略:六艺略是刘歆《七略》中的一略,讲儒家的经典文献具体细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4)刘向校书分四步:其一,广罗异本,相互补交其二,条别篇章,确定书名与篇名卷数或篇数其三,校勘脱文脱简,写成定本其四,提要钩玄,撰写叙录2.《中经新簿》(P36)《中经新簿》也称《晋中新簿》,是目前确知的我国第一部采用四部分类法的目录。

其类目如下: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诸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3.首次采用千字文分类的目录《文渊阁书目》,从千字至往字,凡20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共50厨。

(P41)4.《四库全书总目》(P42)《四库全书总目》以经史子集四部为纲,每部又分若干类,计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形成一个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子目的比较符合当时图书情况和学术特点的分类体系。

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今书目分类的成就。

《总目》对传统类目有继承,增设了一些新的细类,如史部增设史评,收《史通》等著作;增设政书类收《通典》等著作;增设纪事本末收《通鉴纪事本末》等著作。

在类目排序上,也有思考,如儒、兵、法之后即为农、为医。

对于这些增设调整,《总目》在凡例、总序、小序乃至提要按语仲都有所论述。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 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大学》 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 ——《論語· 述而》
ѽ
(三)、版本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 河北出土定縣 之“魯論” 之“古論” 《論語》 《述而》篇 誠唯弟子不能 正 學也 君子坦湯 靼蕩 風乎舞雩詠而 饋 歸 夫何言哉 天 正 坦蕩 歸
• 六艺略 • 诸子略 • 兵书略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 物。下分:《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 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 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ѽ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最简单的书目 仅录书名。完 备者则从书名 到叙录一应俱 全,等于一书 之目录。 • 所谓著录项目, 指就完备的书 目要求而言, 并非古籍书目 都如此。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 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 学者,史学可信。
——张之洞《书目答问》 附《姓名略· 小序》
三、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 一是书籍分类
(五)、存佚
《隋书· 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 佚的史志书目。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 又《贾谊集》四卷, 《晁错集》三卷, 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五)、存佚
清代朱彝尊《经义 考》是著录经典存 佚的书目,其书名 篇卷下注明存、佚、 阙、未见四类。学 者称为“四柱法”。

目录学课程课件(经部)

目录学课程课件(经部)

(九)公食大夫禮

記載諸侯宴請大夫時的禮儀。
(十)觐禮

諸侯每年秋天覲見天子時的禮儀制度。
(十一)喪服

喪服的式樣等級、服喪的時限長短等規 定。
(十二)士喪禮

士族死後的收敛、陪葬方式、安葬制度 等。
(十三)既夕禮

實際上是前面士喪禮的接續。
(十四)士虞禮

下葬之後的一系列事項,主要講如何祭 祀。

(三)春官宗伯

春官的長官是大宗伯,掌握祭祀,溝通 天地人神之間,並主管婚、喪、聘問等 禮儀制度。
(四)夏官司馬

夏官的長官是大司馬。他主持軍隊彈壓 四方。
(五)秋官司寇

管官的長官是大司寇。掌管刑法和監察。
(六)冬官司空

冬官的長官是大司空,掌管建設與工匠。
《 考工記》
《考工記》是古代一篇記載各種手工業 門類及工藝規範的文章。 不僅記載了當時各類工匠,還記載了當 時各類手工藝及营造方面的資料,甚至 還包括溝洫與農田的規劃和城市佈局的 安排,所以又是古代科技史中重要文獻。
《禮記》
《禮記》是一篇篇關於禮的論文彙編。
《禮記》的内容可分爲三大類
第一類是論述、闡釋禮的論文。 第二類是解釋古代禮儀制度。 第三類是補充《儀禮》所不具備的古禮。

《禮記》内涵
《禮記》的内容極为龐雜也極其豐富, 它比《儀禮》更注重人們的道德修養, 比《周禮》更注重個人在社會中的行爲 規範。 它側重對禮的闡釋,從“禮容”深入到 了“禮義”,因而在後世更受人們的注 意。
四、目錄學史發展簡述


(一)、兩漢目錄學 劉向劉歆《七略》—六部分類
輯略:全書的總錄,總論其分類、概說。

版本目录学模板

版本目录学模板

第二章 文献的版本
第一节 版本的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版本? 1、版 “判也,从片,反声。”——《说文解字》
“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改,今正”。——段玉 裁《说文解字注》 “判木为片,名之为版”。——朱骏生《说文解字 通训定声》
剖木成片的木头成为版,因版多系木质,遂派生 出“板”字,并与“版”字互为通假
把版本和校勘结果 按一定顺序编排
目录学:统括各种版本,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并按一定次序进行揭示和著录
版 本 目 录 学
广义上讲,即文献学,研究文 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 的学科
狭义上讲,是历史文献学的一 个分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和 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两 方面内容:一是历史文献本身, 二是围绕文献开展的各项工作

除了木质之外,版还可以用金质、玉质、石质。
可见,版是古代书写载体的物质形态的称谓。
2、本
书称为“本”,最早出
现在西汉刘向《别录》
中,“一人读书,校其 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若怨家相对,曰雠。”
1958年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9号晋 墓出土的瓷质对书俑
3、“版”、“本”二字合为一词,是在雕版 印刷发明后出现的,始于北宋,最初指雕刻 木版印制而成的书本,以区别于写本、拓本 等。所以版本最初仅指雕版印本。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 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则吾能征之也。
“文献”指典籍与贤才。
2、印刷术发明后,“文献”一词的含义专指典 籍;元代以后,侧重指文字资料。
3、文献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 ——《辞海》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文献泛指一切记录知识的印刷型和非印刷 型载体。

版本目录学第1讲-2

版本目录学第1讲-2

(三)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
• 1、定义: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是研究中国
历史文献的目录、类型和目录工作的产生 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 “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把
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 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 或曰书目。一个完整的目录,大致包括书名、卷数、作者、 版刻、提要、分类诸项内容。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 谓有所不同。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之《别录》;有 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之《七略》;有的称”志”, 如东汉班固之《汉书· 艺文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 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有的称” 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 录”,如唐毋煚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 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 临之《文献通考· 经籍考》和清朱彝尊之《经义考》;有 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之《读书敏求记》;有 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洲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5 文物考古 K89 风俗习惯 K9 地理 K90 地理学 K91 世界地 理 K92 中国地理 K93/97 各国地理 K99 地图
二、中国历史文献
• (一)历史文献的定义 • (二)历史文献的主要形式 • 1、口传资料(口头资料,口述资料) • 2、实物资料 • 3、文字资料
東晉政府
正式下令用 紙寫書
3.雕版印刷的書
從紙張發明到隋唐時代(西元一世紀 至七世紀),紙書的製作主要靠手寫。隨着 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方式遠不能適應客觀 需求。唐代中后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 的發展。

课件ppt目录

课件ppt目录

主旨大意题
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中心思想 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文章
的核心内容。
写作训练任务布置
仿写练习
要求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以提高写作技巧和 表达能力。
话题作文
给定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见解。
改写与扩写
要求学生对给定文章进行改写或扩写,以锻炼写 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点 ,促进共同进步。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1 2 3
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解决存在的问题。
预习与复习安排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相关 知识点;同时安排本节课内容的复习任务,巩固 所学知识。
主要作品
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二心集》等;还有大量文学论著和学术著作如《中 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拓展延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拓展延伸资料或者相 关链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赏析方法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如语境分析、 意象解读、隐喻揭示等,对关键语句 进行赏析,挖掘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效 果。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特点,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感变化等,探 讨其对文本整体情感氛围的营造作用。
主题思想
总结文本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和思想内涵,并阐述其在文 本中的体现和意义。

版本目录学1

版本目录学1

二、版本学史
秦: 秦末: 秦末: • 汉: • 汉惠帝四年(191BC)、今文经,古文经、 汉惠帝四年( ) 今文经,古文经、 刘向、 汉成帝河平三年( 刘向 、 汉成帝河平三年 ( 前 26) 、 刘向整 ) 理的方法是: 理的方法是: • 刘向写有《别录》,刘向校《列子》。 刘向写有《别录》 刘向校《列子》
• 2)管理人员要知道版本知识,对善本书和 )管理人员要知道版本知识, 稀见书要予以重点保护, 稀见书要予以重点保护 , 要知道版本的学 术价值、 版本价值、 艺术价值、 文物价值。 术价值 、 版本价值 、 艺术价值 、 文物价值 。 • 3)编目人员要知道版本知识,编古籍要标 )编目人员要知道版本知识, 出版本。 出版本。 • 4)古籍整理工作不能脱离版本而进行。 )古籍整理工作不能脱离版本而进行。
二、版本学史
• 思考: 思考: • 1、 版本学史萌芽时期的基本情况。 、 版本学史萌芽时期的基本情况。
二、版本学史
• • • • • • 版本学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版本学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时期——(先秦 五代) 萌芽时期 (先秦——五代)。 五代 兴盛时期——(宋——明) 兴盛时期 ( 明 发展时期——明代。 明代。 发展时期 明代 繁荣时期——清代。 清代。 繁荣时期 清代 独立发展时期——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国、 独立发展时期 民国
一、版本与版本学
• 《 古文观止 》 陶潜 《 桃花源记 》 最后一句 古文观止》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刘子骥, 高尚土也, 闻之, 是 : “ 南阳刘子骥 , 高尚土也 , 闻之 , 欣 然亲往,未果,寻病终。 然亲往,未果,寻病终。” • 汤汉注《陶靖节诗注》 汤汉注《陶靖节诗注》
一、版本与版本学
二、版本学史

目录学(最终版)

目录学(最终版)

目录学简牍制: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

其中竹制的叫竹简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简牍是在纸普及之前用来记载的载体。

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最晚至西晋。

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卷轴制:雕刻印刷: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丛书: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贩书偶记:一部主要收录清代著作的目录。

为孙殿起编,1936年出版,1982年重印。

主要收录清代著作间及1911-1935年间的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共约万余种。

其特点在于: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收录,录者必卷数不同的;非单刻本不录,间有在丛书者,必系初刻的单行本或抽印本。

地方志:地方志,简称“方志”。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

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和参考价值。

是综合反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状况的百科式要述。

什么是四部分类法?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简称四分法,其四大基本部类为“经、史、子、集”。

四分法发端于魏晋时期,至唐人编撰《隋书·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

经部收录:儒家经典。

史部收录:史部收录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之类,以及地理书、目录书。

子部收录:子部收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以及释道宗教的著作。

集部收录:集部收录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戏曲方面的著作。

目录

目录

下一页
返回总目录
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第15课时 第16课时 第17课时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定律
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考能专项突破
下一页
返回总目录
配套课件
第六单元
第18课时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9课时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
效应的DNA片段
第20课时
第六单元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对性状的控制
考能专项突破
下一页
返回总目录
配套课件
第七单元 第21课时 第22课时 第23课时 第24课时 第25课时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类遗传病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七单元
考能专项突破
下一页 返回总目录
走近细胞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考能专项突破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下一页
返回总目录
配套课件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6课时 第7课时 第8课时 第二单元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考能专项突破
下一页
返回总目录
配套课件
第三单元 第9课时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0课时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ATP的主要
源——细胞呼吸

目录学教程学习笔记

目录学教程学习笔记

目录学教程彭斐章第一章第一节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编纂:运用各种手段,对分散的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所含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压缩、整序,揭示起内容,著录其外形特征,进行科学的编排组织,使之转化为有序的、可以传递的二次文献。

书目的主要作用:对文献进行压缩和整序,从而降低原文获取的成本,节省读者查找文献的时间,提高一次文献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促进科学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国家书目:全面登记与报导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

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现状与历史的记录,属于登记书目的一种。

现行国家书目:是揭示和报导一个国家近期出版和发行的文献总目。

回溯性国家书目:记载与反映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版和发行的文献总目。

联合目录:揭示和报导若干文献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

地方文献总目:全面揭示和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文献的书目。

(1反映一地文献史料的,2记载一地人士著作的,3收入一地出版物的,4专题地方文献书目,5方志目录……)个人著述书目: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的书目。

1个人著述编年(系年)书目,2个人著述研究书目。

推荐书目:针对特定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读者的书目。

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

特点:选题有明确的目的,有特定的读者对象,精选适合对象水平的图书,指出阅读方法,书目编排与图书揭示体现导读的精神。

目录工作:通过查寻、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其目的是将有关的文献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使得每一篇文献都能在最需要它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读者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节目录学:研究书目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书目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致用之学。

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目录学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

目录学课程课件(子部)

目录学课程课件(子部)

• 《淵鑒類函》450卷、《駢字類編》240 卷、《分類字錦》64卷、《子史精華》 160卷、《佩文韻府》443卷《韻府拾遺》 113卷。 • 《古今圖書集成》1萬卷,官修。
• • • • • • • • 中國佛教典籍 《高僧傳》14卷,蕭梁釋慧皎撰。 《續高僧傳》30卷,唐釋道宣撰。 《宋高僧傳》30卷,北宋釋贊寧奉敕撰。 《弘明集》14卷,蕭梁釋僧佑撰。 《廣弘明集》30卷,唐釋道宣撰。 《法苑林珠》100卷,唐釋道世撰。 《五燈會元》20卷,南宋釋普濟撰。
• 道教典籍 • 《抱樸子內篇》20卷,東晉葛洪撰。 • 《雲笈七簽(qiān )》122卷,北宋張
• 道家
• • • • • 《老子》亦稱《道德經》。上下卷共81章。 《文子》12卷12篇。 《莊子》10卷33篇,西晉郭象注。 《鶡(hé)冠子》3卷19篇。 《列子》8卷8篇,東晉張湛注。
• 雜家
• 《尸子》上下卷。 • 《呂氏春秋》26卷26篇。 • 《淮南子》21卷21篇。
第二章 理學
• 周敦頤張載邵雍 • 《太極圖說》1卷、《通書》1卷,北宋 周敦頤撰。 • 《正蒙》2卷、《西銘》1卷,北宋張載 撰。 • 《皇極經世書》12卷、《觀物內外篇》1 卷,北宋邵雍撰。
君房等撰。
第十三章 類 書
• 早期供做詩文備查的類書
• • • • • 《北堂書鈔》160卷,隋虞世南撰。 《藝文類聚》100卷,唐歐陽詢等撰。 《初學記》30卷,唐徐堅等撰。 《白氏六帖》30卷,唐白居易撰。 《太平御覽》1000卷,北宋李昉等奉敕撰。
• 宋以後的大類書
• 《玉海》200卷附《辭學指南》4卷,南 宋王應麟撰。 • 《永樂大典》22877卷、《目錄》60卷, 明永樂元年奉敕撰,五年撰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目录课件.doc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目录课件.doc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组
1 找春天……………………平阳杨绪磊
2 古诗两首…………………平阳杨绪磊
3 芛芽儿……………………一实小王茜
4 小鹿的玫瑰花……………一实小王茜第二组
5 泉…………………………向阳朱晓敏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向阳朱晓敏
7 我不是最弱小的…………向阳陈庆云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向阳陈庆云第三组
9 日月潭……………………平阳胡静
10 葡萄沟……………………平阳胡静
11 难忘的泼水节……新汶实校牛静静
12 北京亮起来了……新汶实校牛静静第四组
13 动手做做看……………宫里于业芝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宫里于业芝
15 画风……………………泉沟王桂芳
16 充气雨衣………………泉沟王桂芳第五组17 古诗两首………………泉沟孙荣芳
18 雷雨……………………泉沟孙荣芳
19 最大的“书”……………羊流王焕青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羊流王焕青第六组
21 画家和牧童……………放城丁伟娜
22 我为你骄傲……………西张杨慧
23 三个儿子……………西张杨慧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汶南李因霞第七组
25 玲玲的画…………………羊流李娟
26 蜜蜂引路…………………禹村王蕊
27 寓言两则………………青云田洪文
28 丑小鸭……………………青云田洪文第八组
29 数星星的孩子…………羊流渠敬畏
30 爱迪生救妈妈…………禹村张心静
31 恐龙的灭绝……………平阳展广凤
32 阿德的梦………………平阳展广凤
新泰市小学教师学期备课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目录学教学大纲

目录学教学大纲

目录学中文名称:目录学周学时:2英文名称:Bibliography 学分:2教学内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史的大学本科生。

开设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古籍目录的基本知识;了解重要及常用的古籍目录的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学会使用古籍目录;促进学生对古籍的了解、掌握,为读书治学提供方法指导。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古籍目录分类法的演变及形成;(二)历代重要目录的编制情况及其学术地位、特点、影响;(三)古籍目录的种类、性质及功用。

本课以课堂教学与课下实习相结合,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查阅并熟悉各种类型的目录。

教学大纲:第一章目录与目录学(2学时)一、“目录”名称的由来二、目录学的形成第二章古籍目录的功用(4学时)一、指点读书治学的门径二、考察学术源流的演变三、了解书籍的内容四、辨别书籍的真伪五、考察书籍的源流六、了解古籍版本第三章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4学时)一、《七略》与六分法二、四部分类分的产生三、“四分”、“五分”、“七分”法并行四、四分法正统地位的确立第四章古籍目录编制简况(12学时)一、《七略》与《汉书·艺文志》二、《隋书·经籍志》三、《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及《续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五、《文渊阁书目》、《新定内阁藏书目》、《国史经籍志》《明书·经籍志》、《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六、《四库全书总目》第五章古籍目录的主要类型(8学时)一、从编制体制、目的上区分(国家书目、史志目录、私藏目录)二、从内容、性质上区分(综合目录、专科目录、地方目录、特殊目录)。

西方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ppt素材

西方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ppt素材
西方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
3.1 西方目录学概念 3.2 西方目录学体系 3.3 西方目录学历史 3.4 列举目录学 3.5 分析目录学
3.1 西方目录学概念
●西文的“目录学”(Bibliography)一词是希腊文“biblion”
(意为图书)和“graphien”(意为撰写)的合成词,原意为 “图书之撰写”(the writing of books)。西文的“目录学” (Bibliography)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喜剧诗人》 (the Greek Comic Poets)著述中。
3.5 分析目录学
•列举目录学强调确认文献和确定文献的处所, 而分析目录学则强调对文献的性质与目的进 行各种调查研究,其中包括作为物体的图书, 以及图书生产的细节和制作方法对文本的影 响。分析目录学主要包括描述目录学、版本 目录学和历史目录学 一、描述目录学
•描述目录学的主要功能是对文献进行精确的形式描 述。其研究的问题包括:图书形成的方法、铅字与纸 张的类型、插图与图书结合的方法、图书装订的方法 与装订材料、文献的主要形式特征。
3.4 列举目录学
列举目录学,又称系统目录学,通常列举 目录学或系统目录学只要求编制简要款目, 这些款目只需要足以识别图书和使用户能 够判断图书重要性的书目信息。
一、总目或世界书目
1、美国国会图书馆编撰的总目。包括现行印刷卡片图
书目录、累积印刷卡片图书目录、美国国会图书馆目录。
2、英国图书馆编撰的总目。 3、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撰的总目。
●西方学者认为:目录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目录学是人类精神的专
门记录,在这种意义上目录学是“人文的”;在完整地揭示著者的 一种著作在其全部著作中的地位、一个著者在所有著者中的地位和 一个著者的著作在所有其他人的著作中的地位上,目录学是极其精 确的、系统的和分析的,在这种意义上,目录学是“科学的”。

目 录 学

目 录  学

二 官修目录
LOGO
• 自西汉由官方编修朝廷藏书的目录以来,历代朝廷都为官 府的藏书编辑过目录。这些目录大都失传了,现在流传下 来的有宋人编的《崇文总目》和清人编辑的《四库全书总 目》。 • 《崇文总目》是北宋仁宗年间,对国家藏书所编的目录, 共六十六卷,收书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在每书之下都有叙 录,说明书的内容。在南宋时期,叙录被人删去,只剩下 书目一卷。清朝初年,在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 中辑录出十二卷。嘉庆年间,钱东垣等人又进行了辑录, 加以考证,编为五卷。现存的《崇文总目》就是钱氏所编 的五卷残本。
•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词选、词 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史志目录
LOGO
• 《隋书•经籍志》之后,有史志目录的正史有《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 稿•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根据唐人毋煚的《古今书录》,但 是删削的太多,而且《古今书录》编于唐玄宗时代,所以不收唐代中 后期的书,于是《旧唐书•经籍志》也不收唐中后期的书。宋朝人在 修《新唐书•艺文志》是将唐代中后期的书补上,但也不是很完备。 其他的几部史志目录都不完备,不足以反映当时的藏书情况。《明史》 和《清史稿》的《艺文志》不再记载前代的著作,仅收本朝的著作。 我国的正史有二十六部之多,有史志目录的仅有几部,所以清代以来, 学者们对没有目录的正史进行了补辑。这些补志收于《二十五史补编》 之中,需要时可以查阅。
三 私修目录 《直斋书录解题》
LOGO
• 陈振孙(约1186—约1262),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 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嘉兴知府等。淳祐四年(1244),除 国子司业。后官至侍郎,以宝章阁待制致仕。藏书最多,传录旧书至 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全书分为五十三类。考察其分类的性质,仍然 是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顺序排列。书中没有总序和大序,在所 分五十三类中,只有七类有小序。每书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姓名及 官称、成书及内容起止、重要序跋摘录等,间有史书考订,谓之“解 题”。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过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 目》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文32 行499 字,乃 现存最 长的铭 文。
2、金文图片
毛 公 鼎
•西周晚期 毛公鼎高53.8厘米,腹 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 公斤 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 耳,叁蹄足。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 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 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 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 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 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本章内容: 1、了解文献的几种载体的相关知识; 2、纸质文献的装帧形式的演变;
一、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1、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相关知识 1899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 阳小屯村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 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 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 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 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 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 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 《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 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 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 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 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甲骨是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 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 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 猪、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 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 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 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 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 “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 兆的样子。
甲骨文的研究情况: 甲骨文于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他被称 为“甲骨文之父”。后为刘鹗(字铁云) 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龟》,为著录 甲骨文之第一部著作,后罗振玉、王国维 等陆续搜求整理,董作宾、郭沫若等贡献 亦多。罗、王、董、郭合称“甲骨四大 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 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堂 堂堂堂,郭董罗王”。
《左传》曰:“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 为九州;后夏启,令九州牧,献青铜, 铸九鼎。”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 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 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 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 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 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 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 朝称为“定鼎”。
把版本和校勘结果 按一定顺序编排
目录学:统括各种版本,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并按一定次序进行揭示和著录
版 本 目 录 学
广义上讲,即文献学,研究文 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 的学科
狭义上讲,是历史文献学的一 个分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和 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两 方面内容:一是历史文献本身, 二是围绕文献开展的各项工作
版本目录学
绪 论
一、版本目录学概念 二、版本目录学作用 三、文献的概念
一、版本目录学概念
版本学: 研究版本
类型、源流,鉴别 版本的真伪优劣
校勘学: 通过比照、校正不同版
本的文字,订正篇次等手段,分 析图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努力使图书恢复本来面目。
区分各种版本及其优劣
从字、句上比照各种版本内容的异同
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目前发现有大 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 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 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 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 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 科学技术。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 “殷墟文字”、“殷契”,殷人迷 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占卜之后 把结果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 甲骨文又称“卜辞”。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 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则吾能征之也。
“文献”指典籍与贤才。
2、印刷术发明后,“文献”一词的含义专指典 籍;元代以后,侧重指文字资料。
3、文献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 ——《辞海》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文献泛指一切记录知识的印刷型和非印刷 型载体。
2、甲骨文图片




















二、金 1、金文的相关知识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 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 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 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 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 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二、版本目录学作用
1、读书治学的门径,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 得其门而入”。——清代王鸣盛
2、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3、可以考察古籍的存废,是整理古籍的工具。
4、有助于其它文献工作的开展。
三、文献的概念
“文献”一词,其概念随着历史的发 展而不断演变:
1、“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八佾》中。
第一章 文献的载体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 来传递信息,这种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它 打破了口耳相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 限性。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符号需要一 定的物质媒介才能完成传递信息的任 务,文献资料主要是由文字记载的, 它的传承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自 古至今,文献的载体有以下几种:甲 骨、金石、简牍、缣帛和纸张。
甲骨之父王懿荣
郭沫若
董作宾
罗振玉
王国维
孙诒让《契文举例》 罗振玉 《殷墟书契》(前编)、 《殷墟书契菁华》(续编)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甲骨文编》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 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
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 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 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 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 的学问——甲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