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CT、MRI表现(1)
多发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及相关特征
【 要 】 目的 : 讨 多发 脑 膜 瘤 的 C 和 MR 表 现 及 其 相 关 临床 特 征 。方 法 : 顾性 分析 1 例 经 手 术 病理 证 实 的颅 摘 探 T I 回 9
内多发 脑 膜 瘤 的影 像 和 临 床 资 料 。结 果 : 9例 患 者共 检 出 5 1 1个 肿 瘤 , 以直 径 小 于 1 5c 者 居 多(占 4 , 1 , 脑 凸 面病 . m 05 )大 /
t i s a e M e h d CT n R Ifndigsa lnia t a e fm uli l e i gim a p ov d byop r ton a d pa h sdie s . t o s: adM i n ndc i c l da aof1 c s so 9 tp em n n o r e e a i n — t l g r r ve d e r pe tv 1 ho o y we e e iwe r tos c iey.Re u t Am on t e u or ou n pa in s m os oft i a e e s s ls: g h 51 t m s f nd i 1 9 te t , t her dim t r we e r s al rt n 1 5 c n i t r , nd pe iu o a de ai an c nv xiy w a bvou . m le ha . e tme e s a rt m r le m n br i o e t so i s Sub t n ilpa t umors owe s — s a ta rsoft h d io orsi l ghty hyp r n iy on CT l i c n. n r s nt d a omog ne s io o lgh l po i a n e iy b h on Tl I l e de st p an s a a d p e e e s h e ou s — r si ty hy sgn li t nst ot W
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全)
右侧额叶脑 挫伤
双侧额叶脑 挫裂伤
双侧额叶脑 挫裂伤
CT表现: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CT表现: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 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脑水肿 和明显的占位效应。
双侧慢性硬 膜下血肿 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 等或低或混杂密度灶。
右侧慢性硬膜下血 肿CT表现
右侧慢性硬膜下血 肿MRI表现
外伤性脊髓损伤 (三个不同病例)
脊膜膨出
MRI表现:囊内脑脊液呈长T1和长T2 信号,疝入的神经组织呈中等信号。
脊髓空洞症
MRI表现: 囊腔—T1WI 低信号 T2WI高信号
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畸形
第二章 颈部
一、鼻咽癌
鼻咽癌
鼻咽腔侧壁不对称、僵直 向咽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咽隐窝变浅或 闭塞 咽旁脂肪间隙消失或出现软组织肿块 翼腭窝和颞下窝肿块 颅底、上颌窦等处骨质破坏
病变早期表现为较大片状高密度影,病灶 坏死液化呈低密度,
六、肺结核
(一)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发病初期,X线见肺纹理增多,约在两周才出现典型粟粒样结节。表现为 广泛均匀分布于两肺的粟粒大小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其特点为病灶分布均 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即所谓三均匀。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三不均匀:病灶大小不均,从粟粒样至直径lcm左右。密度不均,渗 出增殖性病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钙化灶密度更高,边缘锐利。分布 不均,老的硬结钙化病灶大都位于肺尖和锁骨下,新的渗出增殖病灶大都位 于下方。
大叶性肺炎
右肺中叶大片状均匀的致密阴影,形态与肺叶的轮廓相符 病变的叶间裂的一侧界限平直,其他部分边缘模糊不清(实变期)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CT及MRI表现分析
CT,CT can watch calcification and sclerotin change,MRI can manifest clearly soft tissue,and judge accurately extent of
disease;combine with application CT and MRI are important about crinial bone penetration meningiom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and follow-up visit.
The analysis on the CT,M RI displaying of crinial bone penetration menin-
glom a LIU Guohui FENG Shaoren FU Ronf
1.Department of CT Room,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Xinyu 338025,China;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Xinyu 338025 China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 表现。
结果:15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其中女性14例(14/15),男性1例(1/15)。
肿瘤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本组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
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1/15),过渡型1例(1/15)。
结论: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85-02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胶质瘤而居第二位,为颅内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其中侧脑室脑膜瘤较少见,但却是成人最常见的脑室内肿瘤[1]。
笔者收集了15例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整理了2009年至2012年进行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例,女14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3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而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MRI资料。
1.2 检查方法采用1.5T或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均行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包括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增强扫描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注射流率3ml/s,经肘静脉注射。
9例行DWI,采用SE-EPI序列,加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行横轴面成像,扫描参数为:TR7000ms,TE80ms,b值取0s/mm和1000s/mm,矩阵128×128。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发
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 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 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区。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也没有脑
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 病变明显强化, 冠状面(图2)与 小脑幕广基底相 连,可见脑膜尾 征(图2箭头)。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似假包膜, 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 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 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 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2020/7/9
原发性的骨内的脑膜瘤-CT和MRI的表现
原发性的骨内的脑膜瘤:CT和MRI的表现讨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和放射上的特点,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原发性的颅内脑膜瘤是不常见的,脊索源性脑膜瘤还没有报道。
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44岁,主诉为右侧额顶部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肿胀已有8年,近年来逐渐增大,不痛。
无创伤历史。
物理检查发现右侧额顶部有1个病灶,直径约3cm,与表面的头皮不连。
肿物不能移动,并且没有触痛。
患者也没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缺陷。
实验室未发现异常。
普放揭示出在右侧额顶部有1个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的破坏灶。
CT揭示出该病灶位于右侧额顶部板障内,周围骨质程膨胀性溶骨性破坏。
病灶在颅内颅外均超出了颅骨的边缘。
注射造影剂之后,病灶强化明显。
三维CT重建清楚的表现了这个病灶。
在MR上该病灶表现为额顶部1个孤立的椭圆形的病灶,在T1加权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上表现为高信号,注射了造影剂之后,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
MR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该病灶位于颅内,并且在硬膜外。
手术前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恶性溶骨性病变。
对颅盖骨可能性的原发病灶,以除外继发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然而并没有找到相关的原发病灶。
在手术的过程中,头皮被很容易的从肿瘤上分离了下来,肿瘤已经突破了颅盖骨的内外板障,并且延伸到了硬膜外。
肿瘤及其周围的骨头被取了下来,随后进行了颅骨的重建。
病灶并没有延伸到硬膜内。
组织学上,应为它在myxoid的背景下包含嗜酸性的空泡细胞组成的小梁和条带,而被诊断为脊索源性的脑膜瘤。
组织学上并没有产生脑膜肉瘤的证据。
手术后病人1内活的挺好,并没有复发的征象。
讨论颅外脑膜瘤非常少见。
据报道,它占到所有脑膜瘤的1%~2%。
起源于硬膜外的脑膜瘤曾被称为异位的、硬膜外的、颅盖的、表皮的、颅外的、轴索外的或者是颅内的脑膜瘤。
为了在称呼上解除混淆,Lang等人曾为这种病专门提出了一个术语:原发性的硬膜外的脑膜瘤。
这个术语强调了肿瘤的起源,与起源于被硬膜覆盖的脑和脊髓的肿瘤进行区分,进一步把具有颅外延伸的或转移的原发性的硬膜内的脑膜瘤进行区别。
原发性的骨内的脑膜瘤:CT和MRI的表现
依据肿瘤发生的部位 ,A G等人进 一步 LN
把 后 两 ■ 分 为 颅 顶 型 ( 、 颅 底 C) 和
() B 。因为向颅骨外延伸 , 以该 例所 介 所
绍 的类 型 属 于 HC型脑 膜 瘤 。 I
物不能移动 , 并且没有触痛 。患者也没 有 神经系统方 面的缺 陷。实验 室未 发现 异 常 。普放揭示 出在右侧 额顶部 有 1个边 界清楚的溶骨性的破坏灶。C T揭示 出该 病灶位于右侧 额顶部板 障内 , 围骨质程 周
也 有 人 认 为 它 们 起 源 于 具 有 多 向 分 化 潜 能 的 间充 质 母细 胞 。 据 文 献 报 道 ,8 的 原发 性 的 硬 膜 外 6% 的 脑 膜 瘤 与 颅 盖 骨 有 关 。 额 顶 部 和 眶 时 骨 内脑 膜 瘤 最 常 见 的 部 位 。存 文 献 报 道 中, 它部位 的发病 部位 有皮下 组 织 、 其
颅内脑膜瘤是不 常见 的, 脊索源性脑膜瘤
还 没有 报 道 。
病 例 资 料
的脑 和 脊 髓 的肿 瘤 进 行 区分 , 一 步 把 具 进 有 颅 外 延 伸 的 或 转 移 的 原 发 性 的 硬 膜 内 的 脑 膜 瘤 进 行 区别 。 原 发 性 的 脑 膜 瘤 町 以分 为 三类 , 纯 单 的 顷 外 型 (yeI) 单 纯 的 颅 骨 型 (y e tp 、 t p Ⅱ) 颅 骨 型 伴 有 颅 骨 外 的 延 伸 (y e ) 、 t Ⅲ 。 p
由于骨组织 的重叠 . 传统的放射平 片
在 诊 断 颅 盖 骨 腑 膜 瘤 中 所 提 供 的信 息 非 常 有 限 cr 骨 商 诊 断 该 病 是 必 须 的 , r在 它 可 以发 现 骨 皮 质 的 破 坏 和肿 瘤 向 内 外 板 障 的 延 伸 。 M 图 像 具 有 好 的 软 组 织 R
脑膜瘤的CT、MRI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
【 关 键词 】脑 膜 瘤 C T ;MR j 影像 表现 ;对 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4 1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1 - 0 1 9 2 — 0 2
脑 膜瘤 的C T 、M R I 影像 表现及对 比分析
康 艳 美
( 辽宁省凤城市 中心医 院,辽宁 凤城 1 1 8 1 1 9 )
【 摘要 】 目的 对 比脑 膜 瘤在 C T 、MR J 上 的不 同影 像 表现 , 以提 高诊 断水平 。方 法 对我 院 2 0 0 1 至2 0 1 1 年期 间经手 术 病理 证 实的 5 1 例 脑膜 瘤 患者 在 C T 、MR J 上 的影像 表 现 ,重点 在病 灶 的 密度 ( 信号 ) 及边 缘上进 行 对 比分析 。结 果 C T对脑 膜瘤 的钙化 、邻 近骨 质 改 变比 较敏 感 ,MR I 对 发生 在颅 顶部 、 颅底部 等特 殊 部位 的脑膜 瘤 显示 较好 。结 论 脑 膜瘤 在 C T 、MR I 影像 表 现 上 大 多数 相似 ,但对 特殊 的病
稀释造成 止血效果 降低。
外科 、感 染科等 。由于 普外科接触病 种较杂 ,使 用手术及有创性 操作
频率较高,患者病情重、感染程度高,因此在临床常规预防感染、治
疗感 染及其他 用药时会采取联 合用药或增 加用药剂量 的方 式 ,以期增 加 临床疗效 。但超剂量用药 对于耐受性较差 的小儿 、老 年患者来说 是
l 9 2 ・I 临床研究 ・
3讨 论
Ap r i I 2 01 3 , V o 1 . 1 1 , No . 1 1 与西药联合 使用的方法 ,如中药注射液 配合胰岛素等 , 这 样可能会使
2019年住院医师(医学影像学)试题及答案(12)
1.脑膜瘤MRI表现?
MRI:(1)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2) 均一性强化;(3) 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选择题】
A1型题:(1-461题)
15.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 B )低
A 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 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 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 对颅颈交界区病灶的显示能力 E 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33、与MRI比较、CT显示以下哪一种病变较好( B )中
A 脊膜水肿 B 后纵韧带钙 C 脊髓受压 D 后纵韧带撕裂 E 骨髓水肿
13. 纵向弛豫是指( C )低
A T2弛豫 B自旋一自旋弛豫 C 自旋一晶格弛豫 D 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 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14.横向弛豫是指( B )低
A T1弛豫 B 自旋一自旋弛像 C 自旋一晶格弛豫 D 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 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A MRI不能显示细小、淡薄的骨化或钙化 B 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最好 C 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1WI显示最好 D 大多数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而在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 E MRI能判断骨髓受侵犯的程度以及检出骨髓内的跳跃性子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咨询,请添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群:45082011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线体验住院医师考试题库。
9.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为( E )低
A 水平面 B 横切面 C 冠状面 D 额状面 E 矢状面
脑膜瘤的MRI表现
• 脑膜瘤好发部位与蛛网膜颗粒分布的部位一致; 大多数位于幕上,少数位于幕下,极少数为多 发性。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 蝶骨嵴、蝶鞍部、鞍结节及小脑桥脑角。
• 此外,它还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部位, 如鼻窦、鼻腔、肺、腮腺和头皮等,但十分罕 见。
脑膜瘤MRI典型表现如下: (1)在T1WI上多数为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 在T2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等信号或者 低信号。脑膜瘤内部信号不均匀。 (2)以宽基底靠近颅骨或硬脑膜生鼠尾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总结
• 好发部位: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 蝶骨嵴、蝶鞍部、鞍结节及小脑桥脑角 • 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 T1WI可见低信号环 • 白质塌陷征
脑膜瘤MRI典型表现
(4)T1WI上,脑膜瘤周围常可见低信号环, 介于肿瘤与水肿之间,称为肿瘤包膜。它 是由肿瘤周围的小血管、薄层脑脊液、神 经胶质及萎缩的皮层构成。 (5)脑膜瘤较大时,压迫相邻部位脑实质, 使脑灰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变薄, 且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此征象称 为白质塌陷征,是提示脑外占位性病变可 靠的间接征象。
脑膜瘤的MRI表现
•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 • 2006年出版的《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 传学》对脑膜瘤定义为:肿瘤良性,生长 缓慢,发生于硬脑膜,由肿瘤性脑膜皮细 胞(蛛网膜)细胞构成。肿瘤常发生于成 年人,女性好发。
2016年WHO脑膜瘤分类
• • • • • • • • • 脑膜上皮型脑膜瘤 纤维型脑膜瘤 过渡型脑膜瘤 砂粒型脑膜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 微囊型脑膜瘤 分泌型脑膜瘤 淋巴细胞丰富型脑膜瘤 化生型脑膜瘤 0 0 0 0 0 0 0 0 0
三叉神经瘤
• 蝶骨嵴脑膜瘤需与三叉神经瘤鉴别,三叉 神经瘤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肿瘤呈哑铃状, 跨颅中、后窝生长,三叉神经束增粗,颞 骨岩部在T1WI上高信号消失,由此可与脑 膜瘤鉴别。
囊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
囊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作者:张春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2期[摘要] 囊性脑膜瘤较为少见,随着CT及MRI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囊性脑膜瘤被发现。
囊性脑膜瘤在影像学上极易和胶质瘤及转移癌相混淆,手术对于是否切除囊壁有争议。
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
[关键词] 囊性脑膜瘤;CT;MRI[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085-02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病人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44.5岁;病程3个月~10年。
1.2临床表现17例有头痛、头昏,13例有恶心、呕吐,12例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5例有视力障碍,3例表现为癫痫,3例有嗅觉障碍,2例有偏身感觉障碍,听力下降1例,3例有精神及人格改变,1例失语。
1.3方法本组20例患者中行CT检查者11例,其中增强扫描者5例;行MRI检查者17例,其中增强扫描者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者7例。
CT扫描使用GE Hispeed CT/i扫描机,横断面扫描,层厚5~10 mm,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200 mA。
增强扫描时使用碘海醇(300 mg I/ml)100 ml静脉团注。
MRI检查使用日立 AIRIS mate 0.2T 永磁型磁共振扫描机,行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必要时加冠状面扫描,层厚6~8 mm,采用SE序列,行T1WI (TR 600~800 ms,TE 11.4~30.0 ms)、T2WI (TR 2 000~3 000 ms,TE 60.0~100.9 ms)扫描,17例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 version recovery,FLAIR)扫描TR 9 002 ms, TE 133 ms,TI 2 200 ms,增强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15 ml行T1WI增强扫描。
颅脑肿瘤CT与MRI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TSE T2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信
号-不均匀性高信号,坏死囊变区液平面形成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矢状位SE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
信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冠状位TIR WS T2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 变化信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坏死囊变区呈高信
化,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
化,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微腺瘤: 形态特点:直径小于1cm, 直接征像:具有可见的异常信号瘤体; 间接征像:垂体上表面不平,垂体柄 缩短、偏移,鞍底加深或上抬, 垂体后叶移位,部分空蝶鞍。 对比剂:早期负强化,后期均匀强化
颅脑肿瘤CT与MRI
脑内肿瘤-胶质细胞瘤(glioma) 形态特点: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 浸润性生长 CT密度特点: 不均匀低信号 MRI信号特点:长T1、长T2 合并征像:囊变或出血 对比剂: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脑胶质细胞瘤(星型细胞瘤)
脑胶质细胞瘤(星型细胞瘤)
脑胶质细胞瘤轴位SE T1WI显示右侧顶枕颞叶脑内不 规则形病灶,明显占位效应,侧脑室和透明隔受压左移,
颅咽管瘤冠状位SE T1WI、TSE T2WI显示鞍上类圆形病灶
颅咽管瘤破入脑室系统
轴位SE T1WI 显示鞍区左侧占位病灶,不均匀低信号,周边高 信号;侧脑室扩大,漂浮轻比重高信号物,提示脂质性质
颅咽管瘤破入脑室系统
轴位TSE T2WI 显示鞍区左侧占位病灶,不均匀高信号; 侧脑室扩大,漂浮轻比重稍高信号物,提示脂质性质。
颅内脑膜瘤的MRI与CT影像学特征
2 于 庆珍 , 连俊 , 文 东 .绝 经 后 妇 女 摘 取 宫 内 节 育 器 郭 杨
的临床观 察[ ] J .中 国妇 幼健 康研 究 ,0 7 ( ) 3 2 0 , 1 :2—
3 4.
3 傅 惠芳 .绝经后 宫内节育 器与健康的关 系[ ] J .实用妇
产科 杂 志 , 0 ,8 6 :5. 2 2 1 ( )3 3 0 4 李 湘 霞 .米 索前 列 醇 对 非 妊 娠 期 妇 女 宫 颈 扩 张 效 果 的
46 4
V1 3 o o 2 N . . 4
J u n lo rs a eMe iie o r a f Aeo p c d cn
A r 02 p 1 2
手术结 果 比较。观察组 疼痛 0级/I级 百分率 为 9 .8 6 9 % 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4 .4 ( 0 0 ) 观察组宫颈管 内E 4 4 % P< . 1 ; l 5号扩张器通 过 率 ( 09 %) 9 . 4 显著 高于 对 照组 的 5 . 1 1 1% ( P<00 ) 观 察 组 一 次 性 摘 取 宫 内 ID 的 成 功 率 .1 ; U (0 1 %) 9 . 9 显著高于对照组 (8 8 % ) 4 .9 。观 察组 2 6例一次
参 考 文 献
水平下 降不 明显 及生殖 器官无 明显萎 缩 ) 在半 年左 右取 ,
出 为最 佳 。
1 赵 丽君 , 雅 蓉 .米 非 司酮 配 伍 米 索 前 列 醇 用 于 绝 经后 赵 妇女取 器术 6 2例 临床 分 析 [ ] J .实 用妇 产 科 杂 志,
2 0 , 1 6 :2 . 0 0 1 ( ) 35
雌激素类药 的尼尔雌 醇是雌三醇 的衍生物 , 能够 选择 性 的作用 于阴道及 子宫 颈管 , 可使 宫 颈软化 及宫 口变 松 , 摘取宫 内 I D时器械容易进 出宫腔 , U 降低摘取 宫内 I D的 U 难度 。米索前列醇 是一 种前 列腺 素 E 1类似 物 , 对非 妊娠 期子宫具有敏 感性 , 短时 间 内可降低 宫颈 的硬 度 , 在 使宫 颈 软化 。绝经后米 索前 列醇 阴道 后穹 隆放 药 比 口服更 有效, 米索前列醇通过 阴道黏膜 吸收 到血液后直 接到达靶 器官发生作 用 , 阴道给 药 的生物利用 度大 于 口服 给药 的 3 倍 j又对 胃肠道 无 明显刺 激。本文 结果 表 明 : , 两种 药 物 联合应用 的观察组 , 疼痛 0级/I级百分率 、 扩张器 通 5号 过率及摘取宫内 I D一次性 成功率分别显 著高 于对 照组 。 U 因此 , 两种药物 合用 能起 到 良好 镇痛 及宫 颈松 弛作 用 , 临
脑部肿瘤影像诊断
◄ 正常影像表现
MRA检查:类似脑血管造影或CTA表现
◄ 正常影像表现
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
◄ 正常影像表现
DWI和DTI检查
◄ 星形细胞瘤
1、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s) 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临床与病理 按照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为Ⅰ-Ⅳ级,Ⅰ级分化良好,边缘清楚肿瘤血管较成熟;Ⅲ、Ⅳ级分化不良,呈 弥漫侵润生长,轮廓不规则;Ⅱ级介入其间。临床:癫痫、颅压高 影像学表现 CT:Ⅰ级低密度灶,边界清,无或轻度强化(毛细胞型和室管膜下巨细胞型除外);Ⅱ-Ⅳ级混杂密度, 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显著。增强:不均匀、壁结节、花环状,也可无强化。MR:T1WI稍低或混杂, T2WI均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类似CT;恶性高,弥散受限明显;DTI白质纤维束破坏 诊断与鉴别 约80%可定性, Ⅰ级需与脑梗死、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区别;环状强化需与脓肿、转移瘤鉴别
◄ 垂体瘤
垂体瘤CT平扫加增强
◄ 垂体瘤
正常垂体
垂体大腺瘤
◄ 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伴囊变 注意:垂体柄偏移
◄ 听神经瘤
4、听神经瘤( acoustic neurinoma ) 系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约占脑肿瘤的8-10%,男多于女,儿童少见 临床与病理 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早期在内耳道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可出血、坏 死、囊变,多为单侧。临床:听力损害、前庭功能紊乱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为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可有轻度水肿,四脑室受压移 位,甚至幕上脑积水。骨窗内耳道扩大。增强:均匀、不均或环状强化 MR:除信号特点外,其余和CT相似。MRI可检出很小的微小肿瘤 诊断与鉴别 位置特征,容易诊断,肿瘤较大时需与该区的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等鉴别
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n n a c me ta tr c n r s ne t n. e mass wee sg iia t h p i tn iy,l h y on e st r o e h n e n fe o tat ijci Th se r in f n y on e st si t h p itn iy o o c g
临 床 论 著
O 钙化 型脑膜瘤 的 CT和 MRI 断 诊
王文 献 范 辉 岳 恒志 孙传 顺 石 拓 z 刘锦 涛 z 何 艳
1 河 南省太康县人 民医院M I . R 室,河 南 太康 4 1 0 ;2 河南省 中医学院第三附院 640 .
[ sr c 】Obe t阳 To p ee t Ab ta t jci rs n CT,MRI n p t oo ia id n s o c liid a d ah lgc lfn i g f acfe me ig o nn ima.O s t S a o
i rv h ig oi. mp o e t e da n s s o s C n RIc rceit f 8 p t n s( mae n e ls5 t 8 d T a d M haa tr i o ai t 3 sc e lsa d 5 fmae . 1 o 7 y asod Ⅵ t h a g f5 er)wi acfe nn ima p o e y p too y wee a ay e e r l h t emen a eo 6 y a s t cli d me igo rv d b ah lg r n lzd.eg t h i ih
【 献 标 识码 】 A 文
d : . 9 9 j i s . 0 —3 5 . 0 . 1 0 7 oi 1 3 6 / . n 1 9 2 7 2 1 O . 0 0 S 0 2
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
出 现异 常 中 等信 号肿 瘤 组 织 。MRI的 高 组 织 分 辨 率 特 点 有 利
(FIGO)with histopathology findings in pr imary cervical
于肿 瘤 组 织侵 犯 范 围 的 显示 ” 。
carcinoma【J】.Eur Radiol,2003,13(10):2338—2345.
t“a l invas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 role of shof l inversion
l .,·
I ■■r —_ '■_
一
recovery .sequence[J].Clm Radiol,2000,5
..I
f2】 Nicolet V,Carignan L,Bourdon F,et a 1.MR imaging of cer vica l carcinoma:a practical staging appr oach[J】.Ra diographies,2000,20 (20):1539.
I 一 L
I疆 1 嚣
— i
i 警
杂 志 ,2004,20(7):390—391. 【5】 Li—Jen Wang,Yon—Cheong Wong,Chi—Jen Chen et al,
Cer v ica l carcinoma: M R ima g ing with integrated endorectal/
[参考 文 献 ]
图 1病灶局限 于宫颈 ,呈椭圆形 ,在 Tlw 呈等信号 ,1、2wI呈稍 高信号 , 【1 l Lam WW ,So NM,Yang WT,et a1.Detection of parame 轴位 T2WI显示宫颈右侧 间质部分受侵 ,j 芒侧低 信号问质环保持完整。
脑膜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03
脑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T及MRI表现
CT and MRI findings of meningioma
04
脑膜瘤的特殊征象
Special features of meningioma
02
01 PART ONE
脑膜瘤概述
An overview of meningiomas
1.脑膜瘤的起源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 蛛网膜粒帽细胞。
在原发脑肿瘤中,仅次于神经 上皮肿瘤,居于第二位。是典 型的颅内脑外肿瘤。多成人, 多女性,多良,多单。
马天虹,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 04
2.脑膜瘤的发病部位 好发部位:与蛛网膜粒分布一致。 如 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嗅沟;鞍结节; 蝶骨嵴;小脑幕;小脑桥脑角;斜坡等。
马天虹,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 05
2.脑膜瘤MRI表现 部分肿块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 信号包绕,似假包膜,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 现。
马天虹,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 16
04 PART FOUR
脑膜瘤的特殊征象
Special features of meningioma
1.脑膜瘤的特殊征象
广基征
脑 成 外的 浸板 接被薄 , 混脊 假 肿增 润或 处挤、 甚 合假硬广白颅液 包 瘤强 有硬 呈压增 至 表包膜基质骨信 膜 的, 显脑 钝,生 穿 现膜尾征塌改号 征 可脑 著膜 角推。硬 破征征:陷变或 。 靠膜 增紧 。移化 颅::瘤征:血 假 征瘤强密出,骨部脑体:瘤管包象附,相现少,分膜边病附流膜。着叫连“数偶病瘤缘灶着空的处硬,白表尔变有广邻处信存的膜肿质现有被显基近颅号在脑尾瘤挤为成移著与的骨包是膜征与压骨骨位而颅脑骨绕诊受。硬征质及了均骨实质,断肿膜象破融的匀内质变形脑瘤连”坏骨
恶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
诊 断价值 ,可术前为 临床提供 较为准确的诊 断信 息。
关键 词 :恶性脑膜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 影术;核磁 共振 成像 中图分 类号 :R 4 4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0 4 2 4 ( 2 0 1 4 ) 0 1 —0 0 7 3— 0 3
s c a n s .Re s u l t Al l t h e e a s e s a r e he t i s o l a t e d l e s i o n .T h e b i g g e s t t u mo r h a d a d i a me t e r o f 1 0 . 5 a m,t h e s ma l l e s t o n e 4 . 2 c m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6 . 2 c m. Mo s t o f ma l i g n a n t me n h i g i o ma s s h o w e d a mi x e d i n t e n s i t y nd a s i na g l ,wi t h a n i r r e g u l r a nd a l o b u l a r c o n t o u r o n C T a n d
Di a g n o s i s o f Ma l i g n a n t Me n i n g i o ma wi t h CT a n d M RI
HAN S o n g y a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 t h e C e n t r l a Ho s p i t l a o f P a n j i n , P a I l j i n 1 2 4 0 1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T a n d MR I c h a r a c t e r o f m l a i g n a n t me n i n g i o m a t o e l e v a t e t h e ia d g n o s i t c a c c u r a c y o f ma l i g —
脑膜瘤影像诊断
治疗
(1)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 脑膜和骨质,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有一些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 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级丘脑下部粘连太紧,或将 这些血管神经包绕不易分离,不可勉强全切除术,宜限于肿瘤次全切 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 缓解颅内压,保护视力。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
(2)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做减压性 手术,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恶性者可辅以放疗。
预防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维生素A及其混合物可以帮助清除体
内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损害),其次可以刺激免疫 系统,帮助体内分化细胞发展成有序的组织(而肿瘤的特征是无序 的),维生素C能保护精子不受基因学的破坏而降低后代患白血病、肾 癌和脑瘤的危险。维生素E能降低皮肤癌的危险,维生素E与C一样有 抗肿瘤的作用,它是抗毒素与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维生素A、C、E 的联合应用产生的保护机体和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单独应用效果更佳。
预后
脑膜瘤术后平均生存期为9年,另有报道脑 瘤术后10年生存率为43%-78%。脑膜瘤系良 性肿瘤,其原位复发现象引人注意,提高手 术级别对降低复发率至关重要。
谢 谢
(3)沙粒样钙化(占15%-20%),常见于沙粒体型。
(4)瘤周水肿较轻,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因静脉窦 受压而产生脑水肿,水肿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不在同一 层面。
CT表现
(5)邻近骨质改变(占15%-20%),包括骨质受压变薄、 增生或破坏。
CT表现
(6)90%呈明显均一强化,约10%-15%呈不典型环 形强化。
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瘤影像剖析
CT表现
(一)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以宽基底与颅骨内板或硬 脑膜相贴。(如病变中心发生于额顶上部,由于CT横断面扫 描的局限性,部分病变似脑内占位,CT冠状面、矢状面重建 及MRI有助于显示病变特征。)
平扫右侧额叶见 等密度肿块,外 侧与颅板相贴, 周围见大片水肿, 占位效应明显。 增强后明显均匀 强化,CT值上升 约110Hu。
鉴别诊断: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 也没有脑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病 变明显强化,冠状 面(图2)与小脑幕 广基底相连,可见 脑膜尾征(图2箭 头)。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一)通常在T1WI上的信号与邻近脑组织的脑皮质相似,常为等信号,而与 脑白质比较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掩盖。就信号而言,绝大多数其他 颅内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脑膜瘤上述信号特点有一定特征性。
脑膜瘤影像剖析
女性,57岁,右侧上下肢运动障碍,右眼颞侧视力减退一天。
脑膜瘤影像剖析
嗅沟脑膜瘤大部钙化
男性,44岁,头痛2年,视物不清1月。
脑膜瘤CT、MRI表现
[评述]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丛,与蛛网膜颗粒关系 密切,是典型的脑外肿瘤。多见于中年人,女性 多于男性,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发生于脑 室内,多为单发。脑膜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 ⑴内皮型:肿瘤有蛛网膜上皮细胞组成,是最常见 的类型。⑵纤维型:由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组 成。⑶血管瘤型:瘤内有丰富的血管成分。⑷砂 粒型:瘤内含有大量砂粒体。⑸混合型:也较多 见,瘤内含有上述四种成分。⑹恶性脑膜瘤:细 胞形态及生长特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且可以发 生转移。
左额部镰旁等T1, 等T2肿块,边界清 楚。增强后明显强 化。冠状面显示病 变位于嗅沟。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二)增强后脑膜瘤有 显著而均匀的增强,脑 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 瘤浸润有显著增强,叫 “硬膜鼠尾征”(或 “脑膜尾征”)有特征 性。
脑膜瘤影像剖析
Hale Waihona Puke RI表现(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 绕,似假包膜,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脑膜瘤影像剖析
鞍上脑膜瘤MRI主要表现
(1)T1加权像上与脑组织对比表现为多为等信 号,也可表现为低信号,极少出现高信号的肿块, 脑组织受压移位,可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2)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影,脑 水肿表现更加明显; (3)多数病例增强有明显均匀强化,程度不一; (4)可见邻近脑膜的增强和增厚,即“脑膜尾 征”,但此现象并非特异性,部分垂体大腺瘤也可 表现此征象。 (5)MRI上的流空血管及异常血管呈现出“扫 帚征”或“日出征”,应该首先考虑此病。
CT表现 (三)囊变者少见,约占3%-5%。
女性,55岁,头昏、头痛2年,加重一月。
脑膜瘤影像剖析
诊断依据:1、病变呈类圆形,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内侧低 密度坏死区内见液液平面,密度下高上低,考虑为瘤内出 血所致;
2、病灶外缘与脑膜呈广基相贴,骨窗 示相连的颅骨骨质较对侧更厚,且内板边缘明显,较毛躁而 不光整锐利;
脑膜瘤影像剖析
鞍上脑膜瘤CT主要表现
(1)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影,脑组织受压移 有脑水肿;
(2)明显的对比增强;
(3)骨质改变不明显;
(4)有时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
位,脑池变窄甚至消失;可合并
脑膜瘤影像剖析
女性,51岁,头痛20年,加重伴头晕,视力下降半个月。查:双眼粗测视力 下降,以右侧为著,双颞侧偏盲。
脑膜瘤影像剖析
CT表现
(二)平扫常为均一略高或高密度肿块,钙化常见,常为细 小点状、沙粒状或不规则,罕见整个瘤体钙化(见下图)。 增强扫描呈均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锐利。少数病例还可显 示肿瘤周边有一薄层环状强化影(见下图),可能是肿瘤包 膜所含血管较丰富和包绕肿瘤的静脉或引流静脉较多所致。
脑膜瘤影像剖析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 低密度水肿带,脑室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 不如脑膜瘤,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脑膜瘤影像剖析
(四)若肿瘤邻近的颅骨CT增表生现肥厚或侵蚀性破坏,则是具有
特征意义的诊断征象。
脑膜瘤影像剖析
SUCCESS
THANK YOU
•
女性,42岁,头痛一年。
鞍上等T1 肿块
脑膜瘤影像剖析
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 正常的垂体可见,受压; 颈内动脉受推移。
脑膜瘤影像剖析
诊断依据:
1、鞍上软组织信号占位。 2、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正常的垂体可见,受压;颈
内动脉受推移而非包绕;鞍背无扩大而蝶窦气化好。 3、矢状位肿瘤前缘贴在颅底脑膜往前面生长,象一只下破 胆的老鼠俯在鞍上,叫“蹲鼠”征。 4、可见脑膜尾征。 5、患者为中年女性。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 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脑膜瘤影像剖析
鞍上的脑膜瘤
常起源于鞍膈、鞍结节、前床突及部分蝶骨嵴。好发于成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女性多见。脑膜瘤一般多为良性,生长较为缓慢,但也可压迫并侵入附近 的组织结构(如视交叉/神经、海绵窦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脑膜瘤影像剖析
CT表现
(五)占位效应明显,并可表现脑外肿瘤征象。
①病变与颅板、大脑镰、小脑幕直接接触,基底宽度常大于 肿瘤的最大径。 ②大都边界比较清楚,瘤周水肿无或轻。 ③瘤灶邻近的脑实质被挤压,推移出现所谓“白质挤压征” 或“白质塌陷征”。 ④颅板下肿瘤嵌入脑灰质,使灰质下方的脑白质受压变平且 与颅板之间的距离增宽。 ⑤肿瘤附近的沟池增宽,或被填塞。 ⑥可使邻近静脉窦闭塞,CT平扫示静脉窦密度增高,注射造 影剂后不增强。 ⑦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形 成假包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