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部编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 魏晋南北朝时期B. 唐朝时期C. 明朝中期D. 清朝中期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B、生产资料私有制被消灭,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C、阶级对立消失,国家逐渐消亡D、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C、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主义D、新文化运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守护者”?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松赞干布D. 贞观之治6、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C.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1978年改革开放7、题干:在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C. 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8、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主要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展开C.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9、【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刘少奇D. 朱德 10、【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文化C.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哪个因素?A.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力量对比B.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分裂C. 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民族利益D. 国际形势的变化12、题干: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什么?A. 以人民战争为基础,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B. 以阵地战为主,兼顾运动战C. 以消耗战为主,兼顾游击战D. 以运动战为主,兼顾阵地战13、以下哪位人物被称为“世界工厂之父”?A. 马克·吐温B. 詹姆斯·瓦特C. 约翰·洛克D. 亚当·斯密14、下列关于《拿破仑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B. 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 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契约自由原则D. 是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15、【题干】《左传》中记载:“宣公十五年春,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

广东省深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广东省深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C、秦朝统一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文化发展停滞D、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2、关于世界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3、下列哪一项是秦朝统一六国的重要意义?A、确立了分封制度B、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开创了郡县制D、实现了文字的统一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哪方面能力?A、创新思维与实际治理能力B、文学创作与艺术修养C、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运用D、军事战略与外交策略5、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6、题干:以下哪个朝代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A、秦朝B、汉朝C、元朝D、明朝7、下列哪一项是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重要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8、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抵御外敌入侵B. 维护小农经济C. 防止沿海倭患D. 加强内陆贸易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D、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11、下列哪一项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12、宋朝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哪一项不是宋代的发明或重大发展?A. 活字印刷术B. 火药用于军事C. 指南针用于航海D. 地动仪用于地震预警13、题干: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 实行“焚书坑儒”D. 设立监察御史14、题干: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的主要目的是?A. 学习佛教经典B. 传播唐朝文化C. 考察外国风情D. 借鉴外国政治制度15、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抗日战争胜利16、题干:在以下哪个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A. 北伐战争时期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一、单选题1 .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第三次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3 .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A.设置丞相主持国政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厉行文化专制政策D.在全国推行郡县制4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5 .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酎:zhòu,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

)这则材料说明了A.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汉武帝贪财暴虐6 . 宋代均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员担任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特设的地方官,因而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或某县的事”。

这说明宋代A.地方自治权利加强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地方管理日趋混乱7 .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B.以汉儒学者牵制蒙古官员
C.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
D.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
20.中国古代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中国古代“节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影响B.封建文人的倡导
C.政府政策的推动D.个人的价值取向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建元元年,汉武帝广招天下贤士,垂询治国之良策,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董仲舒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宋朝,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奴婢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司马迁
9.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 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B.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皇权相权合理制衡
10.李白 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高一上 期中测试01-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高一上 期中测试01-答案

期中测试答案一、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A7.【答案】A8.【答案】B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B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A二、21.【答案】(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并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2)中印政府总理会谈,中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等。

22.【答案】(1)原因:美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两国互相猜疑;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实力均势;二战深重灾难的教训;美苏核恐怖平衡。

(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新的力量:欧共体形成(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振兴;日本崛起等。

(3)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3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

这体现了()A. 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 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 贫富分化开始出现2. 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

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 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 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C. 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D. 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3.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

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 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 夷夏矛盾基本解决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5.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正确的是:A. 耕地的扩大化B. 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C. 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D. 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2、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机器生产的出现B.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C.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3、题干:以下哪项不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表现?A. 封建社会的解体B. 民族危机的加剧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民主政治的历程D. 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强国5、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航路开辟完全改变了世界地理格局B.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殖民主义在全球的扩张C.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成为全球贸易的中心D.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6、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思想C.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D.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7、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经济严重受损。

B.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进行洋务运动,试图振兴国家。

8、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B.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结束了革命。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标志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重要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其中对文字进行统一的是?A. 铸币B. 度量衡C. 车同轨D. 小篆3、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仁爱”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礼治”,强调社会秩序B. 孔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作用C. 孔子提倡“仁爱”,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D.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因材施教”4、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至唐朝时得到完善。

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的特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B.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 科举制度使文人政治成为可能,提高了文人的地位D.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弊端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实施的政策?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文字C. 建造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D. 推行分封制6、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士”阶层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关于“士”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士”最初是指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社会地位的人。

B. 春秋战国时期,“士”逐渐成为各国君主争夺的对象。

C. 汉代以后,“士”主要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人。

D. “士”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享有较高的政治权利。

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奠基人?A. 李世民B. 王朝俭C. 唐太宗D. 李隆基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D.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9、下列哪一项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A. 郡县制的实行B. 分封制的延续C. 三公九卿制的废除D. 科举制度的创立 10、《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范晔D. 陈寿11、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下列哪项?A. 民族危机加深B.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广泛宣传C. 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D.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2、在五四运动中,以下哪个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A. 中国国民党B. 中国共产党C. 中国社会科学院D. 学生联合会1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智者”?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D. 恺撒14、以下哪项不属于《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A. 国王不得无议会而征税B. 确立议会主权C. 保障言论自由D. 废除君主制15、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始皇推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秦朝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C. 郡县制只是在秦朝时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D. 秦朝的地方官吏由世袭产生16、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及其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B. 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 推动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设立了太学D.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没有对西汉国力造成任何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5×3分=45分)1、西周时期,天子为了制衡异姓诸侯,将很多亲近的同姓诸侯分封在战略要地,如卫国,而将一些异姓诸侯分封在边疆地区,如楚国、齐国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处于边疆的异姓诸侯国渐渐发展成了强国。

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得到了强化B.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C.中央集权不断弱化D.战略结果出现了异化2、《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 B.长幼有序 C.地位尊卑 D.先帝遗愿3、战国时期,为君主分理政务和军事的相与将大量涌现,且将相分职趋势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社会转型的趋势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中央集权的加强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5、汉文帝时,政府为南越王赵佗修治祖坟,给赵佗在故乡的兄弟以尊官厚赐,最终赵佗答应取消帝号,恢复藩属关系。

据此可知,该举措( ) A.使南越首次被纳入中央管辖 B.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的势力C.体现了“无为而治”政策D.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6、史载:“魏初功臣,姓皆复重奇僻。

孝文太和中,变胡俗,始改之。

(北齐人)魏收作《魏书》,已尽用新姓,不用旧姓。

”这反映出( )A.曹魏制度影响深远B.孝文帝改革被北齐否定C.北朝风俗变换频繁D.民族交融成果得到肯定7、贞观四年,突厥表示归附。

唐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对其如何处置的问题,温彦博主张仿照汉光武帝将归降的匈奴安置在河套地区的做法,将突厥部落整体安排在河南(黄河以南),既保留他们原有的部落编制和民族习俗又远离本土,唐太宗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深圳市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为1—30 题,共60 分,第二卷为31—34 题,共40 分。

全卷共计100 分。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 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王畿在A.镐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B.洛邑为中心的附近区域C.北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D.安阳为中心的附近区域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扩大疆域3.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是A.绝对的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方国联盟的基础4.《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空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需要D.交通的发展7.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③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④修长城、驰道和直道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 建立“中朝” ② 开始“削藩”③设置刺史④实行“推恩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西汉王国问题与藩镇割据问题同属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②统一与分裂的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④封建军阀割据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④D.①②③10.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1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A.分工明确B.相互配合C.防止独裁D.相互牵制12.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13.“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B、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C、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政治保障D、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2、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B、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阶级为基础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轮子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D、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A、儒家B、法家C、兵家D、道家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统治?A、实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C、建立科举制度D、实施盐铁官营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B.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恢复汉族政权。

C.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但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稳定的政权。

D. 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

8、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

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C.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

D. 新文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持续了约10年时间。

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高一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试卷01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高一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试卷01及答案

期中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姓孔名丘。

近年来,很多孔姓人氏纷纷前往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寻根问祖。

与这一现象出现有直接关系的古代制度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2.《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

此举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地方权力C.恩泽所有皇族D.削弱宰相权力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平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对贵族专政的斗争,也迫使贵族做出让步,许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不断颁布,平民的公民权不断增加。

这些法案的颁布表明()A.贵族让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B.平民与贵族取得了平等的地位C.平民的不懈斗争是重要推动力D.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的现实需要4.据史料记载,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召集内阁会议,有七个部长参加,七人均反对林肯的主张,最后,林肯却宣市:“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利。

”林肯此举体现了()A.总统掌握了最高行政权力B.行使了总统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C.反映了中央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D.违背了1787年宪法权力制衡原则5.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6.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

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7.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8.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实验班)试题卷2017.10本试卷共1页,1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A.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 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 皇帝权威有所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唐时诏书主要由丞相草拟,皇帝最后批准通过,丞相有较大的提议参政权,而宋代虽然丞相草拟,但“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说明要完全按皇帝的要求才能发诏,体现皇帝在发诏中的决定权提高,皇帝权威提高,故D正确;材料中在决策机制上宋代与唐代没有显示区别,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显示宋代处理政务比唐代快捷,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官僚机构急剧膨胀的信息,故排除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结合所学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知识分析解读即可。

2.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距今1.3万年前后,岭南、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地区都出现了陶器,其中岭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遗存年代更早,部分残片距今超过2万年。

这可以用来论证,当时( )A.制陶工艺日益精湛B.居民生活逐渐稳定C.南方文明远逊北方D.稻米储存技术成熟2、“夏”原是以夏禹所在的部落通过融合异姓宗族成为占据中原一带的夏邦或夏国。

夏禹继承舜主政邦国联盟之后,把夏人原有邦国之名“夏”升级为他所统领的“天下万邦”的国号。

这反映出夏朝( )A.政治统治比较稳定B.继续推行禅让制度C.由部落发展为国家D.对部族的直接统治3、周人在祭祀和宴飨活动中,实行“列鼎制度”。

天子用九鼎,九鼎分别盛放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等九种肉类食物。

诸侯用七鼎,无鲜鱼、鲜腊。

卿大夫用五鼎,再减牛、肠胃。

士用三鼎,仅盛放猪、鱼、腊。

最低级的士用一鼎,盛小猪。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等级制度森严B.祭祀活动频繁C.餐饮文化发达D.物质生活充裕4、据史载,周襄王想要讨伐郑国,所以娶了戎狄女子作为王后,与戎狄之兵一起讨伐郑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华夏认同形成B.分封制度崩坏C.民族交融发展D.华夷观念消失5、秦里耶竹简在一个单独“里”的24个户籍竹简中,有15个能辨认出户籍的成员与结构。

这些户籍竹简以标准的格式,记录了“里”的名称以及按照劳动力水平分类的户籍成员(成年男子、成年女性、未成年人、老年妇女与奴隶等)。

这反映出秦朝( ) A.构建出多层次行政序列 B.百姓赋役负担比较繁重C.注重对社会基层的管控D.地方自治体系日益完善6、公元前211年,天降陨石于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随后百姓互相传播,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部编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左传·桓公五年》载:“秋,周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

祝聃请从之。

郑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的削弱B.王位世袭制的瓦解C.周天子威望犹在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2.晚明史学家张岱指出:“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黄宗羲说:“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A.彻底打破程朱理学的制约B.对史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C.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D.与黄宗義的思想本质相同3.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

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D.阻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4.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

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所以庄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这表明当时A.工商业市镇发展B.抑商政策松动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重视商业信誉5.秦汉时期正式确立“二十四节气”,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自给自足②男耕女织③注重农时④精耕细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征召制8.李梦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漆黑黑。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它可以用来研究()A.国民大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10.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

他在危境中作诗曰:“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由此可知,王阳明A.提倡“经世致用”B.认为“心外无物”C.提倡“致良知”D.主张“知行合一”11.春秋末期某思想家认为:“酒杯太满了必定会溢出,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因为它们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强即是极弱,后退即是前进”。

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道可道,非常道”B.“礼之用,和为贵”C.“尚贤之为政本也”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12.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13.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

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14.一个时代的歌谣总能反映这个时期的特点。

明代江南地区流传这样一首关于女性的歌谣“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

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该歌谣流传的根本原因是A.理学地位的动摇B.社会风气的变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女性地位的提高15.《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A.道德修养B.等级差异C.宗法观念D.乡风民俗1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中书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7.古代某机构“为天子耳目。

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

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秦朝设立的具有材料中职能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参知政事1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朝印刷业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政府禁止传播封建迷信B.印刷术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C.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唐朝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9.宋代的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宋代A.文官政治的发达B.皇权专制的不断削弱C.科举制的完备D.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2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血缘政治、社会变革、政治民主、新思潮萌发B.官僚政治、儒学创新、封建盛世、“经世致用”思想C.血缘政治、社会变革、封建盛世、理学盛行D.官僚政治、儒学创新、审美观念、理学盛行2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明理学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22.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

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

据此可知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23.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

这反映了北宋书院选址意在A.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B.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C.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D.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24.南宋高宗时曾数次发布鼓励市舶贸易的谕令,亦曾下诏对招诱外商有成绩者给予官爵奖励,蔡景芳就因招诱舶舟有功而补承信郎。

据此可知,此时A.政治局势影响经济政策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C.传统经济政策逐渐衰落D.在外贸中处于劣势25.康熙帝以“除恶务尽”的气魄,调兵十万,分左中右三路,亲率中路夹击噶尔丹,终于将其击溃的战役发生于下图哪一处?A.①B.②C.③D.④26.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27.顾炎武批判专制统治者的政治哲学,指出“自古用蛮夷攻中国者,始自周武王”;重申并发扬了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的观点,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姓之兴亡。

这表明顾炎武( )A.违背传统儒家思想B.否定封建君主制度C.提倡人道主义原则D.有鲜明的革命意识28.程朱以“天理”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发万物的根源,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提出:“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

”可见,理学和心学的相通之处是A.对天命理性的获取途径B.个性自主探寻天理C.以道德理性为核心目标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9.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30.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

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31.《台湾历史纲要》中记载,“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据此可知,康熙帝A.重视对台湾的思想政治控制B.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C.以崇儒尊孔拉拢台湾的上层D.挑选全国儒学精英支援台湾32.明武宗时,由太监掌管的司礼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同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

这反映出A.中央机构的完善B.权力制衡的形成C.皇权专制的加强D.明朝政治的腐败33.乾隆年间,出现自发移民现象。

国内主要由鲁豫两省迁往东北,由福建迁往台湾;国外主要是迁往东南亚。

19世纪中叶以后,为谋生而外迁者的数量和地域倍胜从前。

清代移民现象反映了A.外来商品冲击传统经济模式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C.国家放松对人口流动的控制D.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34.明代的“恒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每块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地印到同张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

由此可知,“恒版”印刷A.属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B.适用于单幅作品的大量印刷C.最早应出现于南北朝时期D.对文化事业的作用十分有限35.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市舶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销内地。

这反映出当时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二、材料综合题36.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为了促进流通,宋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三条:其一,商品与铺号不再集中于政府指定的官市,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不必分开,居民被允许自由地向街开店;其二,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其三,放松了价格管制,任由市场波动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