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三节《动物的运动》教案一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奚仲中学邱老师1.教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二节内容。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不会太多,另外,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
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说明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情感目标】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教学难点:骨骼肌受到刺激时的收缩特性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新鲜羊的关节,解剖刀,解剖盘关节结构挂图3.教学程序①情境创设【多媒体演示稿】图片:动物的运动会结合“动物运动会”的有趣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不能参加运动会?”,“能运动是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动物是如何运动的呢?”,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设疑、激趣法创设情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探究新知识阶段。
【板书】第二节动物的运动②学习过程【多媒体演示稿】视频:动物的运动方式【板书】一.运动的方式学生结合视频资料,自主学习,说出动物主要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的意义。
【多媒体演示稿】图片:鱼、鸟、马的运动器官师生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出师:可见,任何一种运动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动物运动的基础是什么呢?让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师:动物的种类很多,我们以哺乳动物中的人为例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感知人运动系统的组成。
自主完成生物助学83页合作探究1,然后,学生交流总结。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3动物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复习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等。
2.讲解运动产生的原理,包括肌肉收缩、骨骼运动和关节活动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及其适应性,如鸟类的飞行、鱼类的游泳等。
4.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对个体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以动物的运动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意义、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运动产生的原理。通过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运动与其生活环境、生理结构的相适应性,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案例将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运动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生命素养。
5.作业小结:本案例布置了具有创新性的作业,让学生分析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运动形式及其适应性。作业小结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动物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案例的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本案例还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动物的运动 教案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知道运动的意义
总结
认识关节的结构
更加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拓展
归纳
课堂练习
1.下列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叙述是(A)
①关节面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
②关节腔内有滑液
当①舒张,②收缩时,引起伸肘动作;
4.想一想,哪种连接方式正确?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
课堂小结
动物运动的意义是动物能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种运动方式,都有利于个体生存和个体繁衍。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是骨骼肌的收缩部分。
骨骼肌内分布着血管和神经,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
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三、运动的实现
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所附着的骨饶着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需要多组(至少2组)肌肉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动作。
3.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演示实验:观察关节的结构
目的要求
识别关节的结构。
材料器具
新鲜的羊(或其他哺乳动物)关节;解剖刀,解剖盘等。
方法步骤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物、讨论交流等方式,总结所选动物的运动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观点进行分析,帮助他们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动物运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动物的运动》这一章节,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多样性和运动器官的结构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其中的生物学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尚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通过观察实验,掌握动物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了解动物运动与生理机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动物运动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7.注重课后拓展,布置相关的观察、研究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如讲述一只小猫追逐蝴蝶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5.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测学生对关节结构、肌肉协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动物的运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的运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了解动物的运动类型和运动特征•掌握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理解动物运动的作用和机理2. 学习重点•动物的运动类型和特征•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的特点3. 学习内容3.1 动物的运动类型3.1.1 游泳•运动特征:需要有一定的水生器官来进行推进,主要用于水中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鳃、鳍、爬行和脚蹼等器官,在水中推进身体。
3.1.2 飞行•运动特征:需要有翅膀和空气动力学原理支持,主要用于空中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翅膀、羽毛和骨骼结构,通过翅膀的拍打和调整姿态来飞行。
3.1.3 奔跑•运动特征:需要有四肢和不同结构的肌肉来支持,主要用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通过四肢的移动和肌肉的收缩来推进身体。
3.1.4 爬行•运动特征:需要有不同结构的肌肉和腹部鳞片来支持,主要用于陆地和水中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腹部鳞片的发挥来爬行。
3.2 动物的运动器官3.2.1 运动骨骼•特点:骨骼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控制身体的运动姿态和运动幅度。
3.2.2 运动肌肉•特点:肌肉可以控制身体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力量,同时具有收缩和松弛的功能。
3.2.3 运动神经系统•特点:神经系统可以调控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控制身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3.2.4 运动器官的协同作用•特点: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相互协调,使得动物可以运动自如。
3.3 动物运动的作用和机理3.3.1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保持健康: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排除废物和增强免疫力。
•锻炼身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运动能力和改善身体形态。
3.3.2 运动的机理•肤质量:运动可以提高体内酶的活性、增加细胞的氧气摄取和代谢水平,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适应力。
•能量代谢: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储备的能量,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水平。
4. 学习方法•阅读生物书本和参考资料,了解动物运动的类型、特征和机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2.2.3动物的运动教案(新版)济南版
2.2.3 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靠于必需的构造。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课时支配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动物运动依靠于必需的构造四、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片,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图片,催促学生细致观看,思索以下问题:1.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2.动物的运动跟哪些构造有关?视察、思索。
创设情境、激发爱好;造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运动的方式阅读教材90文字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思索: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有哪些?探究二:运动的根底阅读教材91——92页文字资料,了解关节的构造及骨骼肌的组成,思索:1、运动的根底是什么?2、运动系统的组成?3、骨是通过什么来组合成骨骼的?4、骨连接有哪三种方式?5、关节的组成?6、关节对运动的意义?7、关节的特点?8、骨骼肌的组成?探究三:运动的实现阅读教材93页文字资料,了解运动的产生,思索:运动时如何产生的?〔三〕学问运用1.运动系统完成运动,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限制,不须要其它系统的参与.__________〔判定对错〕.2.人体肱三头肌受到刺激以后能收缩,它所受的刺激来自〔〕A.肱三头肌血管里的血液B.肱三头肌四周环境的组织液C.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传来的兴奋D.以上三都均是〔四〕归纳小结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2、运动的产生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五〕随堂检测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状况是〔〕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2.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承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3.以下不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局部的是〔〕A.骨B.关节D.神经六、板书设计其次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2、运动的产生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七、作业布置以下列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A】__________从【D】中滑脱出来的现象.〔2__________产生的滑液也可以增加关节的__________性.〔3〕关节的坚实性与【__________】有关.预习94——98页动物的行为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八、教学反思。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三节动物的运动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学习目标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系统组成、关节与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运动的实现过程。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1:运动的方式情境问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所有的动物都能进行自由的运动。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他们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呢?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学习活动1.学生先观看动物运动相关视频,再仔细阅读课本第90页的内容;根据导学问题,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2.观看视频后,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学生积极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概念建构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学习活动2:运动的基础情境问题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涌向操场,在老师的组织下,做着不同的运动动作。
大家想过没有,完成不同运动动作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呢?这些结构在运动中各自起什么作用呢?学习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91-92页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新鲜鸡翅的各部分结构。
根据导学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2.结合课本91-92页内容,观察鸡翅的各部分结构,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2)骨骼肌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各部分结构有什么功能?(3)在运动中,骨骼肌起什么作用?3.学生根据自学内容,结合新鲜鸡翅的观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积极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
概念建构(1)动物的各种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
(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学习活动3:观察关节的结构情境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运动中,如果准备运动不充分或者在运动的时候没有集中注意力等,经常会出现脚踝不慎扭伤的情况。
脚踝扭伤的是哪些结构?又会对运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学习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解剖并观察新鲜的猪腿骨关节;结合课本知识,认识关节的各部分结构;通过触摸,感受关节囊(韧带)、滑液、关节软骨的特点,解释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
22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运动方式、运动器官、运动意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关注动物运动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6.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8.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想: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对生物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中的原理和内在联系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运动的奥秘。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创作出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意的作品。
2.结合教材,介绍骨骼和肌肉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动物的运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的运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2.掌握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及其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作用。
2.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三、教学内容3.1 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1.游泳:鱼类和海豚等水生动物利用尾鳍、背鳍和胸鳍等组成的鳍来游动。
2.飞行:鸟类和昆虫等空中运动的动物利用翅膀进行飞行。
3.跑步:有四肢的陆地动物,如马、狗、猫等,都可以利用四肢进行跑步。
4.爬行:一些动物如蛇、蜥蜴等没有腿或腿很短,可以利用身体的摆动来进行爬行。
5.跳跃:一些跳跃类的动物如蚂蚱、沙漠蜘蛛等可以通过强壮的后腿来进行跳跃。
3.2 动物运动的作用1.生存:某些动物通过运动来寻找食物、逃避天敌、繁殖后代等。
2.维持生理功能: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功能。
3.娱乐:一些动物类似于人类一样会通过运动来娱乐自己。
4.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运动方式。
4.3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和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五、教学流程5.1 活动1:游泳方式的观察让学生观察水生动物的游泳方式,如鱼类、海豚等。
5.2 活动2:飞行方式的比较通过实验比较鸟类和昆虫等动物的飞行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5.3 活动3:跑步方式的实验通过让学生模拟狗的跑步方式,让学生观察狗的奔跑方式,了解四肢奔跑的特点。
5.4 活动4:爬行方式的比较通过让学生观察蛇、蜥蜴等动物的爬行方式,让学生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5.5 活动5:跳跃方式的实验通过让学生模拟蚂蚱的跳跃方式,让学生了解跳跃类动物的特点。
5.6 活动6:游戏活动设置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测试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对动物运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4.教育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如奔跑的狮子、跳跃的袋鼠、游泳的海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形式的生理机制等知识,如骨骼肌是如何产生运动的?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观察、分析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如生物进化论、生理学等,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预期效果。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等主要结构,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2.讲解各种运动形式的生理机制,如奔跑、跳跃、游泳等,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运动形式的优势和适应性。
3.结合实例,讲解动物运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运动员训练、宠物运动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如奔跑的狮子、跳跃的袋鼠、游泳的海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动物运动的好奇心。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3动物的运动
2.2.3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肌肉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2.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视频资料:狮子奔跑、孔雀开屏、鱼的游泳、鸟的飞行等。
提问:那它们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生:观看录像,分析这些行为的类型,并作出推测。
(通过视频资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讲授新课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探究活动: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
做一个屈肘的动作,想一想哪些结构参与完成了这个动作?屈肘前后胳膊的什么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动作,然后观察、体会、讨论,作出回答。
学生分小组观察、分析、探究。
教师并不急着评判学生的答案对与否。
先来看人的骨骼模型,让学生对骨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以膝关节为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合灵活的运动。
一组肌肉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
小组内评价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
最后看屈肘运动的模型或课件。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的普遍性。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通过课件引出第二个大问题。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通过观看演示模型或课件,同桌间讨论得出结论,是骨骼肌。
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再演示模型或课件。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
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请大家再做几次屈肘和伸肘动作。
七年级生物上册2.2.3动物的运动教案(新版)济南版
3.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到支撑作用,关节使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骨骼肌则负责产生运动。
4. 运动产生的机理包括神经系统调节、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等。神经系统调节运动信号,骨、关节、骨骼肌协调配合产生运动。
十.课后作业
1. 请简要描述动物运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请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性。
3. 请画出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4. 请简述运动产生的机理。
5. 请分析一个动物的运动实例,说明其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产生的机理。
补充说明:
1. 动物运动的概念是指动物通过运动实现位置的改变。其意义在于适应环境、寻找食物、逃避敌害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动物运动的形式及其适应性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骨骼肌
3. 运动产生的机理:神经系统调节,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动物运动的形式及其适应性,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产生的机理。
教学难点: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产生的机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为后续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提出的观点和想法,以及对动物运动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随堂测试:设计有关动物运动形式的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运动的图片,如奔跑的猎豹、游泳的鱼、跳跃的袋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何不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பைடு நூலகம்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的名称和功能,了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说明动物运动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运动现象,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考作业: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a.为什么鸟类的翅膀可以产生飞行动力?
b.为什么鱼类在水中游动时身体呈流线型?
c.请举例说明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如何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
3.探究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运动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运动原理、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内容包括:动物运动方式概述、运动原理分析、结构与功能介绍等。
6.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课后作业:设计富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动物运动现象。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生物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尚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思维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运动知识,培养其生物学思维和方法。此外,考虑到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观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和关爱生命的意识。通过以上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展示一组动物运动的图片,如猎豹奔跑、袋鼠跳跃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运动的特点。
2.提问引导:提问学生:“为什么动物需要运动?运动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运动体验,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时,我将关注以下方面:
1.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3.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加强对难点的讲解。
2.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优化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2.多媒体资源:展示动物运动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教学软件等,实现课堂的实时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激发兴趣、直观展示、促进理解和提高互动。
1.提前规划:在备课阶段就设计好板书的布局,确保逻辑清晰。
2.关键词突出: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关键词和重要概念标出,便于学生识别。
3.图形辅助: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箭头,直观地表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4.动态更新: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保持与教学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济南版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学习关节的结构,及对屈肘和伸肘动作的体验,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 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识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 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屈肘和伸肘动作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探究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4)提前印发自学提纲:一、基础填空: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骨连结有三种形式:(如)、(如)、(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3、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关节面又分为和。
其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作用是。
4、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两端的是肌腱,中间的是。
5、骨骼肌有受刺激的特性。
6、屈肘收缩,舒张。
二、观察图2.2—18 关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运动的意义;2.掌握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3.掌握关节的结构(重点);4.理解运动的实现过程(难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三部分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不会太多。
课堂上,我采用图片、模型、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尽量提供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课前准备:《动物的运动》教学课件、人体关节的模型、挂图、新鲜的羊的关节、解剖刀、解剖盘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其中前两句说的就是动物的运动。
(图片展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优美画面)设疑: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运动方式呢?动欣赏诗词,观看图片通过欣赏诗词,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
物的运动又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要得到答案。
(板书课题)思考: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启迪思维导学新知(5分钟)知识点一:运动的方式过渡:不同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不一样。
请同学们说说以下几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投影展示)讲: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这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设疑:动物的运动有何意义呢?(投影总结)观察图片,说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结合课本P90第一段,总结:动物运动的意义: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既能激发生趣,又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层层推进合作探究(11分钟)知识点二:运动的基础(重点)过渡: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那么,到底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呢?我们以人为例,来探究动物运动的基础。
提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91----92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5分钟后,展示答案。
比谁的自学能力强。
通过刚才的自学我们知道了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请大家看一看人体的骨骼模型,然后完成投影:人体的主要关节,加深对人体运动系统的理解。
明确自学指导的要求积极认真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以下问题:观看骨骼模型完成投影内容:人体主要的关节小活动:转动手臂,感受关节的支点作用。
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完成,以框表的形式出现,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这里我利用人体骨骼模型结合课本图2.2-27,引导学生观察,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认识人体的主要关节。
关节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图说出羊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并大胆推测其功能。
小活动:模拟脱臼的展示:人体的骨骼模型(投影展示:人体主要的关节)讲:关节是能活动的连结,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在运动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
请同学们伸出手臂,转动一下胳膊,感受一下肩关节和肘关节以及腕关节的存在。
设疑:那么关节的结构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结合课本图:2.2-28来了解一下关节的结构。
教师:演示实验1、用解剖刀剖开羊的关节2、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上,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图:关节的结构精讲:关节的基本结构观察演示实验:羊的关节。
结合课本图2.2—28说出关节的结构。
小活动:模拟脱臼伸出右手攥成豢养,左手掌伸开,将右手拳头放入左手内,右手代表关节头,左手就代表关节窝。
议议:如何治疗脱臼?观看视频:关节的结构与功能思考:关节为什么既牢设计让学生感觉既新颖又切合实际,直观形象的了解了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构。
效果较好。
通过观看视频: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节的结构,而且很容易就能总结出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
小知识:“关节炎”的设计,贴合实际,激发生趣,效果较好。
让学生明确“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
指导学生完成小活动:模拟脱臼设疑:关节头有没有可能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呢?(能)这就是我们说的“脱臼”。
关节给我们的感觉是既牢固又灵活,那么它有哪些结构与这些功能相适应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关节的结构与功能师生共同总结: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1、在关节头和关节窝固又灵活?师生共同总结。
了解小知识:观察关节炎的图片,了解关节炎的成因及类型观察挂图:骨骼肌,明确其结构及功能。
看图思考,小组讨论完成:明确骨骼肌能牵拉相邻的骨产生运动。
的表面都覆盖有光滑的关节软骨2、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3、关节腔内还有滑液,从而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设疑: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关节炎的病症,那么关节炎是怎么回事呢?(投影展示关节炎图片)出示骨骼肌挂图:让学生明确骨骼肌的组成与功能。
设疑: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
小结: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扯引来运动。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9分钟)知识点三:运动的实现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
那么,这些运动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以人的屈肘和伸肘的动作为例,来一起探究一下。
1、首先,请大家结合课本图2.2-30,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2、指导学生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并观测体会一下你的上臂肌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模型:骨骼肌精讲:肱二头肌的起点有两个头,分别附着在肩胛骨的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头合并在一起结合课本图2.2-30,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小活动:屈肘和伸肘学生做屈肘和伸肘动作,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因收缩而隆起的肌肉块。
运动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图认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然后要求学生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观察和体验人体运动的产生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讨论交流,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又注意知识的延伸,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
通过模拟动画的播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运动的实现。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与肌腹相连,向下附着在桡骨上。
在上臂的后方,也有一块肌肉,其上端有一个头附着在肩胛骨上,两个头附着在肱骨上,故称之为肱三头肌。
我们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反之。
设疑: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没有同时收缩或舒张的现象呢?试举例说明。
所以,我们在提水的时候会感到累,就是因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收缩的缘故。
那么,在运动过程中,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是怎么协调进行的呢?动画展示:运动的实现精讲:当骨骼肌受到神体会并说出: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
思考: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没有同时收缩或舒张的现象呢?(有)试举例说明:1、双手分别提一桶水的时候同时收缩2、双手自然下垂时,同时舒张观看动画,明确运动过程中,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知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构建网络融会贯通(3分钟)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一、运动的方式二、运动的基础1、运动系统的组成结合老师的板书,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2、关节的结构三、运动的实现做屈肘、伸肘运动,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形成网络,让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较丰富多彩,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
课的开始,采用《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导入,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动物的运动”主要是以图片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生物学的术语说出动物的运动方式。
例如:奔跑、蠕动、跳跃等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就认识了动物多种方式的运动特点及完成运动的器官,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生活环境相适应。
“运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并完成这一部分的知识框架。
通过学习,学生很容易掌握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此,采用演示实验(新鲜的羊关节)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观察,了解。
结合课本的插图,辩认关节各部分的结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极好。
“运动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采用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一起体会关节的支点作用和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结合课本图2.2-30感受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
然后,适时设疑:“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没有同时收缩或舒张的现象呢?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这一部分的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在解剖羊的关节时,小刀不是很快,差点没割动。
这说明实验准备还不是很充分。
以后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细节问题。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