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批评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2a9f027ed630b1c59eeb548.png)
1 后 现 代 主 义 的产 生 、 展及 影 响 发
后 现代 主义是 旨在 反抗 现 代 主 义 纯 而 又纯 的方
主义设计的倾向, 这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体系
和设计 方法 所 导致 的 , 这就决 定 了后 现代 主义 风格 首 先表 现在 建 筑 方 面 , 后 由建 筑 艺 术 影 响 到 其 它 领 而 域 。其方 式 主 要 有 两 种 : 是 进 入 2 一 o世 纪 8 o年 代 后 , 现代 主 义 已成 为 一股 发 展 的潮 流 , 种 时 尚的 后 一
的一种 综合 性 的哲学 与文 化 思 潮 , 向全 世 界蔓 延 。 并
和装 饰 , 把其 与波 普艺 术 的艳丽 色彩 以玩 世不 恭 的手 法 主义结 合起 来 。穆 尔 设计 的美 国新 奥 尔 良意 大利 广 场是后 现 代主 义建 筑 的名作 。 17 年 美 国建 筑评论 家詹 克斯 出版 了《 现代 建 97 后
筑 的语 言 》 一书 , 系统地分析 了计领域[ 。 1 ]
后现代 主义设 计 产生 于 2 o世纪 6 o年代 , 当时部 分 西 方 青年 建筑 家对 于现 代 主义 国 际 风格 的垄 断 地 位感
悖 的建 筑 , 明确 地 提 出 了后 现 代 的概 念 。给后 现代 建
维普资讯
计的隐喻意义 , 通过借用历史来 增加设计 的文化 内
涵, 同时又反 映 出一种 幽 默 与 风趣 之 感 , 独 功能 上 唯
的要求 被忽 视 了。
估量 的影 响 。
⑥ 后 现代 式 空 间 ( 或被 称 为 超级 手 法 主 义 )] 口 。使先 前各 自为阵 的反 现代主 义运 动有 了统一 的名称 和确切
的内涵 , 并为后 现代主义 奠定 了理论基 础 。
《扬名立万》:后现代主义的元电影叙事
![《扬名立万》:后现代主义的元电影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d1db00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b.png)
声屏世界2023/9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扬名立万》:后现代主义的元电影叙事阴王靖雯摘要:电影《扬名立万》以悬疑为底色,以喜剧为外衣,讲述了在动荡年间上海发生的一起惨案背后的故事。
《扬名立万》以元电影的方式,糅合喜剧和悬疑,通过拼贴多重符号隐喻,展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自我嘲讽和影迷特质,最终以个体的关怀为落脚点,展现了中国青年导演刘循子墨的创意和巧思。
关键词:《扬名立万》元电影悬念符号隐喻电影迷恋《扬名立万》是新锐导演刘循子墨的首部院线电影,这部电影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一群不得志的电影工作者被聚集在一栋神秘的大楼里,欲将轰动上海滩的一桩命案“三老案”翻拍成电影,借此扬名立万。
影片凭借剧本杀形式的巧妙嵌入、喜剧和悬疑元素的融合互动、高能反转的剧情推理以及对女性视角的尊重等众多亮点,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电影《扬名立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叙事的设置上,原本一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被导演用希区柯克式的悬念生成和喜剧的幽默调和成一个不断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剧本杀游戏。
戏中戏:元电影的建构电影《扬名立万》的原名叫做《一部电影的诞生》,实际上它是一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亦可以称之为元电影。
20世纪,在元语言、元小说、元戏剧广泛讨论后,有关“元”的概念也被拓展到电影中来。
“元”侧重于创作主体以及自反性呈现,体现在电影领域中则指关于电影的电影。
①元电影是围绕电影本体的反思和解构的一种电影叙事思维。
在电影《扬名立万》中,对于元电影的建构有两层理解:一层是以戏中戏的叙事结构讲述一部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一层是通过媒介间性的特质对不同媒介上的电影画面进行电影本身的解构和反思。
首先,戏中戏的叙事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叙事方式,使电影情节的发展充满了变数。
《扬名立万》如何叙事是电影诞生的首要。
民国上海的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载体,正如导演所说:“民国是一个特别魔幻的时代,任何荒诞的事情发生在民国都变得不那么‘荒诞’。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3f7152289eb172dec63b7c6.png)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作者:赵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第8期文/ 赵阳、周美霞江苏大学中国镇江 212013【摘要】随着设计的发展,“后现代”一词在得到了更多关注。
“后现代”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时间概念。
它潮流时尚,不墨守成规。
后现代萌芽在建筑领域,随后发展到工业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本文从建筑角度分析。
改革开放过程当中,中国现代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相对空缺,因此国内先驱纷纷向西方学习已经成熟的先进的设计思潮和设计方法。
同时,西方设计主动进入中国,给国内设计界予以启发。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为基础,以其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为主线,以建筑的设计为例分析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设计;建筑1 概述“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是不同的。
“后现代”是历史时期,是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即20 世纪70 年代后的设计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早期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细想基础是反现代主义设计,它的设计实践十分复杂独特,而且流派纷杂。
“后现代主义设计”具体分为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新现代主义。
如果按照设计风格来划分,怎可以进一步的分为高科技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以及微建筑风格等。
2 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主要是具有高度隐喻的设计风格以及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
它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审美上,注重文脉、历史主义和象征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当中的历史、乡土性以及民族性等使它开始朝着隐喻式、乡土式以及新模棱两可空间发展,它通过激发人们的阅历和经验来构成各种联想,加强设计当中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与此同时,后现代派一直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意义,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竭力在作品上利用传统文化的意象,使作品尽可能地表现出自然、亲切和美观的形象。
后现代设计
![后现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7ec6a7b0717fd5360cdc82.png)
流派:极少派艺术、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偶发派、表 演派 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绘画领域,各国称谓不同: 德国:‘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e),意大利: ‘超前卫’(trans-avantgarde),法国:‘新自由形象’ (nouvelle figuration libre),英国:‘新精神’(new spirit),美国:‘新意象’(new image)、‘新表现’ (new expression)、‘新具象’(new figuration)、‘涂 鸦艺术’(graffiti)、‘图案与装饰’(pattern-deccration) 等。但总的来说用最具概括及折衷色彩的"后现代"(postmodernart)一称来统范这些新绘画则可谓最合适不过的了。 " 如果说将黑暗的中世纪看作人性的抑制和封闭,以禁欲为 上的时代;将文艺复兴称为人文主义复苏,人性解冻,享乐 主义盛行的时期,那么,后现代主义时期则可被视为天性的 回归,反思、反省,自然优势,人与世界共存,多元、多中 心时代。 70年代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中移植到其他文化艺 术领域时,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以艺术 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 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 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 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等, 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偶发派’ 和‘表演派’的出现"⑤。
后现代服饰
后现代艺术气质——打扮
后现代艺术——视觉冲击
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 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 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 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 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 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 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 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 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 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 “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室内设计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室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5de322915f804d2b16c1af.png)
吉林 艺 术 学 院 学报 ・ 究 生 园地 研
N 4. Ol o. 2 0
JU N L O I I O L G F T EA T P s O RA F J I NC L E E O H R S・ o t
! £ !
[ 关键 词] 后现 代 主 义; 室 内设 计 ; 中 国 当代
[ 中图 分类 号 ] J 2 . [ 5 5 1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C 2 — 2 5 2 1) 4 0 2 — 5 N 2 18 (0 0 0 —0 4 0
一
、
后现代 主 义观念的 产生及其对设计 的 后 ,艺术的实践就像一个各种文化碎片折射而成的万
纪 常规 运 用来达 到装饰 和 丰富 室 内空 间的 目的。后 现代 京城 西 江东 门 , 念馆 的 宗 旨在 于对 南京大 屠杀 主义 的建筑 理 论认 为建筑 充满 了矛盾性 与 复杂性 ,主 难 的 同胞 进 行悼念 ,同时 昭示和教 育后 人 。纪念 张 应该将 建筑 与传 统相 联系 在传 统 中寻找 序原则约束
正好 迎 合 了当时人 们渴 望 民族 复 兴的社 会 心理 。这一 果 。 由
时期 由我国设计师设计的带有后现代主义倾 向的室内 著 名建
作品,有很多是从古典主义和各种历史风格的装饰化 筑 师齐
上海世博会吉林馆设计( 图片来源:设计师嚣
角度出发 ,通过对中国传统或西洋古典建筑语汇的非 康 设计 的侵 华 日军 南京 大屠 杀遇难 同胞 纪念 馆位
的形 态元 素量化 呈现 ,带 给人视 觉上 的 击 效 果 中 从哲 学 角度看 ,解构 手 法的 出现顺 应 了历史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57cd91bceb19e8b8f6ba9c.png)
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的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的兴起与两项重要活动与此密切相关
一是在 1988年的 6月至 8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名为“解
构主义建筑”的7人作品展,参展的7位建筑师分别是美国的F.盖里和
P.艾森曼、法国的B.屈米、英国的Z.哈迪得、德国的D.李伯斯金、荷 兰的R.库哈斯以及奥地利的蓝天设计小组。威格利称,这是一场新的 运动,“一场纯净形式的梦想已全然被打破的运动”。
解构主义
• 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同年的 7月,在伦敦德尔泰勒美术馆举办的一个 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这个研讨活动及 其相应的专辑也是将同一些作品和人物推向公众,以揭示一种全新 的建筑观念正在形成。所不同的是,纽约 7人展的主办人声称解构 主义建筑与哲学中的解构主义无关,而在伦敦的研讨会上,解构主 义哲学却成为讨论这一建筑新思潮直接的理论话题。
解构主义
• 作品 2007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港
解构主义
• 洛 杉 矶 迪斯 尼 音 乐 中心 • 迪 士 尼 音乐 厅 落 成 于2003年10月23日, 造 型 具 有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的 重要 特 征 , 以 及 强 烈的 盖 瑞 金 属片状屋顶风格。
解构主义
• 捷克布拉格最著名的建筑: “会跳舞的房子”
解构主义
• 基本思想
• 解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认为,按结构主义的观点,既然语言符号的意 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性,那么寻求符号的含义的过程只能是一个新 的符号取代另一个有待阐释的符号的过程;这样,语言体系自身是 不稳定的,意义也是不稳定的,原来的“实在”其实永远是一种 “不在场”或“缺席”,这基本就是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质疑。
② 建筑设计方面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57cd91bceb19e8b8f6ba9c.png)
视觉传达2班 龚烈 姜一鸣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ism
新现代主义
Neo-modernism
解构主义
• 简介 •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 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 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 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 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 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 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 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1968 年,一场激进学生运动席卷整个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在法国,抗议运动被 称作“五月风暴”。可悲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昙花一现,转眼即逝。 在随之而来的郁闷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 想深层的拆解工作。不妨说,他们明知资本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摇撼,却 偏要去破坏瓦解它所依赖的强大发达的各种基础,从它的语言、信仰、机 构、制度,直到学术规范与权力网络。
解构主义
• 总结
• 解构建筑并不是将建筑引向虚无,他要消解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
由建筑师或业主,或任何人强加于上的一种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这也许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从另一方面看,解构建筑的出 现也有建筑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他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又一次体现 了西方建筑艺术试图不断走向形式突破的创新传统,盖里等人的实 践切实地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美学。
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04f7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d.png)
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风格,该风格主张摆脱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束缚,尝试在文学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主题。
这种文学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韩少功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化和超越性。
在这种文学中,传统的线性叙事形式被颠覆,时间、空间和身份等概念被打破和重新定义,同时,文学作品的意义也变得更加模糊和多义。
这些特点使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读者可以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还表达了作家对现代性的不满和反叛,对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文化碎片化、价值观混乱和人性扭曲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间接地成为了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尽管后现代主义文学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但是它依然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一股新的热潮,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ce12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d.png)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和分析中国当代设计领域中的批评现象及其影响。
设计批评作为设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设计实践的发展、提升设计理论的深度、优化设计教育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设计批评的概念出发,梳理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主要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设计批评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中国当代设计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
接着,通过历史回顾的方式,梳理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受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挖掘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如批评主体的多元化、批评视角的创新性、批评方法的科学性等。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当代设计批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批评标准的模糊性、批评实践的片面性、批评环境的复杂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设计批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制约了设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还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设计批评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未来设计批评的预测和展望,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设计批评的理论基础设计批评作为一种针对设计现象和设计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活动,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理论。
这些理论基础为设计批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得设计批评能够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设计批评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美学理论。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形态以及美感经验的学科,它为设计批评提供了评判设计作品美丑、优劣的标准。
在设计批评中,美学理论可以帮助批评者分析设计作品中的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等方面,从而评价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0630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d.png)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摒弃了传统的建筑规范和限制,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追求在建筑中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旨在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性和多样性,摒弃了传统建筑的规范和限制,以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态度来构思建筑。
它主张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追求在建筑中表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造型上大胆、奇特,常常使用抽象的形态和非对称的结构,强调建筑的动态与张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将后现代主义风格引入中国,将其运用于一系列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中。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广州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这些建筑继承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地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重大城市更新和CBD建设项目中,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是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首选风格之一。
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广州的广州塔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都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奠定了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抽象的形态著称。
在建筑外立面和结构设计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曲线、抽象的几何形状和非对称结构,构成了建筑的奇特风格。
比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采用了抽象的椭圆形外观,外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体造型宛如一个水晶宫殿,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后现代主义经典例子
![后现代主义经典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b25532d192e45361066f517.png)
“后现代主义”经典例子120120121 韩红风通过了解我们不难知道,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它有着自己的批判性和理论性。
后现代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一些为人熟知的案例。
首先,在家具方面:2001年Bertjan Pot的作品,现今已成为Moooi这个荷兰品牌,能见度最高的一款作品,在各式的空间设计中,常可见其运用,或单颗悬挂,或多颗搭配,都是不同的感觉,Moooi的产品特色,即常常可以将作品赋予独特的故事性,将空间中的感受,瞬间转化成另一种氛围。
例如:产品名称为“落光的三驾马车”的一款产品,落灯是由50个安装天花板悬每一个定制切割水晶晶体的光学镜头,电脑编程电机和机械设备的白光LED。
三驾马车的落轻施华洛世奇在设计安装迈阿密是“最纯净的水晶表达,使其作为一个功能镜头,渔获物和折射光。
”还有很多类似的这种后现代主义家具(例如: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的红蓝椅)都很具有个性,设计感极强。
当然,在我看来,后现代风格家具实际上是装饰功能更大于实用功能,更适合别墅、酒店、样板房等摆设,要知道仅保养打理就是一件麻烦事。
理念方面:后现代主义家具多采用纯黑色木结构,黑色皮软,这是一种对古典风格的反思;Frapbois蒙德里安风格颈链,够立体又特别;蒙德里安风格白色长T和恤蒙德里安风格长袜,拼接撞色为主,个人主义感极强。
风格方面: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1129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1.png)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利用大胆的形式、颜色和材料,打破传统建筑规则的建筑风格。
它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丰富性,鼓励创造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空间。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这一过程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建筑业也经历了繁荣的时期。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反传统建筑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年轻建筑师的热烈欢迎。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外观上通常采用大胆的曲线和异形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规则的束缚。
它们通常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使用鲜艳的颜色、金属和玻璃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广州的广东省博物馆就是一个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其外观如金属雕塑般的曲线设计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在设计理念上,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个性化和表达性。
它们通常采用非线性的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分隔规则。
建筑师们注重在建筑物中创造差异化的空间体验,例如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和光线来创造不同的氛围。
这种表达性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多元性相结合,从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建筑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评论家认为,它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功能和可持续性。
这种观点认为,建筑师应当关注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和环境影响,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被批评为奢华和浪费资源。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8b0aa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a.png)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潮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强调对传统观念和现实世界的怀疑,以及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反思。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给予作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和讨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以红高粱这一象征性的意象为线索,通过多重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他们的命运被历史和现实所束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莫言通过对语言的创新和对叙事方式的颠覆,使得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一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是余华。
他的小说《活着》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生死、痛苦和希望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残酷。
小说中的叙述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通过碎片化的叙述和非线性的时间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无常。
余华的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除了莫言和余华,中国现代文学中还有许多其他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值得关注。
比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过对女性主义和现代性的思考,以及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创新,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图景。
另外,杨绛的《洗澡》通过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反思,以及对时间和记忆的探索,呈现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现代人生活的图景。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冲击,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呈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实。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创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试图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然而,后现代主义作品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作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作品显得空洞和无聊。
另外,由于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和非线性的时间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0dce2267ec102de2bd896c.png)
[导读] 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发展。
牛云华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代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
这种设计理念的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它被广泛地用于批评理论、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
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后现代主义,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各方面领域的影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下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义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建筑,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1b7d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b.png)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规范化和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注重对历史传统、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的重新解读和利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应用也日益普遍,成为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特点1. 结合传统文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不同于西方,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
在建筑设计上,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往往会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语言、装饰艺术和风水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既具有现代性,又不失传统的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建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 注重情感与体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是情感和体验,建筑空间的营造不再只是满足功能需求,更加注重人们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在中国,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对空间氛围、光影效果、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得人们在建筑空间中可以体验到情感上的愉悦和美感,例如广州的广州大剧院和深圳的华润大厦等建筑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理念。
3.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受束缚于任何一种形式语言和风格,它可以充分地融合多种元素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表现更加多元,既有略带未来感的现代建筑,也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还有一些以艺术和装饰为主要特点的建筑等,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多元化表现。
中国的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城市更新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涌现而出,例如经典的“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采用了复杂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造型风格,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也成为了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
现 代 设 计 史--后现代主义
![现 代 设 计 史--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c22e05906edb6f1aff001f9b.png)
3、新现代主义
严格地说,新现主义(Neo Modernism)不属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范畴,之所以 加以重点介绍,是为了提供与后代主义同时期发展的设计风格以作参照。
向现代主义的挑战,一方面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对现代主义 的重新研究和发展,这就是“新现代主义”的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起来的, 还有一批坚持现代主义传统,完全按照现代主义原则进行设计的设计师们,他们为 现代主义注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主义。因此,作为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风格, 新现代主义并不是其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对它的更新发展。
《究竟是什么使得今 日的家庭如此不同? 如此有魅力?》
1956年 英国
儿童斑点椅 彼得 默多克 英国 1963年
TS502收音机 意大利 1964年
充气沙发 1968年 意大利
UP椅 意大利 1969年
“豆袋”
加提、包立尼、提奥 多罗设计
意大利 1969年
椅子 艾诺 阿尼欧设计 意大利 1965.1968年
2、曼菲斯设计集团
曼菲斯(Memphis)在意大利的米兰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和7名青年设计师组成。在80年代,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 设计集团,他们设计的家具、用品,虽然大多是豪华型样品,但是,他们的思想却 已渗透到诸多用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设计领域中,并在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开 创了一种国际性的新风格。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1eab58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b.png)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学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在这个多元化、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西方文化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念。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个体、情感、主观体验和多元文化的关注,拒绝传统的大故事、大理论和大观念。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现实是多元的、不确定的,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变得至关重要。
二、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 反叙事性与碎片化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碎片化的叙述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叙事方式。
作家们通过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一个多元、复杂的现实世界。
他们通过多个视角、多个时间维度和多个故事线索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使得作品更具有现代性和多样性。
2. 反传统与文化批判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批判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作家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束缚和限制,探索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试图摆脱传统的桎梏,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多元文化的包容。
3. 多元性与跨文化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交融。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作品开始关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作家们通过描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化边界,探索跨文化的可能性。
三、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1.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多个时间和空间维度展开,通过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与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丰满而复杂,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被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 (1)
![后现代主义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2389b3bec1c708a1294a445c.png)
后现代主义设计 相关名词
1.隐喻:即赋予一个词本身没有的涵义或者是用另外一个 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
设计师可以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 熟悉的形态运用到设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 设计与设计相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生视觉上的连 结. 凭借隐喻方法的运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 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动式的表达模式。
(3)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英] 1981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现代主义的结构、古典主义的装饰、波普风格的细节
斯图加特国立美 术馆新馆 材料:腹面石 风格:后现代
建筑各个细部颇有James Sterling五六十年代追随高技派的 痕迹。而各种相异的成分相互碰撞,各种符号混杂并存,体 现了后现代派追求的矛盾性和混杂性。
主张新旧糅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后现代主义对历史风格采取抽取混合拼接的方法并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范畴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哲学的理性主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历史的工业革命为基础后工业社会为基础思想的强调功能技术强调人在技术的主导地位方法的标准化高效率遵循人性个性化设计语言功能决定形式多元化模糊化文脉性艺术风格构成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行为艺术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少即是多少令人生厌主张
佛罗里达 天鹅饭店
佛罗里达迪土尼乐园中的「天鹅饭店」是格雷夫斯后现 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其外部到内部,各部分体型大小 不一,装饰夸张,色彩丰富,在顶部以蚬壳、天鹅来装饰, 以增强建筑物明显的视觉效果,主体建筑物墙面饰以波浪纹 饰图案相衬托,将迪土尼童话般的游乐园环境,塑造成有别 于前期传统型式的新的典型样貌。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案例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3ffe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f.png)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案例那我得给你说说孟菲斯集团(Memphis Group)的设计作品,这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里超酷的存在。
就拿他们设计的家具来说吧。
你看那种桌子,传统桌子都是规规矩矩的,方方正正,颜色也是那种低调的深色系,感觉就像个老古板。
但孟菲斯集团设计的桌子可不一样。
桌面可能是各种几何形状拼接起来的,就像把三角形、梯形这些形状随便拼凑在一起,但是又莫名地和谐。
颜色呢?那简直就是打翻了颜料盒,什么鲜艳的粉色、明晃晃的黄色、超级扎眼的蓝色,都能出现在一张桌子上。
这桌子往房间里一放,就像一个叛逆的小孩闯进了一群老学究的聚会,特别吸睛。
还有他们设计的灯具,那造型也是绝了。
不是那种简单的灯泡加个灯罩就了事的。
灯罩可能是弯弯曲曲的,像某种外星生物的触角,或者是用一堆塑料或者玻璃的小块块拼接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从里面透出的光都变得调皮起来。
你要是在房间里装了这么一盏灯,那整个房间的氛围就变得超级有趣,就好像这个灯随时会跟你开玩笑似的。
再来说说建筑方面的例子。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设计的迪士尼酒店就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从外面看,这个酒店像是从童话里蹦出来的一样。
它有着色彩斑斓的外立面,那些颜色可不是随便涂上去的。
比如说,你能看到像糖果一样的粉色墙面上,突然冒出几个蓝色的尖顶,这些尖顶的形状也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三角形,可能一边长一边短,就像被谁捏歪了一样。
酒店的入口处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像卡通嘴巴一样的形状,感觉就像在邀请你走进一个童话世界。
走进酒店内部,你会发现柱子上可能装饰着各种奇特的图案,像是一些奇怪的动物或者是神话里的角色,而且这些装饰一点都不低调,都是那种特别夸张的风格,让你一进去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没有规则的奇妙空间。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就是这样,它们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把传统的设计规则都打乱,然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和惊喜的视觉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被批评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曾经受到一些批评。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风格,它的特征是将传统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的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在中国的设计界里受到了欢迎,但是也有些人认为它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过于强调个性化和创新,而忽略了功能和实用性。
这种设计风格可能会导致一些设计品质上的问题,如不够耐用、不够舒适、不够安全等。
另外一些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过于注重表面效果而忽视了设计的内在意义。
这种设计风格可能会导致设计过于空洞和浅薄,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设计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设计师们需要在注重个性化和创新的同时,保持设计的实用性和深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