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内科病历书写的重点要求
神经内科病历书写的重点要求(一)病史主诉常常是定位和定性诊断的第一线索。
1.现病史是主诉的注释和延伸。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有其特殊性,要弄清就诊者所诉主要症状尤其是首发症状的含义和表现,弄清症状发生的先后次序及发展演变,客观、完整的理顺病史过程,伴随症状及相互关联。
病程各阶段的既往诊治情况。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如饮食、二便、睡眠、体重等。
并初步评估有利于安排检查的计划及着重检查的内容。
下列症状应重点询问:(1)头痛:头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持续性还是发作性,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头痛与疲劳、用脑、情绪、月经、睡眠、外伤等有无关系;有无呕吐(尤其是喷射性)、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
(2)视力障碍:是复视,还是视野缺损、视力减退或眼部本身的疾病。
(3)疼痛及感觉异常: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程度,减轻及诱发的因素,有无肌肉痉挛、冷热感、麻木感、感觉缺失等。
(4)抽搐:最初起病年龄、发作时间、频率,发作情况(全身性、局限性),有无先兆、诱因,发作时意识,伴随症状(有无眼、颈、躯干向一侧旋转;有无跌伤、舌咬破、尿失禁等),间歇期的情况,发作后能否记忆,过去相关治疗情况、效果及副作用意等。
(5)眩晕:起病缓急、程度轻重、持久或短暂性,发作情况(有无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发作与头位及运动的关系;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苍白、出汗、耳鸣、听力改变、面部和肢体麻木无力、平衡不稳等)。
(6)瘫痪:起病缓急、部位、程度、发展过程,伴随症状(发热、疼痛、麻木、括约肌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失语等)。
(7)括约肌障碍:了解大小便是否费力,有无失禁或潴留、便秘、有无继发感染现象。
(8)睡眠障碍:有无嗜睡、不眠、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以及醒后难以再入睡等情况,每天睡几小时,睡眠深度,有无妨碍睡眠的各种因素如情绪低落、抑郁、烦躁等,与应用精神刺激性成分如酒精、咖啡、吸食违禁毒品等有无相关。
有无多梦、梦魇、梦游。
(9)发热:病前有无发热及其变动规律.发热是在疾病早期还是在病程中。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简)
• 本例中,如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Lasegue征阳性,则病变部位在脊髓、脑干。 因而可推测脑干内的颅神经受累。临床诊断 上在脑干或脊髓内形成这样的急性多发性病 灶的疾病可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或 多发硬化症。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 例题3:62岁,男性,半年前开始四肢无力,而且 手足逐渐变细。有时肩、臀部、四肢肌肉出 现肌肉跳动。1月前出现吞咽困难、说话鼻 音,饮水时由鼻呛出。无四肢麻木或疼痛, 怎么诊断?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 解答3:本例出现进行性的四肢肌力低下,因 诉说四肢变细,推测有肌肉萎缩,推测病变 部位在脊髓前角以下的损害,包括神经根、 末梢神经或肌肉病变。而本例存在肌肉跳动, 推测为肌纤维束震颤,则考虑病变部位应该 在脊髓前角细胞或附近的神经根。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 其后的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也是同样的机制 所致,推测病变部位在脑干内的运动神经核 或从脑干发出后的神经根部。因而诊察时首 先重要的是确定肌萎缩和肌纤维束震颤。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 神经学所见:意识清醒,无痴呆。颅神经检查, 两侧面肌均出现轻度肌力低下。舌肌两侧性 萎缩,不能充分伸出。两侧软颚上举不充分。 四肢的近端、远端均中度萎缩。肌力也低下, 上肢举起或从坐位起立困难。四肢的萎缩肌 有肌纤维束震颤。下颌反射、四肢反射均呈 病理性亢进。Babinski征两侧阳性。 Lasegue征阴性。感觉系统、协调运动、排 尿正常。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神经系统查体:嗜睡状态。眼底见两侧视乳 头水肿。疼痛刺激后右侧颜面部可强烈收缩 。左侧颜面收缩力弱。疼痛刺激后左侧肢体 运动差,左足呈外旋位,左上下肢腱反射亢进, 左侧Babinski征阳性。感觉障碍不明确。如 何诊断?
病程记录(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
定远县总医院病程记录2012年12月10日 10:00今日随李刚主治医师查房:汇报病史: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入院查体:BP:140/80mmHg 神志清楚,语利,口角不歪,伸舌居中。
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浅反射等正常。
四肢肌腱反射(++)。
双巴氏征(-)。
脑膜刺激征(-)。
共济失调(-)。
2012.12.09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今日患者症状未进展加重,无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大体同前。
头MRA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管腔变细。
李主治查房后指出:患者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提示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
其定位定性诊断分析如下:1.定位诊断:患者有左侧肢体感觉障碍,影响到右侧脊髓丘脑束,不伴其他颅神经核损害症状,则定位在右侧基底节区病变。
2.定性诊断:患者静息状态下急性起病,不伴颅内高压症状,头颅CT排除出血,则定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症状超过24小时,考虑为脑梗死。
结合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入院诊断为:1.脑梗死2.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吸氧,通气支持,管理血压,控制脑水肿,防止并发症等)和特殊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细胞保护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该患者目前无溶栓指征,治疗上主要予以一般治疗,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对症等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进一步治疗。
继观。
医生签名:2012年12月11日 10:00今日随科主任葛连云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今患者症状平稳,无头痛,呕吐等症状,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语利,口角不歪,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神经内科学
二: 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1.内容:CNS,PNS,骨骼肌疾病; 2.种类: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
自身免疫/变性/遗传/中毒/先天 发育异常/营 养缺陷/代谢障碍.
二: 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3.定性和定位:确定诊断. 4.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 疾病的关系:如丘脑出血 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
1:脑电图 2:脑诱发电位3:肌电图 4:神经传导速度和重复神经电刺激 第四节 经颅超声血流图检查
第五节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1:SPECT 2:PET 3:脊髓腔和脑池显像 4: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1:脑活组织检查 2:神经活组织检查 3:肌肉活组织检查 第七节 基因诊断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十四章 痴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Alzheimer病 第三节 血管性痴呆 第四节 Pick病和额颞痴呆
第五节 路易体痴呆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颅頚区畸形 1: 颅底凹陷症 2: 扁平颅底 3: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第三节 脑性瘫痪 第四节 先天性脑积水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TIA 第三节 脑梗死
1:脑血栓形成 2:腔隙性梗死 3:脑栓塞 第四节 脑出血 第五节 珠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
1: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2:颞动脉炎 3:主动脉弓综合症 4:脑动脉盗血综合症 第八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一: 神经内科学的概念 二: 神经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三: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发病机制的分类 四: 根据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五: 现代神经内科学的进展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思路和策略 赵重波 pdf
眼外肌
NMJ 3、6+4N
脑干核团
从定位诊断开始,可以减少定性诊断的误区!
病例3—奥卡姆剃刀原则
• 男性,45岁; • 主诉:四肢肌肉颤动3月
余; •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
切除后3年,病理示胸腺瘤 B3,行放疗,后又出现纯红 再障; • 查体:双眼睑无下垂,双眼 活动好,四肢肌力5,双下 肢肌肉可见明显“颤动”
特异性检查
文献例证
收缩圈原则
从特征性的临床现象开始
层层递进,抽丝剥茧
肌病遗传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2B型
神经科疾病病因的Midnights
• M(metabolism)-营养、代谢 • I(inflammation)-炎症 • D(degeneration)-变性 • N(neoplasm)-肿瘤 • I(infection)-感染 • G(gland)-内分泌 • H(hereditary)-遗传 • T(toxin/trauma)-中毒/外伤 • S(stroke)-血管/系统
病例4--对号入座
• 男性,55岁; • 以“进行性意识障碍伴呼吸障碍数小时”入外院急诊; •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发病前与朋友饮“虫草”白
酒,饮酒量约1斤,其他5位朋友饮酒5斤;患者在外院先 经补钠6.5g,后插管呼吸机辅助及对症治疗,数天后神 智渐转清,但反应迟钝淡漠; • 既往有长期饮用同类“虫草”白酒史; • 体格检查:反应迟钝,淡漠,不愿意交流,手上有摸索 动作,计算能力稍差,近事记忆减退。四肢肌力检查不 合作,但均能活动,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 深浅感觉检查不合作
右侧大脑后动脉先天缺如,由后交通所代偿 双侧后丘脑穿通动脉由此合并为一根percheron 动脉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 压175/96 mmHg。
神经系统检查:
• 嗜睡状,混合性失语,查体不完全合作; • 双眼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
反射存在,双侧眼底检查:视网膜动静脉比例1:3,动脉僵 直,动静脉交叉后之小静脉曲张,视乳头边缘清;双侧额纹 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偏左,伸舌偏右; • 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 • 腱反射较对侧活跃,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 右侧偏身痛刺激反应较对侧迟钝, • 脑膜刺激征阴性。
上睑下垂, ➢完全损害时 眼球向外下斜视、复视,
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2)滑车神经麻痹
➢眼球外下方活动受限, ➢下视时复视
(3)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复视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核性眼肌麻痹
特点: ① 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② 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③ 分离性眼肌麻痹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 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 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两眼同侧注视时,患 侧眼球不能外展,对 侧眼球内收正常
图2-28 核间性眼肌麻痹
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 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 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 但有水平眼震
2.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 失。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莫旺综合征(caspr2阳性):肌肉抽搐、疼痛,乏力,严重睡眠障碍,多汗。
定位:周围神经定性:炎症?代谢中毒?肿瘤性?1、吉兰-巴雷综合征:常急性起病,多在2-4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可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脑脊液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该患者院外脑脊液检查不支持,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亦不支持。
2、重金属中毒:该患者有双小腿肌束震颤,肌肉疼痛和乏力,不能排除此病,需要完善重金属全套以排查。
3、莫旺综合征:以肌肉抽搐、疼痛、多汗、乏力、体重下降、周期性幻觉以及严重的睡眠缺失为临床表现,该患者需完善自免脑及副肿瘤相关抗体以排查。
4、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如POEMS综合征:患者系中年男性,缓慢起病,病程中除肢体疼痛乏力外,尚有体重减轻需考虑,但患者无明显肿瘤病史,完善肿瘤标志物、胸部CT和腹部彩超、蛋白电泳和骨穿等进一步排查。
5.血管炎相关性周围神经损害: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乏力、腰骶部疼痛,需考虑,但无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皮疹等表现,不支持,完善免疫相关检查以明确。
1、重金属中毒:患者病程中出现痛觉障碍,牙床疼痛,全身肉跳、下肢明显,有大汗、下肢乏力和共济失调表现,既往近2+月湿疹后中药药浴,口服蝎子、蜈蚣等,不排除重金属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改变。
完善重金属相关检测以明确。
2、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年女性,近一月消瘦5kg,病程中出现消瘦、肉跳、共济失调、乏力、大汗等,尚不能排除该类疾病可能性,完善肿瘤标志物、腰穿外送副肿瘤综合征标志物等,以明确。
3、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病程中出现脸部麻木,痛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出汗增多,查体见双下肢肌力下降和共济失调,故尚不能排除该疾病可能性,完善腰穿和肌电图,以明确。
4、Issacs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的肌纤维颤搐,可以表现为肌肉跳动伴肢体乏力,但没有明显疼痛、情绪和睡眠障碍,抗体检测阴性。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表现为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故可能性小。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神经内科】ppt课件
脑干病变
一侧脑干损害:病变侧的脑神经受损症状 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双侧脑干损害:两侧脑神经、锥体束和感觉传导束受 损的症状。
医学课件
22
小脑病变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小脑蚓部病变:躯干的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急性病变--临床症状明显 慢性病变--可发挥代偿
医学课件
23
大脑半球病变
刺激性病损:痫性发作, 破坏性病损:易出现缺损症状 一侧病变:病灶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额叶病变: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和 癫痫发作
医学课件
24
大脑半球病变
顶叶病变: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 颞叶病变:象限性盲、感觉性失语和钩回发作 枕叶病变:视野缺损、皮层盲及有视觉先兆的癫痫发 作 大脑半球弥散性损害: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肢体瘫 痪和感觉障碍
常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发作、肢体麻木和瘫痪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增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肿瘤 细胞。颅脑CT及MRI检查很有必要。
医学课件
32
遗传性疾病
儿童和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起病,常 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可有家族遗传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较易诊断,隐性遗传 病或散发病例不易诊断,未发病的携带者 或症状轻微者更不易发现 ,基因分析有助于 诊断。
医学课件 5
定位诊断
主要是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
医学课件
6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准则
医学课件
7Hale Waihona Puke 明确神经系统病损的水平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偏头痛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第三章脑梗死第四章脑出血第五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第六章急性脊髓炎第七章帕金森病第八章癫痫第九章面神经炎第十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腰椎穿刺术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
常有家族史。
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型、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一、无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5次下述2~4的发作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的治疗)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1)一侧性(2)搏动性(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4)上楼或其他类似的日常活动使之加重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的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及畏声5、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二、有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2次下述2的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先兆的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功能障碍(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3、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屈秋民
1、诊断内容
定位诊断—病变何处? 定性诊断—病变性质及原因?
2、诊断依据
病史 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
询问病史要点
首发症状
起病形式
发展经过
伴随症状
加重减轻因素
家族史和个人史
神经系统检查
高级神经活动 颅神经 运动 感觉 反射 脑膜刺激征 植物神经 头颅、脊柱
病史、查体
3 、 诊 断 程 序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初步印象 临床确诊 支持点 不支持点 排除疑诊疾病
辅助检查
疗效显著 试验治疗 未能确诊 随访
提示其它疾病
临床确诊
4、诊断思路
正向推断:支持诊断的依据(注意不支持点)
逐一排除: ◆从可能的病因中逐一排除 ◆先排除可能性最小的疾病 ◆先排除容易排除的疾病
脑膜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脑膜刺激症(+)
CSF改变明显
定性诊断
1、诊断依据
病史是主要依据
起病形式:突发、急性、 亚急性、慢性
辅助检查
对于定性诊断最有价值 病理学检查最可靠
病程经过:发作性、间 断性、缓解复发性、阶 梯性、进行性 伴随症状
病变部位和范围
病原性检查意义很大
生化检查帮助确诊 影像诊断能提供主要依据 电诊断一般不能确定病因
遗传性
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
有家族史 重点侵犯某一系统 ☆肌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强直 ☆周围神经—腓骨肌萎缩症
☆小脑—遗传性共济失调
☆锥体外系—Wilson病、Huntington病 ☆脊髓—痉挛性截瘫
神经科的临床思维和定性诊断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十二大)
血管性、感染性、变性、外伤、肿瘤、脱髓鞘性[炎性、自身免疫性]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遗传性、中毒、内分泌[腺体]、先天发育异常,及
癫痫、偏头痛、周期性瘫痪等发作性疾病
一、诊断先定向,体征定位、病史定性
期;③治疗干扰;④多种疾病干扰;⑤婴幼儿;⑥器官移位者;⑦医生认识水平等
注意“同病异质”和“同质异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病人患病时不是按照书本上的典型症状生病的 ,临床上总是会碰到很多不典型病例
诊断不明、资料矛盾时:体征比症状可靠,运动系统、反射体 征比感觉系统可靠
辅助检查协助临床思维,而不是主宰临床(很多病辅助检查阴 性,有时辅助检查表现无特异性,还有假阳性、假阴性问题)
有些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所致
二、神经科诊断思维:最重要的临床思维3
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 其它系统疾病
医学已经发展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能忽视心理 、精神、文化、社会因素的参与,要避免只见“病” ,甚至 只见组织、器官,而忽视了“人”
常见病力求精准,罕见病力求全面,不重复不遗漏 诊断要分层次,宜由浅入深,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浅层
三、Degeneration
变性疾病,是一组迄今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神经细胞凋亡是其主要病理特点
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进行性加重,常选择性地侵犯神经 组织的某一系统,如遗传性共济失调、ALS、AD、PD等,也 可有弥散性损害
发病年龄相对偏大,如AD常于60岁;也可于青壮年发生,如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病内科学》教学大纲
神经内科教学大纲前言神经病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该学科与神经解剖、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和神经药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
20世纪末生命科学的进展引人注目,神经科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神经病学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因此神经病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临床分析诊断的依据,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先进的诊断技术仪器为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CT、MRI、DSA、SPECT、PET、rCBF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神经介入放射治疗、r-刀技术为神经疾病的治疗增添了新手段,这些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疾病等。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预防医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生,教学内容分别列出重点掌握、熟悉了和了解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16学时,见习课12学时。
教材为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课程为必修课,考试形式为笔试。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以及他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2.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和体征;3.熟悉神经系统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和诊断顺序;4.掌握腰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5.了解神经系统疾病CT﹑MR﹑DSA﹑脑电图﹑肌电图的应用范围。
二、计划学时数:4学时(理论课2学时,见习课2学时)三、教学内容:(2学时)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对象、范围及其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⑵意识障碍:临床分类、鉴别诊断、脑死亡的定义;⑶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1.视力障碍:常见病因;2.视野缺损的类型及常见病因;3.眼肌麻痹的类型:周围性、核性、核间性、核上性;4.瞳孔调节障碍:对光反射,调节反射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
收集资料---神经系统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选择依据: 1.依据病人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2.结合诊断技术的系统评价; 3.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 4.病人的承受能力。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常用项目: 1.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等) 2.影像学检查(X片、DSA、CT、MRI等) 3.电生理诊断检查(EEG、EMG等) 4.其他:活检、基因诊断学、分子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 、神经心理学等
收集资料---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神经科医生的基本功,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检查的核心要求是检查者必须应用熟练、精到的基本功来获 取正确的能反映病人本来现象的结果。 神经系统检查的具体要求是: 1.要全面检查,无一遗漏;(遗漏的体征可能是肯定或否定某一疾病 的关键) 2.要重点检查;(起主要作用者务必反复推敲查明查准) 3.确认体征;(必须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似有似无) 4.要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并加以评价;(分清关键体征非关键体征) 5.要很好地运用常规检查原则;(由常规到特殊、都为诊断需要) 6.要耐心细致地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收集资料---病史采集
过去病史询问重点
1.高血压: 如有,血压有多高,从何时发病?用药情况等; 2.糖尿病 :如有,血糖有多高,从何时发病?用药情况等; 3.感染 :曾否患过流行病、传染病和地方病;有无慢性感染性疾病 ; 4.心血管疾病 :有无如房颤、周围血管栓塞等; 5.肿瘤:有无恶性肿瘤病史及正在发生的性质未明的可疑肿瘤; 6.中毒:有无重金属、有机苯、有机磷等接触或中毒病史; 7.过敏:有无荨麻疹、药疹、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过敏史; 8.外伤:有无头部或脊椎外伤,有无外伤后骨折、昏迷、抽搐和瘫 痪,有无残留症状; 9.癫痫:有无癫痫发作史,如有,应询问其发作频率等。
神经内科前十种疾病诊疗规范
神经内科前十种疾病诊疗规范睢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2019年神经内科前十种疾病诊疗规范目录一、脑梗死二、脑出血三、短暂脑缺血发作四、蛛网膜下腔出血五、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六、面神经炎七、偏头痛八、癫痫九、帕金森病十、周期性麻痹一、脑梗死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由于供应脑某一部位的血管阻塞从而导致该区域因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如同心肌梗死是心脏遭受的一次突然打击需要快速诊断和处理一样,脑梗死是脑遭受的一次突然打击,同样也应该做出快速诊断和评估。
疑诊脑卒中的患者到急诊后,需要尽快做出以下判断:神经功能的缺损是否由于卒中引起;卒中类型(梗死或出血);脑损害的定位;导致血管病的最可能原因;评估神经系统和内科合并症,以便能给予及时准确、适当、针对性的处理。
【临床表现】1、发病形式:突然或迅速发病;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症状高峰;也可以逐渐进展或阶梯性进展。
2、局灶神经系统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忽视);肢体无力或动作不配合;脸部肌肉无力(口角下垂,流涎);肢体和-或脸部麻木;颅神经麻痹等。
3、全脑症状和体征:头痛;恶心和呕吐;精神状态的改变(晕厥、癫癎发作、昏迷);血压升高和生命体征异常。
【诊断】脑梗死诊断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病因诊断和发病机制诊断。
1、定位诊断(1)颈内动脉闭塞:累及同侧眼、额、顶和颞叶(除枕叶外)包括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在内大面积脑损害症状(视力障碍、完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非主侧半球忽视、常有严重的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是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后无侧支代偿建立时的临床表现,见于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基础上血栓形成延伸至颅内的颈内动脉末端,也见于心源性大栓子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大斑块脱落堵塞在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和前动脉起始部位,造成严重临床症状。
(2)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根据闭塞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a、主干闭塞:导致颞顶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出现完全的三偏,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非主侧半球忽视,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b、皮层支闭塞:上干闭塞累及额顶叶外侧面大部,影响到运动、感觉和主侧半球的Broca区,临床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或忽视;下干闭塞时累及颞叶大部分和顶叶角回,出现精神行为障碍、Wernicke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由于不累及运动和感觉皮层,临床无偏瘫;c、深穿支闭塞累及内囊、尾状核头和壳核:对侧上下肢瘫痪和-或中枢性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对侧同向偏盲,主侧半球可有皮层下失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诊断程序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当确定:
1.病变在什么部位?
2.病变的性质及原因是什么?
前者即定位诊断又称解剖诊断;后者为定性诊断又称病理、病因诊断。
【定位诊断】包括:
1.病变或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
明确其具体位置与側别(左、右侧或腹、背侧)或近、远端。
2.病变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
定位诊断力求精确,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史中的首发症状、病情演变,可提示病变的始发部位、扩展的方式与范围。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症状是因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如某肢体活动受限,要确认是
1因随意肌收缩无力(瘫疾)所致“不能动”;
2还是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运动“不灵活”;
3或患者因畏于肢体局部疼痛的“不敢动”. 如下肢疼痛,应先除外
1下肢软组织损伤、
2骨关节病
3或血管性疾患所致疼痛,
4再考虑其为神经痛。
然后,将主症进行综合归类,结合神经系统体征,推测其病变部位。
患者的症状不一,应将其主要表现进行归类以便分析。
如偏瘫、截瘫、四肢瘫、共济失调、神经根痛、锥体束征、烦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
由于神经症状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生理功能障碍的结果,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害,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据此推测病变的部位。
如下:
1.肌肉病变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受累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可由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引起。
2.周围神经病变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范围内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疾。
前根、后根的损害分别出现根性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多发性神经病见四肢远端的运动、感觉障碍。
3.脊髓病变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或四肢瘫、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及尿便功能障碍。
脊髓受损节段的定位,多依据感觉障碍的最高平面、运动障碍及深、浅反射的改变而定。
一侧脊髓半切损害,可表现为Brown-Sequard综合征。
4.脑部病变
脑干病变: 交叉性综合征是一侧脑干病变的典型临床特点,可表现为病变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即交叉性瘫痪(如Weber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等);或病变侧面部及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的交叉性感觉障碍(如Wallenberg综合征)。
双侧脑干损害,可见两侧脑神经、锥体束、感觉传导束受损的表现,脑干受损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的平面来判定的。
小脑损害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主要引起躯干共济失调,小脑半球病变可致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双侧弥散性损害常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智能减退、四肢瘫或双侧锥体束征。
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癫痫发作。
1额叶病变可出现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和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等;2顶叶病变除感觉障碍外,尚有失读、失用及体像障碍等;
3颞叶病变可出现象限盲、感觉性失语及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
4枕叶病变可出现视野缺损、皮质盲等;
5基底节损害可表现为肌张力改变、运动异常及不自主运动等。
另外,要明确病变损害的部位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大体有以下类型:
1局限性或局灶性指单一局限部位的损害,如面神经麻痹、横贯性脊髓炎、局灶性脑梗死、脑肿瘤等。
2多部位或多灶性指2个或2个以上部位受损,如多发性硬化、多灶性脑梗死。
3弥散性指病变较弥散侵犯双侧对称部位,如病毒性脑炎、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4系统性指病变选择性损害某些功能系统或传导束,如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定性诊断】确定疾病的病理性质与病因。
首先,在已确定病变部位的基础上,依据该部位容易发生的病理损害,结合病史,推测病变的性质。
如脑卒中、感染、外伤、肿瘤、变性、脱髓鞘、代谢障碍、遗传性疾病等,各有其不同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临床经验也证明,病史中最具有定性价值的是起病形式与病程经过。
1一般而言,突然或急性起病者,以卒中、外伤居多;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伴有发热者,感染的可能性大;
3慢性或隐匿起病且呈进行性加重者,以肿瘤或变性病为多;
4病程中病情起伏波动明显者应注意脱髓鞘或神经肌肉接头的疾病;反复发作者注意癫癎、偏头痛、周期性瘫痪等。
下面仅概括介绍神经系统常见的不同性质疾患的临床一般特征:
1.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
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弥散,可出现脑、脊髓或脑、脊膜的损害,神经影像学可能显示损害部位,但不能取代脑脊液检查,后者可提供感染的证据。
2.血管性疾病脑或脊髓的动脉性血管病,多以突发或急性起病、病情迅速达高峰为特征。
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
1缺血性血管病临床出现与受损动脉灌注支配区一致的功能障碍;
2出血性血管病的表现则多与动脉易损部位(如豆纹动脉、桥脑旁中央支动脉等)、局部血肿、水肿压迫以及血液溢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有关;8uj
3部分患者(如TIA)可有自发代偿、自动缓解倾向,易复发;
4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较动脉性脑血管病明显为少,由于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复杂,除海绵窦血栓形成外均缺乏特征性,故此类患者临床定位、定性均较困难,极易误、漏诊,故对颅内压增高伴或不伴有局灶性脑功能受累的疑似患者宜及早行影像学特别是血管造影(静脉期)或CTV、MRV检查。
3.外伤神经症状在外伤后出现,且有颅骨、脊柱或其他部位器官外伤,并得到影像学支持者,定性不难。
轻微外伤未被重视或未被察觉、外伤后较长时间才出现神经症状者,特别是老年人、酗酒者,易被误诊。
此外,尚有少数患者外伤系因神经疾病(如卒中、癫痫)发生后所致,也有外伤促进原发疾病(如肿瘤、脊髓空洞症)恶化,均应注意区别。
4.肿瘤多数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发展,病情进行性加重。
脑部肿瘤除有局灶性神经受累的表
现外,尚有颅内高压症;脊髓肿瘤则表现为脊髓压迫症及椎管阻塞。
神经影像学常可为定性的佐证。
5.变性病系指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原因不明的疾病。
一般慢性或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病情进行性加重,多选择性损害某一系统,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主要损害上、下运动神经元。
一些以往被称为变性的疾病,由于认识水平、检验技术的进步,病因现已明确,故已从此类疾病中分出,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代谢障碍)、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Prion感染)等。
6.脱髓鞘性疾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部位、多病灶分布,病程常呈缓解与复发的多相性(多发性硬化),或单相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经过。
7.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在全身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亦有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者。
定性后,再根据患者的起病年龄、性别、个人生活史、家族史、危险因素及背景疾病,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筛选或寻找可能的病因,并应尽力获取其客观佐证。
应当指出,在病因的确认上尚受到诸多的限制。
以感染性疾病为例,临床上以直接查出致病病原体为证据的诊断并不多见,只能依据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提示“可能”或“很可能”的诊断。
某些变性病,因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而只有用排除类同疾病的方法诊断。
二、临床思维的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通常先根据病史与体征进行定位与定性分析,得出初步(印象)诊断,再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加以验证,使其起到支持或排除初步诊断的佐证作用,及时修正或完善诊断。
对部分病例,初步诊断可能即为最后肯定诊断;对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例,尚需有不断修正、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时宜从排除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入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从正反两方面逐一分析,筛选出可能性最大的疾病。
为寻找诊断证据,尚可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对有些疾病,甚至需要观察治疗效果或长期追踪随访方可最后诊断。
注意以下几点:
定位、定性诊断中通常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即尽量用一个病灶或一种原因去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与经过。
若难以解释或解释不合理时,再考虑多病灶或多原因的可能。
首先考虑常见病、器质性疾病及可治性疾病,再考虑少见病或罕见病、功能性疾病及目前尚缺乏有效疗法的疾病。
病史与体征是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临床思维导向的主要依据,因此第一手资料十分重要,仔细询问病史与全面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辅助检查的选项应体现临床思维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临床医生肯定或排除诊断的手段,应服从于临床思维而不可
盲目检查。
影像学检查不能取代认真、细致的问诊、查体及临床思维。
昂贵或有创性的特殊检查,在选择时尚需从费用-效益(cost-benefit)比或危险-效应(fisk-benefit) 比考虑。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可造成其他系统或器官的损害,反之机体其他系统的诸多疾患也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或功能障碍,在定性诊断中,要有全局整体观念,考虑到其间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