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加宽计算方法
超高设置与计算说明
超高设置与超高加宽计算说明一、超高设置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取消了《JTJ 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的“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表,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
路线程序根据《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提供的“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表编制了圆曲线半径、设计速度等计算超高值的表格模板。
用户可以结合项目情况修改表格模板,该表格模板存储在路线程序安装目录下的“superelevation”文件夹中。
表5 最大超高值10%2、在超高自动计算前,用户可以先进行超高设置,程序中的命令:[数据处理]→[超高分段] →[超高值设置],设置窗体如图1图1 超高值设置3、路线程序根据最大超高值自动选用相应的表,若用户需要修改表格模板可点击“浏览”按钮弹出表格模板,然后修改表格模板。
点击“确定”按钮后,程序就会把用户设置的超高值存入数据库,超高自计算就会以用户设置的超高值进行计算。
若用户不进行超高设置,程序会按程序内默认的超高值进行计算。
4、表格模板格式不能修改,只能修改模板中的数据。
二、超高计算命令:[数据处理]→[超高分段] →[自动计算]图2 超高自动计算1、超高自动计算窗体说明(如图2)1、1 当选中窗体中的“全缓和曲线范围内超高”,程序不考虑渐变率计算的超高缓和长度,默认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完成;反之考虑渐变率计算的超高缓和长度。
1、2 当选中窗体中的“S型曲线YH(HY)全超高”,程序认为S型曲线YH(HY)刚好达到全超高,然后向GQ点推;反之由GQ点向YH(HY)推。
1.3 当选中窗体中的“S型曲线公切点横坡0%”,则公切点超高为0%,若未选中,则公切点为正常路拱。
2、超高自动计算时,线元划分成如下单元进行计算:2、1直线——圆曲线和圆曲线——直线(1)中间没有缓和曲线,超高缓和长度直线和圆曲线上各一半。
曲线正矢、付矢、超高、加宽的计算方法
曲线正矢、付矢、超高、加宽的计算方法一、曲线(有缓)正矢、付矢、超高、加宽计算方法(例):例:已知某曲线R=310m,α=26°38′09″,l1=70m,l2=70m,H =125mm,S=5mm,V max=70km / h,求该曲线L全,L外,内距D,外距C,内距B,外距A,F Y及曲线各点F,f,H,S?解:L全=π×α×R/ 180+l1 / 2+l2 / 2 =214.114L外=π×α×R外/ 180+l1 / 2+l2 / 2=214.447内距D=(π×α×R外/ 180+l1 / 2-l2 / 2)-INT((π×α×R外/ 180+l1 / 2-l2 / 2)/10) ×10=4.447 外距C=10-D=5.553内距B=L外-INT(L外/ 10)×10 =4.447外距A=10-B=5.553外距系数a=A/10=0.5553,内距系数b=B/10=0.4447外距系数c=C/10=0.5553,内距系数d=D/10=0.4447F Y=λ2/2 R外=50000/(R+0.7175)=160.918,取161F d1=F Y /(l1/λ)=22.988F d2=F Y /(l2/λ)=22.988因 H d1=H /l1=1.786>H d=1/(9×V max)=1.587H d2=H /l2=1.786>H d=1/(9×V max)=1.587故始端、终端超高顺坡各向直线延伸9m,则 H d1=H /(l1+9)=1.582≤H dH d2=H /(l2+9)=1.582≤H dS d1=S /l1=0.071S d2=S /l2=0.071★始端正矢计算:(整桩)F ZH=F0=F d1/6=3.831,取4因 F n=n d×F d1=(D n / 10)×F d1故 F1=23、F2=46、F3=69、F4=92、F5=115、F6=138F HY=F7=F Y-F d1/6=157.086,取157★始端付矢计算:因 f n=0.75×F n+0.125×F d1故 f1=20、f2=37、f3=55、f4=72、f5=89、f6=106★始端超高、加宽计算:(略)H n=D n ×H d1S n=D n×S d1★终端正矢计算:(破桩)F D=F14=F Y-c3 /6×F d2=160.262,取160=F Y-C3/(12×R外×l2)F C=F15=F Y-(c+d3 /6)×F d2=147.816,取148=F Y-(600C+D3)/(12×R外×l2)因 F n=n d×F d2=(D n / 10)×F d2=(50×D n )/(R外×l2)故 F16=125、F17=102、F18=79、F19=56、F20=33 F B=F21=(b+a3 /6)×F d2=10.879,取11=(600B+A3)/(12×R外×l2)F A=F22=b3 /6×F d2=0.337,取0=B2/(12×R外×l2)★终端付矢计算:因 C>5m,故 f YH=f15即 f15=(300×(l2+D)-(D3+2500))/(8×R外×l2)=113因 f n=0.75×F n+0.125×F d2故 f16=97、f17=80、f18=62、f19=45、f20=28f HZ=f21=(2500+600B+30B2-B3)/(24×R外×l2)=11★终端超高、轨距计算:(略)H n=D n ×H d2S n=D n ×S d2二、曲线(无缓)正矢计算方法:曲线全长 L全=π×α×R/ 180曲线外长 L外=π×α×R外/ 180内距 B=L外-INT(L外/ 10)×10外距 A=10-B圆曲线正矢 F Y=λ2/2 R外=50000/(R+0.7175)始端正矢:(整桩) F ZY=1/2×F Y终端正矢:(破桩) F A=1/2×B2/2 R外F B=1/2×(λ+B)2/2 R外-B2/2 R外=F Y-1/2×A 2/2 R外三、曲线(附带)正矢计算方法:曲线全长 L全=π×α×R/ 180(α为辙叉角)曲线外长 L外=π×α×R外/ 180内距 B=L外-INT(L外/ 5)×5外距 A=5-B圆曲线正矢 F Y=λ2/2 R外=12500/(R+0.7175)始端正矢:(整桩) F ZY=1/2×F Y终端正矢:(破桩) F A=1/2×B2/2 R外F B=1/2×(λ+B)2/2 R外-B2/2 R外=F Y-1/2×A 2/2 R外四、曲线(有缓)正矢、付矢、超高、加宽(自动)计算表:五、曲线(无缓)正矢(自动)计算表:六、常用附带曲线正矢(自动计算)表:。
高速公路超高与加宽设计计算方法
第6 卷第3 期2 0 0 4 年9 月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OU RNAL OF L IAON IN G PROV INCIAL COLL EGE OF COMMUN ICA TIONSVol. 6 No . 3Sep . 2 0 0 4文章编号:1008 - 3812 (2004) 03 - 0030 - 03高速公路超高与加宽设计计算方法王功礼1 姚丽2 翁振军1(1.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辽宁沈阳,110003 ;2.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摘要本文通过以两车道为主的高速公路超高和加宽的设计方法的实践,建立了一种简便的超高与加宽的计算模型,并介绍其计算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超高加宽计算方法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B1 前言表 1在现代公路设计中,不同等级公路的超高和加宽设计计地形计算行车速度( km/ h)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算方法不尽相同,虽然基本原理比较相似,但计算方法复杂、繁琐。
近几年来,我们在辽宁省丹本高速公路( 山区高速公路) 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仔细分析了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总结一套简易而实用的超高和加宽设计方案。
此方案更适用一般平原高速公路(四车道) 及一至四级普通公路建设。
平原微丘重丘山岭2. 2 超高的形成120100806055004000250015002 超高设计2. 1 超高的作用及设计条件2. 1. 1 超高的作用超高是将公路曲线部分的路面设计成向曲线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使得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能够获取一个指向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以克服或削弱离心力对行车的影响。
2. 1. 2 超高设置条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其超高横坡度可由下式求得:i b = V2/ 127R - μV —行车速度R —平曲线半径μ—横向力系数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见表 1 。
收稿日期:2004 - 04 - 10同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前景。
公路弯道超高值计算和加宽值算优质课件
h肩 0
iJ
h左
bJ
iG
h中
iG
路线设计高程
B
iJ h右
bJ
(2)起始断面:ZH (HZ)
hc'
bJ iJ
B 2
iG
hc hc" bJ (iJ iG )
h c'
iG h "c
iG
bJ
B
iJ h c bJ
(3)全超高断面:
h c" b
hc bJ iJ (B bJ )ih
道路超高及加宽
一、弯道超高 (一)超高及其作用
定义: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旳单向横坡旳断面形式。 (当R<Rbmin时设超高)
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旳作用,其值大小可用
横向力系数μ表达; V 2 i
127R
作用:为了让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能获旳一种向圆心内侧旳横 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小横向力。
l0 = Lh - Lc,x = lcz - ZH - l0 或x = HZ - lcz - l0。
加宽值计算:
正百分比过渡:bx
x Lc
b
高次抛物线过渡:bx = (4k3 - 3k4)b
(5)旋转断面: (x≥x0)
旋转阶段横坡度ix:
ix
x Lc ih
当双坡阶段旳渐变率p1不大于0.3%时:ix
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 超高横坡度ih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 条件和车辆构成等情况拟定。Ihmax
公路最大超高值
最小超高:ihmin等于路面拱度ig。 2.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V取设计车速,μ取路面摩阻系数)
ih
路基超高加宽计算方法
路基超高加宽计算方法一、引言在道路建设中,路基超高加宽是指在现有路基的基础上增加路基的高度和宽度,以满足道路的设计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超高加宽的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二、路基超高计算方法1. 路基超高的计算需要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需要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包括路面的承载能力、路基的稳定性要求等。
然后,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地下水位、土层的类型和厚度等地质条件。
2. 在计算路基超高时,需要考虑土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土壤力学的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平衡法、极限平衡法、弹性理论法等。
其中,平衡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平衡路基上的力和力矩,来计算路基超高的大小。
3. 在平衡法中,需要确定路基的受力情况。
一般情况下,路基受到的主要力有自重力、交通荷载和地下水的压力。
根据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计算出路基的受力情况,并进一步确定路基超高的大小。
4. 在计算路基超高时,还需要考虑路基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路基超高后,土层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稳定性分析来确定路基超高的合理范围。
稳定性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切片法、极限平衡法等,通过计算土层的抗剪强度和抗滑稳定性,来确定路基超高的安全范围。
三、路基加宽计算方法1. 路基加宽的计算需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设计标准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道路的交通量,包括车辆的数量和类型,以及道路的设计速度和通行能力。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道路的设计车道数和车道宽度。
2. 在计算路基加宽时,需要考虑道路的横向安全距离。
道路的横向安全距离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的横向空间,用于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
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设计速度,可以通过交通流理论计算出道路的横向安全距离。
3. 在计算路基加宽时,还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安全距离。
道路的纵向安全距离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的纵向空间,用于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根据道路的设计速度和车辆的制动性能,可以计算出道路的纵向安全距离。
曲线正矢、付矢、超高、加宽的计算方法
一、曲线(有缓)正矢、付矢、超高、加宽计算方法(例):例:已知某曲线R=310m,α=26°38′09″,l1=70m,l2=70m,H =125mm,S=5mm,V max=70km / h,求该曲线L全,L外,内距D,外距C,内距B,外距A,F Y及曲线各点F,f,H,S?解:L全=π×α×R/ 180+l1 / 2+l2 / 2 =214.114L外=π×α×R外/ 180+l1 / 2+l2 / 2=214.447内距D=(π×α×R外/ 180+l1 / 2-l2 / 2)-INT((π×α×R外/ 180+l1 / 2-l2 / 2)/10) ×10=4.447 外距C=10-D=5.553内距B=L外-INT(L外/ 10)×10 =4.447外距A=10-B=5.553外距系数a=A/10=0.5553,内距系数b=B/10=0.4447外距系数c=C/10=0.5553,内距系数d=D/10=0.4447F Y=λ2/2 R外=50000/(R+0.7175)=160.918,取161F d1=F Y /(l1/λ)=22.988F d2=F Y /(l2/λ)=22.988因 H d1=H /l1=1.786>H d=1/(9×V max)=1.587H d2=H /l2=1.786>H d=1/(9×V max)=1.587故始端、终端超高顺坡各向直线延伸9m,则 H d1=H /(l1+9)=1.582≤H dH d2=H /(l2+9)=1.582≤H dS d1=S /l1=0.071S d2=S /l2=0.071★始端正矢计算:(整桩)F ZH=F0=F d1/6=3.831,取4因 F n=n d×F d1=(D n / 10)×F d1故 F1=23、F2=46、F3=69、F4=92、F5=115、F6=138F HY=F7=F Y-F d1/6=157.086,取157★始端付矢计算:因 f n=0.75×F n+0.125×F d1故 f1=20、f2=37、f3=55、f4=72、f5=89、f6=106★始端超高、加宽计算:(略)H n=D n ×H d1S n=D n×S d1★终端正矢计算:(破桩)F D=F14=F Y-c3 /6×F d2=160.262,取160=F Y-C3/(12×R外×l2)F C=F15=F Y-(c+d3 /6)×F d2=147.816,取148=F Y-(600C+D3)/(12×R外×l2)因 F n=n d×F d2=(D n / 10)×F d2=(50×D n )/(R外×l2)故 F16=125、F17=102、F18=79、F19=56、F20=33F B=F21=(b+a3 /6)×F d2=10.879,取11=(600B+A3)/(12×R外×l2)F A=F22=b3 /6×F d2=0.337,取0=B2/(12×R外×l2)★终端付矢计算:因 C>5m,故 f YH=f15即 f15=(300×(l2+D)-(D3+2500))/(8×R外×l2)=113因 f n=0.75×F n+0.125×F d2故 f16=97、f17=80、f18=62、f19=45、f20=28f HZ=f21=(2500+600B+30B2-B3)/(24×R外×l2)=11★终端超高、轨距计算:(略)H n=D n ×H d2S n=D n ×S d2二、曲线(无缓)正矢计算方法:曲线全长 L全=π×α×R/ 180曲线外长 L外=π×α×R外/ 180内距 B=L外-INT(L外/ 10)×10外距 A=10-B圆曲线正矢 F Y=λ2/2 R外=50000/(R+0.7175)始端正矢:(整桩) F ZY=1/2×F Y终端正矢:(破桩) F A=1/2×B2/2 R外F B=1/2×(λ+B)2/2 R外-B2/2 R外=F Y-1/2×A 2/2 R外三、曲线(附带)正矢计算方法:曲线全长 L全=π×α×R/ 180(α为辙叉角)曲线外长 L外=π×α×R外/ 180内距 B=L外-INT(L外/ 5)×5外距 A=5-B圆曲线正矢 F Y=λ2/2 R外=12500/(R+0.7175)始端正矢:(整桩) F ZY=1/2×F Y终端正矢:(破桩) F A=1/2×B2/2 R外F B=1/2×(λ+B)2/2 R外-B2/2 R外=F Y-1/2×A 2/2 R外四、曲线(有缓)正矢、付矢、超高、加宽(自动)计算表:五、曲线(无缓)正矢(自动)计算表:六、常用附带曲线正矢(自动计算)表:。
城市道路设计中超高和加宽值的探讨
城市道路设计中超高和加宽值的探讨摘要:在我国当前的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的超高值和加宽值是设计的重点,也是道路设计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虽然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针对道路的超高值和加宽值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两者与车辆的设计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准确的定义,但是在当前的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仍然有较多的问题产生。
笔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研究了设计人员在对城市道路的超高值和加宽值进行设计时的主要操作形式,并且对设计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问题的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于城市大陆超高值和加宽值的具体设计标准和设计科学性提出了一定的研究建议,致力于推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超高值和加宽值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超高值;加宽值;设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汽车数量和汽车种类的快速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日常生活对于道路建设水平的要求。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交通道路建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更好地对城市交通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够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快速稳定的建设。
在对道路进行设计过程中,超高和加宽值是两个较为重要的点,其需要根据车辆行驶的横向力系数,两侧的陆地情况以及道路的纵坡坡度等进行一定的计算,本文针对超高和加宽值的计算过程进行了分析,致力于提升整个计算的科学性。
1.城市道路设计中超高值的相关问题1.超高值设定的目的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针对于转弯地带的车道设计需要通过一定的单坡横断面设计,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弯时的车重水平分力小于其与路面产生的横向摩擦力,保证车辆能够安全顺畅的行驶过弯道。
超高值的设定对于弯道地区车辆的正常行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能够推动城市道路网络安全性的建设和发展。
1.边高的计算形式在对道路边沟进行计算时,可以由圆的半径计算公式推导得出。
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为道路横坡或高洪坡的超高设计值;V为车辆的设计行驶速度,km/h;R为圆的曲线半径,m;u表示设计的横向系数。
超高加宽公式
线性超高公式:I=(Z-C)*(N-M)÷S+M
I=(( Ls -A)*(E+D))/(B-A)-D B为超高渐变段终点桩号 A为超高渐变段起点桩号 E为直线段横坡 D为全超过横坡 Ls为超高渐变段长度
N为超高段终点横坡,无则不输,M为超高起点横坡,Z待求桩号,C超高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不输
S为超高渐变段长度。
三次抛物线超高公式:I=(3K²-2K³)*(N-M)+M K=(Z-C)÷S
N为超高段终点横坡,无则不输,M为超高起点横坡,Z待求桩号,C超高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不输
S为超高渐变段长度。
线性加宽公式:BX=(Z-C)*(B-A)÷S+A
B为加宽段终点宽度,无则不输,A为加宽段起点宽度,Z待求桩号,C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C=Z
S为加宽渐变段长度,无则不输。
三次抛物线加宽公式:BX=(3K²-2K³)*(B-A)+A K=(Z-C)÷S
B为加宽段终点宽度,无则不输,A为加宽段起点宽度,Z待求桩号,C加宽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C=Z
S为加宽渐变段长度,无则不输。
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
二、平曲线路面加宽及其过渡
平曲线加宽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 占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 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 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全加宽:是圆曲线上固定不变的定值。
(二)加宽的过渡:
▪ 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 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
V2 i
127R
作用:为了让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能获的一个向圆心内侧的横
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小横向力。
全超高:在圆曲线上从起点至终点超高横坡度应是一个不变的定
值,此定值即为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
减小横向力的方法:
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
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
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 (成本低、效果好)
ho1
(2
x x0
1)b1i1
ho2
(2 x x0
1)(b1b2)i1
ho3(2xx01)b(1b2b3)i1
外侧路肩按向外侧倾斜: (硬路肩宽度≥2.25m)
h o 2 h o 1 b 2 i 2 , h o 3 h o 2 b 3 i 3
(3)旋转断面:(x> x0)
旋转阶段横坡度ix:
x0
iG ih
Lc
《规范》7.5.6条规定,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
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
1/330(0.3%)。
p1
iGB x0
0.003
这时,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限制x0的长度。
超高加宽段计算
曲线长圆曲线长切线差平曲线五个基本桩号:ZH——HY——QZ——YH——HZ二、超高缓和段1.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横坡,过渡到圆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度的单向坡断面,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1)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1)绕路面内边缘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撤到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适用:一般用于新建工程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
(2)绕路面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适用:一般用于改建工程,尤其是以路中心标高作为设计标高的情况。
(3)绕路面外侧边缘旋转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适用:一般用于挖方的工程。
2)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此时中央分隔带呈倾斜状。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中央分隔带形状保持不变。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
2.超高缓和段的构成路面在缓和段上要经过准备阶段、双坡阶段和旋转阶段等三个阶段,才能从正常路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全超高断面。
(1)准备阶段=1~2m范围内,把路肩横坡准备阶段也叫做提肩。
在进入超高缓和段之前的L抬高到与路面相同的横坡,即使路基顶面变成简单的双向横坡。
(2)双坡阶段先保持路面内侧不动,外侧绕路中线向上旋转到与内侧同坡,这一过程成为双坡。
阶段。
其所需要的长度即为双坡阶段长度L1图超高的构成(3)旋转阶段当外侧路面变成与内侧相同的单向倾横坡后,路面保持内侧边缘线不动,整个路面绕内边缘线向上旋转,直到缓和段终点。
超高加宽计算
线性超高公式:I=(Z-C)*(N-M)÷S+M
N为超高段终点横坡,无则不输,M为超高起点横坡,Z待求桩号,C超高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不输
S为超高渐变段长度。
三次抛物线超高公式:I=(3K²-2K³)*(N-M)+M K=(Z-C)÷S
N为超高段终点横坡,无则不输,M为超高起点横坡,Z待求桩号,C超高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不输
S为超高渐变段长度。
线性加宽公式:BX=(Z-C)*(B-A)÷S+A
B为加宽段终点宽度,无则不输,A为加宽段起点宽度,Z待求桩号,C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C=Z
S为加宽渐变段长度,无则不输。
三次抛物线加宽公式:BX=(3K²-2K³)*(B-A)+A K=(Z-C)÷S
B为加宽段终点宽度,无则不输,A为加宽段起点宽度,Z待求桩号,C加宽渐变段起点桩号,无则C=Z
S为加宽渐变段长度,无则不输。
公路弯道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
(m):
R——圆曲线半径(m)。
对于有N个车道的行车道:
NA2 b
b 0.05V (m)
2R
R
2. 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b1
A12 2R
b2
A22 2R'
式中:b1——牵引车的加宽值;
b2——拖车的加宽值;
A1—— 牵 引 车 保 险 杠 至 第
二轴的距离(m);
1/330(0.3%)。
p1
iG B x0
0.003
这时,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限制x0的长度。
可按p1=0.3%计算x0:
x0
iG B p1
330iG B
超高缓和段长度Lc计算:
《规范》规定:
(1)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Lc = Lh
(2)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超高的过渡亦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的单向横坡(全超高) 所需的过渡段长度,叫超高缓和段。
1.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
附加纵坡 :
i2
H Lc
bih Lc
Lc bih bih
全超高:在圆曲线上从起点至终点超高横坡度应是一个不变的定 值,此定值即为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
减小横向力的方法:
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
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
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 (成本低、效果好)
公路弯道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
n 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
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超高渐变率
超高过渡段计算
绕边线时:
Lc
b ic p
绕中线时:
Lc
b 2
(ic
ig
)
p
多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视车道数按上式 计算之值乘以下列系数:
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 系数
2车道
1.5
宽值。 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
宽值。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A2—— 第 二 轴至拖 车 最 后
轴的距离(m);
2. 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b
b1
b2
A12 2R
A22 2R'
A12 A22 2R
由于R’=R-b1,而b1与R相比甚微,可取R’=R。
n令A12+A22=A2,上式仍旧归纳成为: b NA2 2R
n3. 平曲线加宽标准:
段范围之内,则Lc< Lh 。
按p1=0.3%计算Lcx:0 330iG B
x0 iG Lc ih
Lc
ih iG
x0
ih iG
330iG B
330ihB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hcx bJ (iJ iG )
hc' x
bJ iJ
B 2
iG
x x0
(B
2bJ
n《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 内侧加宽。
公路弯道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
LC
B' i p
n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 (m);
n
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
度(m);
n
B′ =B: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n
B ′=B/2:绕路中线旋转
n Δ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n
Δi = ih: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n
Δi = ih+i1: 绕路中线旋转
n(3)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 倾斜为负。
二、平曲线路面加宽及其过渡
n平曲线加宽原因: n(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 占路面宽度大。 n(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n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 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 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n全加宽:是圆曲线上固定不变的定值。
(2)全超高断面:
(4-19) hi1 (b1 b)ih , hi2 hi1 b2ih , hi3 hi2 b3ih
ho1 b1ih , ho2 ho1 b2ih , ho3 ho2 b3ih
n外侧路肩按向外侧倾斜: (硬路肩宽度≥2.25m)
ho2 hO1 b2i2 , ho3 ho2 b3i3
h c'
h "c
iG
iG
bJ
B
iJ h c bJ
(3)全超高断面:
h c" b
hc bJ iJ (B bJ )ih
hc'
bJ iJ
B 2
ih
hc" bJ iJ (bJ b)i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加宽计算方法
超高加宽是指计算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能力。
建筑物在地震中会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使得建筑物产生倾覆倾斜的风险。
而超高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容易受到较大的水平力作用,因此需要进行超高加宽计算,以确保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第一步是确定抗倾覆稳定校核使用向心力。
校核使用向心力是指在地震中建筑物受到的惯性力。
建筑物的超高段会受到较大的地震作用力,因此需要计算其抗倾覆稳定能力。
校核使用向心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震作用力等因素,通常使用有关公式和规范进行计算。
第二步是确保结构质量的约束。
超高建筑的抗倾覆稳定能力主要通过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来实现。
结构的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通常通过刚度系数来表示。
稳定性是指结构的抵抗侧向变形和倒塌的能力,通常通过稳定性系数来表示。
超高加宽计算需要确保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在进行超高加宽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模型和参数。
超高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地震作用力不同,计算模型和参数也有所不同。
其次,需要合理选取计算方法。
超高建筑的超高段位于建筑物的顶部,通常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核心筒结构等。
因此,在计算超高加宽时,需要选取适合该结构形式的计算方法。
最后,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设计。
超高建筑的超高段具有较大的水平力作用,在超高加宽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综上所述,超高加宽计算是确保超高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选取计算模型和参数,合理选取计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设计,可以确保超高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