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详解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广泛、更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奠定坚定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设和讲授,对经济、管理各专业学习基本理论、奠定学科基础、建立学科框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增强工商企业管理职业意识,增强诚信观念,培养职业的能力;2.能够达到初级人力资源师应具有的业务水平的能力;3.能够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的目标,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2.掌握基层管理岗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3.掌握管理学的五大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作用和方法。

(三)技能目标1.具备熟练地掌握决策过程从而编制组织决策的能力;2.具备熟练的根据组织部门化的形式设计组织结构图的能力;3.具备能进行经营方式组合分析,能掌握预算的编制。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视频、网站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实施“N+1+1”的过程考核制度,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占总成绩的40%,分别是:作业20%、测试10%、课堂表现10%;第一个“1”是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第二个“1”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授教化总体请求各教授教化点在具体实施教授教化活动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控制常识的周全性、体系性和重点性的互相结合,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应用成都电大年夜供给的各类多媒体教授教化资本,并对学生进行面授和考前集中复习二、各章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教授教化内容与考察常识点、重难点提示:第一章绪论1、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经由过程本章的教授教化,使学生(1)懂得并控制治理、治理学的含义。

(2)懂得治理实践活动、治理思惟的来源。

(3)懂得并控制治理的性质、治理与外部情况的关系。

(4)懂得治理的本能机能及感化。

(5)懂得治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办法。

2、教授教化重难点提示:治理实践活动及思惟的来源、治理的二重性、治理外部情况的特点及构成、治理体系与外部情况的关系、治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案例分析法与实验研究法的比较。

2、教授教化内容:(1)治理的概念、来源(2)治理的性质、感化(3)治理与外部情况的关系(4)治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办法第二章治理理论的形成和成长1、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经由过程本章的教授教化,使学生(1)懂得中国及西方早期的治理思惟。

(2)懂得并控制泰罗的科学治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治理理论。

(3)懂得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以及厄威克、古利克对古典治理理论体系化所做的供献。

(4)懂得行动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霍桑实验的全过程。

(5)控制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内容。

(6)懂得行动科学的成长及麦格雷戈的人道假设理论。

(7)懂得现代治理论。

(8)懂得并控制现代治理理论的新成长。

2、教授教化重难点提示:古典治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行动科学的概念、治理过程学派、企业计谋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进修型组织3、教授教化内容:(1)西方早期的治理思惟(2)古典治理理论(3)行动科学理论(4)现代治理理论(5)治理理论新成长第三章筹划1、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经由过程本章的教授教化,使学生(1)懂得并控制筹划工作的含义、特点。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2015年修订第一部分概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

”本课程要秉承这一理念与目标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互联网+”O2O课程模式,促进在线开放课程与学校常规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建设翻转课堂。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3)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注重资源共享课的实际应用,建设好翻转课堂。

二、教学内容结构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

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为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

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一)基本教学模式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二)线上线下融合的O2O课程模式1.逐步实现在线课程资源,特别是授课视频的颗粒化,以适应学生的碎片化、泛在式学习化。

管理学基础大纲

管理学基础大纲

管理学基础大纲【管理学基础大纲】一、导论管理学基础是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管理学基础。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2. 理解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3. 掌握管理学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1.1 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2. 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与功能2.2 组织的结构与设计2.3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4 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3. 领导与决策3.1 领导的基本理论与行为特征3.2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发展3.3 决策理论与决策过程3.4 决策与风险管理4. 经营与战略管理4.1 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2 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4.3 经营绩效评估与提升4.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传授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管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加强团队协作能力;5.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参观、实习等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通过单项选择、问答等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管理学基础的论文,展示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参考教材1. 《管理学导论》(第三版),李明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 《现代管理学》(第五版),赵红兵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3. 《管理学原理》(第七版),裴富国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

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教学文稿

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教学文稿

《管理学基础》(非经管专业)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结合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联系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的各项职能、管理的任务、程序和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

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形成基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

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1 •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

2•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

3•实战练习。

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训操作,演练并提高应掌握的技能。

三、教学总时数与课时分配表四、大纲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者【学习要求】1. 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主要职能及管理系统的构成。

2. 认识管理者的概念;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掌握管理者的技能内容及不同管理层次对技能需求的不同比例。

3. 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的环境因素及其关系。

【教学任务】模块1管理活动一、任务要求初步认识管理活动二、理论知识(一)管理的定义(二)管理的性质(三)管理的基本职能三、技能训练(一)案例分析(二)实训操作四、知识点小结模块2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一、任务要求准确理解管理者是做什么的二、理论知识(一)管理者的角色(二)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三、技能训练(一)案例分析(二)实训操作四、知识点小结模块3管理的对象与管理环境一、任务要求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理论知识(二)管理环境三、技能训练(一)案例分析(二)实训操作四、知识点小结重点及难点】重点:1.管理的含义与特征;管理的职能。

《管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入门课和专业主干课。

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为学生提供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侧重讲授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与沟通、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概念复杂、理论体系完整、实践性强。

通过高职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性质、意义和重要作用;认识和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管理的职能、手段、方法和工具。

同时应当密切联系邮政企业实际,在实习和实践中努力提升现代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实际的管理能力,能够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组织管理活动中实际问题,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运用到邮政企业的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从而培养出邮政企业所急需的、熟知邮政企业文化、既能“管人”又能“管事”、以“管事”为主的基层骨干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基层管理能力的基层管理者为目标,理论够用为度,强调应用能力本位,重视管理技能的培养,其实质也就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必须依据该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在继承传统课程模式的基础上,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除注重专业技能外,还要强调管理沟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以及从事职业管理活动所必须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有基本职业能力层面的社会能力,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及团队共事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普通高职管理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也可用于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的系统培训,还可供有提升管理能力需求的人员自学使用。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与满足新时代管理要求为目标,首先从工作场景中的管理入手介绍管理的基础知识,介绍古典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然后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大基本职能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展开学习,将每个项目分成多个任务,系统化地学习。

2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二)学生课外阅读叁考资料《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1 .产教融合,立足实践,将管理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2 .注重应用,兼顾基础,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3 .创新结构,优化内容,满足新时代对管理知识的新要求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完整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本课程系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习其他专门管理知识的基础。

世界上凡是有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集体就离不开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组织中,无论是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都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在一切组织的活动中,都要了解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进行管理,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

本课程从企业这一组织的角度,重点讲授管理的几种基本职能,并通过大量的国内外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反映当前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以及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企业运行的基本程序,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管理概述1.1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点: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2 管理的职能知识点: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3管理者及其应具备的技能知识点:管理者的类型与技能要求1.4管理与环境知识点:环境研究的意义、企业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1.5 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知识点: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重点:1.管理的含义及其应用范围2.组织中管理者的主要类型及对管理者技能的要求难点: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组织一般环境的构成以及企业的市场环境要素[教学要求]掌握: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理解: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企业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

了解:管理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学派;管理学的发展特点;环境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2.1管理与决策知识点:决策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决策的类型2.2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知识点:决策过程、影响因素2.3 决策方法知识点:决策的各种方法及特点2.4 计划的含义、作用与种类知识点:计划与决策的概念辨析、计划的类型、计划的作用2.5 计划工作的程序知识点:计划工作的程序2.6 计划的前提条件及其预测知识点:计划前提条件2.7计划方法知识点:计划的常见方法2.8目标管理知识点:目标管理的具体方法重点: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2.决策过程所包括的各阶段的工作内容3.组织决策的影响因素难点:1.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和内容的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和政策指导矩阵的决策方法2.选择活动方案的确定型、风险型和非确定型评价方法[教学要求]掌握:计划工作步骤的具体内容、计划的一般内容、决策的一般步骤、决策方法。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总体要求各教学点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重点性的相互结合,同时应充分注重和利用成都电大提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对学生进行面授和考前集中复习二、各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考核知识点、重难点提示: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理解并掌握管理、管理学的含义。

(2)了解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的起源。

(3)理解并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4)了解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5)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提示:管理实践活动及思想的起源、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外部环境的特征及构成、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案例分析法与试验研究法的比较。

2、教学内容:(1)管理的概念、起源(2)管理的性质、作用(3)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4)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中国及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2)理解并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3)理解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以及厄威克、古利克对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所做的贡献。

(4)了解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霍桑实验的全过程。

(5)掌握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6)了解行为科学的发展及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

(7)了解现代管理论。

(8)理解并掌握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教学重难点提示:古典管理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行为科学的概念、管理过程学派、企业战略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学习型组织3、教学内容:(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2)古典管理理论(3)行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管理理论新发展第三章计划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理解并掌握计划工作的含义、特征。

(2)了解计划的种类。

(3)理解并掌握计划工作的程序。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适用专业:经管类及其他专业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一、课程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中,只要有组织就存在着管理,只要在组织之中,每个人都会涉及管理,管理无处不在。

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职位高低,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管理活动。

管理是人类基本的活动之一,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并成为一切组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管理学作为一门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分析与论述管理的科学,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关组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广泛的指导性使其成为一门普及性的科学。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培养学生四种关键能力和四种应用能力。

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职能、管理应用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发展趋势。

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四种关键能力:即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能力。

四种应用能力:即决策能力、激励能力、沟通能力和人员配备能力。

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同作用与程序。

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本书从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全方位阐述了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与管理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和应用方法。

管理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管理者、管理学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属于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介绍学习管理专业和从事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管理、管理者、管理科学等形成系统认识,掌握决策与计划,组织及变革,领导与激励,控制与创新等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学习好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课程目标:(一)以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二)以应用上述知识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理解管理的定义和性质。

2.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基本原理。

3.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

4.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5.熟悉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及其他管理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道德与社会责任1.了解管理道德。

2.了解诚信经营。

3.理解企业社会责任。

(三)决策与决策方法1.掌握决策的概念和决策的类型。

2.了解决策理论和理性决策的程序。

3.理解决策的方法,并能运用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计划与计划实施1.掌握计划的概念与类型。

2.了解影响计划有效性的因素。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课时】:54【开课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选用教材】:《管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冯国珍主编2017【主要参考书】:《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2012【课程性质、目的】管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型特点。

管理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同时关注身边的管理问题,进行管理的实践。

【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分析和研究成功和失败企业的管理案例,熟悉管理学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熟悉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应要求学生能够达到:1. 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

2. 分析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

3. 了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进,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了解在现代环境下,管理的最新发展和思潮。

5. 理解环境和文化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掌握管理环境的构成。

6. 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要求。

7. 了解决策. 决策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8. 理解组织设计的要求,掌握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

9. 了解计划的类型,掌握计划实施的方法,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及分类。

10. 掌握领导方法与领导理论,掌握基本激励理论,熟悉基本沟通技巧。

11. 熟悉控制的过程以及控制的方法。

12. 了解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掌握个人绩效的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课程设五篇十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计划第四章目标第五章预测第六章决策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概述第八章组织结构第九章人员配备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者第十一章激励第五篇控制与协调第十二章控制基础理论第十三章控制技术与方法第十四章协调二、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为90,每年春季学期开设。

暂定电视授课9学时(25分钟标准带18盘),实验5学时,作业28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三、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

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象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

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录象教材9+2(2节复习课)学时,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

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篇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

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主要是期刊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如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发布教学信息、作业等。

四、教学环节1、电视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学习方法提示等。

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收看。

2、自学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老师担任,不少于27学时。

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音像教材,熟悉掌握课程内容。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建议不少于三次作业,文字教材和期刊上将提供必要的作业题,由辅导教师负责布置,学生认真完成,辅导教师进行讲评。

5、实验(或实习)本课程安排9学时实验课,各地辅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或几次具体的管理活动。

6、考核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

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题目类型大致采用填空、选择、案例分析、简答、论述等形式。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的一般性一、管理的产生二、管理的性质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与社会政治制度、管理与社会经济制度、管理与科学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作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人事、激励、协调二、管理的作用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1、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的作用。

3、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二、行为科学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学派、权变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文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管理的新发展一、企业战略二、企业文化三、企业形象四、知识管理五、学习性组织第三节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二、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计划教学内容:第一节计划的意义和目的一、计划的定义二、计划的意义三、计划的目的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一、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分类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二、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总体计划、部门计划(职能计划)三、按计划期限的长短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四、按计划的重复程度分类持续性计划、一次性计划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一、确定组织目标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三、编制计划方案四、评价计划方案五、选择计划方案六、编制计划的方法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程序及编制计划的方法。

教学要求:1、知道计划的目的及其种类。

2、了解计划工作的程序。

3、理解并掌握编制计划的方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目标的确定一、目标的含义二、目标的性质三、确定目标的原则第二节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一、目标管理的含义二、目标管理的产生三、目标管理的发展第三节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一、目标管理的特点二、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对实施成果的检查和评价教学重点: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教学要求:1、知道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目标的含义及性质,目标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第五章经济预测教学内容:第一节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一、预测的含义预测、经济预测二、经济预测的类型第二节预测的步骤与方法一、预测的步骤二、预测的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教学重点:经济预测的方法。

教学要求:1、知道经济预测的类型。

2、了解预测、经济预测的含义,了解预测的基本步骤。

3、理解并掌握预测的方法。

第六章决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的作用与原则一、决策的含义二、决策的作用三、决策的原则第二节决策程序一、确定决策目标二、制定备选方案三、选择方案四、评价方案第三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畅谈会法(头脑风暴法)、征询法、提喻法(哥顿法)和方案前提分析法二、定量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直观法、临界点法(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分析法(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保守法、冒险法、平均法、后悔值法教学重点:定性决策方法与定量决策方法。

教学要求:1、知道决策的作用与原则。

2、了解决策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

3、理解并掌握决策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的含义及作用一、组织的含义二、组织的作用第二节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一、组织的类型二、组织工作原则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

教学要求:1、知道组织的作用。

2、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组织的类型。

3、理解组织的工作原则。

第八章组织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第二节组织结构形式一、直线职能制二、事业部制三、矩阵制四、多维立体制第三节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二、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确定的因素三、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第四节部门划分一、部门划分的方法职能化、产品化、地域化二、各种划分方法的特点第五节集权与分权一、集权与分权的性质及关系二、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三、部门的具体划分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教学要求:1、知道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及部门划分的方法与特点。

2、了解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以其影响因素。

3、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及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确定;理解分权与集权的性质及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

第九章人员配备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一、人员配备的任务二、人员配备的程序三、人员配备的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二、管理人员的来源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三、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管理人员培训的意义二、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教学重点: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