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读取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熟练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3.熟练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特征。
四、教具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
2.计算器。
3.投影仪,电脑(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知识讲解
通过投影仪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详细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距、海拔高度、峰、坡、谷等。
3.知识运用
(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取和分析,给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图,并提出问题:这个区域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是高原?
(2)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并写出分析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及改正自己分析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4.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请学生分组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5.作业
请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与等高线地形图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防止学生玩手机等行为分散课堂注意力。
2.要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课设计授课人:安静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观点;(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出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利用自己身旁的事物(比方: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经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读图、自己着手制图、剖析地图,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觉科学知识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2、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署名笔、直尺教课方法:解说法、演示法、实践学习教课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检测1、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导入新课察看我们四周的山,有的高有的低,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怎样把高低起伏表此刻平面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三、解说新课学生以《学法大视线》 P18 课前预习一为基础,预习书籍第 24 页至 25 页。
(一)地面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
算一算: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 米,新疆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55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8844-( -155)= 8999米(二)等高线学生阅念书籍第25 页图 1.36 等高线表示图,思虑并回答:1、等高线:(1)观点:在地图上,把海拔同样的各点连结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高线地形图已经成为地图制图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为地理空间分析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地理学、测绘学和地质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概念和意义,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探究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地理思维,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
2. 正文2.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它是通过连接同一高度的点所组成的曲线来描绘地形地貌的一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间距代表着地形的相对陡峭程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坡地,而稀疏的等高线则表示较为平坦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源自19世纪初由法国地质学家Gaspard de Prony等提出的等高线法,是当时地形测量和地图制图的重要方法。
而今,在现代地图制图中,等高线地形图仍然被广泛使用,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更精确和高效的制作和应用。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为地质勘测、城市规划、环境评估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读取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等高线地形图实例、白板、彩色粉笔、教案;2.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谈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2. 教师使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划分方法;3. 教师讲解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 教师发放每组一份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尝试读取地形特点;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地方地势比较陡峭?哪个地方地势相对平缓?”等;3.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彩色粉笔和白纸,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并标注不同的等高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并讲解他们的观察结果;2.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材中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进行观察和绘制,并写出自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2. 提醒学生注意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要求。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并进行解读和绘制;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地形的立体模型制作,以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总结等高线的特点;2.学会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4.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等高线的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2.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
五、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2.相关概念理解:海拔: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等高线地形图: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特点:①同线等高;②同图等距(全图的等高距须一致);③闭合,不相交,重叠为陡崖;④密陡疏缓;⑤凸低为脊,凸高为谷;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4.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甲、乙两图均有错误。
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①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读出数值,直接相减即可。
②非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n-1)d < H <(n+1)d,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两点相对高度。
③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度和地形变化的地图。
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曲线,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形平缓。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分析和地形测量的重要工具。
2.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实地测量地面高度,然后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简单、高度变化不大的地区。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地面上某些物体的高度,然后计算出地面高度,再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高度变化大的地区。
(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地形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地面高度,再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非常复杂、高度变化极大的地区。
3.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分析地形的特征和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形高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度变化。
(2)地形坡度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计算出地形的坡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距离可以计算出地形的坡度。
(3)地形形态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的形态,通过等高线的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地形的形态特征。
(4)地形变化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的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特征。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讲授讲授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
2. 演示通过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在实地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测量和绘制,让学生亲身体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掌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例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知道等高线的相关概念;学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能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实行高度计算,简单规划登山、管道、线路方案。
课时:1课时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能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实行高度计算,简单规划登山、管道、线路方案。
过程:一、活动导入二、教师导学,归纳等高线的判读:1、海拔(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3、等高线:海拔相同地点的连线。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高度。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均相等。
5、坡度大小: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大);等高线稀疏,坡度越缓(小)。
三、活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一)山顶(峰)1、等高线是中间(内圈)高,四周(外圈)低。
内圈中常标有“三角形”符号山峰高=内圈海拔+h(h小于等高距)二(二)山脊1:等高线弯曲水准最大处,弯曲而成的“箭头状”由高处。
常用“虚线”标出。
2、山脊往往成为江河的分水岭。
(三)山谷1、等高线弯曲水准最大处,弯曲而成的“箭头状”由低处指向高处,常标有“虚线”2、山谷处常形成河流(瀑布),河流流向“高低”。
(四)鞍部1、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由一组山脊线与一组山谷线围起来的区域。
2、两山峰的相对高度(高差)=甲山海拔-乙山海拔=(甲山内圈海拔+h1)-(乙山内圈海拔+h2)=(内圈海拔1-内圈2)+(h1-h2)=(内圈海拔1-内圈海拔2)+(-)H小于等高距(五)陡崖1,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
2、陡崖处常形成瀑布。
崖(瀑)高=崖顶海拔-崖低海拔。
(六)盆地等高线是中间(内圈)低,四周(外圈)高(七)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2、设色方法(学生完成活动)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八)作业:《填图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优秀教案
第一部分地图基础知识编制:常云审核:刘杨审批:编号:2021D003【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利用问题导学,理解地理现象。
2.完成导学案时要研读教材,勾画重点→演练导学案,发现问题→再读教材解决疑难问题,并整理主干知识。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的读法及应用,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的名称和坡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自主学习】1绝对高度:又叫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高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以青岛附近的_______平均海平面为0米2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深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探究一图1-2-8,甲、乙、丙、丁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教材P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与丁的相对高度______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____。
说明计算方法提示:珠峰和艾丁湖探究二读图:将等高线图和实际地形对应起来,或说明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探究三总结等高线的特点(结合地图册):①同线______;②同一图中等高距_____;③等高线均为______曲线;④等高线不______,如重合,只能是_______;⑤等高线疏密反映的坡度规律“”;⑥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______相交,山脊线为______、山谷线为______;⑦示坡线表示坡度_____的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3. 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2.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等高线地形图的样本。
2.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工具:尺子、铅笔、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2.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包括地形起伏、地势陡缓等。
3.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例子,如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等。
三、练习(30分钟)1. 让学生练习读取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一个地形剖面图,注意标明地形起伏、高度差等。
四、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几个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2. 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但是,学生在绘制地形剖面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含答案)核心考点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2023江苏,T232020山东,T72020浙江7月,T17—18【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地形,协调人类活动与地形的关系。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会判读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区域认知】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同一区域或比较不同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某区域地形特征,调查某区域地形分布,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设计考察路线,分析相关地理要素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选址2022湖南,T6—72022全国甲,T36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地形剖面图的应用2021浙江6月,T17—182019江苏,T5—6命题分析预测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这一地理要素的表达方式,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
试题常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某区域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备考策略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的图形表达,在复习备考中应贯穿始终。
复习备考过程中首先明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和形分别表示地形的高度和类型等基础知识;其次把握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露营地的选址、交通线的规划、梯田开辟等,在应用过程中提升能力;最后总结等值线图的共同规律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1.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高线特征密集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中间疏、四周密稀疏海拔超过[1]500米较高低,0—[2]200米较低,一般(绝对高度)不高于500米地表起伏程度坡度较大,沟谷较深顶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平坦广阔四周高、中间低起伏和缓,地表崎岖2.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比较地形部位特征示意图判读方法山峰四周低、中间高等高线数值[3]内大外小,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洼地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数值[4]内小外大,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山脊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出部分①等高线凸向[5]低值处;②脊线处数值高于两侧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①等高线凸向[6]高值处;②谷线处数值低于两侧鞍部位于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位于两山峰之间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①多条等高线[7]重合;②根据陡崖符号判断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1)海拔(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①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通过连接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的地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规划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人教版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起伏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作用和表示方式。
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根据地形图上的特征画出等高线、如何判断地形的变化等。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阅读、定位导航、山地旅行等。
让学生认识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标题: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学生将能够解读和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3. 学生将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教学资源: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例和练习材料。
2. 地理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4. 笔、纸、尺子和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图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地形图的不同类型。
2. 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 解释等高线是连接相同高度点的线,高度间隔相等。
2. 展示实际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解释图中的元素,如等高线线条、等高线间距等。
3. 讲解等高线的基本规则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的间距、闭合等。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1. 给学生提供一张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要求他们解读地形图中的地势变化和特征。
2. 引导学生注意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形状,以及它们表示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地形图的解读和观察结果。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1. 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提供一些简单的地形图练习材料,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高度信息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 学生互相交换绘制的地形图,并互相评估和纠正。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1. 提供一些实际的地形图案例,要求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势变化和地形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规划建筑、导航等。
总结: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2. 强调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
评估:1. 设计一些练习题和问题,测试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绘制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时的技巧和准确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和记录地形特征,并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解等高线的原理,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出山谷、山脊、山峰(山顶)、鞍部、陡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理图片、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四种地形细部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事例的呈现与引导,使学生感受等高线原理对人类活动具体影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细部的判读;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的阅读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未学习过有关等高线知识。
2)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3)绝大部分学生在东部大城市生活,对野外地形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理解各种地貌的特征和形成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和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读图观察、比较归纳、案例分析。
【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出示两幅图:等高线图和景观图。
(教师引导)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引出课题(学生思考)野外考察的难处和主要装备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利用动画演示(教师引导)利用动画,演示说明等高线的特征(学生思考)实际的山体如何用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等高线有何规律和特征3、五种主要的地形细部(山谷、山脊、山峰、鞍部、陡崖)特征:出示野外实际地貌图(教师引导)野外考察中常见的地形细部,教师标注出五种地形细部的位置(学生思考)五种地形细部的特征4、课堂活动:拳头演示:手掌自然握紧,呈拳头。
(教师引导)拳头相当于是起伏不平的山体。
(学生思考)观察自己的拳头,在拳头上对应的五种地形细部分别在哪。
(教师引导)将拳头展开,不同的地形细部对应着的等高线分布不同。
(学生思考)不同地形细部对应的等高线特征,如何在等高线图上找出不同的地形细部。
5、探究:给出综合五种地形细部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辨别怎么判读等高线图,并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一段: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记录了地球表面的形状变化。
它是利用地形和物化特征来表示地球表面形状变化的空间分布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观察和研究地形变化的重要工具。
第二段: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游戏等形式深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指导旅游、指导航行、识别地质构造等。
第三段:设计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实践活动。
从理论上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并对地形图的构成元素和读图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完成实际问题,比如绘制路线图、分析地形变化等;通过地形实景、模拟地形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第四段: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还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用当今最新的等高线地形图数据来展示地形及其变化,并通过比较不同地形图,突出地形变化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形、表格、模型等,充分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信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段:总之,设计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实践活动,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丰富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最终,学生能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等高线教案一、【教学构思】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8844.43(中尼边境)。
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手上标出示坡线)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3、坡度的计算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人教版高二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案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
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
坡的陡缓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
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二、高考考纲内容: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三、教材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等高线地形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是地理地图学习的基础。
等值线读图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在选择题部分或是解答题部分都可能出现,而在选择题中,等值线部分的题丢分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是当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时,由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及其关联并不关心,导致失分严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题考察的不仅仅是对图形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所以这部分题的丢分现象很普遍。
由此可见,等值线部分的知识不仅是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等高线的部分知识不仅仅涉及到必修一的大部分知识,而且与必修二、必修三的经济与区域地理紧密相连。
所以说等高线地形图部分的知识是对综合能力的考察。
而难点是对学生如何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提升其对地理地图的分析能力,并与经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
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本节的重难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问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名称:《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主题内容简介:该主题是高二《区域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基础、重点内容。
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等值线这部分知识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等值线图由于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够比较好的体现实体的创新性和梯度性,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而等值线中,等高线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类型。
可是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等高线这一知识的掌握却不是很理想,所以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更进一步的为后边其他类型的等值线知识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归纳讲解,使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进而掌握等值线类型图的判读的一般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等值线这部分知识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基础点。
而等值线中,等高线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类型。
可是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等高线这一知识的掌握却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在头脑里不能够将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与现实中的立体具体地貌对应起来。
学生只是很机械化的记住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该怎么表示才是山脊、山谷、鞍部等,等高线的疏密代表地形的陡缓等等,对于为何要这么表示,其中的因果不能理解,造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进而影响到对其它知识的学习。
对微课的认识:在先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没接触过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不过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需要展示的相关视频和资料,学生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
所以教师运用微课教学,学生对其接受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应该是较高的。
另外,利用微课除了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知识讲解,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对微课视频进行反复观看,如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期待性自然更高,更容易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学生较易获得正确的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梢钥闯龊Q蟮纳钋常淮拥壬钕叩氖杳茏纯觯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教材又通过"做一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图形特征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几种地形有关的特征如下:
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
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
小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高。
凹地是指比四周低,大范围低地成为盆地。
地形图上表示盆地的等高线是一个环圈。
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低。
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
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分,山谷的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沿集水线方向朝高处凸出的等高线。
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形如马鞍。
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
用"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作为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这部分较难理解,教材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详细表达了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清楚直观,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又用了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就象用刀切开蛋糕,可以从切面看出蛋糕的厚薄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
使学生易于理解。
总之,本节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把直观的山体转化为较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法建议:
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建议尽量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
建议用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相结合起来授课。
对本节内容,教师充分利用书上的逻辑思路和编排体系,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进行先进行读图分析图,以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只须指导学生读懂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即可,通过读图,明确甲点有两种计算高度的方法。
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将头脑中的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的好时机。
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特别注重图形的转换过程,在读图中,指导学生清晰把这幅图分为几步,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如,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
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通过教材的"想一想"中的"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图"使学生在刚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后,马上用高线图来分析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通过分析此图,学生巩固了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了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后,利用教材的"做一做",给学生独
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可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说明每一个等高线的图形特征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
陡崖几种地形的对应关系。
教师给予纠正、补充,通过讨论,初步学会在等
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可让学生直接做"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化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如有计算机课件
帮助演示,效果更好。
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
可用教材上
的形容"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这部分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跟着画,(在填图作业上或老师发给的印有等高线的纸)。
二、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导入: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又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计算机演示)动画: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提问:图上甲的高度是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1)以海平面为标准,高度为1500米,这是海拔高度
(2)以乙点为标准,高度为1000米,这是相对高度
图上乙处的高度是什么高度是海拔高度。
小结:地面高度有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但起点不同。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承转)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指的是海拔高度,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相对高度。
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都是以高著称地球表面还有高低起伏的各种地形,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它们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讲授新课提问:
1.这是什么(一个山体)
2.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在山体上同在一条等高线的点有什么特点(海拔相同)。
3.山体各层等高线被压入同一平面,等高线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和原来的立体图有什么对应关系(山顶比四周高,所对应的等高线数值,中心高周围低;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学生活动)完成"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动画: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完成"做一做"的填表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1.等高线的概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