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课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2. 掌握细胞的功能,如营养摄取、代谢、生长、繁殖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生物学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2. 理解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内部器官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思考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2. 引导学生回答:一切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 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细胞具有哪些结构和功能?二、讲解(15分钟)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繁殖等。

三、实践与探究(20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提出问题:细胞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细胞的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引出下节课内容:细胞的代谢过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笔记;2.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做好预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讲解、实践与探究、总结和作业布置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实践与探究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和引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一、【课题目标】专题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同学们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同学们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 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同学们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同学们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

二、【课题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三、【课题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 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同学们自学基础知识。

)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 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25℃范围内,在 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 1~4。

) 〖思考 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4-2-特异性免疫(Ⅰ)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4-2-特异性免疫(Ⅰ)教案 人教版

特异性免疫(Ⅰ)〖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免疫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情境:2019年底,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引起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病毒损害肺等器官严重可能导致人死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起抗疾病疾病,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专家呼吁民众戴上口罩,避免感染。

提问:专家为什么呼吁民众要戴上口罩?同在病区,为什么有的人不戴口罩?也不会得病,引导学生描述人体防御过程。

学生:结合上节所学知识,尝试描述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过程中人体的防御机制。

板画:跟随学生的描述,简化三道防线场所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一边与老师版画的过程互动,建立初步模型。

(二)授新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情境设置:揉眼睛、抠鼻孔等行为及皮肤伤口可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破突破粘膜和皮肤等防线进入体液,使人感染。

由于缺乏特效药,感染者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功能与病毒斗争,大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痊愈,病毒进入体液后是如何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的呢?引导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关于身份标识的内容(也可补充第四节关于组织相容性抗原等概念)后,观看教学素材(图片和视频)内容为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的表面结构,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并呈递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过程,引导说出人体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病原体。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后,结合第一节抗原等已知概念进行概括,明确所有细胞及病原体表面都有多种蛋白质,作为分子标签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对这些分子标签进行相应的识别,来区分敌我。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1 2 内环境的稳态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1 2 内环境的稳态教案

内环境的稳态一、教学目标:目标:1.描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4.尝试解释生物体内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素养:1.通过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生理意义的学习,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问题: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答: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问题: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答: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问题: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答:①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②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③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缓冲物质①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5 1 植物生长素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5 1 植物生长素教案

植物生长素一、教学目标(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衡观。

二、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三、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黄瓜开花图片,引导学生阅读章首页,让学生初步了解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可以诱导黄瓜雌花分化,使得黄瓜多结果实。

引导学生阅读章首页小诗,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存在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那么,除了乙烯,还有哪些植物激素,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生理作用?(二)讲授新课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展示植物向光性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探讨的3个问题,使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得出向光性的概念。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

向光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即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除向光性外还有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向重力性)等。

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形成原因,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材料介绍:胚芽鞘是指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能保护胚芽、出土后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胚芽鞘分为两部分:尖端和尖端下面一段,即伸长区。

(图片展示胚芽鞘)锡箔纸:锡铝合金,薄而不透光。

让学生描述达尔文的四个实验过程及现象,然后分组讨论:①四个实验哪个是对照组,哪些是实验组?②1组和2组实验对照,说明什么?(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③1组、3组、4组实验对照,说明什么?(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④达尔文设计对照实验遵循了哪些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⑤达尔文根据实验作出的解释是什么?(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教案 人教版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是“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对于学生来说,可联系已学过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分析而进入到本节课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的资料分析,了解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温度、重力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举例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构建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网络,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4通过课外实践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及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其中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又是教学难点。

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植物向光性现象等不同角度认识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通过资料分析,观察图片,由浅入深,总结出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又结合一些实例来分析温度、重力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最后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从基因表达,激素调节和本节涉及的环境因素调节构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网络。

〖教学实施的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萌发后根茎的生长情况及幼苗横置后根茎的生长情况,提出有关问题。

像重力等环境因素如何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体会重力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一)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教师:这节课主要了解光,温度和重力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于植物来说光只是提供能量吗?出示资料1、2和3的内容及图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生物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膜、核、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生物膜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细胞膜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膜的重要性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师生讨论生物膜和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协调作用。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针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2: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2: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案 人教版

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教学目标1.阐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阐明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说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

三、教学过程〖本节聚焦〗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有什么特点?〖导入〗:问题探讨: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递。

讨论1.足球队员是如何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的?答:足球运动员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接收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

要及时获得信息,就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队员获得信息后,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答:队员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效应器,作出反应。

3.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哪个器官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支配吗?答: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脑与脊髓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持经系统的塞本鰭构过渡〗:在足球运动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它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

神经系统的这种功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结构之上的。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无詰;包括左落两个大腊年議,裹面是大.貉皮恳{尤菇史呈是洞三机価活动药蛊芸级申总).了丘帝:脑葯重兵鈕我部分,英申有*慝詞节中捉、水平曉的谒节中抠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挖制有关「小牆:位于龙恼的后下再,它能腔馆调生动,绽推显体平賢U沪:屋连楼卷惡利擔其锂辭分的重昊迫路,奇芸事址持&希油圧接出耘,如词亏呼圾、心垂功惡的基弟活和丰極n養逐;是詰与躯刁、W 运之国世聡条通路,它走遷专运为旳低轨丰秘u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神经中枢: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

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的细胞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通过提问:血液是体液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和细胞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的,其间充斥着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之间直接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探究二: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探究三: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其他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2: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2: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作用。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合理合法的观点。

(3)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尝试运用预实验方法开展探究。

二、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安排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以ppt的形式在班里汇报。

6班(1班):目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其作用。

7班(2、3班):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与弊。

8班(4班):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9班(5班):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问题探讨图片:大家都吃过无籽的玫瑰葡萄,你知道它是怎么种出来的吗?实际上,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给葡萄施用了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这样既可以提高葡萄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又能使葡萄无籽,但如果这些物质施用不合理,就会造成果实空心。

为什么要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二)讲授新课1、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内合成的激素含量太少,因为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所以人们设想体外合成一些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的物质,也可以起到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从而获得人们想要的产品。

(1)概念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特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1)类型: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展示二者的分子结构)(2)学生依次汇报自己查阅的资料教师总结:(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轻人工劳动(如使用调节剂打破顶端优势)等;(2)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不当可能影响产品品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3)我国把植物生长调节剂列为农药管理范畴,必须经过正规的田间实验证明它无毒无害有效果方可批准销售。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案 人教版

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目标〗1.阐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阐明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说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导入新课利用“问题探讨”的情境,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探讨”中的3个问题,体会球员的迅速反应以及相互之间的完美配合是神经系统精准而复杂的调节的结果。

二、认识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阅读教材“图2- 1神经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在结构图的基础上构建概念图,总结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人的神经系统组成结合图例,具体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各部分结构。

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

3.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

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提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喝醉酒的人胡言乱语,走路不稳。

(酒精可能损坏了大脑皮层和小脑的功能)切除了小脑的狗行动时步子不协调,走路时腿拾得很高,步子迈得很大;姿势不协调,行动笨拙。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教案 人教版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研究意识。

(2)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该方法分析新情景下的相关问题。

(3)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举例说明它们在功能上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2)内分泌系统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三、教学难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图片展示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人工智能控制胰岛素输入装置,它可以随身携带,为糖尿病人持续提供稳定和连续的胰岛素基础量,还可以根据需要在餐前追加胰岛素注射量,它是通过植入皮下的小针或软管来将胰岛素注入体内的,以此达到维持血糖平衡的目的,那么,胰岛素为什么能降低血糖?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什么维持平衡?除了神经调节外,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也受激素的调节,那么这些激素调节有什么共同特点?激素调节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激素。

(二)讲授新课1、问题探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侏儒症患者成年后不能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缓解症状,因为骨骼的生长主要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成人后骨不再生长。

(2)青少年也不能随意注射生长激素,是否需要注射需听医生的建议。

2、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流出体外或消化腔的腺体。

(体外:汗腺、泪腺、唾液腺)(消化腔:胃腺、胰腺、肠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物——激素不经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3、激素的发现过程19世纪,人们发现许多疾病总是和内分泌腺有关,如胰岛功能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甲状腺病变可能导致甲亢等,因此提出,内分泌腺可以分泌物质来调节生长发育,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0世纪之前,人们认为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都是神经调节,探寻其他调节方式意味着向权威发出挑战。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精品教学案湖南省中方县第一中学杨自西编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自主学习: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反应式为:。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膜。

好氧细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⑶繁殖方式:二分裂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果醋制作的原理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3、果醋制作时需控制的条件⑴环境条件:充足。

⑵温度: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4、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第一部分细胞生物学》,包括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的特殊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的过程;
3. 了解细胞的特殊结构的功能;
4. 能够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3. 细胞的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第一章内容;
2. PPT课件;
3. 实验仪器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导引学生进入主题。

二、讲授(30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3. 细胞的特殊结构;
4.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结构。

三、教学活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小组展示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并引导学生对细胞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认识细胞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多给予学生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人教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内容。

它是在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反射的概念,掌握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基本机构及反射的大致过程。

2.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3.了解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原因及实质核心素养:1.通过对简单的反射过程学习,初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2.通过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本质。

3.通过学习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学生认识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反复的练习、巩固、重复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反射弧的机构及反射的大致过程2•教学难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及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原因和实质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讲解本节课知识点第2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讲解习题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设计(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及各个结构的特点和功能;我们还学习了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和特点,那这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发出信息,你将迅速的将手缩回。

些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之间是如何完成神经调节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板书课题: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新课讲授一)反射与反射弧如果手不小心碰到尖锐的东西,你会立即缩回,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射呢?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面来看一下发射弧的组成:1)反射弧定义: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 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组成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全册 共11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全册 共11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阅读教材P2~3)1.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及来源①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②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反应式①有氧条件下:C6H12O6+6O2―→6CO2+6H2O。

②无氧条件下:C6H12O6―→2C2H5OH+2CO2。

(3)条件①氧气: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②温度:最适繁殖温度为20_℃左右,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_℃。

2.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需氧型。

(2)原理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3)发酵所需条件①环境条件:氧气充足。

②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_℃。

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阅读教材P3~5)1.制作流程2.酒精的检测检测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共研探究](一)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图),仔细观察模式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酵母菌属于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2.果酒的制作原理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3.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1)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要在去枝梗之前(填“前”或“后”)进行,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同时要避免反复冲洗,防止酵母菌菌种数量减少。

(2)传统工艺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2 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2 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大脑对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2)比较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与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自主神经系统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创设情景:1.当一位同学在你面前挥一下手或眼前有东西飞来时,你会不自觉地眨眼,而经过训练的军人,却能做到不为所动。

这是为什么呢?2.当用针刺一下手指,你会发生缩手反射,而医生采指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生缩手反射呢?3.正常人在放松状态下都会产生膝跳反射,个别人在紧张状态下,受刺激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脑干参与的眨眼反射还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由脊髓参与的缩手反射还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紧张状态下,大脑皮层可以有意识控制不完成膝跳反射。

在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通常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那么,它们是如何分工、合作来进行调节的呢?(二)讲授新课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大脑皮层:大脑表面覆盖着由神经元细胞体及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约含140亿个神经元和许多神经胶质细胞。

大脑有丰富的沟回(沟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使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有更大的表面积(表面积约是教科书表面积的3.5倍)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一切感觉(视、听、触、味)均在大脑皮层形成。

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到达脊髓。

那么大脑皮层和躯体运动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34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资料1:老人大脑某区受伤导致肢体不能运动,说明脊髓控制的躯体运动受大脑的调控。

2)资料2: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图中紫色区域,旁边黄色区为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科学家刺激中央前回顶部,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下部,引起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也会引起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说明: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的倒置的(头面部是正立分布)。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4-4-免疫学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4-4-免疫学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免疫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二、教学重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注射了流感疫苗后还会患流感,而接种麻疹疫苗后,终生不再患麻疹?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不稳定,极易发生变异,这次注射的疫苗对变异后的病毒不起作用,因此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而麻疹病毒虽然也是RNA病毒,它不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注射的疫苗终身管用。

那么,什么是疫苗?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疫苗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大型的传染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为此,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预防传染病,疫苗就这样诞生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即先后用接种“人痘”和“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此病毒已于1980年被人类消灭。

法国巴斯德研究出了狂犬病疫苗。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如对外毒素进行减毒处理获得类毒素也是疫苗)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接种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本质上,疫苗是抗原。

(2)举例: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可口服,由“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成)、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3)DNA疫苗: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NA本身不是抗原,是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是抗原。

)(4)特点:既具有减毒疫苗的优点,又无感病危险。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3: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3: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用图片情境引入,点燃学习热情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结合初中阶段已学过的人的血细胞、草履虫等知识,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将人的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学生比较不同种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

也可以补充学生熟知的变形虫、酵母菌、乳酸菌、红细胞、神经元、肌肉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引出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学。

(二)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问题引领建构内环境概念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组成和功能,以人体生理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设计问题串引领教学。

(1)肝是参与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每天合成大量蛋白质所需的原料来自哪里?帮助学生理解:肝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肝细胞时刻与组织液进行着物质交换。

(2)组织液中营养物质是如何源源不断地运来,代谢废物又如何源源不断地送走呢?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做过的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认知血细胞的生存环境是血浆,理解借助血液循环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

(3)人体每天由毛细血管动脉端进人组织间隙的液体约20L.而从组织液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管的液体约17L,其余的液体是如何回流到血液循环中的?以实例分析毛细淋巴管壁为单层细胞,能回收包括大分子在内的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系统,再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中,从而保证了机体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3:4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3:4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阐明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2.教学难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看病的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2)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呢?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活动意图: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的理念。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提示〗:(1)医生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是否发炎肿大。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患者上呼吸道有炎症,可能感染了病菌和病毒,免疫系统正在与病原体作斗争。

(2)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的。

这是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对抗病原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体现。

2.新课讲授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教师活动: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成员之一,淋巴结也是。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6页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1)哪些器官是免疫器官?(2)哪些细胞是免疫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学生活动:阅读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图解,并提问:T细胞核B细胞都是在哪儿成熟的?学生活动:回答:分别在胸腺中和骨髓中成熟。

教师活动:那么胸腺和骨髓是免疫器官吗?免疫器官还包括什么?教师活动:展示人体的免疫器官示意图。

讲解免疫器官的组成,着重讲解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活动:根据图片依次讲解扁桃体、淋巴、胸腺、脾、骨髓的位置以及功能。

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教师活动:展示几种免疫细胞示意图,讲解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分布和功能。

教师活动: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都是抗原呈递细胞,那么抗原是什么?教师活动:讲解抗原的概念以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理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现象。

教学重点: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教学难点:
1.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理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教学准备:
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生物多样性是什么吗?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25分钟)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a.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涵盖的范围;
b. 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
c.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2.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a. 讲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包括适者生存、物种逐渐变化和共同祖先等;
b. 介绍进化论的证据,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化石等;
c. 引导学生思考进化论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和意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
1. 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胞结构,比较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总结观察结果;
3. 分组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 练习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论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其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论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课时的知识点,准备期中考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分类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得
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加深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