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教案语文教案-《诗五首》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学习《短诗五⾸》,感受《⽉夜》中独⽴坚强的形象和《风⾬吟》中不畏风⾬勇敢年轻的舵⼿形象,体会《萧红墓畔⼝占》中诗⼈的寂寞孤独的情思,感悟《断章》中“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中“保持思想、个性的独⽴性”的哲理。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感。
3.对⽐阅读这⼏⾸诗,理解早期⽩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夜》《萧红墓畔⼝占》 ⼀、导⼊新课 ⾃1917年2⽉《新青年》刊登胡适的⼋⾸⽩话诗之后,⽩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的沈尹默的这⾸《⽉夜》便是其中之⼀。
⼀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诗的存在,中国⾸次⾯世的这⼀⼩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出现代性。
那么,这⾸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起来读⼀读吧。
⼆、教学新课 ⽬标导学⼀:《⽉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最⿊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了。
新诗之“新”⾸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遂成为这⼀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之,国⼈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量地出现,例如这⾸《⽉夜》。
因此《⽉夜》不仅是新诗诞⽣的⼀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学诞⽣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诗描绘了⼀幅⽉夜图景,请⽤你⾃⼰的语⾔将这幅⽉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光明明地照着。
霜风寒⽉的冬夜中,顶天⽴地的⾼树与独⽴不倚的“我”并排站⽴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简介、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意境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a. 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
b. 解析诗词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意境。
c. 赏析诗词,分析艺术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每首诗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床前明月光、海上生明月、春眠不觉晓、红豆生南国、锄禾日当午。
b. 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c. 仿写一首以“月”为主题的古诗词。
2. 答案:a.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
海上生明月:明亮的月光在海上升起。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亮了。
红豆生南国:红豆生长在南方。
锄禾日当午:中午时分,农民在田里锄草。
b. 详见课堂讲解。
c. 示例:《月夜忆舍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a. 探究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花、鸟等。
b. 了解其他古诗词大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歌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经典古诗。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的背景、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 掌握五首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学会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五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朗读、理解和背诵五首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古诗相关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五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4. 精讲细读:逐句分析五首古诗,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讨论。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五首古诗,并分析其中一首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对仗、夸张相思:王维,比喻、拟人春晓:孟浩然,拟人、排比静夜思:李白,对仗、设问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借景抒情、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相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意境:《相思》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比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拟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五首古诗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诗歌五首》是一部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由唐代杜甫创作。
其选材质朴、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诗歌五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需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五首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诗歌五首》的文化背景及艺术价值。
2. 理解《诗歌五首》的文本结构、语言特点及优美词句。
3. 分析《诗歌五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到诗歌是人类深刻感情的诠释。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鉴赏能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五首》的文化背景,文本结构与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结合文本理解《诗歌五首》中“道义哲理”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启发让学生通过背景图片、音乐等多种媒介感受唐代的文化背景,引领学生进入古代诗文的世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化背景知识。
2. 观察思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选择合适的“诗歌五首”课文,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文本结构、语言特点及优美词句,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美和感受。
3. 诗歌赏析通过文本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杜甫的“道义哲理”,文章的主旨及语气情感。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诗歌的含义和意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组成展示小组,并分享自己的认识及见解。
5. 拓展阅读在学习唐诗杜甫时,可以将范文经典和现代阅读的文章进行对比,拓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不同的美和感受,并领悟人类智慧和情感的反映。
6. 战报汇报通过课堂战报和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五首》的理解和欣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策略1. 情感、语境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媒介体验和感悟唐代文化、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本教学设计以“《诗五首》教学”为主题,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
首先通过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通过介绍五首古典诗歌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五首古典诗歌(《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春晓》和《望岳》)和它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阅读和感受(20分钟)老师让学生先通过课堂点读或者播放音频,朗读五首古典诗歌,然后老师重复读,这时候老师要加强某些字句的语音模仿,比如刻画特殊音节或者节奏感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之后,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化解学生对某个生僻字或短语的疑虑。
接下来,让学生翻译一个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
3. 学生表演和课堂交流(30分钟)让学生分组表演诗歌,每组选定一个情感和意境,根据组合的情感音乐,在限定的时间内,配以生动的姿态和动作,表演诗歌的意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你的表演情感。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悯农》五首经典古诗。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至五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韵律、意境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讲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
(2)相思:分析诗人王维描绘的月夜相思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3)春晓:解读孟浩然描绘的春天早晨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静夜思:介绍李白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夜晚思乡的情感。
(5)悯农:讲解诗人李绅对农民的关爱,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古诗的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壮阔景象(2)相思:王维,月夜相思(3)春晓:孟浩然,春天早晨(4)静夜思:李白,夜晚思乡(5)悯农:李绅,爱国主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结合所学,分析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任选一首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见教科书。
(2)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平仄相间,对仗工整。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的最新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的最新教案五篇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1《饮酒》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
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饮酒》诗是陶渊明诗歌成熟时期的作品,42岁辞官归乡至此53岁作《饮酒》诗回归以往,内心产生积累复杂矛盾而又无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
正所谓其诗非属回顾往事,又非尽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怀而作。
《饮酒》共二十首,此诗为第五首。
写作时间大约是417年。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雨寄北》——李商隐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随堂练习。
(2)学习《望庐山瀑布》,赏析李白的写作风格,体会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江雪》,探讨柳宗元的孤寂情怀,分析诗中的意象。
(4)学习《夜雨寄北》,解读李商隐的思乡之情,品味诗中的韵律美。
(5)学习《枫桥夜泊》,感受张继的夜泊之景,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让学生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诗句。
2. 突出重点,标注难点。
3. 板书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3)针对所学诗词,设计一幅插图。
2. 答案:(1)主题分析:五首诗词分别表达了登高远望、赞美自然、孤寂思乡等情感。
(2)仿写示例:以《夜雨寄北》为例,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3)插图设计:根据个人理解,创作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认为诗人是如何通过有限的文字描绘出如此丰富的意境?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呢?”
4.导入新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宣布本节课将学习五首古诗,并探讨古诗的鉴赏方法。
(二)讲授新知
1.诗人及背景介绍:详细讲解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历史文化内涵。
2.诗歌形式及特点:分析五首古诗的韵律、对仗等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艺术特色。
3.逐句解读:对五首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旨。
4.鉴赏方法:教授古诗鉴赏的方法,如关注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古诗的鉴赏方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2.撰写鉴赏短文:从五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运用课堂所学鉴赏方法,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体现出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3.创作练习:以五首古诗中的任意一首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或一幅绘画作品。要求作品能体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具有艺术表现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古诗与现代诗歌在表达方式、情感传递上有何异同?”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形成文字报告。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枫桥夜泊》、《泊船瓜洲》五首古诗。
这五首诗分别来自唐代的王之涣、李白、杜甫、张继,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1)登鹳雀楼:讲述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壮志凌云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介绍李白欣赏庐山瀑布壮丽景色,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3)夜宿山寺:讲述杜甫夜宿山寺,倾听夜雨声,感慨人生。
(4)枫桥夜泊:描绘张继夜泊枫桥,望月怀古,思念家乡。
(5)泊船瓜洲:描述王安石泊船瓜洲,感叹国家兴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3. 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五首古诗的意境,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其他四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七、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古诗的、作者和重点词汇。
2. 在黑板上画出五首古诗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要求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望庐山瀑布》鉴赏: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前,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并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2运用现代文翻译,理解诗意。
2.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2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
1.2简要介绍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
2.学习第一首诗《登鹳雀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二首诗《望庐山瀑布》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1.学习第三首诗《夜泊牛渚怀古》1.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1.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3学生背诵并默写。
2.学习第四首诗《登岳阳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五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三课时1.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1.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1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2.2学生分享对五首诗的理解及感悟。
3.课堂小结3.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预习下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短诗五首教案(多篇
短诗五首教案(多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诗歌欣赏》部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饮湖上初晴后雨》、《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相思》五首短诗。
通过对这些短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五首短诗,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把握诗歌的基本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短诗的朗读与理解,诗歌意境的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夜晚、白天、山水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短诗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五首短诗,感受诗歌的韵律,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3. 理解:教师讲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5.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其他四首短诗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短诗五首2. 诗歌意境与情感3.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短诗,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静夜思》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感悟环节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至关重要。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作者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诗词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作者背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词的基本情况。
3. 诗词讲解:(1)播放PPT课件,展示《静夜思》全文,引导学生跟随老师朗读。
(2)逐句解析《静夜思》,讲解诗词的韵律、意境及作者情感。
(3)以同样方式讲解其他四首诗词。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五首诗词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解析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宋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及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词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在讲解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确保段落衔接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代诗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意境解析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4. 板书设计一、诗词的意境解析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起诗词的视觉形象。
2.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分析诗词的意境美。
[教案-诗五首]短诗五首教案
[教案-诗五首]短诗五首教案诗五首教学目的: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认识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其抒情的感染力。
三、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教学难点:目的三。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唐诗都是七绝。
二、指导自读。
(一)、《送元二使安西》。
1.解释词语(1)、客舍、尽、故人(2)、试析诗题的意思。
(3)、“朝西”与“柳色”除了写春色以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4)、“劝”和“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本诗辞情辞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形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
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晴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后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恋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4.试背这首诗。
(二)自读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解释下列划线字:之广陵西辞黄鹤楼烟花碧空尽唯见天际(2)“西辞”和“烟花”在诗里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这是一首送别诗,说说谁送别谁?在哪儿送别?到哪儿去?(4)诗的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什么?教师总结: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诗五首教案语文教案-《诗五首》
《诗五首》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教学古诗尤应展示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展开合理想像,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步其才能。
因此,教法上准备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以朗读、比较、自学辅导、画图、推理、想像等方法。
媒体设计
以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为主(古诗反映的背景),或彩图、录音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王维、李白、杜甫、王安石、赵翼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如今,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
读这些诗就像看长城:观长城全貌便有气势充分、景象宏观之感;来到垛口、瞭望台,摸摸残痕,见景生情,感时伤别,忧国思亲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走走,停停,极目远眺,以理入诗、发人深思之念便会形成。
是呀,待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这节课学习前两首。
要求理解、背诵这两首诗。
二、赏析《使至塞上》
(一)解题
1.学生读标题,明题意。
2.以“我知王维有多少”为话题,理解王维。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发言)
3.教师小结: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
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收录在《王右丞集》中。
《使至塞上》就是名作一篇。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首诗就作于赴边途中。
(二)研习课文
1.听配乐朗读,放《使至塞上》内容图景(或彩图)。
要求:听准字音,区分节奏。
正音:属国征蓬汉塞萧关燕然
2.师生配乐朗读,明确节奏。
3.默读,边看解释边揣摩诗句的意思。
4.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5.解读,学生读句解句,有异同处讨论纠正。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照应,万里行程只用10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展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6.赏读,反复读这首诗,你觉得写得怎样?哪几句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学生畅谈后,教师小结: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
出使边塞,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便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缕浓烟就显得
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该诗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沿途所见,其中第5、6句为千古佳唱。
6.学生配乐吟诵。
放《使至塞上》内容图景(或彩图)。
三、欣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解题
1.读标题,你知道了什么?你理解王昌龄吗?李白这位有“诗仙”之称的大名人你知道多少?
2.教师介绍:李白听到王昌龄因生活小节不够检点——“不护细行”,得罪贬官这不幸的遭遇后,同情和关切之情顿生,于是写下这首情景交融、形象感人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李白的诗友。
他擅长七绝,是七绝圣手,其边塞诗气势宏伟,语言凝练,风格高昂。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土。
他25岁出蜀游历。
一生曾两次做官,不仅没有使才干得以发挥,反而遭到排挤,贬官,流放。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诗人,他的诗歌与杜甫齐名。
(二)研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正音并注意诗的节奏。
2.随录音朗读。
3.自读、质疑、解疑?并考虑:
①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络吗?
②说说“龙标”之意。
③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理解。
4、学生边讨论,教师边归纳小结: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
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
不着悲哀之语,而悲哀之意自见。
后[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