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

【导入门】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一片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时间被一个人一点一点全部栽上了树,荒山变得有了生机,大家相信这是事实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他或许就是中国的“愚公”。

【目标牌】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重点)

2.学习掌握文章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难点)

3.感悟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感情。(重点)

【教学过程】

诗意篇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一、自学径

【标段落】【圈词语】【解题目】【辨文体】【知作者】

让·乔诺(1895-1970), 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查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记音形】

慷(kānɡ)慨(kǎi)干涸(hé)废墟(xū)坍(tān)tā塌缝隙(xì) chóu(酬)劳 páo(刨)根问底沉默ɡuǎ(寡)言山毛榉(jǔ)薰(xūn)衣草 chuō(戳)穿溜(liū)达帐péng(篷)滚烫(tàng)光秃(tū)秃流淌(tǎng)硬朗(lǎng) 拣(jiǎn)

【释词义】

1.干涸:干枯,没有水。

2.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3.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4.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5.连锁反应: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初读文】

二、感知石

【划结构】

(一)理清文章脉络:

1.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2.第二部分(2-20):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1)2-12:初遇牧羊人

(2)13-17:再见牧羊人

(3)18-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3.第三部分(21):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敬佩之情。

(二)抓线索

把荒原变成绿洲。

【概内容】

(三)本文开头结尾在内容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前后照应,深化主题。

1.开头提到“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从内容上,开篇点题,奠定情感基调,又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从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牧羊人的故事。

2.最后一段的表达方法是抒情、议论。从内容上,升华主题,发人深思。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从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的的结构完整。

情意篇

解读文本探主题(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三、解读园

【导方向】

看篇“牧羊人怎样把荒原变成绿洲”

(一)默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句高原的变化社会环境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二)赏析下列环境描写的语句。

1.第2段“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2.第2段“狂风呼啸着穿过扇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3.第13段“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4.第16段“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5.第19段“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木的响声。”

6.第20段。

看层“牧羊人为什么能把荒原变成绿洲”

(三)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第4段“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2.第5段“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3.第7段”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4.第10段“戳”“轻轻地”“仔细盖”

5.第10段“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6.第11段“刨根问底”“才”“他失去了孩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流走”

7.第11段“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8.第11段“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9.第14段“他改养蜜蜂了。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看句“我对牧羊人能把荒原变成绿洲的赞美”

(四)品味下列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议论语句,体会其作用。

1.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2.第17段“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3.第18段“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五)文中多次出现“1913年”“1920年”“1945年”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作用是什么?【析文本】

[解析]

看篇“牧羊人怎样把荒原变成绿洲”

1.第2段“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写出了荒芜、毫无生机的情形,与下文长着大片挺拔的树木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2.第2段“狂风呼啸着穿过扇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比喻。将狂风比作饥饿的野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狂风之猛,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3.第13段“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比喻。把树木比作铺在高原上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多、长得茂盛的特点。体现了牧羊人种树的成果。

4.第16段“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比喻。将白桦树比作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5.第19段“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木的响声。”

对比。将以前“猛烈而干燥的风”和现在“飘着香气的微风”比较,突出强调了高原的变化大,侧面烘托牧羊人的慷慨无私。

6.第20段。

(1)对比、衬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村庄的生机与活力,与三十多年前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

(2)写居民精神境界的变化,侧面衬托牧羊人的巨大成就。充满感激、赞美之情。

看层“牧羊人为什么能把荒原变成绿洲”

(三)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第4段“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比喻修辞。把他比作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遇上他并得到帮助而感到庆幸、惊喜的心理,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敬佩之情。

2.第5段“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