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1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15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篇1教学创意《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九年级语文满江红教案(精选21篇)
九年级语文满江红教案(精选2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九年级语文满江红教案(精选21篇)导语设计。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岳飞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的精神品质。
2.2 诗文内容分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2.3 诗文表达手法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感受诗人岳飞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满江红(怒发冲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背景、内容、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文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表达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文的阅读与鉴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5.2 岳飞事迹短片播放岳飞事迹短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
5.3 相关诗文资料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其他诗文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5.4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诗人的情感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飞及其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背诵诗文,感受诗文韵律美。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学习《满江红》,一定要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认真揣摩。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满江红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满江红教学设计(1)一、开启诗生共同诵读《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二、复习诗学生展示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评选读的最好的同学。
三、讲新诗《满江红》1、自由诵读,理解字面意思。
具体操作如下:(1)找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默写全篇,一位同学把《满江红》这一词牌的格律抄在黑板上。
(2)其余同学对照课下注解自由诵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真正弄懂词句意思。
B、读准字音、断对句子。
C、要动动手,把疑难词句的意思写出来,多音字的读音标上,不好断的句子用/着重标出。
词作如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格律如下:(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2、集体诵读,解决浅易问题。
浅易问题有:(1)读不准字音。
(2)断句不正确。
(3)停顿长短不齐。
3、集体诵读,感知语速语调重音。
4、分析内涵,说说读法,示范朗读。
如果没有反复诵读作为铺垫,就进行理性的分析,学生反而会说不清、道不准、析不透。
分析阶段,要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大胆争辩,深入透彻地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且要鼓动学生把他所分析出来的语速语调用准确优美的有声语言传达出来,这个阶段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朗读。
读懂,用教案教课——《满江红》教学设计篇
《满江红》是一首中国民歌,源于清朝末年甲午战争时期,是反对外族侵略、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
教授学生《满江红》这首歌曲,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国情教育,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艺术和文艺鉴赏技巧。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一种利用教案教学法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上更好地引导学生读懂《满江红》。
一、教学目标1.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标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把握明清白话词汇,理解并朗读民歌音节、语调、韵律和节奏;(2)理解《满江红》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3)领会音乐与语言之间的有机联系,掌握用情感表达语言的能力;(4)提高学生文艺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2.教学体现根据大纲要求,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如何分析歌词,理解其含义;(2)理解《满江红》反映甲午战争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3)学会分析音乐与语言在歌曲中的有机结合,发出朗朗上口的歌声;(4)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二、教学过程1.梳理历史背景在《满江红》教学前,教师需要介绍甲午战争及其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2.引入歌曲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中的表达,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理解本歌的歌词含义。
3.学习发音技巧将歌曲分段教授,分别注重发音语调、韵律和节奏等方面。
4.学习朗读技巧通过多次朗读、组歌、集体演唱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发音和朗读的技巧,加强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
5.学习音乐元素通过分析音乐中的音符、拍号、速度和强度等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和语言之间的有机联系。
6.学习文学技巧教师可以根据歌曲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词句剖析、意犹未尽的想象和心理描绘,使之提高文学艺术创新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特色1.以歌曲为主线,开展多元化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如词曲分析、音乐演绎、情感诠释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情感角度的学习来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岳飞满江红诗词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鲜版
学习岳飞《满江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8
6
原文朗读与正音
教师范读
教师首先进行有感情的范读,注意读 出豪迈的气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正音
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错误,如 “阙”、“贺兰山”、“匈奴”等。
2024/3/28
23
形成性评价在过程中实施
2024/3/28
课堂表现评价
0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及
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作业评价
0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错误和不足,鼓励学生进行
订正和改进。
测验评价
03
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
教学策略。
2024/3/28
21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2024/3/28
22
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结合
1 2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发 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 学习,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点评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指出 学生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具体的建议 和指导。
17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2024/3/28
18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2024/3/28
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岳飞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有金朝侵略,内有权臣当道。岳飞 的《满江红》词正是创作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能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意境。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社会的关联。
3.2 文本解析:分组讨论,每组负责解析诗词的一部分。
各组汇报解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
3.3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文本和作者简介。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提供音频或视频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词创作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风格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6.2 文化背景探究:引导学生研究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岳飞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介绍《满江红》的作者、背景、诗词内容。
2. 技能点:朗读、背诵、分析诗词。
3. 教学资源:《满江红》原文、诗词鉴赏文章、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
2. 互动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诗词感悟。
3. 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吟诵诗词,体验诗词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满江红》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主题。
3.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满江红》,体会诗词韵律美。
4. 诗词分析: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析诗词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按小组形式排列,方便讨论和互动。
2. 课堂纪律: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学生活动1. 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 小组讨论:分享诗词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词的分析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诗词鉴赏文章,拓宽知识面。
2. 课后作业: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设定的细节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补充说明:应详细阐述《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岳飞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1、介绍满将红《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
这首词是谁写的呢?2、介绍岳飞PPT展示岳飞图片:岳飞,抗金名将,精忠报国3、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发、冠、车、缺、血、朝、阙(二)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节奏1、了解作者PPT展示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
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
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
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
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
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
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
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重点)2.学习词人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位女子,她被称为“历史上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巾帼不让须眉,抛夫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寻找民族振兴的方法,她就是秋瑾,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词来领略她的豪气。
二、认识作者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
在1907年7月15日凌晨从容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年仅32岁。
三、朗读诗词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感情。
四、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我暂时居住在北京,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四面的歌声渐歇,汉军最终打败了楚军,结婚八年以来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
老天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甘心啊!我虽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真诚的心,常因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
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是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想到这些,)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五、写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钧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客栈,此时的秋瑾已经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二、走进作者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
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
(配乐)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2024高中语文《满江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高中语文《满江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满江红》教学设计导入:播放《精忠报国》,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全体起立,一起唱。
(学生唱)伴着《精忠报国》的余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的千古绝唱>。
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诵《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知人论世1、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背景: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直逼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府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退到鄂州。
他痛感错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整体感知(一)听范读(画出朗读节奏,标出重读音、拖长音、高音和低音。
)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豪放激昂、悲怆激愤(二)学生自由朗读(三)激情展读评判标准:1、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2、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节奏;3、感情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4、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如果大家理解透这首词的话,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的更好。
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
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创设情境。
这首歌的歌名是《精忠报国》,听到这四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岳飞)2、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
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3、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岳飞,字鹏举。
抗金名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河山,洗雪靖康之耻,因反对议和,被秦桧害死。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因担心救回父兄后,自己要让出皇位,所以一心议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二、整体把握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请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并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大意。
第一文库网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
靖康耻(jìng )胡虏肉(lǔ)朝天阙(qùe )...2、解答疑难,同学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请学生解读整首词的大意。
3、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划分朗读节奏,注意节奏和重音,整体上语气要豪迈,上阕要舒缓一点,带点悲壮,下阕要语速要稍微快点,带点急切的语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生字、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的领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1)介绍秋瑾的生平与成就。
通过多媒体展示秋瑾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这位女词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讲述秋瑾的字号、别号以及她在中国民主革命和女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课文背景的兴趣。
(2)讲述《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述秋瑾在1903年中秋时节,与丈夫发生冲突后寓居北京阜城外的泰顺客栈,决心投身革命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词中情感打下基础。
2. 激发思考(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秋瑾为何会有冲破家庭束缚的决心?"、“她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的?”这些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和见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1)教师简要介绍《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背景和作者秋瑾的生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接着,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满江红》教案一等奖
《满江红》教案一等奖《《满江红》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满江红》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
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二、新授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展示图片)(2)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该课文是一首描写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岳飞的英勇事迹,感受他对家国的忠诚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理解岳飞的爱国情怀。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岳飞和《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诗歌可能了解不多,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岳飞的形象和事迹,引发学生对岳飞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
可以使用岳飞的画像、岳飞的雕塑、岳飞的战斗场景等多媒体资源。
2. 导读课文教师简要介绍岳飞的背景和重要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主题。
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岳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歌的标题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表达了岳飞的怎样的情感和决心?- 诗中的“满江红”是什么意象?它有什么寓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 韵律:指出诗歌的韵脚和节奏,例如“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
- 意象:指出诗歌中的生动形象,例如“满江红”中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
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
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
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
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
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
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吸去”一词写出了对都江堰精神的高度认同。
难怪作者极力称赞。
第9自然段,写在都江堰的所见所感。
重点是写都江堰的水。
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作者先与海水对比,写了都江堰的水:既是“精神焕发”,“踊跃着生命”,又“极有规律”。
然后用了拟人的手法,讲都江堰的水如何有规律。
作者强调这里的水“有规律”,正是为了写都江堰的独特作用,进而写建造都江堰的人。
在这里,作者没有用“设问”的手法,却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然过渡到都江堰的建造者。
小结:第二部分,写偶然发现都江堰之美,并为它折服。
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第三部分,把握李冰形象。
第三部分:与历史上其他类型的为官之道相比较,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的业绩和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一)讨论:第10一24自然段中,第10、14、19、20、24自然段高度评价李冰的贡献,哪些贡献?其他自然段均用对比方法肯定了李冰父子的做法,哪些做法?第11自然段,用李冰的“毫不惹人注目”与其他显赫官僚比较;第12自然段,用李冰以实践科学为民“消灾、濡养”的政治理念,同不学无术的官僚理念比较;第13自然段,用现代一个有作为的市长来类比几千年前的李冰;第15自然段,用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实干形象,同追求虚名、富贵、权势的当权者比较;第16自然段,用李冰绘制水系图谱,同现代的伟大发明比较;第17自然段,用李冰朴实的治水经同看上去浩繁实际可能无用的“典籍”比较;第18自然段,用李冰对建设事业的投人同一些人热衷于征服、破坏比较;第21自然段,用李冰的智慧、仁慈,同秦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第22自然段,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长城的虚名比较;第23自然段,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与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度赞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驰骋想像,上下追索,把与李冰修建都江堰相关或相反的事理都拿来比较,极力称赞李冰父子的行为和精神,文章第24自然段把它提高到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高度。
通过对比,可以确信,“都江堰比长城更激动人心”的论断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虚枉之言。
(二)文章的第三部分中,作者着意描绘了屹立在滔滔江流中的李冰的“原始造型”,后面又再一次提及出土的石像。
请找出有关的内容,再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五)1、“守”是个会意字,上面表示屋宇,“寸”是一只手掌加上一横。
“守”字原表示这是脉搏跳动的“寸口”。
但这里则用”守’字的原始造型”,象征李冰坚守治水的岗位,以民为本,忠于职守的精神。
2、“金杖玉玺”指权力地位。
“铁戟钢锤”指武器,这里象征战争和破坏。
“反复辩论”是指长锸所象征的建设水利工程与争权夺利,战争连绵的反复纷争;“失败”就争权夺利、征战杀讨而言,李冰既没有爬上高位,也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他始终不过是一个郡守,所以说“失败了”。
“胜利了”则指李冰所主持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千年,泽被后代的成就,也指李冰受到了世世代代的民众永久的敬仰。
3、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三)第23自然段又写到“手中紧握着长锸”,为什么要反复写“手中紧握着长锸”?作者借一个作家的话,“向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这和李冰的形象有何关系?文章着意描绘了屹立在滔滔江流中的李冰的“原始造型”:“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长锸”在文中是一种浚理、消灾、滋润、濡养、忠于职守、造福于民的本领和精神。
反复写“长锸”,表明了作者对务实、恤民、术有专攻的为官精神的赞美。
作者借一个作家的话,是为了把笔触从历史评价直接延伸到现实。
二、总结课文作者余秋雨近年来以一系列“大文化散文”独步文坛,是文学散文创作中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都江堰》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篇。
作者从游览“都江堰”起笔、借助山水风光的描绘,赞颂了李冰父子身先士卒,为民造福建设都江堰的业绩,反思了民族文化中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为官之道,抒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作者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学功底,历史、现实、想像等材料顺手拈来;写景、抒情、议论诸方法使用娴熟,结构、开合、过渡技巧自然从容;立意深刻,促人思考。
代表了当今“大文化散文”的水平。
文章很少从正面描绘李冰父子临江治水的形象,而是善于使用对比手法,一连使用了近20处对比,并伴随含蓄、精当的议沦,有力地塑造了两千年前一个不求私利,为民造福的官吏的高大形象。
文章的语言简练。
白描手法运用精熟,往往用三言两语就能写出人物和景致的特征,言词考究、文笔流畅,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前温故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
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心里的那团“火”根本没有被点燃!在这种感受下,让他们去自由朗读,除了声音大,还会有什么。
建议:培养学生自主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交流后互相激发爱国情怀,初步感知岳飞心中的那团“怒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出示初读要求。
师:你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吗?那就请打开诵读内容,先小声试读,来一起读初读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请按要求小声读好吗?2、自由初读。
3、指名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强调停顿、重音等问题)4、教师范读。
(一稿时,课件出示诗词原文,但没有标注停顿符号。
我们建议高老师,添加停顿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语速、情感。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会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能让我读一读吗?(音乐)师:谢谢,掌声我先帮大家保留,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一定会对你们有些帮助是吗?那就请大家再试一试,你可以根据需要参考老师划分的节奏。
5、再自由读。
三、二读“爱国情感”“英雄气概”。
1、故事一“岳母刺字”。
师:大家的眉头舒展开了,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读岳飞的这首词,要求是每读一个故事,你对词的朗读都要有进步,有兴趣。
第一个故事请你来读:(出示“岳母刺字”——岳飞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心头,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字。
)2、交流朗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岳飞有什么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问:)你从哪个句子读出岳飞的爱国情感的?为什么?那你认为怎样读可以表达出这种对国家的爱?请试试!进行指导朗读3、故事二:“岳家军”。
师:读进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读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故事,你来读吧:(出示:“岳家军”——岳飞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