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立体仓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立体仓库
对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认识
D12物流魏佳妮
自动化立体仓库又称自动化高架仓库和自动存储系统(AS/RS系统AutomaticStorage/RetrievalSytem)。它是一种基于高层货架、采用电
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采用自动化存储输送设备自动进行存取作业的仓
储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实现高效率物流和大容量的关键系统,在自动
化生产和商品流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最早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开发了
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并在60年代即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立
体仓库的控制和管理。日本在1967年制造出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并
在此后的20年间使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自动
化立体仓库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使用的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行业。
我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国内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是郑州纺织机械厂冷作二车间的模具库,建成
于1974年2月,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了自动化立体仓库
的研究工作。至1980年,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
达到21座。目前我国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大部分是简易的中低层小型分离
式仓库。货架只有单元货架和重力货架两种。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工
厂自动化对自动化仓库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存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
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无线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
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动化、集约化、集成化和智
能化几个发展过程。自动化时期主要在20世纪60到70年代,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得到了迅猛发展。在1967到1977年10
年中,日本建设超过了8000套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集约化发展是伴随
大规模生产需求而发展的。其规模曾经发展到超过100个巷道,货位数超
过20万个。但事实表明,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已不再是发展方向。
美国Hallmark公司安装的多达120个巷道的系统已经达到巅峰。为了适
应工厂发展的新趋势,出现了规模更小,反应速度更快,用途更广的自动
化仓库系统。它结合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分段输送和按预定线路输送
方面保持了高度的柔性和高生产率,满足了工业库存搬运的需要。儿大规
模的立体仓库系统一般应用于大型配送中性。集成化的标志是随着信息系
统尤其是ERP系统的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信息系统和ERP系统共享信息,在网络的概念下集成。智能化发展表现在物料的处理智能化和故障处理智
能化。在分布式系统中,物料调度的智能化为物流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自动化仓库是生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物流师从原料采购开始的,并
最终将产品送达客户。物料经过采购运输、入库、存放、生产出库/
再入库,加工制造,最后进入成品库以及产品外运等一系列过程。二、自
动化立体仓库的组成部分
1、货架:用于存储货物的钢结构。目前主要有焊接式货架和组合式货
架两种基本形式。
2、托盘(货箱):用于承载货物的器具,亦称工位器具。
3、巷道堆垛机:用于自动存取货物的设备。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立柱和
双立柱两种基本形式;按服务方式分为直道、弯道和转移车三种基本形式。
4、输送机系统:立体库的主要外围设备,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堆垛机或从堆
垛机将货物移走。输送机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辊道输送机,链条输送机,升降台,分配车,提升机机,皮带机等。
5、GV系统:即自动导向小车。根据其导向方式分为感应式导向小车
和激光导向小车。
6、自动控制系统:驱动自动化立体库系统各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目
前以采用现场总线方式为控制模式为主。
7、储存信息管理系统:亦称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全自动化立体库
系统的核心。目前典型的自动化立体库系统均采用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等)构筑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可以与其他系
统(如ERP系统等)联网或集成。三、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特点
1、提高空间利用率
2、先进的物流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3、加快货物存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减少库存资金
积压四、结论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适应
仓储作业的高准确、低成本的要求而产生的,自动化仓库是现代物流的重
要装备。它具有节约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
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降低储运损耗、有效地减少流
动资金的积压、提高物流效
率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