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美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7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例如,华多的《舟发西苔岛》。

洛可可时期的绘画题材多选上流社会男女享乐为主,逐渐脱离宗教、国家等题材,逐渐开始表现贵族男女游山玩水的田园式风情。

本作品取材自当时的一部歌剧,主要描写的是一群贵族青年幻想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乌托邦式的爱情乐园。

构图非常的梦幻,远处的山水融为一体,近处的树林郁郁葱葱,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彩照在地上,出游的贵族青年们互相拥抱或交谈,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出十分绮丽梦幻,展示出了贵族男女的生活趣味及心理需求。

作品线条优美,多用曲线,少了一分刚硬,多出了些许梦幻感。

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法国。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充满了优雅、娇媚、精致和浪漫的气息。

在洛可可艺术中,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的贵族社会追求放荡、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因此洛可可艺术常常以贵族女性为主要题材。

画家们描绘了脸庞白皙、衣着华贵、面带微笑的女性形象,身穿华丽的礼服和丰富的珠宝,整体形象充满了柔美和优雅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洛可可艺术中的装饰和细节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讲究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艺术品上常常出现曲线和卷曲的线条,以及复杂的花卉、装饰和特殊材质的运用。

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味道和立体感,给人一种浪漫和华丽的感受。

洛可可艺术中的色彩也十分丰富。

画家运用了大量的明亮、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艳的粉红色、蓝色、黄色等,以及金色和银色的装饰。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夺目,给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感觉。

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

画家们追求描绘真实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幻想元素。

这种追求真实和浪漫的人文精神,使得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欧洲广受欢迎。

总的来说,洛可可艺术是一种注重细节、色彩饱和、女性形象优雅、描绘贵族社会生活的艺术风格。

它充满了浪漫、优雅和喜悦的气息,给人一种闲适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设计风格。

主要体现在室内装饰方面。

它是在17世纪“巴洛克”室内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艺术比巴洛克装饰手法更加柔媚纤巧、精美细腻。

洛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洛可可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纤细娇艳的女性形象。

这种风格在家具造型上,常用涡卷形曲线、弧线、贝壳纹、曲线来表现女性的妩媚与娇柔;家具和门、窗、栏杆、桌椅等都以卷涡、弧线和贝壳纹等相互交错,组成纤细秀美的形式。

洛可可艺术的一种新的样式。

它主要受到法国路易十五时期陈设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影响,以室内装饰见长。

主要代表有凡尔赛宫、圣心教堂和卢浮宫等处。

洛可可艺术的代表是巴黎的凡尔赛宫、马德里的皇家公园、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等。

罗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罗可可一词是古希腊的译名,原意为“奇异的古代建筑”,后被引申为“贝壳式”、“扭曲了的珍珠式”等,是“奇异古怪”的意思。

罗可可风格具有纤弱娇媚的女性情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纤细华丽。

巴洛克又称“巴洛克风格”。

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和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喜欢用夸张的颜色,如金色、深红色、深绿色等,很少用黑色、白色。

这种风格反映了盛行于17世纪路易十五时代的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洛可可艺术的先驱。

18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出现了所谓的“罗可可”。

“罗可可”的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壮丽的特点,又增加了亲切柔和与温馨的感觉。

但它又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而是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一些朴素、淡雅甚至是带有乡土味的色彩。

但其室内装饰、家具和织物的装饰图案却运用了法国东北部图案纹样和花边,显得轻快洒脱,富有乡村气息。

在室内装饰方面,洛可可风格大量使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罗可可艺术罗可可艺术源于18世纪欧洲,起源于法国。

罗可可一词源自法语“rocaille”,意为“贝壳石膏装饰”。

罗可可艺术于1730年到1770年间盛行,是巴洛克艺术的后期发展阶段。

与巴洛克艺术相比,罗可可艺术更加轻盈、自由、细腻,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装饰性。

二、罗可可艺术的特点1. 流动的线条和曲线罗可可艺术以流动的线条和曲线为特征,这些线条追求优美、柔和的形态,并经常与自然界的元素相结合,如花朵、藤蔓等。

线条的流动性使作品产生了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2. 优雅的装饰性罗可可艺术注重装饰和细节,作品中充满了精细的雕刻和铺绣,尤其是利用壁画、壁炉、壁橱等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

这些装饰元素以雕花、镂空、金箔等方式呈现,丰富了艺术品的层次感,使之显得富丽堂皇。

3. 明亮的色彩罗可可艺术中常使用明亮的色彩,如粉红、浅绿、柔和的蓝色等。

这些色彩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和罗可可时代人们对自然和快乐生活的向往相吻合。

三、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1. 卷曲卷曲是罗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用来装饰家具、壁画、雕塑等。

它指的是将线条或纹饰以曲线的形式表现,通常呈现出旋转、螺旋、波浪等形态。

卷曲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流动感和动感,使之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2. 剖面雕刻剖面雕刻是一种在立体物体的表面上进行的雕刻形式,常用于装饰家具、墙面和天花板等。

剖面雕刻可以使物体表面呈现出精细的纹饰和图案,使整体更加丰富多样。

3. 淡雅粉色淡雅粉色是罗可可艺术中常用的色彩之一,它体现了罗可可时代对优美、柔和的追求。

淡雅粉色常用于墙面、家具和装饰品的涂装,使室内呈现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4. 壁炉壁炉是罗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它被视为贵族生活的象征。

罗可可风格的壁炉通常由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富有华丽的装饰。

壁炉成为了当时居室中的焦点,也是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四、罗可可艺术的影响与传承罗可可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同地区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18世纪洛可可艺术

18世纪洛可可艺术

其轻快的形式已彻底摆脱了宗教题材,从而在反
映时代特征上迈出了一大步。代表画家有:华托、 布歇、弗拉贡纳尔等。
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
• 一般解释为:用贝壳堆砌的工艺(或假 山),也称作路易十五样式。 • 它的表面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绘画有着很大 的差别。 • 善对 “性”的表达。 • 是当时的前卫艺术。
性质
反宗教改革、炫耀皇 皇家贵族享乐的谈情 家贵族威严的艺术 说爱的艺术
《闩》弗拉贡纳尔 那个时代的典型作品,爱情与偷情是最热门的题材。画中描绘一对偷情 男女抢夺门闩的情节,卡拉瓦乔的排光法令“剧情” 淋漓尽致。。。这类 作品应该说有一定“揭露”意义。。。(卡拉瓦乔、伦勃朗的影响。。 )
秋千——弗拉贡纳尔 此作品让人想起布歇的画风。 豪门的后花园内,荡秋千的 女人有意无意间甩落了一只 鞋,而原本偷窥其美色的某 公子下意识地去接鞋子而摔 倒且暴露了自己。此画被认 为是洛可可绘画重要的代表 作之一。很难说作者是否无 聊,但他确实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一种低俗与无聊的真实。 画面充斥着轻浮放纵的气氛, 笔法轻柔暧昧;色彩明瑰富 于层次;环境有雍容幽古之 气。画中女人荡开的粉色裙 衫与形体的动势非常协调。 此作品景色怡人,内容格调 却低下,是一个矛盾体。
浴女——弗拉贡纳尔 构图像一个滚动的圆,人体似乎同河流、树木、云朵一 起在旋转,别致而充满诱惑。造型、情节、想象力,光与色的融合,。。。 鲁本斯的影响。。。又能联想到后来的印象派绘画。
《狄德罗肖像》 ——
狄德罗的睿智与深邃通过眼 神、姿态、手势、掀动的页 脚、快速而流动感极强的色 彩笔触描述的十分真切。。。 弗氏的技巧很丰富,刚才我 们看的画作很细腻,但他粗 犷写意式的笔调和造型依然 动人。此画笔触奔放,色彩 丰富,是一种灵动激情的趣 味。

洛可可风格名词解释

洛可可风格名词解释

洛可可风格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

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洛可可最先出现于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

路易十五登基,给宫廷艺术家和一般艺术时尚带来了变化。

在老国王在任的晚期,巴洛克设计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

这些元素在尼古拉斯Pineau的建筑设计上有明显的表现。

在摄政时期(1715-1723年,路易十五还是个孩子,政权由其叔摄政),宫廷生活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艺术风格亦随之而转变,最初在皇宫,然后是整个法国上层社会。

纤细和轻快的洛可可风格设计被视为是伴随着路易十五的过度统治而来。

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

除此之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特色。

17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中国风的影响。

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表现在让-安东尼·华托和佛朗索瓦·布歇的作品中。

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像和精细的图腾。

不过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开始与大量不同的特征融合,包括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

这种艺术形式在法国迅速蔓延至德国和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风格融合。

18世纪,英国一直视洛可可风格为“法国品味”,较少用于建筑上,主要表现在银器、陶瓷等。

当时意大利移民的艺术家像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尝试将洛可可风格带入英国。

而在爱尔兰工作的瑞士人拉法兰契尼兄弟也作出同样的尝试。

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被拿破仑从法国剔除出去。

但到约1830年代,洛可可风潮正逐渐退去时,英国人才开始要“重振路易十四的歌德式风格”——亦即把洛可可搞错了,并且以大量的金钱,购买经过过分涨价的二手洛可可风格物品,其实当时这些物品在法国几乎无法出售。

西方美术史名词解释

西方美术史名词解释

巴洛克:与反宗教改革有关。

有着豪华的特色,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综合性,浓重的宗教色彩,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洛可可:罗可可艺术也被称为艳情艺术,其特点是:纤细轻巧、华丽繁琐、空洞虚伪、矫揉造作,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带有浓郁的脂粉气。

新古典主义:在艺术题材、样式、风格等方面,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为榜样,重素描,轻色彩;中立性情感性。

浪漫主义:以理想主义的、浪漫、夸张的想象力。

写实的造型手法,描绘艺术家对现实的理解。

现实主义:反对僵化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坚持表现当代生活。

超现实主义: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结合。

巴比松画派:仅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模式。

揭开了 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

他们厌倦都市生活,信奉“回归自然”印象主义: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摒弃了16世纪一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新印象主义:根据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又称“分割主义”敷色是用点彩的方法,又称“点彩派”。

进一步发展了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

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

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野兽派: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答:应该是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整个欧洲迅速传播。

洛可可艺术在视觉艺术、室内装饰、家具设计、时装等领域都有所表现。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装饰性和精细性:洛可可艺术注重装饰和精细的细节处理。

作品中常见的特征包括曲线、卷曲、缠绕和植物纹样的运用。

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柔和、优雅、轻盈的形象,以及细腻的色彩和光线效果。

2. 轻松和愉悦的主题:洛可可艺术倾向于表现欢乐、休闲和享乐的场景。

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包括田园生活、贵族社交、宴会、花园游乐等。

这些场景强调人们的愉悦感和快乐生活的追求。

3. 柔和与浪漫的色调:洛可可艺术中常使用柔和、浪漫的色彩调配。

粉色、淡黄色、淡绿色等色彩常被运用,以营造出柔和、温暖和浪漫的氛围。

4. 曲线和卷曲的设计:洛可可艺术中的设计经常使用优美的曲线和卷曲形状。

这种设计语言常出现在建筑、家具、壁画、雕塑等方面,赋予作品优雅和流畅的感觉。

5. 自然与人工结合:洛可可艺术中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相结合,常见的是将植物纹样和曲线形状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生动、丰富和优美的装饰效果。

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达到巅峰,其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它与巴洛克艺术相比,更注重细腻的装饰和轻快的氛围,展现出一种富丽、优雅和奢华的审美。

洛可可艺术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18世纪欧洲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洛可可艺术赏析

洛可可艺术赏析

2、洛可可与巴洛克的异同
• 同:都起源于16-17世纪,都是一种贵族化艺术, 都追求奢华、虚而不实的装饰,讲究极度完美的 形式; 题材,多与宫廷和贵族生活有关。 异:①起源地不同,巴洛克为意大利;洛可可为法 国。②装饰形式不同,巴洛克特点为扭曲和漩涡状 的装饰,在运动中表现热情和奔 放的激情;洛可 可特点是不对称、草叶、小弧形和女性化的装饰, 体现一种无比奢靡的生活。
《圣乔治杀龙》
《梳妆的维纳斯》
二、蓬巴杜夫人
(1721—1764)
原名让娜· 安托瓦内特· 普瓦松, 对推动洛可可艺术的发展起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
偏爱豪华风格,引导了 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 发了洛可可艺术。
三、华托(1684—1721)
法国画家安托尼·华托,“洛可可”风格奠基人。 绘画作品中人物多以尖鼻、小嘴、细指为特点,画面用 色也极为鲜艳。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感伤是华托作品中的 典型意绪。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 ③风格:巴洛克比较华丽,宏伟,热情奔放,强 调力度、变化 ,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 性 ;充满阳刚之气; • 洛可可艺术比较小巧,精致、轻盈、甜美而优雅, 强调优美与轻巧 ;呈现阴柔之韵,略显矫揉造 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有艳情 主义倾向。 • ④巴洛克奉献绐王权;洛可可致力于个人快乐的 寻求,更加彻底现实化的。
高超的运用色彩的能 力,将一个极为世俗 的场景赋予了理想化 的梦幻情境。
《发舟西苔岛》 1717年
荣膺法兰西美 术学院院士
《任性的女人》 1718年
优雅 明丽
四、布歇(1703~1770)
弗朗索瓦·布歇,“皇家首席画师”,最能符合 贵族享乐需要的艺术家,高雅细腻的艺术品味之 代表,洛可可艺术的灵魂人物,晚年升为皇家美 术学院院长。 擅长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常 以女神和天使为描绘对象,使古典的神话题材充 满了人间的欢乐气氛。 风格花俏,技巧纯熟,善于 运用明亮的色彩和新颖的手 法。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罗可可(1723-1804)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画家、版画家和素描家,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先驱。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深受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作品中常出现优雅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构图和精细的细节。

1. "罗可可"(Rococo):罗可可是一种装饰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法国。

它注重细腻而华丽的线条、繁复而富有装饰性的图案,以及明亮而柔和的色彩。

罗可可艺术常被视为反映了贵族社会的奢华和放纵,因此也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2. "素描"(Sketch):素描是一种绘画技法,以线条和阴影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罗可可擅长素描,他的素描作品通常具有流畅而富有动感的线条,能够捕捉到人物和场景的瞬间印象,从而使观者感受到生动的气息和情感。

3. "版画"(Printmaking):版画是一种将图像从平面的木板、金属板或石板上转移至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的艺术形式。

罗可可也是一位优秀的版画家,他运用清晰的线条和复杂的纹理来表现各种主题,使之更加生动和精致。

4.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罗可可被广泛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研究和借鉴。

罗可可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古典建筑和神话题材,他注重恢复古代艺术的理性和秩序,强调对人类形象和人性的表达和理解。

5. "构图"(Composition):构图是指在一幅艺术品中各种元素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

罗可可的构图常被认为是具有高度安排和谐的,他通过精确的空间安排和角度选择,使人物和背景之间形成独特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一种流动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6. "细节"(Detail):细节是指艺术品中小而精细的元素,通常指画面中的纹理、阴影、柔和的细线和微小的描绘。

洛可可概念

洛可可概念

洛可可概念洛可可,源自法语词汇Loco,原意为疯狂的或颠狂的。

在日本,这个词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了,特别是在二次元文化的圈子中。

洛可可(Lolita)最初是由日本人打破了西方对成人儿童连衣裙的定义而产生的。

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稚气十足、充满童真气息的服饰。

这种风格的服装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慢慢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洛可可,也被称为罗莉塔,是一种具有童话色彩的特殊风格,通过精美的服装、化妆和配饰来展现女性儿童般温柔、天真、清纯的形象。

这种风格的核心是展现女性内在的柔弱和世俗之外的心灵世界。

洛可可的文化范围很广,既包括服饰、美容和礼仪,也包括音乐、绘画和小说等等。

这种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二次元文化的媒介,如漫画、动画、游戏等等。

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洛可可知识和文化,而且这种文化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

洛可可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

最早的洛可可形象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欧洲法国。

当时的洛可可是一种富丽堂皇、饱含浪漫情怀的艺术文化,表现为华丽的宫廷服饰和精美的绘画作品。

但是,现代的洛可可与十七世纪的洛可可有些许区别。

现代的洛可可不再是一种富贵和奢华的象征,它更多地呈现出一种返祖而完美的美感,同时也代表了对自我追求的信仰,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洛可可风格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面料、颜色和配饰等方面。

洛可可服饰强调腰身的线条,将身体压缩成玲珑有致的形状,更注重细节,会使用柔软、丰富的面料和细致的花边、蕾丝、结和蝴蝶结等细节装饰。

洛可可服饰的颜色以粉色、淡蓝、淡紫等轻盈柔和的色调为主,同时也会加入黑色作为对比色。

除了服饰之外,洛可可的化妆和发型也非常重要。

洛可可化妆通常以清爽、粉嫩的颜色为主,注重突出娇柔少女的气息;发型也以卷曲、纤细、柔软的也为主,最常见的是盘发、小辫和蓬松的发髻。

洛可可在日本已经形成了千变万化的风格,有蕾丝洛可可、甜蜜洛可可等等不同风格。

同时,各种不同风格的扮装与化妆也逐渐成为一种当代文化。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时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
征是娇艳雅致、轻快活泼、精致柔和的风格。

洛可可风格兴起于18世纪20年代,是一种反对巴洛克风格的新艺术形式。

它以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宫廷生活的追求为特征,成为贵族阶层及其府邸装饰的主流。

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细腻的装饰,从建筑到绘画和家具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精致的细节。

在建筑方面,洛可可风格常常采用曲线形的建筑形式,如扭曲的柱子和弯曲的楼梯等,以塑造出轻盈的感觉。

绘画方面则常常以柔和的色调呈现,表现出浪漫与优雅。

家具方面,洛可可风格常用曲线和弧形设计来增加家具的柔和感,还常常以精美的花纹和装饰来点缀,使其更加细腻华丽。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洛可可风格注重对自然的表现。

在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常常出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元素,如花卉、细叶和藤蔓等。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一种愉悦的感觉。

洛可可风格也以其独特的主题内容而著名。

它通常以宫廷生活、爱情和欢乐为题材,这些主题常常以寓言和幻想的方式来表达。

洛可可风格的作品常常用娇柔优雅的妇女形象、可爱的天使和浪漫的情侣等形象来传达这些主题内容。

总体来说,洛可可风格是一种以精致细腻的装饰、对自然的崇尚、浪漫、优雅的特点为主的艺术风格。

它在18世纪欧洲的
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崇,成为当时社会上流阶层的主流艺术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名词解释

巴洛克与洛可可名词解释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巴洛克:•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

而在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

在法语中,"Baroque"成为形容词,有"俗丽凌乱"之意。

•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性的作品",其原本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

而现在,这个词已失去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在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发起的,在17 世纪的欧洲普遍盛行,是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洛可可:•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

前任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设计风格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而洛可可艺术,即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

•在摄政时期,宫廷生活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艺术风格亦随之而转变,由皇宫逐渐渗入整个法国上层社会,洛可可纤细和轻快的设计风格被视为是伴随着路易十五的统治过渡而来。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洛可可

洛可可

巴洛克时期:
“透视法”对绘画艺术而言,、有其独 特的见解和看法,当时人们将透视法用于 室内天花板上,创作宽阔、雄伟、动感华 丽、浪漫 六、饰品: 1756年的法国音乐钟;用青铜镀金材 料制成,钟表面采用简单的白瓷,暗示它 的基本功能,图形复杂、豪华。
洛可可
一.定义:洛可可发端于路易十四晚期,流行于路 易十五年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 也称“路易十五式”洛可可即“岩状工艺” 和 “贝壳工艺”两个词引申而来,泛指从室 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塑以及家具、 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 艺术风格。
二.历史背景:洛可可风格的产生条件和前提是封 建贵族的腐朽和享乐生活的需求, 是其走向衰落和死亡时的穷奢极 欲,生活上的无限空虚和矫揉造作。 洛可可艺术的本质是为末落的封建 贵族服务的,它的基本追求是奢侈、 豪华、富丽,而表现的情调和趣味是 矫纵,庸俗和充满脂粉气,在局部处 理上﹙色彩搭配,用镜面扩展空间, 曲线飘逸所产生的轻巧感等﹚和施工 制作精良方面,都有值得肯定的东西 对于我们今天的室内设计者有所裨益。
三.建筑特点: 洛可可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内装方面,与 巴洛克的风格区别比较微妙,简单的说洛可可 装饰将不同的建筑元素﹙如墙面与屋顶,墙与 柱﹚融合在一起,而巴洛克则主要体现在建筑 元素和空间构成上。 四 室内元素特征: 1、墙面:多为白色,也有刷成浅灰、玫瑰、淡绿等 柔和颜色。以及灰泥塑成的纹样和强线边 框多漆成金色或银色。 2、顶面:多为平顶,蓝色或画出透视感很强的彩 画,也有灰泥塑出洛可可式浮雕纹样,顶 棚与墙的过渡呈弧形。 3、地面:大理石、瓷砖、地毯。
五、家具: 材料:像木、玫瑰花、桃花芯式的、也有哥 特式、仿古典主义的和中国式的, 弯曲的小木梳浮雕,火焰形纹饰、 团花加卷草、涡卷、写实的花朵与 叶子、龙爪圆雕、绶带、垂穗、花 瓶形、尖卷形、和三瓣叶形,还有 字纹,这种雕式被称作“齐彭代尔 式 平浮雕”色彩,白色为主色调,淡 绿

洛可可艺术Rococoart

洛可可艺术Rococoart
洛可可藝術 (Rococo art)
9712066 張峰源 9712087 羅升威 9825043 張彣慈 9832001 曾貝瑛
起源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是法國十八世 紀的藝術樣式,風格纖巧、精美、浮華、 繁瑣。
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 興起的。
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 和 義 大 利 文 Barocco 合 併 而 來 。 Rocaille 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 的室內裝飾物 ,而Barocco 即巴洛克 (Baroque)。
Jean Honroe Fragonard
1732年4月5日~1806年8月22日
是法國洛可可時期最後一位重要代表畫家
《鞦韆春光》 1762年,聖朱利安希望畫中女孩可以由一位主 教為她梳妝,而他本人,就可以鞦韆一窺女孩 的裙襬風光,這個請求被朵揚以敗壞社會道德 的理由婉拒,不過朵揚因此向聖朱利安推薦法 戈納。在主人翁以及意境上的稍作修改,法戈 納於同年完成了成為他洛可可風格的著名作品 之一。
心得
皇宮貴族的生活很美好,畢竟他們要什麼有 什麼,天天都吃喝玩樂的,茶來伸手飯來張 口的,光鮮亮麗的外表總有人幫他們打理好 好的,只能說生在那個時代真的很不錯的感 覺,但是回頭一想,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很沒 有自我呢?有時候,想要的都擁有了,會不 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這些都值得我 們好好深思的問題呢!
華都
Antoine Watteau
出生:1684年10月10日
逝世:1721年7 月 到達還是離開西地島爭論不 休。雖然華都的畫作中描畫 的都是華麗高雅的場景,但 其中含有潛藏的憂鬱氣氛, 感覺到生活的瑣碎和無奈, 在18世紀的畫家中,他是最 具有現代氣息的。

洛可可

洛可可


建筑
•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 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 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 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 纷,形式多样是人生现世享 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 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 宫殿上。
• 洛可可装饰主要表现在室内, 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题材常 为蚌壳、卷涡、水草及其它植 物等曲线形花纹,局部点缀以 人物。 • 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 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他 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 性和巴洛克的喧嚣的放肆。他 们要的是更娇媚、更温软、更 细腻而且也更锁碎纤巧的风格 。 洛可可装饰的代表作是巴 黎苏比斯府邸的客厅。
圆明园
• 圆明园西洋楼
• 从词源来看,rococo 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 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 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 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状工艺)为 travail 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 」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 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 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 」。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 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 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凡尔塞宫
• 小特里阿农是路易十 五为他的情妇蓬巴杜 夫人(那位“洪水” 夫人~)建造的
小特里阿农宫
丹麦克里斯蒂安堡宫
• 克里斯蒂安堡宫最早建于17731775年间。当时的克里斯钦六 世国王为了享乐,将旧王宫(哥 本哈根宫)夷为平地,在此基础 上建造了一座显赫、华丽、舒 适的新宫。由于此宫是克里斯 蒂安六世国王的寝宫,故名克 里斯蒂安堡宫。 • 克里斯蒂安堡宫具有欧洲 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 。自1849年起,克里斯蒂安堡 宫开始用作国会场所。现在的 克里斯蒂安堡宫是丹麦议会所 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 • • 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 伊格维德 设计

洛可可

洛可可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

“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

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

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

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

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

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

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

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

洛可可

洛可可

1、洛可可艺术的概念及其背景洛可可(Rococo)是意大利的巴洛克(Baroque)和法语中岩石(rocaille)和贝壳(coquilles)的复合词。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

洛可可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的法国,大致持续到18世纪末,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是洛可可从室内装饰拓展到建筑,继而又影响到绘画、服饰等,最后出现在文化艺术的每个角落,在当时的欧洲风靡一时。

2、洛可可建筑1715年专制的路易十四去世后u,王公贵族纷纷离开了枫丹白鹿王宫,住进了一些新的小型居室,同时以一些随意自然的小东西装饰生活,整个建筑风格,由原来巴洛克式的伟大、静穆、严庄转变为轻松、优雅、可爱,这就形成了洛可可风格。

同时,不同于巴洛克,洛可可把建筑设计的重点变成了从建筑外部转向内部的装饰。

1730年,波付朗为苏比兹公爵府内部进行改造,其中的公爵夫人的少龙被誉为“法国洛可可艺术的杰作”,椭圆形的沙龙由8根壁柱和8个弓门(其中3个镶镜面,4个位窗户,一个作为入口)围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可可美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是整个法国贵族产生的一种时代风格,以奢靡、奢侈、美丽等词语为特征。

虽然它在西方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瞥,但它留下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将永远被记录在艺术史上。

“洛可可”一词诞生于法语。

洛可可洛可可是法国Rocaille和coquilles的组合。

意思是“贝壳”或者“岩石工艺”。

背景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处于全面对外扩张时期,国家内外矛盾处于相互制约的和平状态。

当时法国无论是文化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欧洲最强的,所以法国自然成为了整个欧洲的中心。

在路易十四时期,备受推崇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巴洛克”,有“不规则珍珠”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怪诞”、“怪异”的意思。

当时,在文艺复兴末期和宗教改革初期的欧洲社会,巴洛克诞生于——年的法国,欧洲艺术和思想的中心。

它摒弃了以往优雅稳重的风格,代之以表现出热情、怪诞、华丽和充满阳刚气息的艺术特征。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为了稳定皇权,路易十四有意识地让当时的贵族陷入放荡的状态,以便更好地统治国家。

于是他开始建
造现在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邀请当时的贵族,让他们的生命溜走,尽情享乐。

但是,后果是,它可能耗费了当时法国几乎一半的财政收入。

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五继承了王位。

在经历了当时法国优雅、怪诞、庄重的巴洛克风格之后,喜新厌旧的贵族们开始了新的风格尝试,也是为了在充满繁文缛节的宫廷生活中做出改变。

他们开始放任自流,路易十五很快也加入进来,不顾当时的社会形势,开始了他荒谬而漫长的统治生涯。

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法国与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乾隆时期有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

风格清新素雅的瓷器、丝绸、家具等物品很快俘获了当时的法国贵族,为洛可可风格的形成立下了一把火。

与此同时,火焰越烧越旺,出现了一个加柴火的人,3354庞巴杜夫人,或者可以说是她掌管着火焰。

由于蓬帕杜夫人特别受到昏君路易十五的喜爱,带有强烈女性色彩的洛可可风格开始席卷法兰西。

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欢带有中国色彩的装饰品,于是“洛可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美术
洛可可画派的代表画家鲍彻的艺术品位和绘画技巧得到了启蒙理论家和批评家狄德罗的高度评价。

但他的画通过迷人的场景描绘女性身体,认为这些画只适合吸引那些行为不雅、思想肮脏、沉溺于享乐的社会渣滓。

在他的画作中,鲍彻最喜欢的描述是女性显著的身体特征,如光滑细嫩的臀部和饱满的胸部。

鲍彻是蓬巴杜夫人的皇家画家之一。

鲍彻创作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这位女士的不断追求和倡导。

如何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表现女性的曲线、多变的女性性格、女性的内心感受等复杂的东西,试图把整个硬朗阳刚的法国变成一个具有女性柔美的妩媚多情的少女。

绘画是最好的外在展示方式。

在路易十四的努力下,法国的财富、文化、领土和影响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新君主上台后就迫不及待地享受这个富强的国家,贵族们的生活状态,使得他们无视伦理,蔑视宗教,追求精神和肉体的终极享受。

因此,轻快欢快的内容和形式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主题,绘画的主题也侧重于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大部分内容描绘的是男女在风景园林中的亲密互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画中的男女主角很多都不是夫妻或恋人,很多都是在偷情的场景中。

画中的主要对象不再是宗教人物,而是画家以人为中心,开始注重对人的细节描写。

由于当时对东方文化的执念和追求,很多画作的主题都确定了描绘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国家和文化。

从此,这些带有刻板印象的东方人形象深深地烙进了西方历史。

一方面是气氛暧昧、挑逗性强的轻松舒适的场景代替了虔诚的信仰主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所描绘的内容贴近生活,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肆意放纵和奢靡享乐。

风格暧昧,梦幻,蒙太奇。

有些画表现出当时的创作主流并不关注国家、宗教等事物,试图褪去中世纪以来一直在塑造人的端庄矜持的形象,试图展现人类尽管堕落却真实的一面。

构图的特点是构图的对称性在绘画场景中不是那么讲究,或者可以说是致力于追求画面上的随意感,画面的细节会点缀上洛可可风格精致、慵懒、奢华、繁琐的特点;其线条和线段温和柔和,装饰主题具有自然的感觉,运用S形、C形等弯曲的曲线,柔和淡雅的色彩。

色彩细腻淡雅,人物纤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