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名词解释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2013年
国
发病率(1/10万)
750 0.64 0.24 0.348
病人数(万)
8000 7.4 2.9 3.5 74
死亡人数(万)
30 0.0052 0.0067 0.0042
疟疾流行分布图绘出 全球22亿人面临疟疾威胁
北京科技报消息:2005年3月10日,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发 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超过5亿人感染疟疾。 而感染疟疾的高危人群数量多达22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人 口的三分之一。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儿童。疟疾每年夺去的生命要 超过被认为是世界头号传染性疾病的艾滋病,它是人类的头号杀 手。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疟疾却未能像艾滋病一样引起人们的关 注。更重要的是,虽然疟疾在某些地区已被消灭,但由于携带疟 疾病毒的蚊子不可能被全部消灭,所以,疟疾在威胁全人类的安 全。 全球疟疾流行分布图显示,疟疾的分布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 地区,北纬60°和南纬45°之间的地带都有疟疾发病,令人忧虑 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 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疟疾原有的分布格局。
(1)获得性非消除性免疫
(2)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3)免疫力随原虫数的消长而消长
(4)能杀灭大部分原虫
1.先天性免疫
(1)Duffy血型阴性基因的黑人 不感染P.v
(2)镰状RBC贫血患者
不感染P.f
RBC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不感染P.f
2.获得性免疫
(1)种和株的特异性,同株不同发育阶 段的特异性。 (2) 免疫逃避
三、 致病(Pathogenesis) (一)潜伏期
潜伏期 = 红外期发育所需时间
+ 达到发热阈值所需时间 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的血中最低原虫数. 潜伏期取决于疟原虫种类、子孢子数量、宿主
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词解释
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词解释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寄生虫在特定机会下可以引发疾病的一类寄生生物。
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寄生在宿主体内获取养分的生物体,常见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和线虫等。
机会致病寄生虫的病原学特点是寄生在宿主体内,能够通过直接接触、进食感染或虫媒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这类寄生虫的感染通常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或行为习惯等机会因素才能完成寄生过程,因此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与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相比,机会致病寄生虫在人群中感染率较低,但其疾病危害性大,容易引发严重的疾病。
原虫是一类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单细胞寄生虫。
机会致病的原虫包括原虫性脑膜炎原虫、原虫性阑尾炎原虫等。
原虫性脑膜炎原虫是一种通过伊蚊叮咬等途径传播的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和淋巴系统中,引起脑膜炎等病症。
原虫性阑尾炎原虫则多见于中小肠,引起慢性阑尾炎等疾病。
蠕虫是一类以多细胞结构为基本单位的寄生虫。
机会致病的蠕虫包括包虫、钩虫、蛔虫等。
包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草原地区的细长带状蠕虫,通过摄食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寄生在肝脏、肺部和其他脏器中,能造成包虫病等疾病。
钩虫是一类可经皮穿刺感染人体的蠕虫,其幼虫可以通过行走在土壤上或周围环境中,进入人体皮肤,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脏和肠道,引发钩虫病等疾病。
蛔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寄生虫,孕妇和儿童易受感染。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和贫血等疾病。
线虫是寄生虫中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虫,广泛分布于水域、土壤、蔬菜和动物体内。
机会致病的线虫包括钩螈、弓形线虫等。
钩螈是一类通过水源或食源感染人体的线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中,引发痢疾等疾病。
弓形线虫是一种通过感染感染不洁水源或食物而引起人体感染的线虫,寄生在人体中引起脑部和眼部病症,造成弓形虫病等严重疾病。
机会致病寄生虫在预防和控制上需要注意加强环境卫生,减少虫媒传播的可能性,并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以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寄生虫病例筛查和治疗,及时干预和治疗感染病例,对于预防和控制机会致病寄生虫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丝虫热:丝虫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的同时多伴有突然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蛔虫或钩虫性哮喘:蛔虫或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在人体肺部引起的炎症。
4.蛔虫病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蛔虫性肉芽肿。
5.肺蛔虫症:蛔虫感染引起的单纯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表现。
6.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
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7.圆叶目绦虫:圆叶目绦虫包括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
头节上有吸盘,孕节无子宫孔,成节与孕节的形态差别大,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
8.囊虫病:是有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而引起的疾病。
依寄生部位分为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皮下结节、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
囊虫病是由食入链状带绦虫卵引起的寄生虫病。
9.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10.继发性棘球蚴感染:在人体内寄生的棘球蚴囊壁破裂后,囊液溢出,其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造成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11.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
12.链体:绦虫成虫颈部以后的节片称为链体,包括幼节、成节、孕节。
13.似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中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14.包虫病:人误食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在体内发育为棘球蚴所致病变15.阿米巴病: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人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引起肠阿米巴病。
原虫名词解释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1903)是人类肠道中的致病性阿米巴原虫,可引起阿米巴病,包含阿米巴结肠炎和肠外脓肿。
阿米巴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种致死性寄生原虫病。
(生活史)人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适宜宿主。
生活史简单,包含具感染性的包囊期和可增殖、侵入组织的滋养体期。
感染期:为含4个核的成熟包囊。
感染期包囊经口摄入后,在回肠末端或结肠〔中性或碱性环境〕,由于囊内虫体活动以及受肠道内酶的作用,囊内虫体脱囊而出。
4核的虫体经三次胞质分裂和一次核分裂开展成8个滋养体,随即在结肠上端摄食细菌并进行二分裂增殖。
滋养体是虫体的侵袭形式,也是致病时期。
滋养体可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也可随血流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滋养体可随坏死组织脱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滋养体在肠腔内下移的过程中,随着肠内容物的脱水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刺激,可形成圆形的包囊前期,然后分泌成囊物质形成包囊,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核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生活史要点:4核包囊是感染期。
人多因摄入被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
包囊对40℃以上的高温、-5℃以下的严寒和枯燥敏感。
包囊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1个月(致病)1.致病机制与虫株致病力、寄生环境和宿主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滋养体表达的致病因子可破坏细胞外间质、接触依赖性地溶化宿主组织和抵抗补体的溶化作用,其中破坏细胞外间质和溶化宿主组织是虫体侵入的重要方法。
溶组织内阿米巴分泌的黏附分子(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可抑制性凝集素、半胱氨酸蛋白酶、阿米巴穿孔素和脂磷酸聚糖分子等)是重要的毒力因子。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凝集素可介导滋养体吸附于宿主结肠上皮细胞;穿孔素可使靶细胞形成离子通道,导致宿主细胞受损、溶化;半胱氨酸蛋白酶可使靶细胞溶化,或降解补体C3为C3a,也可降解IgA。
滋养体首先通过凝集素吸附于肠上皮细胞,然后分泌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破坏肠黏膜上皮屏障和穿破细胞,最终杀伤宿主肠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引起溃疡。
寄生虫名词解释
昆虫的孳生地:指的是昆虫成虫产卵及幼虫发育的地方。
成蚊的生殖营养周期:指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分三个阶段:①寻找宿主吸血,②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③寻找孳生地产卵。三个阶段所需的时间决定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速度,并受栖息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逆行性感染:蛲虫在人体肛周产卵,虫卵可在肛门附近孵化,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寄生部位发育成成虫,这种感染称逆行性感染。
EPG:每克粪便中ຫໍສະໝຸດ 虫卵数,可以反映人体感染寄生虫的严重程度。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丝虫的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虫卵肉芽肿: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在虫卵周围出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
环卵沉淀试验(COPT):是以血吸虫卵为抗原的特异免疫血清学试验,当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的抗原物质经卵壳微孔渗出与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结合时,在虫卵周围形成特异性的沉淀物,即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反应。
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寄生于门静脉以外的其他部位时对机体产生的损伤。
何博礼现象:血吸虫感染的急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周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在光镜下呈火焰状放射状排列,称为~。
全变态:生活史阶段在卵之后又幼虫、蛹、成虫等期,其特点是要经过一个蛹期,各期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差别显著。
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输送的作用。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内经历了发育、增殖或发育和增殖的阶段,才能传播到新的宿主。
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过程的总和,称~
人体寄生虫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的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以对方为居住场所,从对方获取营养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并使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
(即寄生关系中获利的低等动物。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到损害的人或动物。
分为终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等。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不能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此幼虫若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仍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的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界环境。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处于隐性感染的状态,即不引起临床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出,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时,它们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为增强,导致宿主致病甚至死亡。
这种寄生虫称之。
(粪类原线虫、兰氏贾第虫、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发育史过程中,可分为多个发育阶段,其中能侵入人体且能继续生存定居及发育繁殖的阶段,称之。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之。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以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之。
免疫逃避: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在宿主体内繁殖或长期生存的现象。
传染源:带有寄生虫排离阶段的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的总称。
原虫:能寄生在人体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具有能独立完成全部生命活动的.一整套完整的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1、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2、伴随免疫:血吸虫等蠕虫感染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对体内活成虫无作用,但可作用于新入侵的童虫抵抗在感染,这种免疫状态称之。
3、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4、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5、幼虫移行症: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该宿主体内移行,侵袭器官组织,引起局部或全身的临床症状,称幼虫移行症。
6、寄生虫:暂时或永久的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带来损害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7、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人或动物。
8、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9、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即可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0、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由地传播者的寄生虫病与寄生虫感染。
12、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人受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13、免疫逃避: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继续存活、繁殖的现象称之。
14、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人。
15、异位寄生:异位寄生是指某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症状和体征。
16、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互交替进行形成的一种生殖方式。
17、机会治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而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原生动物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是原生生物当中较接近动物的一类,简称原虫。
由单细胞所组成,异养生活,能够运动。
但是有些物种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如眼虫,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又能运动,并像真正的动物那样进食。
动物中排除原生动物,剩下的多细胞动物被称为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中有了组织分化的被称为真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都属于原生动物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都是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
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常见的原生动物包括: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纤毛虫、鞭毛虫、吸管虫、蓝氏贾第虫等。
071 原虫概论
内质:呈溶胶状,含有细胞核、内含物和多种
细胞器,为原虫代谢和营养储存的主要肠所。
5
由细胞膜分化形成,在电镜下才能看到, ①膜质细胞器: 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参与细胞能 量合成代谢
⑵细胞器
按功能 分三类
伪足 鞭毛 ②运动细胞器: 纤毛 波动膜 胞口 ③营养细胞器: 胞咽 胞肛
11
①二分裂 ⑴无性生殖 ②多分裂 ③出芽生殖:
母体先经过不均等细胞分裂,产生一个 或多个芽体,再分化发育成新个体。
4.生殖:
⑵有性生殖 ①接合生殖 ②配子生殖。
世代交替:即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交替进行完 成生活史,称世代交替。如疟原虫。 12
四.致病特点: 1.增殖作用:原虫侵入人体,经过增殖 达到一定数量时,对人体造成损害,导致两 种后果: ①破坏细胞:如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
统计我国有艾滋病者约有100万)。
这类致病原虫称机会性致病原虫,常 见有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14
名词解释:
※原虫(protozoon):为单细胞真核动物。
※滋养体(trophozoite :具有运动、摄食功
能,为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阶段。
※包囊(cyst):处于静止状态,是原虫的感 染阶段。原虫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囊壁包围虫体,形成不活动的包囊或卵
基本结构由胞膜、胞质、胞核三部分组成。 1.胞膜:
包裹于虫体表面,也称表膜或质膜,电镜下由一层或一层以上 的单位膜构成。表膜可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表膜还具有不断更 新的特点,并且已经证明
表膜上的蛋白分子中具有配体、受体、酶类及其他抗原成分。
表膜还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及侵袭等多种生理功能。
医学原虫名词解释
医学原虫名词解释1. 什么是医学原虫?医学原虫是一类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微生物。
它们属于原生生物门,通常以单细胞的形态存在。
医学原虫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包括原虫感染症和寄生虫病。
它们经过生物传播,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空气等途径传播给宿主。
2. 常见的医学原虫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医学原虫及其相关的疾病:2.1 锥虫•锥虫是一种栖息于淡水或海水中的原虫。
•锥虫感染会导致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锥虫病主要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引起。
2.2 科氏原虫•科氏原虫是一种通过叮咬传播的原虫,被感染的人会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科氏原虫感染常见于热带地区,由蚊子传播。
2.3 耶尔森氏贾第鞭毛虫•耶尔森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耶尔森氏贾第鞭毛虫感染会引起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耶尔森氏贾第鞭毛虫通过摄入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给宿主。
2.4 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是一种可以引起阿米巴病的原虫。
•阿米巴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阿米巴原虫通过摄入含有寄生虫卵的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给宿主。
3. 预防与治疗针对医学原虫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预防医学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应避免饮用未经过滤或消毒的水源,尽量食用煮熟的食物。
3.2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特别是在接触可能带有医学原虫的环境后要及时进行清洁。
3.3 医药治疗•医学原虫感染的治疗包括使用特定的抗原虫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原虫药物如氯喹、甲硝唑等。
4. 结语医学原虫是一类常见的病原体,引起了许多疾病。
预防医学原虫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针对医学原虫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加强对医学原虫的认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学原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原虫名词解释
医学原虫名词解释
医学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它们通过吸收营
养和分泌废物来生存,并且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以下是
医学原虫常见的名词解释:
1. 阿米巴:一种常见的医学原虫,可以引起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性肝
脓肿等疾病。
2. 锥虫: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医学原虫,可以引起锥虫病
等疾病。
3. 毒素:一种由某些医学原虫产生的有毒化合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 荚膜阿米巴:一种特殊类型的阿米巴,其细胞表面覆盖有荚膜,使
得其更加耐药和难以治愈。
5. 弓形体:一种常见的医学原虫,可以通过感染家畜或野生动物而传
播给人类,引起弓形体病等疾病。
6. 血吸虫: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血管中的医学原虫,可以引起血吸
虫病等疾病。
7. 滴虫: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生殖道中的医学原虫,可以引起滴虫病等疾病。
8. 瘤胃原虫:一种寄生在反刍动物的胃中的医学原虫,可以影响其消化系统和健康。
以上是医学原虫常见的名词解释,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医学原虫及其相关疾病。
原虫
(四)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因有些病的流行传播与蜘蛛昆
虫类有关,蜘蛛昆虫是疾病的传播者。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称为生物性传播者,原虫需要在其体内发育,为原虫 某一或某些发育阶段所必需;另一类为机械性传播者,原 虫并不在其体内发育,只起到一种机械性传播或搬运作用。 这类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媒介的出现季节密切相关。
和全身物质代谢严重障碍而死亡。
五、临床症状 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为稽留 热。病牛多卧少立,脉弱而快,心音亢进有杂音。呼吸增 数,咳嗽。眼结膜初充血肿胀,后贫血黄染。可视粘膜及 尾根、肛门周围、阴囊等薄的皮肤上出现粟粒乃至扁豆大 的、深红色、结节状(略高出皮肤)的溢血斑点。中后期病 牛喜啃土或其它异物,反刍次数减少以至停止,常磨牙, 流涎,排少量干而黑的粪便,常带有粘液或血丝。病初和 重病牛有时可见肩肌或肘肌震颤。体表淋巴结肿胀为本病 特征。大多数病牛一侧肩前或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初为 硬肿,有痛感,后渐变软,常不易推动。耐过的病牛成为 带虫动物。
为了促使临床症状缓解,还应根据症状配合给予强心、
补液、止血、健胃、缓泻、舒肝利胆等中西药物以及抗 菌素类药物。
八、预防 预防关键是消灭牛舍内和牛体上的璃眼蜱。在本 病流行区可应用牛泰勒虫病裂殖体胶冻细胞苗对牛 进行预防接种。
第六节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球虫寄生于鸡的肠上皮 引起的。以0.5~2月龄内的小鸡最易感,而且患病严 重,死亡率高。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鸡消瘦、贫血和 血痢。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复原)。
和核的重建,然后分离(各自再分裂),成为含有新核的
虫体,每个纤毛分裂成四个子体。 (二)配子生殖:虫体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分化,一部分 形成大配子体,又叫大配子母细胞(雌性),一部分形成 小配子体,又叫小配子母细胞(雄性)。大配子体形成大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病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其他微生物和它们之间之间的致病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了如何预防、治疗、控制和结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有关病原生物学的研究为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了其他重要的护理和护理服务。
病原物的研究包括病原物的分类、发病机制、常见疾病的传染性、运输、传播、疫苗的研制、药敏性测定、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制、病原诊断和抗体检测。
病原物分类在病原物学中,病原物主要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
病毒是最小的细菌,具有特殊的病毒结构,不稳定的性质,需要宿主细胞的表达蛋白来繁殖,并可以通过空气或水池传播。
细菌是一种独立的、非常活泼的微生物,它们通常有不同的形状,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并有多种繁殖方式,可引起传染性疾病。
真菌主要是在需要潮湿环境的地方繁殖,比如湿地,它也可以引起多种致病性疾病。
最后还有原虫,它们是由线虫、吸虫和虱类组成的无脊椎动物,通常可以携带多种疾病。
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空气、水源、食物、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在空气中传播,通常发病期较短,传播距离较长,但受到室内的影响,传播的距离较短。
水源传播是指病原物藉由食用水池等被传播而结果感染疾病。
食物传播是指食物中携带的病原物被食用者感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接触传播是指当病原物接触病人的身体和接受病原物的人之间的接触可引起传染。
病原物预防疾病及其传播源一旦出现,就可能对人群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病原物传播的危害。
首先,有必要改善我们的环境健康水平,包括清扫和消毒空气,改善水质,改善噪声和污染等,以降低病原物的传播。
其次,应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病源的形成和传播,例如加强食品安全,防止游泳池中病原物的传播,加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比如强化疫苗接种和口服抗生素,等等。
最后,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环境清洁,多运动,健康饮食,不滥用药物,以及预防某些疾病的措施,例如避免接触病毒或携带者,戴口罩等都可以有效预防病原物的传播。
原虫的名词解释
原虫的名词解释原虫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原虫亚门。
它们广泛分布于水体中的各种环境,包括淡水、盐水、土壤等。
虽然原虫体型微小,但在生物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命周期引人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原虫的名称、特征、分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让我们从名称解释开始。
原虫,顾名思义,是由拉丁词"protozoa"演变而来,意为"最早的动物"。
原虫的这个名称反映了早期生物分类学家对其地位的认识,它们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动物形态之一。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物进化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虫并不是早期动物群体的代表,而是一类独立的生物体。
原虫的特征非常多样,但它们都共享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原虫是由单个的细胞组成,这使得它们在生物界中与其他多细胞生物区别开来。
其次,原虫具有真核细胞结构,即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与其他原生动物相似。
此外,原虫的细胞体积通常在微米级别,这使得它们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根据原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它们可以分为多个类群。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其运动方式进行划分。
较为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鞭毛运动、纤毛运动和伪足运动。
例如,有些原虫通过纤毛的摆动来前进,这些称为纤毛虫;而一些原虫则以类似蠕虫的方式通过伪足运动在底泥上滑行,这些被称为阿米巴虫。
除了按照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原虫还可以按照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类。
在水生环境中,原虫被广泛分布,并且是其中一个最丰富的生物类群。
在淡水湖泊和水体中,原虫起着重要的食物网调控作用。
它们以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为食,通过猎食和分解有机物质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同时,原虫也是其他浮游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例如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原虫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以及维持土壤中的微生物平衡。
此外,原虫还参与了土壤氮、磷等元素的循环过程,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原虫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原 虫 概 论
一、定义: 原虫(protozoon):体积微小而能
独立完成(二)分布广泛,种类多:65,000种
(三)结构简单: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1. 细胞膜是寄生性原虫与宿主细胞和其寄生 环境直接接触的部位。 2. 细胞质内的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
11膜质细胞器膜质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动基体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线粒质网溶酶体动基体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线粒22运动细胞器运动细胞器如伪足鞭毛波动膜和纤毛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a
要依据。
细胞膜又称表膜 电镜下可见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 结构外层蛋白质和脂质双分子层与多 糖分子结合形成细胞被或糖萼。表膜 具有多种受体、蛋白质,酶等抗原物 质,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作用。 并参与摄食、排泄,感觉、运动,侵 袭等多种生理活动 。
细胞质
外质透明,呈凝胶状,具运动、摄食、排泄、呼 吸、保护等功能 。 内质为溶胶状,含各种细胞器、内含物和核,为 代谢场所。 (1)膜质细胞器 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 质网、溶酶体、动基体(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线粒 体)等。 (2)运动细胞器 如伪足,鞭毛,波动膜和纤毛。 (3)营养细胞器 有些原虫有胞口,胞咽、胞肛、 伸缩泡及分泌泡帮助摄食排泄。
五、生殖
(1)无性生殖 包括二分裂、多分裂,出 芽生殖。 (2)有性生殖 ① 结合生殖 ② 配子生殖 ③世代交替:是指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 替进行的现象。
六、致病特点
(一)增殖作用:疟原虫
(二)播散能力:弓形虫
原虫的名词解释
原蟲的名词解释原蟲,又称原生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单细胞的生物。
虽然在自然界中数量众多,但由于其微小的身体和微观的生态角色,我们对原蟲的了解并不多。
本文将对原蟲进行一定的名词解释,以便读者对这个神秘而又重要的生物群体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原蟲的特征原蟲主要分布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但也存在于土壤和一些寄生生物体内。
它们通常是单细胞的,没有明显的组织结构。
与其他生物相比,原蟲的细胞结构更为简单,通常由一个细胞膜、细胞核和一些内质网组成。
一部分原蟲还具有纤毛或鞭毛,可以用来运动或捕食。
二、原蟲的生态角色尽管原蟲在生态系统中数量众多,但它们的作用却远未被充分认识和理解。
首先,原蟲在食物链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微生物食物链的基础环节,通过摄取细菌、藻类等食物来获取能量。
同时,原蟲也是许多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如浮游动物和鱼类等。
在此过程中,原蟲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除了在食物链中的作用外,原蟲还承担着其他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原蟲通过摄食有机碎屑和死亡有机体,将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释放出一些有机废物。
这些有机废物进一步被其他微生物降解和利用,从而促进了有机物的循环过程。
此外,原蟲还对水体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原蟲通过控制细菌和藻类的数量维持着水体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它们还能够通过影响其他浮游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分布,间接地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结构和运转。
三、原蟲的多样性和分类原蟲是一类极为多样化的生物群体,目前已知的原蟲物种超过5万种。
它们根据细胞结构、摄食方式、生活环境等特征,被分为多个类群。
常见的原蟲类群包括纤毛虫、鞭毛虫、肉质虫等。
其中,纤毛虫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分布的原蟲之一。
它们通常以纤毛为动力,在水中缓慢爬行或漂浮。
鞭毛虫则主要依靠鞭毛的摇摆来游动,其形态多样,有些鞭毛虫长而细碎,有些则呈鞭状突出。
肉质虫则以伪足为特征,通过伪足的伸缩来捕食和移动。
原虫的感染性卵囊名词解释
原虫的感染性卵囊名词解释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生物,生活在水体中的原虫数量庞大。
原虫以各种动植物为寄主,引发多种传染病。
其中,引起传染病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感染性卵囊传播。
感染性卵囊是一种具有耐受外界环境的能力,并能在适当条件下再度变为活跃的原虫的存在形式。
感染性卵囊是原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原虫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原虫会形成特殊的卵囊,内部的原虫细胞团聚,被坚硬的包膜保护起来。
这些卵囊往往有着极高的耐受性,能够在干燥、极端温度以及其他恶劣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当感染性卵囊进入适合其生存和传播的环境时,卵囊会破裂释放内部的原虫细胞。
这些原虫细胞具有高度的活动性,并能感染到新的寄主。
原虫会通过吸附、运动、摄入等方式进入寄主细胞,并进行再生和繁殖。
感染性卵囊是原虫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抵御外界不良条件的能力。
例如,某些原虫感染性卵囊可以在水体中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
这使得原虫得以在不同环境中传播,从而引发传染病的爆发。
原虫感染性卵囊的存在也给防控传染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卵囊的环境耐受性强,使得清洁和消毒很难完全杀灭它们。
此外,卵囊还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比如水源、食物、昆虫、土壤等。
因此,对于传染病的防控中,除了对原虫载体的防治,对于卵囊的处理和消灭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研究原虫感染性卵囊方面,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了感染性卵囊的存在,并深入探究了卵囊的结构、形成机制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这些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原虫传播途径的认识,提供了更多防控传染病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起来,原虫感染性卵囊是原虫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原虫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卵囊具有较高的环境耐受性,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释放活跃的原虫细胞,感染新的寄主。
针对原虫感染性卵囊的研究和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虫名词解释
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的、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可引起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虫名词解释:
- 疟原虫:是一种引起疟疾的寄生虫,寄生于人类和灵长目动物的红细胞内。
疟原虫根据不同的寄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等。
- 医学原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 40 余种。
医学原虫的感染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
- 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引起阿米巴病的原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肝脏内。
阿米巴原虫病侵袭力比较强,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粪口传播。
- 锥虫:是一种引起热带锥虫病的原虫,寄生于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的神经系统内。
热带锥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治疗和管理需要特别注意。
- 血吸虫:是一种引起血吸虫病的原虫,寄生于人体肠壁和其他组织内。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以防止疾病传播。
- 钩虫:是一种引起钩虫病的原虫,寄生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肠道中。
钩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以避免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