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本特点

中医学基本特点

中医学基本特点中医学是一门和汉文化深厚联系的古老医学,它不仅发展生物学和社会学,而且在当今世界也受到赞誉。

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学路子,具有独特的特点,影响了整个医学研究领域。

一、概念理论独特1、理论完整:中医学以“五脏六腑”为本体理论,细分“三阴三阳”,囊括“阴阳五行”,在“脏腑中术”,“八风病收”和“经络原理”上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体系独特:中医学关注人体本质及药物本质,认为有病时需将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而不是寻求病因,这和西方医学相比,思想体系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诊断治疗特点1、治疗集中:中医学关心身心统一,强调保护机体功能,而不是治疗某一特定疾病,“治未病,防将来病”的治疗思想具有很强的内涵力。

2、重视和谐:中医学以微观角度,关注有害物质抵抗不良条件的能力,将身心调和作为治疗重要原则,把“益气健脾”作为治疗最基本的目标。

三、术语特征1、“拟击”术语:中医学多使用“拟击”术语来描述人的病症,比如“上温,中温,下温”等,构成一种抽象的病症语言,推动中医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2、五大药性:中医学把一切植物分为苦、辛、甘、酸和咸、五大药性类别,将它们用于给药物理论,根据不同病症把绿色药物给予病人以恢复平衡。

四、生物学特点1、焦点关注:中医学认为人存在七种体质,重点关注病症发生后对人体会带来的影响,着重探讨病症后恢复健康的生物学原理。

2、调节能力:中医学从调节角度出发,重视人体的免疫功能,强调保护机体免疫系统,以期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

总之,中医学有着独特的概念理论、诊断治疗特点、术语特征和生物学特点,它与传统西方医学思想背道而驰,从另一个角度探讨治疗,是一个优秀的文化精髓。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中医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了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体质等多个因素,以及与环境、情绪等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疾病。

辨证论治: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全面观察、询问病史、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辨别,从而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学致力于恢复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协调,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学注重以治未病、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等方法来维护健康,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个体的养生和健康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它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经历了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

在运用中医学时,建议寻求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法。

中医经典著作及基本特点学习笔记

中医经典著作及基本特点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及基本特点,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16个知识点如下:1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论治的主要依据是辨证的结果。

3. 与辨证论治精神实质一致的是异病同治。

4.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5.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

6.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7. 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8.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9. 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10. 李某,女,4.5岁,长期腹泻,粪便夹杂未消化食物,腹胀,食欲差。

王医生治疗时除为其用药外,隔天为其灸一次百会穴和足三里穴,一月后诸病悉除。

腹胀腹泻灸头顶的百会穴和下肢的足三里穴,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 钱某,女,4岁。

十天前出现高热寒战,在市一医院确诊为麻疹,用清热解表法施治。

前天恶寒发热症状消失,出现明显阴虚症状,采用养阴补液治法。

钱某患麻疹采用这两种治法体现了同病异治。

6. 李某,女,39岁。

经常口腔溃疡,舌尖红赤、肿痛,口臭,便秘,情绪烦躁,睡眠差,脉弦数。

用清泻心火的治法,体现了整体观念。

7. 王某,男,19岁,感受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紧,用散寒解表的麻黄汤治疗两剂后,又出现咽干肿痛,大便干结,声音嘶哑,再加清热泻火药,两种治疗体现了辨证论治。

8. 张某,男,39岁。

腹胀纳呆,舌苔厚腻,脉沉迟。

刘医生在诊病的过程中,认真察看了张某的舌苔,并结合症状,判断张某脾虚湿滞。

中医通过望舌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念。

9.李某,女,32岁,四天前患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羞光畏明,目眵增多,用红霉素眼膏涂眼后未见缓解,今来本院求诊,以龙胆泻肝丸清肝泻火明目,两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三天后告愈。

这种治法体现了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汇总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汇总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汇总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考点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考点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

考点3.“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考点 4.感冒的治疗,可分别采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此属于同病异治。

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异病同治。

考点5.同病异治的实质是证异治异。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考点1.构成宇宙的本原是精气。

考点2.“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考点1.可用于区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火。

考点 2.以昼夜分阴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考点 3.以四季分阴阳,春天为阴中之阳,夏天为阳中之阳,秋天为阳中之阴,冬天为阴中之阴。

考点4.体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有:①“孤阴不生,独阳不生”②“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③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考点5.阳虚日久导致阴气化生不足,反映的阴阳关系是互根互用。

考点 6.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包含有另一方的阴阳关系是阴阳互藏。

考点7.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至到立春为阴消阳长。

考点8.阴阳的皆消皆长(如阴随阳消,阴随阳长等)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阴消的互为消长(如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等)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注:此考点为2020中医执医师所涉及考点。

考点9.“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考点10.体表为阳,则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

考点11.以脏腑分阴阳,心为阳中之阳的【太阳】,肺为阳中之阴的【少阴】,肾为阴中之阴的【太阴】,肝为阴中之阳的【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考点12.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

药味分阴阳,药用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1整体观念定义: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具体论述包括:1.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结构组成:人体是由若干脏器、组织、器官组成。

各个脏器、组成、器官都有各自的生理功能,这些各自的不同生理功能又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决定的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来实现的。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这种五脏一体观反映出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生理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一方面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身的功能,另一方面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人体自身生理平衡。

这就是生理功能方面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这种整体作用只有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生机不息。

另一方面,中医学的气血津液理论和形神统一学说,则反映了功能与形体的整体性。

整体观念还体现于“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治,治则生化”等理论,表明人体阴阳的制约、消长和转化,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等,都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病理变化: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性病理变化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病变和与之直接相关的脏腑、经络,也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产生的影响。

中医学

中医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基本内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互相联系性。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坏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

辩证:指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同病异治:指同一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表现不同的症状,故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病,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中医护理学简答题

中医护理学简答题
(3)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4)协调水液代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
(5)调理冲任二脉:肝的疏泄影响着冲任二脉的通利协调
2.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4.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十.肾
(1)运化水谷:指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脾助胃把水谷化为精微,后经过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
(2)运化水液: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防治水液在体内滞留。脾将饮食水谷中的水液,清者吸收散 精于肺而布散全身,其余的转输给肺和肾,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
2.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治溢出脉外的功能。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对立的双方,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起着制约作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观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完成着人的生长壮老已。
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己方存在的前提。称为阴阳的互根。“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阴阳双方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是互根、互用、互相制约消长的、阴阳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的正气与病邪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方法,其基本特点凸显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差异。

以下将从继承性、整体观念、辩证思维、个体化治疗和患者参与等方面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继承性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代代相传。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不仅吸收了古代医家的经验和教训,还经受了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现代中医学。

因此,中医学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性,这也是中医学独特的特点之一。

二、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统一而复杂的有机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器官、组织、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学通过调节整体的平衡来治疗疾病,而不仅仅关注症状的局部表现。

因此,中医学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和生活环境,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症状。

三、辩证思维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对疾病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并寻找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强调动态观察疾病的变化过程,注重治疗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通过辩证思维,中医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精确地针对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个体化治疗中医学注重个体差异性,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

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因素等,综合评估治疗方案。

中医学注重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其自身免疫和自愈能力,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特点,使得中医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改善疾病预后。

五、患者参与中医学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的健康管理,不仅仅是对症治疗,而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加强锻炼等,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因此,在中医学治疗过程中,患者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中医学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的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中医学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由于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不仅应该关注表面上的症状,还应该关注整体的平衡。

2.强调个体差异:中医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理特点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中医会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3.强调循证治疗:中医学强调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整体角度分析疾病,确定治疗方法。

中医师会根据临床表现、观察面色、舌苔、脉搏等指标,进行系统化的辨证施治。

4.并重病因与病机:中医学注重对疾病的病因和病机的理解,即病因是指导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病机则是指导疾病发展的内在规律。

中医学认为,通过了解病因和病机,可以更好地防治疾病。

5.注重预防为主:中医学注重通过调节和增强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强调调整饮食、作息、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运用中药等手段,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6.综合治疗方法:中医学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火罐等。

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增强治疗效果。

7.重视个体化干预:中医学注重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关注症状的消除。

中医学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总体来说,中医学注重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强调个体差异,循证治疗,注重病因和病机,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疗方法,并重个体化干预。

这些特点使得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为人们提供了多方位的健康保障。

中医基本特点

中医基本特点

中医基本特点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其基本特点包括综合性、整体性、个体化、预防为主、调节平衡、辨证施治等。

综合性是指中医学不仅包括医学知识,还涉及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治疗疾病必须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器官或症状。

个体化是指中医学强调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学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预防为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医学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中医学强调调节身体的平衡,增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调节平衡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平衡密切相关。

中医学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等方面,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整体性、个体化、预防为主、调节平衡、辨证施治等。

这些特点使得中医学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点的概念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2)形神一体观(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一)症、证、病的概念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感冒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咳嗽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咳嗽声重、恶寒发热、社苔薄白、脉浮紧;“证”是风热犯肺还是风寒犯肺。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第二节:阴阳学说(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一、阴阳的属性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阴阳的可分性,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

对于事物的观看分析方法,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看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

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一是。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特别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行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行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

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打算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行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全部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

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协作,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中医学基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B.火C.土D.水6.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润下B.稼穑C.炎上D.曲直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10.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脾B.三焦C.肝D.肾11.藏神的是()。

A.心B.肝C.脾D.肺12.主统血的是()。

A.心B.肝C.脾D.肺13.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A.喜B.怒C.思D.忧14.“在窍为目”的是()。

A.肝B.心C.脾D.肺15.“受盛之官”指()。

A.胆B.胃C.小肠D.大肠16.“血府”指()。

A.脑B.髓C.骨D.脉17.朝百脉的是()。

A.心B.肝C.脾D.肺18.“精血同源”指的是()。

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19.“先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20.“后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21.心在志为()。

A.怒B.喜C.思D.忧22.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A.毛B.发C.爪D.唇23.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病因病机学说等。

其基本特点如下: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之一,指的是宇宙中存在着相互对立、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

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两个方面,人体也是如此。

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为基础,保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恢复阴阳的平衡。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描述和分析生命的运动和变化。

中医认为人体的功能和疾病都与五行的关系密切,通过对五行的相互制约、互相生克的分析,可以揭示人体内部的失衡和病理状况,从而指导治疗。

4.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划分为脏腑,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部位。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主要功能和相应的经络连接,通过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保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医将脏腑的功能和病理归纳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等方面,从而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

5.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十四条主要经络和数百个络脉,通过这些经络和络脉,气血得以运行,调节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

中医理论将经络视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治疗疾病时,需要调节经络的通畅性,促进气血的运行。

6.气血理论: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之一,主持着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血则是气的物质基础,在供给营养和氧气的同时,也携带着身体废物的代谢产物。

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和调节是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调节气血的平衡。

7.病因病机学说: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界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内部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中医将疾病的发生过程分为病因和病机两个方面,病因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则是指疾病发展的机制。

治疗疾病时,中医需要同时考虑病因和病机的调节。

真题下列属于中医学特点的是

真题下列属于中医学特点的是

(真题)1.下列属于中医学特点的是A.阴阳学说B.四诊八纲C.整体观念D.天人一体E.五行学说【答案】C(命中)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四诊八纲和阴阳五行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八纲辨证和五行学说E.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答案】A2.面黄虚浮多见于A.湿热内蕴B.脾胃气虚C.水饮内停D.寒湿内阻E.脾虚湿蕴【答案】E(命中)脾胃气虚的面色为A.面黑暗淡B.面色萎黄C.面色苍白D.面红如妆E.面色薰黑【答案】B3.数脉一息是A.二到三至B.三到四至C.四到五至D.五到六至E.六到七至【答案】C(命中)数脉脉来急促,每分钟脉搏在()之间。

A.60~90次B.60~100次C.90~100次D.100~120次E.90~120次【答案】E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特点是A.胁肋胀痛B.手足麻木C.恶寒发热D.睾丸坠胀冷痛E.眩晕耳鸣【答案】D(命中)症见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

此属A.肝胃不和证B.寒滞肝脉证C.肾阳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肠气滞证【答案】B5.下列各项,属于心阴虚证和心血虚证共有症状的是A.心悸心烦B.失眠多梦C.口燥咽干D.面色淡白E.潮热盗汗【答案】B(命中)心阴虚证和心血虚证共有症状有A.潮热盗汗B.失眠多梦C.心悸心烦D.面色淡白E.口燥咽干【答案】B6.舌绛少苔有裂纹属于A.阴虚火旺B.热邪内盛C.热入营血D.气分热盛E.瘀血内停【答案】A(命中)患者,女,36岁。

发热10日,身热夜甚,口干少饮,心烦躁扰,鼻衄2次,脉细数。

其舌象应是A.舌红苔黄腻B.舌红苔黄糙C.舌绛少苔而干D.舌绛苔少而润E.舌红苔白干【答案】C7.男,50岁。

平素喜食辛辣,在暑夜吃了火锅之后,两手突起丘疱疹,灼热瘙痒,抓破渗液流脂水;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滑。

其治法为A.清热解毒止痒B.健脾利湿止痒C.凉血清火止痒D.清暑利湿解毒E.清热利湿止痒【答案】E(命中)湿疮之湿热蕴肤证的治法是A.清热解毒止痒B.健脾利湿止痒C.凉血清火止痒D.清暑利湿解毒E.清热利湿止痒【答案】E8.患者,女,35岁。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一门多元文化和综合性文化,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为古老的医学理论。

它植根于汉族文化,并吸收了汉藏、唐宋、明清、清朝以及近代汉传医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及诊治体系。

中医学以“卫生和谐”为核心理念,强调以阴阳辩证统一观照自然界和人体来归纳论治,主张“养生为本、兼治为宗”,以调养调治和中药治疗为主要方式,不仅集合汉族文化的“浩然正气”、“经络养生”思想,而且融入拉丁医学的术式,建构出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医学模式。

中医学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健康理念,其理论研究既牵引医学的发展,也支撑着近百万的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发现,中医学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表现出更加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和高效能性,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学以儒家伦理学精神为根本,追求自然界,人体和心理、社会的统一感悟,认为“养生为宗,治本为本”,关注人体内外的动态变化,以温和的方式治疗疾病,以调休养为主,以食补药补为辅,以顺其自然为原则,以恢复机体调节功能为核心,相对于西医,更能够调节机体的“气血经络”,增强机体抵抗力,维护其健康。

其次,中医学传统认为,“三阴三阳”“六要”和“五脏六腑”是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组织,以阳阴辩证理论、五行说、经络论和穴穴位置学等综合诊断疾病,有效缩短病症的发作时间,避免化学药物的中毒性及过量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高效性和疗效。

此外,中医学突出强调要重视饮食、运动和心理和文化因素,用“君在言,臣在行”的态度,提出了自我调节的积极抗病、积极保健的理念,帮助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节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实现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水平。

总之,中医学是一门体系完整、思想深刻、理论全面的传统医学,拥有丰富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其专业性、综合性、可操作性、自身完整性都使其在许多医疗领域表现出突出的优势,不仅在养生保健、大众健康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已在临床实践和国际学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阴阳平衡论精神
1、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古中国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将自然界的现象和病理活动划分为“阴”和“阳”两大部分,两者相互转化,相互重要,并且具有平衡性,因而构成中医论文化的核心理念——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发生。

2、服从自然规律:中医并不把病理变化当做缘故,而是认为它是一种病理变化的结果,因此采取更自然的措施,它服从自然规律,以自然疗法作为疗效的源头,通过维持阴阳的平衡来达到疗效的目的,其中以“夫病在发,自然其痊,无义以养”最能体现它的本位性哲学。

三、诚信为主心态
1、完全投入:中医诊疗不仅提供保健和疗愈措施,而且给患者提供一种满足感和安抚感,这样患者才能完全投入,并可以在诊疗过程中比较能够高效的治疗,而且以安全和`负责任的态度去诊治患者,以cover 象征。

2、真诚守信:中医更强调以真诚为其文化精神的宗旨,即使是最高级别的医生,也要手把手教授给患者,有时候理论课只需要讲完几句,甚至是瘦肉精最核心的技术,他也必须慢慢教给患者,把自己的真诚活在诊疗中。

另外,当自己有权力犯错误,一定要勇于担当责任,永远保持诚守信任,遵守中医的无私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