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
(完整版)外科补液原则
![(完整版)外科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7c6e58033d4b14e852468a5.png)
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补钾、钠原则注意事项
![补钾、钠原则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252fa3058fb770bf78a5535.png)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一、补钾公式:血钾正常范围:血清钾3.5—5.5mmol/l 尿钾 25-125mmol/24小时(期望值—实测值)×体重(kg)×0.3/1.34 得到的数值就是所需10% kcl的毫升数补钾换算:每克kcl=13.4mmol/l. 即20mmol/l kcl=10%kcl 15ml临床补钾:常按10%氯化钾每日1~3ml(100~300mg)/kg补充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1、补钾的注意事项一、口服安全,凡能口服者应不用或少用静脉途径补钾。
二、对无尿和少尿的病人不补钾,应先恢复血容量和促使排尿,待尿量超过30ml/h后,才能经静脉补钾。
3、静脉补钾,每500ml液体中含钾不超过1.5g、成人滴速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绝对禁止将10%氯化钾作静脉推注。
三、总量要控制,每天补钾要准确计算,对一般禁食病人无其他额外损失时,10%氯化钾30ml为宜。
四、严重缺钾者,不宜超过6~8克/天。
五、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尿量是最重要的。
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畅补钾(尿量30ml/h以上)2、血钾接近正常以后补钾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
口服10%的 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口服补钾:10%的KCL,每次10ml,每日3-4次。
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
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20-30ml tid。
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KCL慢。
临床补液大全 公式及分析
![临床补液大全 公式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d99df0168884868662d64f.png)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③浓度一般1000ml 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 糖→消耗钾。
轻度缺钾——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中度缺钾——l 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重度缺钾<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 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女性为>÷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 输入量×每ml 滴数(15gtt)①已知每h 输入量,则每min 滴数=——60(min)每min 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 输入量=——每min 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 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4f08c212af90242a995e50e.png)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
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
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
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
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外科学休克护理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休克护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5bbe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9.png)
外科学休克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休克的分类中,哪种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A. 心源性休克B. 低血容量性休克C. 感染性休克D. 神经源性休克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休克的临床表现?A. 脉搏细速B. 血压下降C. 呼吸急促D. 皮肤苍白答案:D3. 休克的早期治疗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快速补液B.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C. 立即进行手术D. 监测生命体征答案:C4. 休克时,以下哪项指标最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A. 心率B. 血压C. 中心静脉压D. 乳酸水平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休克复苏?A. 收缩压低于90mmHgB. 心率超过120次/分钟C.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A二、判断题1. 休克的首要治疗原则是立即纠正休克原因。
(错误)2.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是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正确)3. 低血容量性休克不需要补液治疗。
(错误)4. 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5.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血压下降。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休克的一般护理措施。
答:休克的一般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快速补液,维持体温,预防感染,心理护理,以及遵医嘱使用药物。
2. 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什么?答: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快速、足量、适时。
首先使用晶体液快速补液,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补液种类和速度。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因车祸导致腹部损伤,出现低血压、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等症状,被诊断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问题:1. 该患者可能需要哪些紧急处理措施?答:该患者可能需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立即进行补液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腹部损伤。
2. 护理人员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护理人员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记录液体出入量,预防感染,提供心理支持,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情况。
休克液体复苏
![休克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2a04bd4552d380eb62946dc3.png)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 虽然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的优劣尚存争议,认为低 温可引起氧离曲线左移,减少外周组织氧供, 低温可增加出血,增加感染危险等。但多数实 验报道低温复苏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 织细胞代谢率,延长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同 时低温可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有待解决的问题 最适宜的灌注压?复苏液体 的种类? 是否适应于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监测
确定适宜心输出量(CO)的方法可以动态 地观察氧输送(DO2)和氧耗(VO2)的关系, 即在当前的心输出量下通过进一步的强心、扩 容等措施,“滴定式”地提高DO2,然后观察 的VO2反应,如果VO2伴随DO2提高而增加,则 表明DO2不敷机体代谢需要,称为“DO2 -VO2 依赖现象”,应尽一切努力继续提高CO。如果 VO2不再伴随DO2提高而增加,则表明DO2已能 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不必追求更高的心输出量, 即使这时病人的CO仍低于正常。
7.5%NaCl和7.5%NaCl-6%右旋糖酐溶液
通过其高晶体渗透压可迅速扩充血容量,并通过肺的 渗透压感受器,使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收缩,血液向重 要器官作重新分布。
常用胶体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白蛋白, 新一代的中分 子量羟乙基淀粉(贺斯)
与现有其它胶体液相比,新一代的中分子量羟乙 基淀粉(贺斯)在纠正低血容量,稳定血流动力学, 改善内脏灌注和内皮功能,减少毛细血管渗漏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导致凝血障碍和急性肾衰等副作 用较少。是当前用于抗休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 血性休克)治疗比较理想的胶体液。临床上多采用6% 或10%的贺斯,一般使用量为6%贺斯33ml/Kg/d或10% 贺斯20ml/Kg/d。
DO2和VO2的计算公式 DO2= Ca O2 ×CO(L/min) ×10 VO2=(Ca O2-Cv O2) ×CO(L/min) ×10 Ca O2 (动脉血氧含量)= 1.34×Sa O2×Hb Cv O2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1.34×Sv O2×Hb 从上述公式中也可看出,除了CO外,DO2还与Sa
外科补液原则
![外科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0a7334469eae009581becaa.png)
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 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 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iv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 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休克液体复苏
![休克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474dab8884868762caaed530.png)
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休克时液体复苏采用胶体液还是晶体液一直存在争 论,无论对感染性还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晶体液复苏所 需的容量明显高于胶体液,但胶体液和晶体液复苏对肺 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和28日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迄 今无证据表明哪种液体的复苏效果优于其它液体。 7.5%NaCl和7.5%NaCl-6%右旋糖酐溶液能迅速产生 强大的补液效应,比较适合于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而 需要迅速扩容,院前急救因条件所限无法大量输液等场 合。平衡液可作为基本的复苏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休 克和失血性休克。当病者失血量非常大,已使用大量晶 体液而尚不能满意复苏,胶体渗透压又明显降低 (<20mOsm/L)时,可适当使用胶体液。多数情况下, 或病人已存在毛细血管渗漏,可采用中分子量的羟乙基 淀粉,如白蛋白明显低下,则须适当使用白蛋白。
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不同种类的休克,不同的病人所需补液量相差甚大, 临床上往往难以估计。 休克时由于容量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 体外漏,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因此,在休克早期, 为维持微循环的灌注和大循环的稳定,往往需要大容量 的液体复苏,每日的输液量往往高于出量。 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应根据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及心血管 功能状况、微循环灌注的改善以及病者对液体治疗的反 应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 在治疗开始时,推荐采用快速补液试验,即在30min 内输入500-1000ml晶体或300-500ml胶体液,同时根据患 者反应性和耐受性决定是否再次给予快速补液试验。
休克的液体复苏
深圳市人民医院
除心源性休克外,液体复苏是抗休克 治疗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手段。经过多 年的实践,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已经相当成熟。但也有 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现 就休克液体复苏的有关几个问题进行讨 论。
补液计算公式
![补液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0942551f111f18583d05a96.png)
补液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补液计算公式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正常生理需要量氯化钾3克)慢补勤查!轻度缺钾——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正常生理需要量氯化钠4.5克)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女性为>氯化钠(克)=[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30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女性为>÷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3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3]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3)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15fc8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2.png)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静脉补液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液体输送到人体血液循环中,用于治疗或预防液体和电解质的失衡。
静脉补液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手术后、创伤、感染、失血、脱水等情况下补充体液,以维持人体电解质的正常浓度和血液容量。
静脉补液的一般原则如下:1.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类型的补液。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平衡盐溶液、人血浆等。
不同的液体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分,可满足身体的不同需求。
2.估计补液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估计患者所需补液量。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体重法、临床表现法、电解质法等。
确保补液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但不过度负担患者的肾脏和心脏功能。
3.适当的补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补液速度。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液体补给,一般可选择较慢的速度。
但在一些急需快速补液的紧急情况下,如出血休克,需选择较快的输液速度。
4.调整补液速度和容量: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临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容量。
避免过速或过量输液导致心脏负担过重或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5.配伍药物的注意事项:在配制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不同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一些药物具有不良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失效或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因此,在配伍时需仔细查阅相关资料,遵守相应的规定。
6.注射点和方法: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点,以确保输液管道的通畅和安全。
在输液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注射部位,确保注射点没有明显的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的发生。
7.定期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静脉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
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水肿、呼吸困难等,及时停止补液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8.定期调整补液计划: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补液效果进行调整。
一些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ff0655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b.png)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休克是一种全身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严重情况,常常危及生命。
休克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因素和机制进行分类,如导致休克的原因、机体反应的类型和病理生理过程等。
本文将根据导致休克的原因进行分类,并介绍处理原则。
一、休克的分类根据导致休克的原因,休克可分为心源性休克、低阻力性休克和低回流性休克三类。
1.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有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
处理原则为增加心排出量和改善心脏功能。
2.低阻力性休克:低阻力性休克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性休克、变态反应性休克等。
处理原则为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维持组织灌注。
3.低回流性休克:低回流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前负荷降低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有失血性休克、烧伤休克、胸腔积气等。
处理原则为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提高心脏前负荷。
二、休克的处理原则休克的处理原则是尽快纠正休克原因和维持组织灌注。
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稳定是处理休克的首要任务。
1.补液:快速补液是休克处理的关键环节,目的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补液的选择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休克的原因来确定。
常用的补液方法有静脉输液、输血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休克的类型,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或改善心脏收缩力。
如使用血管收缩剂和升压药物可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
3.控制出血:对于低回流性休克的患者,如失血性休克,要尽快止血和控制出血源。
常用的措施有直接压迫、缝合、止血带等。
4.治疗原发病:休克的处理不仅要针对休克本身,还要治疗休克的原发病。
比如,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冠状动脉扩张和通路重建等。
5.监测和支持:对于休克患者,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706c0eeefdc8d376ee3295.png)
7. 对严重失血性休克,最初的补液速度至关重要,开始以2530ml/(kg·h)速度输注,严重大出血可更快,当心率开始减 慢,便可减至20-25ml(kg·h)心率≤100次/min,血压回升 可再减至10-15ml (kg·h)或5-10ml/(kg·h)维持;
8. 不能丢多少补多少,而是需多少补多少;
不同液体的选择意义
1. 等渗晶体液
2.7.5% 高渗氯化钠
3.胶体液
补液种类
4. 晶体液与胶体液组合输注
(1)等渗晶体液
(1) 乳酸林格液:①临床常用;②可跨血管半透膜自动分布;③主要作用是
细胞外间隙扩容,血管内扩容有限;④达到血管内扩容目的,常需补 充失血量的3-4倍;⑤在体内和血管内停留时间较短⑥ 乳酸林格液可 引起低钠、酸中毒和肝功能不全造成的乳酸负荷增加;⑦大量输入乳 酸林格液可能出现水肿、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钠过多并发症。 (2) 生理盐水:①0.9%的氯化钠PH5.6,不含其它电解质;②氯离子高于血 浆,输入过多可致高钠和高氯血症;③已被乳酸钠林格液取代。
以上。
4. 尽快有效的恢复血管内容量,此时的补充量和速 度比选择何种液体更重要。因机体对贫血的耐受 要比低血容量好得多;
5. 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即有细胞外液转移,以 细胞外液为代价维持血容量,所以细胞外液的明 显减少,通常补液量比失血量多出25-30%;
6. 输晶体液与输胶体液比单输晶体液好;
9. 液体治疗目标要针对恢复组织氧合,纠正机体酸碱、电解 质和内环境紊乱。有人观休克
后存活者和未存活者进行比较,发现能生存的因素不仅仅是 动脉压、尿量和静脉压,心脏指数(CI)>4.5L/ (min·m2),氧运输(DO2)> 550ml/(min·m2),以及氧 耗量(VO2)>170ml/(min·m2)。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eb4b1846bec0975f565e20d.png)
补液
(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来制定补液计划补液计划应包括三个内容:① 估计病人入 院前可能丢失水的累积量(第一个24小时只补l/2量)② 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如: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热散失的液体量<体温每升高1度.每千克体重应补3~5m/液体)。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③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 200Oml计算
2.补液速度:a.病情重者开始要快,可在头8小时补给全天补液量的1/2,待病情好转,速度要减慢。b.对心肺功能不好或某些不能输快的药物(如高渗盐水.钾盐)要控制速度。
3.补液注意事项:a.积极治疗原发病:b.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可随时调整不补液计划,如尿量每小时有30-50ml,说明补液是恰当的,尿量在30ml以下,应加快输液:如尿量过多,则减慢输液速度。c.注意心肺情况,如发现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咳嗽.肺部有湿罗音,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d.注意有无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发现后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密切观察。e.有条件对大量补液的病人可用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监测。
250g牛乳(相当于豆浆300g、牛乳粉18g、酸奶1瓶)=160kcal
1汤勺花生油(相当于花生米30粒、核桃2个、葵花籽18g、南瓜籽18g、
芝麻酱9g、带壳花生25g)=80kcal
500g――750g蔬菜(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芹菜、莴笋、西葫芦、
西红柿、冬瓜、黄瓜、茄子、丝瓜)=80kcal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861c1a5901020207409c78.png)
(一)水的代谢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
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
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
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
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
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 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
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
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
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3—5g,正常需要量也是此数值。
3、氯离子(Cl-):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
外科补液原则
![外科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edec43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a.png)
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品、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品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Xn1 .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x体重(kg)X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x体重(kg)x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x体重(kg)X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x〔142—病人血na+(mmol/l)〕X0.6(女性为0.5>+173 .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X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x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x4)4 .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x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x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5%nb(ml)=〔c02cp正常值一病人co2cp〕x体重(kg)X0.6。
外科补液标准原则
![外科补液标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fad118779563c1ec5da71a1.png)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理想体重15-20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消瘦20-25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45-50kcal/kg/d
每日总热量=体重×所需热量(kcal)/kg/d
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总用量的公式(单位)=体重(kg)×1000×0.6×(病人血糖值mmol/l-5.6)÷1000÷11.1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 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3.继续损失量:在治疗过程中继续丢失的体液,如有呕吐.高热.出汗.胃肠减压等,(此量主要补等渗盐水)。
(三)怎样补 补液的原则是先盐后糖(高渗性脱水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畅补钾。
1.补液顺序:A.先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扩充血容量,使尿量增加,以恢复机体的调节能力:B:尿量增多后如有酸中毒表现,可按每次提高co2cp10v%的方法补碱性溶液,同时注意补钾.钙;C.扩容后血容量不足时,需补给一定量的胶体液(全血.血浆.右旋糖酐);D.补液量较多时,各类液体要交替输入。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06a35382e3f5727a5e962d5.png)
补液原则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补液问题
![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补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a9bde50975f46527d3e143.png)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失血性休克是指由各种原因(如创伤,手术意外等)引起的血液或血浆急性大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之一。
失血性休克时组织细胞氧合障碍,可引起急性应激状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抢救失血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包括有效止血,合理的液体治疗以及积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随着对失血性休克本质的认识加深,强调控制病因是治疗的根本措施,早期液体治疗是重点。
只有恢复血容量才能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一、临床上失血量的判断1. 视觉判断:即靠肉眼观察出血量的多少。
2. 根据血压和心率变化判断:(1)动脉压(ABP)降至80mmHg以下,或高血压较原水平下降20%以上,或脉压低于20mmHg。
(2)正压通气ABP下降超过10mmHg,常提示血容量减少10%,这项指标较CVP更敏感。
3. 低血容量程度:估计失血量(%)收缩压kPa(mmHg)脉率(次/min)15-20 10.6-12.0(80-90) 100-12020-40 8.0-10.6(60-80) >120>40 <8.0(60)速、弱(1)70kg成人每丢失100ml血液,CVP下降0.7cmH2O。
4. 中心静脉压(CVP):(2)健康人出血500-800ml,ABP无变化而CVP下降至7cmH2O。
5. 血细胞比容(HCT):HCT下降4%出血量500ml。
6. 骨折部位(单侧)闭合性损伤失血量:骨盆骨折1500-2000ml;髂骨骨折500-1000ml;股骨骨折800-1200ml;胫骨骨折350-500ml;肱骨骨折200-500ml;尺桡骨骨折300ml;单根肋骨骨折100-150ml。
7. X线片估计失血量:一侧肋膈角消失500ml;一侧上界达肺门水平500-1000ml;一侧胸腔顶部1500-2000ml。
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休克病人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f32d5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1.png)
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补液:休克病人需要迅速补足体液量,以恢复有效循环容量。
常用的快速补液方法包括静脉输液和静脉推注。
应尽早补充合适的液体量,以达到快速纠正低血容量和维持组织灌注的目的。
2. 个体化补液方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根据休克的原因、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基本状况,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剂量。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血浆制品等。
3. 目标导向补液:根据病人的循环动力学监测来指导补液策略。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脏指数和尿量等。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速度和液体种类,以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组织灌注。
4. 防止液体过负荷:休克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纠正低血容量,但同时应避免液体过负荷的发生。
过多的液体输入可能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和肺部情况,避免过度补液。
5. 平衡电解质:休克病人在补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等。
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液体配方中电解质的含量,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总之,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快速补足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注,并避免液体过负荷和电解质紊乱。
补液方案
![补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f5dc105087632311212b2.png)
补液方案补液方案因为而异需要及时调整,能够口服尽量不通过静脉以免造成感染,静脉炎等。
鼓励病人饮水及口服补充能量。
首先是创伤性病人休克时的处理原则:1维持有效的呼吸2维持循环功能3处理神经系统的损伤4止痛及预防感染5维持代谢,供给营养:先晶后胶,先盐后糖,保证能量的供给:30—40kcal/kg.d 其中1/3有10%或20%的脂肪乳提供。
蛋白质一般为1g/kg.d但是需要长期禁食的病人,建议可以逐渐添加到1.5g----2g/kg.d.应激状态下的基础能量代谢如下:(单位为kj,换算为4.18kj=1kcal)男性:66.5+13.7*体重(KG)+5*身高(CM)—6.8*年龄(岁数)女性:65.1+9.6*体重+1.8*身高—4.7*年龄矫正系数为1.2—2.0,如果严重的感染时能量*1.5,原则每日病人的能量每千克不超过35kgl.但是对于高热的病人没增加1°C就提高5%到8%。
能量的分配:脂肪乳50到100g,原则上每日每千克体重小于2g。
蛋白质每日每公斤1g最理想。
但是注意肝脏有病变的患者主要以支链氨基酸为主,以防肝性脑病。
对于有感染或者创伤的病人每日口服或输入30到60g的精氨酸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快恢复。
而口服或属于谷氨酸20g每日可保护肠道黏膜并可调节免疫力。
对于经典的补充能量的物质糖类,原则为2—3mg/kg.min,最高不超过5mg/kg.min,否则会导致负氮平衡,呼吸功能不全者容易导致呼吸衰竭。
糖与脂肪乳的最佳使用比例是在非蛋白质的物质中各占一半最好比例。
对于无机盐的比例如下:钠钾的量是电解质及基础代谢量而定。
每日钠为4到5g,钾为3到4g钙为600mg,磷300mg镁1到2g水溶性的维生素为:B1为25mg/d,B2为25mg/d,B12为5mg/d脂溶性性维生素A为5000ug/d,D400ug/d,E100ug/d,K10mg/d锌10-20mg/g铜0.5-2.0mg/d铁25mg/d镁2-2.5mg/d对于长期(大于五到七天)需要禁食的病人需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是基于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器官灌注和功能的目标。
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补液原则:
1. 危重休克病人的早期补液:在休克早期,迅速补充液体以扩容是至关重要的。
晶体液(如晶体胶体溶液或盐水)通常被优先选择,建议以输注20ml/kg的速度开始,并可根据患者的响应进行调整。
补液时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尿量和临床表现。
2. 补液类型的选择:晶体胶体溶液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有效血容量。
晶体溶液(如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则更容易扩展细胞外液体,并在休克早期起到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选择补液类型时需根据休克的类型、伴随病因和患者的基础状况进行评估。
3. 目标指导的补液: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通过补液调整来达到目标灌注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有效的灌注压也是保证器官灌注、功能的关键。
4. 避免过度补液:过度补液可能导致心功能负荷过重,肺水肿等副作用。
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等指标,以避免过度补液。
5. 注意电解负荷平衡:在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负荷平衡,特别是钠、钾、钙和镁等电解质的水平。
根据电解质的变化,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休克病人的补液原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调整。
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并根据患者的响应及时调整补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