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合集下载

解构主义翻译观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

解构主义翻译观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
义也 不 应 高 于译 文 。
代 出现 的 解 构 主 义 对 翻 译理 论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冲 击 。在 解 构 主 义 的
翻 译 视 角下 , 文 没 有 固定 的 意 义 , 原 文本 意 义者 不 再 是 原 文 的 附庸 . 而应 该 发 挥 更 大的 作 用 。译 者 的 主体 性
得 到 了充 分 的展 现 。
2译 者 的 主 体 性
理解“ 者主体性”首先要理解“ 译 , 主体 性 ” 的含 义 。从 哲 学 上 讲 . 体 性 是 指人 作 为 主体 的 规 定 性 , 不 是 主 体 作 为 人 的 规 定 主 而 性 。主 体 作 为人 的规 定 性 被称 之 为 人性 , 人 作 为 主体 的规 定 性 而
引 言
长 期 以来 , 论 是 在 中 国 还 是 外 国 , 者 的 主 体 性 一 直 没 有 无 译 得 到 充 分 的重 视 。人 们 的关 注 点 总是 集 中在 语 言 层 面 上 , 为 翻 认 译 就 是 把 一 种 语 言转 换 成 另一 种语 言 , 者 必 须 严 格 按 照 原 文 进 译 行 翻 译 .准 确 表 达 原 作 者 的创 造 意 图 。译 者 被 冠 以 各 种 称 谓 , 如
1解 构 主 义 翻 译 观
解构 主义 , 称后结构 主义 , 2 又 是 0世 纪 6 O年 代 现 的一 种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 代 表 人 物 有 雅 克 ・ 里 达 (aq e e ia 、 其 德 Jcu sD . d )
米 歇 尔 ・ 柯 ( ce F u al 、 兰 ・ 福 Mi l o c ut 罗 h ) 巴特 ( o n a h s 和 保 R l dB  ̄ e ) a 罗 ・ ・ ( a l eMa ) 。他 们 将 解 构 主 义 引 入 翻 译 理 论 , 翻 德 曼 P u d n 等 给 译 研 究 注入 了新 的 活 力 和 生 机 ,逐 渐 形 成 了解 构 主 义 的 翻译 流

结构?解构?建构?——评《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结构?解构?建构?——评《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结构?解构?建构?——评《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朱灵慧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29
【摘要】《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在对已有的几种翻译研究范式展开批评
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视角,即:以返回翻译本体为主旨,以实践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交往理性为理论基础,以共识性真理为真理观,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学基础.本书既有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又有对国外译论的借鉴,思辨结合,有驳有立,在证实与证伪的结合中提出了新的翻译研究范式.
【总页数】2页(P185,189)
【作者】朱灵慧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论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建构精神——翻译学视角下的阐释 [J], 王军平;陈忠良
2.译学的反思与重建──评译学新著《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J], 秦文华
3.建构主义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翻译——以《今日中国》的中国特色词为例[J], 何姗;潘缌缌
4.三种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建构主义 [J], 程孟利
5.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医英译实践的解构与建构 [J], 张宏;付珊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以林纾的译文为例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以林纾的译文为例

140《名家名作》·翻译一、研究背景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比较显赫的后现代思想,它起源于对结构主义“不满意、失望甚至否定、反抗”的态度。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把这种观点引入翻译理论中,并对传统进行了彻底颠覆,对传统的翻译理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

解构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对逻各斯中心论、作者的绝对权威和传统结构论提出了异议,主张先有明确的内部含义,然后才能用文字来表达,而文字只是其外在形式。

这就是对语义真实性和结构真实性的直接否定。

解构主义主张打破原有的体系,开放闭合的结构,排除中心与原点,消除二元对立。

德里达认为,二元结构是死板的,它的严格界限只是一种人为的假定,并不存在。

具体而言,德里达解构了结构主义的原始体系与结构,摒弃了“中心”与“本源”,让“本源”与“本源”自由地融合,形成了一个具有无穷可能性的“意义”网络。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都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人们关注的重点一直都是语言层次,认为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因此译者一定要严格遵循原文。

字里行间的翻译,精确地传达了原作者创作的意图。

“媒婆”“仆人”“锁链舞女”“翻译机器”“文化搬运工”等,都为翻译赋予的不同的称号。

然而,解构主义的译学观点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译学理论,并为译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但这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理论。

本文试图对解构主义理论的进步性及其局限性做一简单的评述,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从辩证的观点出发,寻找到其与翻译理论的切入点,从而促进翻译理论向多视角、多层次发展。

三、解构主义翻译观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有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罗兰·巴 特(Roland Barthes)和保罗·德·曼(Paul de Man)等。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理论框架,它们对翻译实质的分析方法不同。

结构主义强调翻译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性,而解构主义则关注翻译实践中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相反,解构主义则强调翻译实践中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解构主义认为,翻译实质的核心在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解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的对等关系观点,认为翻译实质的核心在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翻译者需要通过违反和改变传统的对等关系来处理这些差异。

解构主义分析翻译实质时,更关注不稳定性和冲突的方面。

在实际翻译实践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互补。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翻译者建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而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则可以提醒翻译者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促使他们进行创新和突破。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视角可以一起运用,为翻译实质的分析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翻译领域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理论流派。

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结构的稳定性和客观性,认为翻译是一种重新呈现源语言结构的过程。

而解构主义则挑战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在当代翻译实践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理论对照下,翻译实质备受关注。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分析,深入探讨翻译的本质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

通过比较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复杂性,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指导。

因此,本文旨在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出发,对翻译实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翻译中的多元性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照不同理论观点,对翻译实践进行全面审视,进一步认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翻译领域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1.2 研究目的翻译实质分析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翻译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研究的目的也包括探究翻译实质的多元性,并分析翻译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照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翻译视角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对翻译实质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可能的展望和方向。

2. 正文2.1 结构主义对照下的翻译实质分析结构主义是一种通过对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来揭示其含义和规则的理论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结构主义认为翻译的核心在于保持源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以确保意义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所要做的是在不改变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将源语言的信息转移到目标语言中。

结构主义翻译实质分析的关键在于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维持,翻译者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结构差异,找到最适合的翻译方式。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一.引言随着各类学科的诸多理论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翻译的理论阐释也变得多样新颖,诸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心理学、翻译美学和翻译哲学等。

其中,产生于西方文论界的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

解构主义理论在人文、社科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轰动。

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笔者发觉从解构主义角度研究翻译,确实能够看清翻译的本质,进而挖掘出研究翻译的新思路。

讨论解构主义与翻译问题在当代翻译研究中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无论对这种理论赞成与否,人们都无法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影响。

(王宁,2009)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打破传统的翻译观点忠实和通达,强调译者本身作用和意义,这对翻译的传统理论有较大冲击,但也给人们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二.解构主义在翻译理论中的具体体现解构主义最初是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该思潮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倡议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以及个人意识上的秩序和民族性格等。

总之,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换言之,解构主义是一种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反二元对立、反权威的学术思潮。

因而,翻译的本质过程也就解析和重构了文本并且回到表达意象被命名和传达之前的一个状态了,从而便使得语言在本质含义层面重新传达或转向的路径走向透明清晰了。

解构主义理论家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分解、重新分析、再次构建的过程,通过引入的外来各类语种元素,颠覆、拆解原文语言秩序。

因而,在解构文本材料时,源语文本的界限和限制因素不复存在,其隐含的涵义也并非不变,延异存在于文本材料开放的动态过程进行中。

用德里达的话说,翻译其实就是内涵意义不断地被推迟和延异,在这样的延续过程中,不断地被解析和构筑,译者自身成为语言文本材料的最终解构者和阐释者(derrida, jacques,2001)。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初探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初探

解构主义是一门学科,源于20世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德勒西(Michel Foucault)提出的观点。

他借鉴追根溯源法,主要是考察文本中隐藏着
的意识形态,从而解压缩人们对于文本的认知,并寻求文本深层意识
的真谛。

19 世纪末,德勒西的观点逐渐发展延伸,并被贴上了不同的
标签,形成了解构主义语文学研究领域。

解构主义语文学研究,将本来单一的文本研究扩展至比较,从而获得
文本更多层面的解读。

比较方式最为普遍的就是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从而侧重挖掘出原文,进而理解文本真实的深层含义。

解构主义
强调原文意义是已翻译文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可被完全以新文本
取代。

因此,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既是原文的重要性,又与译文的解释、翻译技巧有关,这种关系对文本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最为容易理解的就是原文被译文
所替代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注重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深刻的分析
和翻译,从而把原文的核心内容转化为新语言,在语言表达以及文化
价值方面具有本地化特色。

同时,原文作为基础,不可被完全淹没,
因此在译文中会保留原文的一定特征,以便读者从中得到更多信息和
激发背后深层意义。

从解构主义视角上看,原文与译文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翻译关系,而
是更加复杂的扩充和把握的过程,原文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理解、把握和诠释原文,是解构主义的核心任务,也是未来文本
深层研究的重要依据。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它们对于翻译实质的分析也有着不同的视角。

本文将从两种哲学思潮的视角分别分析翻译实质。

结构主义的视角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结构和规则组成的。

翻译实质也同样如此。

翻译实质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是在文化、语境、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结构和规则的转换。

在翻译中必须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结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翻译“我爱你”这个句子时,必须考虑到汉语和英语中的人称、时态等方面的结构对应关系,才能正确翻译出来。

解构主义的视角认为,任何文本都存在着多个意义层面,这些层面之间相互影响,互相构成。

翻译实质也同样如此,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对文本多个意义层面的重新构建和再现。

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转换,从而寻找到最合适的意义表达方式。

例如在翻译中国的名著《红楼梦》时,必须考虑到中文文化所包含的多个文化喻示和象征,在翻译成英文时就要找到对应的英文文化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于翻译实质的分析各有侧重。

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综合这两种哲学思潮的视角,从结构和规则的对应关系中寻找到最合适的意义表达方式,并在多个意义层面之间进行灵活的切换和转换,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交流。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英汉语言类型不同,包括词语、句型、审美、音韵、节奏等等,也包括形和意的表现方式不同。

译者有一个共识:英语句子为“树状形结构”,而中文句子是“波浪形结构”,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了英汉语言的这一差异,就这个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英汉转换1.1 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英语句子的特点是句子中的每一个成分,均可有修饰语,而且修饰语可以不止一个;一个修饰语还可被另一个修饰语修饰,被称之为“树状形结构”。

汉语中修饰语少而短,句子由一个一个的分句构成,被称之为“波浪形结构”。

汉语的这种句式,被称为“流水句”。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这便是最根本的一个差异。

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改换句型。

英译汉时,要把英语句子的“树状形结构”转换成汉语句子的“波浪形结构”。

反之亦然。

1.2 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改换句型在英译汉时,要把英语中“从属结构”,转换成“主谓结构”。

用“树状形结构”和“波浪形结构”的比喻来说,就是把一个一个的“枝杈”转换成一层一层的“波浪”。

例如,英译汉的转换:The air seemedalmost sticky from the scent of bursting buds.1)bursting buds:从属结构“正在开放的花蕾”;汉语译文是“花蕾初绽”;2)from the scent :修饰sticky ,汉语译成一个主谓结构,主语还是“花蕾”:“(花蕾)散发出一股芳香”;3)The air seemed almost sticky 是主句,也译成一个分句:“这是的空气似乎给人一种黏糊糊的感觉”。

这样,原文是一个英语的简单句:1 个主句+2 个修饰语(从属结构)。

汉语译文是3 个分句,两个修饰语分别译成了两个分句。

反之,汉译英时,要把汉语中的分句转换成英语中的“从属结构”,就是把一层层的“波浪”转换成一个个的“枝杈”。

从解构主义的视角看多译本并存

从解构主义的视角看多译本并存

同的意义: 即作为区 不同、 别、 偏差、 空间化的差异 differing, 间隙、 / 和作 为迁回、 延缓、 接替、 预存、 时间化的 延衍/deferring( 肖 锦龙, 2004,78) 0 在空间上, 符号意义所指不是源自 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源自 一种事物
与其他事物间的差异关系, 在差异比较中产生事物的意义。而在时间 上, 符号往往延衍所指的在场, 反映推迟了的在场。 因而符号的意义只 不过是在文本网络中暂时得以确定, 但随着不断产生的空间上的区分 和时间上的延衍, 意义又不在断变化, 出现许多新的可能性, 因而任何 词语都没有终极和固定的意义。既然词的意义不能确定下来, 句子和 文本的意义也就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文本不存在终极意 义, 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 意义虽说难以确定, 然而人们还是可 以在延时的在场找到其留下的踪迹(trace) , 顺着踪迹, 就可以暂时找 出其意义。德里达认为, 在翻译中, 原文本身并不完整和统一, 存在多 重意义, 任何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都不能穷尽其可能的意义。即使权 威或完美的译本也不可能因穷尽原文意义而使原文封闭起来 (廖七 一, 2000 :76- 77 ) 0 美国解构主义思想家劳伦斯?韦努蒂(L wrence Venuti )认为, a 作 品的意义是多元的。 一个译本只是临时固定了作品的一种意义。 意义 是一种多元的、 不定的关系,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统一的整体。(郭建 中, : 190 ) 2000
的逻各斯语音中心主义(logo centrism)发展起来的, 其代表人物有德
彩的传说, 在译本中间遭到删除。(倪秀华, 2005: 125)而在1991 年花
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司仁译的和 2005 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庆学先译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作者:赵雪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4期摘要:传统结构主义翻译理念中,翻译就是在“忠实”原则的指导下,用译入语完成对原文的复制,译文与原作之间是一一对等的关系,译文绝对服从于原文,从而忽视了译者的主体地位。

解构主义翻译观,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全新翻译理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结构主义中的二元论,它克服了传统翻译理念中以原文及其作者为中心的局限性,改变了译者的边缘性地位,解决了传统翻译观中过度强调原文及其作者的主体性而造成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地位失衡的问题。

文章通过对比结构主义翻译观与解构主义翻译观,旨在进一步分析翻译的实质,说明翻译是对原文解构后重新整合,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结构主义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翻译实质一、结构主义翻译观纵观古今中外,译者及其译作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结构主义中,受传统的“忠实” “信” “等值” 等翻译原则和二元论中以原作和作者为中心的影响,翻译的实质就是以语言为工具,完成对原文的复制。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身份、教育水平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对译文的影响微乎其微,只要译作达到“信”这一标准,便可以称其为好的译作。

英国著名结构主义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在1790年( A. F.Tytler)出版的《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充分阐释了自己对于翻译的见解,而且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这三项原则在翻译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泰特勒认为翻译实践必须遵循三大原则: 1)译作应完全复写原作的思想; 2)译作的风格、笔调应与原作保持一致; 3)译作应与用原文创作的作品同样通顺。

在泰特勒看来,不管从风格、内容、笔调还是其他方面讲,译文都应该实现对原文的完全复制,二者应该实现一一对等,这也就是翻译的实质。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近代文化理论领域的两种重要思潮,它们对翻译实质的分析具
有不同的视角和方式。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两个角度来对比分析翻译实质。

从结构主义的视角来看,翻译实质主要是指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主义强
调系统和结构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文化都是由一系列的符号、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系统。

在翻译过程中,结构主义认为翻译实质主要是通过对原文和目标文之间的符号和规则之间
的对应和转换来实现的。

翻译实质是通过对语义和结构的分析,以及对上下文和文化背景
的考虑来实现的。

在翻译实质的分析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也有不同的关注重点。

结构主义更关注整
体和系统的关系,强调上下文和语言结构对翻译实质的影响。

解构主义则更关注个体和局
部的关系,强调文字和语义的多义性和辩证关系对翻译实质的影响。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理论的翻译_以本雅明_译者的任务_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理论的翻译_以本雅明_译者的任务_

2008年第1期总第107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2008,№1Serial№107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理论的翻译3———以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译为例韩子满(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08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的三种中译文各有特色,采用的翻译方法既有差别,又有共性。

通过对这三种译文的对比分析,以及对西方解构主义理论文本翻译方法的回顾,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并不脱节,其思路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和解释作用。

解构主义关注的主要是意义的产生问题,并非必然导致虚无主义。

这三种译文尽管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但都能比较准确地传达本雅明的思想,即是证明。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翻译方法;本雅明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0801-0073-051.引言近年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逐渐成了国内翻译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学者的论述与分析大多局限于理论层面,很少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

这样难免让人产生解构主义与翻译实践无缘的感觉。

而这恰巧也正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为一些学者所诟病的地方。

比如,皮姆(Pym 1995就认为,这种理论对翻译实践“毫无帮助”,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国内许多学者指责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提倡意义虚无主义,怎么译都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对该理论的介绍和分析脱离实际有关。

再者,尽管翻译界对解构主义理论颇为热衷,但真正动手翻译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著作的却很少,除了影响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直接了解以外,也会使人以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无法适用于实践,即使是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本身的翻译实践。

因此,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实在有必要弄清楚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否则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就是不全面的。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以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三种中译本为例,分析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和解释力,以及翻译解构主义理论文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解构主义下的互文性视角及可译性

浅谈解构主义下的互文性视角及可译性

浅谈解构主义下的互文性视角及可译性摘要】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给翻译带来了各种深刻的影响,即,文本中的意义始终处于“延异”和“撒播”的状态,意义的再生变得扑朔迷离,翻译的忠实对等原则似乎已成明日黄花,语言的可译性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积极成果——互文性来证明语言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进行翻译,尤其是文本叠加使翻译变得可能。

【关键词】解构主义;互文性;可译性;文本叠加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文化传统一直与逻各斯主义(logocentrism)有着极深的渊源。

但否定理性、颠覆秩序的哲学思潮也一直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

解构主义这一反传统的翻译流派就扎根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语境中,正如在《解构主义与翻译》出版前言中所说的那样,谈到解构主义,“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了他的否定性、颠覆性所带来的消极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积极一面,即,它揭示了文本的无始源性、开放性和互文性,把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一切文本看成是无限开放和永恒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分解式阅读理论强调了阅读、批评的创造性。

”解构主义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和非中心性,文本只是信息的提供者,它有待接受者根据不同的语境去发掘不同的意义,有多少接受者,就有多少文本(Nord,2002:31),从而就有多少个译本。

这就说明,解构主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路,它打开了结构主义封闭性、自足性和排外性的思想禁锢,让人们能够从互相连通、彼此联系的互文性视角理解翻译问题。

与其认为互文性成了一个作品与特定的前面文本关系的名头,倒不如说它指定这个作品参与了文化的话语空间,即,文本与文化中各种语言的关系;文本与那些替它清晰地表达出各种文化可能性的文本的关系 (林伟,2007:239)。

在这里,文本和文化可以是正态分布,即文本和文化属于一个语言系统,而大部分情况下它们是反向呈现,因为翻译问题主要是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是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平等开展的,语言的意义表达成为不可逾越的话题。

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补性在翻译思想中的体现

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补性在翻译思想中的体现

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补性在翻译思想中的体现作者:武梦丹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1期【摘要】在翻译研究中,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并非只能成为非此即彼的指导原则,而是可以形成有益的互补。

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颠覆并不彻底,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继承、发展和突破了后者。

本文首先对翻译思想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进行了简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接着探讨了两种“主义”在翻译思想中的互补性运用。

最后得出结论结构主义有缺陷,但是解构主义思潮也并不完美,我们需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结构与解构。

【关键词】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互补性选择翻译思想一、翻译思想中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结构主义者不关心作品的意义,只关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

同新批评派一样,他们也忽视了作者、历史现实和读者对作品的影响。

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特点,但如果只谈论文本自身而不顾其他毕竟偏见过重。

为了回应结构主义,历史上产生了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者认为结构主义窒息了文学。

为了找回文学的陌生感来显示作品使读者感到新奇的能力和使作品成为活的作品,他们采用了解构的方法。

解构一部作品也并非说明那些早先存在的主题不再存在,而是表明一部作品可以有象DNA的双螺旋结构那样相互缠结和对立的两个语段和意义。

二、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对前者有继承的成分,也有不彻底的颠覆。

解构主义在与结构主义的抗争中,试图以解构消解结构,以无中心反中心,以书写抵抗言语,以互文性代替模式,以差异代替同一,以缺席代替在场,以游戏攻击缜密系统,显示出自己的特征。

客观的说,解构主义思潮是在结构主义内部发展起来的并对其有质疑色彩的新理论,它是结构主义思想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它不仅继承发展了结构主义,更是对其的创新和突破。

虽然表面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完全对立,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性,解构是对结构的创新和突破,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颠覆是不彻底的。

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论文题目: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摘要: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着两个相反的概念或事物,并且这两个概念或事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立关系。

传统上,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照原文和译文,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的。

然而,在解构主义的视角下,二元对立分析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建构,因为文化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对立关系。

本文将探讨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翻译、二元对立、解构主义、文化建构Abstract: Binary opposition analysis in translationrefers to the existence of two opposing concepts or things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and the op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s or things. Traditionally, binary opposition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is mainly carried out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 binary opposition analysis should be seen as a cultural construction, because there are various opposing relationships in cultur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binary opposition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from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 and how to critically analyze it.Keywords: Translation, binary opposition, de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一、引言翻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它不仅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媒介,而且也是文化之间互相融合的重要途径。

三种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建构主义

三种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建构主义

A Study o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Structuralism,Deconstructionism
and Constructivism
作者: 程孟利
作者机构: 丽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出版物刊名: 丽水学院学报
页码: 56-5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建构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摘要:结构主义翻译理论是静态的,它以语言学为基础进行探讨,但忽视了许多与翻译相关的外部要素,比如主体要素、语境要素等,这大大影响了它的实践性。

而解构主义虽然考虑了语言之外的要素,却始终是缺乏实际指向的研究,是一种没有文本所指的研究,它不是以实践为目标和导向的,因此缺乏实践指导性,也没有方法论的意义。

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目的就是要重新以翻译本体为基础,重建翻译学。

因此,建构的翻译学是一种重建性质的研究,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并把这一研究对象作为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来建构。

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刘露【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两个极具争议的翻译理论针锋相对地发展至今,很多学者对于解构主义都有误解。

该文将在翻译理论的视域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做一对比,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对解构主义进行研究,从而使人们更浅显地认识到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建设性。

%As two controversial translation theories,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have a confrontational development, Many scholars have misunderstand deconstruction theory. Under the horiz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deconstructionism and structuralism and study deconstruction in a rational per-spective,therefore,to help people easily realize the constructive of deconstruction on translation.【总页数】2页(P153-154)【作者】刘露【作者单位】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解构主义理论观照下庞德翻译思想再研究——以《神州集》为个案 [J], 李言实2.三种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建构主义 [J], 程孟利3.浅析翻译思想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J], 刘露4.文学理论对电影主旨意义表达和创作的启示——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谈起 [J], 寇翔宇;白茜茜5.文学理论对电影主旨意义表达和创作的启示——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谈起 [J], 寇翔宇;白茜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和解构主义对比视角下翻译实质分析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观点和方法,对于翻译实质分析有着不同的影响和理解。

结构主义强调语言和文本的结构和系统性,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结构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结构的过程。

结构主义的翻译观点主张在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结构和系统,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意思和信息。

结构主义的翻译方法通常侧重于对原文的结构和元素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不丢失原文的信息和表达方式。

结构主义翻译方法可能会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重要结构和关键词,然后在目标语言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和词语来进行翻译。

解构主义则强调对文本的解构和批判,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固定和单一的,而是被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影响和塑造的。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点认为翻译是一个无止境的解构和再构建的过程,目标语言版本可能会与原文有很大的差异。

解构主义的翻译方法通常会对原文和目标语言进行对比,揭示其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和隐含意义,并通过解构和重新组合的方式来呈现和传达原文的意思。

解构主义翻译方法可能会对原文进行解析和挖掘,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差异,然后在目标语言中重新构建一个符合目标文化理解的版本。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观点和方法,对翻译实质分析有着不同的影响和理解。

结构主义注重保持原文的结构和信息准确性,解构主义注重翻译中的文本解构和再构建。

在实质分析方面,结构主义重点分析原文的结构和元素,解构主义重点揭示文本的多重意义和文化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