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计划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计划《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三章 计划《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三章 计划
3.1.1 计划与计划工作的概念
“计划”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达的、在制订计划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管 理性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订计划工作的过程。我们认为,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 作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 计划工作则是指制订计划。 我们主要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它是组织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的 目标。 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所要完成的一项劳动。严格来讲,“计划工作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和组织的自身能力,在科学预测未来的基 础上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 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活动过程”。计划工作与未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预 期的效果,就必须正确地预测未来。因此也就要求管理者要对过去的信息情报加以科学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实条件设立组 织的未来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计划工作就是要建立目标, 并以各种指标进行明确的 表达。这些目标和指标将 用来进行工作过程的控制。
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 动的手段
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 益的方法
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 标准
3.1.4 计划的类型
由于人类及组织活动的复杂和多元性,计划的种类也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在实际的社会及经济生活当中,人们根据不同的背景、不 同的需要制订各种各样的计划。对于形形色色的计划,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原则对其进行分类。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3.1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一)组织的涵义
1、组织的双重涵义。
• 从静态的角度看,“组织”是指有着 共同目标与功能的、由人组成的群体。 “组织”是指一种实体。
• 从动态角度讲,“组织”是指对一个 社会组织的要素与活动进行运作的工 作行为与过程。“组织”是指一种活 动。
定义: 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组 成的有机体,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内 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 的力量协调系统。
第三章
组织与组织的设计
【学习指导】 • 1、学习目标 1、理解组织的概念,了解组织的类型 2、正确理解组织设计的过程 3、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 4、理解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5、明确组织变革的原因和步骤
• 2、学习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组织 2、如何进行组织设计 3、如何理解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4、如何理解组织变革
1、组织设计的目的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合作、 由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从组织的定义可以看出,合理地配置组织的人力 和财力等资源,实行分工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 工作秩序对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是非常 必要的。这正是组织设计的基本目的。
2、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பைடு நூலகம்计清晰的组织机构,规划和设 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 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 务说明书。
• 适用:一般在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品品种比较简单,工艺比较 稳定,市场销售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的情况下采用。
•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 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因而也被称为 “斯隆模型”,它是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 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特点是: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不 同,建立不同的经营事业部,同时,每个 经营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在总公司领 导下,实行统一政策,分散经营,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

国家开放大学2021秋——管理学基础三四章节自测题

国家开放大学2021秋——管理学基础三四章节自测题

第三章计划工作——本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试题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选择一项:A. 领导B. 预测√√√C. 管理D. 决策提示:预测为计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是计划工作的前提。

试题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

选择一项:A. 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所有管理者D. 基层管理者提示: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在履行计划职能时是有分工的,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订战略性计划。

试题3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

选择一项:A. 普遍性√√√B. 超前性C. 创新性D. 灵活性提示: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参与计划的制订,这就是计划工作的普遍性特征。

试题4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A. 指导性计划B. 年度计划C. 管理者的意愿D. 战略计划√√√提示:战略计划具有纲领性,是制订作业计划的依据。

试题5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

选择一项:A. 程序B. 策略√√√C. 规则D. 政策提示:策略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

试题6二、多项选择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B. 制定计划√√√C. 机会分析D. 执行计划√√√提示: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

试题7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B. 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C. 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D. 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提示: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为整个组织设立长远发展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步骤、措施。

与作业计划相比较,战略计划以组织全局为对象,且具有纲领性,有具有较高的风险。

战略计划的任务主要是设立目标。

试题8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制定管理计划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制定管理计划
规则不同于政策。政策留给执行人员一定酌情处理 的余地,但规则中没有自行处理的权利。
程序和规则本质:约束思想,规则使用意味自行处 理的丧失。
思考:下列属于哪种类型的计划? “本商店只出售服装和化妆品。” “商品售出后15日内,在未使用情况下,可以退还
购货款。” “在办理退款时,营业员应首先检查退回商品是否
规则 :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方案:一项综合性的计划
预算:数字化的计划
计划的层次体系
(1)宗旨或使命:诠释或回答诸如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所 处的地位、决定组织的性质以及组织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组织是干什么的?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为了很好 地存在,必须做什么?应该干什么?”
企业使命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13
三、计划的表现形式
宗旨 使命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章 规划 预算
宗旨
使命
目标
战略










(一)组织的宗旨
是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目标,也即是一个 组织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松下公司: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自来水经营理念)
联想:“以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做贡献”。 我院:立足交通,服务社会
(七)组织的规章
规章制度 强制性的行为规则。 规章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规定了某种情
况下采取或不能采取某种具体行动。 例如“上班不允许迟到”,“销售人员规定
范围外的费用开支需由副总经理核准”等等
(八)组织的规划
组织的规划是一份综合性的、粗线条的、纲要性的 计划。
规划是根据组织总目标或各部门目标来确定组织分 阶段目标或组织各部门的分阶段目标,其重点在于 划分总目标实现的进度。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三章目标和计划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三章目标和计划

(二)按时间分类 按照组织目标时间跨度的不同,组织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 目标和短期目标。其中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五年及其以上时间内要 实现的目标;中期目标一般是指五年以内、一年以上时间内要实 现的目标;而近期目标则是指一年以内的时间里要实现的具体目 标。 一般来说,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层次越高,组织目标的时间跨度 越长,目标内容越抽象和笼统;反之,管理层次越低,组织目标 的时间跨度越短,目标内容越具体。 (三)按内容分类 一个组织的目标还可以按照组织不同的活动内容所要实现的各 种目标进行分类。例如 一个企业可以有利润目标、市场占有量 目标、劳动生产率目标、组织发展目标等等。对于国家或一些大 型组织来说,其目标还可以按照组织不同的活动内容分成政治目 标、经济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等等。通常不同性质的组织其按照 内容分类的目标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不同类型的目标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相互 关联构成一个整体目标网络。见图3-1
第一节 组织目标概述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是计划 职能的核心任务。而计划的制定是以目标明确为前提。因 此,明确并统一目标是现代管理的首要任务。 目标为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目 标展开的;目标是组织期望获取的成果,对成果的期望促 使组织成员团结一致;目标是衡量组织存在的价值的尺子, 是判断管理绩效的标准。因此,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是团 结的旗帜、是证明组织价值的依据。任何组织及组织管理 都有其目的性,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组织,也不存在无 目标的管理,目标是一个组织及组织管理最基本的要素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及特点 (一)组织使命和宗旨 一个组织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的宗旨和使命,组织的宗旨和 使命是组织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组织的使命和宗旨是指 组织成员在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赋予组织的基本职责基础 上,对组织存在价值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它描述了组织的 理想和追求,表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管理学-第3章-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第3章-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人”——职工,客户。 2、综述:
尊重人――员工是组织的主体; 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发展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 代管理的核心; 为了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2 能级原理
•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根据不同的能级, 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机构,安排与职位 能级相适应的人去担负管理任务,给予 不同的权力与报偿,形成完整的、有层 次的、尽责尽才的管理能级,从而保证 管理最大能量的发挥,这就是管理的能 级原理。
(3)正确应用弹性原则的几点要求 • ① 增强整体弹性。 • ② 倡导“主动弹性”思想。 • ③ 着重提高关键环节的局部弹性。 (4)弹性原则的具体应用 • ① 弹性管理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 ② 弹性原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③ 弹性原则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
3.动态原理的体现——弹性原则 (1)弹性原则的涵义 • 所谓弹性管理原则,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即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 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 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 的。弹性管理原则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有余地”。 (2)弹性原则的分类 管理弹性一般分为局部弹性和整体弹性两类。 • 第一,局部弹性就是任何管理必须在一系列重要的关 键管理环节中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 • 第二,整体弹性是指整个管理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 的应变能力或适应性,即具有整体可塑性。
3.2 管理原理
二、人本原理 • 世界上一切科技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离 不开人的服务、劳动和管理。 • 人本原理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 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计划计划工作是所有管理职能中一项最基本的职能,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

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制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制定计划要按步骤进行,从机会分析入手,按部就班才能制订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计划,才能发挥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首先阐明计划工作的含义、重要性和类型,然后重点介绍计划工作程序和制定计划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计划工作概述一、计划工作的含义和重要性(1)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和手段。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计划的前提是预测,核心环节是决策。

计划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即做什么;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即怎么做。

还有人用“5W+1H”来描述计划的内容,这种描述更加全面。

Why——为什么要做?即明确计划工作的原因和目的。

What——做什么?即明确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Who——谁去做?即明确由哪些部门和人员负责计划的实施。

When——何时做?即明确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起点时间和完成时间。

Where——何地做?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

How——如何做?即制定实现计划目标的方案措施。

计划还可以进一步定义为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

所有的管理者都制定计划,但在许多情况下只是制订非正式计划。

在非正式计划中,什么都写不出来,而且这些计划很少或不需与组织中的其它人共享。

非正式计划大量存在与中小型组织中,在这些组织中只是管理者本人考虑过组织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目标,计划是粗略的且缺乏连续性。

当然,非正式计划也存在于某些大型组织中,而一些中小型组织也制订非常详细的正式计划。

在本书中使用计划这个概念时,指的都是正式计划。

这些计划都被郑重地写下来并使组织全体成员知道并理解,换句话说,管理当局明确规定组织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这些目标。

专栏3-1某高校专业课教学计划内容要求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主要说明课程在相关专业总体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以及其他课程的关系等;教学目标主要说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等。

2.学分与学时。

主要说明总学时如何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专题讲座等教学环节进行分配。

3.课程内容。

主要说明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每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等。

4.教学方式和方法。

主要说明课程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5.进度安排。

主要说明每周一次要讲授的内容。

6.考核方式。

主要说明平时成绩占比及其考核依据、期末考试方式等。

7.参考书目。

8.任课教师及联系方式。

(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管理者为什么要制订计划呢?这是因为计划可以给出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减少不确定性和环境变化的冲击,使消费和冗余减至最小,以及设立标准便于进行控制。

首先,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它给管理者和执行者指明未来努力的方向。

当所有有关人员都了解了组织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他们必须做出的贡献时,他们就能协调他们的活动,互相合作,结成团队,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的活动。

而如果缺乏计划,人们之间的行动将难以实现一致,不可避免地会走许多弯路,进而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失去效率。

其次,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环境变化对其组织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风险,并使管理者预见未来行动的结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管理者如何计划,变化是不能被消除的,所以管理者还要时刻警惕环境变化。

最后,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如果不设立目标,或者说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那就无法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

在计划中设立目标,而在控制过程中,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有没有发生偏差及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的纠偏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因此,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计划和组织绩效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大量的研究发现,重视计划工作通常会带来更高的效率或投资报酬率;另外,高质量的,长期的计划工作和有效的实施过程比泛泛的计划更可以导致高的效率。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的设计都是为了促进战略和一定时期内目标的实现。

具体地说,计划工作首先确定战略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战略目标,并预测和确定哪些行动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哪些行动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应尽可能避免。

没有计划,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就难免走弯路,甚至远离目标。

因此,可以说。

计划工作是各项管理职能中最能显示管理基本特征的职能活动。

(2)主导性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组织目标确定后,才能确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需要招聘什么样的员工及何时招聘,怎样最有效地领导这些员工,以及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进行控制,等等。

其次,计划工作还贯穿于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工作中。

例如,在招聘员工时,为了保证招聘工作有效进行,首先需要制订招聘计划,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招聘人员数量、招聘范围、招聘方式以及招聘预算等。

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计划和控制是分不开的,它们犹如管理的“一对孪生子”。

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因为控制就是为了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以保证活动的既定方向。

没有计划指导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此外,控制职能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修订原有计划或拟定新的计划,而新的计划或修改过的计划又作为连续进行的控制的基础。

计划与控制的这种持续不断的关系,通常被称为“计划——控制——计划循环”。

(三)普遍性虽然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各有不同,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都面临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怎么做等问题。

换句话说,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区别在于,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订战略性计划,中低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订战术性计划或作业性计划。

从一定意义上讲,授予下级某些制订计划的权利,有助于调动夏季的积极性。

(四)效率性有效的计划工作,不仅要确保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做到以尽可能低的代价或投入来实现目标。

如果一个计划能够达到目标,但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付出了较高的或不必要的代价,那么这个计划的效率就是较低的。

如果某项计划按合理的代价实现了目标,这样的计划就是有效率的。

在衡量代价时,不仅要考虑时间、资金的投入,而且要考虑个人和群体的满意程度。

如果一项计划是鼓舞人心的,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引起员工的不满,这样的计划也是低效率的。

所以,在制订计划时,要以效率为出发点,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或损耗。

(五)灵活性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即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

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管理人员不可能准确预测到事物发展的所有变化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所以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以防止意外变化。

但对于计划的执行一般不应太灵活。

例如,企业销售计划的执行必须严格准确,否则就会出现组装车间停工待料或产成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

(六)创造性计划工作对象和工作过程都体现着创造性。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决策者需要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提出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计划工作是对管理活动的设计,正如一项新产品的成功在于创新一样,成功的计划也依赖与创新。

三、计划类型(一)按计划的广度分类根据计划的广度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为整个组织设立长远发展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步骤、措施。

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性的计划称为作业计划。

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在时间框架、范围和内容是都有所不同。

战略计划倾向于覆盖较长的时间间隔,通常为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作业计划倾向于覆盖较短的时间间隔,如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等。

战略计划以组织全局为对象,有组织高层管理人员根据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订,并通过确定使命、目标、方针等来协调组织内各部门的关系。

换句话说,战略计划具有纲领性,它不纠缠于细枝末节,也不是包罗万象,而是明确整体行动的方向。

作业计划以某项职能或活动为对象,由中低层管理人员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来制订,内容比较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此外,战略计划的任务主要是设立目标,而作业计划则假定目标已经存在,只是提供实现目标的方法。

由于存在时间、范围和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二者要承担的风险也存在不同。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的风险性高于作业计划。

(二)按计划覆盖的时间跨度分类根据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主要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未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短期计划通常是指一年以内的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所作出的具体安排。

中期计划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

这三种计划相互衔接,反映了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三)按计划的明确性进行分类根据计划的明确性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具体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细节,不存在模棱两可,没有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例如,一位经理打算使他的企业的销售额在未来一年里增长20%,其中,上半年增长12%,下半年增长8%。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企业计划在国内南方某省份增设一个销售中心,以进一步完善那里的销售网络。

为配合这一行动,公司上半年的广告预算同比增加10%。

这样的计划就是具体计划。

直观地看,似乎具体计划更为可取,但具体计划也有缺点,它要求的明确性和可预见的环境条件不一定能够满足。

当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时,就要求管理当局制订指导性计划,以保持灵活性和防止意外变换。

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他指出重点但不把管理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或者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例如,一个增加利润的具体计划,可能规定在未来一年成本要降低6%,销售额要增加10%;而指导性计划也许只提出未来一年里利润要增加5%——10%。

显然,指导性计划具有内在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失去了明确性。

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计划越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更短。

如果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和重要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或其他变化,明确、具体的计划实施线路反而会成为组织取的绩效得障碍。

(四)按组织管理职能分类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市场营销计划、研发计划、生产与运营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供应计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