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教学
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拍摄、课上展示树荫下光斑的相关视频资料,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惯,激发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通过观察现象,发现并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培养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过程,能针对问题提出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用已学知识论证结果.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斑形状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本节课的难点是小孔的设计
2.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略
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
1.学情调查
调查对象:可以是初一的学生,也可以是初二的学生,甚至是学过光现象的初三的学生。(课题可以向两极延伸,初一注重兴趣,了解小学科学的探索程度;初二注重联系研究的光学知识;初三检验对实际问题的了解)
调查方式: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抽几个班,播放拍摄的一段树荫下光斑的视频,询问学生对这一现象的了解程度。
预计有的学生留意过,有的学生能说出光斑的形状,甚至可能知道是太阳的像,引导学生回想曾经看到过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学生表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小组动员
选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利用中午时间在校园展开一段侦探之旅。
其实我们学校教学楼前的就有十棵梧桐树,枝繁叶茂,树下的光斑现象明显,只是学生中午很少走到哪儿,惯于食堂和教室,两点一线;或者熟视无睹。)3.初步观察阶段:教师全程追随,让学生走在前面,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引导其详细比较地上一些光斑的不同点,并用事先准备的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光斑。(自然界没有完整相同的两片叶子,我想光斑也是各有不同,学生更是如此。让学生多看、多说,不仅能为活动积聚充分的理性资料,并且能体验到自然之美)
4.发现问题:
可能发觉的问题分为两种:
地上的光斑可以分为两种:有的光斑形状不规则,有些光斑是圆形。两种光斑的亮度不同:形状不规则的光斑较亮,与周围没有树荫的地方几乎一样;圆形光斑较暗,而且亮暗不同,变化明显。
5.提出猜想:
对比此时人影的观察,理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不透明物体挡住了太阳光,而光斑的形成则是由于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
学生可能提出:“光斑的形状可能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有关”等初步的猜想。(学生的猜想往往提留在表面,不能深入,需要更多的体验,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
6.初步动手:
大树的树叶间缝隙可以在构成光斑,我们人能否模拟大树也制造光斑?(联系我校的校训:像大树一样发展,运用肢体语言,舒展手臂,学生自然会联系到人的双手可以模拟树叶,手指间也有缝隙)
学生活动:模拟树叶间的缝隙
两手掌向下,五指微张,交叉平放,留出多少大小不同的孔,让阳光通过。
观察地上的光斑。
学生的身高、手举的高度和手指间的空隙各不相同,学生间的相互模仿、交流,由以往经验知经过多次尝试能得到圆形光斑,并初步发现孔不能太大,孔到地面的距离不能太近。)
7.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通过刚才的活动,能不克不及提出一个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提出: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光斑的亮暗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可能较多,让其整理写出,并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体验,说出猜想的依据,防止思路太发散)
8.确定课题
与学生一起将提出的问题,归类划分到各个小组作为研究主题,至少有两个小组研究同一课题,形成竞争合作的氛围。
第二阶段:课题探究
1.课外小组活动探究
时间安排:实验方案的讨论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室外的实验探究可以利用中午自课前的空余时间
活动记录:
由于小组活动在工夫和空间上的分散性,为了便于跟踪、把控探究的进程,设计如下的活动划定规矩:每组一张实验探究活动的记录表,每完成一项任务,到老师处登记到进度表,也让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小组名称:
1研究主题:
2器材准备:
设计步骤:
步骤一:
3
现象(数据)记录:
4
5结论和发现:
6拓展研究:
7评语:
要求:每一组至少完成一个问题的完整探究,学生参与评定,可以进入更高的研究项目,如小制作、小论文等。成果突出的小组,再现研究过程,拍摄视频,用于全班交流,公开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进度表
xxxxxxx小组名
称
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猜想(即怎么做)?需要用哪些器材(即用什么做)?
讨论落实到纸上的就是带有小孔的卡片和记录现象的表格设计,因为是利用课余时间,不需要追求所谓的效率,也不急于探寻最后的结果。可以不断的改进,再
步骤二:步骤三:
小组成员:活动时间:
设计不是简单的重复,让设计在体现控制变量思想的基础上,更便利,观察效果更好。
例如:在探究孔的形状对光斑形状是否有影响的实验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演变。在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是否会有影响的实验中,也有可能出现
同理记录表格的设计
孔的形状
光斑的形状
小孔到地面的距
离/cm
120
100
80
教师要做的只是鼓励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设计,用实践去检验其合理性,逐步提高学生想与做相互验证的能力。同时要像纪录片导演一样,有态度而又真实的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2.课内探究
这一环节视学情而定,可以有,也可以不做,可以是演示,也可以是分组。)提出新的问题:a.探究树荫下光斑实验中,物体始终是太阳,如果改变物体,规律是否依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