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的矛盾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基督教文化,并分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立看法及社会地位。着重分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思维模式的矛盾性,从而肯定了基督教文化在历史上不可估量的地位和对整个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

一、引言

麦格拉斯在《基督教概论》里提到,“基督教在塑造西方文化的传统和价值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麦格拉斯:2003)何谓基督教文化?是指“在基督教影响下形成的文化,也是以基督教的世界观为内核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刘建军:2005)就是以基督教思想原则来考虑人和世界的思维过程本身。基督教文化本质是信仰文化,是通过强调人自身的精神力量的方式信仰“上帝——耶稣”,并最终达到救赎的目的。公元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内部矛盾的激化,外部矛盾外部蛮族的入侵也变的越来越频繁。在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社会没有秩序传统道德解体生命受践踏,到处充满血腥,当时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强大的稳定的力量来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民族总面临着如何维系自己使成为一个主体的问题。在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恰恰是基督教的出现承担了依靠信仰来维系人群和民族乃至国家的使命。在依靠信仰维系社会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方式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是靠共同信仰融在一起。正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才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才把各种新的社会要素推向了和谐和稳定。所以,中世纪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就成了最大的文化表征。

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地位

一提到中世纪,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头戴盔甲手执长剑的骑士们,或为了信仰而参加圣战的十字军勇士们,继而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黑暗世纪”。众多周知,从公元467年的西罗马灭亡开始,欧洲就进入了中世纪阶段。恩格斯称“中世纪”为“一颗没落的明珠”很具有客观性。为何称没落?西方史学界认为古希腊文化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源头,而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才真正延续并发展了希腊和罗马的历史,所以,他们只把中世纪看成一个过渡时期。当时由于蛮族的入侵,对原有的希腊和罗马人民创造的古文明成果进行毁灭性的破坏,所以,人们把中世纪的这一千多年的历史称之为“黑暗时代”。有些人极力贬斥中世纪的文

化,把中世纪的历史看成一种过渡,而这种过渡的思维定式妨碍了我们对中世纪文化的正确的认识。恩格斯同样称中世纪为一颗“明珠”,因为就中世纪的发展而言,基督教文化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基督教自产生后对西方文化精神起了不可估计的作用。由此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对后代西方文化的作用决不可简单地判断其为过渡问题,而是起到了很有影响力的奠基作用,对后来的文艺复兴作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基督教文化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化形态。基督教西欧中世纪开始形成为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一种体系较为严密的文化形态。基督教“虽然从表面来看这一文化形态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形态根本对立的,但其实质,仍然是借助于幻想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神灵并对之加以膜拜顶礼思想意识的反映”。(刘建军:1997)

三、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的矛盾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几大宗教文化现象: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都是一种较为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些宗教思想文化体系无论是否科学,都有属于自己的逻辑前提和体系构成以及对人们心里适应的特征。因此,才能延续千余年并得到很多信奉,而这里的基督教文化也是指思想文化体系。

从漫长的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来看,西方世界的基本思维模式是“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灵肉分离的二元对立学说。基督教传入欧洲并被罗马人立为国教后,上帝创造了世界以及天国与地狱相对立的学说,逐渐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合流,希腊神话中的“一元论”的思维模式才被彻底取代。基督教文化本身是个发展变化的宗教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通过文化学者对《圣经》的不断阐释,这种思维模式始终占据这着统治地位并成为人们思考一切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这种基督教文化的思维模式成了西方人独特的思维模式。

德国宗教哲学家特洛维奇说过:“总体上讲,我们大致了解了我们当今文明的基本成分。第一种基本成分是被裹在基督信仰和教会传统形式之中流传给我们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它不断的以新的冲力在这一传统中发展着,称为一种决定着我们语言,艺术,制度,伦理学,教育的力量。第二种基本成分是基督教,它融古代晚期的伦理学与救赎宗教于一身,以教会这样崭新而强大的社会组织及其新的理念力量,即位格形而上学来超越它们,使日耳曼民族皈依基督教,使之与古代相连,与之成为一体。”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共同体,任何时代文化也都有其矛盾性,当然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也不例外,这种矛盾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在当时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中世纪文化中呈现为:第一,“上帝在人们心中”,人们在强调上帝是万能的同时更强调的是从人出发,通过肯定人们所独有的理性和信仰能力,通过肯定人自身固有的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来实现地上的天国与神学天国的沟通和和谐关系的达成。第二,“绝对服从上帝”,强调从神出发绝对遵守神的戒律与信条,人只是被

动的羔羊,没有思想,灵魂,理性,只能服从上帝的大众。

二者都是通过人的精神纯洁来达到与上帝的合一,但由于出发点不同,导致了究竟人是主动的精神载体还是被动的上帝的羔羊之间看法的差异,也导致了耶稣基督究竟是一种激励人类自身追求精神力量还是一种被动服从的力量的差异。这二者虽然表面上都是信仰上帝,但有其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领域中的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反动的宗教神学观。前者的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中世纪伟大的宗教文化学者,进步的神学家思想家以及中世纪伟大的神学科学家的神学著述中,反映着真正的历史文化精神的发展进程;后者主要体现封建教会和反动的僧侣们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对人们思想欲求加以控制的企图上,从根本上看是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

从以上内部矛盾要看是强调追求上帝的能力还是强调对上帝的教条式服从,这才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进步与否的本质所在,其影响了西方文化中进步思维与反动思维本身的差异。正是基督教文化内部的这对矛盾共同体构成了后代整个欧洲文化思维模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麦格拉斯著.马树林,孙毅译.基督教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特洛维奇著.朱雁冰等译.基督教理论与现代.华夏出版社,2004.

[3]刘建军.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建军.论西欧中世纪文化中的变革因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