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
叔本华 尼采和唯意志主义
![叔本华 尼采和唯意志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efa00eb52acfc789ebc933.png)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 克服叔本华否定意志的虚无主义 ▪ 依据: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和转换学说 ▪ 强力意志在全体上永恒同一的、永恒存在但又
处在生生不已、不断灭亡又不断产生的循环往 复的流变之中(一切按照能量守恒的原则循环)
❖黑格尔按各门艺术表达精神的程度来区分 等级,叔本华按各门艺术让我们把握理念 的程度分等级。
三、叔本华及其生存意志主义哲学
音乐 文字艺术 历史画和人体雕塑 动物画和动物雕塑 园艺和风景画 建筑和水利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1.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1844-1900)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把人归结为非理性的意情欲而与非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对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无不受其影响二意志主义哲学简介意志主义对我国的影响20世纪初通过日本流传到我国王国维第一个介绍叔本华和尼采并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影响五四时期尼采思想被当作新思潮加以介绍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赞其为时代的叛逆者20世纪3040年代被进一步介绍和研究80年代后尼采热三叔本华及其生存意志主义哲学1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4.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宣扬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否认理性思维,
认为理性不是认识世界的武器,而只是强 力意志的工具。 ❖宣扬艺术,贬抑科学。科学是强力意志的 创造物和驯服工具。把一切工业社会的弊 病归因于宣扬科学和理性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是强力意志,而不是理性 ❖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真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揭示了西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压抑方面, 使人们重新思考哲学、道德、宗教等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尼采 哲学的特点是,将生命的自我发展要求作 为解释生命意义的惟一基点,并以此重新 评价哲学、宗教、道德和社会制度的价值, 解说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意义。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d9189c1ed630b1c58eeb562.png)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
![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0df5c3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3.png)
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曾经提出了唯意志主义,是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叔本华是在1789年出生的,他小的时候就很孤僻,并且喜怒无常,甚至于带有一定的神经质。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对自己哲学层面的成就是很自负,自我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是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的,但是现实是他的著作几乎是无人问津的。
从叔本华简介可以看出叔本华曾经在柏林大学担任老师,他甚至于想要跟黑格尔一决高低,但是在当时的现实是,黑尔格的讲座是爆满的,而他的则是不超过三个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离开大学的讲台时是怨恨的,不甘心。
现在看来,他与黑格尔的对抗其实是哲学中两种体系的较量,但是叔本华失败了,因为他并不属于那个时代。
当然这一点他也明白,因为他自己也说他的书是写给后人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证实,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得到了属于他的荣誉。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他在1818年发表出本的书,这本书为他的哲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
作为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叔本华完全摒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致力于从非理性中寻求新的出口,从而得出了生存意志论。
在他看来,人生来是痛苦,一个人能够体会到的痛苦和他的求生意志是成正比的。
想要摆脱痛苦的捷径就是抛弃欲望,从而否定求生意志。
在他看来,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来暂时得到解脱,然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步入空门,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
在他死后,他却成为了德国最有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也多次被印刷出版。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关系叔本华和黑格尔是同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但是两人属于不同的派别。
黑格尔是唯物论的先驱,而叔本华是唯心论者。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哲学的贡献可以这样说,就是如果叔本华消失,那么哲学史上就会少一块里程碑,而黑格尔则是现代唯物论的奠基者。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给予人信息,为人们提供做人的价值,并对此做出了思考,这是他的思想中最可取的地方。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769ec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3.png)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奥瑟 . 叔本华(1788 - 1860)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生命乃至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他的主要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等。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句话,既是叔本华主要哲学著作的书名,又是他的全部哲学观点的出发点。
叔本华认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表象世界,这是无需论证的。
我们看到的太阳、山川河流,并不是事物本身,它们的存在不过是因为它们作为我的感觉而形成的表象。
表象世界就是现象世界,是"主体----- 客体"的结构,一半是事物本身给予我们的感觉材料,一半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世界的一切都具有以主体为条件、并为主体而存在的性质。
离开观察者被观察物本身是不存在的。
心理的、非生物的、非理性的"自我"是一种盲目的求生存的欲望冲动,即"生存意志"。
这种求生存的意志就是"自我"的本质。
人的躯体是自我生存意志的表现并受其支配,身体的行为是客观化了的意志活动;同时,人的各种器官也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外化和创造物。
动物的弱肉强食和本能、植物的适应环境、无机物的反应活动,都不过是生存意志的表露,都是意志以盲目的自然力作用的结果。
意志是主人,理性是奴仆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本体论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
他认为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一切科学的基础。
只有直接或间接地以直观为根据,才能达到对生存意志的认识。
认识或把握生存意志只能依靠生存意志本身,即依靠意志的自我反省、内省、自我体验。
这种非理性的"直觉",是无需理性思维的直接领悟。
人们在亲切的观察中,自失于现象之中,人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直观者和直观本身融为一体,主客体都消失了,达到了"忘物忘我"的境地,理性被超越了,认识在时空之外达到了对本质、对真理的把握。
2011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
![2011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6c7c4ded19e8b8f67d1cb904.png)
• 叔本华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并非自在之物,
而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相对 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表象是我的感觉的复合, 因此“世界是我的表象”。
2、生存意志
没有我就没有表象,而自我的本质就是意志。 它的基本要求是获取食物获取以求生存,发展自 身以求美好的生活,战胜他物以求延续生命。
• •
•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
•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 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 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 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 特征。 由于它对人的情感意志等的作 用的强调是以使哲学复归于人、 使人摆脱被绝对化的理性和实 在所异化的境况,重新发现人 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人的生 命力等为旗号,因而往往被列 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教学重点:
1、生存意志论 2、世界表象论 3、悲观人生观
生平: “性格
遗传自父亲,而 智慧遗传自母亲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 倾向
• 从形式上说,他 • 对叔本华影响
最大的是康德、 柏拉图和佛教 哲学,他的哲 学在基本框架 上仍然是一种 体系哲学。
的世界体系类似 康德,即把世界 二重化为现象 (表象)和自在 之物,不过,自 在之物在他看来 总能是一种非理 性的、盲目的生 存(生活)意志 而已。
六、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 人生痛苦来源于利己、自我欲求。
无私 忘我意志,纯粹抽象表现人类情感最本质的东西。
原 因
认 识 途 径
认 识 对 象
七 、
非 理 性 主 义 的 认 识 论
•
•
•
原因
理性思维 分析的处在时空服从因果的 表象世界 满足生存 会衰竭 贬低理性、贬低科学 直觉、直观(意志的自我反省) 分析世界的本质-自由的生存 意志 根本要求是生存 永不疲惫冲动 抬高直观、抬高艺术
唯意志主义
![唯意志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199e03bb68a98271fefaea.png)
2、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认为理性是意志客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他却 极力遍地理性的作用。 首先,他认为理性不是目的,而是满足人欲望的工 具。 理性由意志产生并服从意志。意志是主人, 理性是奴仆。 其次,理性思维只能认识表象世界。要认识作为世 界本质的意志,只能依靠非理性的直觉。
3、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人生充满着痛苦。“相信幸福就是生命的目的,乃是 最大的谬误”。痛苦对生命来说才是本质的。 把人生比喻成悲剧。每个人都是这场悲剧中的命运注 定的悲剧演员。 人生比喻成一场恶梦。认为夜梦史短梦,人生是长梦。 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 哲学、艺术、宗教、自杀、发疯、消灭生殖意志
肯定一切否定者,否定一切肯定者。
“重估一切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的核心是重估道德价值。
基督教是最大的恶,它传达的是让人安于现状, 使人的生命力退化,缺乏奋发向上的激情, 丧失远大的生活理想和自我发展、自我扩张、 自我创造的愿望。
而基督教认为是恶的——善。
其次,尼采 的批判指向世俗文化
世俗文化并不能提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真实意义。 因为欧洲的世俗文化是建立在理性、科学之上的。 在理性、科学的统治下,现代人迷失了。
二、唯意志主义的主要理论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叔本华(1788——1860)
德国人 主要著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生的智慧》
《劝戒与格言》
《爱与生的苦恼》
1、生存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是我的表象”----------书中的第一句话。
超人是最残暴的;
超人喜好冒险; 超人最孤独。
三、唯意志主义评析
(一)合理方面
1、深层精神结构的探究 2、主体地位的高扬 (二)错误 1、唯心主义
哲学名著
![哲学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7361314433687e21af45a937.png)
一、唯意志主义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弗里德里希·尼采(Niezsche Friedrich Wihelm 1844—1900)《权力意志》(1895)《悲剧的诞生》(1872)《查拉斯图如是说》二、生命哲学亨利·柏格森(Bergson Henri 1859—1951)《物质与记忆》(1896)《创造进化论》(1907)三、现象学艾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逻辑研究》《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趋向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的观念》《笛卡尔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36)四、存在主义索伦·克尔凯戈尔(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最后的非科学性附言》(1846)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存在与时间》(1927)《形而上学导论》(1953)让—保罗·萨特(Sartre Jean—Paul 1905—1980)《存在与虚无》(1943)《辩证理性批判》(1960)《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64)阿贝尔·加缪(Camus Albert 1913—1960)《西西弗的神话——论荒谬》(1942)五、解释学魏尔海姆·狄尔泰(Dilthey Wilhelm 1833—1911)《精神科学导论》(1883)汉斯—乔治·伽达默尔(Hons—georg Gardamer 1900—)《真理与方法》(1960)《科学时代的理性》保尔·利科(Paul Ricoeur 1913—)《解释学与人文科学》(1981)六、西方马克思主义乔治·卢卡奇(Georg Lukacs 1885—1971)《历史和阶级意识》《理性的毁灭》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 1886—1961)《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 1891—1937)《狱中杞记》《实践哲学》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1918—)《保卫马克思》(1965)加尔瓦诺·德拉—沃尔佩(Della—Volpe Galvano 1897—1968)《卢梭与马克思》七、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斯·霍克海默尔(Max Horkheimer 1895—1973《批判的理论》(1968)特奥多·阿多尔诺(Theoder Adorno 1903—1969)《启蒙辩证法》(1974)《否定的辩证法》(1966)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 1898—1975)《单向度的人》(1964)《爱欲与文明》(1955)《反革命和造反》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 1900—1980)《自为的人》《占有或存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1929—)《交往与社会进化》《交往行的理论》八、实用主义查理·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1878)《信念的确定》(1871)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0)《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彻底的经验主义》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1929)九、马赫主义E·马赫(Ernst Mach 1836—1916)《感觉的分析》(1886)十、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乔治·摩尔(George Edwqrd Moore 1873—1958)《伦理学原理》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数学原理》《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逻辑与知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论确定性》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 1891—1970)《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科学哲学导论》A·J·艾耶尔(Alfred Jules Ayer 1910—1990)《经验知识的基础》《哲学的中心问题》《语言、逻辑与真理》吉尔伯特·赖尔(gillbert Ryle 1960—1976)《心的概念》彼得·斯特劳森(Peter Strawson 1919—)《个体:试论描述的形而上学》威拉德·蒯因(Willard Quine 1908—)《从逻辑的观点看》《词语和对象》《所指的根源》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 1941—)《命名与必然性》《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 1926—)《理性、真理和历史》卡尔·亨普尔(C·G·Hempel 1905—)《自然科学的哲学》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N·汉森(N·Hanson)《发现的模式》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al Kuhn 1922—)《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科学革命的结构》伊诺雷·拉卡托斯(Lmre Lakatos 1922—1974)《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自由社会中的科学》达德利·夏佩尔(Dudley Shapere 1928—)《理由与求知》十一、结构主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1908—)《野性的思维》(1962)雅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书写和差异》十二、精神分析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释梦》《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十三、新康德主义亨利希·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 1863—1936)《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赫尔曼·科亨(Cohen Hermann 1842—1918)《康德的经验理论》(1871)十四、新黑格尔主义弗朗西斯·赫尔伯特·布拉德雷(Bradley Francis Herbert 1846—1929)《现象与实在》(1893)。
亚瑟·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亚瑟·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66a245b8102de2bd960588ee.png)
亚瑟·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叔本华介绍中文名:亚瑟·叔本华外文名:Arthur Schopenhauer别名:亚瑟·绍佩纳尔国籍:德国民族:日耳曼人出生地:德国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出生日期:公元1788年02月22日逝世日期:公元1860年09月21日职业:哲学家、作家、学者毕业院校:哥廷根大学信仰:佛教主要成就: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之一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受影响:柏拉图、康德、歌德、瓦格纳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
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
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疯狂投水自杀身亡。
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人物生平亚瑟·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
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
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1第二章 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
![2.1第二章 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d9bf1bc989eb172ded63b7a1.png)
唯意 志论
(二)主要哲学思想11
“身体的活动,不外就是客观化的意 志的活动”,这样,意志也就构成了 人的本质。只有意志,才能解释人的 存在。为了强调这一点,叔本华认为 人在娘胎里就已经是意志的产物了。 他说,胎儿有头脑是因为他有思想的 意志,有嘴有肠胃是因为有吃东西的 意志。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意志 的客体化:牙齿、食道、肠的输送就 是客体化了的饥饿,生殖器就是客体 化了的性欲。
唯意志论
(二)主要哲学思想12
唯意志论
第三,强调生活意志既是宇宙意志,又是人的意 志。生活意志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外化为世界万物, 理念成了意志“恰当的客观化”。而最高等级的理念 就是人的理念,自我就是人的理念的最高表现。这样, 自我与世界同一,不可分割,“我”成了宇宙的中心, “我”的意志也就同宇宙意志融合为一了。他认为现 象世界是由主体决定的,意志世界就是“我”的世界, 他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作为表象的世界,它有着 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的两个半面,一半是客体, 另一半是主体,这两个半面是不可分的。没有主体就 没有客体,主体是世界的承担者,凡是存在着的,都 是对于主体的存在。
(一)生平与著作7
是为当代人写的,而是为后 代人写的”。他相信他的著 作受人欢迎的时代很快就会 到来。随着19世纪40年代欧 洲特别是德国社会历史条件 的急剧变化,他的预言真的 实现了!1848年革命的失败 使德国资产阶级失望,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和工人运动的 高涨又使他们不安。这使他 们丧失了继续革命的热情, 对理性的不信任和逃避现实 成
青年时代的叔本华
(一)生平与著作2
学习经商,但后来放弃了作 商人的打算。1809年进哥廷 根大学学习医学,第二年改 学哲学,成了柏拉图和康德 的崇拜者。1811年去柏林听 当时的学术界声望很高的费 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的讲课但 颇感失望。1813年以《论充 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
什么是唯意志论
![什么是唯意志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66aa0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77.png)
4.什么是唯意志论?
⼜称“唯意志主义”。
⽚⾯地夸⼤意志的作⽤,把意志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基础的哲学学说。
唯意志论作为⼀种哲学倾向,在中世纪哲学家邓斯·司各脱那⾥就已经出现了。
但作为⼀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是在近代才形成的。
它的主要代表⼈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尼采。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种完全敌视客观世界的神秘的⽣活⼒,即⼀
种“盲⽬的、不可遏⽌的冲动”。
他把这种意志说成是世界的基础、本源,是“世界的内在内容和本质”。
“世界上形形⾊⾊的事物,都是这个意志的表现、客观化,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镜⼦”。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理论,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标,以致把整个世界都看作是权⼒意志的体现,建⽴了“权⼒意志论”。
唯意志论在德国影响,在法、英和北欧⼀些国家也有流⾏。
由于这些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唯意志论在理论形式上也存在某些差异,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致的。
他们都把情感意志的性质加以歪曲,将其作⽤⽆限夸⼤,根本否认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主张意志是第⼀性的,是世界的本体,是⼀切事物产⽣和变化的决定⼒量。
它公开站在反对唯物主义、反对进步的⽅⾯,是⼀种反理性主义的、具有直觉主义特征的唯⼼主义哲学。
作为有重⼤思想影响的哲学流派,它是随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以后出现的,被资产阶级当作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思想⼯具之⼀,也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来源之⼀。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3004a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c.png)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也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表达。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只能感受它,而无法精确地表达。
叔本华在柏拉图和康德的哲学基础上,综合东方佛教哲学,创立了反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哲学。
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生命意志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观。
与同时代的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不同。
他的理念旨趣不在于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理论演绎,而是生命、生存、人生。
本体不再是绝对的实在,不再是上帝,而是生命意志。
它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超出人类认识范围以外的,不受充足理由律支配的非理性的存在。
叔本华在其理论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写道,“‘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
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和认识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小听见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拿起一个将要丢掉的垃圾纸,然后对它说五句话:“你对我是没有意义的。
”“你如果有什么意义,那也是我所赋予的。
”“但是我的头脑充斥着我过去的经验和念头。
”“过去的经验和念头是有局限的。
”“所以我并无法真正认识你。
”反复感受这几句话加深对叔本华理论的理解。
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是作为一只现象的工具,而隶属于意志现象。
就像大多数的美学家一样,他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自然延伸,突出了非理性,主体性。
叔本华没有给美下过确切的定义,而是从主体的心理方面来谈论美,或者说从美感出发来论美。
后来的学者干脆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概括为非理性的美感论。
他认为现实中的个体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象世界,无法不受到根据律制约的理念。
只有认识主体摆脱了意志的束缚,上升为审美直观,“审观”时,才能认识普遍的理念。
叔本华认为,美作为理念,只有出现在主体的观审状态中,即审美中。
审美观审说是叔本华美学的核心部分,其它的美学观点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在美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预示着20世纪西方美学由客观论向主体论转向潮流,为现代“审美态度”说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一些活动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介绍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1d4380e5901020207409c46.png)
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哲学家,
总是(由于)他自求解脱一 种疑难。 ——叔本华
哲学应该始于“人生之心
境情调” ——海德格尔
叔本华(1788-1860)的时代与人生
令人叹息的时代 19世纪的欧洲,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充满战 争苦难的时代—战争导致倾家荡产、满目疮痍。 悲观的时代产生了悲观主义的诗人,悲观主义的 作家和悲观主义的音乐家。 “我得感谢上帝,在这么一个彻底完蛋了的世界 里,我已经不是一个年轻人” ——歌德
对叔本华学说的评价 1、开启了哲学发展的本个崭新阶段。 2、使哲学重新关注人、关注人的存在、
价值、情感与尊严。 3、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关注自己的福利 恶意:恶意关心别人的灾祸 同情:同情注重他人的福利 惟有同情(同病相怜)才有道德意义。 哭以爱、同情、想象力为前提。哭首先
是把别人的痛苦想象为自己的痛苦而加 以同情,又突然感觉直接是自己的痛苦。
六、痛苦通向完整个性, 对人生有积极意义
令人感伤的人生 叔本华1788年生于德国但泽市(今波兰格坦斯 克)一个商人家庭。天资很高,好学深思却又 性格孤僻,一生没交上朋友。 “性格遗传自父亲,智慧遗传自母亲”。 父亲经商,精明能干、性格暴躁、崇尚自立、 喜爱自由。母亲是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 之一。父母不和,母子敌对。叔本华从未体验 过母爱,甚至只有“母恨”,视父亲为唯一亲 人。 17岁时 父亲的惨死使叔本华深感人生之悲哀。
五、对意志的否定是解脱之根
人象关在铁笼子里的大象——开始的时候 猛烈咆哮、狂蹦乱跳,当知道这一切都 徒劳无益后便转为安然接受,泰然处之。 在历经生命意志肯定阶段的各种苦难之 后,人才会突然转向内心,达到最大程 度的觉醒,努力压服意志,彻底否定生 命意志本身,拉断意志这条缠住人心、 折磨人的绳索。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基本观点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36fb0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8.png)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基本观点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趣的想法,这是一个叫叔本华的人提出来的唯意志论。
叔本华觉得这个世界啊,有一种很神秘又很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意志。
这意志就像是藏在我们身体里、也藏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小魔法师。
比如说,小种子想要发芽长大,这就是一种意志。
你看啊,一颗小小的种子被埋在黑黑的泥土里,周围又黑又冷,可是它就有一股劲儿,这股劲儿就是它的意志。
它不管泥土有多硬,不管有没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顶,最后冲破泥土,长成了一棵嫩绿的小芽芽。
这小芽芽慢慢长大,变成了一棵大树,这就是种子意志的力量。
再说说咱们小动物们。
小蚂蚁大家都见过吧,小蚂蚁那么小,可是它们却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好多好多倍的食物。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股意志。
它们的家在一个小土堆里,也许离找到食物的地方很远很远,要走过好多好多小石块,还要翻过一些小树枝。
可是小蚂蚁们就是不放弃,它们排着队,齐心协力地把食物往家里搬。
它们小小的脑袋里就想着要把食物搬回家,让整个蚂蚁家族都能吃饱,这种意志多强大呀。
对于我们人来说,意志也很重要呢。
就像有的小朋友想要考一百分。
那他就得每天早早起来读书,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眼睛紧紧盯着老师,耳朵竖得直直的,听老师讲每一个知识。
放学回家了,也不贪玩,认真写作业,遇到难题也不轻易放弃。
这就是小朋友心中想要考一百分的意志在起作用。
叔本华的这个唯意志论啊,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我们人类,都有自己的意志。
这种意志让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去克服困难,去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
就像小鸟想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它就会努力地练习扇动翅膀,从鸟巢里一点点飞出去,哪怕会摔倒,哪怕会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可是它的意志让它不断尝试,最后能在蓝天里自在地翱翔。
我们小朋友在生活里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意志的力量呢。
比如说你想要学会骑自行车,开始的时候总是摔倒,膝盖都擦破了皮,疼得你想哭。
可是你心里有个声音说:“我一定要学会。
尼采和叔本华的人生观比较
![尼采和叔本华的人生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513624aba1aa8114531d908.png)
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观唯意志主义是一种把人的意志绝对化,神秘化,把意志看成是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认为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学说,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
唯我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构架,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全部。
他就是从唯意志论和和反理性主义走向了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尼采,是著名的意志主义哲学家,其哲学是直接从叔本华的哲学出发的,他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但他反对叔本华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观遁世思想,不过并不否定人生是痛苦和无意义的论断。
在他看来,“人生是多灾难的,而且常常是无意义的”①,这使人生陷于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恐怖的“苦海”。
二者的人生观都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
其最大的不同是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尼采的人生观是积极悲观的人生观。
尼采人生观是叔本华人生观的发展。
一叔本华的人生观是一片悲天悯人、爱莫能助的凄凉景象,他把人等同于动物和其它万物;把意志、欲望和激情看作是人的本质;他认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就是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
他说:“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
”所以又把意志称为生命意志,而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因为一切欲求都是由于缺乏,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一天不能得到满足,就痛苦一天。
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是有限的。
欲求永远只是象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持了乞丐的生命,以便明天延长他的痛苦。
今天消除一种痛苦,明天会有千百种痛苦接踵而至,如性欲、狂热的爱情、嫉妒、仇恨、恐惧、好名、爱财、疾病等,意志发展越高,痛苦就越显著。
知识的发展也不能解决痛苦,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越有知识就越痛苦。
他也把人生比喻为一种苦难,一种原罪,一场悲剧,每个人都是这场悲剧中命中注定的悲剧演员。
唯意志主义观点及其内在矛盾_以叔本华_尼采的观点为代表
![唯意志主义观点及其内在矛盾_以叔本华_尼采的观点为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15aa1e27e2bd960590c67755.png)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唯意志主义观点及其内在矛盾陈修佳【关键词】唯意志主义流派叔本华尼采发展观矛盾【摘要】叔本华关于人的发展观是一种以“生存意志”为中心的悲观主义的发展观,其理论本身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人生目的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尼采关于人的发展观是一种以“强力意志”为核心的“超人”哲学,其理论本身在人性、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上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文史哲唯意志主义流派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代表人物叔本华和尼采都曾在人的发展观上作过诸多的阐述。
叔本华的观点及内在矛盾叔本华的观点。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 -hauer ,1788~1860)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流派的开山鼻祖。
叔本华作为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将人的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以“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这两个命题,建构起了其唯意志主义的哲学体系,并以“世界是痛苦的”、“人生就是痛苦”为基本出发点,确立了其人的发展观。
叔本华认为,人为意志所支配,意志的本质是欲望,而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生命犹如钟摆,总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动,这就是众生之相。
在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上,叔本华认为,人活着就是对人生之苦的认识过程。
“我们若再反省一下人生,人生也真是一个毫无收获的插曲,徒然对非存在的平静平添困扰……我们活得越久越能清晰地看到整个人生无不是失望,甚至是一种骗局。
”①在人生目的问题上,叔本华认为活着是一种没有法子的事,如果人们能自己作选择的话,那么,“给我黄金亿万两,也誓不投胎。
”②在人性问题上,叔本华持人性恶的观点,并提出了人性的特征为:残忍、自私、贪婪、虚伪、嫉妒,指出正因为人类本性是恶的,所以人类必须在此世界上蒙受痛苦。
在实现幸福、摆脱痛苦的途径问题上,叔本华开出了他的处世“良方”:修身养性、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献身艺术、欲望升华、忘却悲苦;克制欲望、修习佛教、达到涅磐。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https://img.taocdn.com/s3/m/1b02d8483c1ec5da50e27022.png)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奥瑟.叔本华(1788-1860)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生命乃至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他的主要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等。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句话,既是叔本华主要哲学著作的书名,又是他的全部哲学观点的出发点。
在康德的哲学中,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即本体之外的存在着的真实客体,其刺激我们的感观产生感觉,却不可知;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由自在物刺激感观所产生的感觉表象,即现象世界。
但叔本华反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直接提出了:自在之物即意志存在,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叔本华认为一切外在物都是"我"的表象,我们不知道什么太阳,什么地球。
"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
我们就会明白围绕着他的这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
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
甚至可以这么说,当我们跳出自己的概念而研究自身的时候,自我本身也是作为一个概念性的表象而存在,所以在一个"我"的角度,世界都是以"表象"存在的。
那么世界作为"意志"而存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叔本华所说的意志也有人翻译为意欲,对人而言,它表现为一种原始的欲望,对生存、温饱、性、荣誉等等一切满足人需要的欲的总括。
我们平时的意识只是心灵的表层,只有了解了隐藏在在意识下面的"意志",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看清自己。
当我们想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有个理由,当我们不想怎样怎样的时候我们也有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不需要理智与原因的,这是我们欲望,一种需求指导着我们。
"当我们用理智与解释与一个人争辩时,最令人头疼的是最后发祥它不愿理解你,我们必须在它的意志上做文章,.我们说服一个人,最终用的不是逻辑,要说服一个人,你就得打动他的切身利益,欲望和意志。
《世界哲学源流史》唯意志主义之一:叔本华1
![《世界哲学源流史》唯意志主义之一:叔本华1](https://img.taocdn.com/s3/m/c4e01e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8.png)
《世界哲学源流史》唯意志主义之一:叔本华1 唯意志主义之一:叔本华1阿瑟.叔本华(1788-1860)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
祖籍荷兰,出生在德国的但泽(即今波兰格坦斯克),父亲是个银行家,1805年因经商受挫,精神忧郁,自杀而死。
母亲约荷娜是当时颇有名望的一个小说家,但叔本华与其母亲却因性情不合而不睦。
父亲曾对叔本华寄以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大商人,1800年送他到汉堡一所有名的培养未来商人的学校读书,可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 ,叔本华对经商不感兴趣,却对文科学习兴趣很大。
1807年进一所文科中学学习。
1810年入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
1814年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来在魏玛、德累斯顿研究哲学和佛学。
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
当时德国各大学讲坛大都被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哲学家所把持,叔本华对此不满,欲与之一争高低。
他将自己的授课时间故意选定在黑格尔授课的同一时间,意图对垒较量。
结果遭到惨败,愤而离开讲坛,靠父亲的遗产生活,独自从事学术研究。
1831年8 月,柏林爆发鼠疫,叔本华离开使他失望的柏林,到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定居,埋头研究与写作,孤栖于一个小旅馆里,以狗为伴,终其一生。
叔本华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加与补充》(1851)等。
其中,《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最为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哲学。
叔本华对自己的哲学颇为自负,声称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从而使欧洲哲学的发展发生根本的转折。
他因此认为自己的著作,特别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必为后人一切著作的源泉。
然而在40年代以前,叔本华一直被人冷落,他的著作出版后往往无人问津。
随着19世纪40年代欧洲、特别是德国社会历史条件的急剧变化,人们已由对理性的信任转入对现实的不安与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
唯意志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的一种把情感意志作非理性解释,并将其作用无限夸大的唯心主义哲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1788—1860)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在法国度过童年。
曾就学于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因不满费希特的讲演,闭门自修。
1813年向耶拿大学提交论文《论因果律的四种根源》,次年获博士学位。
曾任柏林大学讲师(1820),因鄙视黑格尔,仅一年便愤而离去。
1831年后隐居至去世。
其代表作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此书长久不为人注目,直到19世纪50年代,他的哲学才成为一种时髦。
其时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德国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对理性的不信任、逃避现实、悲观失望的情绪,叔本华的哲学正好迎合了这种情绪,于是很快流行开来。
叔本华的哲学为所谓“生命意志”哲学,其出发点是“世界是我的表象”。
他说,人不认识什么太阳,永远是眼睛看太阳;人也不认识什么地球,永远是手感触到地球;围绕着人的这个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作为表象的世界是世界外表的一面,它还有最内在的本质,那是“自在之物”,是意志。
由此,他提出第二个命题,即生命意志论的核心:“世界是我的意志。
”他还认为,人的活动和身体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不仅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大自然的内在本质,水向低处流,磁针总指北,都是受意志的支配,人与自然的不同只是对意志的显现程度不同,有等级、层次之分。
意志所要的总是生命,又因为生命不是别的而只是这欲求在表象上的体现,所以意志也就是生命意志。
他认为,认识是意志的产物和工具,科学的理性认识只能认识现象世界即表象世界,只有非理性的直觉或观审才能认识理念,他所说的理念是所谓“事物的永恒形式或标准模式,是一种脱离了个性、脱离了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性共性。
”他还从生命意志论出发,提出了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生命意志是不可遏止的
盲目冲动和欲求,因对自己现状不满而追求挣扎,经常处在不满足的痛苦中,也处在追求挣扎的痛苦中,每一次满足又是新的追求挣扎的起点,生存的忧虑解除了,又追求性欲、爱情、声名、财富,这些满足了,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又围上来,所以“痛苦”是永无止境的;生物愈高级,智力愈发达,烦恼痛苦愈显著,在所有生物中,人最痛苦,人中的天才更痛苦,生命本身就是满布暗礁和漩涡的海洋;尽管人们使尽浑身解数成功地绕过去了,他还是朝死亡驶去。
“欢乐的儿童期,多彩多姿的青年期,困难重重的壮年期,虚弱堪怜的老年期,最后一段是疾病的折磨和临终的苦闷,很明显的呈现一条斜坡,每况愈下。
这样看来,生存本身便已是一个失错,接着又一错再错,“人最后不得不归于一抔黄土,其全部存在、全部努力最后也委之于灭绝。
”于是,他主张否定生命意志,实行禁欲主义(一是放弃性欲,二是自甘贫苦,三是斋戒绝食,死亡寂灭),才能摆脱痛苦,还可通过艺术达到暂时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