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脊髓损伤康复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康复科痿症脊髓损伤诊疗常规

康复科痿症脊髓损伤诊疗常规

康复科痿症(脊髓损伤)诊疗常规1、诊断标准:中医部分肢体萎弱无力,肌肉萎缩,甚至运动功能丧失而成瘫痪的病症。

(1)肺胃热盛:感受温邪热毒,肺受热灼,津液耗伤,不能输精于皮毛,筋肉失于濡润;或因嗜食辛辣甘肥,脾胃积热,津液亏耗,筋肉失却滋养,遂成痿症。

(2)湿热侵淫:久卧湿地,涉水淋雨,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而化热,蕴蒸阳明,以致宗筋弛缓而成痿症。

西医部分(1)临床表现: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异常,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2)辅助检查: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2、治疗:(1)磁性药物导入:取损伤平面及其上下一椎体对应的夹脊穴,贴上汝铁硼合金永磁片,磁片采用异名极并置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取维生素B12、胞二磷胆碱、654-2等药物导入。

(2)针灸治疗:取损伤平面及其上下一椎体对应的夹脊穴,损伤平面以下阳明经、脾经穴位,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或电针(取连续波)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同时配合针刺十二井穴或八风、八邪等穴位。

(3)损伤平面局部中药封包治疗。

(4)配合活血化瘀(如血塞通等)及抗炎减渗(七叶皂甙钠)等中成药物治疗,结合四诊八纲辩证予以中药内服。

3、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肢体肌力正常、感觉平面消失,二便正常。

(2)好转:肢体乏力、感觉或二便功能改善。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脊髓损伤的康复康复治疗5.4.2.2临床处理(1)急救和急性期处理1)院前急救A初步诊断(A)呼吸道(air away)(B)呼吸运动(breath)(C)循环功能(circulation)(D)脊柱脊髓损伤的确认B稳定制动C转运2)院后急救A急诊诊断(A)详细了解受伤史(B)进行生命体征检查(C)全面体格检查和深入的神经系统检查(D)在专业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影象学检查,尽量减少伤员的搬动(E)脊柱脊髓损伤经常在多节段发生甚至合并骨盆骨折和肋骨骨折(F)如怀疑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腔穿刺或腹部B超是重要的检查手段(G)填写有关表格(H)请有关科室会诊处理合并损伤(I)对于颈椎颈髓损伤的伤员(J)颈髓损伤时经常出现体温升高,物理降温和中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K)如发现有脊髓受压现象,应从速行手术减压(2)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泌尿系感染2)神经源性膀胱3)植物神经反射紊乱4)痉挛5)疼痛6)压疮7)排便障碍8)异位骨化9)骨质疏松10)深静脉血栓5.4.2.3康复训练(1)急性期康复训练1)时间2)康复方法3)训练目的4)训练内容A肢体良好位置B卧床时体位变换C早期坐位及起立训练D被动关节活动训练E呼吸及排痰训练(2)恢复期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康复训练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C4及C4以上的患者A患者特点此类型患者四肢肌、呼吸肌、躯干肌完全瘫痪,需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B治疗方法和训练(A)训练患者使用环境控制系统(B)训练患者颏控或气控操纵电动轮椅代步2)基本上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的 C5患者A患者特点(A)膈肌有功能可不用呼吸机而自主呼吸(B)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无功能(C)上肢有三角肌、肱二头肌尚有功能,可完成部分运动动作但缺乏伸肘关节以及前臂、腕、手的活动功能B治疗方法与训练(A)训练患者利用辅助工具进食(B)训练患者利用手的粗大移动功能拨动电动轮椅扶手上的杆式开关,手控操纵电动轮椅(C)训练患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轮椅间的移动(D)利用三角肌等施行手功能重建手术后,训练患者的伸肘及拇食指侧捏功能等1)需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的C6患者A患者特点(A)患者可屈肘、伸腕,但伸肘功能不良,不能屈腕、屈指和抓握。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标准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标准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一、康复住院标准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以下条件:1. 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 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颈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6个月。

胸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4个月。

腰髓损伤、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2个月。

患者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1.膀胱镜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适应征: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它脏器损伤者。

3.泌尿系造影检查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4.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测定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5.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6.脊髓造影检查适应征:病情需要作鉴别诊断者。

7.骨密度检查适应征: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

8.下消化道通过及排空造影检查适应征:脊髓损伤后排便障碍。

四、临床治疗规〔一〕临床常规治疗1.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2.对症支持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1.肌痉挛:去除诱因,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2.疼痛: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3.泌尿系统并发症:〔1〕尿路感染:间歇导尿、膀胱冲洗、抗生素应用等。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临床上通常指外伤性脊髓损伤。

【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部分损伤者则视受损程度不同而保留部分感觉。

2.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2-4周完全恢复。

较严重的损伤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在3-6周后才逐渐出现受损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

在脊髓休克期很难判断脊髓受损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但受伤当时或数小时内即有完全性的感觉丧失,特别是肢体瘫痪伴有震动觉的丧失提示有器质性损伤。

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程度越严重。

3.运动功能异常横贯性损伤,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则在休克期过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动。

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节段支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Horner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受损平面以下皮肤不出汗及有高热等。

5.反射活动异常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反射由消失逐渐转为亢进,张力由迟缓转为痉挛。

脊髓完全性损伤为屈性截瘫,部分性损伤呈现伸性截瘫。

有时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曲与排尿,叫总体反射。

6.膀胱功能异常脊髓休克期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渐恢复后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和间隙性尿失禁;脊髓恢复到反射出现时,刺激皮肤会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现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胸部正位X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泌尿系B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中段尿培养、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I、双下肢血管彩超、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酐清除率、心肌酶谱等。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康复科脊髓损伤单病种诊疗规范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康复科脊髓损伤单病种诊疗规范

2、康复科脊髓损伤单病种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疾,病因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

以外伤性脊髓损伤为多见,属中医“痿病”范畴。

以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下肢瘫痪为特征的一种难治病。

主要病机为督脉损伤、肾阳不足,或感受温热病邪、灼伤阴液;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肌肉筋脉失养;或气滞血瘀,瘀阻脉络等。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二、中医辨证分型1.瘀阻脉络病机:跌仆损伤,淤血留内,络脉不通,气血瘀阻,肢体失养。

本型多见于外伤之后突发双下肢痿软,肌肤麻木或无知觉,舌质暗,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养营。

方药:圣愈汤加减当归9g 川芎9g 熟地9g 生白芍12g 枸杞6g红花6g 牛膝9g 党参9g 炙黄芪15g 甘草3g2.肝肾亏虚病机: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络。

本型多见于损伤后病程较长者,双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站立,伴目眩发落,咽干耳鸣,遗精遗尿,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益肝,强壮筋骨方药:壮骨丸加减熟地9g 龟板12g 牛膝9g 当归9g 白芍12g 黄柏6g知母6g 陈皮6g 干姜6g 锁阳9g 炙甘草12g三、康复治疗1.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康复,作业治疗,物理因子等治疗。

2.针灸推拿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运动功能:采用ASIA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评定运动功能;采用ASIA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SIS)来评定感觉功能。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膀胱功能:采用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CRF表提供)评定膀胱功能。

(二)评价方法1、入院当天可采用ASIA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 、ASIA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SIS)、改良Barthel指数、导尿评分等进行评价。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和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大小便障碍。

根据损伤水平的高低,通常把涉及双下肢和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把四肢和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根据损伤程度的轻重,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和完全性损伤。

一、护理诊断1.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2.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呼吸暂停、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自主性反射障碍。

5.焦虑/抑郁:与疾病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有关。

二、护理评估1.脊髓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1)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2)脊髓损伤水平得确立:运动损伤平面、感觉损伤平面的确定。

2.脊髓损伤程度的区分及功能分级:分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

以骶段感觉运动是否消失未准:即会阴部感觉与肛指检查外括约肌主动收缩是否存在未准。

3.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水平及功能预后。

三、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患者卧床时注意保持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

2.运动系统护理:通过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作业治疗等增强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

3.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4.神经源性直肠护理。

5.皮肤完整性损伤的预防护理。

6.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7.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

8.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注意监测四肢周径,如怀疑血栓形成,患肢应制动、保暖、抬高患肢、严禁按摩,并嘱医嘱用药。

9.疼痛护理10.心理护理四、健康宣教1.对患者及其照顾者教授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自理生活所需的技巧,以提高其独立水平。

2.对感觉障碍患者,加强皮肤保护及护理,以预防压疮、皮肤感染及损伤。

五、康复治疗1.截瘫肢体综合训练2.转移、起立、站立、平衡功能、手功能、轮椅训练、自理能力训练、作业治疗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标准版)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标准版)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障碍评定】(一)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检查脊髓节段代表性肌肉的运动或感觉,如发生障碍,可确定该节段平面的脊髓损伤。

C1、2:头部运动肌司头部运动。

G3、4:膈肌司呼吸;斜方肌司耸肩。

C5:三角肌司肩外展;肱二头肌司屈肘。

C6:腕伸肌司伸腕。

C7:三头肌司伸肘。

C8~T1:手指肌司握拳、分并指。

胸部、腰部以感觉障碍区域判断脊髓损伤平面:T2:胸节骨。

T4:乳头连线。

T6:肋下缘。

T8:上腹。

T10:脐。

T12:小腹。

L1:腹股沟。

L2:髂腰肌司屈髋。

L3:股四头肌司伸膝。

L4:胫前肌司背屈踝。

L5:母伸肌司伸母。

S1:腓肠肌司踝跖屈。

骶椎以感觉障碍区域判断脊髓损伤平面:S2:股后正中纵形分布区域。

S3:鞍区(不包括生殖器)。

S4:外生殖器。

S5:肛门。

(二)脊髓损伤类型评定标准:用Frankel分类法。

A.完全性损伤:运动与感觉功能全丧失。

B.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及以下的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存在。

C.不完全性损伤:能动,但无实用性运动功能,感觉有或无。

D.不完全性损伤:有实用性运动功能,但肌力弱。

E.完全恢复:运动与感觉均恢复正常,有病理性反射。

(三)残留功能估计:指完全性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功能估计。

C4: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5: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C6:生活能部分自理,部分需他人帮助。

C7:生活能基本自理,小部分需他人帮助。

C8~T12:在轮椅上能自理生活,能治疗性站立。

L1、2:室内能步行自理生活,室外需乘轮椅。

L3~5:生活自理,能作社区性功能性步行。

(四)可能产生的并发症:1、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

2、排便困难。

3、褥疮。

4、疼痛。

5、痉挛。

6、血栓性静脉炎。

7、骨化性肌炎。

8、性功能障碍。

【康复目标】(一)急性期(受伤至3周):1、迅速解除脊髓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预防和治疗各种合并症。

3、维持关节动度,预防畸形。

4、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正确地面对现实。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运动功能障碍(2)感觉功能障碍(3)自主神经障碍(4)疼痛(5)呼吸功能障碍(6)循环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体温调节障碍(9)二便功能障碍(10)心理障碍(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与处理(2)呼吸训练(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8)痉挛处理(9)疼痛处理(10)心理治疗(11)中医治疗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它并发症的防治:如骨质疏松症、关节挛缩、体位性低血压等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流程及其应用

脊髓损伤的康复流程及其应用

脊髓损伤的康复流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

致伤原因很多,如高处坠落、车祸、暴力打击或砸伤、体育运动、刀伤或枪伤等。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应从受伤现场急救开始,并需要多学科医务人员协作,患者及其亲属,以及心理、教育、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全面介入,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不同的康复分期制订不同的康复流程,实施全面康复。

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缩短康复医疗时间和减少费用,使他们及早重返社会。

1 SCI的康复流程1 1整体康复流程发病→急救(ICU) →病区→首次评价→中期评价→终期评价(出院)。

ICU介入人员:医师、护士、运动疗法(PT)士、作业疗法(OT)士等;入院后介入人员:医师、护士、PT士、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

1 2各期的康复流程根据脊髓损伤的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患者的年龄、体质和有无复合伤、各期的特征等情况,确定康复目标,制订康复流程。

SCI患者的康复流程为:1 2 1卧床期急性不稳定期(1~4周):临床处理:运送与急救,预防加重,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整复与制动,预防并发症;康复护理:Ⅰ级护理或特护,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定时变换体位,留置导尿管,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急性稳定期(4~8周):临床处理:恢复脊柱稳定性,防治并发症,支持疗法,中医疗法;康复护理:Ⅱ级或Ⅰ级护理,辅助翻身,二便管理,饮食护理,指导床上活动,心理护理。

卧床期康复评定为初期评定(入院~1周内床旁),内容包括掌握伤情和残存功能,找出存在问题,制定康复目标,制定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床旁训练,体位放置,被动ROM,肌力维持,肺部PT,上肢手支具,PT、OT室训练,ROM训练,肌力增强,斜床站立,翻身起坐,ADL训练。

社会心理康复:心理评定家庭情况调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一、损伤评估在开始康复诊疗之前,全面准确的损伤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对脊柱损伤部位、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 X 光、CT、MRI 等,以确定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受损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标准,通过对感觉、运动功能的详细检查,确定损伤的平面和程度。

此外,也要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二、康复目标设定根据损伤评估的结果,为患者设定合理的康复目标。

短期目标可能包括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改善肢体功能,如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等。

长期目标则侧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甚至能够重返工作岗位或参与社会活动。

康复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三、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提高平衡能力。

同时,也可以采用电疗、热疗、冷疗等物理因子治疗,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通过训练患者进行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还可以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康复工程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为其适配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矫形器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移动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4、心理治疗脊柱脊髓损伤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5、中医康复治疗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也可以在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痉挛。

脊髓损伤总体康复原则

脊髓损伤总体康复原则

早期目的是防止卧床并发症,如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畸形等,为以后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训练内容:1.良肢位摆放:在此期内,患者卧床时应保持体位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置,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

2.定时翻身:应定时帮患者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

对脊椎稳定者可使用减压床、皮垫床或一般床上加气垫。

3.早期坐起训练:脊髓损伤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者应早期开始坐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2小时,视患者情况抬高床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头晕、眼花、心慌、无力、恶心等。

如无不良反应可以逐渐升高床头,并继续训练,如有不良反应则应将患者床头调低,回复原体位。

以后减少升高的角度及速度,使患者逐渐适应后,再缓慢抬高床头使患者坐起,完成训练。

4.起立训练宜在伤后/术后3 周以后开始进行,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训练效果良好,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起立训练。

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具体训练方法为:患者站立斜床(起立床),起立训练从倾斜20度开始角度渐增,训练时同坐起训练一样,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反应发生,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降低站立斜床的高度。

5.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应立即开始全身各关节的被动活动,1~2次/d,每一关节在各轴向活动若干次即可,以避免关节挛缩。

进行被动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奏,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过,以免拉伤肌肉或韧带。

被动为主,主动及助动为辅。

患者坐或躺于训练床上,对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O度,对胸腰椎不稳定者,髋关节屈曲不易超过90度。

髋关节外展要限制在45°以内,以免损伤内收肌群。

对膝关节的内侧要加以保护,以免损伤内侧副韧带。

在下胸段或腰椎骨折时,进行屈髋屈膝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在无痛范围之内,不可造成腰椎活动。

禁止同时屈曲腕关节和指关节,以免拉伤伸肌肌腱。

腰椎平面以上的患者髋关节屈曲及腘绳肌牵张运动需要特别强调,因为只有髋关节直腿屈曲达到或超过90°时才有可能独立坐在床上,这是各种转移训练和床上活动的基础。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

脊髓损伤诊疗常规(2011)纳入标准符合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由于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采集病史,完善检查,明确诊断一、病史调查(自到院后<25分钟)发病情况:本次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何种原因(外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感染等),发病时是否伴呼吸困难,有无二便障碍,有无抽搐、疼痛,有无麻木,病情演变情况(稳定、好转、进展);治疗经过。

二、辅助检查1、必须检查项目(自到院后<24小时)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三项、二便常规、ECG。

2、建议检查项目⑴脊髓CT或脊髓MRI了解病灶情况。

肌电图了解神经支配情况。

⑵泌尿系B超、膀胱残余尿和/或尿流动力学了解尿潴留情况。

(3)褥疮分泌物培养指导抗感染治疗。

(4)钙测定、肢体或盆腔X片了解骨质疏松情况。

(5)血管彩超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病情评估1、脊髓损伤评估表了解患者运动、感觉及脊髓损害程度情况,判断康复效果。

□ NCSE评分□洼田饮水试验□MMSE2、Barthel 指数了解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利于针对性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3、Asworth分级了解患者肌张力情况,指导康复训练。

4、必要时NCSE评分或MMSE评分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判断康复配合程度,并针对性训练认知功能。

5、洼田饮水试验,根据评估结果了解病人的吞咽功能,以利于针对性治疗。

四、明确诊断西医拟诊:口脊髓损伤(□完全性/□不完全性损伤平面: ASIA分级:)中医辨证:口肝肾不足口瘀血阻滞口脾胃亏虚口湿热浸淫1、中医诊断⑴辨痿证还是痹证痿证:肢体痿软无力为主。

痹证:肢体麻木疼痛为主。

⑵证型诊断:肝肾不足瘀血阻滞脾胃亏虚湿热浸淫2、西医诊断⑴辨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取决于最低骶段(S4—S5)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完全消失⑵损伤平面:指正常脊髓的最低水平(3)ASIA分级A 完全性损害:在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

脊髓损伤康复的诊疗指南

脊髓损伤康复的诊疗指南

脊髓损伤的诊疗指南【概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 2~ 4w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为主。

(2)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弱、过敏或消失。

(3)二便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禁或潴留。

(4)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5)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二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2、影像学检查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脊髓损伤表现。

【康复评定】1、脊髓休克的评定球海绵体反射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之一,此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有极少数正常人不出现该反射,圆锥损伤时也不出现该反射。

脊髓休克结束的另一指征是损伤水平以下出现任何感觉、运动或肌肉张力升高和痉挛。

2、脊髓平面及程度的确定(1)感觉功能评定1)感觉评分:感觉检查主要检查身体两侧各自28个皮节的关键点。

2)感觉平面的确定: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的最低脊髓节段。

(2)运动功能评定1)运动评分:运动功能主要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中的关键肌。

2)运动平面的确定:运动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3)损伤程度评定:根据ASIA损伤分级来判定脊髓损伤程度,具体见下表:分级损伤程度临床表现A 完全性损伤在骶段S4~S5区域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B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存在,且≥50%的关键肌肌力<3级D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存在,且≥50%的关键肌肌力≥3级E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3、其他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肢体形态评定、疼痛评定、上肢功能评定(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泌尿功能评定、性功能评定,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流程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流程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流程
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
⏹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2、急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保持正确的体位或功能位
⏹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肺活量的训练、排痰训
练等
⏹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主动运动与助力运动训练
3、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体位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
位支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
4、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双脚离地
时的骨盆控制训练等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持拐步行训练
⏹上、下阶梯训练
⏹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甚至瘫痪。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希望能对相关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这个团队通常包括神经外科医生、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医生等。

他们将共同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康复。

其次,康复治疗的第一步是控制脊髓损伤的进展。

在脊髓损伤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以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

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康复的前提。

接下来,康复治疗的重点是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功能。

职业治疗师则会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等,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除此之外,言语治疗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问题,言语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改善吞咽和言语功能。

最后,心理医生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问题。

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

总的来说,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通过控制损伤的进展、恢复功能、言语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脊髓损伤患者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康复治疗团队,获得全面的治疗和帮助。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一、概述脊髓损伤(SCI)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脊髓的结构与功能的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

脊髓损伤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外伤性脊髓损伤常见于交通、工业、高空作业、体育事故或自然灾害、战争创伤等,通常和脊柱的骨折或错位有关。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见于血管性(动脉炎、脊髓血栓性静脉炎、动静脉畸形等)、感染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退行性(脊柱肌肉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脊髓空洞征等)、肿瘤[原发性——脑(脊)膜瘤、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占脊髓损伤总人数的30%。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疾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脊髓损伤患者不仅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而且生活充实并能活到老年。

因此,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介入并延续到患者终身已成为必需的工作。

二、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及评定1.运动、感觉功能障碍(1)按损伤的程度分:①完全性脊髓损伤:为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包括:颈髓损伤(C₁~C₈)造成四肢瘫,胸髓损伤(T₁以下)造成截瘫。

②不完全性损伤: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₃~s)仍有运动或(和)感觉功能存留。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可能。

(2)按损伤的部位分:①四肢瘫:指由于脊髓腔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

四肢瘫引起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如颈椎损伤(C₁~T₁)造成四肢瘫。

②截瘫:指椎管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胸、腰或骶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其上肢功能完好,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3)脊髓损伤综合征:①中央束综合征:脊髓中央部分损害,其主要表现为上肢运动障碍比下肢运动障碍重,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重,鞍区感觉有残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脊髓损伤康复诊疗常规【概述】脊髓损伤是由于外伤、疾病和先天性因素,导致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神经损伤,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之一。

【诊断要点】1.症状主要为肌肉运动控制障碍和行动困难、大小便控制障碍、感觉障碍。

部分患者有异常疼痛和幻觉痛。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可伴呼吸困难。

有骨折、脱位、压疮等并发症的患者,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2.体征主要表现为肌力减弱或消失、肌肉张力异常(低张力、高张力、痉挛)、腱反射异常(无反射、弱反射、反射亢进)、病理反射(HOffman征和BabinSki征)、皮肤感觉异常(无感觉、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皮肤破损或压疮等。

高位脊髓损伤可出现呼吸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过反射现象。

3.临床分类(1)创伤性1)颈脊髓损伤:屈曲型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最好发部位为C5-C6;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老年人,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属于稳定性损伤。

2)胸腰脊髓损伤:多位于T12-11,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3)开放性损伤:脊髓损伤部位有开放性伤口,较少见。

4)挥鞭性损伤:多见于上身在高速运动时突然静止,导致头部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造成脊髓损伤。

X线片往往无阳性征象,脊髓损伤多为不完全性。

(2)非创伤性1)血管性:动脉炎、脊髓血栓性静脉炎、动静脉畸形等。

2)感染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

3)退行性:脊柱肌肉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等。

4)肿瘤:原发性肿瘤,如脑(脊)膜瘤、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肿瘤,如继发于肺癌、前列腺癌等的脊髓肿瘤。

4.临床综合征典型的横贯性损伤按损伤水平分为截瘫和四肢瘫。

但一些不完全性损伤具有特殊的表现,包括:(1)中央束综合征:常见于颈脊髓血管损伤。

上肢神经受累和功能障碍重于下肢。

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

(2)半切综合征:常见于刀伤或枪伤。

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

(3)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

(4)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温痛觉存在。

(5)脊髓圆锥综合征:主要为脊髓舐段圆锥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

偶尔可以保留能段反射。

(6)马尾综合征:椎管内腰舐神经根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表现为外周神经损伤的特征(迟缓型瘫痪)。

(7)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影像学检查阴性的患者。

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

此型患者可有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康复评定】1.损伤程度分类(表「17)表177脊髓功能损害分级A完全性损害:舐段感觉和运动均丧失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舐段(S4-5)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

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

大部分关键肌肌力芸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1)不完全损伤:舐段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即肛门黏膜皮肤连接处和深部肛门有感觉,或肛门外括约肌有自主收缩。

(2)完全性损伤:舐段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3)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功能完全消失。

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脊髓休克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

(4)四肢瘫:脊髓颈段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四肢瘫引起四肢、躯干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但不包括臂丛神经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5)截瘫:脊髓胸、腰或舐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舐丛神经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2.躯体功能评定(1)球(海绵体)一肛门反射和肛门反射:刺激男性龟头或女性阴蒂时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称为球(海绵体)一肛门反射;直接刺激肛门引起直肠肌肉收缩称为肛门反射。

这两种反射出现,提示脊髓休克已经结束。

(2)肛门指检:肛门指检是用手指插入肛门,检查肛门的感觉与运动,判断患者的损伤是否为完全性;也可以进行肛门反射或球海绵体一肛门反射,用于判断脊髓休克。

这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必查项目。

⑶部分保留区域:指完全性损伤的神经平面以下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皮区和肌节。

3.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直接相关(表1-18)o表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4.神经损伤平面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

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来表示神经平面。

感觉和运动平面可以不一致,左右两侧也可能不同。

神经平面的综合判断以运动平面为主要依据,但T2-11损伤无法评定运动平面,所以主要依赖感觉平面来确定神经平面。

C4损伤可以采用膈肌作为运动平面的主要参考依据。

神经平面采用关键肌和关键点的方式。

采用积分方式使不同平面及损伤分类的患者严重程度可以横向比较。

(1)感觉损伤平面:关键点指确定感觉神经平面的皮肤标志性部位。

感觉检查包括身体两侧28对皮区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二缺失;1二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二正常;NT二无法检查。

正常者两侧针刺觉和轻触觉的感觉总积分各为112分。

感觉检查的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2)运动损伤平面:关键肌指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

由于一根神经支配多根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根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肉的关系,将肌力3级的关键肌定为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24级(表1-19)o运动积分是将肌力(0-5级)作为分值,把各关键肌的分值相加。

正常者两侧运动平面总积分为IOO分。

表运动关键肌【康复治疗】1.早期处理脊髓损伤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

(1)康复护理1)床和床垫:脊椎稳定者可使用减压床或气垫床。

2)翻身:强调每2h翻身一次,防止压疮。

进人慢性期之后翻身的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但是务必以皮肤无压迫缺血的迹象为前提。

3)体位:可以采用平卧位或侧卧位,要求身体与床接触的部位全部均匀地与床接触,避免局部压力过重,以免发生压疮。

病情许可的前提下,逐步让患者由平卧位向半卧位和坐位过渡。

4)个人卫生活动:协助患者梳洗,注意采用中性肥皂。

大小便及会阴护理注意避免局部潮湿,以减少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大小便后软纸擦拭,避免皮肤擦伤。

(2)保证呼吸: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后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排痰能力下降,可造成肺炎等并发症。

可以采用胸部轻叩击和体位引流的方法促进排痰,鼓励腹式呼吸。

(3)康复训练1)关节保护和训练: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应立即开始全身各关节的被动运动,1-2次∕d,每一关节在各轴向运动若干次,以避免关节挛缩。

进行被动运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奏,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过,以免拉伤肌肉或韧带。

髅关节外展要限制在45°以内,以免损伤内收肌群。

在下胸段或腰椎骨折时,进行屈髓屈膝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在无痛范围之内,不可造成腰椎活动。

禁止同时屈曲腕关节和指关节,以免拉伤伸肌肌腱。

腰椎平面以上损伤的患者需要特别强调髓关节屈曲及胭绳肌牵张运动,因为只有髅关节直腿屈曲超过90。

时才有可能独立坐在床上,这是各种转移训练和床上活动的基础。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为了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可以使用肩矫形器。

肩胛骨和肩带肌的被动运动与训练对于恢复上肢功能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同时可以使用踝足矫形器防止足下垂和跟腱挛缩。

2)直立适应性训练:逐步从卧位转向半卧位或坐位,倾斜的高度每日逐渐增加,以无头晕等低血压不适症状为度,循序渐进。

下肢可使用弹力绷带,同时可使用腹带,以减少静脉血液淤滞。

从平卧位到直立位需1-3周的适应时间,适应时间长短与损伤平面相关。

直立床训练是常用的方法。

3)膀胱和直肠训练:脊髓损伤后早期常有尿潴留,一般采用留置导尿的方式。

留置导尿管时要注意卧位时男性导尿管的方向必须朝向腹部,以免导尿管压迫尿道壁,造成尿道内溃疡。

留置导尿时还要注意夹放导尿管的时机。

膀胱储尿在300-400m1时有利于膀胱自主收缩功能的恢复。

要记录水的出入量,以判断放尿时机。

留置导尿时每日进水量必须达到2500-300Om1以避免膀胱尿液细菌的繁殖增长。

留置导尿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可以没有症状,抗菌药物往往无效,最好的办法是拔除导尿管。

一旦出现全身性菌血症可以采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留置导尿要尽早结束,改为间断导尿或者清洁导尿的方式,即采用较细的导尿管,导尿插入时外阴部局部清洗干净,导尿管用后用清水冲洗,然后放人生理盐水或消毒液中保存。

脊髓损伤后的直肠问题主要是便秘。

首先要强调保证足量粗纤维的饮食(例如素菜等)和规律的排便习惯(一般以原先的习惯为准)。

肛门一直肠润滑剂和缓泻剂都可以采用。

手指肛门牵张法也很有效,方法是将中指戴指套,涂抹润滑剂后插入肛门,缓慢将手指向肛门一侧牵拉,或者进行环形牵拉,刺激结肠蠕动,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从而促进排便。

腹泻少见,多半为合并肠道感染。

可以采用抗菌药物及肠道收敛剂治疗。

(4)压疮处理:要点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长时间皮肤受压。

对已形成压疮者,采用生理盐水敷料创面覆盖(湿到半湿法)是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法。

湿到半湿法是指将湿的生理盐水敷料覆盖在疮面,通过水分蒸发的作用将疮面的分泌物吸附在敷料上,并在敷料达到半湿程度的时候去除敷料,更换新的敷料。

这样就可以把分泌物去除,而不损伤疮面新生的上皮组织。

不主张在疮面直接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耐药菌株。

超短波、短波、直流电、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对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5)心理治疗:几乎所有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均有严重心理障碍,包括极度压抑或忧郁、烦躁、甚至发生精神分裂症。

因此康复治疗时必须向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问题给予鼓励性的回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参加康复训练。

2.恢复期处理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折部位稳定、神经损害或压迫症状稳定、呼吸平稳后即可进入恢复期治疗。

⑴运动功能康复1)肌力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肌力3级的肌肉,可以采用渐进抗阻训练方法;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主动-辅助运动;肌力1级时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

肌力训练的目标是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以恢复实用肌肉功能。

脊髓损伤者为了应用轮椅、拐或助行器,在卧位、坐位时均要重视训练肩带肌力,包括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和握力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