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时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传,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学生应该会对艾滋病问题的讨论比较感兴趣。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针对艾滋病这一社会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以社会话题作为探究的背景,问题引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采用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自学”到“互学”再到“活学”,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分清免疫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意在体现生物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体现,体现生物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现生物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
能力目标强调免疫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个体水平上来思考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情感目标1.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爱关爱艾滋病人,体现生物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免疫调节》学情分析1、(1) 初中知识基础: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和免疫;例如下图:(2) 高中知识基础:必修1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资料分析“实例4”:艾滋病病因。
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6章第2节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如下图:2、能力:具有相应的分析资料、处理信息、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但是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意识不强。
3、学习要求学习中应该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学习:1.建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结构图、理解各种免疫物质的作用2.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模型,理解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的联系,加深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理解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
《免疫调节》效果分析这节课主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的,在课堂教学中,整节课以结核病做为课堂的引线,学生从小就接种过各种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免疫调节的具体过程,学生却很难理解。
因此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免疫调节的过程,了解免疫调节的作用过程和特点,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教学难点。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往在课堂上总是自己说的多,害怕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时,一些同学不积极参与,而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遗漏掉,致使同学们自己思考的时间减少。
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适时引导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由浅入深地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活跃。
1、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发现课堂的不足之处。
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学具模型完成对免疫调节过程的模拟,并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图示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免疫调节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免疫调节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1实践前反思:《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4节课,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但是学生在初中时也接触到了相关的免疫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并且最近几年流行了一些疾病,如2003年非典的流行、2005年以来的禽流感的流行以及今年的猪流感的流行,让人们对免疫的知识的渴求就更加迫切,所以在进行学习时一定要从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既要掌握免疫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正确理解流行性病毒的防冶以及如何预防等等。
实践中反思:随着本节课的深入进行,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兴趣确实是很浓厚,特别希望知道机体是怎样对病毒等入侵都进行抵抗和防御的。
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当我一提到最近大家最怕什么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提起了猪流感,对这种病的流行也很担心,所以他们当时就流露出很想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虽然有一些人对于免疫调节的过程还是不怎么理解,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懂得了机体防御的机理,知道为什么当患了猪流感而康复后就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了,而有些人课后还问得非常仔细,显然是想咨询到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叫人非常满意的地方。
3、学生学习到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现象,他们非常高兴。
例如过敏,很多人都知道有过敏现象,但是如何引起来的,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等等,他们很想知道。
所以当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学习得格外认真。
后面当又补充相应的自身免疫病时,他们也很有兴趣,因为他们尝到了他们想要尝到的知识,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知识。
当然在课堂中大部分人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对于老师的提问也积极的思考回答,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太薄弱了,对于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用启发式教学完成,所以有时感觉到比较遗憾。
高中生物_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4.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认同普遍联系的观点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3.关注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简单回顾第1课时内容,完成探究问题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以过敏性哮喘为例,认识过敏反应原理、特点及预防→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认识自身免疫病→分析与讨论和艾滋病有关知识,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以疫苗的使用为例,引入免疫学的应用→分析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总结免疫学的应用→迁移应用,知识内化,自主构建第二章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交流,完成探究问题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3)完成表格项目的填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学生根据素材思考,进行分析和推测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讨论,比较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1.图片展示:春天的美丽风光和引发学生对身边常见事例:过敏反应的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过敏性哮喘发生的机理:引出过敏反应的概念、过敏原的概念和种类、过敏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明确过敏反应是一种“变态”的体液免疫2.课件展示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引导学生区分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区别。
从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入手,让学生了解认识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及其和免疫调节的关系,更好地指导生活。
高中生物_第四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
2.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在具体内容标准中,把“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安排在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不仅是因为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并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重要作用,更是想从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还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充分落实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与此同时,免疫学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丰富,对于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近年来与免疫有关的热点问题比如疫苗、器官移植、艾滋病等,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落实“以德树人”的总理念。
二.设计思路教师教学时首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三道防线入手,然后重点分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理解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教师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了联系,从自身注射的疫苗作为兴趣切入点,培养了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还有通过分析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用过程图的方式表示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培养了学生对概念图的分析能力;用对比的方法概括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信息的分析、整合、概括能力。
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大的知识背景下学习免疫调节,了解免疫调节在机体维持维持稳态的许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加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认识生命现象的整体性,提高了生物学素养。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免疫与计划免疫,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免疫学原理的应用方面还了解太少,因此对本部分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回顾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微观世界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构建模式图的能力等。
同时又注重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式图,结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了体液免疫的基础知识,起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再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总结沉淀知识,效果比较好。
通过课后对学生评测练习的批阅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尤其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比较到位。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内容。
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学习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还可以为今后学习选修《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将免疫调节的概念放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内容中强调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新课标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突出了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也反映了免疫学的发展。
这一方面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整体性,有助于学生建立局部与整体观的生命观念;另一方面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分析免疫调节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难点: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免疫调节的多样性,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培养皿等,以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3. 准备相关资料,如免疫学历史和趣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确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和课堂延伸。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同时,可以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免疫调节。
2. 新课教学:(1) 免疫系统的组成:通过展示免疫细胞的图片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 淋巴细胞:介绍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巨噬细胞:介绍吞噬作用和抗原处理的作用。
* 树突状细胞:介绍其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 免疫调节的过程:通过展示免疫调节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免疫调节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的识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等。
* 抗原识别:介绍抗原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免疫细胞如何识别抗原的过程。
*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介绍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分子等过程。
*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介绍B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的形成等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3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必修 3 第二章第 4 节免疫调节(第 1 课时)》
称
本节的学习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
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
教材分析 生物的学习中、社会热点关注中有所了解,对于学生来
评、引导的作用,我们应该转变思路把学习的时间、空
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做到真正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 P35-P36 这一部分内
容,然后完课件上展示的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问题。
【多媒体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
活评讲解。
老师活动:引导、点评
老师讲解补充:1、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
脾等免疫器官;
2、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说有知识的铺垫,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体液免疫的过
程。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注重免疫学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生物学基础
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科学思维和落实社会责
任;
2、倡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
本节内容多为记忆,理解部分不多,免疫系统的组
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然后同
学之间再进行纠错修正,这样可以重分调动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体液免疫和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后
课例研究综 分组讨论画图写出流程,在本节课中不足之处在于内容
述
较多,学生理解消化时间不够。
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与反思(第1课时)1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与反思(第1课时)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1、课程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落实两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
(2)培养学生能力: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三道防线的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上海学生是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该内容的,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4、设计思路:(1)理清脉络,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三维度’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释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情感基础: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能力基础:高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属市级重点中学,教学设施完善,可以高效实施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活动探究:通过问题质疑、观察思考、资料分析、实验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发放学案。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学案通过阅读教材、网上收集资料等方法完成学案。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引入课题:第四节免疫调节过渡: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实现,故先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 出示图片: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包括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图及其分布的免疫细胞、免疫物质识图:学生识图:学会从器官、细胞、物质三个维度认识系统的组成过渡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病原体,但我们一般不生病,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人体有防卫病原体入侵的功能。
教师问:人体防卫病原体一般有哪些路径呢?学生回忆、说出初中学习的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探究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及组成1、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主要场所分别是什么?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3、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吗?课堂训练: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清扫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A.②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过渡: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引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特异性免疫类型提问(1)抗体是怎样产生的?(2)它可以消灭所有的抗原吗?演示多媒体CAI:动态演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提示:(1)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2)体液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根据教材“图2-15 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探究二:下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示意图,请根据课本有关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2)说明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3)能够识别抗原信息的细胞有哪些?(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效应是什么?(5)记忆细胞有什么特点?叙述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课堂训练: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2.体液免疫设计感悟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免疫调节》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属于生物必修3,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内容,知道一些有关免疫的内容,但由于学生是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该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对知识遗忘较多,因此对本部分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等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过程,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等。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虽然高一学生通过各科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构建概念图的能力等,但这些能力还不是很强,还需要继续加强培养。
效果分析本节课课堂流程安排为五个模块进行,具体为:一、提问课前预习成果,二、展示新课内容的目标及重难点,三、点拨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规定时间内的记忆,四、介绍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学生进行规定时间内的记忆,最后归纳总结思考题,五、进行课堂小结。
根据课堂的完成效果来看,具体如下:一、提问课前预习成果过程:1、直接让学生回答,不需要重新读出题干。
因为题干在学案中已有,再读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感觉学生思考可以教师停顿让学生思考。
2、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遗漏和遗忘要区别对待。
遗漏说明学生的思维不严谨,理解的不够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思维上的引导和点播,以鼓励为主。
遗忘则说明学生并没有认真记忆过相关内容,需要督促弥补,以教育批评为主。
二、展示新课内容的目标及重难点过程不需要把所有的目标和重难点内容都给予展示,如情感目标,像这样的目标只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应用实例后给予引导点即可,靠的是潜移默化的渗透;但是如需要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和应用,这样的重难点则需要展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有目标,是重点;不能多,多则滥,滥就是无目标。
三、点拨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规定时间内的记忆过程中:1、记忆的形式还应该更多样化。
如记忆五大免疫器官时,可以让学生对应着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动起手来指点着记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通过行为记忆提高了记忆效果。
2、记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
注意力的集中需要时间,如果我们出现了多次快速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那学生的注意力势必难以集中。
不应该出现点拨完免疫系统的组成马上让学生记忆,点拨完三道防线又马上让学生记忆。
我们可以在一块点播完后让学生记忆,这样拉长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且由于是分模块进行,知识量又不大,不至于疲惫厌倦。
四、介绍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学生进行规定时间内的记忆,最后归纳总结探究问题二。
这一过程涉及到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重难点内容,以更好的掌握。
记忆体液免疫的过程:首先给予充足的记忆时间。
根据记忆的基本规律,记忆过程必须反复进行才能记得深,记得牢。
而充足的时间就是反复记忆的保障。
其次记忆的形式多样,可以在初次记忆时,进行“看图说话”,降低记忆的难度培养学生的信心,并且视觉记忆和语言记忆并用增强记忆效果。
再次记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写写流程,这是利用了行为记忆。
最后进行检查反馈,进行检查才能查漏补缺,起到督促的作用,这是必要的环节。
形式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默写,也可以让同桌之间相互背诵检查,我个人更愿意采取前者的形式,因为前者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时可以“有据可查”,教师也可以检查督导,防止出现不好意思或暗中偷懒的现象。
《免疫调节》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免疫调节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