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公开课课堂实录1
《孙权劝学》公开课课堂实录《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 个字, 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分享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动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教学重点: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乐观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老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课文品读:《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名人单元,本文用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讲述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学习的文言短片故事,全文共119个字,全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推进故事发展。
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
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
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设计意图: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和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吕蒙、《资治通鉴》的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文意。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口吻,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新课由金文篆体字劝()字激情导入,请学生看字体会劝说应该有什么特点:生说:有2口、2人,还要使力,师说:今天我们就走进有关劝说的小文章,《孙权劝学》。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一>读美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1、学生按要求大声诵读课文。
2、请一位学生示范朗读,学生评价。
3、师生归纳本文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字音。
(邪,更,卿,孰)教师黑板板书字音。
4、划分节奏指导:师:当我们走进文言文除要读准字音外,还应该读准节奏,请一位学生先读,其余学生评价。
生:仔细听读,查找节奏师:全文有2句的节奏犹为注意,看PPT 教师指导朗读。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鸡西市田家炳中学邸伟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一、语文课前活动师:今天语文素养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大家一起来看两名同学书写的生字。
评出书写规范的字。
生:共同评价出书写规范,结构好的字。
师:进入第二个环节课前诵读。
生:今天我为大家朗诵的是汉乐府诗歌《长歌行》,请大家配合我齐诵。
生:这首古诗的名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中我们领悟到了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希望我们2.1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
师:史玉爽同学向我们全班同学发出了努力学习的号召。
二、导入新课(语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孙权劝学》。
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东吴的霸主是如何来劝学的。
在朗读时,大家注意到本文有许多对话描写。
师: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师: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声音洪亮,饱含感情,组内朗读)师:下面我们来分配角色朗读一下好不好。
生:非常活跃,齐声答好。
师:男生,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所以男生读孙权,我希望2年1班的女生都能成为才女,你们读鲁肃,吕蒙全班齐读,旁白史玉爽同学来承担。
师:大家评价一下,哪个角色读得比较好?生:女生。
读得比较有气势。
师:男生继续加强。
[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朗读的情感,并且有利于把握人物形象。
](二)预习交流师:预习交流,三分钟互学。
(多媒体出示要求)生:1.2.3组到黑板前听写,4.5.6组在组内互考。
(气氛热烈)[评:通过小组互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师:大家在预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
生:有。
(一生到黑板前书写并强调本课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师:看来项燕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两个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希望同学们把握好。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通化县第八中学语文组赵国超[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师:他美髯拂面,丹凤眼,卧蚕眉,脚跨赤兔宝马,手持青龙偃月,威风八面。
这个人是谁:关羽。
他是东吴名将,折节好学,智勇双绝,有国士之风,这个人是:吕蒙。
白衣渡江,擒杀关羽于麦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权劝学》,一起领略吴国英雄的别样风采。
(2分钟)板书:孙权劝学二.介绍作者、作品师:学习文言文,要学习文学常识,我们一起来看作者和作品介绍?(齐读)(2分钟)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诵读、疏通文意。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提示自主诵读本文两遍。
一会儿看谁诵读得最好。
(3分钟)师:提问学生示范诵读。
(2人)(活跃下)师:齐读(6分钟)师:学习文言文,还要将他翻译成白话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看哪一组翻译得最好!你们需要几分钟,打个七折?(12分钟)你们抓紧点,因为本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有你们非常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呦。
比如说我给大家讲三国的故事?好不好预设较难字词(注释未出现的,括号内的为该词的译法和意思)初(增,当初)谓---曰(换,对---说)今(增,如今)以(换,用)为(增,成为)但(换,只)以为(留,以为)大有所益(留,大有益处)博士(留,博士,单独译时才用书下注释)之(晚乎)(删,不译)吴下阿蒙(留)拜(增,叩拜)而(别)(删,表示承接关系)(学生还可质疑,师生解答)理清课文情节。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兴味导入师:同窗们,明天我们要共同窗习一篇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孙权劝学»。
请看标题,谁来说说你对哪个字或词感兴味?生1:我对〝劝〞字感兴味,孙权劝的是谁?为什么要劝?生2:我也对〝劝〞字感兴味,我想知道孙权是怎样劝的?劝的结果怎样样?生3:我对〝学〞字感兴味,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生4:我对孙权感兴味,我想了解他是怎样的一团体?师:看来同窗们都动脑思索效果了,标题给了我们很多信息,同窗们都发现了,很了不起。
那么孙权是怎样劝的?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带着这两个效果末尾明天的学习。
二、教学进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首先请同窗们自在朗诵课文,要求尽量读准字音。
可以结合书下注释,假设遇到不会的字音还可以讨教小组的其他成员,一会我们请一名同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在读课文。
)师:谁来给大家展现一下?其他同窗仔细听,协助他指出读音上的错误,你们也可以拿出笔标志一下。
(终身读。
) 师:好,你请坐,谁来说说他读的哪些中央需求矫正?生1:〝即更拭目以待〞应该读〝gēng〞。
生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读〝wéi〞。
师:很好,同窗们发现有两个多音字读错了。
教员在读音上有一个小提示给大家,当你拿到一篇古文的时分,一定要留意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你可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处置生僻字并记住它的含义,依据字在句子中的意义和语感判别多音字应该读哪个音,最后再看通假字要读出所通字的音,这样一篇文章的字音阻碍就扫除了。
这个方法希望大家记住。
我们看这篇文章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是……(出示课件),如今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生齐读课文。
)师:同窗们读得洪亮而划一,教员也想读一读,给我时机吗?生1:不给。
(终身很顽皮。
)师:为什么不想让我读呀?生1:我也能读好,我想给大家读。
(众人笑。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一、教学目标:1.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认识孙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劝学的意识。
3.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孙权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孙权劝学的名言,并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孙权是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b.劝学为何重要?2.学习孙权的生平事迹和贡献(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和PPT呈现,向学生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学生可以记录重点内容,并在介绍结束后进行梳理和总结。
3.学习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20分钟)教师以小组或全班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发阅读材料,其中包括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摘录。
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并合作讨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4.活动讨论(2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a.孙权为什么强调劝学的重要性?c.如何将孙权的劝学思想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评。
5.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通过本次学习,你对孙权的劝学思想有何新的认识?b.你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建议,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讲述和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到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中。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加深了对孙权的了解,并进行了思辨和表达的训练。
活动讨论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劝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孙权劝学课堂实录1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力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猛,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谱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据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告,他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结果如何呢?今日咱们就来看《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师:这篇文章选自哪里?生:《资治通鉴》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相关资料?生: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师: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砸缸的故事应当不生疏吧,哪位同学讲一下?生:讲故事。
师:大屏幕展示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孙权劝学到底是怎么个劝法呢?俗话说“书牍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这节课我们就从读做起,把握课文的内容。
(展示大屏幕: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留意把握字词的读音与句子的节奏。
(师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提示与要求)生:读。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留意读音与停顿。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解释,争取快速读通课文的`内容和文意。
(大屏幕展示:二读:读通内容和文意。
)有疑问的地方标注一下。
生:自主学习。
师:通过自主学习,你会遇到不少疑问或者有很多收获需要请同学们帮助或者与同学们共享,下面就请同学们组内相互沟通一下。
生:小组相互沟通,商量激烈。
师:哪组的同学有疑问?生:“当涂〞怎么讲?生:当权,当道。
生:“博士〞与现代汉语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在文中是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好,同学们分析的不错。
读通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商量以下问题,把握课文文意。
(大屏幕展示商量问题: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吕蒙德改变吗?) 生:强烈商量。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进步的故事。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共11页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说到三国这一段历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三国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
但是曹操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更多的是他作为帝王的一面,对他的其他方面我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孙权劝学)二、朗读品味一读:读准字音师:老师先把课文背诵一遍,请同学们看书听读。
注意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教师背诵)师: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将这篇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生:想!师: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一篇文章的字音、停顿、文意弄清楚了,再加上反复的诵读,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生:有!师: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书和课文下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巡回作个别指导)师:下面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在读音、停顿方面给予评价。
(一生朗读)师:哪位来对刚才这位同学的读音给予评价?生:他读错了几个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邪”应读“yé”。
生:“孰若孤”的“孤”发音不准确。
生:有几个可能不是不会读,是紧张读错了,如将“见往事耳”的“耳”字读掉了。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不错!那么有没有在停顿方面对刚才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的呢?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间停顿太久了,因为这句中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在“孤岂欲卿”和“治经为博士邪”之间不能停顿太久,只能是稍作停顿。
师:大家评价得很认真。
请看大屏幕,老师对这课需要关注的字音作了提示,请大家轻声地跟着读。
(屏示:卿qīng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ēng)师:给大家一个友情提示: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师:宁波在放《赤壁》,同学们看过吗?生:有!师:今天我们走进《三国》,他们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请同学们猜猜是谁,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
师:出示谜面。
生:诸葛亮、曹操、刘备师:可惜都不是,他参加过赤壁之战,而且获得了胜利。
生:孙权(以播放的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以谜语来激趣,学生较感兴趣)师:接下来我们学一学《孙权劝学》,同学们把文学常识画出来,你能不能说一说,文学常识中哪些知识需要注意的。
生:记住选自哪里,以及哪个地方的。
生:本文选自《》师:是谁编撰的。
生:北宋时期司马光。
(让学生自己归纳需要注意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师:内容不太熟悉,你们对哪个词语不太了解呢?生:编年体不知道。
师:有很多种体裁,编年体主要是按年代的前后顺序来写,我们在学《左传》和《史记》后会有更多的理解。
师:孙权,字什么呢?师:我们下边进入课文,首先请大学一起来读读看,尽量的读准字音,不读破音,对文本有初步的印象。
同学们把声音读出来,自由的朗读。
生:自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然后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比我想象中的要好,那么说说看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呢?生:孙权、鲁肃、吕蒙。
师: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孙权劝吕蒙学习。
师:如果把文章一刀两断的话,应该从哪里断开。
生:鲁肃发现吕蒙不再是以前的吕蒙。
师:鲁肃对吕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有了质的飞跃,文中出现了几个重要人物,我们可以揣摩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小组朗读一下,一位同学演孙权,一位演吕蒙,一位演鲁肃。
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并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
大家不要忘记,体会一下人物的身份噢!看看同学们读得效果。
(老师虽然提了要揣摩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但是在教学时并没有得到落实,)师:(教师在小组中指导)揣摩一下人物的语气,身份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
孙权这么读,还能做君王啊!你是读什么呢?鲁肃有一句话,表现了什么呢?生:惊奇!师:所以要读出惊奇。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自主预习导入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一代枭雄如此赞赏?今天我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也许从课文中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师:本文节选自哪里?生:《资治通鉴》师:你会写鉴字吗?(生写)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生:是一部历史著作。
师:谁来补充?生:是编年体史书。
师:什么是编年体史书?生: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编写的史书。
生: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是编年体通史。
生:作者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师:了解了《资治通鉴》和司马光,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来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生:自由诵读课文。
师:通过诵读,你还有读不准的地方吗?生(齐说):没有。
师:好,那我们一起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下课文写了什么故事?生:齐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孙权劝吕蒙读书。
师:对,同学们很聪明,知道从题目概括故事情节。
那究竟是如何劝说的呢?我们疏通了文义就会豁然开朗。
好,我们这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别忘了,一定标出你有疑问的地方哦。
生:疏通文义,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师:好。
下面小组交流讨论刚才你标出来的有疑问的地方。
生:学生交流讨论。
师:通过小组交流,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疑问,不妨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探讨。
生:“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什么意思?生:因为。
生:“自以为大有所益”的“以为”什么意思?生:认为。
师:没有疑问了,那老师有个问题,同学们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博士”意思和现代汉语一样吗?生:不一样,当时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现在……师:现在指一种学位,或学位的最高一级。
师:同学们在文字疏通方面没有疑问了。
读了课文你喜欢谁?孙权还是鲁肃?生:我喜欢鲁肃,他爱读书了。
生:我也喜欢鲁肃,他知错就改。
师:他犯了什么错?生:吕蒙因为军中事务多,不学习。
师:哦,这个错还不小呢,否则怎么领兵打仗。
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生:他挺刻苦的。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完整篇.doc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文章围绕善劝与论议展开。
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今天,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学生分析】十三、四岁的七年级学生,平时爱听故事,看电视剧,看小说,而且《三国演义》又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学习本文必须引导他们学会从读中悟,从悟中得以加深了解。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诵读、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
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初步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劝说别人和虚心接纳别人意见的美德。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
谁能说说自己的感觉?生: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歌曲,我感觉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豪迈的壮志,为天下的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流泪。
生:听了歌曲火烧赤壁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深深地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
谁能说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大致内容?生:《三国演义》所叙的故事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谋求一统天下,展开你争我夺的斗争,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导入及背景介绍,师生共同研究生字词。
)师: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为小组,边读边译。
(生译读课文,互相解决疑难。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句子,老师也准备了几个句子。
大家看看,这几个句子会翻译吗?(屏显。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生1:XXX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好,那这个“以”字是什么意思?生2:“用”的意思。
师:这个句子的完整翻译应该是———生3:XXX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对,翻译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翻译完整。
再来看第二个句子。
(屏显。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生1:我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师:这句中“,岂”和“欲”分别是什么意思?生2:“岂”是难道的意思,“欲”是想要的意思。
师:那这句话应该若何翻译?生3: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师:很好,“博士”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生4: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现代汉语中“博士”是什么意思?生5:是对一种学位的称号。
师:哦,原来是个古今异义词。
那就让我们拿起笔,积累下来吧。
再来看下一个句子。
(屏显。
)但当浏览见旧事耳。
生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相识以往的事。
师:很好,看来刚才同学们听课都很认真。
那么,在这个句子中“但”字该如何翻译呢?生2:是“只”的意思。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也有个“但”字翻译为“只”的意思。
同砚们还记得是哪句吗?生3:“但闻黄河道水鸣溅溅”,还有“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同学们非常棒!研究就应该举一反三。
来看最后一个句子。
(屏显。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生1:长兄晓得这件事太晚了啊!师:在这个句子中“乎”字是什么意思?生2:是叹息词“啊”的意思。
师:本课中出现了很多语气词,请大家标注出来,朗读时注意这些语气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走近文中的人物。
对课文的语句翻译我们解决了,哪位同学能够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意?生3:课文报告了XXX遵从XXX的劝告而读书研究,最终大有进步,遭到XXX刮目相看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4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一 ) 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早自修时,发生了什么事?众生:有几位同学昨晚上网吧,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叫去上“政治课”了。
师:大家都有过老师和你谈心的经历吗?众生:有啊。
师:其中和哪件事最有关系?生:和学习有关。
师:大家听了以后,感觉效果大吗?生(七嘴八舌,有生喊有的,有生喊没有,有生微笑,有生沉默。
反应不一)师:刚才同学们的反应,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劝说我们同学进行学习,老师得有一定的技巧。
这次,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他是如何成功地劝说了手下一名“大老粗”进行学习,并最终让著名的鲁肃为之刮目相看的?(二)阅读师:大家翻开课文第 170 页,轻声朗读,同时了解全文大意。
师:谁来说说大意?生:文章是讲孙权劝吕蒙学习,开始吕蒙托词推脱,经过孙权的劝说,他努力学习,结果令人刮目相看。
师:说得非常好。
下面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整体感悟。
学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已经阅读了,知道了大概意思,下面分组运用工具书,弄清楚文章中的词义,把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师:下面谁能够起来翻译一下文章意思?生 1 :……生 2 :他有一句没有翻译准确,应该是……(三)解读师:好的,刚才几名同学的翻译,大家疏通了全文的大意。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孙权能说服吕蒙进行学习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约过了五分钟。
师:好的,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主动畅谈自己的理解。
生 1 :我们小组感觉孙权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君,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和吕蒙说话。
师:为什么这样说?生 1 :书上有这么几句: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我们小组的同学注意到,课文的课后注释是这样解释“卿”字的:“卿,是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这说明,孙权称吕蒙为“卿”,一方面是君对臣的称呼,另一方面也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对方表示亲切之情。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1师:老师这几天遇到个难题,同学们愿不情愿帮我想个方法?生:情愿。
师:是这样的,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愿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当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许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状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生:想。
(学生商量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达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一: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当怎么学呢?谁来说说?生:先熟读课文,然后对着课下解释和工具书、资料书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互相商量讨论,……(学生回答。
学生参加学习目标制定,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导学达标二:竟读课文、自主强化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如今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
) 师:刚刚大家读过课文了,如今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准时点拨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 师:大家读得不错,如今能不能在大声、流利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
教学千法读为本。
读会字音、读懂。
)师:我们来个竞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老师还预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观赏。
( 学生商量、沟通,相互质疑问难。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参考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参考【教材分析】【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一、导入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师: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师: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幻灯演示)。
三、解读师:《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和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生甲:当涂、辞、治经、涉猎、见往事生乙:即更(解说: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
先疏通文意,再作重点记忆,合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整体感知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出息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孙权两次劝学,吕蒙始就学,后大有出息。
师: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示出来的。
生: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师: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局部挑出来。
《劝学》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劝学》教学实录《劝学》教学实录(通用12篇)《劝学》教学实录1【教材分析】《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文章围绕“善劝”与“论议”展开。
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今天,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学生分析】十三、四岁的七年级学生,平时爱听故事,看电视剧,看小说,而且《三国演义》又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学习本文必须引导他们学会从读中悟,从悟中得以加深了解。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诵读、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
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初步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劝说别人和虚心接纳别人意见的美德。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
谁能说说自己的感觉?生:“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歌曲,我感觉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豪迈的壮志,为天下的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流泪。
生:听了歌曲“火烧赤壁”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深深地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
谁能说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大致内容?生:《三国演义》所叙的故事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谋求一统天下,展开你争我夺的斗争,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峙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力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猛,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谱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看《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师:这篇文章选自哪里?生:《资治通鉴》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相关资料?生:就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史实。
师: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砸缸的故事应该不陌生吧,哪位同学讲一下?生:讲故事。
师:大屏幕展示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师: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一看孙权义学究竟就是怎么个劝法呢?俗话说“书牍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自学更应当如此。
这文言我们就从读抓起,把握住课文的内容。
(展现大屏幕:一念:读准字音和停滞)先听到老师拼读,听到的时候特别注意掌控字词的读音与句子的节奏。
(师念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提示与要求)生:念。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争取快速读通课文的内容和文意。
(大屏幕展示:二读:读通内容和文意。
)有疑问的地方标注一下。
生:独立自主自学。
师:通过自主学习,你会遇到不少疑问或者有许多收获需要请同学们帮助或者与同学们分享,下面就请同学们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惨烈。
师:哪组的同学有疑问?生:“当涂”怎么谈?生:当权,当道。
生:“博士”与现代汉语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在文中是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不好,同学们分析的极好。
念通了课文的内容,恳请同学们探讨以下问题,把握住课文文意。
(大屏幕展现探讨问题:文章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够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去归纳吕蒙德变化吗?)生:热烈讨论。
生:这篇文章主要谈了孙权力劝吕蒙自学,吕蒙听到力劝已经开始自学,学业小存有虽说的故事。
生:吴下阿蒙。
生:刮目相待。
师: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老师想在横线上写一个字,你建议些什么呢?生:学.生:读。
师:同学们的建议真的极好。
期望同学们也能从中受鼓舞,努力学习。
师:读懂了文意后,再读课文,那肯定会不一样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和情味(大屏幕展示三读:读出语气和情味)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嘴读,更要用心读。
也就是说,读书时要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要真正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作品人物的心里。
(大屏幕展示朗读要求:1、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对下列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的目的,并试读。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表达了怎样的心态?(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生:学生演示朗诵。
气氛热切。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投入。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大屏幕中的问题。
生:第一个必须就是极力的语气,整体表现了对吕蒙的关心。
生:第二题表达了孙权不高兴的神态。
生:还有点责备的意味。
师:好,考虑周到。
生:第三题是引导吕蒙念书。
师: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生:不好。
师: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这个基础上表演一下。
生:分后角色朗诵,演出精彩。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你们也让我刮目相看了。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过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大屏幕展示:体验反思)生:自学对一个人来说的确很关键。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可见学习的重要。
生:活到老学到老。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也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够说道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屏幕展现:开拓延展)生:互相讨论。
生:读书溃万卷,文辞例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至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课文书法展】《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教学创意设计:趣学文言故事教学目标:1.累积文言词汇:曰、博士、但、涉足、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鬼神、耳、乎等等;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教学重点: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教学方法:背诵、品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成课本剧学生在熟识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制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利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认知;二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予自学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敢下功夫自学,我力劝他必须好好学习,他说道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敢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要好好跟他谈谈道理,可以又无人知晓该怎么说,大家看一看我应付他说道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研习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必须怎么研习呢?谁来说说道?学生提问。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对之进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概述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竟读课文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大家念得极好,现在能够无法对着并无标点符号之课文大声、流利学生念课文?投影片展现并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滞之能力。
教学千法读作本。
读会字音、再加之个快速?试一试!师:我们去个比赛,看一看谁能够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大家念得较好,我们利用各种参考资料稳步介绍课文内容,稀奇古怪的明确提出去互相研究,无能为力的一会儿明确提出去,我们共同研究。
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
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辨认出、探讨的活动居多,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
培育学生不颤抖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若以有问题,教师可以就重点词句之认知提问,防止漏洞,加强认知。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每组确定一中心发言人,展开比赛,看谁翻译的最准确。
2、抢夺答题,词语表述挑选恰当的一项。
3、提示古今异义现象。
4、猜测人物语气。
五、编课本剧,深入课文师:课文存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轻易整体表现出,现在,假如你就是编剧,你怎么去撰写呢?假如使你搞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读、演出,你指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小组编剧、表演。
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学生讨论发言。
(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技术创新精神,借此深入细致介绍课文意蕴,宽广学生自学课文之天地。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
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六、联系课文,延展开拓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总结一下课前我恳请大家帮化解的问题,打声再帮忙我问问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
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一环节既就是联结,同时又就是增进和加强,并使学生对自学的重要性存有更深刻的重新认识,使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唤起学生兴趣,明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至延展开拓的目的。
把握住时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努力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导。
)七、小结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存有许多斩获,无论是课堂整体表现、问题提问,还是课文自学,能够无法说道出,我们共同互动?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整体表现讲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话给与适度确实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八、作业师:课后大家练背默课文,使它沦为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
另外,我们研习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回忆起那个天才少年,那么,注《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进行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减半,只要你真的抒发出来你的意思就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