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知识点方法习题)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一、知识结构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代表性意象)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代表性意象)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羁旅诗重要意象,送别诗也常用)3、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杜甫《旅夜书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四)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4、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

专题02 “羁旅思乡”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专题02  “羁旅思乡”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羁旅思乡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待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失意之苦。

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唯“影”相伴。

“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C.末句“还应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诗人并没有指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白诗以语言浅近、平实著称,本诗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小题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解连环·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②。

料因循③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④长门⑤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⑥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号玉田,宋亡后曾寄居浙江。

②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

③因循:迟延。

④谩:漫,徒然的意思。

⑤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⑥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江空晚”,作者把雁置于这空阔的空间,不惟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定下低沉的基调。

惟其“空”,才愈见离群雁之“孤”;惟其“晚”,才更显离群雁之“凄冷”:可谓景中含情。

B.“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是孤雁自怜神态的写照。

“顾影”,表示深自珍重。

其中一“欲”字,对孤雁犹豫迟疑的神态刻画地惟妙惟肖。

02.羁旅思乡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84首)

02.羁旅思乡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84首)

抒发诗人的
民生活在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的 生存状态是诗歌所要突出的重点。
2诗3..君巴夜 秋人问山雨 池对归夜::远期 雨夜秋方未涨雨天亲有秋淅的人期池沥池的, 。,塘思象 ,念征 寓。着 意羁 聚诗 着旅 的人 季之 期内 节愁 盼心 的及。的变对凄换团凉和和时孤间独的2边荒和3..,流草妻海凉危野子民和险、象同逝的险。林禽生恶阻兽活,时,:,环暗这行境示也同些止,了意依草边加时象林野海进阻和民一:林生深也步这阻活描个代的了象绘意表艰了象着难
3.无人应送傍酒:战诗场人开提到。“无人送酒来的”,渴这望里的。“无人送酒”可能暗指诗象 加征 凸人着 显身战 了乱 诗边与 人没苦 对难 家有。 乡亲这 和种 和人对 平朋比 的, 深友更 深的
陪伴,也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怀念。
4.长安故园:长安不仅是诗人的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诗人通过3”表,.无这达人里送对的酒“长:无诗人安人送的提酒到”思可“无能念人暗,送指酒诗进来人
眉山月”既实指峨眉山上的月亮,也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月和亮思思,念念也。象月。征亮着在月诗中人国亮对文在故化乡中中的常深常国深用文眷来恋象化
原文背诵 中常常用来象征故乡和亲人,因此“峨眉山月”在此诗中有着浓厚的征情故感乡和色亲人彩,因。此“峨眉山月”在此诗
抒发内心的 2.平羌江:平羌江是四川的一条江流,流经峨眉山。诗中的“平羌江中2.平”有象羌着江浓征:厚平着的羌情诗江感是色人四彩川。的的一旅条途江流和,
的期待
的狐兔,进一步突出了边海民生活的凄 凉和破败。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意象
1玉.玉笛笛的原:音文这色背是清诵诗亮中,的其主声要音意在象春,表风它主达中代对题飘表故荡了乡,诗引人起的了感诗1代 笛.情玉表 的人笛了 音生:诗 色的这人 清发是的 亮思意诗感 ,的中情 其乡象的生 声原主发 音之要的 在因意原 春情象因 风。,。 中。它玉 飘

羁旅思乡诗(详解+练习)

羁旅思乡诗(详解+练习)
第二部分知识详解
一、羁旅思乡诗简介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四、文言文重点实虚词回顾
1.穷山之高而止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故为之文以志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不知东方之既白8.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0.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五、名句默写
1.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中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中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
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脍:切得很
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 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 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意象三字经:
• • • • • • • 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 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 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 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 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 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 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
• 2010· 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 •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 (李煜《相见欢》) •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
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 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 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 不,惆怅此情难寄。 •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 《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高楼 西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 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中考古诗词:思乡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思乡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思乡诗)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3分)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3分)1、思乡(怀乡2、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三、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小题。

(5分)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3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2、C四、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精讲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精讲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①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②,羁危③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④亲。
羁旅漂泊之苦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今四川省东部
地区。汉末益州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③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 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 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恨 别①
杜 甫 恨战乱之久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怀亲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步骤二:明情感
回顾羁旅思乡诗的情感。
羁旅思乡诗——情感
典题精讲
阅读《恨 别》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步骤一:抓意象
恨 别①
羁旅思乡诗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完成配套练习
感谢观看
你能想起哪些关于羁旅思乡的诗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一、(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泊歙浦【注】[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诗人家在祁门,陆行到款州城,改由浙江水道东下。

本诗作于歙州府城江畔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因岸景“似去年”而今昔勾连,“此路”虽是暂时停泊,却也不忍分别。

B.颔联进一步渲染,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C.颈联将江声与寒江有机融合,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D.尾联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人影。

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形象一致。

【参考答案】D“诗人形象一致”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是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而本诗'独立渺风烟”是孤独思乡的游子形象。

二者形象不同。

故选D。

(2)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意象答出3个1分,4个或以上2分;意境:凄清、孤寂各1分;感情2分)二、(郑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

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1

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1

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 渴望回家之情
尽.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
心情?
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合笛在、一千起山,月一,句 路一 、个 百场 种景 花; ,夜 这、 些
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
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羁旅思乡诗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思乡类诗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常见表达技巧(常用哪 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 体表现形式。
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 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 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 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 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 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马 西枯 天
。 风藤 净
夕 瘦老 沙
·
阳 树秋 西 昏思 下鸦
,,
断 肠 人 在
小 桥 流 水
马 致 远
天人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羁旅思乡类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羁旅思乡类

课外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二)羁旅思乡类题材特征:借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乡怀亲之情。

常见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高楼、危楼、清雁、寒山、夕阳等。

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内容情感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见手法: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面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月夜忆舍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人京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庭中有奇树》、温庭筠《商山早行》一、习题训练(2021四川眉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

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额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语文答题模板 羁旅思乡诗 思路

语文答题模板 羁旅思乡诗 思路

语文答题模板羁旅思乡诗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作为语文题目的答题模板,羁旅思乡诗是一种常见的题材,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理解题意首先要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含义,羁旅思乡诗主要表达的是离乡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乡愁的感悟和表达。

在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考生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素材,以便更好地展开论述。

二、选材构思在构思答题内容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或传统诗歌。

然后要有所发散,可以从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民俗传统、家乡的美食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让作文内容更加充实和具体。

三、结构布局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主题,主体部分要细致展开,论述相关内容,结尾要简练地总结全文,表达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四、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力求准确、生动、优美,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文章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五、注意细节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注意字数控制,不要过于啰嗦;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不要出现错误;注意段落的衔接和过渡,使全文通顺自然。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充满情感和文化底蕴的题材,在作答时考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真情实感的笔触描绘家乡的风景和情怀,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希望考生通过良好的构思和艺术的表达,写出一篇既具有个人特色又符合语文考试要求的优秀作文。

【2000字】第二篇示例:语文答题模板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下面以羁旅思乡诗为例,提供一份关于语文答题模板的详细分析。

开头部分:在回答关于羁旅思乡诗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背景和主题。

可以简单介绍羁旅思乡诗这一文学流派的产生背景和特点。

羁旅思乡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常常表达游子思乡、离别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中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中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 14.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李白的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 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的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 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的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 的范围。 • [解析] 赏析诗词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①拟 人,把“月”人格化了,把明月当做知心人。②比喻,用“钩”比喻 月之形。③“月明人尽望”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仅诗人本人,而且 其他的人也在望月。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语言的能力。
• 1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 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柳树 • 丁香 • 芭蕉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 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 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 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 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 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 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诗鉴赏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市区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②危樯:高耸的桅杆。

③星垂:星星低垂。

④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等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意境。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茧斋诗谈》评价这两句“气象极佳,极失意事,看他气不萎靡,此是骨力定”。

请你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一联做简要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早寒江上有怀》首联捕捉了典型季节性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呼啸,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出________的气氛。

其中,两首诗歌都有“雁”这一意象,《闻雁》中“雁”引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乡泪客中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题至第2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注】①鸠(jiū):斑鸠。

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③觇(chān):探测,查看。

④临觞(sh1.诗人在前六句诗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诗歌鉴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羁旅思乡诗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羁旅思乡诗课件

• 1、羁旅漂泊思乡苦。叙写客居他乡的 艰巨,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 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 凉及思乡之情。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全诗抒写客旅中淡淡的愁思,客愁本来就 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迷 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 平野空旷,远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 水中月影更加分明,旅人思乡之情也更亲切, 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添些许的 安慰。
• 2.答案示例:
• 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 者旅外早行,所见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一层];作者选取 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 而又合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二 层]。[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 旅途风景,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 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一层],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 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好像在惊 佩,好像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二层], 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总结]
• [表明观点;分角度分析,两个角度各;语言表述;结构 层次。]
再见
• 还有如寒山、烟、暝色、宿鸟、日暮等。特 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 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三、思想情感
•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村桥原树似吾 乡”;或感时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 “日暮乡关何处是”;或因梦寄情,“夜 来幽梦忽还乡”。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

2020 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思乡诗专练知识回顾:综合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9 分)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注]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浪,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

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2、词尾词人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 分)答案:1、C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

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 分)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羁旅思乡诗—诗歌鉴赏A羁旅思乡诗知识点一.内涵:诗人因客居在外、滞留他乡,因所见所闻所遇而生发感慨。

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二.标志(形式特点):1、看标题(1)动词: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动词,和思念相关的动词。

如:《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次北固山下》(王湾)《舟下建溪》(方惟深)《江汉》(杜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等寄—夜雨寄北;宿—宿建德江;泊—泊船瓜洲、枫桥夜泊次—次北固山下;登—登高;思—静夜思;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名词:第一种是和住宿相关的名词。

如“驿站”“客舍”等。

第二种是节日。

如元宵、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重要节日,更能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看意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三、思想情感1、羁旅漂泊之愁:借旅途所观、所闻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孤苦。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2、思乡怀人之愁:怀念故乡亲人,表达强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征人思归,闺中怀人,抒发厌恶战争,思家怀人的情感。

如《征人怨》3、羁旅幽怨之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或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常用手法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反衬: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发出了“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4.虚实结合(想象)(1)对面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2)因梦寄情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

借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

诗人惯常写梦,借梦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如“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其它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大家也要多加注意。

B鉴赏步骤(1)读全诗,整体感知,初悟情感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生情,寄予何种感情?(2)抓意象,分析关键,构建图景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3)定情感,体会意境,明确技巧诗人是怎样把心中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4)细审题,规范语言,形成答案依题解文,依题解题,模式化三步答题,以译为主,针对性组织语言。

C学以致用(一) (2022湖北随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6分)忆邢惇夫①黄庭坚②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

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

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

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二)(2022扬州)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

②道,知。

3. 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4. 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6.《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四)(徐州)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

(5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7.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3分)8.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2分)(五)(赤峰)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9.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

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10.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3分)(六)古诗文阅读(8分)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早寒江上有怀》首联捕捉了典型季节性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呼啸,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出________的气氛。

其中,两首诗歌都有“雁”这一意象,《闻雁》中“雁”引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分)12.“乡泪客中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题至第2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注】①鸠(jiū):斑鸠。

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③觇(chān):探测,查看。

④临觞(shǎng)忽不御: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

13.诗人在前六句诗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4分)14.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4分)【八】诗歌鉴赏(8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②漏断:夜深了。

漏:更漏。

③省:理解15.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16.“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九】古诗文阅读登新平楼李白去国①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②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背景: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730年秋,当时李白初入长安,失意而西游邠州(bīn),治新平县。

注释①去国:离开国都。

②秦云:秦地的云。

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地。

目极:指放眼远望。

伤秋之意。

17. 本诗颔联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登新平城楼时远望帝都长安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8.“落日”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王绩的《野望》中的“山山唯落晖”与本诗中的“天长落日远”各借用落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古诗文阅读(共8分)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19. “柳”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一句,诗人借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们学过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处“柳”这一意象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0.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 D2. 示例: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邢惇夫的怀念,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伤感、悲叹>;对人生易逝的慨叹;对随州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