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二章 油气水的综合判断与测试技术

合集下载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

原油比重0.9598 粘度 = 784.8cp So = 50%
第二节 膏盐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膏盐剖面:由盐岩, 石膏(gypsum), 硬石膏 (anhydrite)以及少量碳酸盐岩和砂泥岩组成的 剖面
1.划分渗透层 2.油水层判断
1.划分渗透层
(1)以自然伽马指示渗透层,以微侧向曲 线确定深度和厚度
低电阻油层孔隙分布实例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
1. 储层岩性细,颗粒比表面大,吸附水能 力强, 束缚水含量高; 2. 粘土含量高,呈分散状分布,产生附加 导电性; 3.孔隙结构复杂, 孔喉窄, 微孔隙多, 排驱压 力大, 渗透率低; 4. 岩石具有润湿性, 亲水憎油,导致储层电 阻率低;
5. 砂泥岩互层频繁
2lg(Sw/Sxo) = lg (Rxo/Rt) - lg (Rmf/Rw)
油层
油水同层 水层
三.疑难层分析
1.高阻油水同层与水层 2.含稠油的高阻层
1.高阻油水同层与水层 特点: (1)渗透率K高 (2)电 阻率R高, 在相同R, So时 粒度粗:水层 粒度细:油水同层 成因:岩性粗,Swi低, 电阻率R高
一.概述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
一.概述
1.概念:Sw ≥50%, I≤3
2.成因: Sw高,特别Swi高, Krw=0
因Rw低, 导致油气层低电阻率
出现在三类地层中: 1.粘土含量少的细粉砂岩地层; 2.泥质砂岩地层; 3.砂泥岩薄互层;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
1. 储层岩性细,颗粒比表面大,吸附水能力 强, 束缚水含量高;薄膜滞水:与岩石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有关 毛细管滞水:与岩石润湿性和毛细管作用力有关
(4)岩性密度测井(litho-density log)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知识分享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知识分享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第一章钻井地质一、主要概念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油气水层的综合判断》课件

《油气水层的综合判断》课件
(3)油、气、水层分析模式 最简单的模式是油-气-水重力分异模式。
第二章 油气层识别与评价
(4)油层-低产油层-干层与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变化分析模式 油层→低产油层→干层变化分析模式:随着渗透性变差,产 层含油饱和度呈规律性减小。
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变化分析模式:含油饱和度的降低主要不 受渗透率变化控制,而是自 由水增加的结果。
③水层:Sw Sor Swm Swi Sor 1 Sor S0 Som 0
表明储层孔隙空间不含油或只含残余油,主要被 水所饱和。
第二章 油气层识别与评价
(2)分析方法 “可动水分析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做出完整的
解释。通常,采用交会法和重叠法进行分析。
3.地层不同性质产液的定量描述 利用测井信息直接计算产层的油气、水相对渗透率与
第二章 油气层识别与评价
油藏形成过程中,油、气、水对岩石润湿性的差异以及 发生在孔隙内的毛细现象,决定了油、气、水在孔隙空间内 独特的分布方式与流动特点。油气由生油层向储层运移的过 程就发生了油、气驱水的过程。但是,油气最终不可能把产 层孔隙内的水完全排出,总有一部分原生水由于毛细管阻力 而滞留在油气层的微小毛细管内,或者被亲水岩石颗粒表面 所吸附。因此,这部分水的相对渗透率极小,不能流动,称 为“不动水”。此时,水主要占据在微小毛细管孔隙中或被岩 石颗粒表面所吸附,不易流动;油气则主要分布于较大的孔 道或孔隙内,形成只有油气流动而水不能流动的状态。
L
Qg KgA • p
g L
式中:Q0、Qr、Qw——储集层油气水的分流量;
K0、Kg、Kw——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μo、μg、μw——油气水的粘度; A——渗流截面; p ——压力梯度。
L
第二章 油气层识别与评价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复习思考题(15级资工)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复习思考题(15级资工)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提纲第一章1、名词解释: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调整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CT值、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井号编排、钻时、钻时录井、岩心、岩心收获率、岩心编号、岩屑、岩屑录井、岩屑迟到时间、捞砂时间、钻达时间、套管程序、方入、进尺、补心高、补心海拔。

2、录井方法一般包括哪几种?3、影响钻时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钻时来判断岩性?4、现场上常用的荧光录井方法有哪几种?5、如何划分碎屑岩的含油级别?6、为什么要进行岩心归位?简述岩心归位的原则和步骤。

7、如何获取有代表性的岩屑?常用的测定迟到时间的方法有哪几种?8、在钻井中泥浆的功能是什么?泥浆性能包括有哪些?9、什么是泥浆的失水量和泥饼?钻井过程中对其作何要求?为什么?10、如何根据井号编排判断井别:渔浅1井、荆参2井、浩4 -3井、陵1井、沙36井。

11、泥浆显示分为哪几类?12、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3、如何根据泥浆性能的变化来判断油、气、水层和其它特殊岩层?14、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资料及信息?第二章1、概念:油气水的综合判断、束缚水、可动水、含油饱和度、相渗透率、增阻侵入、减阻侵入、地层测试、中途测试、跨隔测试、测试垫。

2、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3、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4、简述在碳酸盐岩双重孔隙结构中,基质孔隙系统和裂缝系统的主要区别。

5、说明钻柱测试压力卡片上不同压力段测试阀、旁通阀、封隔器所处的工作状态,标注压力卡片上各点所表示的压力。

6、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压力卡片才能供我们解释分析用?7、对几张典型的压力卡片进行初步分析。

8、简述低阻油层的成因。

9、简述水淹层的地质特征。

第三章1、名词解释:有效厚度、沉积旋回、细分沉积相、标准层、标准剖面、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测井相、地震相。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二章油、气、水的综合识别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二章油、气、水的综合识别
所以,稠油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普遍高 于稀油油层。
总之,含油性和不含可动水是油、气 层的两个重要特征,并在事实上构成了判 断油、气、水层的两个重要条件。其中含 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依据,分析产层的 可动水则能把握油、气层的变化和界限, 而对油、气层的最终评价则取决于对地层 油、气、水相渗透率的分析.★★
1、选择测井系列的主要原则
➢ 能够确定岩性的成分、清楚的划分渗透层; ➢ 至少能够比较完整的提供下列主要参数:孔隙度、含油饱和 度、束缚水饱和度、可动油量和残余油饱和度、泥质含量以及 渗透率的近似值等;
➢ 能够比较清楚的区分油层、气层、水层,确定有效厚度和计 算地质储量;
➢ 能够尽量的较少和克服井眼、围岩和钻井液侵入的影响,至 少在通常情况下,不使测井信息失真;
只含“不动水” 不含“可动水”
油、气层
(三)储集层的产流体性质主要取决于油、气、水 各项的相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当单向流体充满岩石孔隙,流体不 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流体的流动符合 达西直线渗滤定律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
透能力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2 bt a / bQ K (P1 P2 )F L
短电极视电阻率为高阻,长
电极为低阻;
感应曲线为高电导值;
水 层
声波时差中等,呈平台状。
4、快速直观显示油、气、水层的方法
A、声波时差-中子伽马曲线重叠
一、评价油、气层的地质依据
(一)含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重要依据
习惯概念:以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作为划分油、气、 水层的主要标准
特殊情况: 1、低渗透砂岩油气层含油性普遍解释偏低 2、高渗透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
1、低渗透率砂岩油气层
低渗透产层的特点:

【油气田】2.6第二章 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与测试评价第6节

【油气田】2.6第二章 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与测试评价第6节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Subsurface Geology of oil and Gas Fields
第二章 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与测试评价
储层研究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 塔中四油田
第二章 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与测试评价
• 第一节 测井解释油气层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油气层的定性解释 • 第三节 油气水层的快速直观解释 • 第四节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评价方法 • 第五节 测井评价水淹层 • 第六节 油气井测试
取液体样
用钻杆
油气显示 钻进中
种类
多流测试器 压力控制测试器 全通径测试器 膨胀式封隔器测试器

























资料 钻杆测试可以获取的 资料和信息8类④⑤不表






























(DR)
(DF)
(FE)










下钻 流动压力 关井恢复压力
时间
钻井过程 中以寻找 油层为目 的DST测 试
完井试油 用于油层 油藏评价 的测试
针对油藏 分析的干 扰和脉冲 试井
针对层间 关系的垂 向干扰和 脉冲试井

第2章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2章油气水层的判断

1.储层岩性细、比面大是导致高束缚水饱 和度的重要原因。 低阻油(气)层的岩性有三类: ①粘土矿物含量少,岩性极细的粉砂岩; ②胶结物为富含伊利石和蒙脱石且呈分 散状分布的砂岩; ③薄层砂岩与泥岩的互层。
无论这三种岩性中的任何一种,其组 成岩石的骨架颗粒都比较细,岩石的 比较面较大,是形成大量微毛细管孔 隙的条件之一。在微毛细管中,存在 两种水,即在油气运移中未被驱替的 原生水和岩石颗粒表面的吸附水。岩 石的粒度越小,束缚水饱和度越高。
SP曲线:以泥岩为基线,当泥浆电阻 率(Rmf)大于地层水电阻率(Rw)时, 渗透层在SP曲线上为负异常。反之, 为正异常。异常幅度大小取决于储层 的致密程度,泥质含量和地层水与泥 浆电阻率差别,泥质含量越多,岩石 越致密,幅度越小,Rmf与Rw相差越大, 异常幅度也就越大。
微电极曲线: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反映 为正幅度差(即微电位大于微梯度的视电 阻率值),且微电位的视电阻率(Ra)为 中等数值,一般约为泥浆电阻率(Rm)的 2~10倍。泥岩的Ra为低值且无幅度差。在 侵入很浅或泥饼很薄的情况下,Ra反映的 是非侵入带原始地层状态,故可能出现负 的幅度差(即微梯度大于微电位电阻率)。 由于微电极具有很好的纵向分辨率,可以 用来划分薄层或确定薄层砂岩的总厚度。
判断油、气、水层的内容
1. 从地层剖面中划分出渗透层; 2.确定渗透层的产液性质及生产 能力:
各种录井方法及钻井过程中的油气显示, 是判断渗透层和划分油、气、水层的 第一性资料,是测井解释的基础。而 各种测井方法是准确划分岩性界面、 反映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常用的判断油、气、水层的方 法, 是以地质录井和测井资料相结合 的综合分析方法。
d. Sw与Swi重叠分析:
见教材P43。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题库20151202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题库20151202

0 绪论1、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与石油地质的区别):属于石油地质学的范畴。

是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方法论。

主要内容包括了油气田地下勘探地质、油矿地质和开发地质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讨论寻找油气藏和评价、开发油气藏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与石油地质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方法论。

石油地质研究内容(理论问题):油气成因问题、油气成藏问题、油气分布规律问题。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方法论):勘探手段、开发地质、开采工艺。

1 第一章1、井的类别:探井(发现油气)和开发井(计算储量;提高产量)2、探井的分类:①地质井:盆地普查阶段,为取得构造、地层等资料而钻的井。

以一级构造单元+“D”命名。

②参数井:盆地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情况而钻的井。

井名带“参”字。

③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以发现油气为目的而钻的井。

以二级构造带单元名称加1-2位数字命名。

④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

取油气田名称为名,3位数编号。

⑤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或寻找水源而钻的井。

以一级构造单元+“S”命名。

⑥定向井:为特殊的地质或工程需要而钻的规定了井眼轨迹的井。

以井号+“X”+编号命名。

3、开发井的分类:①开发井:分为采油井和注水井。

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方式和井网密度而钻的井,以高效果科学地采出地下石油为目的。

②调整井:油气田开采一段时间后,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的井。

③观察井:为监测油、气藏开采动态而钻的井。

4、井深结构示意图5、定向斜井的应用示意图A-海上平台丛式井;B-海岸钻井(为了开采延伸到潮间带和浅海区的油气);C-断层控制(为了在复杂断块油气田钻探油气富集的部位); D-不可能进入地点(为了避开山岭、稻田、盐地,将井场选在油气藏的边部); E-地层油气藏(在带气顶的油藏内,在钻到气顶的探井或开发井内注水泥回堵,再从中部定向倾斜至含油部位);F-控制的救灾井(压井和控制井喷事故);G-纠直和侧钻(用来解除井下事故,在事故井中用水泥封堵,造斜井以达到原钻井目的);H、I、J-盐丘钻井。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一.名词解释: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即是岩心的岩心长度?100?%岩心收获率取心进尺。

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

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答: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

2、确定取心井段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储层地质油水层的判断

储层地质油水层的判断

储层地质油水层的判断第一篇:储层地质油水层的判断摘要:本文讲述了判断油气水层的依据及其主要特征,并在文中着重介绍了现代石油工业中主要运用的油气水判别方法。

并且着重介绍了当代各种测井方法。

关键字:四性判断、曲线分析、各种测井曲线图引言:油气水层的判断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油田开发的重要依据。

只有通过对油气水层准确且合理的判断,才能增加油田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正文:一、识别油、气、水层的主要依据1、依据四性关系原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综合利用本井的测井曲线对储层油、气、水变化进行分析。

在岩性、物性一致的情况下,电阻率越高,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含油性越好,油层电阻率一般是岩性、物性相近临近水层的两倍左右。

在岩性、含油性一致情况下,物性越好,电阻率越低。

2、根据地层对比结果,划分油田的油、气、水层界面深度,从而判定本井的油、气、水层界面。

3、根据录井、气测、井壁取心等第一性资料,分析储层的含油气情况。

二﹑油,气,水层主要特征1、油层常规测井曲线在油层的最主要特征是R高,一般高于临近同岩性水层的两倍左右,即R>RW。

受泥浆侵入影响,一般油质为稀油的储层,在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矿化度差异不是很大情况下,深、浅探测电阻率数值差异较大,远大于水层的差异。

自然电位幅度略小于临近水层。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气层.最主要特征是深探测的电阻率数值较高;由于受天然气影响,声波时差有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由于气层含氢指数低,对快中子减速能力差,对伽玛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差,导致气层中子伽玛数值高。

在微电极、自然电位、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的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油气田开发的勘探技术和方法

油气田开发的勘探技术和方法

油气田开发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于能源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要有效地发掘油气资源,首先就需要了解油气田的构造和储量等信息,这个过程就需要勘探技术和方法的支持。

本文将主要介绍油气田开发中常用的几种勘探技术和方法。

一、物探技术物探技术是油气勘探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通过采用地震、电磁、重力、磁性等方法,分析地下介质变化的情况来判断油气资源的储存情况。

物探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对较大范围内进行快速勘探,同时还能够在探测深度较大的地区获取有关信息。

地震勘探是物探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对地震波的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分析,来确定地下油层的情况。

电磁探测则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电阻率和介电常数变化的情况下的反射、散射等现象,来判断地下油气资源的储存情况。

重力和磁性物探技术则主要用于研究地下物质密度和磁性等特性的变化情况。

二、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基于地质学原理进行的勘探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实体的研究,来判断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地层学的研究来判断不同地层的物性差异,在考察实体构造时,可以利用地质柱和剖面等地质构造图形来推断油气分布情况和储存条件。

三、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是油气田勘探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其中测井技术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地下井眼的测量来获取地下油气储量的情况。

同时,在工程测量中,还常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测井、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辐射测井等测量技术,这些技术都能够有效地获取地下油气储量的情况。

四、遥感技术在油气田的勘探中,遥感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卫星、飞机和其他遥感手段获得的信息,来研究地球表面及其相关活动的科技领域。

在油气田勘探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应力变形、温度分布、地壳运动等信息,来判断地下油气资源的储存情况和分布情况。

同时,在遥感技术中还可借助多光谱遥感技术来监测油气田的综合地貌、地物和资源信息等,从而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等。

答案:早期的盲目开发阶段;逐渐成熟阶段;发展提高阶段;萌芽及形成阶段2.20世纪40年代,油田开发开始采用注水开发,遇到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注入水能否发挥有效作用。

只要落实储层是否属于同一层,即是否为同时性沉积即可。

答案:错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重点研究从油气田发现至油气田废弃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答案:对4.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等。

答案:油气田地下地质结构;油气储量计算方法;开发过程中影响流体运动的地质因素5.“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特点主要有:_____等。

答案: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性;资料与信息类型的多样性;极强的实用性第一章测试1. 1.定向井井身剖面设计主要包括:。

答案:根据已有地质资料,设计定向井分层数据;根据井身剖面设计钻头程序、套管程序及下入深度;根据地面、地下地质资料,确定定向井地面井位;选择合适的井身轨迹,作好井身剖面设计;选择目标层,确定地下井位、靶区范围要求2. 2.一般而言,对于同一岩层,钻压大、转速快时,钻头对岩石破碎效率高,进尺快,钻时低。

答案:错3. 3.钻井液的流变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钻井液发生流动和变形的特征。

通常用等参数来表示。

答案:切力;动塑比;粘度4. 4.取心资料的收集和岩心整理主要包括:等。

答案:岩心装盒与编号;取心过程中其它资料的收集;岩心丈量;计算岩心收获率5.预探井的命名以井所在的十万分之一分幅_____、_____ (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为前缀,后加1~2位阿拉伯数字。

答案:地形图;区带6.一般开发井的名称由油气田+区块、井排号、井号按三段式编排。

如临13-58-6。

答案:对7.根据钻井工程需要,如_______等,需要设计并实施定向井钻井。

答案:侧钻;纠斜;控制井喷8.在岩屑捞取环节,需要按设计间距和迟到时间在_____准确捞取岩屑,如架空槽内加挡板、_____前加接样器。

石油地质学与油气勘探技术

石油地质学与油气勘探技术

石油地质学与油气勘探技术石油地质学是探讨地球内部和地质构造与沉积作用对石油生成、储集和迁移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油气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学等技术手段在地质构造中寻找油气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一、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石油地质学主要研究石油地质条件、石油地质过程和石油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石油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生成的母质、石油地质时间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等。

石油地质过程主要研究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石油生成、储集和迁移过程的影响。

石油资源评价则是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储层特性、物性参数以及含油气层的面积、厚度和含量等进行石油资源储量和潜力评估。

二、油气勘探技术的分类油气勘探技术主要分为地面勘探技术和地下勘探技术两大类。

地面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地质勘探、地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地面地质勘探是通过地表观察和采样等方法获取地质信息,包括地质地貌、岩性分析和化石检测等。

地震地质勘探则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储层条件。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物理场参数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地质条件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下勘探技术主要包括井下勘探和油井测试等。

井下勘探是通过钻探井口获取井壁岩性、地层厚度、油气含量等信息。

油井测试则是通过在油井中进行流体测试来评估储层性质和储量。

三、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油气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地面勘探技术逐渐向三维地震勘探和四维地震勘探发展,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地球物理勘探也朝着多通道和多物理场综合勘探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勘探的效率。

井下勘探技术则在井下测井和地震井架勘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提高了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综合性。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无损探测方法也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

总结:石油地质学和油气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石,为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研究石油地质学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石油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储集条件,从而指导油气勘探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油气水层的综合判别及

油气水层的综合判别及
层的地质依据 • 含油性 • 不含可动水 • 油、气、水各相的相渗透率
(一)含 油 性
对低渗透率砂岩油气层 的含油性普遍解释偏低
粉砂岩, 黏土含 量高,孔 喉半径 中值小 于1微米, 小于0.2 微米的 微孔隙 发育,束 缚水含 量高,解 释为油 水同层, 测试为 油层.
.


水 同
谱层




图含 版气


油 层 气 层
烃类气体比值图版
16.5%
4.5%
11.5%
色谱气测三角形解释图版
重烃 全烃
重烃 全烃
• 综合录井仪的直观常规解释,是根据全烃组分百分 比和钻井液密度、电阻率、温度、体积的变化解释 油、气、水层。其中全烃组分分析特征与色谱气测 仪相同。由于综合录井仪所获取的信息较气测仪多, 因此在判别油、气、水层时增加了下列特征:
o L
Qg KgA P
g L
Qw KwA P
w L
Qo、Qg、Qw-储集
层油、气、水的分量;
Ko、Kg、Kw-油、气、
水的有效渗透率;
A- 渗流截面;
P L --压力梯度
• 有效渗透率系指相渗透率。在多相共 渗体系中,它是对每一相流体在地层 内部流动能力大小的度量。实际上, 为了了解各相流体在储集层内部的流 动能力,以便更好地描述多相流动的 过程,往往又采用相对流透率来表示 相渗透率的大小。
• 由于各地区油气藏的成因,油层压力,油层岩性、 物性以及原油性质不同,因而油气显示的特征也 有差异,所以根据含油级别判断油、气、水、层 时,还应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根据气测曲线判断
• 色谱气测仪的常规直观解释,是应用色谱法分离测定 的烃类各组分C1、C2、C3、iC4、nC4的相对百分 含量,根据油气层在本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辅以录井 槽面显示情况,视全烃组分的特征值的相互关系,解 释油气水显示层。

第二章 油气水的综合判断与测试技术汇总

第二章 油气水的综合判断与测试技术汇总

通过小三角形的形状和交点的位置来确定油、 气、水层。
评价准则:
C3/∑C
正三角形:气层 倒三角形:油、气层 大三角形:来自干气或低油气比油层 小三角形:来自湿气或高油气比油层 交点位于椭圆内:有产能。否则无产能
三角形大小划分原则: 大:>外三角形边长的75% 中:外三角形边长的25%—75% 小:<外三角形边长的25%
一、评价油气层的地质依据
(一)含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重要依据
将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作为油气水层划分的主要标准。(如某地区S0 达到48%时就产油,则这时48%就作为该地区产层的产油界限。)
油气水层的含油饱和度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经常随储层束缚 水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某油层SW为 60%~70%时,产水或油水同 出,而对其它另外一些油层有时SW 高达80%却依然产油而不产水,这主 要与束缚水含量有关,所谓“束缚水”就是指不能在孔隙中流动的水。 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在进行油气水层判断时常出现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
由于油、气、水对岩石润湿性的差异以及发生在孔隙内的毛细现象, 决定了油、气、水在孔隙空间独特的分布形式和流动特点:
在油气层中,水主要分布在流体不易在其中流动的微小毛细管孔隙中 或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而油气则主要占据在较大的孔道或孔隙内流体 阻力较小的部分,这样油气流动而水不能流动。
所以,在油气层中,由于水的状态主要是束缚水,即使其含水饱和度 很高,由于不能流动,产层仍然只产油气而不产水。
一、评价油气层的地质依据
1、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 岩性: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特点:颗粒粒径小,比表面大,孔隙中粘土含量高,孔隙
喉道窄小,微孔隙发育。 亲水、低渗透性。 SW高,但以束缚水形式存在,S0低。 因此,我们根据S0来判断时,就可能把油层定为水层或油

油气地质学综合研究与勘探技术

油气地质学综合研究与勘探技术

油气地质学综合研究与勘探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相追求的目标。

而油气地质学综合研究与勘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油气地质学综合研究,是油气勘探活动的前奏。

在这方面,地球物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学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来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并利用地球各层的介质特性,来探测油气资源的可能存在性。

此外,地电、地磁和重力测量等技术也为油气地质的综合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除了地球物理学,油气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还包括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学科内容。

地质学帮助我们了解地质剖面的结构和演化过程,从而判断油气资源的地质背景。

地球化学则通过研究沉积物、岩石和矿床中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探寻油气资源的地球化学特征。

这些综合研究手段可以相互印证,增加勘探成果的可靠性。

在油气资源的勘探阶段,开展地质学综合研究的成果,需要结合勘探技术进行进一步验证。

地震勘探技术在勘探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测量地球内部的弹性波传播特性,提供了勘探目标地下结构的精确信息。

常用的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反射地震、层析地震和地震全波形反演等。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中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结合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气资源的位置和规模。

尽管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与地下介质的性质有关,所以地震勘探只能提供间接的勘探信息。

此外,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震源爆炸或冲击,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油气资源勘探中,需要综合运用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和补充。

除了地震勘探技术之外,电磁、重力和磁力测量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

电磁勘探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和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而探测油气资源的存在性。

重力和磁力勘探则利用地下岩石和介质的密度和磁性差异,来判断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油气勘探与地质评价2

油气勘探与地质评价2

从多个盆地中优选出具有 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并预测
(2)沉积岩的 时代、厚度 、岩性、岩相及 分布 状况,建立完整 的地层综合剖面。
资源量
(3)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和区域构造发展史,
主要二级构造发展史,主要二级构造单元 1、3定凹选带
和面积 较大的重点圈闭的 基本形态,上
对优选出的盆地确定出有
下构造层 的 关系及 主要断裂情况。
第2节 盆地早期评价内容及技术要求
前言
盆地早期评价石以盆地. 或坳陷为对象,以 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利用地面地质.重力.磁力.电法.化探所获得的各 项参数,描述盆地的地层.构造.沉积,生储盖 组合等各种地质特征。选出油气勘探最有利的 盆地.坳陷或凹陷,给地震勘探或者参数井位的 布置提出科学依据。
5、2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内容包括普查的工区范围,主要地质任务,施工方法, 测网密度和比例尺等。
5、3重力和磁力测量 (1)方法选择 根据盆地的地质特点,一般在高精度航空磁测或地面重力测 量中先开展一种,再根据测量结果,由针对性的部署另一种共种。
(2)资料整理与解释 一般要在整理基础数据之后,结合地面地质、卫星、航空
盆地类型
Raymond V. Ingersoll(1988、1995)盆地类型
• 离散背景
• 大陆裂谷:大陆壳内的裂谷,一般有双模式火山作用
• 原始大洋裂陷槽:底板为新洋壳的原始大洋两侧为年轻的裂陷的大陆边缘
• 大陆隆起和台地:陆海界面上,板块内成熟的裂陷的大陆边缘
• 大陆提:构成裂陷大陆边缘边部进积沉积堆
2、5 盆地评价是一个反复认识过程,要及时把勘探新 技术纳入到评价中去,以不断修正原来的认识。
2、6 盆地评价 一般应遵循循序渐进,但依据评价成果 可中止或超越基本程序。

油气水层测井解释与地层测试

油气水层测井解释与地层测试

考研,消防,资格考试,等资料请百度搜索-学资学习网第二章油气水层测井解释与地层测试(Chapter2 reservoir well logging identifying and well testing )学时:6 学时教学安排:讲授4学时,课堂练习2学时基本内容:①油气层测井识别与解释,包括测井系列的选取及确定、地层、储层、油气测井响应特征、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储层和油层测井参数定量解释及评价、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②油气层测试,试井原理、稳定定试井和不稳定定试井、抽油井试井(示功图)分析教学重点:油气层的测井识别教学目标:掌握测井油气层识别方法,了解油气井测试资料的获取方法及应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本章重点)一、测井响应与测井系列(本节重点)1.地层测井响应原理地层的构成1250130013501400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1900Nm2Nm323121400145015001550(3)测井组合选取二、测井解释方法与流程(本节重点) 1.储层及油气水层的识别 常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 特殊储层测井识别 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 2.储层测井定量解释及综合评价储层测井解释的基本流程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三、油气层定性解释 1.储层特征: 2.油气层特征 3.重叠法评价含油性⑴ 视地层水电阻率和钻井液滤液电阻率重叠 ⑵ 双孔隙度法⑶ 三孔隙度重叠显示可动油气和残余油气2480⑷可动水法4.电阻率--孔隙度交会法5.气层识别方法⑴天然气对孔隙度测井的影响⑵孔隙度曲线重叠识别气层⑶冲洗带残余油气体积和残余油气重量曲线重叠四、低阻油藏成因及识别(本节重点)1.低阻油藏的特征(1) 骨架的粒度分布(2) 粘土性质(3) 润湿性(4) 孔隙结构(5) 毛管压力2.低阻油藏的成因机理3.低阻油藏的识别4.低阻油藏的分布及开发特征五、水淹层测井评价1. 水淹特征2. 有常规测井方法评价水淹层3. 水淹层的分类4. 水淹级别的划分5. 水淹层的识别淡水水淹层的识别污水水淹层的识别正常基线下基线偏移指示用交会图和电阻率比值定性识别水淹层第二节 油气水层测试一、试井概念及基本原理(本节重点) 不稳定试井 压力卡片 稳定试井 油层流动压力生产压差 油井系统试井曲线污水(矿化度高)水淹•自然电位基线偏移一般不明显•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增加 •视电阻率下降 •感应电导率增高•微电极电阻率曲线幅度变小(相对水淹层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油气水的综合判断与测试技术在油田地质研究工作中,从地质剖面上判断油气水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只有正确认识油气水层,才能保证不漏掉油气层,不误射水层,多快好省地勘探开发油气田。

油气水层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勘探速度和开发效果。

综合判断:根据钻井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以及地层测试资料来综合分析对地层进行的判断。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A、从地层剖面中划分出渗透层(储层)。

B、确定渗透层的产液性质并估计其生产能力。

作为地下地质研究核心问题之一,对于不同剖面类型、不同岩性及不同的储集类型的储层,其油气水层特征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进行判断时,要充分利用以上三方面的资料,来综合分析。

第一节利用录井资料判别油、气、水层录井资料是定性识别油气层最直观、最重要的第一性资料,也是测井解释的基础。

一、渗透层的录井证据钻时曲线——低钻时为渗透层的显示岩屑资料——直接的岩性识别,油气的荧光显示岩心资料——具有一定的含油级别,滴水实验证据气测资料——烃气显示证据泥浆资料——泥浆性能的异常变化、池体积、槽面变化都可以指示油气水层二、油、气、水层的判断(一)、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判断一般地:饱含油、含油:油层;油浸、油斑:差油层、油水同层;油迹、荧光:干层、水层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些例外,如:稠油:色深、含油显示较强,定级别时往往偏高;气层、轻质油:色浅、含油显示弱,定级别时往往偏低。

因此,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还要结合其它一些资料。

(二)、根据气测显示判断半自动气测:主要是根据全烃和重烃两条曲线的幅度来判断。

油层:全烃、重烃两条曲线同时升高,曲线幅度差小;气层:全烃高、重烃曲线很低,曲线幅度差大,(主要含较轻的烃类); 水层:全、重烃同时增高或全烃增高,重烃无异常,难以判断。

色谱气测:利用色谱气测解释图版或烃类气体比值图版来判断。

方法一: 定量计算地层含气量1、气体全量和色谱组分总和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钻地层的烃类富集程度,不能作为储层定量评价的依据(1)地层烃类物性影响 (2)泥浆性能影响 (3)泥浆出口管线的散失 (4)脱气器效率 (5)仪器灵敏度(6)测量气体体积与地层实际含气体积关系的不确定 (7)组分失真 2. 计算公式(1)地面含气量(地面产能指数)地层的单位体积岩石中所含的烃类气体在地面的体积(2)地层含气量(3)含气饱和度方法二: 烃类组分比值图版 1. 对数比值图版 经验法则:(1)只有C1为气层,C1很高为盐水层或水层 (2)C1/C2低或气区C1/C4高值。

无产能24FLOW ROP SUMSPI Dh π⨯⨯⨯=⨯%%100%n gn a V C V⨯=⨯12344SUM C C C iC nC =++++%100%CGSS =∙Φf ssfT P CGS B SPI B Z T P =⨯=∙∙%100%CGSS =∙Φ(3)斜率为正,C1/C2<C1/C3<C1/C4,有产能,反之,可能无产能(4)C1/C4<C1/C3,产湿气2. 烃类比值统计图版3. 三角形比值图版步骤:(1)建立三角坐标系,以C2/∑C,C3 /∑C,C4 /∑C三个参数为正三角形的三个边,每边的零点为三角形的顶点;(2)计算C2/∑C,C3 /∑C,C4 /∑C比值;(3)过比值点作上一边(顺时针)的平行线,得到一个小三角形;(4)三角形对应顶点相连得到一个交点通过小三角形的形状和交点的位置来确定油、气、水层。

评价准则:正三角形:气层倒三角形:油、气层大三角形:来自干气或低油气比油层小三角形:来自湿气或高油气比油层交点位于椭圆内:有产能。

否则无产能三角形大小划分原则:大:>外三角形边长的75%中:外三角形边长的25%—75%小:<外三角形边长的25%(三)、根据泥浆录井资料判断油层或油气层:槽面可见气泡或油花,岩屑、荧光均有明显显示。

气层:钻井液密度下降、粘度增加,槽内钻井液面上升,有气泡。

水层:无油花和气泡,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

(四)、根据综合录井仪资料判断油层:钻井液密度下降、粘度增加、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加、流量增加、体积增加。

气层:钻井液密度下降、粘度增加、温度下降、电阻率增加、流量增加、体积增加。

水层:钻井液密度下降、粘度下降、温度升高、流量增加、体积增加。

第二节利用测井资料解释油气水层用测井资料解释油气水层,针对不同的剖面类型,方法不同。

两种主要剖面类型:砂、泥岩剖面碳酸盐岩剖面一、评价油气层的地质依据油层两个重要特点:①含油性②不含可动水地质依据:(一)含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重要依据将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作为油气水层划分的主要标准。

(如某地区S0达到48%时就产油,则这时48%就作为该地区产层的产油界限。

)油气水层的含油饱和度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经常随储层束缚水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某油层为60%~70%时,产水或油水同出,而对其它另外一些油层有时SW 高达80%却依然产油而不产水,这主要与束缚水含量有关,所谓“束缚水”就是指不能在孔隙中流动的水。

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在进行油气水层判断时常出现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

Sw=Swi+Swm 总含水饱和度=束缚水+可动水当Sw=Swi 时:Swm=0含油饱和度即使很低也能产纯油1、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岩性: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特点:颗粒粒径小,比表面大,孔隙中粘土含量高,孔隙喉道窄小,微孔隙发育。

亲水、低渗透性。

SW高,但以束缚水形式存在,S0低。

因此,我们根据S0来判断时,就可能把油层定为水层或油水同层,出现对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导致错误。

2、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岩性:细砂岩以上;特点:粒径大,比表面小,粘土含量少、孔隙分布均匀、孔径大、K高、水以可动水的形式存在。

如SW 低,S0高,我们则判断为油层,但由于水是以可动水形式存在,此时仍然产水,可能为油水同层甚至水层,这样把油水同层或水层就定为了油层,导致判断油气层时出现解释偏高的现象。

所以说,油气层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含油饱和度界限,S0界限往往随着产层束缚水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岩性和泥质含量变化大的地层更是如此,因此,含油性只是判别油气层的重要依据,并非充分条件。

(二)不含可动水是评价油气层的一个重要条件“可动水”:可以在地层孔隙中流动的水,主要占据在较大的孔隙内。

在“石油地质学”中,一般将储集层的孔隙按流体的微观流动特征分为三类: 1.超毛细管孔隙:半径>250µm ,毛管力趋于零,流体可在其中自由流动。

2.毛细管孔隙:半径:250~0.1µm ,外力>毛管力时,流体流动。

3.微毛细管孔隙:半径<0.1µm ,流体在外力作用下也难以流。

“不动水”:滞留于微毛细管孔隙内或被亲水岩石颗粒表面吸附,其相对渗透率极低,不能流动的水,主要指“束缚水”。

由于油、气、水对岩石润湿性的差异以及发生在孔隙内的毛细现象,决定了油、气、水在孔隙空间独特的分布形式和流动特点:一般地,在油气层中,水主要分布在流体不易在其中流动的微小毛细管孔隙中或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而油气则主要占据在较大的孔道或孔隙内流体阻力较小的部分,这样油气流动而水不能流动。

所以,在油气层中,由于水的状态主要是束缚水,即使其含水饱和度很高,由于不能流动,产层仍然只产油气而不产。

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上面第一个问题“含油性”中所讲的:为什么油气层含油饱和度界限是可以变化的,以及含水饱和度很高时仍然只产油气而不出水的原因。

( “束缚水”的存在。

)所以,只含“不动水”,不含“可动水”是油气层普遍具有的特点。

(三)储集层产流体性质主要取决于油、气、水各相的相渗透率。

相渗透率:在多相共渗体系中,不同相的流体在地层内部的流动能力(实际上就是各相的有效渗透率)。

对于水平状地层,多相流体(油、气、水)并存时,根据多相流体渗流理论,可用多相共渗的分流量方程来确定地层产流体的性质。

o oo g gg w w w K A P Q L K A P Q L K A P Q L μμμ⎧∂=-⋅⎪∂⎪⎪∂⎪=-⋅⎨∂⎪⎪∂⎪=-⋅∂⎪⎩为了更好地描述各相流体流动的过程,我们常常采用相对渗透率来表示相渗透率的大小。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用“Kr ”表示。

对于多相共渗体系,由分流方程,我们也可以求各相流体的相对产量(产率):即各相的产量与总产液量之比。

比如,对于油水共渗体系:根据上面的分流量和相对产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储层的产液性质主要取决于各相的相渗透率,即油、气、水各自在储层内部的流动能力。

如,对于油、水共渗体系:Krw + Kro = 1A :Krw (Kw )→ 0,Kro → 1:水不能流动而油的流动能力达到最大。

由分流量公式和相对产量公式得:Qw → 0,Fw (产水率)→ 0,Fo (产油率)→ 1:油层。

B :Kro (Ko )→ 0,Krw → 1:油不能流动而水的流动能力达到最大。

由分流量公式和相对产量公式得:Qo → 0,Fo (产水率)→ 0,Fw (产油率)→ 1:水层。

C :若0<Krw (Kw )<1, 0<Kro (Ko )<1: 油、水在储层内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由分流量公式和相对产量公式得:Qw >0,Qo >0,0< Fw <1, 0< Fo <1: 油水同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储层是产油、产水还是油水同出,最终取决于油、水各相在储层内部的相对流动能力,即各相的相渗透率。

所以说,确定产层的相对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层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总的来说,含油性和不含可动水是油气层的两个重要特点,其中含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依据,分析产层的可动水则能把握油气层的变化和界限,而对于油气层的最终评价还是取决于对地层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分析。

二、砂泥岩剖面中的油气水层的判断砂泥岩剖面:是指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碎屑岩类和砂质泥岩、泥岩、o ro wrw K K K K K K⎧=⎪⎪⎨⎪=-⎪⎩111w w ro w w o rw o o wQ F K Q Q K F F μμ⎧==⎪+⎪+⋅⎨⎪⎪=-⎩页岩等粘土岩类组成的地层剖面。

一般,碎屑岩可作为储层,而粘土岩可作为隔层和生油层。

(一)划分渗透层砂泥岩剖面中的渗透层一般是指砂质岩类。

在划分时,一般利用自然电位曲线(SP)确定渗透层的位置,以微电极曲线(ML)划分渗透层界面,并参考其它曲线和录井资料,如:视电阻率曲线、井径曲线,油气显示、泥浆性能、钻时曲线等。

测井系列测井系列的正确选择能够充分反映各带的特征,正确地划分油、气、水层。

(1)横向系列:微电极、0.5米底部梯度、2.5米底部梯度、4m底部梯度、井径(2)标准系列:微电极、自然电位、井径(3)组合系列:微电极、0.5米底部梯度、4m底部梯度感应、自然电位、声波时差1、自然电位曲线:渗透层相对于泥岩基线而言具有较大的幅度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