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
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
(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复提纲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看、听、摸、问、测量和闻等。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茎的质地和寿命长短等。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子,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这是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有: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和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可以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观察蜗牛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和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和肛门。
6、蜗牛和蚯蚓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根本方法。
2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全面的观察一棵大树或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笔记录,还可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4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写清: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3.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2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3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局部染上颜色。
6科学家的工作顺序。
〔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大对与小草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局部。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与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木质茎:木质部兴旺,支持力强的茎。
像松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5草质茎:木质部不兴旺,支持力弱的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6一年生: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7多年生:能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8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9大树与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1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2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3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4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5寿命不同,大树多年生寿命长、小草寿命短。
10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是:1都生长在〔土壤〕中,2都有〔绿色〕的叶,3都会〔开花结果〕,4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与〔营养〕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1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兴旺至不兴旺,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
2木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兴旺,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色彩。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动物),草是(草本动物)。
3.在校园、郊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纲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以下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大致内容:
1. 科学与日常生活:认识科学、科学的特点、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 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
3. 物体的重量:认识物体的重量,了解称量物体的方法。
4. 斜面:认识斜面的特点,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5. 物体的浮力:认识物体的浮力,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
6. 太阳的活动: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来源,认识太阳的活动现象。
7. 种子的发芽: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发芽的必要条件。
8. 种子的传播: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9. 蒲公英的传播:了解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和结构特点。
10. 石头的形成: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11. 铁的特点:认识铁的特点和用途。
12. 金属的特点:认识金属的特点和分类。
13. 改变物体的形状: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探究物体形状的变化。
14. 物体的软硬:认识物体的软硬程度,了解硬币的材质。
15. 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16. 空气的压力: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运用。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可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学习和整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1. 科学与生活- 科学是什么?-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2. 科学实验- 什么是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自变量是什么?3. 物质的性质- 什么是物质?-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什么?- 物质的性质有哪些?- 物质的变化有哪些?4. 物体的运动- 什么是物体的运动?- 物体运动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物体运动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力?5. 天气与季节- 什么是天气?- 天气的变化有哪些?- 什么是季节?- 季节的变化有哪些?6. 声音的传播- 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的特点有哪些?7. 光的传播- 什么是光?- 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8. 磁铁与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什么是磁性?- 磁性的实验有哪些?9. 植物的特点- 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0. 动物的特点- 动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动物的特点有哪些?- 动物的分类有哪些?- 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11. 人的生长发育- 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哪些阶段?- 人类的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生殖器官?12. 家庭与社会- 家庭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公共设施?13. 生产与消费- 什么是生产?- 什么是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合理消费?14. 环境保护- 什么是环境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如何保护环境?-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5. 安全教育- 什么是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如何预防事故发生?- 什么是急救知识?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的科学知识点全集,共包括15个主题。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单元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 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
2. 物质的性质:- 溶解性: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 导电性:物质能否导电。
- 导热性:物质能否导热。
-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化和沸腾温度。
3.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本质不变。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和变化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组织。
- 动物具有头、躯干、四肢等部分。
2. 生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
- 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进行生长。
3. 生物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动物经历幼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阶段。
单元三:电的探索1. 电的产生:- 电可以通过摩擦、化学反应和磁场等方式产生。
2. 电的性质:- 电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 电能够传导电流。
3. 电的应用:- 电能够点亮灯泡、使电风扇旋转等。
- 电能够用于通信、发电等方面。
单元四: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方式:-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方向运动。
- 循环运动:物体按照一定轨道循环运动。
2. 运动的规律:- 物体运动需要推力或拉力。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物体的质量越大,需要的力越大。
3. 运动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或减慢。
- 物体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单元五:光的探索1. 光的产生:- 光可以通过光源产生,如太阳、灯泡等。
- 光可以通过反射、折射等方式产生。
2. 光的传播:-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光的应用:- 光能够使物体可见。
- 光能够用于照明、摄影等方面。
单元六:天气的变化1.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③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 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 水就会结冰, 体积增大。
同样, 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 冰就会融化成水, 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 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 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 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 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 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 我们利用水, 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 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 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12.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二单元《空气》1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流动。
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 能被压缩和扩张。
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 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眼睛(看)、耳朵(听)、手(摸)、鼻子(闻)和(测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与小草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6.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6.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9. 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0.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③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单元一:树和树的变化- 树的特征:高大,树干粗壮,长有分支和叶子- 树的用途:提供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用来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等- 树的种类:常绿树和落叶树- 树的变化:四季变化,春季发芽,夏季茂盛,秋季叶子变黄掉落,冬季进入休眠状态单元二:生活和生命- 生活的规律:生活有规律的变化,吃饭、睡觉、上学、玩耍等- 生物的特点:有生命,能呼吸、生长、繁殖,感受外界环境- 动物的特点:有机体,多种类,有感觉和运动,各有特点和性- 植物的特点:没有感觉,不能运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据环境变化生长和繁殖单元三:水和空气- 水的特点:液态,适合生物生存和生长,能溶解物质,能流动,能沉浮- 水的用途:生物饮用,洗涤清洁,种植农作物,发电等-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能呼吸,保持温度平衡- 空气的运动:风是空气的运动,可以传播种子、带来气味,吹走垃圾等单元四:地球和太阳- 地球的特点:蓝色的水球,有陆地和海洋,有大气层保护-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太阳的特点:是一颗恒星,为地球提供光线和热量,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太阳被地球遮挡,月食是月亮被地球遮挡单元五:天气和季节- 天气的变化: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四季的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都发生变化- 气温的测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摄氏度和华氏度- 雨量的测量: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厘米或英寸单元六:物体的特性- 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用砝码秤或电子秤测量- 物体的形状:物体外形的特点,可以是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物体的颜色:物体外表的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绿色等- 物体的材质:物体的组成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木材等单元七:制作玩具- 制作玩具的材料:纸、木、塑料等- 制作玩具的过程:设计、选材、加工、装饰等- 制作玩具的原则:安全、耐用、美观等- 制作玩具的作用:娱乐、教育、发展动手能力等以上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重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 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要求会默写气泡图。
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 ;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③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7、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最少不少于1/3;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1.3水结冰了1、凝固: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凝固(液态→固态)。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0摄氏度。
3、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5、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4冰融化了1、融化: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固态→液态);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慢慢升到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3、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像糖、盐这样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2、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和红糖等,不能溶解沙子、食用油等。
3、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杯水中可以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解的多有的则少。
5、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杯一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为了保证公平,食盐和小苏打一样多,水一样多,要等第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份。
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天平。
1.6加快溶解1、搅拌、加热、压碎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物体的颗粒变小可以加快溶解,比如生活中的味精,咖啡,洗衣粉等都是很小的颗粒。
2、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如在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溶解时,两个杯子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其余条件完全相同。
1.7混合与分离1、沙子混进食盐里,如何将它们分离?①溶解:用水分离沙子和食盐,食盐溶解于水中;②过滤:用滤布或滤纸通过过滤,将沙子分离出来;③蒸发:将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水分蒸发后收集的白色颗粒就是食盐。
2、怎样分离木屑和铁屑?①磁铁:利用磁铁将铁屑吸引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
②水: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木屑;沉在水底的就是铁屑。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很多物体都在变化,但很多变化之后,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水结冰,水还是水。
①橡皮泥:形态发生改变,本质还是橡皮泥;②折纸:形状发生改变,纸还是纸。
2、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①空气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夏季轮胎、皮球不能充气太满。
②柏油路面,夏天高温下会变软。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第二单元空气2.1感受空气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2、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空气的作用:人类呼吸、植物生长、玩具充气等。
3、空气和一般物质相比具有这些特征:容易泄漏、很轻、可以使袋子鼓起来,让袋子鼓起来以后摸起来软软的,会流动、抓不住……4、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5、生活中和空气有关的物品有:气球、皮球、轮胎等。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理由: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2.3压缩空气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3、发现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强;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回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4、空气为什么容易被压缩呢?原来,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小了。
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大了。
5、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6、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
7、吹气球时是什么让气球变大?空气。
压一压气球,气球的形状会改变,这是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
8、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9、注射器里的空气和水的变化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不会变化。
10、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打篮球。
洗手液瓶子。
2.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简易小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3、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豆子,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4、给皮球继续充气,小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5、给充气的皮球打入10筒空气,小天平另一端继续增加豆子,小天平恢复平衡的时候,打入的10简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豆子的质量。
6、把皮球里的空气放掉部分,小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把气放走了,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小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7、把相同体积的水、空气、石头按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石头>水>空气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用回形针或者绿豆等越轻越小的物品来调节称空气,结果越准确。
2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天平、电子称等工具测量出回形针、绿豆等轻小物品的质量。
2.6我们来做“热气球”1、加热前后,袋子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袋子体积由扁变膨胀,表面温度升高,手拿袋子力度增大,袋子表面变紧,袋子会飞起来,然后后会掉下来。
2、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怎么解释?后来又慢慢落下来,为什么?袋子里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袋子里空气体积缩小变重又下降。
3、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制作的。
2.7风的成因1、模拟实验怎么做的?2、观察到的现象: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雾流动方向是向上的。
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雾从纸盒左边圆洞横向流入纸盒中,再从纸盒上面圆洞向上垂直流出,纸盒上面圆洞处的纸条会飘动。
以上现象说明什么?点燃蜡烛会使空气受热,空气就会流动。
4、模拟实验中的风如何形成: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盒子,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5、大自然中的蜡烛是什么?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中的蜡烛是太阳。
太阳的热量使空气冷热发生变化,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6、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空气是种物质,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4、空气作用: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能形成风,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5、空气的特点:空气是一种物质。
地球生命离不开它。
它无色、无味、可感如,没有形状,能占据空间。
可压缩,可扩张。
有质量,但很轻。
热空气,会上科。
会流动,形成风。
第三单元天气3.1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