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牢牢掌握七大题型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
假如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假如不通顺,就是错误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文言文有效解题技巧一、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
此时,要快速扫瞄一下试题要求,特殊是最终的内容概括推断题,认真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由于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最终一题,就会立刻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二、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相互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由于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解释,这些解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关心。
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缘由是(什么)。
”“这实际上考查同学以事解文的力量。
”四、以理解文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擅长了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给”一句中“给”,究竟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好像都可以。
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
由于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意于一般的供给,而要“使之丰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
由于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文言文阅读解题规律技巧一、基础学问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解题方法(实用高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各题型实用高分解题方法、技巧一、推断文言虚词、实词含义六法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充分利用句中加横线的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
(1)籍.吏民,封府库。
(2)则思慎始而敬.终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的语境,有三个层面的理解:(1)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
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又是否正确。
“妒”是“嫉妒(或妒贤嫉能)”,“残”是“凶残(残暴)”,“佞”是“献媚(讨好)”,那么可推知“谲”,应该是形容词“诡诈(奸诈)”的意思。
(2)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意限定。
如2015年山东卷第9题C选项“军皆定次,将乃就合”,极据“将乃就舍”能推断“次”应解释为“驻扎”,而不是“次序”。
(3)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
“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根据这样的语境,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释为“诡诈”。
3.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做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深: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C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味”的后面搭配的是“求贤之意”,前用“深”来修饰,如把“昧”释为“冒犯”,根本讲不通,应理解为动词”违背”。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大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考生要注重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再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文言文阅读得高分就不在话下了。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一常见固定套路解题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之四个方法1.文言文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答题技巧关键信息项:1、文言文答题的基本原则2、常见文言文题型及应对方法3、文言文词汇积累要点4、文言文语法知识掌握重点5、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技巧6、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7、文言文写作的规范与要求11 文言文答题的基本原则111 理解文意是基础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意思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表面,而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情感。
112 遵循原文是关键答题时,答案应尽量依据原文的表述,不可随意发挥或主观臆断。
尊重原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113 知识迁移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积累,将其灵活运用到新的文本中,但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12 常见文言文题型及应对方法121 实词解释题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含义,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同时,要善于运用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进行排除和判断。
122 虚词用法题熟悉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之”“而”“以”“于”等。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来确定虚词的作用。
123 文意理解题认真阅读选项,逐一与原文对照,注意细节差异和逻辑错误。
对于模棱两可的选项,要反复斟酌,从原文中寻找确凿的证据。
124 句子翻译题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翻译关键词语,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流畅。
注意保留原文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
13 文言文词汇积累要点131 常用实词积累如表示官职升迁、贬谪的词汇,人物称谓、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词汇。
通过阅读经典篇目和专项练习进行积累。
132 古今异义词辨析关注古今词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语,理解其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含义,避免以今释古。
133 通假字归纳总结常见的通假字,了解其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关系,提高识别能力。
134 一词多义整理对一个词的多种含义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确切含义。
14 文言文语法知识掌握重点141 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能够准确判断并解释。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
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
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
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答题技巧答题是考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考生展现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对于文言文答题,虽然很多人觉得难以入手,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就可以事半功倍,轻松搞定文言文答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答题技巧,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得高分。
一、审题阅读做文言文题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审题,这是保证你不会在错的方向上浪费时间的关键步骤。
在阅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点方向,找出关键词,掌握题目意图。
只有正确把握题目所提的要求和重点,才能准确作答。
二、提取关键信息答题时应注重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重要内容,并结合问题要求确定答题内容。
同时,也要注重提取与题目相关的文句,将其排除无关选项,更加迅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三、了解常见结构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
而对于不同文体的文言文,作答时也需要根据其特点和结构不同来区别对待。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需要掌握常见结构和表现手法,如句型、修辞手法等,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
四、掌握词语意义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运用十分丰富,且有很多与现代意义不同的含义。
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文言文作品的意思,需要掌握常见的词语意义,比如“勿”、“予”、“尔”、“吾”、“尔辈”等,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常用,需要了解其含义和应用。
五、注重翻译实践翻译是文言文答题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检验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要想做好翻译题,除了熟悉文言文表达方式和结构外,还需要多进行翻译实践,积累经验,提高翻译能力。
建议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原文,逐字解读,注重语言表达和意思理解,练习自己的译文能力。
六、多做模拟题在备考阶段,最好多做一些模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模拟考试环境,磨练答题技巧。
可以从历年真题和专业教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文言文题型进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成绩。
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

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现代汉语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过由于汉字的读音、用法等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面对文言文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文言文答题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
一、阅读理解技巧1. 理解背景文言文作品通常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也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先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本。
2.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写作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少文言文句子长度很长,语法结构复杂。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结构,逐步分析其含义,尤其要注意标点的使用。
3. 分清重心文言文经常采用倒装结构、排比句和比喻等手法,因此要注意分清主语、谓语、宾语等核心部分,辅助理解各个部分在句中的作用。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词序,掌握正确的读法。
4. 注重上下文联系文言文的语言环境和现代汉语极为不同,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上下文联系,把一个句子或段落的意义与前后文联系起来,理解整个作品的含义。
二、写作技巧1. 熟悉常用表达方式文言文有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其中不乏一些经常出现的词语和成语。
在写作方面,要熟悉这些常用表达方式,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用法,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文言文的写作中。
2. 注意掌握文体特点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句型、修辞手法、文体特点等。
在写作时要注意掌握这些文体特点,尽量避免使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保持文言文的独特风格。
3. 添加修辞手法文言文对修辞的运用非常注重,其中比喻、排比、夸张等方法使用较多。
在写作时,可以适当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词句搭配要准确文言文的词汇和现代汉语存在许多的不同,有些表达方式和搭配方式也不一样。
在写作时,要注意文言文中词汇的使用和搭配,避免出现错误的搭配,破坏文言文的文体美感。
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技巧_文言文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技巧_文言文答题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答题技巧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文言翻译题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四个步骤1.审。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1)切。
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2)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3)誊。
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
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翻译关注六个采分点:1)句子大意。
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2)关键实词。
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3)重要虚词。
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
4)词类活用。
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5)固定结构。
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
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阅读理解题解析

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阅读理解题解析文言文阅读是学习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在文言文学习中,阅读理解题是需要重点掌握的一种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出发,解析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基础性理解题基础性理解题是最常见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之一,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言文材料,回答与材料内容相关的问题。
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仔细理解,把握关键词和语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上下文:文言文常常使用修辞手法,上下文语句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把握整体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准确回答问题。
2. 注意句意概括:文言文常常使用古代独特的表达方式,句子结构复杂,语义深奥。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尝试将句子的意思转换成现代汉语,从而更好地理解句意,直接回答问题。
3. 特别关注名词解释: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特有的名词,如官职、礼制、古代典籍等。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必须对这些名词的含义进行准确的理解,避免产生歧义。
二、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高级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文言文材料中的线索进行推断或判断。
这类题型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背景知识。
解答此类题型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题干: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问题的要求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
2. 理解材料:通读材料,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线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推理判断:根据材料中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推理判断时,需要运用背景知识和常识,尽量避免主观偏见。
4. 核对答案: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应反复核对答案,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三、组织结构题组织结构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理解全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点:1. 首尾呼应:文言文常常使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或段落可能存在相似之处。
初一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一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4讲: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文。
(2)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把握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点的奠基,精讲试题的引领及演练方阵的强化训练,从课内逐步走向课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并把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反复诵读。
每读一篇文言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的内容。
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2.掌握语言规律。
其一是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对文言字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其二是认准通假字。
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
其三是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
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3.常做翻译练习。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综合训练,它既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紧扣课文,弄清字词本义,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
按照以上步骤,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
文言文答题技巧在日常的教学中,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要给成功找方法,不给失败找理由。
不抛弃,不言弃,沉着冷静。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古代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常见题型进行解析,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
一、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1. 理解基本句型结构:古代文言文使用的是非常规的语序和词汇,因此理解句子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为主谓宾,但需要注意的是谓语往往位于句子末尾,而修饰成分则放在谓语之前。
2. 辨析词义: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古老或特殊的词汇,对于初学者来说辨析词义可能会有些困难。
在阅读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或者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3. 注意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学生应该熟悉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会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4. 关注文化背景:古代文言文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于正确理解和阅读文言文十分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解读文言文。
二、常见题型解析1. 完成句子: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语境和词汇,在文言文中填写合适的词语或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的理解,合理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填空。
2. 选择填空:这种题型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词语或成分,使句子通顺、完整。
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要仔细阅读选项和题目,理解句子的意思,并结合文言文的特点进行选择。
3. 翻译句子: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将给定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理解其句意,然后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阅读理解: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应将注意力放在文中的关键信息上,运用自己的阅读技巧和语言推测能力来回答问题。
通过以上的技巧和题型解析,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古代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答题攻略

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答题攻略攻略1.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攻略2.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攻略3.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攻略4.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高中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一、文言虚词下苦功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每一种用法后面都附有例句。
文言虚词是古汉语中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的意义和用法一般都比较固定。
我们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对每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务必做到了如指掌。
在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再重温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文言实词不放松文言虚词是有限的,而文言实词是无限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__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文言文答题技巧

( 1 ) 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 )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 3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 :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120 常见文言实词④词的借代义。
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牢牢掌握七大题型
题型一断句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
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题型四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形式: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题型五合理想象式描写
方法指导: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练,生动形象。
题型六人物分析
方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题型七比较探究
方法指导: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
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