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径流系数
入渗系数和径流系数
![入渗系数和径流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dad8fff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d.png)
入渗系数和径流系数入渗系数和径流系数分别是水文学中常用的两个指标,它们分别用于描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降雨径流的生成过程。
在实际水文学应用中,这两个指标的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天然水文过程的解释和水文模型的建立。
下面本文将对入渗系数和径流系数进行详细地解释和介绍。
一、入渗系数1.定义土壤渗透能力是指土壤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内的水量,即土壤的水分传导能力。
入渗系数(Infiltration Capacity)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降雨量能够渗透到土壤中的量,是土壤渗透能力的一种反映。
2.测定方法入渗系数的测定方法有最常用的现场试验法、试验盘法、室内试验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现场试验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土壤表面放置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圆筒,所加水的流量被实时地记录下来,进而得到入渗系数的值。
3.影响因素(1)土壤结构: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大小和分布状态是影响土壤渗透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颗粒越细腻,颗粒间距越小,则土壤的渗透能力越差,反之亦然。
(2)土壤水分:当土壤的水分饱和时,土壤的渗透能力显著降低;而当土壤处于干旱状态时,土壤的渗透能力会增强。
(3)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增加时,土壤图蓝口改仁鲁的渗透能力会逐渐减弱,并且甚至渗透不良,从而导致冲刷和滞留。
4.应用入渗系数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1)降雨径流分析;(2)城市排水系统设计;(3)土地利用变化分析;(4)水文模型的建立等。
二、径流系数降雨水在下垫面流走的一部分称为径流,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指在特定的降雨情况下,单位面积的降雨量中产生径流的比例。
通常用C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 = Q / P其中,Q为产生的径流,P为降雨量。
径流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暴雨采样法、旅行时间法、雨强变化法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对象和测量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径流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地形:地形的起伏和坡度是决定降雨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db46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9.png)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径流系数是指降雨过程中雨水在地表径流中所占比例的系数。
径流系数的计算是水资源管理和水文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径流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一、径流系数的定义径流系数是指降雨事件中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总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C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揭示降雨过程中雨水的产流特征,对于预测洪水、估计径流量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径流系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经验公式法、统计法和水文模型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计算步骤。
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基于历史观测资料得出的经验关系,适用于缺少水文资料和水文测站的区域。
根据实测降雨与实测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经验公式,再将该公式用于其他降雨事件的径流系数计算。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Hawkins公式和SCS公式等。
2.统计法统计法是基于大量的历史降雨和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般规律。
根据降雨频率分析的结果,结合径流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计算出不同频率下的径流系数。
统计方法适用于对径流过程的概率特征进行研究和水文预测。
3.水文模型法水文模型法是利用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计算出相应的径流系数。
常见的水文模型有单水平模型、单线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等。
通过对流域的物理特征、土壤信息以及降雨等输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建立合适的水文模型,从而计算出径流系数。
三、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地表类型:不同地表类型的径流系数具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林地和草地的径流系数一般较小,而城市地区的径流系数较大。
2.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径流系数的变化。
例如,农田被城市化后,径流系数通常会增加。
3.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持有能力和透水性不同,对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影响较大。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8a5bf965bed5b9f3f90f1ca3.png)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或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径流量在上有时指,有时指。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b5bbbdff00bed5b8f31d10.png)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屋面0.90~1.00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块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路面0.30公园绿地0.15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地面种类Ψ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0.55~0.65路面级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铺砌土路面0.25~0.35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区域情况Ψ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oc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oc](https://img.taocdn.com/s3/m/f1d85ba48bd63186bcebbc7a.png)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摘要:径流系数是描述降雨和径流关系的重要参数,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计算中应用广泛,在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径流总量、径流峰流量、流量过程线以及非点源污染物总量、各设施规模的计算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径流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 ,其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应用目的和取值不尽相同。
而且要获得流域的径流系数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特殊流域基本上很难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尤其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中实测数据资料往往相当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文数据的需求。
本文综合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列举了多个例子,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径流系数的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提出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
关键词:流域径流量降雨量径流系数一引言流域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 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 R 为径流深度, P 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 0~ 1 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瞬时雨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瞬时雨量径流系数是指某一特定的流域或汇水面上,降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径流厚度和降雨厚度之间的瞬时变化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这个意义上的径流系数就是瞬时雨量径流系数。
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时,在某一汇水面上产生的径流量(厚度)和降雨量(厚度 )的比值,一般用于估计一场降雨在某一汇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生的平均径流厚度。
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反映了流域降雨厚度和径流厚度长时间的关系,是一个累积结果。
在各种径流系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b5bbbdff00bed5b8f31d10.png)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屋面0.90~1.00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块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路面0.30公园绿地0.15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地面种类Ψ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0.55~0.65路面级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铺砌土路面0.25~0.35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区域情况Ψ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径流系数_精品文档
![径流系数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3f8e2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2.png)
径流系数1. 什么是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是指降雨发生后,降水量中形成地表径流的比例。
在水文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下雨后的水分分配情况。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降水在地表径流和入渗之间的分配方式。
2. 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径流系数的计算通常基于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径流系数 = 地表径流量 / 降雨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地表径流量是指降雨后在地表流动的水分,不包括入渗到地下的水分。
降雨量则是指雨水降落到地表的总降水量。
3. 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径流系数的数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1 地表状况地表的不同状况会对径流系数产生影响。
例如,水密性较高的硬质地表往往会导致较高的径流系数,因为它不易渗透水分。
相反,土壤较松散的地表则有较高的入渗能力,导致较低的径流系数。
3.2 降雨强度降雨的强度也会对径流系数产生影响。
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地表往往无法快速吸收水分,从而导致较高的径流系数。
3.3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对地表径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植被覆盖率的地区,植被可以有效地吸收部分降雨水分,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因此具有较低的径流系数。
4. 径流系数的应用径流系数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径流系数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案例:4.1 水资源管理通过对降雨数据和径流系数的分析,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配情况,做出合适的供水计划。
径流系数的计算还可以用于水库蓄水量的估算。
4.2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了解不同地区的径流系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如果一个区域的径流系数较高,可能需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
4.3 水文模型研究径流系数是水文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对径流系数的研究,可以改进水文模型的准确性,提高洪水预报和水资源管理的效果。
5. 总结径流系数是一个描述降水后的水分分配情况的重要参数。
它可以通过地表径流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78d5fb1a37f111f1855b52.png)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地表径流计算
![地表径流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716563cb90d6c85ec3ac611.png)
(2)地表径流污染物
本产业转移园规划区内已开发的区域为华鸿铜业,面积为20公顷,未开发面积为407.57公顷。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园区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2l6mm ,径流系数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中表15的推荐值,硬化地面(道路路面、人工建筑物屋项等)的径流系数可取值0.80,其它绿化地面(草地、植被地表等)的径流系数可取0.18。
地表径流量估算公式如下:
A Q C Q m ⨯⨯=-310 (3-1)
式中:Q m ——降雨产生的路面水量,m 3/a ;
C ——集水区径流系数;
Q ——集水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 ; A ——集水区地表面积,m 2。
通过地表径流量估算公式计算,可得目前园区地表年径流量,见表3-18。
表3-18 不同类型区域地表径流量
对于地表径流中水污染物浓度参数选取,可类比《面污染源管理与控制手册》(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具体取值见表3-19。
一般来说,面源污水大部分的污染物出现在降雨前15分钟初期的雨水中,假定降雨集中在一年中的150天,每天连续6小时的降雨,6小时降雨的前15分钟为初期降雨,计算得出一年中的初期降雨总径流量为8.16万m 3/a 。
表3-19 不同类型区域地表径流中水污染物浓度参数 单位:mg/L
对于园区已建成区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可参考城市暴雨水,未开发区域可参考农业耕地雨水径流中水污染物的浓度,结合表3-19,计算本工业园区地表径流量,
见表3-20。
表3-20 工业园现状地表径流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负荷单位:t/a。
地表径流量、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
![地表径流量、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d5da744b35eefdc8d33350.png)
附录A地表径流量计算方法A.1 地表径流量的计算可采用地表径流系数法来计算地表径流量。
地表系数法计算简单,参数少,参考文献较多,实用性较强。
地表径流量由降雨量乘以地表径流系数获得,计算公式如下:QF PREα=⨯…………………………(A.1)式中:QF—地表径流量,单位为毫米(mm);PRE—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α—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α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可由径流小区观测的降水与地表径流数据计算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能力;各类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可参考表A.1。
表A.1 各生态系统类型地表径流系数α参考值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实际蒸散量AET 计算公式(Zhang et al.,2001)如下:AET =(1+w×E 0PRE 1+w×E 0PRE +PRE E 0)×PRE …………………(B.1)式中: AET —实际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w —土地利用类型的用水系数(参考值:森林2,灌丛1.5,草地0.5,农田0.5,人工表面、裸地和荒漠为0);PRE —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E 0—潜在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可按照FAO Penman-Monteith 方法,由公式(B.2~B.6)计算:E 0=0.408×∆×(R n −G )+γ×900T+273×μ×(e s −e a )∆+γ×(1+0.34×μ)…………(B.2)()217.2740980.6108exp 237.3237.3T T T ⎡⎤⎛⎫⨯⨯⎢⎥ ⎪+⎝⎭⎣⎦∆=+…………(B.3) 1-10.07(-)i i G T T +=⨯ …………(B.4)=30.66510p γ-⨯⨯…………(B.5)= 4.78ln (67.8-5.42)h h μμ⨯⨯…………(B.6) 式中:∆—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斜率,单位为千帕每摄氏度(kPa/℃);R n —表面净辐射,计算方法见GB/T20481-2017,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2); G —当月土壤热通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2);T i+1—后一个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T i-1—前一个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γ—干湿表常数,单位为千帕每摄氏度(kPa/℃);p —气压,单位为千帕(kPa );T —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μ—2m高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h—高度,单位为米(m);μ—h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hEs—饱和水汽压,单位为千帕(kPa);Ea—实际水汽压,单位为千帕(kPa)。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https://img.taocdn.com/s3/m/3cc759e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c.png)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1. 导言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源涵养功能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地表径流系数是衡量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地表径流对降雨的响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
2. 地表径流系数的定义地表径流系数(Surface Runoff Coefficient)是指降雨中通过地表径流形式流出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降雨对地表径流的贡献程度的指标,通常用C表示。
地表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降雨强度等。
不同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差异很大,因此需要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来指导水资源管理和规划。
3.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方法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
下面是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的基本步骤:3.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水文数据,包括降雨量、径流量、蒸发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台站、水文站等渠道获取。
同时,还需要收集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地理信息数据。
3.2 数据处理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降雨量、径流量等水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每个地区的平均降雨量、平均径流量等指标。
然后,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3.3 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通常采用统计方法或模型方法。
统计方法是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计算,而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
3.4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在计算出地表径流系数后,可以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和地表径流系数进行表格编制。
表格可以按照地区划分,每个地区对应一个地表径流系数。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因素进行细分,编制更加详细的地表径流系数表。
4.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应用地表径流系数表在水资源管理和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水资源管理地表径流系数表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部门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表径流情况,从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https://img.taocdn.com/s3/m/c262c2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7.png)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引言】在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备受关注。
地表径流系数作为衡量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表径流系数的概念、核算方法以及其在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中的应用,以期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地表径流系数的概念与意义】地表径流系数(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地表径流与降水量的比值。
它反映了降水过程中水分蒸发、蒸腾、入渗和径流等环节的综合表现,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能力的关键参数。
地表径流系数越小,表明水源涵养功能越强,水土流失风险越低。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方法】水源涵养功能量的核算主要依据地表径流系数和降水量。
核算公式为:水源涵养功能量(Q)=降水量(P)×地表径流系数(C)。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定量分析不同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与应用】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是开展水源涵养功能核算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降水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区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有助于了解各地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对大小,为水资源配置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根据地表径流系数表,分析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径流系数在时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较强,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结论与展望】地表径流系数在水源涵养功能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各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径流系数名词解释
![径流系数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676e0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6.png)
径流系数名词解释由于地面坡度、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通过土壤时必然会发生渗流。
土壤渗流虽然缓慢,但由于土壤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单位土壤容积中的水分数量远大于地表水流,使得地表水的下渗速率和下渗量也远大于上行水流。
此外,地表覆盖着疏松多孔的土壤,很容易被地表水所渗透,在降雨期间大部分降雨都通过这些土壤间接流向土壤深处。
因此,为了能将降雨量转换成地下水资源,必须测出地表水流在单位时间内从地表向土壤渗入的数量,称为土壤渗流系数(k),单位为米/秒(m/s)。
当k值为常数时,称为不透水层;当k值为变数时,则称为透水层。
土壤渗流系数通常以K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径流系数(k)2径流深度(k)该参数的定义是:k=1时,表示地面完全干燥,水是直接渗透到地下去的; k=2时,表示地面有30%的土壤有水渗漏; k=3时,表示地面有60%的土壤有水渗漏;k=4时,表示地面有80%的土壤有水渗漏; k=5时,表示地面有90%的土壤有水渗漏。
一个参数只能表示某一时段的状况,如某年的6~9月份径流系数(k)平均值为0.525,而非汛期(3~5月)(k)平均值仅为0.167,两者相差一倍之多。
3径流系数的观测与应用水文观测场中的径流系数,应根据各种情况加以区别。
如上游水库放水前(枯水期)或农业灌溉时(灌溉期)的径流系数,在不同情况下可反映出实际情况;又如河道洪水期的径流系数,虽比枯水期小,但却代表着真实的径流情况,反映着河流在该时期内产流的质量和数量;再如我国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7月至9月的径流系数(k)指标,大体上反映了该地区丰水季节和枯水季节的水情,是研究该地区洪、枯水情况的重要依据;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大,而引起的河流含沙量的周期性变化,还与径流系数有密切关系。
我国大多数河流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此期间河流含沙量较少,因而径流系数也较小。
如长江下游的上海站, 1959年2月1日为0.198, 11月28日为0.124,1959年12月1日为0.022, 1961年11月30日为0.006, 1962年1月25日为0.008, 1964年11月27日为0.004, 1965年11月20日为0.009, 1966年1月26日为0.013, 1967年11月22日为0.009,1969年11月21日为0.008, 1970年11月20日为0.002。
径流系数名词解释
![径流系数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08d15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d.png)
径流系数名词解释
径流系数是指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是衡量降雨逕流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降雨对地表径流形成的影响程度。
在水文学中,径流系数被广泛应用于洪水预报、水资源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领域。
降雨可以分为有效降雨和无效降雨两部分。
有效降雨指的是能够渗入土壤并产生径流的降雨量,而无效降雨则是指被蒸发、蓄水和渗透所消耗的降雨量。
径流系数即为有效降雨与总降雨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受到地表状况、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因素的影响。
地表状况可以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程度以及地形等。
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不同的地表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径流系数。
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也会对径流系数产生影响,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历时越短,径流系数会相应增加。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通过实地观测或利用数学模型进行。
实地观测需要收集水文站点的降雨量和径流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径流系数。
数学模型则是基于径流产生机理的模拟方法,通过输入降雨数据和相关参数,计算出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单位域模型、水文模型以及物理模型等。
径流系数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洪水预报中,径流系数可以用来预测降雨引起的径流量,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在水资源管理中,径流系数可以用来估算流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帮助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在水土保持中,径流系数
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润湿能力,指导防止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
总之,径流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水文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降雨对地表径流形成的影响,并且在洪水预报、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ef464d9ec3d5bbfc0a7473.png)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摘要:径流系数是描述降雨和径流关系的重要参数 ,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 规划、 设计计算中应用广泛 ,在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径流总量、 径流峰流量、 流量过程线以及非点源污染物总量、 各设施规模的计算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径流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其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应用目的和取值不尽相同。
而且要获得流域的径流系数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特殊流域基本上很难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尤其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中实测数据资料往往相当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文数据的需求。
本文综合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列举了多个例子,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径流系数的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提出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
关键词:流域 径流量 降雨量 径流系数一 引言流域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 ,式中α为径流系数,R 为径流深度,P 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瞬时雨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瞬时雨量径流系数是指某一特定的流域或汇水面上 ,降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径流厚度和降雨厚度之间的瞬时变化关系 ,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这个意义上的径流系数就是瞬时雨量径流系数。
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时 ,在某一汇水面上产生的径流量 (厚度 )和降雨量 (厚度 )的比值 ,一般用于估计一场降雨在某一汇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生的平均径流厚度。
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反映了流域降雨厚度和径流厚度长时间的关系 ,是一个累积结果。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e83708dbc1c708a1284a4458.png)
4.当表土、粘性土壤中含砂时,按其含量适当将表中地表径流系数减去0.1~0.2。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径流深度指计算时间段内的总径流量平均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单位mm。
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请不要脱离基本水文学的知识来揣测特征值的定义。
地表径流系数经验值
岩土类别
φ
重粘土、页岩
0.9
轻粘土、凝灰岩、纱页岩、玄武岩、花岗岩
0.8~0.9
表土、砂岩、石灰岩、黄土、亚粘土
0.6~0.8
亚粘土、大孔性黄土
0.6~0.7
粉砂
0.2~0.5
细砂、中砂
0~0.2
粗砂、砾石
0~0.4
坑内排土场,以土壤为主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0.4
坑内排土场,以岩石为主者
0~0.2
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2.表土值得腐殖土,表中未包括的岩土则按类似岩土性质采用。
地面汇水量计算公式
![地面汇水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407b9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9.png)
地面汇水量计算公式地面汇水量是指雨水在地面上的汇集量,是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地面汇水量的计算需要考虑降雨量、地表状况、地形、植被覆盖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公式来计算地面汇水量,以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介绍地面汇水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地面汇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简化计算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估算;另一种是精确计算公式,适用于需要精确计算的工程设计和科研研究。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地面汇水量计算公式。
一、简化计算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简化的地面汇水量计算公式来进行估算。
这种情况下,通常只考虑降雨量和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是指单位降雨量中形成地表径流的比例,是地面汇水量计算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地表径流系数包括砾石地表(0.15-0.25)、草地(0.10-0.20)、耕地(0.20-0.30)、城市建筑区(0.50-0.70)等。
简化计算公式如下:Q = P C。
其中,Q为地面汇水量(m³),P为降雨量(mm),C为地表径流系数。
例如,某地区的降雨量为100mm,地表径流系数为0.20,那么地面汇水量为1000.20=20m³。
这种简化计算公式适用于一般的工程规划和设计,可以快速估算地面汇水量,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
二、精确计算公式。
在需要精确计算地面汇水量的工程设计和科研研究中,通常采用精确计算公式。
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
常用的精确计算公式包括SCS曲线数法、土壤水分平衡法、水文模型法等。
以SCS曲线数法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Q = (P 0.2S)² / (P + 0.8S) C。
其中,Q为地面汇水量(m³),P为降雨量(mm),S为壤土保持系数(mm),C为地表径流系数。
SCS曲线数法是一种常用的精确计算地面汇水量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的情况。
地表径流量、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
![地表径流量、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d5da744b35eefdc8d33350.png)
附录A地表径流量计算方法A.1 地表径流量的计算可采用地表径流系数法来计算地表径流量。
地表系数法计算简单,参数少,参考文献较多,实用性较强。
地表径流量由降雨量乘以地表径流系数获得,计算公式如下:QF PREα=⨯…………………………(A.1)式中:QF—地表径流量,单位为毫米(mm);PRE—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α—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α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可由径流小区观测的降水与地表径流数据计算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能力;各类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可参考表A.1。
表A.1 各生态系统类型地表径流系数α参考值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实际蒸散量AET 计算公式(Zhang et al.,2001)如下:AET =(1+w×E 0PRE 1+w×E 0PRE +PRE E 0)×PRE …………………(B.1)式中: AET —实际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w —土地利用类型的用水系数(参考值:森林2,灌丛1.5,草地0.5,农田0.5,人工表面、裸地和荒漠为0);PRE —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E 0—潜在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可按照FAO Penman-Monteith 方法,由公式(B.2~B.6)计算:E 0=0.408×∆×(R n −G )+γ×900T+273×μ×(e s −e a )∆+γ×(1+0.34×μ)…………(B.2)()217.2740980.6108exp 237.3237.3T T T ⎡⎤⎛⎫⨯⨯⎢⎥ ⎪+⎝⎭⎣⎦∆=+…………(B.3) 1-10.07(-)i i G T T +=⨯ …………(B.4)=30.66510p γ-⨯⨯…………(B.5)= 4.78ln (67.8-5.42)h h μμ⨯⨯…………(B.6) 式中:∆—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斜率,单位为千帕每摄氏度(kPa/℃);R n —表面净辐射,计算方法见GB/T20481-2017,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2); G —当月土壤热通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2);T i+1—后一个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T i-1—前一个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γ—干湿表常数,单位为千帕每摄氏度(kPa/℃);p —气压,单位为千帕(kPa );T —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μ—2m高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h—高度,单位为米(m);μ—h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hEs—饱和水汽压,单位为千帕(kPa);Ea—实际水汽压,单位为千帕(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指暴雨下的水量在降落时可以排出地表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排出的水量占总降落水量的比例就是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是与暴雨强度、地表条件、植物覆盖和地表坡度等有关的水文学参数,用于评估暴雨作用下的地表径流量。
地表径流系数可以用来判断暴雨对地表的影响,并且可以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地表径流系数由地表结构(如土壤结构、植物覆盖、地表坡度等)、暴雨强度(如暴雨的时间、暴雨的量等)、降雨下的地表情况(如降雨量、渗透量等)等因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地表径流系数是一个复杂的水文参数,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地表径流系数的值通常介于0.0~1.0之间,而有时也可能超过1.0。
当暴雨量很大时,地表径流系数可能会超过1.0,这是因为地表上的水分子受暴雨冲击而被溢出,使得总排出量大于总降落量。
地表径流系数的值越低,地表上的水分子排出的量就越低,地表的湿度也就越高,这就意味着暴雨强度越大,地表的湿度越高,地表径流系数也就越小。
地表径流系数的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表条件、植物覆盖和地表坡度等,因此该参数的测定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要确定地表的结构,包括土壤类型、植物覆盖率、地表坡度等,然后确定暴雨的强度,最后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出地表径流系数。
此外,地表径流系数还可以通过模拟方法来测定。
模拟方法是利用水文学模型,通过结合不同的暴雨条件和地表条件,模拟出不同地表径流系数的参数,从而来推测地表径流系数。
总之,地表径流系数是一个复杂的水文参数,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它可以用来判断暴雨对地表的影响,也可以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