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最新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育函数关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科学的内容、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下面是在教学中的尝试与探讨。
一、以“身边化学”为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决定了它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知识的密切关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针对教材,适时介绍身边化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
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其固定的模式,兴趣的激发往往也有一定的标准,传统的教学虽然注重了教育的共性――求知,却忽视了思想意识的创新。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努力寻找兴奋点,创造性讲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见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人格。
二、以化学史料为探索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化学发展的历史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也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智慧的历史,同时更是许许多多化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
索的光荣史。因此,结合化学史,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教学,既可吸取科学思想,使学生不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知识来源和它的演变过程。
史料的切入,不仅仅只是教学的“佐料”,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史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再如:冲破封锁,勇于探索的制碱权威侯德榜;安全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动摇“生命力论”的先驱维勒;电化学领域的开拓者戴维;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者门捷列夫以及放射化学的奠基人居里夫人等等,都是我们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素材。这样不仅使学生向科学家们学到了崇尚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知识的顽强精神,不仅成为旧知识的收获者,而且是开发、发展新知识的探索者。
三、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发展就是不断的实验探索的创新。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诸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注重了实验的创新,实施了“实验、启发、引探”的“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一)创新演示实验
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保守,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的目的。
(二)设计开放实验
开放性思维来源于疑惑。疑惑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开放性实验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强化求知欲望,使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培养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学生探索实验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技能,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亲自操作,不但可以训练操作技能,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发展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创造能力。
通过讨论、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的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求异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四、以学生的“闪光点”为激励主线,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借助思维闪光点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以保护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创新。
(一)要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
要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就必须让学生“说”。“说”的过程就是思维外露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思维外露,我们才能捕捉
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这就要我们革除教师的“一言堂”,实现师生互动的“群言堂”。
(二)要搞“多元化”,不搞“一元化”
要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就必须能识别闪光点,要识别就必须要有识别的标准。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唯教师是从、唯书本是尊,答题要严格按书本上或老师的叙述方法或解题步骤进行,否则就要扣分。教师的教学也不能越雷池半步,不仅自己不敢创新,而且把学生也牢牢禁锢在那种一元化的“标准答案”圈子里。可想而知,用这种观点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只怕是教育专家也办不到。即使是看到了闪光点,恐怕也会被老师看成是“鬼火”而掐灭掉。
(三)要多给肯定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和批评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很强:你送他(她)一点热,他(她)可以光芒四射;你泼他(她)一瓢水,他(她)也许会变成一块冰。教师的每一句表扬或批评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相关的发展。在学生诸方面素质中,创新素质尤其会受到伤害,因为创新行为是人们不易看清的非常规行为,最易“招惹”非议。明确了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创新行为。面对学生的“怪招”,不管是否看清了它的良莠,最先说出的一句话都应该是“你的想法(做法)很独特,能说(做)给大家听听(看看)吗?”一旦发现了其中的闪光之处,就应该迅速作出肯定的反应,并引导学生整理思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给同
窗,既启发其他学生,又让创新者体验“创新”的快乐。
五、以创造硬件为辅助线,完善创新教育手段
(一)开设创造学课程
使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懂得创造学原理,掌握各种创造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养成热爱创新的观念,激发创新潜能。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虽然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思维的余地,但还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参与式”教学倡导教师组织教学并引导学习方向,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单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再创造,因此要求配备先进的教学手段,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探索。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评价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有效实施教师的再教育工程,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分数的高低,而应注重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即发展性教学评价,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思索和探究。
总之,以上是我们在化学创新教育中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创新”绝不是一种时髦的标签,如何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教育急待摸索的方向。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培养一批在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