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文献综述(2012届本科)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

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田水旱轮作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轮作稻田湿旱和湿润两种耕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养分和水肥一体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稻田水旱轮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不同于传统的连作模式,稻田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土壤压实度和土壤侵蚀,有利于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水旱轮作可以有效调整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平衡,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研究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不仅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力,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1.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稻田水旱轮作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

研究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效应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2. 探索农业生产的新模式。

稻田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效应,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稻田水旱轮作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农业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社会各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2. 正文2.1 稻田水旱轮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稻田水旱轮作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稻田种植水稻和旱作农作物的轮作过程中,不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稻田水旱轮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稻栽培可以改善水质:水稻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田中的水位,减少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改善水质。

2. 旱作农作物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在稻田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和旱作农作物交替种植,可以增加生境的多样性,提供更多生态位,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有机旱作农业概念

有机旱作农业概念

有机旱作农业概念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农业模式。

它将有机农业和旱作农业相结合,致力于在没有灌溉设施的情况下种植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

有机旱作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保护环境,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有机旱作农业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机旱作农业强调生态农业的原则,包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注重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促进农作物和土壤的生态平衡,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有机旱作农业注重土壤保护和改良,通过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贫化的问题。

有机农业的栽培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有机旱作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最后,有机旱作农业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综合效益。

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浪费,有利于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山西省是中国北方的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有机旱作农业需要借助雨水灌溉,但山西省的降水量不稳定,会导致部分地区的作物缺水,影响产量和质量。

2.土壤退化:长期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已经导致山西省部分地区的土壤退化严重。

有机旱作农业要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但是由于退化的土壤质量不佳,会影响有机农产品的生长和品质。

3.市场认可度低: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导致销售渠道有限,农民的收益不高。

有机农产品的产量也受到限制,使得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冲击。

4.缺乏科技支持:有机旱作农业需要依托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和品质,但山西省部分地区缺乏科技支持,不能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潜力。

二、对策建议1.加强水资源管理: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的水资源支持,建设更多的雨水集水设施和水利工程,确保作物的灌溉需求,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2.推进土壤保护:山西省应该开展土壤修复工程,采取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通过生态植被的修复和土地复垦,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为有机旱作农业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提高市场认可度:山西省可以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政府可以建立有机农产品的专门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和农民的收入。

4.加强科技投入:山西省可以加大对有机农业的科技支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有机旱作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5.完善政策支持:山西省政府可以出台有机农业相关政策,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投入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土壤保护、提高市场认可度、加强科技投入和完善政策支持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有机旱作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山西省的农业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山西省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采纳这些建议,积极促进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产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有机旱作农业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入手,通过对有机农业和旱作农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探讨了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结合方式及其重要性。

随后分析了目前有机旱作农业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其优势与挑战。

展望了有机旱作农业研究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了其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推动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关键词】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意义、背景、发展历程、特点、重要性、结合、现状、优势、挑战、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的意义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深入了解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结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一综述旨在总结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有机旱作农业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有机农业以其无化学农药、无化肥、强调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等特点备受关注,而旱作农业则是适应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节水、抗旱等优势。

有机旱作农业作为这两种农业模式的结合,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土壤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指导,推动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结合进一步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的背景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结合,不仅可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还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有机旱作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也可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有机旱作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有机旱作农业的文献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优势与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旱作农业概述

旱作农业概述

旱作农业概述旱作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旱作农业形成和发展的中心之一,至今已有7 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旱作农业成就辉煌,所积累的经验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都把中国的古代农业科学成就作为他们学说的依据,美国著名农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曼·布劳格说:“这是世界已知的最惊人的成果之一。

”R.布洛包姆说:“中国农业给其他地区农民有效利用有机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旱作农业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把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旱作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旱作农业的概念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遍及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除寒带外)的34.9%,约4 590万km2。

全球约14 亿hm2耕地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即所谓雨养农业(rainfed farming)。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加剧,水资源紧缺,旱作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研究工作异常活跃,旱作农业已成为面向未来农业的一种积极对策。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域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5%,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在200~250 mm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0.8%,年平均降水量在250~600mm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1.7%,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是内蒙古包头以东的长城沿线和黄土高原广大地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7%,应属我国旱作农业区的范围。

旱作农业区在世界、我国面积之大显而易见,全面、正确理解旱作农业的概念对旱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旱作农业在国外称雨养农业或雨育农业。

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及其技术措施

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及其技术措施
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有机旱作农业的长效发 展,也是决定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选择种子 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土壤有机质成分、土壤的 抗旱性能等指标,通过比对的方法,遵循“优中选优”的选种原 则,选择质地好、无缺陷、无病害、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 在国内部分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极易导致农作物的大 量减产,针对这种情况,广大种植户在种植同一种农作物时,尽
量选择多个优良种子品种,这样,既可以提高地块儿的作物产 量,同时,也规避了单一种子品种带来的生产安全风险,进而实 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3 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 3.1 深耕深翻,蓄水保墒
对耕种土壤采取深耕深翻作业,加深耕种层,打破犁底层, 不仅能够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而且能够促进农作物根系 发达,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据统计数据表明,通过深耕深翻能 够增加150 m3/hm2的土壤蓄水量,土壤的蓄水能力较浅耕层提高1 倍以上,使农作物产量增产600~1 050 kg/hm2。以深耕深翻土壤15 cm与25 cm的深度值为例,深耕25 cm的土壤,小麦成穗增加了22.5 万~46.5万穗/hm2,小麦增产810 kg/hm2,增产率达到了8%以上。 由此可见,对耕种地块儿进行深耕深翻,是一种简单易行技术措 施,为有机旱作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有机质充足的适宜土壤 环境。 3.2 秸秆还田,保持墒情
秸秆还田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分别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 盖、玉米整秆还田覆盖以及玉米秸秆留茬还田覆盖。秸秆粉碎还 田覆盖是将玉米秸秆粉碎成细粉颗粒,采取机械化施撒的方式, 均匀的覆盖在农田表面,如果覆盖不均,或者施撒量过大,则可 以通过机械或者人工耙平的方法整平。玉米整秆还田覆盖是玉米 成熟收获以后,对玉米的整株秸秆不做任何处理,留在田间,当 第二年耕种时,可以结合作物的播种顺序,用播种机将整株秸杆 撞断,然后采取隔行播种的方式进行耕种。

旱稻研究报告

旱稻研究报告

旱稻研究报告旱作稻田是指直播在无田水条件下种植稻谷的一种栽培方式。

由于全球水资源短缺和灌溉系统建设困难,研究旱作稻田的可行性对提高稻米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对旱作稻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

1. 旱作稻田的特点旱作稻田是在没有田水供应的条件下种植稻谷的一种栽培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 无需大量用水:与传统的水田相比,旱作稻田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可以节约水源,缓解供水压力。

- 耐旱性强:旱作稻田经过长期的选择和育种,具备了较强的耐旱性,能够适应干旱环境下生长。

- 不需湿地:传统稻田需要在湿地环境下种植,而旱作稻田可以在干燥的地区进行种植,更加适应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

- 种植周期短:旱作稻田由于土壤疏松、通气性好,能够促进植株的根系发达,加快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2. 旱作稻田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旱作稻田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包括:- 定位选择耐旱品种:通过对各品种的耐旱性评估,筛选出适应旱作稻田的优良品种,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和耐旱能力。

- 调整种植时间和密度:研究发现,合理调整旱作稻田的种植时间和密度,可以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提高产量。

- 施用适宜的肥料:旱作稻田的土壤肥力较差,因此需要施用适宜的肥料来提供养分,促进稻谷的生长。

- 优化耕作管理措施: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如间作、杂草控制等,可以提高旱作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3. 旱作稻田的应用前景旱作稻田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扩大种植面积:旱作稻田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种植,可以扩大稻谷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供应压力。

- 节约水资源:由于旱作稻田不需要大量用水,可以节约水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适应气候变化:旱作稻田具备较强的耐旱能力,可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条件,减少农作物受灾风险。

- 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旱作稻田可以提供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贫困问题。

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

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

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作者:刘天金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3期刘天金我国旱地面积超过10 亿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

旱作区地域广阔、物种多样、光热充足,是粮经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旱作区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发展滞后,多属老、少、边、穷地区,是扶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特色,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旱作农业的新使命、新任务。

我国旱作农业历史悠久、成效显著旱作农业是指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干旱缺水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旱作农业发展经历了传统旱作、探索发展、集成创新、大规模推广等阶段,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表现为“四个明显”。

旱作技术集成推广明显加快。

以传统旱作的精耕细作、抗旱保墒为基础,探索形成针对性强、简便实用的六大技术模式:西北年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区域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西北、华北、西南年降水量400 毫米以上区域的半膜覆盖技术;西北绿洲灌区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河西走廊灌区的垄膜沟灌技术;黄土高原及南方丘陵旱区的集雨补灌技术;东北、华北春旱区的抗旱坐水种技术。

技术集成推广促进了旱作区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由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由传统抗旱向现代节水转变。

特别是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率先突破,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旱作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节水增粮”行动等重大项目,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09亿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农业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农业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农业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展望在农业学科领域,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当前研究热点的梳理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农业学科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农业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农业科技创新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等多个方面,其中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培育出抗病虫、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精准农业技术则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将继续深入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包括土壤污染治理、农药残留控制、农田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

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村产业转移等方面。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入推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

四、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涵盖了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智能装备等多个方面。

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将继续深入推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旱 作 农 业

旱 作 农 业

旱作农业一、旱作农业的概念1、旱地:旱地有两种概念,其一是将耕地分为水田和旱田。

农田经常保持一定水层的称为水田,如稻田;凡不经常保持水层的农田称为旱地,包括灌溉农田和旱作农田。

其二专指无灌溉条件,只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

2、旱区农业:泛指缺水地区的农业,包括依靠自然降水的旱作农业,也包括旱区灌溉农业。

更为广义的理解还包括旱农地区的畜牧业、林草业及其它农业经济发展。

3、雨养农业:无论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依靠天然降水所从事的农业的总称。

在一般文献中,雨养农业大多指缺水区的旱作农业。

4、旱作农业:就是在难以供水的旱地,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挖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生产潜力,实现旱作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活动。

二、旱作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1、旱作基本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旱作农区土壤肥力下降、旱情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隐患。

河北省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总体战略确定为:以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体系为依托,通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旱作农业生态体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是以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为手段,以培肥地力为中心,以增产增收增效为目的,围绕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行五措并举(生物、工程、农艺农机、高新技术)、五字统筹(山、水、林、田、路)、五区齐抓(即坝上高原、冀西北山地丘陵、燕山山地丘陵、太行山山地丘陵、低平原五大旱作生态类型区),达到蓄住天降水,保住土中墒,用好土壤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目的。

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为:以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为手段,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山区机械化宽带梯田建设,变“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为“三保田”,改善旱地作物的立地条件。

综合治理就是在山区对25°以下的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配套蓄水(水窑等)、排洪工程。

通过围埂打堰,种植生物埂,建成大批“围山转”生态农区;对25°以上坡耕地要坚决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有机旱作进展情况汇报

有机旱作进展情况汇报

有机旱作进展情况汇报自从我们开始进行有机旱作试验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对有机旱作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和产量效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首先,我们对有机旱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些适合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有机作物进行种植,包括玉米、小麦和大豆等。

我们采用了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采用了滴灌和雨水集中利用等技术进行灌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不同作物的种植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找到了最适合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有机作物种植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次,我们对有机旱作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我们采用了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等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了轮作和间作等技术进行土壤保护和改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通过对不同管理方法的比较和实验,我们找到了最适合干旱条件下有机作物的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最后,我们对有机旱作的产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通过对不同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干旱条件下,采用适合的有机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取得比传统种植方式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旱作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在有机旱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解决干旱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有机旱作的研究和实验,努力取得更多的成果,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其研究文献综述对于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有机旱作农业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有机旱作农业的定义有机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地区进行的一种无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以综合运用自然资源、健康调理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地利用等方法,使土地能够长期有效地生产高质量农产品。

有机旱作农业注重生态观念,遵循自然规律,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机旱作农业的特点1. 环保性:有机旱作农业拒绝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避免了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2. 生态性:有机旱作农业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注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3. 可持续性:有机旱作农业注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旱作农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有机农业政策和标准,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有机旱作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技术创新:通过推进土壤改良、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旱作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业化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有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体系和供应体系。

3. 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财政补贴,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四、有机旱作农业的研究成果1. 土壤改良技术:有机旱作农业注重土壤养分平衡,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绿色防控技术:有机旱作农业倡导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农业防治技术,以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

有机旱作农业概念

有机旱作农业概念

有机旱作农业概念
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侧重于在受限水源条件下实施有机农业方法。

旱作农业指在没有灌溉设备或仅有有限灌溉水源的情况下进行耕作和种植作物的农业方式。

有机旱作农业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通过有机农业的方式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这种农业模式倡导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多样性增强、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自然资源。

在有机旱作农业中,农民利用天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来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比如利用有机农业技术,如绿肥、堆肥和植物间作等。

此外,采用抗旱作物品种和耐旱栽培技术也是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旱作农业的优点包括:节约水资源、维持土壤健康、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等。

此外,有机旱作农业也有助于农民的经济状况改善,通过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千旱他互总业科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3年创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以旱作农业为重点,并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

主要刊登抗旱(逆)遗传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调控、植物抗旱(逆)生理、旱作栽培、土壤与作物营养、旱情监测预报、旱区生态及资源利用、旱作农业机械等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论文、简报、文献综述以及最新动态快报。

本刊设有“专家论坛”栏目,约请国内外旱农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论述。

欢迎国内外农业科研工作者不吝赐稿,投稿网址:htt p://ghdqnyy
2020耳期啊获奖证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荣获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奖,特发此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荣誉证书
中国农业冃奏员会I研究会3日
《干旱地区泉业術宪》
2020年度中国农业期刊最具传播力期刊
《干旱地&宋比聊究》偏緝部
2020年度中国农业期刊优秀团队
翟惠平、曹莉、高梅、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辑部:
在2020年陕西省高校期刊评优活动中评为"高校
期刊优秀编辑部”。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
I。

干旱地区农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地区的农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缺水、干旱、土壤贫瘠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发展。

然而,在科技的推动下,干旱地区的农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关键。

干旱地区常常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高效利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灌溉技术、土壤保水能力和作物需水等方面,开发出了一系列水资源利用的创新方法。

例如,滴灌系统和精准喷灌系统能够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量。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有效减轻了干旱地区的土壤贫瘠问题。

其次,降低灾害风险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干旱地区常常面临干旱、风沙、冻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措施。

通过采用遗传改良和区域适应性栽培等方法,研究人员培育出了具有抗旱、抗风沙能力的新品种。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气象监测、灾害预警和保险机制等方面的技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再次,农业绿色化发展成为干旱地区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农业生产常常依赖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在干旱地区,土壤肥力较弱,化肥的使用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他们在干旱地区进行了试验田和示范农场,通过研究有机肥料的配方、生物防治和有机耕作技术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些绿色化的农业措施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也是干旱地区农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进其他农业业态,如畜牧业、蔬菜种植等,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不同农业业态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方案。

例如,在干旱地区推广沙漠养殖和温室蔬菜种植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类型和地域环境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干旱地区,有机农业的实施方案更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保护,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种适合干旱地区的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适合干旱地区的有机农作物是关键。

在干旱地区,一些耐旱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甜菜等比较适合种植。

这些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较少,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旱作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苜蓿等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其次,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

在干旱地区,雨水和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需要合理利用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集雨系统和地下水灌溉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以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另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也是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也是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退化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从而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最后,加强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也是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来加强土壤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综上所述,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需要选择适合干旱地区的有机农作物,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加强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效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旱作农作物综合增产技术

旱作农作物综合增产技术

旱作农作物综合增产技术第一节旱作农业的概念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缺少灌溉的条件下,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国际上也称雨养农业。

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农艺、覆盖、生物、工程和农业化学等方面的技术的综合运用,协调配合土、肥、水、光和热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雨水的措施上做文章,提高对降水的利用率。

旱作农业有三个重要的技术环节:一是蓄水,二是保墒,三是品种和农艺。

蓄水指建立土壤水库,通过梯田建设、深耕、等高耕作等措施充分接纳雨水蓄积到土壤中,供来年作物生长利用;保墒指通过保持性耕作和覆盖等技术,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品种和农艺技术主要是为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产量。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旱作农业的基本经验是:以恢复植被、加强小流域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为中心;以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加强外部物能与技术投入,积极发展经果林、养殖业、区域优势作物等为主导措施,建立系统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农林牧各子系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持续高效农业生态系统。

同时加大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

目前,各地采取了多种工程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把有效的天然降水储存在土壤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干旱缺水的困难。

同时,各地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推广了机械深耕、深松、耙耱保墒、秸秆还田;小麦覆膜穴播、沟播、种肥分层;玉米地膜覆盖、坐水播种、行走式苗期喷灌以及窑窖集水微灌等一大批旱作农业增产增收技术。

特别是利用机械化手段改造坡耕地,一方面能有效拦蓄降雨、减少径流和水土流失,为实施生物治理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项利国利民,促进干旱地区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可以说,旱作农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第二节选用耐旱优良品种选用耐旱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旱作农业增产措施。

农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农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农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农业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农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便为农学毕业论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文献综述显示,目前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稻种植、果树栽培、农业机械化、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等。

例如,研究表明利用科学的水稻种植管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土壤环境。

此外,农业机械化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二、新型农业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农业模式逐渐成为农学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献显示,新型农业模式主要包括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

有机农业主要强调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精准农业则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管理;而农业生态系统则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球农学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节水农业、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农村发展等方面。

研究表明,节水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有效利用农业资源。

此外,农村发展也是农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农村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农民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农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新型农业模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到农业生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新型农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深入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撰写农学毕业论文时,可以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提高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为农学领域的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一、有机旱作农业的概念及特点有机农业是一种以利用生态、循环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模式。

旱作农业是指在缺水地区或旱旱干燥季节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有机旱作农业将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旱地农业中,具有多种特点:一是节水环保,有机农业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节约了水资源;二是耐旱抗逆,有机农业通过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强;三是提高农产品品质,有机农业种植的农产品无化学残留,更加安全健康,味道也更加鲜美。

二、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当前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成为中国农业的一大亮点。

在旱地地区,有机农业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国内的有机旱作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旱作种植模式、水资源利用、土壤改良和永续农业生产等方面。

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项目,推动了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

三、有机旱作农业的研究重点1. 旱作农业种植模式有机旱作农业的种植模式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包括作物的选择、种植密度、轮作休耕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合理设计种植模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利用在旱地地区,水资源是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的瓶颈之一。

研究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是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3. 土壤改良土壤是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有机农业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合理耕作和植被覆盖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是有机旱作农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消费者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也需要重点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健康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有机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地区进行的有机农业生产活动,它结合了有机农业和旱地农业的优势,采用了一系列的旱作农业技术和有机农业管理方法,以适应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有机旱作农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一大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资源调查和分析
许多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对干旱地区的土壤、水资源、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等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为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干旱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水分及养分供应不足,气候条件干旱,降水不足,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对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有机施肥和土壤改良
有机施肥和土壤改良是有机旱作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有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研究表明,合理的有机施肥和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干旱地区的有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水资源利用和节约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

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成为有机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特点,提出和研究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技术和方法,如滴灌、雨水收集利用、旱作栽培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干旱地区的有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四、作物种质改良和抗旱性研究
在有机旱作农业生产中,选择和培育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是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和品种选育,对旱地作物的抗旱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适合干旱地区种植的作物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这些研究成果为干旱地区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

五、综合管理与模式研究
有机旱作农业的综合管理与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和
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机旱作农业综合管理与模式,如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系统、农
田生态系统平衡模式、农田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有机旱作农业的生产
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六、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有机旱作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
分析,研究了有机旱作农业对农民收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有机旱作农业对提高农民收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推
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旱作农业研究文献综述涉及了资源调查和分析、有机施肥和土壤改良、水资源利
用和节约、作物种质改良和抗旱性研究、综合管理与模式研究、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等多个
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有利于提高干旱
地区的农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加
入到有机旱作农业的研究工作中,为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