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 四、讲述一次发生过几次的事,概括 • ”这个星期每天我都睡得很早。“ • 例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流年》
叙事人称
• 第一人称叙事 • 第三人称叙事
• 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与作品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 距离不同。第一人称的叙事者就生活在这个艺术世界中,第三人 称的叙事者是置身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的。
叙述频率
• 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之间 的关系。
• 一、讲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也叫单一叙事。 • “昨天我睡得很早。” • 二、讲述若干次发生过若干次的事。也是一种单一叙事 • “星期一我起得很早,星期二我起得很早,星期三我起得很早” • 三、讲述几次发生过一次的事,也叫重复叙事。 • ”昨天我睡得很早,昨天我睡得很早,昨天我睡得很早。“ • 例子:鲁迅《祝福》通常用来展现人物精神上的困扰。
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
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
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 念了四句言词道:
•
•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
叙述顺序
• 倒叙:对往事的追述 “倒卷帘法” 例子 • 预叙: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或预期 例子
倒卷帘法例子:
• 《红楼梦》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 去的时侯,或是好字画,好轻巧顽意儿,替我带些来。”宝玉道:“我这么城 里城外,大廊小庙的逛,也没见个新奇精致东西,左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没处 撂liào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 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 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宝玉 笑道:“原来要这个。这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一车来。” 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 多的替我带了来。我还像上回的鞋作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叙事学是20世纪的一口重要学科,其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80年代的建立在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经典叙事学理论。
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俄罗斯的民俗学家符拉迪米尔?普洛普(Vladimir Jakovleoic Propp)对民间故事形态的研究,他从故事中人物的功能入手分析民间故事的结构,开启了结构主义叙事研究的先河。
受其影响,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运用二元对立的神话素分析神话的结构。
格雷马斯在二人基础上又发展了结构主义叙事学,提出了 "符号学矩阵"学说。
兹维坦?托多洛夫则构建了 "平衡一不平衡一新平衡"叙事模式。
杰拉尔?热奈特将研巧对象从民间文学扩展到现代文人创作,聚焦于叙事话语的研究。
罗兰?己特早期提出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的结构模式分析方法,并对一切文化现象进巧结构分析,70年代后则走向了后结构主义。
第二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的后经典叙事学,在对经典叙事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突破了单纯关注叙述文本的封闭研究,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了解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叙事形式的具体性和多样性,在研巧方法上也更加多样化。
涌现出了一系列代表人物及硏究分支,如大卫?赫尔曼的认知叙事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学、马克?柯里的后现代叙事学等。
在民俗学领域,早期普罗普对故事形态的研究主要在于文本的分析,随着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对于叙事的研究突破了民间叙事文本,而向仪式、景观等方向拓展。
董乃斌、程當就将民间叙事划分为言语叙事与行为叙事,又将行为叙事分为仪式叙事和游戏叙事。
彭兆荣更是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现象学间距理论等对仪式叙事进行了研究。
田兆元在研究神话时认为其是口头表述、书面表述、物态呈现及其民俗仪式展演的综合整体,应从语言、图像、民俗仪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继而又从民俗结构上进行了内容拓展,指出民俗也是一种叙事的形态, 并将民俗叙事分解为语言、行为、物象的H位一体的叙事构成。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界定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中外传统叙事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中外传统叙事理论叙事学的起源叙事学的发展1.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中国的叙事文学成熟于宋元以后中国的叙事理论明代后期发展形式:叙事作品的序、跋和评点●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叙事学的发展●意识形态叙事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意识形态角度研究●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理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1.叙事的涵义文学三大体式:抒情诗戏剧叙事文(诗、剧本、小说)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文学的本质的是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一)从叙事的内容看(二)从叙事方式来看四、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1. 叙述内容2. 叙述话语3.叙述动作第二节叙述内容一、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是一种人类的基本欲望(一)事件(二)情节(三)人物(四)场景二、结构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
三、行动一般行动逻辑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序列:(1)可能性。
(2)变为现实。
(3)取得结果。
一个故事中的行动常常可能是几个行动序列的复合,最典型的形式有如下几种:①、首尾接续式。
②、中间包含式。
③、左右并连式。
第三节叙述话语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时序时距频率二、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四节叙述动作一、叙述者与作者二、叙述者与声音●“独白”式叙述●“复调”式叙述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 —1975)巴赫金的“狂欢化”和“复调”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想精神。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一、本文概述1、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叙事理论,作为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和叙事意义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
从古至今,叙事理论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古典修辞学时期,叙事理论主要关注修辞技巧和说服力,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手段来影响听众或读者的观点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理论家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叙事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后来的叙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进入现代语言学阶段,叙事理论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功能和叙事结构的内在逻辑。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如普罗普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叙事结构的普适性模式,如“功能”和“行动元”等概念。
这一时期的理论对叙事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生成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随着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叙事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视野。
文学批评家如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叙事话语”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核心问题。
同时,文化研究学者如福柯通过对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分析,将叙事理论与社会文化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叙事在构建社会认同和权力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叙事空间理论强调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元素和空间结构对叙事意义生成的重要影响。
这一转向不仅拓宽了叙事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为文学、电影、地理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以及空间转向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理论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深化对叙事的理解,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这些理论也在不断地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文学批评、电影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的意义与影响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空间转向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叙事的基本结构。
拉布拉夫的叙事学理论
拉布拉夫的叙事学理论
拉布拉夫叙事理论:
拉布拉夫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划分为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回应六要素。
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模式以点题和指向开始,以进展为主体,用评议烘托气氛,以结局结束情节,最后用尾声将读者带回现实”。
点题即点出故事大意,该部分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梗概,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既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文章首段的某句话;指向叙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包括故事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只是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进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将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也可以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评议在文章的位置并不固定,可以渗透在文章的各个角落,是叙事者或故事中的人物对事件的观点、态度和心理活动;结局是故事的结束,“叙述者回答了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并非所有记叙文都有结局,也可以是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猜想”;回应部分是故事与现实的连接与融合,是读者从故事中受到的启迪或产生新的意义,其作用是前后呼应、凸显主旨、升华主题。
在记叙文中,以上六要素并不总是同时出现,也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顺序出现。
有哪些关于叙事学的经典理论或学者可以分享?
叙事学是研究叙述和叙述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
在叙事学中,有许多经典理论和学者,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叙述和叙述结构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
一、经典理论1.弗洛伊德的“叙事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叙述行为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形式,通过叙述,人们可以理解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他将这种自我表达称为“叙事自我”,并认为它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普罗斯特的“时间回溯”普罗斯特认为,叙述是一种时间回溯的过程,通过叙述,人们可以回忆过去的经历和情感。
他的著作《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回溯的叙述。
3.罗兰·巴特的“叙事结构”巴特认为,叙述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由许多不同的元素组成,如情节、角色、场景等。
他的著作《叙事学》就是对叙事结构的深入研究。
二、学者1.约瑟夫·坎贝尔坎贝尔是一位著名的比较神话学家,他的研究涉及到叙述和叙述结构的许多方面,如情节、角色、场景等。
他的著作《千面英雄》是一部经典的叙事学著作。
2.弗兰克·凯尔泰凯尔泰是一位著名的叙事学家,他的研究涉及到叙述和叙述结构的许多方面,如情节、角色、场景等。
他的著作《故事的结构》是一部经典的叙事学著作。
3.罗兰·巴特巴特是一位著名的法国文论家,他的研究涉及到叙述和叙述结构的许多方面,如情节、角色、场景等。
他的著作《叙事学》是一部经典的叙事学著作。
叙事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
在叙事学中,有许多经典理论和学者,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叙述和叙述结构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这些经典理论和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叙述和叙述结构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叙事是人类文化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塑造和传承社会价值观。
叙事学理论研究了叙事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叙事提供了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综述几个经典的叙事学理论,包括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基本动机理论、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代码理论和格拉德斯通·格尔的复杂叙事理论。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基本动机理论是叙事学中最早的理论之一,它认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受到基本动机的驱使。
普罗普将叙事结构分为31个不同的步骤,并将这些步骤归纳为7个基本动机,包括王子和公主、救援、婚姻、追求、试炼、报复和谋杀。
这些基本动机构成了故事的基础构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故事能够触动人心。
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叙事学的视野。
坎贝尔认为,所有叙事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普遍的结构,即英雄之旅。
这一结构包括英雄的离家、面临挑战、接受指导、克服困难、获得奖赏、回归家园等阶段。
英雄之旅理论强调了叙事中的成长和自我发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代码理论探讨了叙事中的符号和符码。
他认为叙事是通过符号系统来展示的,并将符号和符码分为具体和抽象两个层次。
具体符号是具有共同理解和认知的物体、人物或场景,而抽象符号是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概念。
巴尔特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叙事中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以及如何通过符号传递深层含义。
格拉德斯通·格尔的复杂叙事理论强调了叙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他认为,传统的线性和简单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格尔提出了“复杂叙事”的概念,指的是以非线性、断裂或模糊的方式呈现的叙事形式。
复杂叙事突破了传统叙事的限制,鼓励读者的主动参与和理解,同时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综上所述,经典叙事学理论研究了叙事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叙事学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经典叙事学都是 20 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这一大家族的成员。它们关注文学系统自身的特征或规律,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主、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形式主义文论相对于传统文论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在小说领域尤为明显。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诞生于 17 或 18 世纪,19 世纪发展到高峰,20 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尽管不少小说家十分注重小说创作艺术,但 20 世纪以前小说理论和批评集中关注作品的社会道德意义,倡导和采用的往往是印象式、传记式、历史式的批评方法,把小说简单地看成观察生活的镜子或窗口,忽略作品的形式结构。
二、叙事视角
1. 叙事视角的分类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西方小说理论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叙事视角问题。叙事性作品既然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事视角。
当代小说的创作深受叙事理论变化发展的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 80 年代后小说在叙事视角上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很多作品不再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而是采用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故事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形成多元叙事视角的方式。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叙述者是“我”,视角是“我父亲”,讲的是“我爷爷”的故事。
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
•
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
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
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
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
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
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
• 三、格雷马斯的“意义矩阵“
A
B
非B
非A
《阿凡达》解析
A 杰克·家园守护
鸲鹆(qú yù)
•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 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 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 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 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
叙事学理论
一、麦茨八大组合段落理论
1镜头
独立语 义段
组合段
非时序组 合段
时序组合 段
2平行组 合段
3括入性 组合段 4描述性 组合段
叙事性 组合段
5交替叙事 组合段
线性叙事组 合段
6场景 段落
7插入式 段落
8普通段落
• 组合段:若干个镜头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叙 事和意义段落。
• 非时序组合段:镜头具有时空交错的特征, 非时序包含平行组合段(不同于平行蒙太 奇,意指两个以上场景交替出现)和括入 性组合段(打破时空连续性,插入段落或 场景,如闪回或闪前)。
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
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此
毕载积先生记。
叙事学理论与写作教学大纲
叙事学理论与写作教学大纲叙事学理论与写作教学大纲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然而,很多人在写作时却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表达。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叙事学理论来指导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写作大纲。
一、叙事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现象的学科,它关注故事的结构、主题、角色和情节等要素。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叙事学的理论,来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二、故事的基本结构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扣人心弦的高潮和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个结构来组织自己的文章,使其更加连贯和有吸引力。
三、角色的塑造角色是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他们的性格、经历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故事的发展。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角色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使其更加立体和鲜活。
四、情节的设计情节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它决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设计一个紧凑有趣的情节,使其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保持阅读的兴趣。
五、语言的运用语言是写作的基本工具,它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使其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六、写作技巧的培养写作技巧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教导学生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使用比喻、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七、实践与反思写作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写作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总结叙事学理论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框架,通过学习叙事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表达,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辨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作家。
浅谈叙事学理论
浅谈叙事学理论桥板中学覃凤群叙事学理论作为文艺理论,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比较复杂艰深。
但其中一些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内容,已经被广泛运用。
传统的小说理论注重人物、社会、主题,它更加关注小说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更关注小说之所以是小说的共性特征。
我们有必要利用其中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小说解读增加一些切入点。
运用最广泛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进行小说分析实践。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西方小说理论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叙事视角问题。
叙事性作品既然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事视角。
比如,观察者视角:如同第三人称叙事,观察者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可以使故事完全客观——叙事者只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加评论,不加解释。
比如《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我”,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带来很大的方便。
孔乙己、酒客,都是“我”无聊时打发时间的“看资”,“我”十二岁,这个年龄既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讲述能力,又没有更多的社会阅历,不能就人们的行为做出更多的评判,“我”就充分发挥观察者的角色。
人们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孔乙己排九个大洋,孔乙己从不欠账,摸出四文大钱,满手是泥,掌柜惦着孔乙己欠的十九个钱,后来不再提……等等细节,都是“我”的所见所闻。
“我”在故事中基本连一个次要人物都算不上,但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
叙事时间,传统小说的叙事时间偏重于尊重时间的客观性,而现代小说叙事时间则更加强调人的主观性、个性化特征。
应该说,对时间的把握体现着作家对世界认识的深度。
作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时间的变形处理,实际是一种探索和发现世界潜在可能性的过程。
随着作家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并在外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下,中国小说的叙事时间模式也开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化,这种转化在晚清小说中就开始了,不过由于在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得到纯熟运用而最后完成。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是一种文学研究的理论,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叙事学理论把个体的叙事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个体叙事可以用来补充已有文本或广义地理解人类行为。
它主要内容包括叙事的范式,叙事的结构、叙述本质与叙事方式等等。
叙事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现代文本解析理论,如法兰克·福特(Frank Ford)2002年在《新叙事主义读本》中提出的新叙事理论。
此后,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学家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叙事学理论观点,如弗里德曼(Freedman),卡洛斯·考伯特兰(Carlos Cortes)等。
他们认为,叙事不仅仅是一种文本,它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对人类行为的形式化理解。
叙事学理论强调故事中的元素,如故事的结构、情节设计,以及故事的叙述视角。
叙事理论认为,个体的叙事可以表达文化和社会的结构,叙述视角可以映射出更大的文化结构。
此外,叙事学理论也强调叙事的动态,即未来的叙事可能会改变社会文化的结构。
叙事学理论对文学研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被用来分析一个故事中的文本,分析叙事模式,从而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来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此外,叙事学理论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社会中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间的关联。
概述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
概述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1)关于叙事学定义:①托多洛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叙事作品,从结构主义“科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加以分析。
②他认为叙事学应该是对叙述本质和叙述分析的几条原则提出几点一般性的结论,其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本质、表现、功能等叙事文本的普遍特征,而不考虑叙事的媒介。
③这一定义后来被法国学者热奈特重新界定,认为叙事学只应是对叙事文学的研究,不涉及影视等部门。
④托多洛夫的文学观受到语言学研究的很大影响,认为叙事作品就是一个陈述句的扩大,从文学研究科学性的角度来看,文学只是一种中介,一种语言,诗学用它来表现自己。
(2)理论主张:①关于叙事时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压缩和延伸。
是指文学作品讲述的时间对事件时间的压缩和延伸,例如一年过去了是压缩,说时迟那时快是延伸。
二是连贯。
是指并列几个不同故事,上一个故事结束下一个故事开始。
三是交替。
是指同时叙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未讲完就开始了第二个,第二个未讲完又回到了第一个,二者交替进行。
四是插入。
是指把一个故事插入到另一个故事之中去,形成故事嵌套的解构。
②关于叙事体态,是指表达故事中的“他”和叙事话语中的“我”的关系,即作品中人物和叙事者的关系。
托多洛夫将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叙事者大于人物(从后面进行观察)。
叙事者知道每一个人分别见到的、感受到的,但他们自己却不知道彼此的想法。
第二种是叙事者等于人物(“同时”进行观察)。
叙事者与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在人物对事件的答案没有找到解释之前,叙事者也不能向我们提供什么。
第三种是叙事者小于人物(从“外部”进行观察)。
叙事者比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都少,无法进入人物的意识,这一类实例最不常见。
③关于叙事语式:a描写:是指作者向我们展示事物,这种叙事方式与编年史有关,因为编年史是一种纯粹叙述,人物不讲话。
b叙述:是指作者向我们说出事物,这种叙事方式与戏剧有关,因为戏剧是一种以人物对白演示故事的方式,没有叙述者的话语。
c描写与叙述:在大多数作品之中,叙述与描写往往间杂,甚至就在一个段落中既可以讲述故事,又可以描写故事的氛围状况等。
布雷蒙的叙事逻辑理论
布雷蒙的叙事逻辑理论也叫布雷蒙叙事学。
由法国哲学家皮埃尔·布雷蒙(Pierre Brion,1858— 1920)、叙事理论家奥克塔维安·布雷蒙(Octavian Brion,1899— 1940)等人创立,是“世界上第一种科学的叙事理论”。
它的任务是研究叙事,尤其是历史文学叙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雷蒙、托多罗夫、格林伯格等。
1、故事本身是一个连续统,就像一座大厦,是无数个独立的建筑构成的整体,一部作品只能以它所处时代的语言去分析和理解,并将作者的创作看成是对当时的整体情境的再现。
布雷蒙认为,传统小说对叙事的描写大都忽视了故事的“意义组合”,即把一个故事中的意义整体理解为那些构成意义的要素。
在他看来,任何一部传统小说都不是由几个简单的事件连缀而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的事件及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布雷蒙认为,叙事的基本单位是由一系列人物事件所组成的小说,而不是情节,更不是什么典型的环境,但他还是坚持在故事中分析小说的实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把握住事件的内在联系,不可一味地着眼于外在因素的作用。
布雷蒙是一位强调结构原则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都以时间先后为序。
他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家不能把任何东西写成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故事,只有按照某种顺序去写,才能够使读者得到正确的结论。
2、客观地描述故事的实质。
布雷蒙十分重视叙事的技巧,这一特点在《讲故事的人》中尤为突出。
首先,他认为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理解小说,这样会更容易把握小说的实质;其次,他注重小说的整体性,反对把小说仅仅当作一个故事来研究,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都带着各自鲜明的阶级烙印,甚至每个民族、国家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特殊性。
他提出,“小说必须揭示的是存在于民族的普遍经验里的现实”,并要“分析小说如何充当了这种替代形式,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又如何随着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或一个世纪或几个世纪的过去而改变,并且永远具有相同的形式”。
米克巴尔叙事学
米克巴尔叙事学
米克巴尔叙事学是一种研究叙述方式的学科,其思想源于20世
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米克巴尔的理论,他认为叙述不仅是一种语言
现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米克巴尔叙事学强调叙述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认为每个人的叙述都是独特的,是对自身身份、文化、情感等方面的表达和展示。
米克巴尔叙事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叙述主体、叙述客体、故事线和
叙述模式等方面。
其中叙述主体指的是叙述者,他们在叙述中扮演了
至关重要的角色。
叙述客体则是指叙述的对象,包括叙述者自己、其
他人、物体、事件等。
故事线则是叙述的脉络和结构,通过故事线可
以揭示出叙述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话语权。
而叙述模式则是叙述
者运用的叙述技巧和手段,例如象征、隐喻、对比等,这些手段可以
使叙述更生动、有趣、甚至具有启发性。
米克巴尔叙事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泛,特别是在文化、政治、历史
等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叙述者会从各
自的角度出发,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事件、人物等,这些叙述不
同意味着历史本身的多样性和多维性。
在政治叙述中,不同的政治阵
营会通过叙述来争夺话语权,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而在文化叙述中,人们会通过叙述来传承、弘扬和塑造文化形象和价值观。
总之,米克巴尔叙事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和分析叙述现象,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叙述来
传递信息、感染人心和影响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是研究叙事的一种理论,它研究叙事的过程、结构和形式。
它探讨叙事的基本元素,如叙述者、叙述内容、叙述文本和叙述环境。
叙事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叙事来理解世界,通过叙事来传播知识,通过叙事来传达情感。
叙事学有多种模式,如社会叙事模式、实证叙事模式、符号叙事模式和象征叙事模式等。
社会叙事模式是一种社会叙事,它以社会结构为基础,以社会参与者的行为为基础,以社会变化为基础,探讨叙事的复杂性。
实证叙事模式是一种重点研究叙事的基本结构,它探讨叙事的构建原则和叙事结构,以及叙事的基本形式,如讲故事、记录历史、叙述经历等。
符号叙事模式是一种重点研究叙事的意义和功能,它探讨叙事如何形成语言和文化的背景,以及叙事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象征叙事模式是一种重点研究叙事的表达形式,它探讨叙事如何赋予人们新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叙事如何塑造人们的世界观。
叙事学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叙事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如何通过叙事来传播知识、塑造自我价值观,以及建立社会关系。
叙事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各种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叙事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掌握人类的社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