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与企业经营决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改增”与企业经营决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作者:强国令王梦月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20年第02期

摘要:企業在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做出的经营决策关乎其生存与发展。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由点到面推开的“营改增”增强了企业自觉适应市场环境的活力,其带来的巨大减税效应以及专业化分工效应是否会促使企业放弃被误认为“粗放型发展”缩影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呢?本文利用“营改增”这一准自然实验作为外生冲击,基于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且注重横向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中制造业业务增多,制造业业务收入增加。同时发现在“营改增”政策背景下,企业价值也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从“营改增”政策角度为多元化溢价论还是折价论的争议提供了部分结果,也为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营改增”;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0)02-0011-09

DOI:10.19647/ki.37-1462/f.2020.02.002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我国企业在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做出的经营决策关乎其生存与发展。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备受企业的青睐(Fauver 等,2004;Arikan和Stulz,2016)。在西方国家呈现“归核化”趋势时,我国上市公司却对多元化经营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自多元化浪潮在我国掀起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范围激增,多元化战略也给企业带来不少收益(林毅夫,2007)。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会更多考虑制度环境和政府政策等因素(贾良定等,2005),政府通过自由裁量权对企业进行审批和管制,所以政府政策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

全面推行的“营改增”消除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扭曲,进一步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税制更加中性,成为提升传统动能、壮大新动能的“触媒”;同时也释放了巨大的减税空间,简化了税制,降低了交易成本,企业由管理两个税种变为一个税种,管理成本降低,管理难度和风险相应减小。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发展从“求全、求大” 向“增值、增效”转变,被“一刀切”划为“粗放型发展”缩影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是否会受“营改增”影响遭到企业的摒弃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营改增”政策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减税措施,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政策虽针对服务业设定,但由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混业经营,经营业务既有增值税涉税业务,又有“营改增”涉税业务,“营改增”政策必会对制造业企业经营业务范围产生一定影响。“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直接效应、外溢效应和长远效应越来越突出,被称为“三箭齐发”,那么,“营改增”在打通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为企业发展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持续支持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陈文东,2015;岳树民和肖春明,2016),是否也会直接影响企

业多元化经营决策呢?“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巨大减税效应以及专业化分工效应是否会促使纯制造业企业①多元化经营?若促使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提升了企业价值还是损害了企业价值?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且注重横向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围绕着制造业业务,主营业务中制造业业务增多,制造业业务收入增加;同时发现在“营改增”政策背景下,企业价值也大幅提升。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1)首次将“营改增”与企业多元化经营联系在一起,为“营改增”政策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的微观作用机制,即“营改增”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且注重横向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中制造业业务增多,制造业业务收入增加。(2)从中国“营改增”政策角度为多元化溢价论还是折价论的争议提供了部分结果,更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制度因素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3)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框架,完善了微观企业在面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结合自身经营状况选择应对机制的制度关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多元化问题可追溯到Coase(1937)关于企业边界的讨论,他认为“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关于企业多元化动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资源基础理论、外部和内部刺激、代理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等几个层面(John,2001;Hoskisson和Hitt,1990)。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处于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处于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供需配合欠缺,政府监管、合约履行等制度方面需要完善,可能会促使企业实行多元化以获得范围经济、内部资本市场等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企业会结合宏观制度环境和政策背景来考虑企业多元化经营策略,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搭配政策,“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多元化趋势。

杨志安和李宝锋(2018)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得出“营改增”完善了税制,贯通了产业间增值税抵扣链条,有效降低了技术合作和分工细化过程中的税收成本,大部分行业在“营改增”背景下具有明显的减税效应。赵连伟(2015)也研究发现“营改增”对企业成长能力的拉动效应非常显著,这种效应的基础是降低企业税负。不仅如此,“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也具有传导效应,会加剧企业所得税避税行为(李涛和刘灼,2018)。“营改增”实施后的巨大减税效应会影响各行业成本,从而优化资源在各行业间的配置,同时也减缓了税收制度对二、三产业的严重扭曲程度,利于资源在产业间流动,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多元化理论中内外部刺激和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