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作者:孟成成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1期【摘要】刻板行为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性行为,广泛存在于智力落后和自闭症儿童中.在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该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自身的学习,也对其她同学的学习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莫大的干扰。
因此,选择恰当合适的干预方法是改善自闭症患儿自我刺激行为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自闭症刻板行为积极行为支持干预一、研究对象郭 * *,女,九岁,顺产。
由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抚养。
一岁之前母亲表示孩子发育正常甚至在语言方面超过同龄儿童。
会说很多个单词,诗词也背诵的特别早。
2岁时母亲在陪其上亲子园时发现了异常,在别人叫她的名字时常常会默不作声,听而不闻。
喜欢独自玩耍,缺乏与她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尤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
喜欢来回踱步,奔跑和转圈。
喜欢不停的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手指。
喜欢将所有的玩具摆成一条直线。
尤其喜爱看车轮转动,经常可以一个人看一天。
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讲话,自身说话的能力和词汇量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
情绪和行为异常,常会莫名哭泣,声嘶力竭喊叫。
经泰安市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诊断为自闭症。
随后家人就带她在儿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有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可视音乐治疗。
接受过一次维持十天的听觉统合训练。
现就读于宁阳特殊教育中心启智部三年级。
二、具体分析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身上存在典型的自闭症刻板行为。
例如她喜欢来回踱步,奔跑和转圈。
喜欢不停的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手指。
喜欢将所有的玩具摆成一条直线。
喜爱看车轮,一个人看一天。
在自闭症患者中,重复某一种动作或者声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些重复性的动作会随着自闭症孩子的年龄长大而越来越严重。
至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导致自闭症患者这些重复性动作的原因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究其原因可作如下分析:1、体验感官刺激。
大部分自闭症研究者认为,自闭症患者的这些重复性动作,如案例中孩子喜欢将手指在眼前晃动,其原因很可能是她因此能够得到特殊的视觉信息。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收稿日期:2018-08-09作者简介:修云辉(1985-),女,辽宁朝阳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学科“特殊教育学”建设(黔学位合字ZDXK[2015]19号)成果;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研究(2015XT007)成果。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摘要:自闭症儿童在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大多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其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采用延迟满足方法,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
研究表明,延迟满足方法可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从而有利于尖叫行为、自伤行为、随意走动行为和哭闹行为的改善。
提出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家庭教养方式等教育建议,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干预;延迟满足中图分类号:G7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9)01-0072-04(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贵州毕节551700)修云辉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障碍严重影响了自身发展,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恰当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更没有办法从情感交流中获得乐趣[1]。
自闭症儿童发生情绪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具备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应对他人情绪的能力[2]。
另外,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认知及沟通与交往障碍,导致别人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他们就会大喊大叫、哭闹、随意走动、自伤及攻击他人等[3]。
这些行为不仅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也给其他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伤害。
因此,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刘某,男,9岁,3岁时被诊断患为自闭倾向。
进入普通学校后,在课堂上经常无缘无故大喊大叫、坐不住、不听管教;经常伤害其他同学,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后来被学校劝退。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适应的重要阶段,对于特殊儿童尤其如此。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案例背景1.1 孩子基本情况小明,男,4岁,被确诊为自闭症。
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对教师和校长的话语不做出回应,缺乏眼神交流,喜欢重复单一的动作,无法理解简单的日常指令。
1.2 教育困境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小明的行为十分特殊,和其他儿童的互动较少,对于老师的指令也表现出不理解或不配合的态度。
他的存在给教师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面的挑战。
二、教育方法2.1 家庭联动针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最基本的是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特点。
通过家庭联动,了解其日常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为之后在幼儿园中的个性化教育做好准备。
2.2 个性化定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化定制教育方案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根据小明的特点,设计出针对他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
可以采用视觉图示结合口头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为其安排专门的行为管理辅导老师,帮助他逐步融入集体生活和学习。
2.3 关注情绪管理自闭症儿童在情绪管理方面常常存在困难,容易出现焦虑、攻击、回避等问题。
幼儿园中的教师需要注重情绪管理的教育,帮助小明控制自己的情绪、缓解焦虑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
2.4 协同辅导为了更好地解决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困境,幼儿园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与心理辅导机构、特殊儿童教育专家进行合作。
这样,可以让专业的团队为小明提供更加专业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在幼儿园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三、教育策略3.1 创设友好环境幼儿园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创设友好、和谐的环境。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尤其重要。
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设计出专门的安静休息区域、感统教室等,让小明有利于放松的场所存在。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反思探讨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反思探讨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反思探讨自闭症是一种发展障碍,常见于儿童中。
在幼儿园中,教育自闭症儿童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个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反思探讨。
1.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行为特征。
他缺乏社交能力,常常与其他孩子独立玩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在课堂上,他往往无法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表现出焦虑和情绪不稳定。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明的特殊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帮助他融入到集体中。
2. 教育策略针对小明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幼儿园老师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老师需要给与小明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和照顾,让他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通过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的指导,可以利用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小明的兴趣和参与性,逐步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且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安静环境,减少他的焦虑和压力。
3. 反思与探讨针对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挑战和改进之处。
教育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
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理解和接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
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减少歧视和误解。
总结在幼儿园中教育自闭症儿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一个富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全社会的支持,可以帮助这些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的观点和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自闭症是一种早期发展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就会表现出来。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兴趣和行为表现上有明显的特征,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融入到学校环境中。
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对策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对策的个案研究以某培智学校四年级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对策方面的可取经验和不足之处。
建议教师要加强自我素质提升,对重度学生加大个训力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
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对策培智学校一、问题的提出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它由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堪纳教授于1943年首次报道。
这类儿童在语言沟通、社会交往以及行为与兴趣上发展显著异常,自堪纳报道之后,他们逐步受到人们关注。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孤独症以来,经历了从医学康复模式到教育康复和综合康复模式的转变。
在康复机构接受早期干预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必然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孤独症儿童的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开展,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中,但还未形成系统的经验。
本研究立足于培智学校中的一个班级,通过观察和访谈探索了该班在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对策方面的可取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期为培智学校教师及随班就读班级教师提供一些应对自闭症儿童的经验。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培智学校的四年级师生,为孤独症和智障学生混合的班级。
班主任为数学教师,具有幼儿教育背景,教龄14年。
5名智障学生均为中度,三男二女,在语言理解与表达、社会交往、学习及劳动等方面都具备基本能力。
5名孤独症学生年龄在10~12岁之间,三男二女。
A,女,严重语言障碍,偶尔有自发性语言,在强化物刺激时能说单个字或词;无社交主动性。
B,男,无主动性语言,但提示前半句后能接后半句;能听懂简单指令;对陌生人身体接触有轻微抗拒。
C,男,重复性语言;多动;兴趣异常。
D,男,有重复性语言,可以沟通。
E,女,有刻板行为;曾有过自伤行为,已纠正;语言能力相对较好,能主动回应教师的提问。
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
观察时间持续3个月,每周五上午两个小时,观察内容为教师的学校教育对策,学生的表现与反应。
开放式访谈在观察期间进行,依据观察内容在课间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交谈,事后记录。
正向行为支持
正向行为支持——对孤独症学生课堂尖叫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摘要:孤独症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着重解决个案突出的尖叫行为,运用ABC行为观察表,分析行为功能,运用正向行为支持干预个案的尖叫行为。
研究表明:正向行为支持有利于个案尖叫行为的减少,正向行为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社会效度。
关键词:正向行为支持;孤独症;尖叫行为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峰峰(化名),三岁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在相应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后因家庭经济拮据,个案停止了康复训练,被送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个案语言发展迟缓。
个案上课时频繁出现尖叫的行为,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导致授课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同学们无法正常听课,因此,个案的尖叫的行为急需解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正向行为支持(PBS),在国内也叫作“积极行为支持”。
本研究所运用的正向支持策略是指通过ABC行为观察表分析行为功能,采用情境因素调节策略、功能性技能训练策略、后果处理介入策略,使个案减少问题行为,增加正向行为的方式。
三、成因分析(一)访谈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出现尖叫行为状况:1、当老师或者家长给予他的目标任务难度太大2、当学生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3、父母生下妹妹后,全部的重心都放在了妹妹身上,而该生则交给奶奶管理,这让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度缺乏安全感,会用尖叫的方式来寻求他人的关注。
4、当他正在做某一件事情被强制打断或者玩的某样物品被强制拿走时5、当他的身体不舒服的时。
(二)观察研究者运用ABC行为观察表分析行为功能,以观察为主,为期两周,周一至周五,对研究对象在课堂中出现尖叫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基线期阶段,总共收集到学生尖叫行为96次[1]。
(三)行为功能结果分析根据ABC行为观察表的记录结果,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尖叫行为的功能进行了统计,研究对象出现尖叫行为的主要功能是逃避,其次是获取事物。
四、拟定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案(一)情境因素调整策略①增加引发适当行为的预告提示在观察中我们也发现,个案突然换场所或者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断,他就会发出尖叫来逃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适当行为预告提示让个案心里有所准备,减少内心的焦虑。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及干预策略
中图 分 类 号 :G76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0438(2012)03—0033—02
课堂干 扰行为(Disruptive Classroom Behavior)指课 堂时 间 为 与 适 当 行 为 都 是 在 当前 环 境 的支 持下 出现 的 ;(2)一 切 行 为
里 。以 口语 或 肢 体 的 方 式 ,打 断 别 人 正 在 进 行 的 活 动 ,影 响 教 背 后 都 有 相 应 的 意 义 和 目的 ,即所 谓 行 为 功 能 ;(3)只 要 行 为 师 教 学 和 其 他 同 学 学 习 ,扰 乱 课 堂 秩 序 ,并 且 对 自身 学 习 和 人 功 能 可 以从 积 极 干 预 中获 得 满 足 ,那 么 挑 战 性 行 为可 以 改 变 ;
生 活 ,对其 社 会 化 发 展 产 生 不 利影 响 。
行 为 是 为 了 获得 其期 许 的 积极 行 为 结 果 ,包 括 引 起 注 意 、获 得
一 、 课堂干扰行为的表现形式
控 制 、得 到 物 品 等[611'36 ̄ 。自闭症 儿 童 很 多 课 堂 干扰 行 为 都 源 于 希 望 获 得 正 强 化 的 功 能 。如上 课 时 间 故 意 发 出 怪 声 、活 动 中 抢 夺 其 他 同 伴 的 物 品 可 能 都 在 于 其 希 望 获 得 教 师 的 关 注 。教 师
等 。 对 于 教 师提 出 的学 习 、行 为 的各 种 要 求 ,学 生 会 有 不
积 极 行 为 支 持 的 基 本 观 点 认 为 :(1)儿 童 的 一 切 挑 战 性 行 同 的反 应 。对 于那 些 课 堂 表 现 连 遭挫 折 、面 临失 败 威 胁 的 学 生
自闭症儿童实践教学个案(3篇)
第1篇一、个案背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模式刻板重复以及感觉异常。
在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案例以某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教学,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个案描述(一)基本情况该自闭症儿童,男,8岁,就读于某市特殊教育学校。
自幼被诊断为自闭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与人交往困难,兴趣单一,生活自理能力较低。
(二)诊断情况经过专业评估,该自闭症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社交交往障碍:与人交往时,缺乏眼神交流,表情单一,不会主动与同伴互动。
2. 语言交流障碍:词汇量有限,语言表达不完整,难以理解他人的语言。
3. 行为和兴趣模式刻板重复:对某些事物过度关注,难以改变自己的兴趣模式。
4. 感觉异常:对某些声音、光线等刺激敏感,难以适应。
三、实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 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交交往能力培养: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提高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2.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会自闭症儿童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
3. 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通过情绪故事、绘画、音乐等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情绪。
(三)教学方法1. 个别化教学: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
3. 家庭参与式教学: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四、实践教学过程(一)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1. 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其兴趣爱好、行为特点等。
2. 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握手、拥抱等,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安全感。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个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困难、语言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需要面对自闭症儿童,提供特殊的教学和支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融入学校环境。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情况。
案例分析:小明(化名)是一名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幼儿园儿童。
他在社交和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刻板重复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小明融入学校环境,并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个案教育方案:1.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小明的特殊需求,幼儿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特殊教育课程和个别辅导。
通过细致的教学计划,帮助小明在语言、社交和情绪管理方面得到改善。
2. 提供情感支持: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注重情感支持,尤其是对自闭症儿童。
他们通过建立信任和理解,并给予特殊关注,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注重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和活动。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家校合作:幼儿园与小明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帮助自闭症儿童顺利融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因素。
个案总结:通过幼儿园的个案教育方案,小明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他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也展现出了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说明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教育方案是十分有效的。
观点和理解:个案教育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特殊需求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细致的关怀,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融入学校环境,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家长和特教老师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共同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与支持方案
文章内容示例: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与支持方案自闭症是一种发育性障碍,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交往、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幼儿园阶段,自闭症儿童需要特殊的支持和关怀,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融入学校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和支持方案。
一、个案研究1.1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自闭症儿童通常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重复行为、语言发展延迟等特点。
在幼儿园环境中,这些特点可能表现为不愿与他人互动、无法理解和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等问题。
1.2 个体差异的考量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个案研究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优势和困难,为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1.3 家庭背景和支持家庭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个案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和期望,以及家庭提供的资源和帮助。
二、支持方案2.1 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幼儿园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包括专门的社交技能培训、语言发展支持等内容。
2.2 合作教学幼儿园教师需要与特殊教育老师、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支持方案,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全面的支持。
2.3 家校配合幼儿园和家庭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及时沟通和共享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和调整支持方案。
三、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支持,我认为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和家庭背景,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方案。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持。
专业的支持团队和资源也非常重要,可以为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和支持方案,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和支持方案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不断改进的领域。
在幼儿园阶段,自闭症儿童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适应新环境和规则、以及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挑战。
小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范文一、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
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小学融合教育中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在小明的追踪干预下,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给学校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多感动和启发。
小明在进入小学后,因为他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周围的杂音和环境影响而情绪失控,导致他在课堂上经常发脾气,甚至有时候会自伤。
这给学校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小明。
二、问题分析1.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小明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2.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问题:学校在融合教育中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帮助。
3.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问题: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解决方案1.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学校老师和专业人员对小明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他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和生活。
2.提供专业的支持和辅导:学校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行为治疗师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教他如何控制情绪、自我调节和沟通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小明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和行为规范,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四、实施过程1.学校成立小组,负责小明的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邀请专业人员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克服行为问题和沟通障碍。
3.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家长定期举行会议,共同讨论解决小明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学校加强同学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鼓励他们关心支持小明,帮助他融入集体。
五、效果评估1.小明的行为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对学校和同学的适应能力也有了提高。
2.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小明的态度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更加愿意接纳和支持自闭症儿童。
针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个案研究及干预方案
针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个案研究及干预方案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就可见。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个案研究对于理解和干预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个案研究,以及针对这一群体的干预方案。
一、个案研究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个案研究通常包括对这些儿童的个体特点、行为表现、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发展等方面的详细观察和分析。
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多样性,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和需求。
在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对这些儿童的影响,以全面评估他们的情况。
二、干预方案针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群体的干预方案通常包括多种综合性的措施,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其中,重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自闭症幼儿,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这包括特殊教育老师、行为分析师等专业人员的参与,以确保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社交互动训练自闭症儿童通常存在社交互动能力的障碍,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社交互动训练。
这可以包括与同龄儿童的互动活动、角色扮演游戏、情绪管理培训等,旨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3. 语言和沟通技能培养许多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展迟缓或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培养。
这包括使用图像辅助沟通工具、语音治疗、情境教学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4. 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整合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要获得充分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社区资源的整合也非常重要,包括康复中心、社区活动和支持团体等,为这些儿童和家庭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观点和理解针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的个案研究和干预方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群体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个体化的关怀和支持。
幼儿园特殊教育:自闭症儿童个案教学分享
文章标题:幼儿园特殊教育:自闭症儿童个案教学共享正文: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与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以及兴趣受限。
在幼儿园特殊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自闭症儿童的个案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文将围绕自闭症儿童的个案教学经验进行共享和探讨。
二、个案教学情况小明,5岁,是一名确诊为自闭症的幼儿。
在课堂上,小明总是表现出对人际交往的困难,以及对新事物的抵触和焦虑。
特别是在课堂集体活动中,小明更是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甚至出现了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对于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个案教学措施。
三、个案教学策略1. 理解和尊重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每个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不应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他们。
2. 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充满亲和力的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专门的安静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安全感和独立性。
我们也定期组织孩子们参与一些小组活动,逐步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
3. 个性化教学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我们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对于小明的抵触和焦虑情绪,我们会在课程安排上多加考虑,尽量避免给他带来不适。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根据小明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4. 合作共建在个案教学中,我们也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建。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况,以更好地配合家庭对孩子的教养,使教育更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
四、个案教学成效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案教学,小明的情绪稳定了许多,对于课堂集体活动也逐渐表现出更多的参与。
小明在沟通交流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开始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方面,小明的进步也十分明显,他对一些物品的认识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
五、个案教学心得在个案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关爱。
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个案研究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个案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自闭症儿童的综合干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其社交能力、语言发展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的个案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发现和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非常关键,早期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儿童的功能和自理能力。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社交能力、语言发展、自理能力引言: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患儿的社交交往能力、语言发展和自理能力存在较大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个案干预,改善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和干预者关注的焦点。
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数个自闭症儿童干预的个案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
每个个案组内有5名年龄在3-8岁之间的自闭症儿童,个案总数为4个。
每个个案组都由专业团队组建,包括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家长。
干预期持续了一年时间,每周三次,每次为2小时的个案干预治疗。
在干预过程中,对儿童的社交能力、语言发展和自理能力进行了重点培养和训练。
结果:个案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综合干预的过程中,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针对社交交往的训练和模仿技能的培养,儿童能够逐渐改善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并表现出更多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同时,语言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通过提供专业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环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另外,通过培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儿童能够更好地独立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讨论:综合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方式。
综合干预早期介入,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和康复。
个案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语言发展和自理能力。
与此同时,家长和专业团队的密切合作也是干预的一个关键因素。
结论:通过个案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摘要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对其课堂干扰行为进行了评估,详细分析了其课堂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
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最初的行为功能假设。
研究结果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自闭症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课堂干扰行为指课堂时间里,以口语或肢体的方式,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对自身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行为。
①课堂干扰行为严重地妨碍了自闭症儿童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对其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功能性行为评估通过收集与课堂干扰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前奏事件、行为及行为结果方面的资料,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干预措施。
它是对个体实施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的基础,这种方法将问题行为称为干扰性行为,认为干扰性行为与个体所处的当前情境因素直接相关,并具有某种功能,而且系统控制这些情境因素可以减少挑战性行为的发生。
这一策略已经被用于对自闭症及其他严重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行为评估实践中。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功能评估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学生进行行为评估的过程。
一、案例基本情况小涵,男,10岁,某特校二年级学生。
出生时情况正常,2岁多一次严重的发烧后表现出异常行为,经诊断为自闭症。
无家族遗传史, 孕期母亲情况正常。
该儿童与人没有对视,也不与其他儿童游戏玩耍;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时口中喃喃自语,但容无法让人理解,有时能模仿简单口语,但不主动与人对话;对上课、学习没有兴趣, 偶尔能听从教师指令,无法完成作业;经常在课堂上出现尖叫、大笑;惧怕人多的环境;偶尔也会突然大哭发泄情绪。
据父母介绍,该儿童从3岁多开始在私营机构接受训练,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口语, 如妈妈、爸爸、再见等,但发音仍然不够准确。
二、行为功能评估的过程(一)确定小涵需要干预的行为基于对小涵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其课堂干扰行为主要表现在:(1)拍头并大哭。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课堂扰乱行为的积极行为支持干预实践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课堂扰乱行为的积极行为支持干预实践郑苗均姚琳琳【摘要】课堂扰乱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积极行为支持作为一种新的行为干预取向,对改善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具有很好的效果。
文章以减少一名自闭症儿童课堂扰乱行为为目标,探索在培智学校运用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积极行为支持;课堂扰乱行为【中图分类号】G764自闭症谱系障碍,又称孤独症(以下简称自闭症),其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兴趣行为局限或重复刻板。
这些症状导致自闭症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下经常会表现出各种问题行为,其中,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扰乱秩序的行为是常见的问题行为。
课堂扰乱行为给教师教学和课堂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特教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原理的积极行为支持倡导用积极、预防、教育的方式来替代厌恶式的行为处理方法,同时,积极行为支持作为一种在自然生活情境中改善个体整体生活质量的干预策略,强调环境中的相关人员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形成干预共识,共同参与、共同执行。
许多研究表明,其对改善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以减少一名自闭症儿童课堂扰乱行为为目标,探索在培智学校运用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同仁提供借鉴。
一、个案基本情况及问题行为分析涛涛(化名),12岁,5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认知与语言发展情况较好,会表达基本需求,目前就读于培智学校四年级。
生活中主要照料者为奶奶,在校期间也由奶奶陪读。
涛涛的课堂扰乱行为包括:经常离开座位到处跑动,或去拉窗帘、开关灯;重复提出要喝水、上厕所或要某种事物;撕课本或作业本;发脾气时喜欢啃手掌,或者打人。
教师和家长在处理涛涛的课堂扰乱行为时,常用的方法为制止、警告、威吓、忽略,但这些方法只能短时间内产生抑制效果。
行为干预小组通过自编的《问题行为干扰程度排序表》,根据课堂扰乱行为的发生频率、强度,对涛涛的课堂扰乱行为进行初步筛查,选择出严重扰乱离座没有经过老师允许离开座位进行其他活动,持续时间5秒以上重复要求重复提出要喝水、上厕所或要某种事物(2次以上)发脾气用力咬自己手掌(持续时间5秒以上)或打人破坏作业撕毁、涂鸦、丢弃作业教学的行为作为干预的目标行为,并明确操作性定义(见表1),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行为进行观察。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留守教育15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邱婷相关研究认为在自闭症中,自我伤害、敌意、刻板行为、破坏行为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但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而且还会妨碍正常的班级教学秩序。
因此,关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有效、及时地干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运用功能分析法、集体游戏、感觉统合训练、强化疗法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探讨综合疗法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效果。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台湾有关学者将其界定为“因精神和心理功能问题而显现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和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而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一种病症。
”一、研究对象张XX,男,14岁,顺德某启智学校四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两母子生活,本地没有亲戚。
读幼儿园一直到7岁,记忆力、学习能力比较强,认识很多字,会写字,在幼儿园上课经常走动,不合群,没有跟同学玩。
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答非所问,说话大声、语速快,缺乏情感交流,少眼神交流。
特别喜欢男老师,比较听男老师的话。
二、研究方法与流程1、研究方法与工具 (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搜集分析事物资料的一种方法。
(2)结构化访谈法由于顺德某启智学校为寄宿制学校,因而本次访谈的对象为张xx 的副班主任。
访谈时间:2014年1月7日下午访谈的内容主要分为:(1)对张xx 的基本情况的了解 (2)张xx 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张xx 问题行为的表现 (3)研究工具综合运用自闭症儿童社会行为评量表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并对量表作必要的修改。
量表内容包括:随便拿别人东西、课堂干扰行为、情境的转变产生不当行为、分享意识薄弱、不遵守活动游戏规则等9大项。
2、研究流程 (1)确立目标行为根据观察分析与从罗老师处的访谈得知,其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行为:.随便拿别人东西 .课堂干扰的行为.环境的转变产生的不当行为 .不遵守游戏活动规则 .情绪表达独特 .分享意识薄弱 .协商与合作技能欠缺 .不礼貌行为 .刻板行为严重(2)制定并实施矫正方案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个别训练。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个案分析
一、研究目的在从事多年特殊教育的实践中,本人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不仅不利于自闭症儿童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训练,也不利于其身心发展,还会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都造成很大的干扰。
出于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研究兴趣,于2014年4月起,本人开始在所任教的特殊学校班级搜集个案信息。
在漫长的资料记录和分析研究过程中,本人将正强化疗法和替代行为疗法相结合,对研究的个案对象实施积极的行为干预,取得了一定的干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给广大的特殊教育老师或研究者以及自闭症儿童家长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上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二、个案基本情况信信,男,2003年6月出生,出生即被父母遗弃于广州市荔湾区街头,经多方寻亲未果后托养于社会福利院,被广州市博爱医院诊断为自闭症,无其他障碍或疾病,2009年转入残疾人安养院少儿区接受康复训练,2011年转入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接受培智教育。
在生活自理方面,信信基本可以自理,可以独立地完成吃饭、冲凉、上厕所。
信信的自闭症表现为以下症状。
(一)沟通障碍信信基本没有语言能力,只能发出简短且无意义的“哼哼”声,可以听懂简单的指令。
即使用图片、语音辅助设施等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平时对他比较熟悉的老师,可以通过他习惯性的动作推测他想表达的意思。
(二)社交障碍信信从不跟其他人交流,不会跟任何人打招呼,其他人跟他打招呼他也置之不理。
平时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己玩自己的,从来不加入其他同学的游戏,无法跟其他同学建立伙伴关系。
(三)行为问题信信的刻板行为突出表现为:非常喜欢数字,喜欢看数字以及一切印有数字的东西。
平时喜欢从数字1一个不落地写到10000,再重复,且没有厌倦感。
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十分热衷于摁墙壁上的电灯开关按钮,此行为在中午排队吃饭至集队上二楼宿舍午睡期间,发生频率最高。
上午放学后,该生按学校规定先去洗手间洗手然后排队准备就餐,去洗手间的路上,该生会将所有墙壁上的开关按钮摁一遍,洗完手后返回的路上,该生会在手湿的情况下将所有墙壁上的开关按钮再摁一遍。
从一个幼儿园自闭症孩子的案例看特殊儿童的教育
从一个幼儿园自闭症孩子的案例看特殊儿童的教育在某幼儿园的一次开学典礼上,我遇到了一个有自闭症的男孩,他叫做小明。
他在第一次见到我时,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不停地转动着小脑袋。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消除周围环境中的干扰。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没有看到小明做出过任何与其他孩子有关联的行为。
他并不会和其他孩子说话或者做游戏,总是自己一个人玩耍着。
我和他的父母通过相互交流,得知他非常喜欢玩积木,喜欢把同一个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
作为教师,我希望能够更好地与小明建立联系,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和爱。
在几次安静的陪伴中,我开始跟他一起玩积木,通过拼图,引导他学习颜色和形状。
我教他如何在格子之间拼出一个完整的图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渐渐地与他建立了联系。
他开始主动拿起积木玩耍,不再像之前那样只顾自己。
在不断努力和尝试下,我发现小明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每次上音乐课时,他都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着老师的讲解。
他很喜欢听音乐,这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尝试用音乐教授其他的学科知识。
在一次拼图中,我放了绕口令的音乐作为背景,把小明卷进了这个氛围里。
他开始模仿着我说绕口令,并快乐地拼出了完整的拼图。
小明在教育方面的进步让我们很受鼓舞,同时也让我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感到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们意识到,对于每个特殊儿童,我们需要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喜好和潜能而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与小明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特殊儿童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和陪伴。
如果我们能够关注他们的特殊性,让他们在情感低潮时得到我们的关爱和鼓励,他们就会更愿意与周围的环境互动,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特殊儿童的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学校的教育体制、对于家长的关爱与支持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只有坚持个性化教育和科学处置策略,才能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支持。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研究与干预策略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研究与干预策略自闭症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特别是对于幼儿园儿童而言。
在幼儿园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自闭症儿童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正确地研究和干预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研究与干预策略,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了解自闭症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与大脑发育相关的障碍,导致患者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出现困难。
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活动环境中,自闭症儿童往往更容易与其他孩子产生冲突,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的研究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二、个案研究针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每个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包括其认知、语言、行为和情绪的表现。
需要分析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如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学习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通过观察和调研,深入了解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会支持情况,以便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干预策略针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的干预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需要完善幼儿园的自闭症教育体系,培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提高他们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需要建立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和行为矫正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的研究和干预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不仅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每个自闭症儿童而言,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包容,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温暖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个案的研究与干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评估及干预策略个案研究摘要本研究以积极行为支持理念为导向,在学校的自然教学环境下,采用A-B实验设计,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其行为功能,并以此为依据运用前因控制、行为训练和后果控制策略实施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该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1引言课堂干扰行为(Disruptive Classroom Behavior)指课堂时间里,以口语或肢体的方式,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对自身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行为[1]。
Janney 和Snell 把行为问题按优先处理的顺序依次分为破坏行为、干扰行为和分心行为[2]。
被列于中间位置的干扰行为虽没有对儿童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却毫无疑问地妨碍了儿童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对其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功能性行为评估是指对问题行为产生的个体因素及环境事件即前因和后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行为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干预以减少甚至消除问题行为[3]。
功能性行为评估在行为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如1997 年的《美国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对特殊儿童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之前必须要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
许多研究也证实,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与干预能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4]。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以期能为教师、家长及临床人员在自闭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干预方面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小杰,男,12岁,为市某培智学校三年级学生,8岁在某医院被诊断为儿童自闭症。
该儿童常独自一人,甚少与其他儿童游戏玩耍; 服从教师指令,能独立完成机械性抄写的作业,能进行简单模仿。
该儿童在被诊断为自闭症之前曾在幼儿园就读,但未进行任何康复训练。
2.2 研究工具1.课堂干扰性行为相关情况访谈表采用《干扰性行为相关情况访谈表》对小杰各科任教师进行深入访谈。
访谈的容包括:行为最可能发生的场合、环境、时间,行为的具体表现,行为发生的后果,行为发生的频率,曾经尝试采取过的干预方法及效果等。
2.课堂干扰性行为ABC 评估观察表为了收集小杰干扰行为的数据资料,系统探究干扰行为的前因后果,并分析行为与情境及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课堂干扰行为ABC评估观察表》记录小杰干扰性行为的前因、行为本身( 包括行为表现、频率等) 、行为结果等,从而为后期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3.强化物测查问卷采用《强化物测查问卷》调查小杰的父母和科任教师,以了解小杰喜欢或讨厌的活动或物品,为强化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2.3 研究设计研究采用A-B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包括基线期和处理期。
基线期主要统计干预之前小杰的课堂干扰行为次数作为实验的基线水平,为期5天; 处理期测量干预后小杰的课堂干扰行为,为期10天。
研究结果以视觉分析法进行分析。
鉴于研究的客观性,整个实验过程都在学校的自然教学情境中进行。
3、研究过程3.1 攻击性行为的界定通过对小杰家长及其科任教师的深入访谈以及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中的观察,对小杰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操作化定义,即课堂干扰行为指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 见表1) 。
3.2 数据收集根据《课堂干扰行为ABC 评估观察表》对小杰自然教学情境下的干扰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分析其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
由于研究者为小杰的实习语文教师,故避免了小杰对新环境刺激的不适应,但为保证观察的有效性,仍需注意以下事项:第一,为保证所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取得其他科任教师同意之后,对小杰进行全天候观察,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相结合。
从早晨9:00到下午5: 00,为期5天。
整个观察记录过程由研究者一人完成。
第二,为了确保观察的效度,同时又不影响小杰的正常学习与活动,研究者所教授的语文课由研究者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其他课及课间的观察地点则选择在小杰视线之外并能观察到小杰行为反应的位置,具体安排视小杰在教室中的座位及课间活动场所而定。
第三,观察并记录每次小杰干扰行为发生时间、前提事件和后果事件。
记录的标准为: 用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记为1 次。
通过5 天的观察,共收集小杰课堂干扰行为93 次。
3.3 干扰行为功能分析根据《课堂干扰行为ABC 评估观察表》,小杰语文课上的干扰行为一般在感到课堂无聊时发生,而自由活动课时的干扰行为多发生在单独一个人或者无所事事时。
干扰行为的功能是问题行为得以产生和维系的原因,主要包括四种: ( 1) 社会性正强化,即以获得喜欢的人、事、物为主; ( 2) 社会性负强化,即以逃避或避开厌恶的人、事、物为主; ( 3) 直接性正强化,即以获得本身感官上的满足; ( 4) 直接性负强化,即以逃避和减少本身感官或身体上的不舒适感为主[5]。
因此,由表表 3 可知,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小杰在语文课堂和自由活动课的干扰行为功能都集中体现在“感官刺激”上,即“直接性正强化”。
3.4 功能性行为干预以功能性行为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小杰的课堂干扰行为及其与周围环境或相关情境的功能关系进行分析,从改变环境、情境的角度引发小杰行为的改变,并为小杰的行为提供积极的行为支持,运用前因控制、行为训练、后果控制等策略,以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提高良性行为发生概率[6]。
根据《干扰行为ABC 评估观察表》可知,小杰在语文课堂与自由活动课的干扰行为发生的频率较高。
因此,将语文课堂与自由活动课发生的干扰行为作为对象进行功能分析并制定干预方案。
鉴于语文课堂和自由活动课时干扰行为的情境略有不同,故分别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4.1 前因控制策略以前因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具有预防作用。
小杰一般在感觉课堂无聊,独自一人、无所事事时发生干扰行为。
因此,对诱发干扰行为的情境进行以下调整:(1)语文课堂攻击性行为前因控制策略第一,对课程进行个别化调整。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小杰理解表达能力差这一特点,改变教学容的呈现方式,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小杰对教学容的理解,提高小杰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同时视频、音乐、图片、实物等可为小杰提供多感官刺激,有助于他集中注意力,满足对外界环境的感觉刺激要求。
此外,降低作业难度,积极给予个别关注。
第二,提供让小杰能有效参与的教学活动。
在讲解课文、其他同学参与课堂活动时,小杰干扰行为较频繁,因为这些教学活动没有让他较好地参与,导致他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并通过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寻求刺激。
在干预期间,根据小杰的能力水平,创造小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如让小杰与其他同学一起机械识记字词,在讲解课文时穿插小杰喜欢的音乐作为中途休息,并引导其参与简单的课堂互动,如数数、拍手、描字等,从而避免小杰由于无事可做而引发攻击性行为。
第三,减少等待。
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开展活动的时间有时较长,在此时间段小杰经常无所事事、感到无聊,容易出现干扰行为。
通过适当减少等待时间,给予小杰描字或抄写摆积木等简单作业来减少小杰由于无事可做而引发的干扰行为。
第四,调整座位。
本班采用的是秧田式座位安排,教师在台前。
小杰的座位距离教师最远,教师难以关注,间接放纵了小杰的干扰行为。
因此将秧田式排列改为半圆形,教师坐在圆心处,小杰的位置被特地安排在教师对面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教师积极关注掌握小杰行为动向,给予提示和警告信号[7]。
( 2) 课堂干扰行为前因控制策略首先,有效运用强化物。
根据《强化物测查问卷可知,小杰特别喜欢皮球。
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小杰活动课玩皮球来减少将注意力投向其他对象寻求刺激的干扰行为。
其次,提供让小杰能有效地参与课间活动。
小德的表达能力差、与他人交流困难,在课间常常单独一人、无所事事,通过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寻求刺激。
在干预期间,研究者需根据小杰的能力水平,引导其参与简单的课间活动如拍手、跳绳等,创造小杰与其他同学玩耍的机会来减少课堂干扰行为的发生。
同时研究者需加强对其他同学群体意识的培养,避免由于小杰交流困难而对其孤立。
3.4.2 行为训练策略( 1) 培养替代行为。
替代行为,是指可以与问题行为相竞争的适应性行为。
干预期间通过引导替换小杰通过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所带来的感觉刺激。
教师先辅助小杰坐正放好手,整叠书本,摆放文具。
在小杰有此动作之后,用口头表扬、皮球、小星星贴纸等强化小杰规整做好,以此逐步减少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课堂干扰行为。
( 2) 等待技能的培养。
针对小杰在语文课堂上缺乏等待意识,研究者首先呈现小杰喜欢的皮球,然后用“定时表”设定3 分钟,告诉小杰在这3 分钟必须等待,只有未出现攻击性行为才可以得到玩具。
根据小杰的进步情况逐渐延长等待时间。
以此通过运用一种自然强化的方式建立并保持小德的等待技能。
3.4.3 结果控制策略( 1) 反应中断法。
从5天的基线观察可知,小杰课堂干扰行为的发生总是有一定征兆的,最初是眼睛注视老师或者同伴,然后迅速抓起桌椅角用力摇晃或者突然站起来叫唤。
针对这一特点,采用反应中断法来改善小杰的干扰行为。
反应中断法是指当问题行为出现征兆时立即采取一定的方法打断问题行为的锁链或中断其产生的增强效果[8]。
因此当小杰开始出现上述干扰行为的征兆时,立即用简短坚定的口语如“住手”“xxx”小杰名字) 等或手势动作打断问题行为的锁链,中止行为的继续[9]。
( 2) 区分强化。
当小杰在课堂没有表现摇晃座椅或者胡乱叫喊等干扰行为时,或用手去做其他合适活动的行为( 画画、写字、玩皮球) 时进行强化[10]。
4 结果与分析4.1 干预结果本研究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通过搜集与小杰语文课堂和自由活动课时的干扰行为相关的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功能性评估与分析以确定行为功能,从前因控制、行为训练、后果控制三个方面对小德进行10个工作日的积极干预,并对其行为变化进行记录。
4.2 结果分析采用视觉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视觉分析主要分成阶段及阶段间两部分。
阶段分析旨在探讨特定的实验阶段,有关资料点的水平围、变化、平均值、稳定性等; 阶段间分析则着重比较相邻两实验阶段资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水平围、水平稳定性、平均值、重叠百分比四项视觉分析指标[11]。
表3、表4分别为小杰干扰行为在阶段和阶段间的分析结果。
注: A1、A2 表示基线期,B1、B2 表示处理期。
从表4 来看,小德在语文课堂基线期( A1) 的干扰行为水平围介于6—9 之间,水平稳定性为40% ,波动较大。
由图1 可知,进入处理期( B1 ) 后,图像走势呈迅速下降趋势,表明小杰语文课堂干扰行为次数大幅度减少。
从表4 水平稳定性由基线期( A1) 的40% 增至处理期( B1) 的50% 以及平均值⎺X A1= 7.2、⎺X B1= 3 也可得出相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