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篇一】
海陆变迁
1、当炽热的岩浆沿地裂口冲出地表,叫做火山喷发,岩层在运动中,引起
地面的震动,叫做地震。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较窄的水道。
2、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
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海陆变迁: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
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是不断变迁的。2.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的变动。
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类活动。3.海陆变迁的实例: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
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解析: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
变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围海造陆说明
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20世纪初德国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从非洲与南美洲的轮廓吻合得到
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说的)。板块构造学说所说的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
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
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
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解释下列现象: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③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
④东非大裂谷形成,不断扩大将会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
裂分离运动
【例】科考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请运用所学地
理知识解释为什么?
地下煤层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多年以后形成的。现在极其寒
冷的南极洲没有任何森林生存,却有丰富的煤矿。只有一个可能,数年以前南极
洲所处位置应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到达现在这个位置。
答案: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只是后来的大陆漂移才来
到南极地区。
5、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结果。大西洋是板块张裂
的结果。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
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
烈的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这里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
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6、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是阿根廷境内的尤耶亚科火山。世界上最高的死活
山也在阿根廷境内。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全国已查明的火山达500多座,其中活火山超过170座。
3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篇二】
世界的聚落
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settlement)。聚落的主要形式
包括城市和乡村。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
市人口密集,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
促进作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所以城市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
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4、漫画“苦难的母亲(地球)”问题A、图上的母亲代表地球,图上的孩子代
表急剧增长的人口。B这幅图说明目前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有何特点?(目前人口的
数量大,增长快)带来了哪些问题?(粮食不足、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医疗、教育等问题)C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你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宣传计划生育
政策,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带头保护环境等)
5、在不同聚落之间出现的人口流动,农村迁移到城市原因?(城里生活条件好,好找工作,教育医疗条件好)。给迁入地带来了哪些问题?(带来的问题有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等。)
【篇三】
气温和降水
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0C)表示。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
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前后。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
降低。
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二是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有三种形式:即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4、人们迄今所记录到的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印度东北部的
乞拉朋齐,另一处是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地球的雨极。
5、气候的重要因素(降水、气温)
(1)天气和气候
天气—时间短,天气状态—多变。气候—多年天气平均状况—变化不大
(2)气温分布规律(测定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每天)分布从赤道向两
极逐渐降低: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相平行,同纬地区气温大致相同,海陆交界处气
温变化大;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用1月、7月表示气温高低月。
(3)降水(降水类型:A对流雨赤道地区辐射强多雨;B地形雨迎风坡多;C锋面
雨冷暖空气交锋,降雨范围大。分布: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
水多。)
(4)能运用气候资料(各月气温和降水表格或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
温和降水。
(5)迎风坡多雨,原因:暖温气流*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易形成降雨;背风坡少雨,因为空气沿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气蒸发,不容易形成降雨。
【篇四】
世界的人口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自然增长率=出
生率-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增长率较低(或说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或说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
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