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点共圆在中考数学及自主招生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点共圆在中考数学及自主招生中的应用
四点共圆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若四个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四个点共圆;
方法二: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点共圆;
方法三:若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相邻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点共圆;
方法四: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的两个端点共圆
方法五: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C A
D B C A D
经典例题
题型1、先证四点共圆后,然后求线段最值问题(关键是找到动点的轨迹)
例1、如图1,OA=OB=4,∠OCA=135°
(1)求证:AC⊥BC;
(2)如图2,点P与点B关于x轴对称,试求PC的最小值。
题型2、先证四点共圆后,然后求角度、三角函数值、或线段的比值(若从一个点出发的三条线段之间的比值问题,特别注意三弦定理)
例2、如图,抛物线y=ax2-4ax+b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
线的顶点为M,直线y=x-3经过M,B两点,交y轴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P为x轴上一动点,过P作PC的垂线交直线BD于Q,连接CQ,求∠PQC
的度数
例3、(2013年哈尔滨)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AC
交AB于E,若BC=4,△AOE的面积为5,则sin∠BOE的值为
例4、(2013•绍兴)在△ABC中,∠CAB=90°,AD⊥BC于点D,点E为AB的中点,
EC与AD交于点G,点F在BC上.
(1)如图1,AC:AB=1:2,EF⊥CB,求证:EF=CD.
(2)如图2,AC:AB=1:,EF⊥CE,求EF:EG的值.
例5、如图1,直线y=−21x+2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C 为直线AB 上第二象限内一点,且S △AOC =8,双曲线 y=x
k (x <0)经过点C (1)求k 的值; (2) 如图2,Q 为双曲线上另一点,连接OQ ,过C 作CM ⊥OQ 于M ,CN ⊥y 轴于N ,连接MN 。
当Q 点运动时,
MN MO
MC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证明并求出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题型3、先证四点共圆后,然后求线段的长度、线段的和差、共点三弦之间的数量关系(三弦定理隆重登场) (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作辅助线,构造四点共圆)
特别注意:在求线段的和差时,若找不到从一点发出的三条弦,或没有特殊角,都不可能运用三弦定理,这时通常用全等来做,看有没有角平分线。
例6、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D 为BC 中点,∠AEC=150°,∠BED=30°,AB=3
212,则DE=
连接AD ,易得∠BAD=∠BED=30°,故A 、B 、D 、E 四点共圆,所以∠AEB=∠ADB=90°,接下来易得∠DEC=90° 所以△DEC ∽△AEB ,故AB DC AE DE ==2
1 在△AED 中,AD=7,∠AED=120°,过点D 作DF ⊥AE ,充分利用特殊角
设DE=x ,则AE=2x ,DF=23x ,EF=2
x , 在Rt △ADF 中,由勾股定理得,x=1,故DE=1
例7、如图1,已知直线y=33x+3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点M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以点M 为圆心的⊙M 与直线AB 相切于点B ,交x 轴于C 、D 两点,与y 轴交于另一点E
(1)求圆心M 的坐标;
(2)如图2,连接BM 并延长交⊙M 于F ,点N 为弧CF 上任意一点,连接DN 交BF 于Q ,连接FN 并延长交x 轴于点P ,则CP 与MQ 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点N 为弧CF 上一动点,NH ⊥x 轴于H ,NG ⊥BF 于G ,连接GH ,下列两个猜想:① NG+NH 为定值;② GH 的长度不变。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的猜想加以证明,并求出其值。
例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在y 轴上,⊙M 交坐标轴于A 、B 、C 、D 四点,A (-1,0),且OM=OD
(1)求点M 的坐标;
(2)直线y=kx+b 切⊙M 于B 点,交y 轴于点F ,求该直线BF 的解析式;
(3)如图2,P 为线段AB 上一点,作∠CPE=60°,边PE 交直线BF 于点E ,求PB+EB 的值
例9、如图,P(-3,3),过P作PM交x轴于M,作PM⊥PN交y轴于N
(1)若点M在x轴正半轴上时,求ON-OM的值;
(2)若点M在x轴负半轴上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求出ON与OM之间新的数量关系。
例10、如图1,直线y=x+1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C,B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AB,B点的坐标
为(2-1,0)
(1)求证:AC=BC;
(2)点P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一点,试求CP2-AP×BP的值;
(3)如图2,连接CP交y轴于点D,作AH⊥CP交x轴于点E,垂足为H,连接HO,求出EH、OH、DH三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巩固练习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直线MN过点A 且MN∥BC,过点B为一锐角顶点作
Rt△BDE,∠BDE=90°,且点D在直线MN上(不与点A重合),如图1,DE与AC交于点P,易证:BD=DP.(无
需写证明过程)
(1)在图2中,DE与CA延长线交于点P,BD=DP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
理由;
(2)在图3中,DE与AC延长线交于点P,BD与DP是否相等?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无需证明
2、(2009年武汉)如图1,在中,,于点,点是边上一点,连
接交于,交边于点.
(1)求证:;
(2)当为边中点,时,如图2,求的值;
(3)当为边中点,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3、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为O,面积为1989,P为正方形内的一点,且∠OPB=45°,
PA:PB=5:14,求PB的长.
Rt ABC
△90
BAC
∠=°AD BC
⊥D O AC BO AD F OE OB
⊥BC E
ABF COE
△∽△
O AC2
AC
AB
=
OF
OE
O AC
AC
n
AB
=
OF
OE
B
B
A A
C
O
E
D
D
E
C
O
F
图1 图2
F
4、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3,CD∥AB。
点E为射线CD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连接AE,交边BC于点F,∠BAE的的平分线交BC于点G。
(1)当CE=3时,求S△CEF:S△CAF的值
(2)设CE=x,AE=y,当CG=2BG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AC=5时,连接EG,若△AEG为直角三角形,求BG的长
5、(2014年福州中考)如图1,点O在线段AB上,AO=2,OB=1,OC为射线,且∠BOC=60︒,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射线OC做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1
2
秒时,则OP=,S△ABP=;
(2)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3)如图2,当AP=AB时,过点A作AQ∥BP,并使得∠QOP=∠B,求证:AQ·BP=3.
6、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点E、F分别在DA和CD的延长线上,且AE=DF,连接BE、AF,延长FA交BE于G
(1)求证:FG⊥BE;
(2)连接OG,求∠OGF的度数;
(3)若AE=5,AB=25,求OG的长
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E 的坐标为(4,0),⊙E 的半径为8,⊙E 交x 轴于A 、B ,交y 轴于C 、D
(1)过C 作⊙E 的切线,交x 轴于F ,求F 点的坐标;
(2)如图2,半径EP 交OC 于G (0,3),连接PO 并延长交⊙E 于Q 点,连接BQ ,求BQ 的长;
(3)如图3,M 为线段OE 上一点,MN ⊥AB 交⊙E 于N ,作⊙E 的直径NK ,P 是劣弧BK 上任意一动,PH ⊥NK 于H ,PS ⊥x 轴于S ,连接SH 。
当M 在OE 上任意运动,P 在劣弧BK 上任意运动,SH 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予以证明并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求出其变化的范围。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3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C 为x 轴上A 点右边的点,以B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CD ,连接DA 交y 轴于E
(1)求A 点的坐标;
(2)求直线DE 的解析式
(3)若C 点坐标为(2,0),求AD 的长。
9、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 (-1,0),B (3,0),以AB 为边作等边△ABP ,AP 交y 轴正半轴于G ,点M 为x 轴负半轴上一动点,∠MGN=120°,GN 交PB 的延长线于N ,当M 点运动时,求BM-BN 的值
10、(2017年十堰)已知O为直线MN上一点,OP⊥MN,在等腰Rt△ABO中,∠BAO=90°,AC∥OP交OM于C,D 为OB的中点,DE⊥DC交MN于E.
(1)如图1,若点B在OP上,则
①AC OE(填“<”,“=”或“>”);
②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是;
(2)将图1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0°<α<45°),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②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45°<α<90°),请你在图3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2018荆门)如图,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2018达州)如图,Rt△ABC中,∠C=90°,AC=2,BC=5,点D是BC边上一点且CD=1,点P是线段DB上一动点,连接AP,以AP为斜边在AP的下方作等腰Rt△AOP.当P从点D出发运动至点B停止时,点O的运动路径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