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姜堰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作者签名:j!丝
日期:妞(。垡
第一章概述
1.1汉语声调实验戮究静掰囊察嚣敬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寅fl复先生的《赠声实验荣》用}嶷纹计研究汉语12 种方言静声调,是我国第一部实骏语音学蕊作。赵元饪走生予1930年e目翻了声调的五度标记法, 为汉谢乃至世界各声调语言中声调测定、摇写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至今这套符号仍在使用。他 们嚣藤分别在l£裹大学秘毒豪翡历史语富所建立了中嚣最摹建立的聪个语音学臻窕规橡,是中 国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先驱。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未能继续,直到上世纪50年代摊广普通 话,才又开始以北京话为研究对蒙的声调实验研究,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声调研究可以从声学、 心理学秘生蓬攀焦度等滋芎亍。玺毽学戆磷究在国肉簿蔫还不太戎熟,跑较常黧瓣是获黟学角廑 或将博学和心瑗感知结合起来研究声调。汉语声调研究主要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 主要是关于声调语调等特性的研究,应用研究则育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姬声调台成、声调识别等 的研究。下藩我嚣j分述。
天水地区方言声母误读及辨正

口呼
,
,
合 口 呼 韵 母 相拼 的 音 节相 混 发 音器 官
n
。
撮
呼韵 母 相拼 的 音 节 一 般 不 会 相 混
,
。
可见
天水
话 误 读 这 两 个声 母 的 主 要 原 因是 由 于 长期 养成 了 错 误 的 发 音 习 惯
从 而 不 能 正 确 挥指 自 己的
和 1的 发音 有相 同的 地 方
n o n “
相混
”
,
如 普通 话 中 的
o
n
“
” 能 耐
n 如 (
g
“
n
币 )
n
1县 g l `
n
”
;
普 遍 话 中的
,
“
轰隆 隆
口
(h
g
o l
n
g l
,
o u
g )
天 水 话 有 时读 作
h6
g
g
n
o n
g
”
。
但 天 水 话 并 不 是 把所 有带这 两 个声 母 的 音节读 错 而 是 把这 两 个声母 同开 齐 同齿 呼
邱 雍所 编 的 韵书
《广 韵 》
:
,
把 汉 语 声母 归纳 为 四 系 十 二 组
,
其中
“
知系
三 组声 母在 普 通 话 语音 中 的 演变规 律如 下
古
尸 母
知
组
澄
庄 庄
z
组 崇
e
章 生
s
组 船
s
知
z
{
e
彻
h
初
e
章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
在咱们美丽的天水,不仅山清水秀,文化悠长,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藏在我们的嘴里,那就是——天水方言。
它不同于普通话,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趣味,就像是家乡的一道特色小吃,让人一听就倍感亲切。
首先,天水方言听起来“软绵绵”的,语调温柔又带点上扬,就像咱们天水人一样,性格随和又热情。
比如,我们说“吃饭”不叫“吃饭”,而说成“吃干饭”,听起来就感觉饭菜格外香。
这种语调的变化,让天水话听起来既生动又有趣。
再来,天水方言里有许多特有的词汇,这些词你在别的地方可是听不到的。
比如说,我们把“鞋子”叫做“孩子”,刚来天水的朋友可能会一头雾水,心想:“怎么满大街都是卖孩子的?”其实,这就是咱们的方言特色,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啊,天水人说话爱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俗语,这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形容一个人很能干,我们会说他“手脚麻利得像抹了油”,这样的说法既直接又有趣,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出那个场景来。
不过,虽然天水方言很有特色,但在学校和正式场合,我们还是会说普通话。
因为学会了普通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全国各地的朋友交流。
但是,在家或者和老朋友一起时,那一口地道的天水话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那是一种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和自豪感。
每当在外听到熟悉的乡音,那份亲切感就如同一股暖流涌入心间,提醒着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别忘了咱天水的好山好水,还有那独特而又温馨的“天水话”。
论秦州小曲的地域特点及艺术传承

天水地处渭河谷地,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又是古秦文化的发祥地。
东以关山为屏,与秦川隔山相望,南靠秦岭为障,连绵陇南山地。
秦州小曲作为天水民间说唱音乐的代表,其曲调鲜明、节奏明快、韵味十足,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
它以说唱为主,配以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的词文、武术和民间器乐组合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
然其传承常以口传心授为主,本身没有更好地挖掘和保存,导致大量优秀传统曲目及脍炙人口的唱词剧目面临失传的局面。
因此,重视和保护地方民间音乐,俨然成为新时代音乐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一尧秦州小曲历史沿革在商代,天水一带是秦人的聚居地。
秦人先祖赢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
秦人在此繁衍生息,镇守华夏西陲,抵御犬戎。
后来周王室衰微,兵强马壮的秦人蜂拥而入,将关中平原彻底纳入秦国版图,秦国成为春秋列强之一,秦人也正式融入华夏族。
天水作为秦国发源地,《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秦国于公元前688年在此设邽县、冀县,天水是中国历史上建县最早的地方,为全国郡治肇始之地。
秦州小曲,是流传于天水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俗名“小曲儿”,又称秦州曲子戏,在古代被称为“秦声”,是乡土社戏和社火曲儿的总称[1]。
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西周时期,《诗经·秦风》中《车邻》《四臷》《小戎》等均是早期歌颂秦人文化生活的诗歌[2]。
它由先秦游牧民族地区的劳动号子演变成农耕时期的田野牧歌,再演变为农村民歌,最后由乡村民歌演化为早期的乡土社戏,也就是后来的地方社火或秧歌。
由于其主要在甘肃秦州传唱,地域色彩浓厚,因此把这一带所流传的小曲称为“秦州小曲”。
《史记·李斯传·谏逐客书》中有描述秦州小曲弹唱情境:“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呜呼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3]诗人岑参在秦州观看一曲之后,便作《醉后戏与赵歌儿》诗一首,描写聆听秦州小曲的心境:“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anshui dialect are as unique and diverseas the region itself.天水方言的特点像这个地区一样独特而多样。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Tianshui dialect is its tonal quality, which sets it apart from other Chinese dialects.天水方言最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是它的音调,这使它与其他汉语方言有所不同。
The Tianshui dialect is known for its use of simplified characters and distinct vocabulary, which reflects the 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region.天水方言以其使用简化字和独特的词汇而闻名,这反映了该地区的当地文化和历史。
The syntax and grammar of the Tianshui dialect also differ from standard Mandarin, adding to its complexity and richness.天水方言的语法和句法也与标准普通话不同,增添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In addition, the Tianshui dialect embodies the values and tradition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as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ir way of life and social interactions.此外,天水方言体现了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传统,它是对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的反映。
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一
4 [] S】f £为 舌 叶音 ,普 通 话 声 母 中没 有 这 四个 声 .t E ‘ 】 ] St L [ 母 ,其 它 方 言 中也 很 少 有 这 四个 声 母 , 因此 从 听 感 上 最 能 表 现 出 秦 州 方 言 的 发 音 特 色 , 学 习 普 通 话 纠 正 方 音 时要 把
唇 齿 音 【 ,如 “ ” “ ” “ ”等 字 。 比较 特 殊 的是 普 分 。其 实两 组 音 的发 音 原 理 是不 同 的 ,z 、c 、s是 舌 尖 后 ] 馍 模 摸 h h h 通话u 自成 音 节 的某 些 字 ,天 水方 言 亦 读 成 前J m] 音 节 , m[ 的 如 “ 玻璃 有 水 蒸气 雾 的很 ”中 的 “ ”,表 示 “ 烦 ”义 窗 雾 心 音 ,也 叫翘 舌 音 ,Z 、s 、c 是舌 尖 前 音 , 也 叫平 舌 音 。
在普通 话 中,这 两组声母可 以跟 开 口呼和 合 口呼韵母
的 “ 杌 ”中 的 “ ” ,秦 州人 读 成 [ u 。王 力认 为现 代 汉 相 拼 。z 、c 、s拼 合 口呼 声 母 的字 ,秦 州 方 言 中有 些 字 的 麻 杌 n ] 3 h h h 语 零 声母 U 由m演进 而 成 的 ,这 大 概是 U 是 读 ] 的理 论 根据 。 声母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如 “ 展、颤 、扇 ”等字 ,但有些字 3 关 于 n 。天 水 方 言n l 分 ,这 是传 统 的 认识 ,但 读 相 应 的z c s 母 ,如 “ 、产 、 山 ”等 字 。 后 面 的 这 . 、l 和 不 、 、 声 站 事 实 上 这 种 提 法 过 于 笼 统 。通 过 对 天 水 方 言 的 分 析 , 发 现
天水方言音位声学研究

天水方言音位声学研究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
天水方言隶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
目前对于天水方言的研究有很多,其语音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口耳相传”的方。
本文以天水方言的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从图谱分析和数据分析两方面对天水方言声母、韵母单字音系、连读变调进行全面的分析描写。
图谱分析主要反映出了天水方言声母和韵母的声学特征,数据分析主要是提取了振幅最大值和最小值、振幅平均值、共振峰、声母时长、基频等。
文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天水方言声母中没有复辅音,只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29个声母。
天水方言中的辅音韵母很少,只有[η]可以作为韵母。
另外,还发现所有声母的发音时长都主要是受发音部位的影响。
天水方言有单韵母11个,复韵母21个。
单韵母[ε]一般单独做韵母,有时与[u]组成复韵母,不与其他韵母组合。
[o]大多数情况下单独使用,有时与[i]组合成复韵母。
天水方言只有3个单字调,其声调演化规律为:平声不分阴阳,其调值为13;清声母和次浊声母上声仍为上声,调值为51;全浊声母上声与去声合并,调值为44;入声全部合并入平声。
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天水方言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以及声调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天水方言语音系统的研究提供声学参数和语音样本,为天水方言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天水方言

常用天水方言考释【内容提要】本文就一些常用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天水方言做了考释和介绍。
【关键词】天水方言;考释甘肃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方言的文化积淀十分厚实。
许多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方言词汇,在大量古代典籍和诗词曲语中,尤其是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经常阅读到,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这些常用方言词汇,其表情达意的准确生动,刻画事物的形象传神,句式结构的简洁明快,语言韵律的悦耳上口,以及用字的浅显通俗,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成为天水人语言交际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我们应该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天水方言,积极收集、整理、介绍一些常用方言,并通过认真研究,总结天水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使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天水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广大外地朋友也能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常用天水方言的形、音、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天水的对外开放和沟通交流,有效地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这也是学习研究天水方言的最终目的之一。
下面笔者仅就一些常用天水方言略做考释和介绍:一、单音节天水方言罨,现代汉语读yǎn(掩)。
用作名词时,指捕鸟、捕鱼的网,用作动词时,既指用罨逋取,如左思《蜀都赋》:“罨翡翠。
”也有敷、覆盖的意思。
医疗方法中有“热罨”、“冷罨”,即热敷法、冷敷法。
在天水方言中,“罨”读àn(暗),有堵住、遮住或封闭起来等义。
如:“罨着嘴笑”,“放到罐子里罨住,免得跑味”。
有时特指用手把药送到嘴里吞服的动作,例《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先将符药一把罨在口内,急把酒来大呷半碗。
”天水方言现仍常用此义。
碴,读chā(插)天水方言指烹饪食品的一种方法,即边煮边搅,多用于加工粘稠的食品,有煮、熬的意思。
如:“把面撒到开水锅里,再馇一会儿就熟了。
”又,“今天是腊月八,中午咱馇点稀米饭吃吧!”(稀米饭即天水人的腊八粥。
天水方言韵母读音及辨正

,
例如
:
ti a
n
伦理l
,
血n
斤两j
xn
lia
n
g
军 队 j几 d
n
u
x
“
如果 发不 准 后 鼻音
过
g
u o ,
,
可 以 在 后 鼻音 的 音 节 后 面 紧 接 上 一 个 轻 声 的
个 ,
”
或
: 例如 n
等 个人 d 吞
n
g g
e r
己n
通个 信 t o
n
g g
e x
i
n
听过 戏 t
、
r
n
g gu
口
腔后 部 的 肌 肉
,
从 听感 上 讲 些
因此
,
前 鼻韵 母 比 较 沉 闷
,
气 息 也 较 弱 , 而 后 鼻韵 母 比 较 响 亮
,
气 息也 强 一
在 描 写 较 强 的 响声 时
xn
常 用 后 鼻音 而 不 用 前 鼻 音
g lo
n
例如
:
叮当d
gda
n
g
,
轰隆 h o
问 哪 w 色n
n a
n
g
啼唠 p o
n n a
n
g p 己n g
“
如 果 读 不 准 前鼻音 人娜 r 己ir 春天
u e
可 以 在前 鼻音 的 音节 后 面 紧 接上 一 个轻 声 的
哪n
a ”
,
例如
:
n
a
进哪 j宜
lx
或者 在 前 鼻 音 的音 节 后 面 紧接 上 一 个 用 d
方言学-方言分区 (声母韵母声调特点)文学语言专业

方言区
声母方面
韵母方面
声调方面
北方方言
(官话方言)
1)古全浊声母变清声母,塞音萨塞擦音声母中平声字读送气音,仄声字读不送气音;例如:
太原话为代表
徽语
皖南的黄山以南,新安江流域旧徽州府和浙江旧严州府大部及江西旧饶州府小部地区,四周跟吴语、赣语及江淮官话区毗连。
有人认为应归入吴方言
平话
广西部分地区使用,以柳州为界,分桂北和桂南两片,但二者之间差别很大。
新湘语长沙话
老湘语娄邵片
闽方言
闽语或福佬话
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四省,和浙南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个别地区。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使用人口5500余万。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粤方言
通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使用人口4000万。
广州话为代表
晋语
山西大部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内蒙古河套地区等邻近山西的保留古入声的地。
闽南保留古韵尾多,共有“-p,-t,-k,-,-n,-m,-n”七种辅音尾;
2)闽北闽中①多无塞音只有鼻音尾,②不少地区无撮口呼
闽语都有入声,调类一般有6-8个。厦门话有7个。
粤方言
粤语、广东话、
广府话、白话
1)古“非”组字与“晓“母合口一二
等字念f-。
2)古“疑“母一二等字念声;
3)古“微、明”两母合流为m-;
1)大部分地区无撮口呼韵母,撮口呼混入齐齿呼。
2)各地不同程度的保留着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
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与演变规律

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与演变规律汉语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不同的地区、族群中又分为了各种方言和口音。
本文将探讨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一、语音特点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集中在音调和音系方面。
1. 音调: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
但不同方言的声调有所不同,比如广东话有六个声调,四川话则有八个声调。
在一些方言中,声调的使用非常重要,可以区分不同的意思,因此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广东话中“再热”和“再裂”分别是“zoi6 jit6”和“zoi2 liet6”。
2. 音系:汉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构成。
不同方言的音系也有所不同,某些方言会有不同的音系变化。
比如在普通话中,“sh”和“s”是不同的声母,但在湖南话中,这两个声母会混用。
另外,汉语中的声母、韵母也非常丰富,比如一些江西话中有“呬”“洙”等特殊的韵母。
二、演变规律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方言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和改变。
这会导致方言的语音特点也随之发生改变。
1. 汉字音变:汉字音变是汉语演变的重要规律之一,它说明了汉语中一个汉字发音不同的原因。
比如在普通话中,“薯”字的读音是“shǔ”,而在江苏话中则是“su”、“su3”、“siu”。
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声母的变化引起的。
2. 同化:同化是指相邻的两个音节相互影响,发生某些音的变化。
比如在江苏话中,“膀”字的发音是“bang1”,而“仗”字则是“dza1”。
由于这两个字的发音相似,所以“膀”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
3. 借读:借读是指方言中的某个词汇,因为其含义与另一方言的某个词汇相同或者相似,被借用到该方言中。
比如在广州话中,“嘻哈”直接从英文中借用过来,成为了广州话中的一种流行口语。
总之,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方言的语音特点,让我们的语言世界更加多彩。
秦州小曲的演唱特色浅谈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秦州小曲的演唱特色浅谈王丽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音乐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本文运用访谈、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田野调查方式,对秦州小曲的演唱特点、发音特点、秦州小曲的情感表达三个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秦州小曲;演唱;特色中图分类号:I23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08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44一、秦州小曲简介秦州小曲是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一种民间小曲。
作为秦州民间艺术无论是发音特点、演唱特色还是情感表达,都是当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笔者通过对当地民间艺人的采访和秦州小曲基本的表现形态来分析秦州小曲演唱特色,试图探究秦州小曲变化当中,当地人民在生活民俗等方面的变化。
要求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我们一定要向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很好的学习。
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慢慢就掌握了。
但这些变化不管是从哪方面引起的,在变化时,对这个曲子的情趣、味道,始终要保持它原来的面貌。
就是说“岗调”要像“岗调”……而不走味。
如梁秋燕一剧中,秋燕所唱的两段词都是以“岗调”来唱的。
但由于语言音节,字音的音韵、上、下句字数不同,而使曲调在节奏上,音的高度进行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听起来还是“岗调”的味道。
不管唱调在行腔中有多少变化,而“岗调”上句的落音总是“la”,下句落音总是“re”。
如果变了这两个音,那曲调的性格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当然,如果剧情需要而经过改编的曲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不管怎么样也要和小曲的音乐风格、情调相统一的。
其次是这个剧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而引起的曲调变化。
如梁秋燕一曲中,秋燕在劝父时所唱的三段“西京调”。
在第一、二段唱词中,梁秋燕通过述说家庭过去生活的贫穷,自己如何起鸡叫睡半夜的拼命干活,并且,从来没有跟爹爹顶过嘴,而今天只为贪图钱财,不顾女儿愿不愿意,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卖给人家作媳妇,于心何安,因而当女演员唱到“到今日为钱财把女儿打骂,从今后不让我来进咱的家”时,演员的情绪就要有些激动,要把对她爹爹这种不仁道的行为充满忿恨,因而在歌唱时就要很自然地流露出强烈的反抗和批评之情来。
普通话声调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普通话声调的特点及练习方法来源:中播网|发表时间:10年01月04日声调是学习语音的难点,它比任何声母、韵母都难掌握。
(1)阴平:阴平音值就是55,发音时声带始终就是粘住,声音又低又元显恭,阴平存有为其它三个声调的定多寡的促进作用,如果阴平音值掌控不好,可以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
有些人阴平读得过低或过高,造成去声降不下来,阳平高不上去的毛病。
练阴平,可以先用单韵母念出低、中、高三种相同的平调,体会播发高音时声带粘住,播发低音时声带收紧的相同感觉。
这种练习不但可以比较出阴平的高平调值,而且可以训练控制声带松紧的技能,为掌握好复杂的升、降、曲三种声调打下基础。
(2)阳平:阳平音值就是35,发音时声带由不紧不紧,逐渐粘住,声音由不高不低升至最低。
多数人读不好这个调值是高音升不上去,主要原因是起点太高,声带已相当紧了,无法再紧,音高也就不能再升。
制止的方法就是设法把声带收紧,然后再粘住。
可以上节一个回去声,把声带收紧,紧接着念一个调值,这样可以念出吻合阳平的音值。
多读去声和阳平相连的词语,有助于练好阳平。
(3)上声:上声调值就是214,发音时声带由较送来慢慢至最松,再很快地粘住。
声音由较低慢慢至最高,再快速增高。
在朗读和谈话中,上声的基本调值出现的机会很少,经常出现的是变化之后的调值。
但是基本调值是变化的基础,掌握了基本调值才能掌握它的变化,所以首先应读准上声的本调。
念上声时主要的问题就是起点低,上不去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拐弯比较小,也有的人虽有拐弯,但前面上升的部分太短,后面下降的部分太短。
练习上声时,首先应设法把声带放松,使声调的起点降低,并尽量把低音部分拖长。
可以先读一个去声,以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气流不中断,紧接着念个短促的升调,就能读出较正确的上声了。
(4)回去声调值就是51,发音时声带先粘住,后收紧,声音从最低降至最高。
多数人读去声时不感到困难,少数人降不下去。
可用阴平带去声的方法来练习,即先发一个阴平,使声带拉紧,再在阴平的高度上尽量把声带放松,就能读出全降调的去声了。
秦州小曲曲调特征之谈

秦州小曲曲调特征之谈一、秦州小曲概述(一)秦州小曲简述秦州小曲最早称曲子弹唱,是流行于秦州全境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
最开始流行于先秦游牧地区随后发展到农耕时代被人们称为“田野之歌”。
后来随着人们对节庆日的庆祝乡间则流传着一种边演边唱的曲艺活动被当地人称为农村“黑社火”,秦州小曲则是在黑社火上发展而来。
在秦州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过节有着浓厚的气氛,每逢过节都会演唱小曲来祭祀祖先与神灵,因此小曲”本身就是为祭天地、先人的一种民间祭祀乐舞。
秦州小曲主要的伴奏乐器为三弦且是一个人自弹自唱,又被称为“曲子彈唱”。
因此秦州小曲被普遍称为“曲子”“小曲子”。
秦州小曲以生活小事、民间习俗、农村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及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诙谐幽默的方言、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极具特色的韵律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景象,深受人们的喜爱,直至今日仍流传于秦州的大街小巷。
秦州小曲形成的确切年代无可考证,但从《史记·李斯传·谏逐客书》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琴、博髀,而歌呜呼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汉书·扬传》亦载:“家本秦地,能为秦声。
”唐代诗人岑参的《醉后戏与赵哥儿》一诗、清代姚弘谊《鹤月谣笙序》《张楚叔、吴骚合编小序》《许当世序吴骚二集》、明代作家王骥德《曲律》等中都详细记载中可以找到秦州小曲的影子。
(二)秦州小曲历史沿革根据笔者搜集资料就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得知,小曲传入秦州大致分为两个途径。
1、小曲从陕西传入秦州。
据当地的老艺人回忆陕西眉户剧与碗碗腔都与都影响着秦州小曲。
2、小曲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由西向东传入秦州。
如秦州小曲中有些曲牌与临夏、青海一带的花儿相似。
如“二呱子赶车”“割麦”“蓝桥担水”“走宁夏”等。
据秦州老艺人刘文锦讲,他十几岁时,特别爱好秦州小曲,每当河州(现在临夏)小曲来秦州台演出,他每天都认真向演员学习河洲小曲,每逢秦州节庆时便与大家跳秧歌便跳秧歌,因而吸引当地许多曲艺爱好者前来观摩。
秦州方言特色时间副词初探

秦州方言特色时间副词初探张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200030)[摘要]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下的一个小类,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已有百家之言。
但对于方言中时间副词的探讨不多。
本文依据张谊生老师的时间副词理论体系,对秦州方言中“一径”、“阔立马擦”、“过家”、“阿搭子”、“可”等带有浓重地方特点的时间副词做了探源和分析。
通过考察发现,天水秦州方言的时间副词各有其特点,并且保留了一部分受外来语影响的词汇和古汉语词汇。
[关键词]天水秦州;方言;时间副词[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98(2021)02-0094-04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显示,天水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区。
天水市下辖两区五县,市县方言语音差异较大,词汇、语法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因此,天水方言虽属中原官话,但向下细分又可分出秦陇和陇中两个小片。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天水秦州区方言(以下简称“秦州方言”),是天水市市区方言,属陇中小片。
秦州方言中的时间副词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目前却少见相关的研究成果。
本文拟对秦州方言中常用的特色时间副词进行描写和分析。
时间副词表示事物或者动作发生的时间或频率。
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中从三个层级、四个角度探究归纳了时间副词在时制、时体、时频、时序四个方面的差异和特征,并以此将时间副词分为表时副词、表频副词、和表序副词三大类;进一步从语用的角度将表时副词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将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副词,将表序副词分为表次序副词和表重复副词。
本文依照这一分类标准,在进行了实地的方言调查和参考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对秦州方言中一些常用且具方言特色的时间副词进行划分和整理。
现分述如下:一、表时副词(一)时制副词时制副词表示“事件所涉及的是过去、将来、现在、恒常等指示性的具体时间”。
时制副词又按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时间的长短分为:表时段的和表时点的。
论秦州小曲的唱腔研究

作者: 邓怡婷
作者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北方音乐
页码: 78-78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2期
主题词: 秦州小曲 唱腔 研究
摘要:秦州小曲,它是一种民间曲调,所以我们简称它为"小曲";又因为这种曲调主要传唱在甘肃一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秦地,所以又把这一带所产生的民歌称作"秦州小曲"。
本文旨在研究、分析秦州小曲的唱腔。
我分别对秦州小曲的历史渊源、音乐形态、曲目类型、演唱形式、生存空间等做了初步的阐释、分析研究,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可、喜欢,进而去保护秦州小曲,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时间2012 年 6 月 6 日摘要中国方言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以天水地区方言为例,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三方面来展开介绍,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殊的语言。
首先,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元音韵母方面,天水方言中“a”与“o”发音不同于普通话,其余元音发音与普通话相同,韵母中的后鼻音经常被误读做前鼻音。
第二,是辅音与声母,天水方言中多将不送气的音发成送气的音,在双唇音、舌面音、舌根音中都有例证。
第三,是声调方面,天水方言的声调调值不同于普通话,阴平(31)、阳平(24)、上声(53)、去声(44)。
其次,词汇方面,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方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方言词汇。
最后是语法方面,通过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词和助词“下”“着”等方面论述天水方言在语法方面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普通话天水方言语音词汇语法AbstractChinese dialect culture broad and profound, the Tianshui area dialect, mainly from the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introduced,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ppear distinct from the rest of the special language.First,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s with Mandari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vowel, Tianshui dialect " a" and" O" sounds different from putonghua, the remaining vowel pronunciation and Mandarin in the same, the vowels in nasal frequently misunderstood before nasals. In second, is a consonant and consonant, Tianshui dialect will not aspirated phonemes aspirated sounds, the bilabial, alveolo-palatal, velar are examples of. In third, is a tone, the tone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ndarin dialect tone, tone, rising tone (31) (24), one (53), III (44). Second, lexical aspect, from the noun, verb, adjective three areas listed some common dialect vocabulary. The last is the grammar, by statement, question, sigh, imperative modal verbs and auxiliaries .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pecial usage of the dialect in terms of grammar.Key Words:Mandarin Chinese Tianshui dialect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目录1.引言 (5)2.语音方面 (5)2.1元音和韵母 (5)2.2辅音和声母 (6)2.3声调方面 (6)3.词汇 (7)3.1名词 (7)3.1.1人及器官的名称 (7)3.1.2 器物名称 (8)3.1.3 民俗称谓 (8)3.1.4 与农事有关的称谓 (9)3.2 动词 (9)3.3形容词 (10)3.4固定短语 (11)3.4.1 特殊方言词汇 (11)3.4.2 歇后语 (12)4. 语法方面 (12)4.1语气词 (12)4.1.1 陈述语气语气词 (12)4.1.2 疑问语气语气词 (13)4.1.3 祈使语气语气词 (13)4.1.4 感叹语气语气词 (13)4.2助词 (14)4.2.1 “下[xa51]” (14)4.2.2 助词“着” (15)4.2.3 助词“么” (16)4.2.4 助词“呀”、“散” (16)4.2.5 语气助词“昂” (16)5.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引言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
岐山方言语音演变特点

岐山方言语音演变特点岐山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
岐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
本文采用历时比较的方法,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岐山方言语音与古音进行动态的比较描写,揭示了岐山方言语音演变的特点。
标签:岐山方言;语音;演变特点一、岐山方言语音系统岐山方言语音系统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24个声母,不包括儿化韵共有34个韵母,4个声调。
(一)声母(二)韵母(三)声调阴平21 边开三天安笔麦阳平24 穷才寒扶鹅人麻白上声53 古比草体死五买去声44 盖唱送大饭用近厚二、岐山方言语音演变特点本文所指古音,是指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音,具体情况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方言调查字表》为准。
(一)岐山方言声母演变特点1.古全浊声母平声字今岐山方言逢塞音、塞擦音读送气清音(例如:“婆、跳、填、绸、愁、题、成、瘸”等字)。
但也有极个别字读不送气清音(例如:“蹲、绳、蛇、神、唇”)。
在《方言调查字表》所收的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中,岐山方言用到的有194个,其中读不送气清音的有110个(大肚猪~子度渡聚巨拒距具待代袋大~夫在械寨币毙鐾第递荠背~包袱焙队兑罪被备蓖技妓痔治忌抱暴盗导掉调音~豆逗就舅杂赚站闸捷俭蝶谍辑编~及但弹子~达办便方~贱杰辩键健电殿奠断~案段缎夺绝传~记尽阵盾术菌薄~荷藏西~脏昨丈仗状杖棒~子剧邓澄赠贼瞪直泽宅病竞静籍~贯郑锭定敌洞共辨秩道街~),读送气音的有84个(驮坐座杜肚腹肚助柱住背耳~地自字调~饭旧淡叠碟妗弹~棉花蛋瓣拔便~宜辙件截断绳~了传~说侄近薄~厚藏~起来凿棒~~:玉米棒镯值白净独读毒重轻~褯~子部步捕败倍避鼻跪柜菢~鸡娃稻造刨轿藋灰~沓一~纸炸~油糕集铡辫垫叛伴拌圈橛饽面~嚼着睡~强撞特择笛犊牛~轴局弟兄~道蛇溜~动皂)。
2.古端组字今逢齐齿呼读声母,与古精组字的今读音合流。
例如:低=积,天=千。
3.古泥来两母在今洪音前合流,都读[]声母;在今细音前有区别,古泥母今讀[ ]声母,古来母今读[]声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市政府驻地,秦州方言隶属于天水方言,而天水方言又属中原官话。
秦州方言作为天水方言的次方言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试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探讨秦州方言的特点,并指出秦州方言片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签:普通话秦州方言声母韵母声调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渭河支流和西汉水上游,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地势呈西高东低,东西55公里,南北64公里,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3.86万。
现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受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
因而秦州方言呈现出独有的语言特点,秦州话有29个声母、31个韵母,3个声调。
一、声母
秦州方言一般是2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布比边p‘白倍鼻m马面门f飞饭法v吴万文
t大多到t‘道夺蛋n年女牛l脑吕男
ts挣站左ts‘皂草茶s沙生谁z柔揉扔
t?正展粥t?‘赵知车?舍上石?热日人
t?猪主装t?‘吹春初?说书刷?如褥润
t?鸡见叫t?‘起旧妗?学肃俗
k个街高k‘柜跪口?饿我安x下鞋杏
?爷羊远
(一)声母音值及说明
1.[v]唇齿浊擦音。
普通话的u自成音节时通常可读成零声母,亦可读成前带半元音[w?],而秦州方言则读成前加[v],如“无”“午”等字。
2.普通话中的声母m为双唇音,而秦州方言把此音发成唇齿音[?],如“馍”“模”“摸”等字。
比较特殊的是普通话u自成音节的某些字,天水方言亦读成前加[?]的音节,如“窗玻璃有水蒸气雾的很”中的“雾”,表示“心烦”义的“麻杌”中的“杌”,秦州人读成[?u]。
王力认为现代汉语零声母u是由m演进而成的,这大概是u读[?]的理论根据。
3.关于n、l。
天水方言n和l不分,这是传统的认识,但事实上这种提法过于笼统。
通过对天水方言的分析,发现n、l在齐齿呼前区别得很清楚,如“牛——流”“年——连”“娘——凉”“豪——列”“你——里”等。
“脸”这个字在天水方言中读成niàn,而且只读niàn,不读liǎn,也说明n和l在齐齿呼前是两个音位,不过“脸”字天水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
当n和l后不接齐齿呼时,即在开口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前,尤其在开口呼和合口呼前n和l不分,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男——兰”“脑——老”“难——蓝”“农——龙”“奈——赖”等。
4.[t?][t?‘][?][?]为舌叶音,普通话声母中没有这四个声母,其它方言中也很少有这四个声母,因此从听感上最能表现出秦州方言的发音特色,学习普通话纠正方音时要把它相应地读成zh、ch、sh、r。
5.[?]舌面后鼻浊音。
普通话零声母的一些音节,秦州方言大都要派生出一个
辅音,[?]就是其中一个。
此音出现的条件为开口呼前,如“挨”“爱”“崖”“熬”“安”等字。
辅音n,它出现的条件与[?]不同,一般在齐齿呼前,如“业”“叶”“芽”“牙”“眼”“压”“硬”“仰”等字。
(二)秦州方言片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声母方面的问题
1.zh、ch、sh和z、c、s
秦州方言片的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很容易将zh、ch、sh声母的字读成z、c、s 声母的字,也就是平时说的平翘舌音不分。
其实两组音的发音原理是不同的,zh、ch、sh是舌尖后音,也叫翘舌音,z、c、s是舌尖前音,也叫平舌音。
在普通话中,这两组声母可以跟开口呼和合口呼韵母相拼。
zh、ch、sh拼合口呼声母的字,秦州方言中有些字的声母与普通话完全一致,如“展、颤、扇”等字,但有些字读相应的z、c、s声母,如“站、产、山”等字。
后面的这一种情况是秦州方言片的人学习普通话时的难点。
z、c、s拼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的字,秦州方言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辨别方法如下:
(1)借助声韵配合关系
普通话中uɑ、uɑi、uɑng这3个韵母只能跟舌尖后音zh、ch、sh相拼,不与舌尖前音z、c、s相拼。
因此,平翘舌音不分的人,凡遇到韵母是uɑ、uɑi、uɑng 的字,就可知声母是zh、ch、sh。
(2)形声字声旁类推
zh——主——注、驻、拄、炷、砫
以上“主”的声母是舌尖后音,以它为声符的字的声母也是舌尖后音。
c——仓——苍、舱、沧、伧、鸧
以上“仓”的声母是舌尖前音,以它为声符的字的声母也是舌尖前音。
2.j、q、x和g、k、h
普通话中读j、q、x声母的少数字,秦州方言中读相应的g、k、h声母,其实j、q、x是舌面前音,g、k、h是舌面后音。
方言中将j、q、x声母读为g、k、h声母的一些字是古代g、k、h声母的开口二等字,学习时根据声韵配合关系转换声母就可以了。
二、韵母
秦州方言一般是31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
单元音韵尾有?、?、a、?、?、?、i、u、y9个,介音韵尾有i、u、y三个,复合韵尾有ei、?u、an、a?、??、ia、ie、i?、i?u、ian、ia?、i?、ua、u?、u?、uei、uan、ua?、u??、ye、yan、y?22个。
具体如下:
?字自纸i被碑眉u布轴否y雨吕取
?吃织湿
a下瓦瞎ia家夏娘ua抓话瓜
?饿车婆ie姐写碟u?歌河锅ye脚月缺
?开歪儿u?甩筷坏
?毛饱袄i?笑表吊
ei墨白客uei泪累水
?u 豆口斗i?u牛酒有
an 蛋男按ian钱面年uan暖穿换yan卷泉选
a? 糖王腔ia?羊香枪ua?装光黄
??杏盆风i?冰听民u??春润红y?荣熊云(一)韵母音值及说明
1.秦州方言高元音韵母[i]、[y]有轻微的摩擦。
2.a的实际音值介于A和ɑ之间,舌为位稍高。
3.?是舌面半低不圆唇元音,普通话中的有些ie、ai、uai、e[?]韵的字在秦州方言中读此音。
4.[ei]、[ou]动程在降字调中不明显,在非降字调中较明显。
5.普通话中en组和eng组韵母在秦州方言中有合流的现象,即前后鼻音不分。
(二)秦州方言韵母读音及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1.-n和-ng
普通话语音中的前鼻韵尾-n和后鼻韵尾-ng分得很清楚,可是秦州方言对这两类鼻韵尾的区分有很大困难,秦州方言主要是把en-eng、in-ing、uen-ong、ün-iong这几组鼻韵母相混。
要读准这两类鼻韵母,关键在韵尾-n和-ng。
下面就谈谈这两个韵尾的发音情况。
(1)借助声韵母配合关系
d、t、n、l只和eng相拼,不和en相拼,所以“登、等、熥、疼、宁、拧、泞、棱、冷、愣”等字的韵母必定是eng。
d、t只和ing相拼,不和in相拼,所以“丁、顶、订、厅、停、挺、梃”等字的韵母必定是ing。
(2)借助汉字常用字进行类推
分——n——jīn今衿矜,jìn妗,qín琴芩
京——ng——jīng惊鲸猄,jìng倞
靑——ng——qīng清鲭圊,qíng晴氰,qǐng请,qìng箐
2.ong和ueng
秦州方言常把鼻韵母ong和ueng相混,这两个韵母虽然都是后鼻韵母,读音也相近,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清楚的。
读ong时,嘴唇稍突出,呈圆形,由于只有一个元音,发音时唇形没有变化;读ueng时,由于有两个元音,发音时唇形要随着元音的改变而改变,从唇形很小很圆的u过渡到唇形不圆的e。
此外,这两个韵母在用法上也有区别:ong不能自成音节,只能同声母相拼组合成音节,而ueng只能自成音节,单独给汉字注音。
3.ai和ei、uai和uei
秦州方言片的人们把ai误读成ei,把uai误读成uei。
其实这几个音之间是有区别的,如下:
ai和ei都是前响复韵母,它们的韵尾相同,韵腹不同。
读ai时,由口腔大开的a滑向口腔开度很小、不圆唇的i。
a比通常单读时舌位偏前,发音较长、较响亮;末尾的i,舌位不如单读时那样高,发音短而模糊。
读ei时,由嘴角向两边展开、唇形略扁的e滑向口腔开度很小的i。
e比通常单读时舌位偏前,舌位升到半高,发音较长、较响亮,末尾的i同ai中的i一样,发音短而模糊。
三、声调
秦州方言有3个单字调(平声、上声、去声),不包括轻声。
平声不分阴阳;古清声母、次浊声母上声字今为上声字;古全浊声母上声字、所有去声字今为去声字;古入声字在秦州方言中比较整齐,基本上都归入平声。
平声调值为13、上声为53、去声为44。
参考文献:
[1]李恭.陇右方言发微[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2]李鼎超.陇右方言[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3]雒鹏,莫超.陇右方言与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4]雒鹏.甘肃方言声韵调及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2001,(3).
[5]李广明.天水方言发音的特点[J].天水师专学报(综合版),1993,(1~2).
(刘香琴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