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共4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
屡屡对这些节目赞美、惊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祈》等致力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依托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节目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
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与生俱来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包浆”韵味,这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形式同质化、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
而如何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面临的首要问题。
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别出心裁,表现不俗。
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洛神、飞天为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再现曹子建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苦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舞出文化的“回归”;《丽人行》借老杜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斜红、面靥齐全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显然,在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选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
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
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重新演绎都离不开现代元素的融入。
《离骚》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如果说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赋予文化创新节目以“内美”,那么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修能”之用。
以《天地之中》的设计为例。
演员们于一片星河陨石中起手舞太极,再加上3D效果下配合磅礴背景音乐出现的张衡浑天仪、从飞船内部向外看到的祖国大好河山等等,无一不给人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文徵明题跋中之尚古观念

辑 校的 《 文徵明集 中, 先将 甫 田集》三十五 卷本 中的四十九则题跋 全部收录 , 同时在 《 补 辑》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五诸卷 中
三、 神会意 解 : 门师友对 文徵 明的 吴 影 响
诚然, 文徵 明的 尚古思想 受赵 孟 媚影 响 颇深, 其书论 大体仍以崇 古、 古为基调 , 拟 但 是, 毕竟 二者各 自处于元明不同的时代环境 之
下 , 赵 二 人 虽 部 主 张 学 书 当 “ 古 ”, 他 们 文 则 而 的 “ 古 ”内 涵 是 完 全 一致 的 吗 ?如 若 存 在 不 则
之 , 者以公之 博学 , 论 诗、词、 、 , 与赵 书 画 虽
间, 出处纯 正 , 或过 之 。 而 若 ”③ 从 文 嘉 的 描
住
关于文徵明的书画题跋, 最初比较集中的 收录 当在其传世之 《 田集》三十五卷本 中, 甫 即是书卷第廿一、 甘二 、 廿三 《 题跋 》三卷。 然 后世又有 《 学海类编》本与 《 丛书集成初编》 本 文侍诏题跋》行世, 分上下两卷, 据周道振 先 生考证 , 实皆据 《 甫田集 三十五卷本改编而
| 一 ’
’i
只
●
阮
明 代前期书坛。 明代前期的书 法复古, 追 而 虽
踪 线 路 与 元 人相 同 , 又 明 显 表 现 出 皇权 的 干 但
堕… 君
更 乓 i . E
.
预 。“ 寰中土大夫不为君用, 其罪至 抄刮”的严 律, 以书取仕而可获官禄的诱惑, 使得大批 召人
宫廷 的书家 , 为应 制 而 作 书 法 。 一 风气 的 直 这
高三试卷语文-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撞而契合的产物,是指有意味的具体形象,即“意”与“象”的融合。
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意”和“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言。
东汉王充将“意”与“象”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其在《论衡·乱龙篇》说:“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曹魏时代的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一段文字,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
从文学的创作来看,即从内心的“意”到关注的“象”,再至依托的“言”;从文学的欣赏来看,即从依托的“言”到关注的“象”,再至所传达的主观“意”。
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而又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
实际上,刘勰是将营构“意象”作为艺术构思的首要任务来看待的。
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其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
2021届高考作文时评素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活出平凡日子里的精气神!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活出平凡日子里的精气神!1、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人民论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爱我中华》,响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唱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情感。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中华民族56个民族民心相通、守望相助、团结和睦。
外国学者把这“令人吃惊的统一”看作是“中国的神话”。
密码何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这句话道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而我们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诗经》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
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也正是因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造就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可以说,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56个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青阳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纲要上7-10单元,纲要下1-2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确定为党的最高纲领,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确定为最低纲领。
这一转变()A.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2.表1为1927~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占比的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表示百分比,“—”表示无数据)这些变化说明()表1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已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3.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A.体现了两党终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B.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C.都凸显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指导性D.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4.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
这表明中国()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5.图2为《1992~2012年某县GDP增长示意图》,该县促进地区经济在本世纪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举措中,最有可能的是()A.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B.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C.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大力发展农村的乡镇企业图26.1989年10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到:“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共4页文档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与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基本途径。
2019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使教师有了在课堂中进行道德教育意识。
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由于对“三维目标”内涵理解偏差以及受传统教育评价体制影响,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实施评价出现了诸多不足,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没有落实到位。
对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德育与教学形式德育――来剖析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德育因素。
一、教学内容中德育教材是知识载体,也是学科德育载体。
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新课改后中小学教材内容与形式既贴合生活又紧跟时代,文本编写遵循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原则。
因此,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德育思想,只不过有教材内容德育思想是显性,教师可以据此直接进行德育,有是隐性,需要教师对文本仔细研读与琢磨,才能发现其中德育价值。
例如数学教材中,显性德育思想主要是一些知识链接,有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如“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国家”“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π突出贡献”等,目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古代科技领域辉煌成就,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有介绍数学家历经艰辛、百折不挠、发现真理曲折历程,通过伟人事迹培养学生勇于剖析、不怕困难意志品质、追求真理科学态度以及向上向善理想信念。
隐性德育思想则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例如在学习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知识过程中,通过体会大小、多少、长短相对性,启发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通过学习与、差、积、商变化规律,在感悟变与不变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地剖析问题,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百分数及储蓄方面知识时,可以结合单元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理财,理性消费、勤俭节约。
此外,数学知识自身严谨性、逻辑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处事态度。
图解笔迹心理学(大全)

5、笔迹端正与道德有关
《字型细小》-女
• 她有点固执,气量亦不够大,但她绝对是善于积蓄 财富的。虽然她十分胜任理财的工作,但是生财方 面,由于不会随着环境迅速灵活的应变,犹豫的太 久,自然大好良机也会被别人抢走了。通常她是不 喜欢被别人注意的,她有点羞涩但却很注重细节。 在金钱方面,她是很谨慎小心使用的人。即使朋友 有难,她也要详加“盘问”,才会出手相助;至于 吃、喝、玩、乐,多半是各摊费用,她绝不会轻易 请客的。所以,“聚财有望”,她将不辱“小器财 神”之名。
3、笔迹大小与个性相关
• 《字型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字型谨慎》
• 《字型细小》
《字型豪放》-男
• 他喜欢呼朋唤友,耐不住寂寞,虽然粗枝大叶,但 为人讲义气,也蛮有人缘。开朗,豪气,因此,即 使初次见面的人,他也能在顷刻间与之高谈阔论起 来,但是他太容易相信别人,要小心被欺骗,甚至 被利用。他最大的危机就在于行事冲动,不会瞻前 顾后,所以因此常惹上麻烦,而且不计成败亏损的 态度,常导致无谓的亏空。
4、笔迹格式与气度有关
• 《字型为长方形》
•
《字型为矮扁形》
• 《字型为正方形》
《字型为长方形》-男
• 他执着于人际的平衡,企图建立和谐的生活态度, 他的魅力在于懂得拿捏“野心和优雅”的分寸。他 很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和不同个性的人,他的包容 性使得人际关系顺畅无阻,但是他很保护自己,不 会做不利自己的事门牌眼都欣赏他的幽默,而且他 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能产生一种亲和力,金钱运 也很强,与人合伙经营或投资方面都会有所收获。 他心胸开阔、豁达,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工作积极 主动。思维活跃、积极、豪爽、不甘寂寞,勇于出 头露面,比较散漫,不拘小节。
202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选修4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三言》《红楼梦》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
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 《白鹿原》
第七单元情系乡土《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
第八单元人在都市《子夜》《骆驼祥子》
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
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
第八单元老舍与《茶馆》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本册综合
选修7影视名作欣赏
第一课
《城南旧事》:别样离愁,纯美格调
第二课
《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
第三课
《阿甘正传》:英雄源自凡入
阅读:1、动态消息两篇2、综合消息两篇3、外国消息两 篇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实践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导引
阅读:5、彭德怀印象6、世界选择北京7、中国市场:人
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实践
导引
阅读: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10、梦碎雅典11、漫步在无
人区
实践
略读:《光》/杨必《树(节选)》/林燿德
思考与探究五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选修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欣赏
水欧阳光明*创编
第一单元
导言
讲读:1、《老虎》2、《秋歌》3.《三棵树》
思考与探究
第二单元导言讲读:1、《故乡》2、《西风颂》3、《当你老了》
思考与探究 第三单元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2、《石榴》3、《雪夜
2024-2025学年云南省三校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联考卷(二)历史及答案

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中国和古希腊的学者们在教育上有很多相似的见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古代中西方教育均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特征B.学者们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C.古代教育学家培养了众多复合型人才D.学者们对身体教育的重视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2.汉高祖刘邦从白登脱困后,汉匈双方的对抗问题并未解决。
为应对被动局面,西汉采取了应对匈奴的全新政策:其一,与匈奴缔结和亲;其二,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物;其三,通过“喻以礼节”实现匈奴德化;其四,短期内建立汉匈的“子婿”亲戚关系,逐步形成长期的“外孙单于”血缘关系。
关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解读正确的是()A.汉匈称“子婿”而非华夷表明华夏认同开始形成B.是在长期交往交融中坚持独尊观念的政治选择C.为中央政府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提供思路D.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为后世照搬沿用3.图1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铜熏炉的龙凤元素是指将龙、凤作为引导墓主人升仙的使者,顶部均有仙人造像,这些仙人均深目高鼻,与西域胡人形象极其相似。
另外,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上有的仙人眉间有圆突,似为佛教中的“白毫相”。
这体现出()A.乱世中的人们多躲避现实,逐步走向玄想与求仙B.仙人的胡人形象说明汉晋时大量外国人定居中国C.有的仙人似为佛教“白毫相”,说明三教已经合一D.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并形成严密的宗教体系4.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突厥犯塞,吐谷浑寇边,军旅数起,转输劳敝,隋文帝令朔州总管赵仲卿于长城北大兴屯田,以实塞下,又于河西立堡,营田积谷,“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大国工匠观后感1000字】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1000字】大国工匠观后感每一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价值,正如大国工匠里介绍的那几个人一样。
他们有他们的平凡,亦有他们的不平凡,他们每一个人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但我们却做不到像他们一样默默坚守一个岗位那么多年,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这个信仰或大或小。
或渺小或伟大。
他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闪着热烈的光芒,坚毅以及刚强。
汪国真曾经说过,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在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里介绍了8位平凡又伟大的人。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他被称为航空手艺人。
2022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22年4月胡双钱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对于胡双钱自己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看到自己参与制造的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翱翔在蓝天上。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一周有六天的时间要泡在车间里。
在这么多年的航空技术制造工作中他接触的零件有上千万件,但是从来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
他曾说“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职责”。
他日复一日的做着这样的动作,核准、划线、锯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气动钻头依线点导孔等等等等。
这样的动作,他整整重复了30年,这30年来每日一复日复一日的做着。
他说:“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再干30年”。
他所做的工作于他来说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这件神圣的事,没有期限。
他由衷的热爱它,把它当做自己的责任,看着自己参与制作的飞机飞上蓝天是怎样的一种自豪。
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心中没有信仰和目标的人,对他来说,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像胡双钱这样的人还有好多。
像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在宣纸行业中,捞纸是个很辛苦的工作,工作时间长不说,而且还特别累。
但是,在周东红看来,捞纸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追求,是对中华传统技艺发自内心的尊重。
马相伯的教育理念:文理并重,全人发展

马相伯的教育理念:文理并重,全人发展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2期文/ 姜有国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马相伯将中西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教育等理念充分交汇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著名的震旦大学(1903 年)、复旦大学(1905 年)、辅仁大学(1923 年)。
马相伯文理并重、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对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科学与人文并重马相伯在创立震旦学院之初就强调办学的宗旨乃崇尚科学、注重人文、不谈教理。
“科学为父,人文作母”是马相伯科学与人文并重理念的根基。
当时的中国社会对科技的发展也有迫切的需要,但马相伯不盲目追逐科学教育,而强调应正确对待教育中各个因素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科技固然适用和重要,但并非是教育的一切,其他诸如道德、宗教、文学等人文领域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果学生缺少良心和道德的培育,缺少对社会、他人以及生命的敬重,那么教育便沦为一种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这样就成了本末倒置。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成为了复旦人文精神的发端和本源。
重视道德教育马相伯曾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说:“所谓大学生,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诸君在此校肄业,需尊重道德,专业学习,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
马相伯希望道德教育理念不只是一些肤浅的说教或者缺乏内涵的口号,而是吸取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以及西方伦理道德的精髓,即基督宗教和文明的伦理道德规范。
大学的性质在于培养、造就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才。
在马相伯看来,“道德就是我们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是否文明不是取决于它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反映在他们的道德水平”。
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马相伯认为,要以民主的精神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管理空间,而教师的角色是通过亲近学生,帮助他们应用各种理论并引导他们自学直至独立学习。
马相伯的教学方式很类似于唐代以来的“书院制度”,他本人就如同传统书院的老师,学生们则是他的门生。
科学管理原理(原著内容)(标注页码的文档共40页)

前言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向各州长讲话时曾预示:“保护我们国家的资源,只是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的前奏。
”整个美国很快认识到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大规模运动。
但直到现在,美国人对“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森林在消失,我们的水力资源在浪费掉,我们的土壤在被洪水冲刷到大海里去,我们的煤和铁在日渐枯竭。
但是,由于我们的重大失误、指挥不当或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日复一日的人力资源上的更大浪费,不正是罗斯福总统所指的“全国性效率”不足吗?人们对这方面的浪费却视而不见,或即使看见了也模糊不清。
我们能够看到或感觉到物质资源的浪费。
可是,人们对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下或指挥不当却视而不见或看不真切。
要认识到这些,就要肯动脑筋并发挥想像力。
每天,来自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要比在物质资源上的浪费大得多。
也正是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人们对前者感慨万千,对后者却无动于衷。
是的,还不曾对“提高全国性效率”进行宣传鼓动,也不曾召集过会议探讨如何实施。
不过,有迹象表明人们普遍感觉到了提高效率的必要性。
事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
从大公司的总裁到家庭主妇,人们无一例外地渴望找到更优秀、更有才干的人选。
有才干的人供不应求,这在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
我们都在寻找别人培养起来的、现成的、有才干的人,但我们的天职和良机是系统地联合培养并造就这样有才干的人,而不是猎取别人培养的人。
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算走上了提高全国性效率的正确道路。
过去流行的观点可用这样的俗语表达:“工业界的领袖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成就的。
”道理曾是这样,如果能够物色到合适的人,就尽可以放心地让他去想办法。
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我们的领袖人物必须是通过培训而成就的——正如天生胜任一样。
别指望哪位伟大的人物(过去人事管理制度下的)能够与一些普通人形成的、有效合作的集体一决高低。
过去,人是第一位的;未来,制度是第一位的。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霍邱二中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学派有三:儒家、道家、墨家。
其中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道家则以“道”为本位,墨家“尊天事鬼",保留了关于是鬼的宗教信仰。
所谓“以人为本位”即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终极关怀。
《论语》记载:“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务民之义”即重视道德教化;“敬鬼神而远之”即对鬼神持存疑态度,虽没有否定鬼神,但不求助于鬼神.这是儒家学说的根本宗旨。
儒家以人为本位,肯定人的价值,又承认文化的价值。
《孝经》记述孔子之言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孟子强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荀子宣扬“人之所以为人者”.这所谓“人所以为人者”,在于有道德。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谓“有义",即有道德观念。
这与孔子所谓“务民之义”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以宣扬文化为己任。
《论话》记载:“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所谓“文”,即今日所谓文化。
《周易·彖》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文明”“人文”名词的初次出现.天文指自然现象,人文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各种形式。
儒家高度肯定了文化的价值。
儒家以人为本位,这是与宗教家以神为本位的思想相对立的.宗教宣扬以神为本,鼓吹上帝创造世界,要求皈依上帝.佛教更将佛置于天帝之上,宣传三世轮回。
这些宗教信仰都鄙视人,不承认人本身的价值。
儒家承认人类是天地所生的,而肯定人本身具有优异的价值.这是儒家学说的一个特点。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的层次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
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体“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的部分。
当人们对汉字构造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器物”、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的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
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是由汉字的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
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这简单而又抽象的线条如何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毛笔的使用是首要因素。
毛笔的特点是软,“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随着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产生出极尽变化的线条造型,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造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
为中国书法所采用的书写载体,也规定着它能够具备艺术感染力的特性。
汉字的书写载体历经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多种变迁,韧性强、质柔软的安徽宣纸最终成为理想的书写载体,笔墨挥洒其上,交融渗化、黑白浓淡之间情趣并出。
所以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孤儿刘斌立①秦浩又查看了一下打包的行李,确定无误了才去厨房。
②他妻子4点就起来煮了红薯粥,他看了看那半锅粥,舀了一碗,又倒进锅里一小半。
妻子并没有注意到,但仍旧习惯性地提醒他“早饭要吃饱”。
③秦浩进屋子只看了一眼孩子,没敢亲她。
小家伙睡得浅,弄醒了,知道爸爸要走,必然哭天喊地。
一个大背包上了肩,手里还有一个灰突突的大尼龙面料的行李包,秦浩看着妻子,没有再说话,只是下巴抬了抬。
妻子知道其中的含义“我走了,家里靠你了!”④这是秦浩每年里都要经历的分离,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走下楼,秦浩就看见路灯底下已经有两个同伴在那儿抽烟等他了。
他们手里也都有一个大大的尼龙面料的行李包,在路灯下,包上“锡山矿务局”的印字特别显眼。
⑤那几个字也印入了秦浩的眼睛,他手里也有一个。
“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⑥曾经锡山矿务局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单位,不管工资、福利,甚至秦浩背后的那片家属楼,都曾经是这个城市最让人羡慕的。
他们手里这个大行李包,就是某年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时,每个员工发的福利。
而如今,秦浩还得用这个包装起自己的衣衫琐碎,出去打工。
⑦三个人相互看了看,点了点头,一起朝矿区大门而去。
黑黢黢的矿区内,似乎空无一人。
路灯已没几盏好的。
三个人抽着烟,倒是烟头一亮一亮的,显出了几分活力。
大门口的铁门虚关着,他们发现那儿还站着一个人。
⑧“广路,你怎么又来了?”秦浩先发问。
⑨卫广路把烟头掐了,狠狠用脚踩着,边碾脚边说:“我把娃娃交给我妹妹了,这儿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必须出去打工。
”⑩“你走了,你娃儿不是成孤儿了,要不得哦。
”另一个声音说。
秦浩赶紧用手止住那人,但是昏暗的灯光中,已看见广路眼神瞬间黯然了。
“算了算了,走,挣到钱再打算。
”一只胳膊拉起广路。
秦浩看了一眼大伙儿,边走边说:“也好,又是我们四个一起,互相有个照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盘锦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________,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________”乃至面目全非。
要知道,(),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________。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我们________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
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
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无关大局伤筋动骨失之千里耳熟能详B . 无伤大雅遍体鳞伤一字千里耳闻则诵C . 无关大局遍体鳞伤失之千里耳闻则诵D . 无伤大雅伤筋动骨一字千里耳熟能详(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B .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C . 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D . 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 .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先知穆罕默德凭依安拉的启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传教。
伊斯兰教以绝高品级的一神信仰征服了阿拉伯众子民,也结束了那里早期的“蒙昧时代”。
经历了穆圣与圣门弟子砥砺恭勤的宗教传播与俗世建设,不仅造就了一座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雄伟帝国的巍峨屹立,也使伊斯兰文明展示出旷古未见的繁荣与辉煌。
在短暂的二三百年间,伊斯兰世界从一个游牧集团腾身跃入人类文明的最前沿。
思索这场震惊世人的崛起奇迹,自然可以推溯出政治环境、经济实力与社会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因由,在这其中,笔者认为,伊斯兰教教义体系中关于“知识”的立场与教谕及其勃发的巨大力量不容忽视。
这些知识论集中在伊斯兰教最高经典《古兰经》与作为其补充阐发的记录至圣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中。
在中国,自先秦始便启动了文献典籍的贮藏与传承工程,春秋时的孔子可谓是此工程中的第一伟哲,他以“万世师表”的担当完成了整理、播衍文化遗产的崇高使命。
翻阅《论语》,孔子对“知识”及其相邻话题的言述俯仰皆见,这些观点或上承三代或下开千载,构成正统儒家知识论的理论主体。
对比上述伊斯兰教经典与《论语》中的两种知识论,能够清晰地发现源于二者所归属的文化母体不同(一为极具超越色彩的宗教,一为现实感极强的政治伦理学说)而在知识论这一子论题上呈现出的本质性差异。
先知穆罕默德说过:“知识是伊斯兰教的生命、信仰的支柱。
”又说:“进入清真寺教学或接受教育的人,犹如为真主而战的勇士。
”这些训示教导穆斯林知识是和坚固、敬虔的信仰凝铸一体的,知识本身已具有了先天而
来的神性,授知与求知皆为捍卫主道的圣洁功德。
在《论语》里,知识、求知是和官爵、富贵等世俗情结紧密粘合在一起的,“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即为明证。
然而,采持一个较为宏阔的视阈,又能发现无论是《古兰经》、“圣训”还是《论语》,都包含着有关普遍意义上的知识、知识者和求知活动等主题的论述,而这一层面上的知识论是不受民族、国界与文化背景所拘囿的。
在这些论述里考索,笔者察觉到两者存在若干相通的观念,它们高呼着阿拉伯与中华这两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对待人类文化资源上的共同声音。
本文奢图以此为立意,以《古兰经》、“圣训”与《论语》为立论平台,进行一次跨文化比较的尝试。
明清之际著名回族学者马注在《清真指南》中诠解伊儒“教理同源”的观点时说到:“圣不同时而道同,地不同音而义同,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服不同制而心同。
”兹徵摘二句以为文题。
一、对知识与知识者的肯定立场
知识,包括固态的文献资源与诸种门类的工具技艺,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为关键的发展所必需。
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与持久的知识者培育,就无法积极健康的生息与壮大。
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风潮漫涌的信息时代,其意义前所未有地被彰显。
在看待知识与知识者的立场上,伊斯兰经典与《论语》表达出一致的肯定,甚至是充满激情的颂赞。
这些立场在它们各自的时空里发挥着不可遏制的社会功效,把各自的信徒引领上一条求索的光明坦途,应该说,这是值得人类共贺的奇勋。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独一无二的,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恩养者和受拜者,也是清算日的掌权者和裁判者,是超越时空的绝对而永
恒的自我存在的精神实体。
《古兰经》中讲道:“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
”(3:18)在这段经文里,真主首先提到自己,然后是天仙,知识者居第三位,由此可见,伊斯兰经典对知识与知识者的无上肯定,其尊贵程度毋庸赘言。
此外,《古兰经》上还说,“有学识的人们,知道从你的主降示你的经典,确是真理,能指示[世人走上]万能的、可颂的主的大道”(34:6)。
“你说:‘有知识的与无知识的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
”’(39:9)可知,富于理智与聪慧的知识是真主的所爱,占有它们的人品位高上无比。
领受着真主的启示与慈恩,先知穆罕默德对知识和学者也是格外的看重与尊崇。
圣训记载了他曾说过:“知识是穆斯林丢失的骆驼,不论在哪里发现,都应该把它牵回来。
”众所周知,骆驼在沙漠遍布的阿拉伯地区既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人们生存的依靠,穆圣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知识切实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说过一句极其著名的话:“学者的墨迹比殉道者的血迹更为高贵。
”殉道者为坚守信仰而淌血殒命,在教门里已获得了至高的名节,但这仍然不比知识高贵,这样的评价确实是无以复加了。
我国著名伊斯兰教学者达浦生在《伊斯兰六书》这样评论此句:“此训尤为恳切。
……至殉道者之血,即天堂之代价,其贵已无比,然犹不若学者之墨汁,能益及人类,且垂诸永久而不朽也。
”可谓中肯之论。
《论语》对知识与知识者的肯定立场首先是通过对孔子本人许多爱知乐知的躬行记录来传达的。
在“述而”篇里记载孔子因追求知识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
在艰难困窘的条件下不改快乐从容的生活姿态,其内因基于知识带来的无限慰藉与满足。
还讲道:“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
”(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可见,他对自己热爱知识、孜孜求索的品格坚信不移,并引之为足可自安的骄傲。
其实,每个知道孑L子和《论语》的人,也都会熟知《论语》中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以“学”来开篇定调,仅就编排的形式感本身也能让人体味出“知识”在《论语》里显赫的地位。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