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标准

合集下载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指根据原文的语义、风格和表达方式,将其准确、清晰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使读者能够完全理解原文的内容。

翻译的标准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 准确性:翻译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得随意添加、删除或修改原文的信息。

必须理解原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并将其翻译为与之相对应的目标语言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2. 清晰度:翻译要求使用目标语言的正确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翻译的内容。

翻译应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翻译。

3. 自然度:翻译要求表达得自然流畅,与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习语一致。

翻译应避免使用生硬、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适当调整翻译,使之与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相符。

4. 一致性:翻译要求在整篇翻译中保持一致的语言风格和术语。

翻译应遵循统一的翻译规范和术语表,确保不同部分之间的翻译一致性,避免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达方式。

5. 文化适应性:翻译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根据目标语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进行相应的翻译调整。

翻译应避免使用与目标文化背景相悖的表达方式或内容。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准确、清晰、自然、一致和具有文
化适应性的。

翻译人员应根据以上要求进行翻译,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流畅阅读翻译的内容。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方式,旨在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准确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翻译的标准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如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读者的需求以及翻译目的和用途等。

以下是翻译过程中常被认可的标准:
1. 准确性:翻译应尽可能地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并使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和句式来传达正确的信息。

2. 一致性:翻译中的一致性是指在整个文本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和翻译风格,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翻译结果。

3. 流畅性:翻译应以流畅的语言表达信息,使读者能够顺利阅读翻译文本,而不会感到困惑或疑惑。

4. 信任度:翻译要保持原文的作者意图和原始风格,并尽量避免对原作进行自由演绎或改变。

5. 目标语言适应性:翻译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特点,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被目标读者准确理解和接受。

6. 当地化:翻译应考虑目标文化的情境和特点,尽可能地使翻译结果适应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7. 翻译者的专业素养: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了解翻译理论和方法,以确保能够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以准确传达信息为基础,同时兼顾流畅性、一致性、信任度以及目标语言适应性和当地化。

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工具,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并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翻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和原则呢?本文将就翻译的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准确性。

准确性是翻译工作的首要标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确保译文表达准确、清晰,不偏离原意。

只有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翻译的标准还包括流畅性。

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要通顺、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译文应当避免生硬、生僻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能够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此外,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风格和用词上要保持一致,不出现自相矛盾或者风格不统一的情况。

译者需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保持一贯的风格和用词,不因为个别词语或句子而脱离整体。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不断地反复斟酌,确保译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最后,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情感。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文化、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风格,尽可能地将其传达到译文中去。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捕捉到原文中的情感和风格,用目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准确性、流畅性、一致性以及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全面考量这些标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以求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英意”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有哪些?

“英意”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有哪些?

“英意”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有哪些?一、准确性英意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要确保原文的意思能够被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不丢失任何信息,并且表达方式要符合目标文化和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是翻译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翻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语言流畅度英意翻译不仅要准确,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流畅度。

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自然,符合读者的习惯和接受程度。

流畅度不仅体现在句子的连贯和语意的流畅,还包括语篇的结构和组织的合理性,使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和吸收译文的内容。

三、语言风格英意翻译的语言风格也是评估标准之一。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文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使译文符合读者的审美和口味。

语言风格涉及文字的形象、色彩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译文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四、专业性英意翻译往往涉及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术语。

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熟悉原文所涉及的领域和相关术语,以确保译文的正确性和专业性。

专业性是衡量翻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研究、学术、商务等领域的英意翻译尤为重要。

五、文化适应性英意翻译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和语言的文化内涵。

翻译者需要了解原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目标文化的需求,遵循目标文化的传统和规范,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文化适应性是翻译质量的重要方面,决定了译文是否具有广泛的接受度和传播价值。

总结起来,“英意”翻译的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准确性、语言流畅度、语言风格、专业性和文化适应性。

通过合理运用以上标准,翻译者可以准确、流畅、生动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使译文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价值。

翻译的标准—忠实

翻译的标准—忠实

对“忠实”这一标准的不同表达:
A.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 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 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 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 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 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 B.“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 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 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 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 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结束语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虽然我们强调翻译的忠实性, 但是由于不同语言具有各自特点及文化的差异,有时 很难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因此,判断译文是否忠 实,还须根据外文及译语的习惯,联系上下文,从整体 上看它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我们 既要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又要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 文。所以,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要有像杜甫“语不惊 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和严复“一名之 立,旬月踯躅”那样的推敲琢磨、一丝不苟的精神, 力求使译文不仅忠实而且传神,以保存原作的“丰姿” 和风格,这就是翻译忠实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如何在翻译中做到忠实与通顺相统一
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绝非易事,译者不具备一 定的业务素质是很难胜任的。那么,翻译对翻译人 员究竟有些什么业务素质上的要求呢? 首先,译者要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特别是要有很 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力。 第二,译者要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特别是要下功 夫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第三,译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 第四,译者要掌握合理的翻译策略。 第五,译者要养成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学风。
2.另外,忠实的含义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 忠实于原文。首先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 主”,他不仅要忠实于原文(原作者),还 要忠实译文的读者,即要让读者看得懂可接 受,因为翻译是原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 如果翻译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也就无法 真正了解原作、原作者,也就达不到交流的 目的。其次,就忠于原作而言,忠于原作的 内容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忠于 原文的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

英译汉的三个步骤

英译汉的三个步骤

英译汉的三个步骤翻译的标准是:首先要忠实原文,不随意增添或册减,更不能歪曲原意,瞎编乱造。

而且译文语言必须正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英译汉的成功取决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汉语基础、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在进行翻译时,应当联系上下文,把有关句子弄懂,将意思搞透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果不顾语境断章取义,抛开原文盲目翻译,扑风捉影,望文生义,就可能曲解原意,造成误义。

英译汉的过程有三个步骤:阅读理解、汉语表达、审校润色。

要做到即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在进行这三个步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阅读理解时注意各成分的逻辑关系阅读理解时吃透原文,有助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弄清句子的逻辑层次,识别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等结构,判断出各成分的逻辑关系。

例: Too often 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 ‘s succes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But rarely is success so mysterious .我们常常相信别人的成功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奥秘或是由于某种机遇。

但成功极少是如此神秘的。

分析:该句的主要结构是We believe …… is some ……。

Too often 是状语,为了强调提前了,而What accounts for …… success是believe的宾语从句中的主语部位,只不过是由What 引导,account for 是一短语,意为“说明”“证明”所以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 .2、用汉语表达时注意引申词义进行汉语表达时应结合上下文解决疑难词的确切含义或引申词义。

“引申”就是在翻译时将词义加以深化,产生“新义”,以确切表达原文含义。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听,说,读,写,译这是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前四项英语学习者应该很熟悉。

所谓翻译,说的通俗点,就是译者把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遵照原文的内容,风俗,情感忠实的表达出来,不容篡改。

当说到翻译的性质,译界一般倾向于这一说法: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内容,风格,语气都要贴切地予以再现出来。

一、翻译的标准不少人对严复所提出的:“信,雅,达”这一标准一直深信不疑,而这一标准,尤其是信和达,直到今天仍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顽强的生命力。

当代翻译理论家刘重德先生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新标准,“切”避免了“雅”的消极影响,体现了译作风格要与原作风格一致的标准。

这应该说是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新的发展。

二、汉译英的特点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提出“忠实”,“通顺”为最基本的标准,这乃译界所公认的。

虽然英译汉和汉译英都将“忠实”,“通顺”为其基本标准,但不等于它们之间没有差异,更不等于他们没有各自的特点。

概略来说,英译汉有如下特点:1.字面和实质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给你点颜色看看”就不能译成“I’ll give you color see see”,“人山人海”也不能译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在朋友面前我只能感到羞愧”(巴金《朋友》),也不能说成“羞愧(ashamed)”实指“不好意思”(ill at ease)。

2.词语逻辑关系也是个难点我们在阅读汉语句子时,有许多词组,形式上可能是并行词组,而实际意义差别可能很大,如可能有偏正含义,动宾含义,并列含义等。

比如“科学知识”是偏正结构,即前者修饰后者,译作“scientific k nowl-edge”,而“科学技术”虽形式上与“科学知识”一样,但两者之间却成了并列平等关系,应译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3.翻译需要运用广博的知识和对背景的了解如人们常在饭馆的菜谱上有“蚂蚁上树”这一菜名,这是以其形象,喜庆,吉祥等喻意为菜名,如果译者不熟悉这一菜名,就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将译成“Ants climbing the tree”。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徐永华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译文明确通顺,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生动,有表现力,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

意译是指直译不够通畅,无法达意时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某些字句的落实。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留、换、补、删、调、推。

1、留。

即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国号、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可保留不变。

如: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015·江苏卷)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他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胡瑗”是人名,“太学”是学校名,“大儒”是对学者的称呼,均可不译,直接保留。

2、换。

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如: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全国卷)译文: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

单音节词“好”可换为双音节词“喜爱”。

文言词语“臧否”换成现代汉语“褒贬”,古今异义词“乱”换成“岔开”。

3、补。

即把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出,如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谓、宾等成分,翻译时应当把这些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顺畅。

如: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2016·全国卷)译文:(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本辖区)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括号内的成分是主语,译时要补出主语。

4、删。

指删去那些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虚词。

如句首发语词,凑足音节的或一些结构助词,句中停顿的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如: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英语翻译标准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译文准确、流畅、符合语言习惯并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保证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将从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语言习惯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翻译的标准。

首先,准确性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包括对原文语义、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专业术语和行业背景的准确理解。

译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确保译文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流畅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译文的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通顺和自然度。

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连接和过渡,避免译文中出现生硬、拗口或不通顺的表达。

同时,译文的语言风格也需要与原文相符合,保持一致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

流畅的译文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内容。

最后,符合语言习惯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避免直译和生搬硬套。

译文需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具地道性和可读性。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避免出现与目标读者文化背景不符合的表达,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之,英语翻译标准是确保译文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语言习惯性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标准,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英语译文。

(翻译通论课件)第三章翻译的标准

(翻译通论课件)第三章翻译的标准

深入理解原文
查阅资料
在翻译前,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 解,确保对原文的意图和信息有准确的把 握。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或特定表达方式,需要 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人士,以确保译 文的准确性。
对比目标语言与源语言的差异
多次校对
了解并掌握目标语言与源语言的差异,有 助于避免因语言习惯不同而导致的误译。
在完成初稿后,需要进行多次校对和修改 ,以纠正可能的错误和疏漏。
01
02
03
信息完整性
确保原文中的所有信息在 译文中都得到完整、准确 的传达,没有遗漏或误解。
准确性
译文应准确反映原文的含 义,避免歧义或误导。
语言规范
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避 免使用不准确或不规范的 词汇和表达方式。
文化敏感性
文化背景
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确 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 解,避免文化冲突或误解。
推动翻译行业的发展
翻译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提高整个翻译行业的水平, 促进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
02
翻译的忠实性标准
忠实性的定义
忠实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准 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保持原文 的语义、语体、语域等方面的特征。
忠实性并不意味着机械地复制原文,而是在 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 改写,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 景。
语言流畅
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避免 生硬或过于直译的表达方式。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发挥创造性,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03
翻译的准确性标准
准确性的定义
准确性是指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没有遗漏、错译或歧义。 准确性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用目标语言表达出与原文一致的含义。

通用翻译规范要求标准有哪些

通用翻译规范要求标准有哪些

通用翻译规范要求标准有哪些通用翻译规范要求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准确性:翻译人员要准确理解原文,并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翻译。

同时,要避免使用具有歧义或模糊含义的词汇。

在翻译时应使用术语词典或工具来确保词汇的准确性。

2. 文体准确性: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的语气、语调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翻译。

例如,正式文体适用于正式场合的翻译,而口语化的文体适用于口语对话的翻译。

3. 语法准确性:翻译人员应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确保翻译的句子结构正确。

同时要避免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和长句子,以提高读者的理解和阅读流畅性。

4. 语义准确性:翻译人员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确保译文的语义与原文的意图一致。

5. 文化适应性: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便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隐含含义适当地传达到译文中。

在翻译时要避免使用具有冒犯性或不适当的文化隐喻。

6. 上下文连贯性:翻译人员要理解原文的上下文,并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要注意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过渡,确保整个文本的逻辑和连贯性。

7. 时间敏感性: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要求和截止日期及时完成翻译任务。

要确保高质量的翻译同时不延误工作流程。

8. 格式准确性:翻译人员应根据原文的格式和排版要求进行翻译,确保译文的格式准确无误。

例如,标题、标点符号、字体和颜色等要与原文一致。

9. 保密性:翻译人员需要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不得将其透露给第三方。

要签署保密协议,并妥善处理和保管翻译文件和数据。

总之,通用翻译规范要求标准涵盖了词汇准确性、文体准确性、语法准确性、语义准确性、文化适应性、上下文连贯性、时间敏感性、格式准确性和保密性等方面,以确保翻译质量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忠诚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

忠诚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

忠诚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
忠诚与通顺是翻译的两个重要标准。

忠诚性指翻译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

翻译应尽量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保持文本的风格和感觉。

这意味着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单词逐一对应,而是要理解原文的背景、文化背景、作者意图等方面,并合理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通顺性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的语法、习惯用法和语言规范,使译文在目标语中能够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一个通顺的译文能够与目标语的读者产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原文的情感和意义。

通顺性不仅仅包括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正确使用,还包括上下文的连贯性、语言风格的适应等方面。

忠诚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翻译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但过于忠诚可能导致译文在目标语中不通顺。

另一方面,译文要通顺易懂,但如果丧失了原文的意思或改变了原文的风格,那就违背了忠诚性。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忠诚性的同时,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易于理解。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的标准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

”雅”即是“美”.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英语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为了确保翻译质量,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就英语翻译标准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工作。

首先,准确性是英语翻译的首要标准。

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包括对词语、句子甚至段落的准确理解和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原文的语境和语气,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的意思,避免出现歧义或误导性的翻译。

其次,流畅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

翻译不仅要准确,还要通顺自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语言的流畅性,避免生硬、生涩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此外,文化因素也是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产生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文所处的文化环境,尽量做到不脱离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或不当的表达。

另外,专业性和规范性也是英语翻译的标准之一。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涉及专业领域的翻译时,需要对相关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规则,比如遵循语法规则、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英语翻译标准涉及到准确性、流畅性、文化因素、专业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

在翻译工作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这些标准,确保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为国际交流服务。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英语翻译工作中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林语堂的翻译三标准

林语堂的翻译三标准

林语堂的翻译三标准
林语堂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他在翻译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他
的著作《英汉翻译实例讲义》中,提出了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

这三个标准被认为是林语堂翻译理论的精髓,对于翻译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信。

信指的是对原文的忠实传达,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能随
意增减或歪曲原文的含义。

这就要求翻译者要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原文的语境、语气和作者的用词用句,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意译、漏译或误译的情况,保持原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达。

达指的是翻译要达到读者的心灵,要让译文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上符合读者的接受习惯,使译文通顺流畅、易于理解。

这就要求翻译者要注重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尽量使用读者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译文贴近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译文的内容。

最后,雅。

雅指的是翻译要有文采,要保持译文的优美、流畅和生动。

这就要
求翻译者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译文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让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原文的韵味和情感,增强阅读的愉悦感和审美享受。

总之,林语堂的翻译三标准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们对于提高译文的质量、增强译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翻译者应当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以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林语堂的翻译三标准,为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积极的贡献。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翻译基础理论(3):翻译标准一、定义:翻译标准:指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是翻译工作者不断努力以期达到的目标。

切实可行的标准,对发挥翻译功能、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常提到的翻译标准有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刘重德的“信达切”,许渊冲的“三美”,国外则有“等效”,“等值”,“对等”等。

---《译学词典》方梦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二、我国的翻译标准言论1. 支谦的“因循本质,不加文饰”相传中国第一篇谈翻译的文字,是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他在文中提到翻译佛经时,应“因循本质,不加文饰”,这便是翻译标准的最早雏形。

2. 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最早对翻译标准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探讨的是东晋的高僧道安,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原则,对后世佛经翻译产生了很大影响。

《祐录》卷八《摩诃钵罗若波罗密经钞序》:“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 胡语尽倒而使从秦, 一失本也;二者, 胡经尚质, 秦人好文, 传可众心, 非文不可, 斯二失本也;三者, 胡语委悉, 至于咏叹, 叮咛反复, 或三或四, 不嫌其烦, 而今裁斥, 三失本也;四者, 胡有义说, 正似乱辞, 寻说向语, 文无以异, 或千、五百, 刈而不存, 四失本也;五者, 事已全成, 将更傍及, 反腾前辞, 已乃后说, 而悉除此, 五失本也。

然《般若经》, 三达之心, 覆面所演, 圣必因时, 时俗有易, 而删雅古, 以适今时, 一不易也;愚智天隔, 圣人叵阶, 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 二不易也;阿难出经, 去佛未久, 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 迭察迭书; 今离千年, 而以近意量裁, 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 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 岂将不知法者勇乎? 斯三不易也。

”3. 玄奘的“五不翻”到了唐代,高僧玄奘提出了“五不翻”的论述,即神秘语,多义词,中国没有的物名,久已通行的音译,以及为宣扬佛教需要的场合。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的标准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

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雅”即是“美”。

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但是我们须记得所以求“信达雅”的道理,却不是如是的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翻译的标准
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

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雅”即是“美”。

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
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但是我们须记得所以求“信达雅”的道理,却不是如是的简单。

我们必须记得这包括的就是:第一,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第二,译者对译文方面的问题,第三,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以译者所负的责任言,第一是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第二是对读者译文的责任,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

三样的责任心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

林语堂在继承严复翻译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首先,林氏对于严氏的“信”有新的发展,认为“忠实”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指出绝对忠实之不可能。

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及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绝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替“雅”,理由是“雅”包容的面太窄。

关于翻译的“忠实标准”,他提出共有四义:
a.非字译。

“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

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成的语意。

”“字义了解的确是句义了解的根基,但是所谓字义,不能看做死的,固定的,分立的,须当做活的,有连贯的,不可强为分裂的东西。


b.须传神。

“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


c.非绝对。

“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


d.须通顺。

通顺的标准须做到两点:
a.须以句为本位。

“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的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译语语法译出。

b.须完全根据译文心理。

“译者心中非先将此原文思想译成有意义之中国话,则据字直译,似中国话实非中国话,似通而不通,绝不能达到通顺结果。


翻译的“美的标准”,即“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

(心理学角度)
美”反映在内容、形式和意境等各个方面。

范存忠(1903-1987),上海人。

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外语系。

1931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任中央大学外语系副教授,1944年-194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历任中央大学外语系教授、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副校长及文科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论文集《英国语言文学论集》、《英国文学论集》,专著《约翰逊博士与中国文化》,译著《英国史提纲》、《英国文学史提纲》等。

“正确、通顺、易懂”
(correctness, coherence, understandability)
It is based on Yen Fu’s 3-character principles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s;
Yen Fu did not actually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himself, and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re inconsistent.
正确最重要,如果译文与原文不符,那么通顺和易懂都失去了作用。

反过来,不通顺,就谈不到正确,不易懂就不可能为广大群众服务。

另一方面,如果只求易懂,不管是否正确,那又何必叫做翻译呢?--1978年《漫谈翻译》
肖乾(1910-1999) 萧乾, 北京八旗蒙古人。

中国现代著名记者、文学家、翻译家。

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最有名的中国战地记者。

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译有《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捷克著名小说《好兵帅克》、加拿大《里柯克幽默小品选》、挪威易卜生的《培尔·金特》等,还有美国的《战争风云》、《屠场》、《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等15部译著。

特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推《尤利西斯》。

此书因过于奇特,在英国也没几个人能看懂,因此敢于翻译本身就成为新闻。

1994年这部百万字译作问世即获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外国文学
图书一等奖。

萧乾晚年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得体”是翻译的最高标准;
“得体”就是指译文在文体风格上与原作非常接近;
它比“雅”、“神似”、“化境”、“等值”、“等效”的说法更通俗、更准确、更有概括性;
适用于各类文体:
科技或文件--“含义”第一位;
文学作品---首先考虑原作的情感内容;--《翻译的艺术》
翻译的任务是把原文信息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用译语原原本本地重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感受大致相同或近似,就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译文;相去甚远或完全不同,则是质量低劣甚至是不合格的译文。

从翻译效果,也就是译文读者得到的感受如何来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这就是翻译标准。

(范仲英,1994)
彦琮
557—610年),俗姓李,邢台隆尧县双碑人,隋代著名高僧,他精通梵文,也是我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

一生共译经22部
彦琮一生共译经22部,约达万卷。

他每译一经,必制序,述事于经首。

为了给译者制订规范,他以多年实践经验,论定了翻译外藉的楷式,有“十条八备”之说。

此外,彦琮还著有《天竺记》、《西域传》、《大隋西国传》等著作。

彦琮的著作和译文,繁荣了东西方佛教界,促进了东西方佛教界的交流,尤其是在西南诸国传播了中国的文明和文化,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