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技术

合集下载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基坑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程险情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监测,发现隐患,及时调整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基坑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开挖的地面或地下空间,用于建筑施工或其他用途。

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地下水、岩土结构等问题,可能引发其它安全问题。

因此,进行基坑监测可以明确工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建设措施,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常见的基坑监测技术方案1.测量法测量法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利用仪器对基坑的各种数据进行测量。

通过对基坑周边的某些关键点(如墙体上相对位移、水平位移、沉降量等)的观测,得到基坑的变形量,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化情况。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图像等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状况进行监测。

它可以依靠大数据和软件分析技术,使用多层次、多角度监测手段,综合分析监测对象,实现全方位的建筑工程监测。

3.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基坑的实时监测。

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和即时传输,实现对基坑地形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化,并调整施工措施。

4.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需要安装传感器模块在监测对象,例如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可以动态的监测设备的状态变化,通过收集基坑周边各种数据,实现基坑变化的高精度、高效率监测。

三、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实现实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规划设计方案,提前设计好基坑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目标与方法。

2.确定监测方法与工具。

根据基坑的不同情况(地质条件、基坑的大小、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3.安装好相应的仪器设备。

无论是传感器、测量设备、还是遥感技术,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工作,将其定位到合适的位置。

4.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项目监理方、工程负责人和建设方等相关人员,以调整工程进展和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培训计划

基坑监测技术培训计划

基坑监测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基坑监测技术是指在基坑开挖和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和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参训人员掌握基坑监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面向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以及相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基坑监测技术概述- 基坑监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基坑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基坑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基坑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 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基坑监测参数的选择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基坑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 基坑监测数据的解读和应用3. 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地下水的影响及监测- 土体和围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分析-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监测4. 基坑监测技术的仪器设备使用- 基坑监测仪器的常规使用及操作技巧- 数据采集仪器的使用和数据传输- 基坑监测仪器的维护和保养5. 案例分析与讨论- 实际工程中基坑监测的典型案例- 基坑监测技术在工程质量和安全中的应用- 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6. 基坑监测技术的操作规范与要点- 监测方案的编制与执行- 数据采集频率和时机的确定- 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准确性控制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理论讲授通过专业讲师的讲解,系统学习基坑监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2. 实际操作利用现场模拟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进行基坑监测技术的操作演练和分析。

3. 讨论交流安排参训人员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分享工作经验和技术心得,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暂定为3天,具体时间待进一步商议确定地点:可在公司会议室或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六、培训资料本次培训计划将提供相关的培训资料,包括基坑监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实际案例分析、监测仪器的操作手册等资料,帮助参训人员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基坑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地面沉降、墙体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应力等进行监测的一项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基坑监测技术规范的一般要求:1. 监测设备和方法(1)地面沉降监测可以使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监测表中。

(2)基坑墙体变形监测可以使用测斜仪或应变片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墙体上,并应包括不同深度和位置的监测点。

(3)地下水位监测可以使用水位计或压力变送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的不同位置,并应包括近地表和深层的监测点。

(4)土体应力监测可以使用应力计或应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的不同位置,并应包括不同深度的监测点。

2. 监测频率和数据处理(1)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风险等级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每天进行一次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2)监测数据的处理应根据监测方法和标准进行,包括数据的检查、筛选、校正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工程施工方和监理单位。

3. 监测预警和控制措施(1)监测数据应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停工、加固、加固和支护等。

(2)监测预警结果应及时通知工程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并按照预警措施的要求进行处理和调整。

(3)监测预警结果应根据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共享和交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工程施工环境的安全风险和不良影响。

4. 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总结(1)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和总结,包括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监测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等。

(2)对工程施工和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一、前言建筑基坑工程是指为了建造建筑物而在土地上挖掘坑,然后在坑内进行建筑施工的工程。

在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规模、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减少因施工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建议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该文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二、监测内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包括: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土体应力状态、基坑变形、周边建筑物变形、周边环境变化等。

监测内容应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三、监测方式建筑基坑工程监测的方式包括:物理监测、数值模拟、人工观察等。

(一)物理监测1.地面沉降监测:使用基准点进行水准测量,以得到地表沉降变化的数据。

2.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安装水位计来测量水位的变化。

3.土体应力状态监测:可使用应变计、围压计等监测工具,来测量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

4.基坑变形监测:通过安装位移计、倾斜计等工具,来监测基坑内部的变形情况。

5.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通过安装位移计、倾斜计、挠度计和应变计等监测工具,来测量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6.周边环境变化监测:通过气象测量、废气排放监测等手段,来监测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二)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有限体积等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工程进行预测分析,以掌握土体内应力、变形和沉降等情况。

(三)人工观察对基坑工程进行人工观察,如检查基础开挖的深度、开挖的墙面是否光滑等情况。

四、监测周期建筑基坑工程的监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的施工周期、地质地形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可设置为日监测、周监测和月监测。

五、报表输出针对监测内容,应及时产生相应的监测报表,如《地表沉降监测报告》、《地下水位监测报告》、《土体应力状态监测报告》、《基坑变形监测报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等。

六、结论以上是一份简单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希望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监测操作,以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是指建筑物地下部分的挖掘与支护工程。

由于地基条件复杂多变,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技术的必要性、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设备与仪器以及监测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方面探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一、监测技术的必要性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常常涉及土体的挖掘和变形,因此,基坑工程具有工期紧、费用高、风险大的特点。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稳定,监测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监测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为工程的调控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减少可能造成的事故风险。

再次,监测技术能够提供工程变形的数据依据,为工程验收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建筑基坑工程监测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位和变形等。

监测方法可以分为定点监测和连续监测两种。

定点监测是指在基坑工程周边选择一定数量的监测点,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监测点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和变形规律。

连续监测指的是通过使用遥测监测设备对整个工程区域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更全面、全局的变形数据。

在监测方法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全站仪法、电测法、压力变形法等。

全站仪法是通过测量基坑周边建筑物或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角度变化来判断地下土体的变形情况。

电测法是通过在基坑周围埋设电测点,利用电测点的电位变化来分析土体的变形特征。

压力变形法是通过在基坑边界埋设监测管,利用管内的传感器测量土体内的应力变化。

三、监测设备与仪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依赖于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其中,地下水位监测常常使用水位计、液位计等设备,用以实时测量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土体变形监测常常使用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用以测量和记录监测点的变形情况。

建筑物变位与变形监测常常使用倾斜仪、水平仪等设备,用以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指为了建设地下结构或地下工程而在地面上开挖出的深坑,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室等。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安全,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地下水位、基坑变形、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等进行严密监测。

基坑工程中的监测技术在施工和使用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讨论。

二、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基坑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监测:考虑到基坑周围地下水的波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需对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和趋势。

2. 基坑变形监测:基坑挖掘深度增加时,土体受到变形应力的影响,从而引起土体变形。

因此,需要监测基坑边坡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3.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会产生影响,需监测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变化情况。

以上监测内容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和使用阶段都至关重要。

三、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方案地下水位监测一般采用水位计或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

监测点分布需覆盖基坑周边,监测频率一般为每日至每周。

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中心,并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基坑变形监测可采用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设立监测点布设需均匀,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情况和地质条件而定,一般监测频率为每日至每周。

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3.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技术方案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可采用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设立监测点分布需合理,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周至每月。

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是基坑工程的关键环节。

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可以预警和预防基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动的可能性。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
钢筋应力计 【原理】 钢筋的变形(即应变)使两端圆盘相对 移动,这样就改变了张力,用电磁线圈激振钢 弦,通过监测钢弦的频率求钢筋的变形。
一、围护体系内力
钢筋应力计的率定报告
六、围护体系内力
2.2 应变计 埋入式应变计 • 埋入式应变计可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直接埋入混凝 土中用于地下工程的长期应变测量。 • 埋入式应变计的两端有两 个不锈钢圆盘。圆盘之间 用柔性的铝合金波纹管连 接.中间放置一根张拉好 的钢弦,将应变计埋入混 凝土内。混凝土的变形 (即应变)使两端圆盘相对 移动,这样就改变了张力, 用电磁线圈激振钢弦,通 过监测钢弦的频率求混凝 土的变形。
六、围护体系内力
2.2 应变计 表面应变计 • 基坑监测中主要安装在钢 支撑表面,用于钢支撑受 力后的应变测量。 • 表面应变计由两块安装钢 支座、微振线圈、电缆组 件和应变杆组成。安装时 使用一个定位托架,用电 弧焊将两端的安装钢支座 焊(或安装)在待测结构 的表面。
2.3 轴力计 在基坑工程中 轴力计主要用于测 量钢支撑的轴力。 轴力计的外壳是一 个经过热处理的高 强度钢筒。在筒内 装有应变计,用来 测读作用在钢筒上 的荷载。
四、裂缝观测
裂缝监测如下图所示。在监测裂缝中部的两侧各粘贴一块金属 不锈钢板,钢板中心钻一小圆孔,埋设时圆孔连线方向垂直于裂缝 (裂缝宽度),同时在裂缝的两端也各作一个标记,以观测裂缝的 开展情况(裂缝长度);也可以采用在裂缝两端设置石膏薄片,使 其与裂缝两侧牢固粘结,当裂缝裂开或加大时,石膏片也裂开,监 测时可测定其裂缝的大小和变化。 观测所用的量具是一种特殊构造的卡尺,尺身长700~800mm, 刻度为1mm,尺上附有一个水准管,在尺的一端安有一根钻有孔距 为1cm的定位小孔、可以上下游动的测针。测针系用止动螺钉插入 小孔圈固定。尺上还附有一个游标,游标带有一根可上下微动的测 针。当两测针对准刻度0,同时水泡在水泡管中心时,两测针尖端 在同一水平面上。卡尺的垂直和水平最小读数为0.1mm。其结构形 式见下图。不锈钢板中心圆孔的形状与卡尺测针的尖端必须完全吻 合。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是指在建筑基坑挖掘、支护及周边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应力、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监测技术标准的制定背景。

建筑基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必须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应力、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因此,制定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对于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的选择、布设、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监测技术标准的内容要求。

1. 监测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GPS定位、倾斜仪、应变计、压力计、水位计等。

2. 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基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变形规律,合理确定监测点的数量、位置和布设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数据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4. 监测报告的编制,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结果,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监测技术标准的实施效果。

制定和实施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可以提高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环境风险,保障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监测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将更加及时化和精细化。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1.监测目标: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对基坑周围环境、土体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全面监测,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所处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监测手段:(1)GPS监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

通过与基准点相连,可以监测基坑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建筑物监测:利用激光测距仪、倾斜仪等设备,对周围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施工活动对建筑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3)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井,利用水位传感器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基坑附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地面沉降监测:通过安装变形传感器,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地面沉降问题。

(5)土体应力监测:通过安装应力应变传感器,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3.监测频率和方式:(1)预施工监测:在基坑施工前进行一次全面的预施工监测,确定施工前的各种数据,作为后续施工的参考依据。

(2)施工过程监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周期性地对基坑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频率根据工程的大小和特点而定,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施工结束后监测:施工完成后,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监测,评估工程施工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后续治理等工作。

4.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是否出现危险情况。

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和数学模型来辅助分析,对数据进行图形展示、数据统计和挖掘,以辅助决策和预测。

5.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和预警措施。

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综上所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监测手段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基坑监测技术标准

基坑监测技术标准

基坑监测技术标准一、监测目的与内容1.1 监测目的基坑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位移、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主要目的包括:1. 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 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位移等的变化情况,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对基坑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2 监测内容基坑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

2. 地下水位监测。

3. 支撑轴力监测。

4. 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5. 桩墙水平位移监测。

6. 桩墙侧向变形监测。

7. 土压力监测。

8. 孔隙水压力监测。

9.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0. 周围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二、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2.1 监测方法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如大地测量法、仪器测量法、声波测量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保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2.2 精度要求对于地表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项目,其观测精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于其他项目,其精度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相应规定。

三、监测频率与持续时间3.1 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监测频率。

例如,在基坑开挖初期,可每隔2-3天进行一次监测;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可适当增加监测频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持续时间基坑监测应持续到基坑回填完毕后至少一个月。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测的项目,如深层土体位移监测等,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直至观测数据稳定为止。

四、监测点布设与保护要求4.1 监测点布设根据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应合理布设监测点。

例如,在基坑边缘每隔20-30米应设置一个地表沉降观测点;在支撑轴力较大或地质条件较差的位置应设置轴力监测点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4.2 保护要求对于已设置的监测点,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防止人为破坏或自然因素影响。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2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2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24建筑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物施工中,为了进行地下部分的施工或深基坑的开挖而对地面进行挖掘的工程。

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在基坑施工或周边工作过程中,对基坑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保证工程安全进行的一种技术手段。

1.基本要求:这一部分包括了该标准适用范围、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周期等基本要求。

2.监测设备:该标准对基坑工程监测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主挂设备、附属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3.监测方案:该部分规定了基坑工程监测的方案编制要求,包括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数据采集方案、数据处理方案等。

4.数据分析与处理:该标准规定了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等。

5.监测报告:该部分要求编制监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工程施工的评价和建议等。

6.监测结果与评价:该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对监测数据的判断和监测结果的评价等。

通过对建筑基坑工程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周围土体和地下水变化情况,避免因基坑变形引发的工程事故,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引言建筑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以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监测技术的目的和依据2.1 监测技术的目的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实时跟踪和评估基坑工程的变形和稳定性,以及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通过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从而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2.2 监测技术的依据基坑监测技术的实施依据如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建筑施工监测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3. 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3.1 基坑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在进行基坑监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测点标志、测斜仪、沉降仪、应变计等。

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确保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

3.2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应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和预测。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3.3 基坑监测报告的编写和归档基坑监测报告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重要文档,应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监测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并及时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4. 基坑监测技术的实施要求4.1 监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基坑监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监测技术和工程背景知识,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合格。

监测技术人员应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够独立进行监测工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

4.2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要求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合格的性能和准确的测量精度。

在使用监测设备和仪器时,应注意其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监测周期和频率的要求基坑监测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建造地下建筑物或者地下结构而开挖的土方工程。

基坑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地下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对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技术标准尤为重要。

一、基坑工程监测的重要性。

基坑工程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基坑变形和变化规律,保证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和质量。

通过对基坑工程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为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法提供依据,保障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为地下建筑物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标准。

1. 监测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基坑工程监测时,首先需要制定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的频率。

监测内容应包括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全站仪、测斜仪、应变计、水准仪等多种监测手段。

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定期监测,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强监测频率。

2. 监测数据的处理。

监测数据的处理是基坑工程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采集可以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监测数据的存储应采用可靠的存储设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监测数据的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监测报告的编制。

监测报告是基坑工程监测的成果之一,监测报告的编制应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监测结果的评价和结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对策等内容。

监测报告需要由监测单位或者监测人员进行编制,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确认。

三、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的实施。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监测机制。

监测体系应包括监测设备、监测人员和监测管理等方面。

监测机制应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监测报告的编制和使用等环节。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一、简介基坑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基坑带来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也不可忽视。

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监测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基坑监测技术的方案,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监测目标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目标是监测基坑周围地质环境及基坑内部土体的变形情况,以及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为施工人员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

三、监测方法1. 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主要通过地下水位监测、土壤水分监测和地表变位监测来实现。

其中,地下水位监测可采用压力式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监测则可使用TDR(时域反射)仪器进行定期测量,地表变位监测则可借助全站仪等设备进行高精度测量。

2. 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主要针对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通过使用测斜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定期监测,以获取建筑物变形的趋势和规律。

同时,也可使用静力水准仪和GNSS技术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3. 填土与围护结构监测填土与围护结构监测主要关注填土体和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变位情况,以及土体的压缩性和固结性。

监测方法包括墙体应力检测、土压力检测、土体应变检测等,常用的设备有应力计、测压计和应变计等。

四、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估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评估是保证监测方案的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采集的监测数据,可以对基坑周围环境的地质特征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和危险隐患。

同时,根据监测数据的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进行。

五、监测报告和预警机制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最终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提供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全面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

另外,建立预警机制,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时,及时发出警报以引起注意,并采取紧急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一、技术方案1.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在基坑周边埋设水位监测管,在管道内安装水位计,实时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高度、水位的变动速率等,便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在基坑周边埋设沉降监测点,利用沉降仪测量监测点的垂直位移,以监测地表沉降的情况。

可以实时掌握地表沉降的速率和量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土体位移监测:通过在基坑边坡或周边埋设位移监测点,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以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

可以及时发现土体的下移、侧移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通过安装环境监测仪器,监测基坑周边的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二、预算1.设备预算:根据监测范围和要求,预计需要购买地下水位监测仪器、沉降仪、位移传感器、环境监测仪器等。

这些设备的价格在几千到几万不等,预算约为10万元至50万元。

2.人员费用: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工作。

根据监测项目的规模和周期,需要相应数量的人员,并计算其工时费用。

预算约为5万元至20万元。

3.数据存储和管理费用:基坑监测需要实时监测并保存大量的数据,需要购买专业的数据存储设备和软件,以及相关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

预算约为5万元至10万元。

4.其他费用:包括设备维护费用、差旅费用等。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算。

预算约为5万元至10万元。

综上所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大致在3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具体的预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范围和要求进行详细计算和确定。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在建筑基坑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需要对基坑进行监测。

本文将介绍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监测目的建筑基坑施工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及时掌握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方案1.确定监测项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和测点位置。

2.选择监测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水准测量、GPS测量、土压力计测量等。

3.制定监测周期: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保能够及时获取监测数据。

4.确定监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和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基坑的变化情况。

5.布置测点: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基坑周围布置适量的测点,并做好标记和保护工作。

三、监测方法1.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对基坑周围的水准点进行测量,以获取基坑沉降数据。

2.GPS测量:采用GPS定位系统对基坑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取基坑变形数据。

3.土压力计测量:在基坑周围布置土压力计,通过读取土压力计的数值,获取土体压力变化情况。

4.水位测量:采用水位计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以获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5.巡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四、监测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转换、数据筛选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基坑的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

3.数据报告: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报告,以便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基坑的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

五、总结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监测目的和范围的确定:在基坑开挖施工前,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情况,明确监测目的和范围。

2. 监测点的埋设: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在支护结构、自然地面、地下管线等位置埋设监测点。

3. 监测方法与仪器:根据监测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测量、摄影、摄像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水准仪等。

4. 基准点设置:在基坑工程监测中,基准点的设置非常重要。

通常在基坑附近设置不少于3个基准点,以减小基准点受到沉降和位移的影响。

5. 监测频率: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监测频率。

例如,每天或每周监测一次。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和分析数据,如发现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7. 预警系统:根据监测结果,建立预警系统,当发现数据超过允许值时,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8. 报告编写与提交: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数据,及时编写监测报告并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

报告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监测技术标准:1. 支护结构位移监测:采用精密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定期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频率。

2. 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定期监测水位变化情况。

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频率。

3. 周边环境变形监测: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设施进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支撑轴力监测:在支撑梁上设置轴力计,定期监测轴力变化情况。

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频率。

5. 围护墙土压力监测:在围护墙内设置土压力计,定期监测土压力变化情况。

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频率。

6. 锚杆应力监测:在锚杆上设置应力计,定期监测锚杆应力变化情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1、监测目的1.使参建各方能够彻底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份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者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3.对可能发生危机基坑工程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4 .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监测原则(1)基坑工程监测基本原则1.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正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者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2.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生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3.对所有检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体系包括变形或者内力积累值及其变化速率;4.监测应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3、监测基点的布设及仪器配备(1)变形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要求1.至少有3 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

2 .工作基准点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3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2)监测仪器与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2》(以下简称《规范GB50026-2022》)中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造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22》(以下简称《规程JGJ/T 8-2022》)中的有关内容,选择安全监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 .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监测;2.建造物及地面(路面)的沉降监测采用DS05 级水准仪、测微器,配合铟钢尺,按测微法施测;3.地下水水位应经过检定的长度量具施测,执行《建造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22) 8.3.9 条有关规定;观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一、技术方案基坑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测目标:根据基坑工程的不同需要,确定监测的目标,包括基坑的变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等。

2.监测方案:选取适合的监测手段和监测参数,制定出详细的监测方案。

监测手段包括测量和遥感技术。

监测参数包括变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等。

监测方案的制定要求科学有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选用适合的监测设备,包括精度高、反应灵敏、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4.监测人员:选取专业的监测人员,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制定监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为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二、预算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1.设备费用:包括测量仪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的购置费用。

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和设备品牌和型号,设备费用的差异很大,一般需要1万到10万元不等。

2.人工费用:包括监测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培训费用。

根据监测需求和监测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年限,人工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5万到20万元不等。

3.场地租赁费用:如果基坑监测需要搭建固定的监测站点,需要支付场地租赁费用。

根据场地的位置和面积,场地租赁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1万元到5万元不等。

4.维护费用:包括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费用。

根据设备的品牌和型号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1万元到5万元不等。

5.报告费用:包括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费用、监测报告的编制费用等。

根据监测数据的多少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报告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5万元到20万元不等。

综合来看,基坑监测的技术方案和预算较为复杂,需要合理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监测预算,以确保监测的科学有效和经济合理。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一、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划分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基坑支护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不同等级采用相对应的重要性系数γ0,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分级如表所示。

对于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二、基坑监测(1)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物及地面的沉降监测。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3)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进行反馈。

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出现下列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1)支护结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落等;2)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迹象;3)基坑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4)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地下空洞、地面下陷;5)基坑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冻土基坑经受冻融循环时,基坑周边土体温度显著上升,发生明显的冻融变形;7)出现基坑工程设计方提出的其他危险报警情况,或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4)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5)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基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了解基坑围护结构止水效果以及基坑降水效果,可以间接了解地表土体沉降。

地下水位监测宜采用通过孔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

检验降水效果的水位观测井宜布置在降水区,采用轻型井点管降水时可布置在总管的两侧,采用深井降水时应布置在两孔深井之,水位孔深度宜在最低设计水位下2~3m。

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水位管埋设后,应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注意避免雨天,雨天后1~2天测试水位值也可以作为初始值。

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管口至水面之深度即为本次地下水位观测值。

若水位以本地区高程进行计算时,应测量水位管口高程进行。

计算公式为:H=h−∆h测式中:H——水位高程h——管口高程——地下水位至管口深度∆h测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1) 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

水位管处应有醒目标志,避免施工损坏。

(2) 水位管埋设后每隔1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

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位高程的测量。

(3) 在监测了一段时间后。

应对水位孔逐个进行抽水或灌水试验,看其恢复至原来水位所需的时间,以判断其工作的可靠性。

(4) 坑水位管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施工破坏。

(5) 承压水位管直径可为50~70 mm,滤管段不宜小于1m,与钻孔孔壁间应灌砂填实,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隔水措施,含水层以上部位应用膨润土球或注浆封孔,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

(6) 重点是管口水准测量,要与绝对高程统一。

7、锚杆拉力监测锚杆拉力量测宜采用专用的锚杆测力计,钢筋锚杆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应分别监测没跟钢筋的应力。

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 F·S。

应力计或应变计应在锚杆锁定前获得稳定初始值。

8、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过埋设分层沉降磁环或深层沉降标,采用分层沉降仪结合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两侧。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每次测量应重复进行2次,2次误差值不大于1mm。

采用分层沉降仪监测时,每次监测应测定管口高程,根据管口高程换算出测管个监测点的高程。

1.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标志的埋设(1)测试式标志1)测标长度应与点位深度相适合,顶端应加工成半球形并露出地面,下端为焊接的标脚,埋设与预定的观测点位置。

2)钻孔时,孔径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须保持孔壁铅垂。

3)图8-1(a)为在钻孔中下标志图,下标志时须用活塞降套管(长约50mm)和保护管挤紧。

4)图8-1(b)位标志落底图。

测标、保护管与套管三者应整体徐徐放入孔底,如钻孔较深(即测杆较长),应在测标与保护管之间固定滑轮,避免测标在保护管摆动。

5)图8-1(c)为用保护管压标脚入土示意图。

整个标脚应压入孔底面以下,如遇孔底土质紧硬,可用钻机钻一孔后再压入标脚。

图8-16)图8-1(d)位保护管的提升、定位示意图。

标志埋好后,用钻机卡住保护管提起30~50cm;并即在提出部分和保护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灌沙,以提高标志随所在土层活动的灵敏性。

最后,用定位套箍将保护套固定在基础底板上,并以保护管测头随时检查保护管在观测过程中有无脱落情况。

(2)磁铁环式标志1)钻孔要求与埋设测标式标志同。

遇到土质松软的地层,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

2)成孔后,将保护管放入,保护管可逐节连接直至预定的最低部观测点位置。

然后稍许拔起套管,在保护套与孔壁间用膨胀黏土球填充,并捣实。

3)用专用工具将磁铁环套在保护管外送至填充的黏土面上,用力压坏,迫使环上的三角爪插入土中。

然后将套管拔到上一预埋磁铁环的深度,并用膨胀土球填充钻孔,按上述方法埋设第二个磁铁环。

按此进行直至完成最上土层的磁铁环埋设。

4)在淤泥地层埋设时,应另行设计标志规格,可采用其密度与泥土相当的捆扎泡沫塑料铁皮环形标志。

2.计算基坑开挖前,对管口高程及磁环位置进行2次测量,取高程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磁环高程按下式计算H=h−∆h n式中:H——磁环高程(mm)H——管口高程(mm)∆h n——管口与磁环之间的距离(mm)本次磁环高程与该磁环上次高程之差又称为本次垂直位移变化量,与该磁环初始高程之差为垂直位移累计变化量。

9、围护体系力监测1.测点布置围护墙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点宜布置在弯矩较大、受力较复杂的围护墙体。

(2)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20~50m,且每侧边监测点不少于1个。

(3)竖向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点、拉锚位置、弯矩较大处,竖向间距宜为3~5m。

冠梁或腰梁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3条规定。

(1)监测点宜布置在每侧边的中间部位、弯矩较大、支撑间距较大、受力复杂处;在铅垂方向上监测点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2)监测点平面间距为20~50m,且每侧边监测点不少于1个。

(3)每个监测点力传感器没设不应少于2个,且应在冠梁或腰梁两侧对称布置。

支撑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撑力测点位置应根据围护设计计算书确定。

(2)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力较大、受力较复杂的支撑上。

(3)每道支撑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并且每道支撑力监测点位置宜在铅垂方向上保持一致。

(4)对钢筋混凝土支撑,每个截面传感器埋设不宜少于4个,每个截面埋设的4个传感器可上下或左右对称;对钢支撑,每个截面传感器埋设不应少于2个。

(5)钢筋混凝土支撑和H型钢支撑力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钢管支撑采用反力计测试时,监测点应布置在支撑端头;采用表面应力计测试时,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立柱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复杂、力较大的立柱上。

(2)每个截面传感器埋设不应少于2个。

(3)监测点宜布置在坑底以上立柱长度的1/3部位,多道支撑时宜布置在相邻两道支撑中部。

2.检测方法维护体系力可通过在结构部或表面埋设应变计或应力计测定,适用于对支撑、围护墙、立柱、围檀等的力监测。

应变计或应力计可采用电阻应变片、振弦式传感器,量程应大于预估值的1.2倍,分辨率优于0.2%(F·S),精度优于0.5%(F·S)。

振弦式传感器观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如下。

振弦式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防水性能好,不受导线长度影响,稳定性好,使用较为广泛。

用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计算支撑轴力见公式9-2-1:N=E c A[K(f i2−f02)+b(T i−T0)](9-2-1)用振弦式钢筋计计算支撑轴力见公式9-2-2:N=(E cE c )(AA s−1)[K(f i2−f02)+b(T i−T0)] (9-2-2)式中,N为支撑轴力,kN;A,A s为支撑截面面积和钢筋截面面积,m2; E c、E c位混凝土、钢筋弹性模量,kPa;f i为应变计的本次读数,Hz;f0为应变计的初始读数,Hz;K为应变计的标定读数,10−6/Hz2;b为应变计的温度修正系数,10−6/℃;T i为应变计的本次测定温度值,℃;T0为应变计的初始测试温度,℃。

用振弦式应变计计算围护墙力、立柱力、围檀力的计算见公式9-2-3:σ=[K(f i2−f02)+b(T i−T0)]/a(9-2-3)式中,σ为结构力,kPa;a为钢筋计截面面积,m2;K为应力计的标定系数,kN/Hz2;b为应力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

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轴向压力计算。

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轴向压力是根据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变一致的原理进行计算的,当一个截面中埋设多个传感去进行测试时,宜直接测读应变,并按平均值作为观测值。

围护墙力、立柱力、围檀力宜在围护墙、立柱、围檀钢筋笼制作时,在主筋上对焊钢筋应力计来测定。

围檀力也可在围檀埋设混凝土应力计来测定。

应变计或应力计导线应通过钢筋笼引至地面,每个导线应做好标记,导线端部应进行密封处理,并做好防护措施。

围护体系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辩护的影响,对钢筋混凝土支撑尚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裂缝开展的影响。

力传感器宜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埋设,取开挖前连续2天测定的稳定值作为初始值。

10、坑外土体分层位移监测1.测点位置土体分层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监测点应布置在紧邻保护对象处;②监测点在铅垂方向上宜布置在各土层界面上,监测点在竖向间距宜取5m,在厚度较大土层中部应适当加密;③监测点布置深度宜大于2.5倍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应少于围护结构以下5~10m。

2.检测方法坑外土体分层位移可采用磁性分层沉降仪或深层沉降观测标来测定。

分层位移读数分辨率应优于0.5mm,精度应优于1.0mm。

磁性沉降环可采用钻机在预定位置钻孔埋设。

安装磁环时,应先在每节沉降管上套上磁环与定位环,逐节放入分层沉降管。

沉降管安置到位后,应使磁环与土层黏结固定。

分层沉降管外的填充料,可用现场干细土或中粗砂,回填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堵塞后回填料无法下沉而形成空隙。

为确保回天质量,在埋设后2~3天应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补充回填。

磁性分层沉降仪埋设后连续观测一周,至磁环位置稳定后,测定各环高程。

深层沉降观测标埋设后应连续观测,数据稳定后,测读标头的初设高程。

11、坑底隆起(回弹)监测1.测点位置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监测点宜按剖面布置在基坑中部;②监测剖面间距宜为20~50m,数量不应少于2条;③剖面上监测点间距宜为10~20m,数量不应少于3个;④埋设坑底回弹孔时,钻孔深度应适宜,应避免因上覆土层厚度减少而引起坑底承压水层发生突涌。

2.检测方法坑底隆起(回弹)可采用基坑坑开挖面以下的分层沉降仪或深层沉降标的高程变化测定。

监测点宜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埋设,至观测数据稳定后,测读个监测点的初始高程,以监测点的高程变化确定在基坑开挖面以下土体的隆起(回弹)量,监测值精度应优于1.0mm。

由于基坑挖土、降水以及运输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基坑回弹监测点易破坏,因此应特别做好测点保护工作。

为确保观测质量,可在基坑开挖前观测两次初读数,并用水准仪测定孔口标高,以便换算出每个磁环的标高。

以后随挖土进程,每次开挖一层土观测一次,并截去上部沉降管、保护好下节沉降管,直至基坑挖土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