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角度浅析人与自然关系
基于马克思人性理论视阈的人与自然关系探析

基于马克思人性理论视阈的人与自然关系探析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是区分不同发展观的一个显著标志。
“人性”的伸展具有人的生存性伸展、发展性伸展和向善性伸展三个特点,由此,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依存共生、张力斗争与平等和谐三重关系。
其中,人的生存性发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依存共生关系,人的发展性伸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张力斗争关系,人的向善性伸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
人类应从人的本性出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人之属性;人与自然;人性之伸展;和谐共生马克思认为:历史可以从自然史和人类史两方面来考察。
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特别是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领域的纵深扩展,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破坏等现象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还自然以本性,把自然作为人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到发展系统中,追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是时代的呼唤和人类发展的内在要义。
一、人之本性是满足自我实现的伸展正如休谟在其《人性论引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科学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有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即使数学,自然科学和自然宗教,也都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①。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来考究有关人性的含义及其表征。
众所周知,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关于“人性”的讨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总是喜欢将其还原到道德价值层面去进行判断,期望最终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无论是东方中国的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三品说、性无善恶论等学说,还是西方的感性主义人性论、理性主义人性论无不是如此。
然而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因为,当各种人性理论都在试图对人的本性进行道德判断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要将人性还原为道德概念,有必要这样做吗?如果要还原的话,该如何还原?有实现的可能性吗?对于这些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人类也在不断改变自然环境。
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总是平衡和谐,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是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必需的水、空气、食物、燃料等资源,同时也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和享受。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不断推进环保工作,控制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我们需要理性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发展模式。
当今,工业革命带来的高速增长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方式,但这种模式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风险。
所以,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尽可能地采用清洁、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和经济模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关系。
我们要尊重自然并遵循其规律,同时也要积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推行绿色发展等理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是一项长期而必要的任务,要通过这种思考,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SWOT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商业策略、市场分析和项目管理中的经典工具。
SWOT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和Threat(威胁)代表的首字母,通常用于评估一家公司、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的现状。
下面,我们以一家小型企业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首先,小型企业的优势可能包括:1)产品质量好,价格适中;2)员工素质高,技术能力强;3)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4)业务模式简单,行政管理灵活。
思想汇报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

思想汇报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人与自然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关系,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带出一些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一、人与自然的互相影响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双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自然对人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提供着空气、水源、食物等生存所需的资源。
自然的恶劣环境,如自然灾害,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
同时,人类通过改造自然,也对自然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发建设导致的生态破坏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变。
二、人类是否处于自然的主宰地位人类长期以来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者,拥有改变自然的权力。
然而,在人们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遭受着自然的反击。
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让人们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处于自然的主宰地位。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物种之一,不能无视自然的力量和规律。
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三、人类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人类有着责任与担当。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并主动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我们应该学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和研究自然的奥秘,努力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这不仅是个体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企业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浪费,降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鲁迅的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解读

鲁迅的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解读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鲁迅的作品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解读,表达了他独特的观点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在鲁迅笔下的人与自然关系中,自然往往被描绘成一种恶劣的存在。
在《狂人日记》中,主人公通过对自然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怀疑。
他将人与自然进行对比,揭示了自然对人的残酷和无情。
通过这种对比,鲁迅揭示了人类的悲哀和困境,呼唤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
然而,在鲁迅的作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不完全是对立的。
在《呐喊》中,鲁迅将自然描绘成一种包容和宽厚的存在。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无奈和不甘。
在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中,他试图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给予人类以希望和力量。
对于鲁迅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被现实的力量所左右。
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却有着自己的意识和行动。
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的态度。
他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总的来说,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解读,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他呈现了一幅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画面。
在这幅画面中,人与自然既是对立的,又是互为依存的。
自然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鲁迅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揭示人类命运的尴尬和不幸,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
他期望人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改变自己的命运。
鲁迅的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解读,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面对自然的威力和社会的现实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应对。
对人与自然的认识_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对人与自然的认识_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加之全球暖化的浪潮汹涌澎湃,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凸显出来,伴随着“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一)自然界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根源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同时也是精神实践活动的基础。
“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生活,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所以说自然界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本原,。
没有自然界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法开展。
(二)人类忽视自然的承受能力的发展和活动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虽然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但是自从有了人之后,自然界就变成了“人化的自然”,人类通过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然。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高度的依赖自然,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没有超出自然的承受能力。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人类再也不是象先前社会那样高度的依赖自然,在自然界面前表现的无能为力,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整个整个大陆的被开发,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在这个时候人类秉承着科学主义的理性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人类自然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就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去创造属于人类的幸福生活,而不再是依靠“上帝”的力量;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更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这种观点实质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割裂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人的发展只要满足人类的欲望就可以而与自然界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不惜牺牲自然和人类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发展。
反思个人与自然关系

反思个人与自然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远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该对这种关系进行深入的反思。
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涉及到我们作为个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涉及到我们作为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关系。
首先,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源于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利用。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然中获得了食物、水源和其他生存所需的资源。
然而,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压力。
过度的开采、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使得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紧张和不可持续。
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和繁荣。
其次,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涉及到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自然是一个强大而又神秘的存在,它拥有无穷的智慧和能量。
我们作为个人应该学会欣赏和保护自然的美丽与奇妙,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满足自身需求的工具。
通过亲近自然,我们可以获得身心的平衡与愉悦,培养出对自然的情感连接,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呵护自然。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使得个人与自然的联系变得疏离和脆弱。
很多人忙于工作、学业和社会活动,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城市化进程以及科技的进步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为自然腾出空间和时间。
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在郊区进行户外活动,如登山、徒步、骑行等,也可以是在城市中寻找绿色植物和公园来放松心情,甚至是通过观赏自然的摄影或艺术作品来领略其美妙。
通过增加与自然的接触,我们可以恢复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饮食习惯也是个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面。
我们的饮食选择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健康、有机、可持续的食物不仅对个人的健康有益,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减少肉类消费、避免过度包装以及合理使用水资源等,都是个人在饮食方面可以采取的行动。
庄子自然与人性解析

庄子自然与人性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对于自然和人性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庄子的眼中,自然是一个完美的存在,而人性则是与自然相对立的。
本文将从庄子的角度出发,解析自然与人性的关系,以探讨庄子哲学中的高深道理。
一、自然的奥秘与大道庄子认为自然是最高的存在,自然具有无限的奥秘和智慧。
他将自然视为“道”,即一种宇宙中最原初、最高尚的规律和力量。
自然中存在着万物之源,包含着一切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庄子认为人类应当效仿自然,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人类被赋予了理性和智慧,但这种理性常常使人迷失在现实的困扰中。
与此相反,自然是完美的,自然的万物各自安于自己的本性,从不追求超越或者改变。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当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安排,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二、人性的束缚与追求自由庄子认为人类的内心被世俗的欲望和价值观念所束缚,失去了真实自我。
人性被限制在价格之中,被社会角色所定义,个体的天性受到了压抑。
因此,庄子主张“还我本性”,即要重新追求真实的自我,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在庄子看来,实现自由需要通过“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的安排、摒弃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
人们应当像自然一样守住本心,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并不为外物所扰。
庄子的自由观点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张摆脱外界的干预和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三、自然与人性的统一尽管庄子将自然与人性视为对立的存在,但他同时也认为自然与人性可以实现统一。
他主张人类应当在追求自由的同时,遵循自然的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是要实现自我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顺应自然的大道,人们能够逐渐摆脱欲望的束缚,体验到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提倡“无为而治”的道德准则,认为人们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结语通过对庄子关于自然与人性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人类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你对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2500字

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掠夺导致了很多环境问题,这也让人们更加关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探讨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二、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人生自然和谐共生并不意味着人类和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而是指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一种平衡的关系。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从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也意味着人类需要改变过去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三、人生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人类通过建设城市、开发自然资源等行为,改变了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人类应该更加尊重、爱护自然,从而实现人生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实现人生自然和谐共生对于人类和整个地球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实现人生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生存下去,地球的生态系统才能得到保护。
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五、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人生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和整个地球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实现了人生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永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需要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寻找更加科学的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总结人生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话题。
通过不断的努力,相信人们能够实现人生自然和谐共生,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以上就是我对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希望能帮到你。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主题中,人生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深刻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刻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道路上探索着,并不断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深刻理解并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对于我们的生活、社会和地球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明白,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原有规律和平衡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避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权利。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环境质量,强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推动节约型、绿色发展模式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另外,我们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环境保护问题抓起。
例如,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投放,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通过这些小举措,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推动整个社会的环保进程。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学校、媒体等渠道,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心。
只有通过环境教育的力量,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的人才,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探索与自然共生的关键。
深刻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加强环境教育,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若要言简意赅,莫过于“生存共存”了。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员,靠自然得以生存和发展,也让自然界得以完整地存在。
一方面,自然给予了人类物质、能量和生活空间,供我们利用。
它为人类提供水、空气、土壤和光等资源,人们不仅可以依靠它们获取对生命有益的物质,还能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发展能源和取暖,从此让生活变的容易、温馨、舒适。
另一方面,自然给了人类精神上的滋润。
人们沉浸在这样的自然美景里,感受着大自然林立、江河碧波、沙漠遥远、夕阳慢慢西下;我们不仅感受到紧张和压力慢慢褪去,还能凸显出个性,体会自由和乐趣。
正是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使得人类的生存繁衍,自然的美景传承,一起维护着这个地球家园的安宁。
特别是在当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然的节约与保护,乐极生悲的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加以审视,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历史中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主题。
古代哲学家们提
出的“仁政”、“和合”、“天人合一”的理论,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心中最高的位置,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只有维持这种和谐关系,人们才能拥有安宁的生活。
而人与人的关系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政治层面的关系,古代哲学家
们也就是把“仁政”、“法治”、“和合”等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仁爱的态度去治理国家,只有维持正义公平的政治秩序,才能保证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是个人层面的关系,古代哲学家们提倡“以德服人”,这也是一种以仁爱的态度去和谐处理人际关系。
只有把这种以仁爱为基础的处世态度,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才能让世界和谐、平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忽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互相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通过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珍惜上。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
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认识到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权利肆意破坏自然资源。
我们应该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的经济利用上。
自然资源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托,我们需要正确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性。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最终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存。
因此,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可以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上。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其中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干预和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
我们应该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需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上。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往往导致人们与自然疏离。
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回归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妙。
我们可以共享自然景观,参与环保活动,享受户外运动。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我们可以恢复自然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然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需要不断地积极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减少废物、骑自行车等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感想良多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感想良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话题,人类长期以来依赖着自然的恩赐,同时也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类似乎逐渐与自然疏远,与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让我感受到了很多。
首先,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联系。
自然的万物皆有生命,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存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大自然的滋养,我们才能够生存和繁衍。
然而,人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例如,大量砍伐森林、疯狂采挖矿产等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沙漠化的加剧等问题。
这让我深感,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自身。
其次,自然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道理。
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与死,竞争与合作,循环与变化等各种事物的存在。
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示。
例如,自然界中每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角色,我们应该尊重并与之共存。
同时,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维护着生态平衡。
这也让我明白到,人类应该更加重视合作和共享,而非单纯的竞争和争夺资源。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类的文化和科技发展也离不开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景观和资源给人类带来了灵感和创造力,让我们拥有无尽的艺术和科学的发展空间。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渠道。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应该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否则,我们将可能面临因为过度开发而带来的环境灾难和生态失衡。
在总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感想良多。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和谐共生的观念应贯穿于我们的行动中。
我们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尊重生命和多样性,以及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正如英国诗人奥利弗·戴维斯所说:“我做到了,你也可以。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300字左右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300
字左右
人与自然关系是不可替代的。
自然是指大自然,也就是所有其他种类的自然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比如动植物
的自然生物,水、空气、地球的自然非生物物质。
人类依靠大自然中的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是人类的日常经营活动。
一方面,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气、水和食物资源提
供了人类生存的基础,而自然环境又极大地促进人类的生活,使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同时,自然资源和环境还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使人类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都得以生产。
另一方面,人类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自
然资源被消耗,特别是能源的消耗加剧,破坏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的保护,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从而为推动人类生存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即把自然资源作为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补充,在不影响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及改善自然景观,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简言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把自然资源
和环境视为宝贵的财富,合理利用它们,保护它们,以保证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
人间草木自然与人性的生命探索

人间草木自然与人性的生命探索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关。
我们身处其中,与草木相伴,体验着自然界的变幻与生机。
同时,人性作为我们内在的本质,也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探索、追求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将从人间草木自然与人性的角度探索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性的价值。
第一部分:与自然共生的人类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由来已久。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的恩赐,无论是食物、水源还是氧气,都是自然界的馈赠。
我们选择居住的地方也需要依托于自然环境的条件。
在自然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动物、植物相处,了解了它们的生态地位和价值。
与自然共生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摸索着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部分:探索自然与人性的共通之处人性是人类内在的本质和特点,包括了我们的感知、情感、思考和行为等方方面面。
而自然则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生存的基础。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例如:生长与变化、互相依存、平衡和相互影响等等。
草木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与人性的成长和变化有着共通之处。
草木的繁衍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正如人性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和文化的塑造。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类似地,人的存在也依赖于各种关系和互动,构筑出多样化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三部分:人性与自然的冲突与和谐然而,历史上也不乏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掠夺性行为。
过度的开发和污染使得很多生态系统岌岌可危。
此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与自然界的关系。
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努力寻找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方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并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的生命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发展。
第四部分:人性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具备思考和选择能力的主体。
人性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因此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不仅限于依赖和利用,更多的是需要承担起保护和继承的责任。
从人性角度浅析人与自然关系

从人性角度浅析人与自然关系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自今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人类屈服于自然”到“人类征服甚至奴役自然”再到今天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其中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原因并希望能够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性欲望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长新的哲学命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自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那么,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很多人认为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人类处于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自然也就受到限制,人类的活动受到大自然的约束和限制。
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认为是人类是屈服于自然的。
而到了工业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的掠夺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此时的人们发现了自己拥有的巨大力量,人们开始相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可以征服自然,相信自己以作自然的主人。
但好景不长,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之后,人们发现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最终招来了自然界的狠狠报复。
正如恩格斯所讲:“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的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1]于是,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奴役自然、作自然的主人,更不是屈服于自然,而是希望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所谓的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的确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
自然与人性的界限

自然与人性的界限自然与人性的界限是一个深奥且复杂的主题,涉及着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方方面面。
人类自古以来就试图去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与自然界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首先,自然界被看作是我们存在的环境和资源的来源。
人类凭借着智慧和意志,学习从自然界获取食物、水源和能源等各种生存必需品。
我们使用技术和科学方法来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常常忽视了自然的有限性和脆弱性。
我们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导致了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出现。
自然界的回应也是强而有力的,洪水、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常提醒着人类,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完全掌控,而是相互制约和依赖的。
其次,人性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拥有着思考、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然而,人性中的贪婪、自私和短视等弱点也常常使我们无视自然界的需求和权益。
我们往往追逐物质财富和功利利益,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命的尊重。
这种短期利益的追求,导致了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发生。
例如,森林砍伐引发了土地沙漠化和生态失衡,工业污染导致了健康问题和生态灾难。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自身的行为,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人性和自然的界限并非完全划分清楚,而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界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创造不断从中获得启示和进步。
我们关注自然界的美丽、神秘和多样性,感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限灵感和创造力。
同时,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的形态和格局。
例如,农业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培育出丰富多样的农作物,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许多方便和舒适的生活方式。
人性中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动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跨越自然界的可能性。
因此,自然与人性的界限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界,和谐地与之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性角度浅析人与自然关系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自今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人类屈服于自然”到“人类征服甚至奴役自然”再到今天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其中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原因并希望能够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性欲望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长新的哲学命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自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那么,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很多人认为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人类处于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自然也就受到限制,人类的活动受到大自然的约束和限制。
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认为是人类是屈服于自然的。
而到了工业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的掠夺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此时的人们发现了自己拥有的巨大力量,人们开始相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可以征服自然,相信自己以作自然的主人。
但好景不长,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之后,人们发现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最终招来了自然界的狠狠报复。
正如恩格斯所讲:“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的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1]于是,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奴役自然、作自然的主人,更不是屈服于自然,而是希望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所谓的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的确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
但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真的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真正原因吗?也有很多人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文化密切相关。
纵观人类文化史,人类的全部文化观念几乎都是在人对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的变化彰显了人与自然关系是演变,因此文化的发展也就理应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参照,即文化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
文化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并且文化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实践过程。
现在人们一般将整个人类文化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2]现在的生态文化也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并且用文化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但是我也并不认为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推动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动力或者说是原因。
我自己也不能够给出一个让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
我个人认为推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也主要想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原因。
人性的复杂要想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原因,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人性。
人性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也不是妄图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总结前人意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中国古代关于“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之间的争论,还是西方理性与感性的争论,实质上都蕴含着关于人性的界定。
[3]即人性实质上包含了两个方面,即马克思所讲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或者说是西方伦理学中所谓的感性与理性。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生物性决定了社会性。
因为人作为一种生物,其第一目的就是生存,没有生存的本能欲望,就不能称之为生物。
但人作为一种生物,他的生存欲望并不是简单的延续自己这个个体的存在时间,他还有另一种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本能欲望—那就是延续自己的种族。
这两种本能的生存欲望或许是所有生命的共同特征。
所以人性中生物性或者感性的一面是毋庸置疑的,生物性和感性是道德产生的内在动力和物质基础。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道德的产生最初就起源于对人的生物性和感性需求的规范和调节。
就比如近亲不能结婚是为了保证人类后代是正常健康的,从而延续人类这个种族。
可以说,道德的起源就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感性。
人类有了道德的规范之后,逐渐又发展处一系列的礼义廉耻、法律、社交礼仪……这些又体现出人的社会性,人们也会遵从这些礼仪、法律等等,因此也可以说社会性是人性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生物性与社会性在人性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因为作为道德规范的对象,生物性或者说人的感性需求本身并不能生出道德来,道德的产生需要至少大多数人的认同,需要有人提出来并发扬光大,就像中国古代圣贤导人向善一样。
而这些就是人的所谓的社会性才能做到的,单靠人的生物性并不能做到。
所以得出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在人性中的地位是想当的结论。
[3]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结论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当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社会性的时候,就会发现,社会性本质上还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或者准确的说是绝大多数人的生物性决定。
无论是纵观单个生物物种的历史,还是横看所有生物的存在形式,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在努力的生存着。
个体强大的如老虎如苍鹰,它们之所以选择独立生存而不是集群生活,是因为这种生存方式更利于它们的生存,不然老虎每次吃那么多,明明自己可以独立捕捉的猎物,它又如何愿意分给另一只老虎。
但是像猴子蜜蜂(包括人类)这样个体力量不够强大,就只能团结奋斗了。
所以人类团结起来,对抗野兽,对抗疾病,对抗自然,形成了所谓的社会。
首领拥有指挥别人的权利,这是因为他(她)可以使别人更好的生存下去。
不管是母系社会首领的繁衍种族的能力,还是父系社会首领的可以搏杀猛兽的能力,还是现代文明社会领导的智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人为什么会有社会性,会遵从人们制定出的种种规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所谓的道德与法律)?不是因为他们有所谓的“良心”,也不是因为他们害怕所谓的“权威”,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渴望生存,渴望延续自己在这个世间的存在痕迹,就连延续种族这种本能估计也是因为实在是自己本身不能长生不老才不得已而为之吧。
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是人的生物性,是人性,是最根本的人性,但不是所有的人性。
倘若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只有这种生物性,那这个世界就简单了,无非就是弱肉强食,天道循环,自然界有那么强的调节能力,难道还调节不了人这种爪牙不如虎狼锋利,皮毛不如狮熊肥厚,速度不如猎豹的弱小生物?哪还会有如今的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问题?哪还有今天的我坐在这里写论文?所以人之所以为人,甚至自命“万物之灵”,万物之所以为万物,就是因为人类拥有自己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智慧”,所以人类的欲望也就远远比其他生命多的多,人性也因此复杂多变。
其他生命基本上只有上述所说的生存欲望—延续生命(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种族的)。
所以你只能看到花草树木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却不见花草唱歌树木跳舞;你只能看到狮子搏兔毒舌吐信,却看不到狮子舞文弄墨毒蛇勾心斗角……生物性可以说是人性的基础,又因为人有智慧,所以随之又会衍生出种种不同于其他生命的欲望或者说人性。
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性简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无非就是三种:人类屈服于自然,人类奴役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似乎跟人性没有什么关系。
但当我们仔细来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所不曾看到的东西。
原始社会,人类懵懵懂懂,集群而居,为了生存,不惜茹毛饮血,与野兽惨烈搏杀,与疾病殊死搏斗,这是人性;然而当人们发现自己抵抗不了大自然中的闪电、大火、洪水、山崩等力量时,人们开始恐惧,开始害怕,害怕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于是人们怀着对生的希望,对死的恐惧,开始对大自然中所有自己不能抵挡的力量进行膜拜,祈求得到庇佑,祈求生命得到保证,这同样是人性的体现。
为了生存,勇于与各种困难搏斗,是人性的体现;同样是为了生存,“屈服”于大自然的力量之下,也同样是人性的体现。
如果人类真的如前面假设一样没有智慧,只是与其他生命一样,那么即便是生命演化至今,人类估计与原始社会也没太大分别,依然会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但可惜,人类拥有智慧。
所以人们发现了森林起火之后,烧熟的肉比生肉更好吃,人类从此学会了使用火。
火出现以后,人类开始吃熟食,生食尤其是生肉基本就不吃了,这样做可以说有利有弊。
利就是熟食比生食更容易消化,更利于人体吸收,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大脑的进化,是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弊就是人类身体动物性的一面开始退化,比如体毛退化,身体开始直立行走等等,人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孱弱。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可以说是有两个,一个就是生物性,也就是生存的本能,森林大火能够让所有的生命都为之恐惧,因为这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但同样是为了生存,大火烧毁了一切,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吃烧熟的肉,尽管以前没有吃过。
另一个就是我们所谓的“智慧”,同样是吃熟肉,其他生命(基本上是指动物)吃完之后和人类吃完之后的表现就截然不同,他们吃了也就吃了,没有然后了。
而人类却学会使用火来自己做熟肉,从而有了之后的一系列变化。
但所谓的“智慧”其实依然要“屈服”于生物性之下,君不见封建社会可以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难道古代的中国人民比现代人笨好多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依然能够归结到生物性之上。
中国古代真正有比较确切历史记载的大概可以算是炎黄时期,人们最初选择的首领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首领,直白的讲就是有利于自己的生命的,所以人们才会听从首领的命令。
但如此一来,权利的欲望就滋生了,有“聪明人”发现当了首领以后就可以不干活,直接命令别人,自己享受,于是种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就开始上演,种种欲望开始滋生。
而“聪明人”当上了部落首领之后,发现还有别的部落首领与自己抢东西,于是开始发动“战争”,人类社会由此而起,沧海桑田,物欲横流,才有如今的滚滚红尘。
可能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当初那么多人就会听从“聪明人”的命令,因为毕竟“聪明人”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不聪明”,而在人的生物性中,还有一个基本上是所有生物都会认同的法则,那就是一个同类是打不过很多同类的,所以当大多数“不聪明人”都去执行“聪明人”的命令后,其他个别人敢反抗吗?所以“聪明人”就逐渐拥有了权利,然后再利用权利巩固自己的“威严”,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利,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可以延续两千多年。
这是由根植在人类体内的生物性或者往大了说是人性所决定的。
这些似乎与人与自然关系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
人为什么会与自然产生联系,其实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当然,人有了智慧,所以就不能叫“生存”了,应该称之为“生活”。
既然要“生活”,自然要与人联系,与人联系自然就会有种种复杂人际关系演化,但这所有的人际关系演化结果的作用对象却是自然界,而人际关系的种种复杂演化不正是人性的体现吗?因为人的生活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所以人与自然就产生了联系,但因为人的目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生活”的内涵就丰富多了,吃喝玩乐,升官发财,探索世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人对自然的索取就不像其他生命一样,只是简单地维持生命活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