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际关系(哲学分析)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故事:《请帮按一下九层》
这是全市最忙的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时, 和公共汽车差不多,人挨着人。 上电梯前 和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相遇,说笑间,电梯来 了,我们被人群一拥而进。每个人转转身子, 做一小小的微调,找到了一种相对融洽的关系。 电梯往上走。 这时,一只胳膊从人缝中穿 过来,出现在我的鼻子前头。我扭头望去,一 个小伙子隔着好几个人,伸手企图按电钮。他 够的很辛苦,好几个人刚刚站踏实的身子不得 不前挺后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骚动。 那 个人力资源总监问道:“你要去哪一 层?”“九层”。有人抬起一个手指头立刻帮 他按好了。没有谢谢。
“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救走了,没后 台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某网友
• 阅读P46下面的案例,回答: • 人际关系重要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1)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是唯物辩 证法的一个重要方法 (2)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看不到 个人与社会的联系 (3)要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
下午在楼道里又碰到那个人力资源总监。“还记得 早上电梯里那个要去九层的小伙子吗?”她问我。 “记得呀,是来应聘的吧?”九层,人力资源部所在 地。 “没错。挺好的小伙子,可我没他。” “为什么?” “缺少合作精神。”她露出一副专 业HR的神情:“开口请求正当的帮助对他是很困难的 事情,得到帮助也不懂得感激。这种人让别人很难与 他合作。” 我点头称是。追求独立是好事,但太 过了,就成了缺乏合作精神,独立的意志就不再受到 尊重。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应该的,但太过了,就成了 无法与人合作的局面,于是自身的利益也追求不到。 如果那个小伙子坦然而自信地说一句:“请帮按一下 九层”,结果会怎么样呢?大家不会反感他的打扰, 帮忙他的人还会心生助人的快乐,最后他还会得到想 要的工作。

论语中的孔子教导与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孔子教导与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孔子教导与人际关系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导。

在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找到孔子对人际关系的丰富教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孔子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和教导。

一、尊重他人和谐相处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并且要以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例如,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弟子子路问孔子如何对待别人的仇恨,孔子回答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要求人们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以此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教导人们要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个人修身齐家治国的过程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在《论语·子张》中,孔子教导说:“君子师之以文,亦可以弗如之矣”,即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三、言行一致孔子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言行一致,做到言行相符。

例如,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对弟子述而的行为进行评价时说:“君子言有信,然后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言行一致,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信任和尊重。

四、辨别是非孔子教导人们要善于辨别是非。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能够辨别是非。

例如,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教导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会追求某种人为的身份和地位,而是用自己的真实品质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这种正确的判断力可以帮助人们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五、慎言慎行孔子教导人们要慎言慎行。

他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以免伤害他人或破坏人际关系。

例如,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一个政治家的品质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了言行慎重。

他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哲学与人生 人际交往与联系

3哲学与人生 人际交往与联系

•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一枚铆钉与一个帝国的命运
• 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 中一枚做个钉冒。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 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在一次抗击外 族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 知晓,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的脚伤太 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 马踩死。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敌 军趁机反扑,一举灭掉了这个帝国。
从普遍联系中考察事物、认识事物,也从社会 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 个重要的方法。
第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 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 我封闭、自我满足。 第二,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 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
自在事物中的联系
客观的
农民种新品种玉米减产的原因?
人生启迪: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联系是客观的
哲理小故事:古时候,有个人饿了,一连吃了六个饼, 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了起来,吃到一半, 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早知道这半个就能吃饱,前 面六个就不吃了,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盲人摸象
想一想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二单元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二、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 际关系
想一想
这些成语说 明了什么哲
学观点?
一项调查显示,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 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 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人际关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割的,通过矛盾的斗争进化发展。

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唯物辩证法也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相互理解、矛盾处理和和谐互助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人际关系。

1.相互理解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理解,要推动关系的良好发展,大学生首先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他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他人的理解不能只看表象,要探究背后的原因。

大学生可以通过主动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人的价值观、经历和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坚持善意,避免片面评价、揣测他人动机,相互理解可以减少误解和矛盾。

2.矛盾处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成为关系升级或恶化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理论提供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首先,要正视和保持矛盾。

矛盾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观点和利益的碰撞。

大学生应该主动面对矛盾,而不是回避或忽视它们。

意识到矛盾是正常的,可以促使我们不断解决矛盾,改善关系。

其次,要寻找矛盾的根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

大学生在处理矛盾时,需要找出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原因,针对性解决。

最后,要以和谐为目标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斗争最终会达到新的统一和平衡。

大学生在处理人际矛盾时,要以和谐为目标,通过妥善沟通、妥协和调整来协调矛盾,推动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和谐互助唯物辩证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助。

大学生应该通过互助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首先,大学生要主动帮助他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的幸福和个体的幸福是相互关联的。

大学生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促进共同进步。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帮助。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哲学探究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哲学探究

大 学 生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应 宽 容 大 度 ,在 交 往 中 求 同 存 异 , 事 不要 总 是批 评指 责 别人 , 应 真诚 地 赞扬 别人 之 遇 而 后 再 提 出 不 足 , 对 方 容 易 接 受 。 客 观 认 识 他 人 和 自 己 使 要
的长处 和 短处 , 交 往 中不 能仅 看 到 某 同学 的 一些 缺点 , 在 就 浮 想联 翩 , 盘否 定 , 采 取不 来 往 , 交 等 消极 方 法 。 全 或 绝 看 到 同学 的某 些 优点 又认 为一 切都 好 , 心 置 腹 , 无保 推 豪
成 , 己 得 不 到 的 东 西 别 人 也 不 要 得 到 。 当 今 激 烈 竞 争 自 在 的 社 会 , 强 好 胜 、 甘 落 后 的 性 格 的 确 很 好 , 是 如 果 争 不 可 争 强好 胜走 极 端 , 就有 问题 。 那 4 讲 话 或 开 玩 笑 不 注 意 场 合 . 易产 生 矛 盾 。 . 容
校 园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的 变 化 。 大 形 成 的 重 要 时 期 ,大 学 生 力 图 通 过 人 际 交 往
笑 , 园生 活会 死气 沉 沉 , 无情 趣 。 笑 是一 把 双刃剑 。 校 毫 玩 要 求 在 人 与 人 开 玩 笑 或 讲 话 时 ,该 说 的 说 . 不 该 说 的 不
留 , 至 把 心 交 给 对 方 。这 是 认 识 上 的 片 面 性 导 致 的 。现 甚
1 社 会 转 型 期 经 济 状 况 、 庭教 养 、 俗 习惯 、 . 在 家 风 生
活 背 景 等 的 不 同 , 致 大 学 生 认 识 的 不 同 和 差 异 。 是 大 导 这
种 温 暖 感 、 全 感 。良好 的 人 际 关 系 是 大 学 生 顺 利 度 过 安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积淀,它独具特色、深厚广泛,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人际关系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所蕴含的思考和哲学思想。

一、人的存在是为了与他人相交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是基于人的存在和人的社会属性展开的。

道家学说中提到:“天下万物,唯以人为贵。

人者,天地之大本也。

”意思是说,人是宇宙万物的顶尖存在,人的存在价值是其他一切事物无法比拟的,而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与他人相交互。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被视为一种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形式,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发展因素。

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人的生活将变得十分枯燥无味。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是基于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特点来探讨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和相互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中华民族一直以和谐为美德,将和谐视为生存的基本原则和生活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强调的是和谐性。

人们希望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这里的“和”并不是人际关系的主体定位,而是人际关系中相互协调的一种状态,是各种因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平衡。

人们在与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和谐搭配、互相尊重、关心体认和妥协让步等原则,以实现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诚信和信任是相互依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诚信和信任。

人际关系中,诚信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承诺和履行义务的基本原则,是摆脱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前提。

信任则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诚信评估基础之上,只有通过了信任的考验,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长久的人际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认为,诚信和信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建立信任才能保证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有哪些意义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有哪些意义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有哪些意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完善自身,完善他人,从而完善集体,完善社会,完善人类,使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积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1.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交往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及社会规范,需要通过交往表现自己的意向以影响他人、改造客观世界,需要通过交往交流信息、传递情感、以满足双方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现实中由于没有正常的交往活动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大学生心理扭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需要了解信息、利用信息,这需要通过交往获得,不论是通过现实的人际交往还是虚拟的网络交际。

大学生通过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获得知识,从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及对别人的认识,对别人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那些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乐于与别人交往,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多于否定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憎恶等),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过分悦纳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别人,从而接受别人、宽容别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这样的人际环境就使大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远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境地,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

2.它是现代人才观的要求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时代,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危机日益突出,在格外强调合作精神与团体精神的今天,人际交往和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可见,现代社会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人成长,左右其学习、工作、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哲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

中国哲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

中国哲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中国哲学对于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的探讨,在中华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与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角度,分析中国哲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探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儒家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儒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善于倾听他人的需求与感受,并以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回应。

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礼仪与孝道基础上的,通过言行举止的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在沟通伦理方面,儒家倡导以和为贵,注重言辞的抑扬顿挫,尽力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与尊严。

二、道家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道家强调自然与自我,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与自我完善。

在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上,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养性与修身。

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平和自然,不追求外在的利益和权力,而是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内心的宁静。

在沟通中,道家倡导言简意赅、直截了当,避免过多的空话与虚语。

同时,道家也注重倾听他人的心声,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与决定,反对强加于人的行为。

三、墨家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墨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的特点是平等与公正。

墨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主张以兼爱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墨家认为,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应该同等重视,不应该追求片面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利益。

在沟通中,墨子提倡诚实与正直,反对虚伪与口是心非。

同时,墨子也倡导公正与公平,主张治理社会应遵循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结语中国哲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伦理,既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注重仁爱与孝道,强调礼仪与和谐;道家强调自然与自我,强调平和与内心的宁静;墨家主张平等与公正,反对虚伪与偏见。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人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是指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要求和表现出来的协调得当的关系或融洽和睦的关系。

它在形式或基本要求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团结共进的关系,而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这一矛盾的解决,同时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来看,矛盾普遍存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和谐体现的是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此处可以联系视频内容)
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是通过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得以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因此,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不断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从而努力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处也可联系视频内容)
(若感觉内容不足,可加一段,专谈视频观感)
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求同存异、相互谅解、不求全责备的宽广胸怀。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或脾气,也都有优点和缺点。

要创造,就会有风险,也就可能失败。

然而,正是个性差异不同,优点和缺点相伴,成功和失败相随,才使人成为个人,才使创造变得格外可贵,才使整个社会既和谐又充满活力。

因此,有个性、缺点、失败是正常,是真实。

这并非放纵缺点或失败,而是要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具备包容和宽容的胸怀,坚持“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的原则,以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和谐。

有容乃大,我们常讲,大海所以壮阔,是因为她不拒涓涓细流;高山所以雄伟,是因为她不嫌细土;我们中华文化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万物的精神和品格。

其实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凡事斤斤计较,争个你死我活,这样的人就不可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如果金要足赤,人要完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就会使人失去真实,使创造无从谈起,使社会大花园百花凋零。

如果一心想抓人“辫子”,进而一棍子打死,这样的地方和单位就没有希望。

我们需要的是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