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
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应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2.能够熟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能够利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解决简单的数量关系问题。
4.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符号「<、>、=」的认识。
2.一定范围内的数的大小关系判断,例如:10和13的大小关系。
3.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解决简单的数量关系问题,例如:小明手里有10个糖果,小红手里有13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多几个糖果?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符号「<、>、=」的认识。
2.运用符号「<、>、=」解决比大小的问题。
3.运用符号「<、>、=」解决简单的数量关系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口算出大小关系。
•教师出示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说出这些符号的名称和用法。
•教师出示一些相似的数字对,问同学们哪一个更大或更小。
2. 操作练习•学生通过练习,熟悉符号<、>、=的应用。
•学生通过数量关系问题的练习,掌握符号<、>、=的应用技巧。
3. 小结•教师简单介绍本课所学内容。
•教师安排一些简单的测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4.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与本课相关习题。
•掌握总复习中有关内容。
•自查本课中易错点,做到知错就改。
五、板书设计符号<、>、=10 < 1313 > 1010 = 10六、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白板笔七、教学参考1.《数学四年级下》教材;2.《四年级数学》(苏教版)教师用书;3.《数学四年级下》教师用书;4.《数学题库》。
除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教案
除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教案第一章:除法应用题概述1.1 除法应用题的定义1.2 除法应用题的分类1.3 除法应用题的特点1.4 除法应用题的价值第二章:除法应用题的基本解法2.1 直接解法2.2 间接解法2.3 列式解法2.4 图形解法第三章:常见的数量关系3.1 比例关系3.2 反比例关系3.3 复合比例关系3.4 其他数量关系第四章:除法应用题与数量关系的联系4.1 除法应用题与比例关系的联系4.2 除法应用题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4.3 除法应用题与复合比例关系的联系4.4 除法应用题与其他数量关系的联系第五章:除法应用题的实战训练5.1 例题解析5.2 练习题库5.3 解题策略与技巧5.4 答案与解析第六章:实际案例分析6.1 除法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6.2 实际案例解析6.3 学生实践环节6.4 案例分析总结第七章:教学方法探讨7.1 讲授法7.2 互动教学法7.3 任务驱动法7.4 小组合作学习法第八章:评价体系与反馈8.1 评价体系构建8.2 学生评价方法8.3 教学反馈与调整8.4 评价体系改进与优化第九章:教学拓展与提升9.1 除法应用题的扩展内容9.2 跨学科整合9.3 教学创新与研究9.4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0.2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10.3 学生学习成果分析10.4 教学改进措施与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除法应用题概述补充说明:除法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理解其定义,掌握不同类型,了解其特点,并认识到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除法应用题的基本解法补充说明:这四种解法是解决除法应用题的基本工具,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常见的数量关系补充说明:这些数量关系是除法应用题的核心,理解并能够识别这些关系对于解决除法应用题至关重要。
四、除法应用题与数量关系的联系补充说明:了解这些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除法应用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对对策论的应用能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指名学生讲或教师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赢了齐王?同学们想知道吗?其实呀,这其中也蕴藏着很深奥的数学问题,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反败为胜。
二、自主探究1.讨论: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田忌取胜的策略:2.提问设疑。
(1)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取胜的办法呢?(2)田忌到底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呢?结果是怎样的呢?讨论、交流、汇报。
田忌共有6种应对策略:3.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众说纷纭,会提到各类比赛)那么请你们来安排一下,如果有这样的比赛,你们会怎样安排他们的出场顺序?看来呀,一场比赛,我们光水平高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知己知彼,凡事懂得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
4.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对待这样的策略问题,我们有我们的解决技巧呀?(学生试说)最后总结:最低级的对最高级的,其他的对略低一筹的,这样就会保证胜利。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数学游戏,先弄清游戏规则,再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并思考:如果一人拿9、7、5三张,一人拿8、6、3三张,拿8、6、3这三张的人有可能获胜吗?该按怎样的顺序出牌才能获胜?同桌两人试试。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同学们早已熟悉的故事入手,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一(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
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
(题略)(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
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 3=24(分)=2角4分②篮球2个用:28 2=56(元)③鱼4千克用:3 4=12(元)答:(略)(4)提问: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
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
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
我们叫它单价。
(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
(板书:数量)。
“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
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大全5篇)
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目和总价,速率、时候和旅程的含意,理解、掌握这两组数目瓜葛。
2.初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术语的本领,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入事物之间互相联络的观点。
教学进程:温习旧知一.口答列式。
(一)每一个文具盒10元,五个文具盒多少钱?(二)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一个10元,可以买若干个?(三)50元钱买了五个一样的文具盒,每一个多少钱?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学生列式。
(一)1辆汽车每小时行50公里,三小时行若干公里?(二)1辆汽车行了150公里,每小时行50公里,行了若干小时?(三)1辆汽车三小时行了150公里,均匀每小时行若干公里?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阅。
教学新课一.引入新课。
咱们已经学习过很多应用题,晓得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目瓜葛,并且已接触了很多数目瓜葛。
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目呢,这些数目之间有怎么样的瓜葛呢,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目瓜葛(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一。
(一)出示例一,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单价、数目和总价的含意。
发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前提有甚么配合的特色?都是求怎么样的题目?申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枝铅笔二角、每一个排球55元,如许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三枝、四个如许买的件数是数目,(板书:数目)1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发问: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晓得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请你来讲1说下面的单价、数目和总价。
黉舍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三)概括单价、数目和总价的数目瓜葛。
谁来讲1说,第(一)题里铅笔的单价、数目各是多少,求出了甚么?是怎么样求的?第(二)题里的单价、数目各是多少?求的甚么?怎么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甚么配合的特色?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目和总价之间有怎么样的数目瓜葛(板书:单价×数目=总价)?[评析:让学生察看差别的数目,思索求的甚么数目,是怎么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剖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数量关系。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掌握一定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1.指导法:老师通过举例说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互相讨论、提出不同的思路并进行合作解决问题。
3.观察法:通过观察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猜测问题是关于什么的。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老师通过多组示例让学生了解乘法应用题中的常见数量关系。
例:小明买了6本书,每本50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推算,将这个问题转化成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后得出结果,回答问题。
第三步:练习(20分钟)1.老师提供多组乘法应用题,学生自主完成,互相交流、协作解决问题。
2.学生可以自己编写一些乘法应用题,让小组中的其他同学来解答。
第四步:讨论(10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讨论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2.学生举例说明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五步:总结(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学生归纳总结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并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图记录。
教学参考资料教辅材料: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了通过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和练习,学生发现了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一些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20×40 5×30 24×20 12×542×10 60×50 200×30 240÷2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二)学习新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投影出示: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750×4=3000(米)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66×5=330(米)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18×3=54(千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240(千米)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路程:一共所走的路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例题: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3×8=24(米)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240×5=1200(米)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450×12=5400(台)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2、填空(投影)( )×数量=总产量( )×数量=总价速度×( )=路程工效×工时=( )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 ),一共走了多少米?(2)每本《东方少年》5元,( ),共用了多少元?(3)一台织布机,( )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 ),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小资料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a·b=c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 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个a的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
小资料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列式:32×8=256(双)
(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列式:256÷32=8(时)
(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
(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一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4×5=21×3=13×7=
70÷14=63÷3=91÷7=
70÷5=63÷21=91÷13=
32×4=12×6=15×8=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苹果、糖果等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些苹果,提问:“同学们,如果我要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应该分几个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引导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二)探究除法应用题1.老师出示一道例题:“小华有12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老师引导学生得出:12÷4=3,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糖果。
(三)常见的数量关系1.老师出示一道例题:“小明家养了8只鸡,每只鸡每天下2个蛋,一天能下几个蛋?”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老师引导学生得出:8×2=16,一天能下16个蛋。
(四)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老师讲解答案,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五)小组讨论1.老师出示一道讨论题:“如果你有20个糖果,你想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3.老师邀请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但仍需加强练习。
2.学生对常见的数量关系有一定了解,但还需进一步巩固。
3.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上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讲解除法应用题时,通过具体的实物(如苹果、糖果等)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第【1】篇〗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速度、时间与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基本概念。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时间是完成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距离。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行驶了2小时,我们如何计算他行驶的路程?这个案例将展示速度、时间与路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在解决多步骤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混淆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导致解题错误。
难点突破: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并强调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举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步骤问题:“小明先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走了2小时,然后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走了1小时,问他一共走了多少路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计算,并检查答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如何通过调整速度来缩短路程所需的时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不同速度下的行程计算,让学生掌握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难点:探究沏茶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在学新知识之前,我们来解决一个语言问题。
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由学生自由联想造句,再指名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说一说)教师:大家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时进行的吗?(板书:同时进行)教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完成的效率高不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板书课题:沏茶问题)二、探索新知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14分钟)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一人汇报方案,师生共同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流程图记录下做事情的过程。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用11分钟洗茶杯找茶叶4.归纳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的方案。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指派小组代表汇报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第【2】篇〗设计说明本节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实例,明确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效把握教材,使《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得到落实,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倍数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3. 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故事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5个苹果,问学生如果每个篮子里放2个苹果,需要几个篮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含义,又可以引发他们对乘法的兴趣。
2. 讲授新课:教师首先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然后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这些知识。
接着,教师介绍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如倍数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实践应用: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来解决。
例如,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每张桌子坐4个人,需要多少张桌子?这样的问题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测试,检查学生对乘法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乘法的应用题作为作业,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对乘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道数量关系的概念,对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2.能够辨别具体物体数量关系的大小;3.学习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重点1.知道数量关系的概念,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2.能够辨别具体物体数量关系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的认知;2.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题目:数量关系。
请学生观察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这是一种数量关系,同学的数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的数量之间也有数量关系。
再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门窗等,怎样才能表达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二)讲授1.数量关系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说明数量关系的概念,如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一种数量关系。
2.数量关系的分类分别介绍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如数量关系、大小关系、等大关系等。
3.数量关系的互换介绍两个数值的位置替换,如“换饮料换玩具”,让学生理解互换的概念。
(三)练习请学生根据教师口述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并判断大小。
(四)拓展请学生想象一下,若有两个不同形状的水杯,容积相同,里面盛着的液体却有所不同,你能想出一些可以表达两杯液体数量关系的形式吗?(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想一想,你刚学习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哪些实际生活中呢?3.学习中有哪些困难?怎样解决?五、思考与反思1.常见的哪些物品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有哪些分类?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果没有,怎样进行巩固?3.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教学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呢?六、教学评估评估指标:1.对于数量关系的认知是否准确;2.是否能够有效地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法:1.每节课教师可通过口头提问、板书、练习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2.教师还可结合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对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2)能够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方程、图表等方法表示数量关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和。
2. 减法数量关系: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两个数的差。
3. 乘法数量关系:两个数的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积。
4. 除法数量关系: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两个数的商。
5. 应用题: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常见的数量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2. 运用探究发现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采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量关系;2. 探究新知: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数量关系;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4. 应用拓展: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解决购物等实际问题。
举例:例如,购买一本书的价格是30元,如果购买3本,总价是多少?学生需要掌握通过单价×数量计算出总价的方法。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于解决出行等问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对应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
1.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会应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4.能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出行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根据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等。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有些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整理自己的思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关于如何整理思路和清晰表达的指导。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强调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30×40= 6×40= 200×20= 80×50=12×8= 32×20= 150×4= 240÷2=二、探究新知.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5×3=15(角)15角=1元5角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70×2=140(元)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9×4=36(元)(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3)反馈练习: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②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25×3=75(千克)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反馈练习: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②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总价()×数量=总产量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五、布置作业.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模板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应用。
2. 能够根据乘法应用题中给出的条件,正确地列出算式并求解。
3.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等分关系、倍数关系、配对关系。
2. 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应用题中给出的条件,正确地列出算式并求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等分关系、倍数关系、配对关系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解。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确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列出算式并求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乘法应用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20×405×3024×2012×5
42×1060×50200×30240÷2
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
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
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投影出示:
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
750×4=3000(米)
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
66×5=330(米)
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18×3=54(千米)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
120×2=240(千米)
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
(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
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 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
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
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
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路程:一共所走的路.
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
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例题:
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
3×8=24(米)
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
240×5=1200(米)
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
450×12=5400(台)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
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
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
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
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
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
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学得最好.
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
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
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
2.填空.(投影)
()×数量=总产量
()×数量=总价
速度×()=路程
工效×工时=()
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
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
(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一共走了多少米?
(2)每本《东方少年》5元,(),共用了多少元?
(3)一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
(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
(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
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
小资料
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
a·b=c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 个a的和.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通过反馈,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