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案1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7d5659e8daef5ef7bb0d3c25.png)
课题第5 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教案完美版
![《三大改造》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b14742f46527d3240ce090.png)
《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课前预习1、了解对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的原因及其过程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及其形式。
3、三大改造是何时完成的?它有什么重要的影响?4、第三小3组的同学收集的史料编演历史剧《穷棒子办社》(一)回顾已学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设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吧。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375a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d.png)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第一篇: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制作人:房立德2009.03.03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阅读练习、讨论分析、分③组合作[课时]1课时四、[学习新课]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三大改造的形式1、时间:_______---________2、农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潮:_______年3、手工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4、资本主义工商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高潮:_______年(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五、课堂检测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不会的、拿不准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0f77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0.png)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二)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 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
点名回答,教师总结。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
三大改造教案历史范文
![三大改造教案历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2cb5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8.png)
三大改造教案历史范文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三大改造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让学生了解农民受地主剥削压迫的状况。
(2)讲解:介绍三大改造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
(3)讨论:让学生分析三大改造对农民和我国社会的影响。
(4)总结:强调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和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讲解:介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4)讨论:让学生评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
(5)总结:强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手工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和手工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讲解:介绍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手工业合作社的基本特点。
(4)讨论:让学生评价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
(5)总结:强调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公私合营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意义和公私合营的基本特点。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a0a2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b.png)
教案: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和背景。
2.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掌握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4.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概念解析:什么是三大改造?•解释“三大改造”的概念及其来源。
•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讲解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分析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理解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探讨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4. 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探讨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分析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背景和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活动。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书面回答问题或写一篇短文,以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三大改造的项目,如设计一个海报、制作一个PPT或模拟一个辩论等,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兴趣。
2.概念解析:讲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和背景。
3.经济体制改革:讲解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4.政治体制改革:介绍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
5.文化体制改革: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33a9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6.png)
三大改造教案
1. 改革教育体制
- 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 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2. 教师培训体系改革
-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
- 推行师德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奖惩措施,提高教
师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水平。
3. 课程改革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加强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术领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全
面发展。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015f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三大改造》篇1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2.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
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
老师读)2.公私合营: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
(课件: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30f2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d.png)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18ff5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5.png)
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3.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2.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如何分析三大改造的实施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三大改造的概念、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大改造’吗?”2.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讲授(30分钟)1.第一次土地改革:(1)时间背景:1949年至1952年。
(2)内容:实行耕者有其田、地主没收土地、土地国有化等措施,完成了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3)实施过程:通过群众运动、政策宣传等方式,推行土地改革。
同时,建立了农村人民公社,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集体化管理。
2.第二次土地改革:(1)时间背景:1955年至1956年。
(2)内容:对于一些原来分配不公的土地进行再分配,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3)实施过程:通过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等方式,推行第二次土地改革。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并建立起了大型农村人民公社。
3.全民所有制改造:(1)时间背景:1956年至1957年。
(2)内容:将私营企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实施过程:通过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等方式,推行全民所有制改造。
同时,建立起了大型国有企业,并加强了对企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20分钟)1.以钢铁工业为例,分析全民所有制改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以农村人民公社为例,分析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中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精选教案三篇
![初中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精选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f055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0.png)
初中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精选教案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精选教案三篇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5bdf7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5.png)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教学内容: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深层次意义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分组研讨、展示。
教学资源:
教科书、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三大改造的概念和内容。
2. 讲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研讨(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种改造的实施过程和影响。
2. 汇总各组的研讨结果,进行讨论。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并进行总结。
五、课堂练习(5分钟)
练习题:简述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内容。
2. 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f512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d.png)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掌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点:1. 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2.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2. 学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旧的《人民日报》,引导学生关注报纸上的日期和内容,引发学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总路线对中国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了解三大改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原因。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即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三、课堂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及其意义。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三大改造1. 教师展示几个具体的三大改造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改造过程和效果。
2.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五、总结反思,评价三大改造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强调三大改造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分享对三大改造的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拓展延伸,思考三大改造的启示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对中国的启示,如如何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等。
《三大改造》教案完美版
![《三大改造》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afd9f35a8102d277a22f8c.png)
《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得情况与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得必要性;掌握对农业与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得过程与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得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CD5sXwt。
Nkws760。
0HbLnbg。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得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得变化,培养学生得比较能力,培养学生得综合分析、理解问题得能力。
q6HXZc8。
rUIQ7Rd。
EOo95ML。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得目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得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得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得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得社会主义改造得道路。
G908Ckt。
1eMDDrM。
auMT06P。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得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得改造就是实行公私合营与全行业公私合营。
UHDKM4R。
vgtou8P。
EhOOc4W。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得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得特殊性。
TK97a7B。
nhQSIi2。
DdA4tB0。
2.难点:三大改造得实质,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得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E96Srah。
HsHGwvy。
Y9SKYRn。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得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得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得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课前预习1、了解对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得原因及其过程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得原因及其形式。
3、三大改造就是何时完成得?它有什么重要得影响?4、第三小3组得同学收集得史料编演历史剧《穷棒子办社》(一)回顾已学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设国民经济得第一个五年计划,您有哪些收获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吧。
《三大改造》初二历史教案范例4篇
![《三大改造》初二历史教案范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271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c.png)
《三大改造》初二历史教案范例4篇《三大改造》初二历史教案1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致使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二、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历史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走进三大改造的历史,通过整合明确答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教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的么?学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第5课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初二历史教案2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 [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75cb1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7.png)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看我手里拿着的这是什么?对,一张旧的《人民日报》,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张报纸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这是1953年9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重大时刻,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
建国之初,我国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发展。
到1952年,国内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已经被消灭。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三大改造提上日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又是如何进行改造的呢?今天就让大家和老师一起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农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组:支持人:我们小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情境思考题。
A 同学,手里有一只笔和一些笔芯,但只有半张小纸片。
B 同学,手里有精美的笔记本,但他没有笔。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a6b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0.png)
三大改造教案教案一:设计思维教学方法改造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些创新产品或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设计思维的思考。
2. 了解阶段:让学生了解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实践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创新产品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和工具,进行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创意生成、原型设计等环节。
4. 反思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总结设计思维的优点和局限性,思考如何改进设计过程和结果。
三、评价方式:1. 合作小组的设计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案;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报告。
教案二: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改造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项目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项目选择阶段:教师提供一些项目选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2. 项目计划阶段:学生进行项目规划和任务分配,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和成果。
3. 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根据项目计划,开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原型制作、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
4. 项目展示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包括产品展示和营销策划等,同时进行项目总结和反思。
三、评价方式:1. 项目成果和实践效果;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的项目报告和总结。
教案三: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改造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执笔:宋罡审核:冯婕内容:课型:新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
义和缺点
掌
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
料联系
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
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
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
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
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
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维比拼
①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四、巩固归纳: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原因: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
意义政策:
结果:
五、能力训练:
1、选择: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A、东南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六、教学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